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文艺思想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要求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部分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部分

现当代文学简答论述部分大学文学院1995年-2012年考研真题1995年一、简答题。

每小题20分,任选两题。

1.比较新时期“新写实小说”与二三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2.比较新时期“朦胧诗”与二十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异同。

3.比较曹禺代表作(任选《雷雨》《北京人》《日出》)与高行健代表作(任选《车站》《绝对信号》《野人》)的思想与艺术。

二、论述题。

每小题30分,任选两题。

1.三十年代“新感觉主义”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2.试析贾平凹近期创作的得失。

3.试析陈白尘的《升官图》的讽刺艺术。

1996年一、简答题:1.“五四”文学革命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35分2.试析老舍《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

25分3.试分析“新写实”作家方方、池莉、刘恒、刘震云等人的作品,并指出这一文学现象的得与失。

40分4.试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此题限戏剧学专业答题。

)1997年一、简述题(40分,四、五题任选一题)1 《青年杂志》初倡“六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林语堂散文的艺术成就(追求)。

3 “山药蛋派”的主要创作成就。

4 “朦胧诗”的主要代表诗人及作品。

5 郭沫若的历史剧理论及历史剧代表作特色。

二、论述题(60分,三四题任选一题)1 “新月派”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及其正负面价值。

2 《白鹿原》中所蕴涵的乡土文化母题。

3 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的内容与特色。

4 试论我国三、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艺术成就。

1998年一、简答题(60分)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3丁玲的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二、论述题(40分,任选两题)1论20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历史评价。

2论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3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

1999年一、简答题(40分)1 “语丝文体”的主要特征。

论胡风主观论文艺思想的主体特征

论胡风主观论文艺思想的主体特征

论胡风主观论文艺思想的主体特征作者:郭佳惠来源:《长安学刊》2019年第02期摘要:胡风的主观论是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是胡风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胡风本人正是由于其主观论文艺思想而被当时的学界广泛批判。

本文将视线着眼于此,试图通过对胡风主观论相关问题的梳理,从主体的对象特征、实践特征、精神特征三个方面入手,对胡风主观论文艺思想中的主体特征进行考察,发掘出胡风主观论文艺思想的整体脉络与独特阐释。

关键词:胡风:主观论;主体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45-02一、感性的对象论及胡风主观论文艺思想的主体特征,首先需要从主体的对象特征出发。

1944年,胡风在《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提出一个明确的新概念:感性的对象,胡风认为,文艺创造是从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开始的,血肉的现实人生,便是所谓感性的对象。

感性的对象不但不是轻视了或者放过了思想内容,反而是思想内容最尖锐最活泼的表现,胡风提出,必须从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开始,文艺创造才有可能得到创造力的充沛和思想力的坚强。

这种感性的存在是作家的认识对象,这种生活内容是作家的实践对象。

这一论断是现实主义创作的观点,但又具有胡风的独特性。

现实主义从社会存在出发,立足于具体历史与具体现实,以具体现实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

胡风同样从社会存在出发,然而,他将具体现实这一对象扩充,定义为感性的对象,这便使得原本形而上的社会存在变得生动了起来,胡风不仅强调要以现实人生作为作家创作的对象,更突出了现实人生的鲜活性与血肉性。

同时,胡风认为,感性的对象不仅是对文艺创作中客体的要求,也是对文艺创作中的主体的要求,“在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的搏斗里面,被体现者被克服者既然是活的感性的存在,那体现者克服者的作家本人的思维活动就不能够超脱感性的机能。

