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进展研究

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进展研究

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临床进展研究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光动力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治疗效果得到强化。

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10年,虽然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并且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以期降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复发率,提高其经济性的同时更好地抑制患者的病变发展,延长疾病的控制时间。

该文首先分析了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理以及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疗效的认可情况,然后阐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进展。

[Abstract]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s a kind of disease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 acuity of illness,at present the main clinical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hotodynamic therapy,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tudy,treatment method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the treatment effect is strengthene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has been for ten years,although it has certain limitation,but in the treatment for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effects have been widely recognized,has become an irreplaceable means of treatment,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unceasingly thorough,in order to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to improve the economy and better can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disease,control.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neovascularization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choroidal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linical efficacy,and then describes the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Key words] Photodynamic therapy;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Visual acuity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CNV,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指的是黄斑区出现病理改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反复出血并渗出,引发视物变形,但是病因却无法完全明确[1-2]。

叶绿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叶绿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叶绿素类光敏剂在光动力抗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黄细香;吕应年;戚怡
【期刊名称】《肿瘤药学》
【年(卷),期】2022(12)5
【摘要】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肿瘤治疗方法,光敏剂(PS)是光动力疗法中的重要作用因素。

其中,叶绿素类光敏剂包含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光物理性质,是一类很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光敏剂,目前针对叶绿素类光敏剂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也正在开展。

本文拟就八大叶绿素类光敏剂的特征、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8页(P569-576)
【作者】黄细香;吕应年;戚怡
【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医科大学海洋医药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9
【相关文献】
1.光动力疗法所用叶绿素类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2.用于光动力治疗酞菁类光敏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3.纳米TiO2光敏剂光动力抗肿瘤研究进展
4.光动力治疗用酞菁类光敏剂的合成研究进展
5.卟啉类光敏剂联合纳米材料在肿瘤光热/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兴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新兴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新兴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它结合了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照,通过产生活性氧分子来杀死肿瘤细胞或病原微生物,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光动力疗法也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

首先,光动力疗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大脑细胞中出现异常的蛋白质积聚,导致认知功能丧失。

研究者利用光动力疗法将光敏剂注射到患者体内,然后通过局部照射光源,活化光敏剂产生活性氧分子,可以选择性地杀死异常积聚的蛋白质,从而减轻病症。

这一方法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潜在治疗效果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其次,光动力疗法在神经修复与再生方面也有重要应用。

神经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的神经元死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通过将光敏剂注射到受损区域,然后进行光照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激活内源性神经再生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光动力疗法能够显著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另外,光动力疗法还在神经炎症治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神经炎症导致神经组织的破坏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抗炎药物使用存在局限性,因为难以穿透血脑屏障。

而光动力疗法可以通过局部给药和光照治疗,减少对全身抗炎药物的需求,降低毒副作用,并且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炎症区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

总之,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不仅可以通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降低症状,而且还能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以及治疗神经炎症。

然而,光动力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光敏剂的选择、光照剂量的控制和长期的安全性观察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光动力疗法的应用技术,以实现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的单态氧量子产率

α-8-喹啉氧基单取代酞菁锌的单态氧量子产率

3
摘 要 : 研究新型光敏剂 α2( 82 喹啉氧基 ) 单取代酞菁锌 在 N, N - 二甲基甲酰 胺 ( N, N 2di m ethyl2 1 1 form am ide, DM F ) 中 O2 的近红外发光光谱特性 , 以玫瑰红作为参考标样 , 测定其 O2 量子产率 . 结果表 明 , α2(8 2 喹啉氧基 ) 单取代酞菁锌在 DM F 中的最大吸收峰位于 675 nm , 摩尔消光系数为 1186 × 105 molcm
[4]
被认为是具有开发和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 光敏 剂 . 与卟啉类光敏剂相比 , 这类光敏剂的最大优点在于 化学组成明确 , 细胞毒性强 ; 同时 , 由于其 Q 带最 大吸收波长位于红光 670 nm 左右 , 利用该波长光 源进行 PDT治疗时有利于提高光在组织中的穿透深 度 , 从而实现对表皮以下深部病灶的治疗 . 不少研究结果表明 , PDT 疗效与治疗过程中所 产生的 O2 总量呈正相关 , O 2 剂量学已成为 PDT剂 量学研究中最直接的方法 , 因此 , O2 量子产率 是比较和筛选新型光敏剂的重要性能指标 . 现用于 测量 O 2 量子产率的主要方法有 : O2 稳态和瞬态近 红外发光检 测法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学 、量热 法、 化学诱捕 法和化学发 光法等 . 与间接 测量方 法相 比 , 通过直 接检 测 1 O2 近 红外 发 光强 度是 定量 测 定 O2 量子产率最为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 本文利用 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实现对 O 2 近红外发光光谱 的直接测量 , 实验研究新型光敏剂 α2(8 2 喹啉氧基 ) 单取代酞菁锌 (α2( 82QLO ) PcZn) 在 N, N - 二甲 ( N , N 2dim ethylfor m am ide, DM F ) 中 的 O2 近 红 外发 光 光 谱 特 性 , 并 用 玫 瑰 红 ( rose 1 bengal, RB ) 作为参考标样 , 测定其 O2 量子产率 . 基甲 酰 胺