”由此可见,在胡风的文艺思想中,不仅文艺创造的对象是活的具体的感性的存在,文艺创造的主体即作家自身同样是活的具体的感性的存在。

(5)胡风批判

(5)胡风批判


思想核心: 思想核心: 主观战斗精神 强调作家的敏锐的感 受力 对象也要用真实性来 修改作家的判断
2,《文艺报》的公开批判 文艺报》
1953,林默涵( 1953,林默涵(文化部副部 ),何其芳 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何其芳( 长),何其芳(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整理会议发言发表在《文艺报》 整理会议发言发表在《文艺报》上
3,胡风的反驳《三 胡风的反驳《 十万言书》 十万言书》
胡没有公开反驳 但一年后, 但一年后,向党中央 提交了长达近三十万 字的报告, 字的报告,进行反批 评
4,全面彻底的批判
1954年底,文联,作协开会讨论《 1954年底,文联,作协开会讨论《红楼梦 年底 研究》和检查《文艺报》 研究》和检查《文艺报》工作 胡以为中央对《文艺报》 胡以为中央对《文艺报》领导的批判是 三十万言书"起了作用, "三十万言书"起了作用,认为全面挑战 文学规范的时机到了, 文学规范的时机到了,于是在会上两次长 篇发言 指责《文艺报》对阿垅等人的批评, 指责《文艺报》对阿垅等人的批评,还点 名批评了文艺界十几个负责人 会议批胡适,但快结束时,转了风向, 会议批胡适,但快结束时,转了风向,胡 风成为问题的焦点. 风成为问题的焦点. 毛泽东指示,彻底的批判. 毛泽东指示,彻底的批判.
胡风冤案
十七年文艺斗争的典型案
1955年 1955年5月,胡风被捕 胡风分子民78 胡风分子民78人 78人 受牵连2000 2000多人 受牵连2000多人
——参见李辉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参见李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 参见李辉《
三,胡风集团冤案
李辉,湖北人, 1956年出生.1982年毕业 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 主要从事传记文学和随笔 创作,先后发表论著《巴 金论稿》,历史纪实《胡 风集团冤案始末》以及萧 乾,沈从文,黄苗子,郁 风等人传记等,其中《胡 风集团冤案始末》在日本 翻译出版.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填空1毛泽东批判电影《武训传》是诬蔑(中国革命)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

2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建国之初首开了混淆(文艺问题与政治问题)用(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代替(文艺批评的恶劣先例)。

3胡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批评家)。

4小陈一家英雄性格的核心是(对革命的赤胆忠心)。

5黄新英雄形象核心:(对党和组织的无限忠诚)。

6《红旗谱》最突出思想成就是(成功塑造三代农民英雄形象)。

7朱老忠作为第二代农民英雄特有的思想性格(学会了做人必要地等待和忍耐,并积极寻找新的斗争方法和道路)8《红旗谱》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9《三里湾》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风格)10中国当代诗歌选择的是一条(民歌加古典)的发展道路。

※11中国当代诗歌核心观念是(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人民群众相结合)这样一种泛政治化。

※12中国当代诗歌主要诗歌体式一是(强调对生活的再现,纪实的诗)二是(直接呼应政治运动的政治抒情诗)。

※13中国当代诗歌从内容上主要可分为(赞歌)(颂歌)和(战歌)。

14中国当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突出特点是(用“大我”的共性代替“小我”的个性)。

15郭小川诗歌创作除早期尝试以外主要经历了(爆发期)(探索期)(成熟期)以及后期几个主要阶段。

16郭小川诗歌创作道路的突出特点(战士诗人的自觉意识和定位)。

17长诗《放声歌唱》主题就是(歌颂祖国建设新貌)歌颂(领导着建设的党和领袖)。

18杨朔散文通常一边(描写景物)一边(刻画人物),并将二者巧妙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所谓诗得意境。

19刘白羽散文给人的整体审美印象是(宛如进军的号角,高亢嘹亮,但有时不免显得刺耳)。

20杨朔散文给人的总体审美印象(犹如一个精巧的手工艺品,玲珑剔透,但失之匠气)。

21《茶馆》最突出的外部表现特征是(空前的时间跨度与人物含量)22归来诗歌第一个特点的作品;艾青的《在浪尖上》、《迎接一个迷人的春天》、穆旦的《演出》公刘的《伤口》赵恺的《我爱》流沙河的《故园九咏》、邵燕祥《记忆》胡昭《山恋》。

现当代真题

现当代真题

2007当代文学专业试题一,名词解释5*101革命罗曼蒂克2鸳鸯蝴蝶派3看虹录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5中国人民文艺丛书6中间人物7波动8主体论9图卷戏10今天二、论述1简要概括三里湾,创业史在任务形象,语言风格,借重的文学传统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并分析其农村想象的各自特点。

(结合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谈谈他们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特征,结构方式,和审美理想上的差异)(以下三选二)2结合《爸爸爸》和《小鲍庄》论述寻根小说的主要特点3结合具体文学思潮与文学作品,谈西方现代派与80年代文学的关系。

4以《大众文艺丛刊》为例,描述并分析左翼文学对40年代文坛的重组。

名词解释是越来越难了,论述题第一题是06年复试题,第二题是李杨老师"重返八十年代"文学专题课上讲过的,第三题好象以前考过,第四题可以看到中文系近几年比较关注媒介与文学的关系,从中去挖掘话语与权力的关联。