聚氧乙烯蓖麻油增强锌酞菁光敏剂对小鼠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作用

聚氧乙烯蓖麻油增强锌酞菁光敏剂对小鼠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作用

聚氧乙烯蓖麻油增强锌酞菁光敏剂对小鼠肿瘤的光动力治疗作用翁绳美;孙建成;黄自强【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5(039)004【摘要】目的探讨聚氧乙烯蓖麻油(CrEL)作为磺酸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锌酞菁(ZnPcS2P2)的溶剂在移植性小鼠肿瘤及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荷U14肿瘤的小鼠,尾静脉注射ZnPcS2P224 h后,激光(670 nm)照射,继续饲养5 d后剥取肿瘤称质量;用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与含或不含CrEL的药物作用2 h后洗去药物,光辐射后继续培养24 h,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不含CrEL的锌酞菁对小鼠移植瘤的光动力抗癌作用弱,其光动力抗癌作用随CrEL含量增加而增强.ZnPcS2P2对体外培养的B16细胞的光动力杀伤作用,也明显依赖于CrEL的含量.结论CrEL能增强ZnPcS2P2的光动力抗肿瘤作用.【总页数】3页(P353-355)【作者】翁绳美;孙建成;黄自强【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系,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系,福州,350004;福建医科大学药理学系,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9【相关文献】1.可溶性多氟烷氧基取代金属酞菁:新型肿瘤光动力治疗光敏剂 [J], 高林东;钱旭红;张元兴;张立2.光敏剂五聚赖氨酸-β-羰基酞菁锌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光动力学治疗研究 [J], 蔡良知;毛晓丹;孙蓬明;陈贤璟;宋一一3.酞菁类光敏剂对小鼠肝癌的光动力治疗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J], 傅乃武;许慧君4.酞菁光敏剂抗小鼠宫颈癌的光动力学实验 [J], 杨永帅; 贾玉华; 蔡良知; 徐芃; 戴涛; 陈锦灿; 胡萍; 黄明东; 陈卓5.锌酞菁脂质体光动力作用引起小鼠肿瘤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J], 周传农;池顺姬;邓津生;梁军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动力学治疗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光动力学治疗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光动力学治疗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管系统的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如冠心病、脑中风等,给全球各个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然而,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近年来,光动力学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它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非侵入性、高效性和低毒副作用等优点。

一、光动力学治疗的原理光动力学治疗是指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通过光敏剂的作用,引发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常用的光敏剂包括血卟啉素、氨甲喋呤等。

这些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下,会产生活性氧化物,进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从而消除血管内壁的病变。

二、光动力学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 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光动力学治疗结合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治疗中,光敏剂被注射到患者的血液中,然后通过冠状动脉进行输送。

激光照射患者的心脏区域后,光敏剂会在病变部位发挥作用,杀死或阻断异常增殖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 脑中风脑中风是指大脑供血突发性中断导致的疾病,是导致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光动力学治疗可以通过照射患者的头部,促进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恢复。

激光在照射过程中会激活光敏剂,产生活性氧化物,从而缓解脑部神经细胞的损伤,并促进受损区域的修复和再生。

三、光动力学治疗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光动力学治疗具有许多传统治疗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光动力学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进行开刀或穿刺手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其次,光动力学治疗针对性强,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此外,光敏剂和激光的选择广泛,能够根据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治疗。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光动力疗法治疗口腔白斑疗效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不能被清除,且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均不能诊断为其他可定义的白色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其病因不明,可能与烟草等理化刺激因素及某些感染因素有关。