后来者可以于此中获得复习的方向一拿到题目就挺埋怨自己的.大部分都是重点和历年考题.其实复习考研只要把重点都认真准备了,纵然<看虹录>这样的东西不知道,也不打紧的.不过话说回来,重点确实有点多了.2007当代文学复试题(大概)3张纸,每张两道题,各选一道作答现代文学1,列举赵树理40年代3部小说,并分析他与五四传统的关系2,谈谈鲁迅《酒楼上》的诗性小说特征,以及作品里面两个人物的关系当代文学1,谈谈对余华作品(以及近作)的看法2,谈谈对韩少功作品(以及近作)的看法文学理论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别写给拉萨尔的信中都提到“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2,谈谈对陌生化理论的看法2006当代文学方向试题一,名词解释10*5=501、“百花时代“2、《负暄琐话》3、无边的现实主义4、新民歌运动5、摩罗诗力6、《华威先生》7、布老虎丛书8、《夜读偶记》9、《桥》10、《新文学的源流》二论述100分(1必做,其他三个任选2题,30+2*35)1,比较”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分析历史叙述在当代文学中的演变2,以茅盾文学奖为例,说明当代文学评价体系3,论当代文学新诗的审美取向4,论述”十七年文学”与现代性建构的关系2006现代文学方向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1、“爱美剧”运动2、新派武侠小说3、“红色经典”4、《华威先生》5、摩罗诗力6、革命浪漫主义二、论述题(五选四,120分)1、如何评价以“改造国发性”为核心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戴望舒诗风的变化。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思考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思考

作者: 徐文玉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99-101页
主题词: 胡风文艺思想;“写真实”;现实主义;文化大革命;斯大林;作家;文学;文革;政治立场;
中文系

摘要: <正> 历史是喜欢和人开玩笑的,你没有想到要做的事,偏偏自觉地去做了,而且一往情
深地、爱不释手地做下去,碰了南墙也不回头。我对胡风的文艺思想理论的学习与研讨就是这样
的。

现当代文学—1

现当代文学—1

中国当代文学的含义:它是相对于“现代文学”而言的。

中国当代文学,传统的定义特指1949年以来,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大陆文学”。

但从整体上看,它是由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所构成,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大陆文学为主体,是迄今仍处在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学。

四分法:第一时期(1949年—1966年),建国初的十七年,习惯称为“十七年文学”,初步形成当代文学格局。

出现了一批思想上和艺术上比较成熟的作品,比如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等长篇小说。

第二时期(1966年—1976年),为“文革”十年,是极左路线猖獗时期,称为“文革文学”。

把社会主义“十七年”甚至五四文学的传统和成绩破坏殆尽,形成了法西斯式的文化专制主义局面。

第三时期(1978年—1989年),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即当代文学繁荣发展时期,也称“80年代文学”或者“新时期文学”。

特别是在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重新确立了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之后,该时期文学思潮涌动频繁,文学事业不仅朝气蓬勃,且发展迅速。

第四时期(90年代——至今),文学的“无名化”“大众化”时期。

其“无名”特征体现在: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代表市民阶层需求的大众文化、通俗文学迅速崛起,多种文学形式走向并存,表达出多元化、多向度的价值取向。

1、90年代文学转型的标志性事件:贾平凹的《废都》风波、王硕现象王朔现象:80年代末90年代初文学界、影视界、评论界、出版界共同掀起了“王朔热”,其创作的“痞子文学”诸小说中塑造出一个“顽主”形象系列,以调侃、嘲谑、反叛权威、亵渎神圣、拆解理想与崇高为主要特征,以反文化的姿态公然背离传统价值体系,体现了90年代文学的芜杂与多面性。

2、9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大丰收(第三次长篇小说高潮):90年代,社会思想文化背景日趋多样,精神价值追求多元化,读者需求和市场对长篇小说需求猛增,作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因此,小说的题材形态更加广泛。

(完整word版)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完整word版)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题98年一、简答题(60分)1、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

2、张爱玲小说的历史意义。

3、丁玲的哪些作品最能体现”五四"女性特征?为什么?4、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二、论述题(40分,任选两题)1、论20年代的"自我小说”("私小说")创作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历史评价。

2、论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问题。

3、论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的艺术特色。

99年一、简答题1、”语丝的文体"的主要特征.2、”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文艺观及你对它们的看法。