据报道,OLK癌变率为0.13%~17.5%,伴有异常增生者,癌变风险越高。

因此,消除病损、防止恶化是OLK的治疗目的。

目前,OLK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具有疗效不确切或引起功能障碍等诸多问题。

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方法,其起初兴起于皮肤科,进而发展到肿瘤界,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治疗OLK 等口腔黏膜类疾病。

该疗法是通过光敏剂、氧气和光相互作用产生的光动力学反应,其特点是对病损细胞或组织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但不损伤其他正常组织的一项新型疗法。

随着对PDT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光敏剂、光源的不断改进及发展,PDT对OLK 等口腔黏膜类疾病的治疗愈加精准和高效。

但目前PDT在治疗流程及其相关参数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而这些因素可能对OLK的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对PDT 的基本原理、治疗及影响OLK 疗效相关因素作一介绍。

1.PDT基本原理及治疗要素1.1 PDT基本原理当光敏剂作用于靶病灶及周围组织时,其会选择性地聚集在异常增殖的细胞内,采用特定波长的光源照射该区域,激发光动力反应,令细胞产生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 O2),利用其毒性作用杀伤靶细胞,组织选择性强,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

PDT主要通过破坏血管、损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这3种方式来损伤细胞及组织:(1)光化学反应所生成的1 O2及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过破坏血管、促进血栓形成,导致局部供血不足,间接造成病变区域的细胞凋亡;(2)细胞内的1 O2及ROS具有高细胞毒性,其氧化损伤作用可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进而诱导细胞自噬及凋亡;(3)PDT过程中产生的炎性反应,可激活及启动机体免疫应答,从而抑制和破坏病灶细胞。

一种轴向核苷修饰硅酞菁的合成与光动力抗癌活性

一种轴向核苷修饰硅酞菁的合成与光动力抗癌活性
第3 3 卷, 第1 O 期 2 0 1 3年 1 0月



与Hale Waihona Puke 光谱分析
V o 1 . 3 3 , N o . 1 0 , p p 2 7 3 1 — 2 7 3 5
Oc t o b e r ,2 0 1 3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a n d S p e c t r a l An a l y s i s
敏剂是决定光动力疗效的关键 因素_ 1 ] 。由于具有 光敏化能力
较强、 在红光 区有强 吸收等特点 , 金属 酞菁衍 生物作 为新 型 抗 癌光敏剂的研 究 已引起 广泛关 注[ 2 ] 。在 各类 金属 酞菁衍
生物中 , 硅酞菁 由于具有较佳生物相容性 以及可通 过引入轴 向取代 基而阻止酞菁 形成 聚集体 的特 点而备 受重 视[ 5 ] 。核 苷 作为核酸的基本单元 , 是一类 重要 的生物分 子 , 核 苷修饰 药 物在化学抗癌药物 中占有一 席之地 _ 8 ] , 但是 核苷 修饰硅 酞 菁光 敏剂的研究 尚未见报道 。因此 ,我们设计 合成 了一种 核 苷衍 生物修饰硅酞 菁 ,I  ̄ I ] z . E 5 , _ ( 2 ,3 ' - 0- 异丙基 ) 一 5 一 甲基
浓缩后得 白色粉末 ,干燥 后利用 N, N _ 二 甲基 甲酰胺一 乙酸 乙 酯重结 晶获得 目标产物 ,产率 8 O 。 ( 2 ) 二[ 5 r _ ( 2 ,3 f _ ( ) I 异 丙基 ) 一 5 一 甲基 胞 苷氧 基]硅 酞 菁
( S i P c G)
1 实验部分
To f 6 5 2 0高分辨 质谱 分析 仪 ,Ag i l e n t 公 司生产 ;Ni k o n C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4期大学化学2010年8月

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吴丽荣黄丽英”许慧(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004)

摘要酞菁类化合物作为新一代光敏剂用于光动力学治疗癌症,因表现出良好的光动力活性、靶组织选择性和低毒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几年取代酞菁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作一简单介绍。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报道,每年诊断出的癌症新患者达1200万,死亡人数700万;癌症将取代心脑血管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长期以来,世界各国一直在投入巨资用于研究治疗癌症的新药。专家预测世界抗癌药物的市场年递增13%…。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是人类21世纪期待攻克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肿瘤预防药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肿瘤学和药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光动力疗法(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是现代肿瘤微创或无创治疗的最新进展。PDT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如鳞状细胞癌、上皮内上皮瘤和光化性角化病等旧J,以及肺癌【3J、食管癌”1和乳腺癌"1等。影响PDT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光敏剂,能作为光敏剂的酞菁配合物以其高效低毒的优点成为人们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焦点。目前已有几种酞菁配合物进入临床试用,如俄罗斯的Photosense(一种磺化酞菁铝光敏剂),美国的Pc4(一种轴向带有季胺基的硅酞菁),瑞典的脂质体包裹的酞菁锌㈤】。我国福州大学黄金陵和陈耐生两位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成功研制了新型抗癌光敏剂“福大赛因”,这是一种双取代酞菁化合物——二磺基二邻苯二甲酸亚胺甲基酞菁锌二钾盐,是中国第一个全化学合成的抗癌光敏剂。该药物已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开始进入临床一期实验。酞菁(图1)是具有四氮杂四苯并卟啉结构的化合物,它由4个异吲哚环组成,在酞菁分子结构中,中心的氢原子可被金属元素取代后形成金属酞菁配合物。绝大多数无取代酞菁及其金属配合物溶解性不好,不利于在体内的转运。通过在酞菁分子上引一一

入取代基,可以改善其溶解性、稳定性,聚集倾向和吸收特性等,从而

k>vN州

调节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穿透癌细胞的能力以及肿瘤组织对药物的轧南k√

摄取等。《iN

因此,在酞菁金属配合物上引入适当的取代基一直是人们重视的厂≈掣。\GpN~◇

·基金资助: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No.C0710025)¨通讯联系人,E—mail:fjmuhly88@sina.corn

图1酞菁分子的结构

万方数据课题。取代基既可以取代周环上的氢(即周环取代),也可以加到中心金属的轴向上(即轴向配位)。根据取代基的种类、数目、位置等不同情况,本文将目前研究较多的取代酞菁金属配合物分别按以下几种类型逐一介绍。

1对称性取代1.1四取代四取代是指在酞菁外周每个苯环上同时只有一个d氢(或同时只有一个口氢)被同一种基团取代。迄今报道的四取代酞菁光敏剂的研究较多。GaoLing-dong等¨1合成了一系列4,8,12,16.四(多氟烷氧基)金属酞菁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是可溶的,在Q带670~695nm处和B带302~360nm处有最大吸收,说明适用于PDT治疗。另外他们还报道了181以四.(三氟乙氧基)酞菁锌(图2)与乳化剂普郎尼克F68形成的复合物作为光敏剂,用骨髓瘤细胞做PDT离体试验。光照(>610nm)24h后,细胞明显被抑制,而光敏剂为100mg/mL时细胞即死亡,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光动力活性。可见通过引入多氟烷氧基来增加脂溶性,可提高光敏剂在癌组织中的选择性。

CFlCH

CF3CH图2四·(三氟乙氧基)酞菁锌的结构

周锦兰等人一1报道了在红光区具有良好PDT抗癌活性的新型四酰胺基取代铝酞菁光敏剂(图3),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为原料,用苯酐尿素法合成了四氨基铝酞菁(TAAlPc)、四乙酰胺基铝酞菁(TAcAAIPc)、四丙酰胺基铝酞菁(TPrAAIPc)和四丁酰胺基铝酞菁(TBuAAIPc)。并测定了其在输出波长532nm下的光动力抗癌活性,结果表明,剂量至40mg/kg时,抑瘤率依次为39.16%,42.81%,40.56%和51.82%。在此剂量下,四丁酰胺基铝酞菁表现出较高的光动力治疗抗癌活性。

2图3新型四酰胺基取代铝酞菁化合物的结构式9N&丫∥+/N人

万方数据ClaraFabris和MarinaSoncin等‘101研究了以1(4),8(11),15(18),22(25).四.[3.(,v,J7、r,

Ⅳ.三甲胺基)苯氧基酞菁锌碘化物(RLP068)(图4)为光敏剂的在体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种酞菁锌衍生物具备作为PDT光敏剂的良好性质,如高光敏活性、能快速渗透且局限在表皮层。RLP068的单线态氧的量子产率比未取代的锌酞菁高1.3倍,且介导的光动力治疗不会导致皮肤功能上或形态学上不可逆的或持久的改变,副作用小,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PDT试剂。