3、路翎《财主底儿女们》的艺术特色。

4、曹禺话剧的艺术成就。

5、艾青的代表作及其艺术特色。

二、论述题2、简述五十年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你对这一运动是如何认识的?3、张天翼的讽刺艺术与钱钟书的讽刺艺术比较.4、论"孤岛文学"中的戏剧创作。

2000年一、简答题1、从《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和《死水》(闻一多)看新诗在第一个十年的发展。

2、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以及你对这一文艺思想的评判。

3、《寒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巴金创作史上的地位。

4、田汉历史剧创作的成就及其在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

二、论述题1、”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的"美文”理想,在当时以及后来散文创作中是否实现了,以具体的作家作品分析论述之。

2、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分析胡风文艺思想对"七月派”作家的影响。

3、比较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

4、从社会、历史的和美学的角度,对”革命样板戏”进行分析的评判。

武汉大学2000年现当代考题一,名词解释(20)2,《中国新诗》3,肖也牧的创作倾向4,轰动效应二,简答题(20)1,左翼小说的主要特征.2,“朦胧诗"给当代诗歌带来的革新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风文艺思想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要求 摘要:胡风文艺思想是对新文学某种局限性的一次反思,一次还不很成熟但非常有价值的反思,其纵向表现为。虽然在胡风那个年代,压倒多数的文艺理论将胡风的思想批判的体无完肤,甚至是以此为胡风定罪,但这并不影响胡风的重要文艺思想对以后的文艺作品和创作者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胡风文艺思想 文艺与生活 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的悲剧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胡风谈到诗人时曾经认为诗人第一是人生上的战士,其次才是艺术上的诗人,他将战士和诗人看作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胡风就是一位融战士与诗人于一体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以其独立不羁的主观战斗精神、爱憎分明的批判精神、执著于面对现实的精神,从事文学运动和理论批评,却遭到了令。 敏于感受时代脉搏的激情诗人,是一个长于形象思维的诗人,同时具有不弱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思维,这是在胡风《时间停止了》发表后时代对胡风最大的评价。从诗中可以当时很多文人对新时代的到来,大部分人是充满了欣喜,非常欣喜之情的。这可以说是当年一个比较真实的心理状态,因为穷苦的人民有了土地,开始翻身做了主人:因为清苦的工人寻找到了新的职业,开始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当时的气氛让人感觉到新的时代到来,但是人们同时也隐约看到了作为文艺理论家的胡风在诗中对未来文化状态自己的隐隐担忧以及对文艺会不会出现灰色时期的担忧。 胡风的这种担忧并不是毫无前兆的,1949年7月,在尚未改名为首都的北平,举行的解放区革命作家和国统区进步作家会师大会上,毛泽东主席从政治高度发表的作为文艺界指导思想的理论与胡风当时强调的对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整个文学理论还是建立在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基础上的观点有很大不同。会上,矛盾把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贬的一无是处,其中特别对胡风的文艺理论和编辑工作不点名的进行批判。但这些并不影响胡风重要文艺思想对文艺界的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文艺与生活关系上的重要理论及对鲁迅创作传统的延续,对当时和现代的文学发展以及作家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文艺作品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 文艺创作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是由于作家的灵感呢,还是由于功利的目的?如果说是作家的灵感,那灵感是怎样发生的,是不是受限制,如果说是由于功利的目的,那目的是怎样在创作过程的以前或中间活动的呢?胡风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对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给予了一定的阐释,也因此对文艺作品提出了了要求。 (一)文艺要从生活中产生出来的。 胡风站在一个诗人的立场上,从诗人普式庚的诗句“不是为了生活底吵闹/也不是为了利欲或斗争/我们是为了灵感/为了天的言语和祈祷而生”出发进行文艺来源论的反驳。这也是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家们所常引用的诗句,在他们看来,这是很好的例证。 然而在中国,新文学在一开始就发生了为人生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争论,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人们说,文艺应该描写现实生活,尤其是现实生活底黑暗、痛苦、残酷等,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者却以为文艺目的的只应该是创作着理想的境界,美得境界,作者应该表现的是热情、幻想、信仰等。