图4RLP068的化学结构黄剑东等‘113将乙酰哌嗪苯氧基引入到酞菁锌的周环,得到了a位四取代的酞菁锌和口位四取代的酞菁锌,即a(口)一四(4-(4-乙酰哌嗪)苯氧基))酞菁锌(c帅H,:N。。O。znPc)(图5)。同时,制备了l-BSA,2-BSA,1·HAS,1-apoTf和1.Felrf等以非共价键结合的酞菁一蛋白质复合物。离体光动力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活性较高,对MCF-7乳腺癌细胞具有光动力杀伤能力。说明该类型的复合物有望发展为靶向型的光敏剂,值得进一步开展研究。映∥

图5口(卢)-四(4-【4-乙酰哌嗪)苯氧基)酞菁锌的结构3万方数据YslasEI等¨21研究了2,9,16,23.四(甲氧基)酞菁锌作为光敏剂对人体喉癌细胞Hep-2

的PDT效果。这种化合物能有效地渗透到培养的癌细胞的细胞质并局部地集中在溶酶体,诱导细胞凋亡。在光照下,znPc(OCH,)。对Hep-2细胞有很敏感的光动力效应,而在暗处没有细胞毒性,有望成为临床上PDT的理想光敏剂。李晓丽等¨纠先合成了两亲性口.四(对羟甲基苯氧基)酞菁锌(Ⅱ),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和四唑盐比色法(M1Tr法)研究了该化合物对Bel-7402人体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50mg/L时,抑癌率达67%,其IC∞=30.1mg/L。同年他们又合成了[14]a.四(对羟甲基苯氧基)酞菁锌(Ⅱ)(合成路线见图6),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研究了此酞菁锌配合物对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考察了质量浓度对配合物的抑瘤效果的影响。质量浓度为100mg/L时,抑癌率可达65.O%,圯∞约为64.4mg/L。可见,这两种酞菁锌是很有潜力的抗癌光敏剂。

C.H20H臼

0ZnCl2/DBUn-C,HtlOH,reflux

CH20H图6口-四(对羟甲基苯氧基)酞菁锌(Ⅱ)的合成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四取代酞菁外,在表1列举了近年来研究的一些具有光动力活性的四取代酞菁。表1某些具有光动力活性的四取代酞菁

1.2八取代八取代指在酞菁外周每个苯环上两个a氢(或两个口氢)同时被同一种基团取代。4

万方数据VittarNB等‘251研究了一种新型酞菁衍生物2,3,9,10,16,17,23,24.八((Ⅳ,Ⅳ-二甲氨基)乙硫基)锌酞菁(图7)的光动力效应,以它为光敏剂对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C3和Balb/c(系)小鼠皮下植入腺癌细胞LM2作PDT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光动力活性并主要通过诱导坏死途径杀伤癌细胞。

RR=SCH2CH2N(CH3)2

图72。3。9,10,16,17,23。24-八((Ⅳ,M二甲氨基)乙硫基)酞菁锌的结构式

MachadoAH等Ⅲ】研究了以八溴酞菁锌ZnPcBr(8)为光敏剂对L929细胞的PDT效果。结果显示:ZnPcBr(8)在浓度为1ixmol/L时PDT效果最显著,1h后抑癌率63%,12h后达99%,24h后达100%。试验同时证实ZnPcBr(8)介导的PDT在L929细胞中诱导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陈燕梅和黄剑东等【2刊利用光谱法研究了2,3,9,10,16,17,23,24一八(3,5一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图8)与白蛋白BSA(或HSA)的相互作用,制备分离得到了该化合物与白蛋白BSA(或HAS)的组成比为1:1的复合物。在复合物中,该种酞菁锌以单体形式存在,吸收波长在685nm处,这对发挥光敏活性是很重要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复合物有可能是具有靶向功能的光敏剂。

RR_一OHH图82,3,9,10,16,17。23,24-八(3,5-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的结构

M.J.Cook等Ⅲ1合成了1,4,8,11,15,18,22,25-八(癸基)酞菁锌(ZnODPc)和1,4,8,11,15,18,22,25一八(戊基)酞菁锌(ZnOPPc)。LarsKaestner等【291用这两种化合物作为PDT的光敏剂进行体外试验,二者都具有良好的光敏活性,有望用于治疗银屑病。I.G.Meerovichml研究了八4,5一癸硫基.3,6.氯酞菁的光敏活性,该化合物在730rim处有最大吸收。给药5h后,用激光(波长为732nm,功率密度为100~300mW/cm2)照射20~30分钟,光敏剂对大多数动物的Erlich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可达到100%。5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