这就好比是一些营养学家呼喊着燕窝熊掌是大补,号召人们吃燕窝熊,却忽略了普通大众的经济能力,而那些只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从舞蹈、音乐和诗细细谈起,这三者共同的特征是旋律,而这些旋律就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又是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胡风总结出文艺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在这个基础上胡风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便是要贴近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 (二)文艺要反映生活。 之前胡风肯定了为人生而艺术的理论观点,肯定文艺是从生活中产生的,因此文艺也就应该是反映生活的。也就是说文艺底内容是从生活中取来,是对现实生活生动形象的书面表现。就像为什么从但丁的《神曲》起,在中世纪的西欧,诗歌里面有奇迹和幻想,天国和地狱呢?那正是因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又为什么在宗教的诗篇以外,出现了那么多充满奇迹的军事英雄诗和骑士故事呢?那是因为需要诗歌将贵族或骑士英雄化,神化,赞美武士道。因此在文艺作品中我们会看到生活中常见的爱情,阶级斗争,劳动等各式各样的生活再现。于是,在所有文艺作品中都会集中反映某一主题,它是整个文艺作品的中心意义,是实际生活的素材经过作者底观点整理了或引申了以后的东西。再有了主题后作者才能运用文字在形式上将这一主题及原有的生活素材反映出来,形成跃于纸上的艺术作品。因此文艺作品并不能单纯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要反映现实生活,符合多数人的文化品位。 (三)文艺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 文艺生生活的反映,但能够真实地反应生活,能够真实地地反映生活脉搏的作品,才是好的,伟大的。成功的文艺,伟大的文艺必须是向着历史上的进步势力的方向。文艺虽然是生活的反映,并不是说文艺像一面镜子,平面的没有差别地反映生活的一切细节。能够说明生活里的进步的趋势,能够说明在万花缭乱的生活里面看到的感觉到贯穿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脉络者,才是有真实性的作品。因此文艺并不是生活的复写,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东西必须是作家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和作家的主观活动起了化学作用后的结果。文艺不是生活的奴隶,不向眼前的生活屈服,他必须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能够有把生活向前推进的力量。 但在胡风的《三十万言书》中,胡风对生活或生活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了深一层次的阐释,这也正是他与林默涵及何其芳在理论上的很大差别。对与生活实践,胡风同样给予了很大的肯定,“离开实践来抽象地强调‘更重要的是忠于现实’那只能是无助和无结果的直观,引向不可知论,达到取消忠于现实的结果而已”他利用“高尔基为何会成为高尔基”这一实例,来说明生活实践在文艺中同样重要,一部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来源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有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生活实践这一基础,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二、文艺创作者要有主观战斗精神 主观战斗精神的内涵是文艺创作者需要在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中熔铸自己思想感情,或是赞同的肯定,或是批判的否定。而客观对象也能够以其不可肆意更改的真实性来促成修改、甚至推翻文艺创作者对客观对象的活的表现的思想感情。这个“相生相克”的的动态过程的结果就是新的艺术世界的诞生。而能够促成这一过程深入进行的动力则是作家认识这一世界的思想力,体验现实的感受力,投身于现实的热情,和而称之,即为“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的三大支柱是:一、“到处都有生活”说,即主张题材自由;二、“精神奴役创伤”说,反对以“民粹主义”立场将人民理想化,也不赞同贬低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 三、“世界进步文艺支流”说,强调“五四”新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联系。他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一)胡风倡导作家要有服务于时代生活的责任感。 胡风提出"主观战斗精神"是为了克服当时文坛上的"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倾向。他认为"现实主义的发展是在两种似是而非的不良倾向中进行的,一种是主观公式主义(标语口号是它原始的形态),一种是客观主义(自然主义是它的前身)",他就是在对这两种倾向的斗争中树立起自己的理论旗帜,如陈思和所说:"胡风对中国现实主义理论的建设工作,是从对左翼文学内部的两种非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开始的。"

在《现实主义在今天》一文中,胡风对"主观公式主义"与"客观主义"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批评。在他看来,"主观公式主义"是一种僵死的"态度"和 "看法",它认为在这种"公式主义"的创作过程中,作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主观精神,创作出的作品也"不能够发生大的艺术力量",为此,我们应该由"生活里汲取热力",创作出"说出了生活真实的文艺作品"。同时,"客观主义"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在这一创作倾向的指导下,作家主体"失掉了和广大人生脉搏的关联",创作出的作品成了"生活现象底留声机片",因而,胡风极力反对"冷观"的"客观主义",强调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的主观精神。

其次,胡风认为作家应有对于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与突击力。 在《文艺工作底发展及其努力方向》一文中,胡风曾指出:"……结果当然会引起主观战斗精神底衰落,主观战斗精神底衰落同时也就是对于客观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底衰落。……"在这里,胡风将"主观战斗精神"的衰落归结为对于现实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的衰落,反之,所谓"主观战斗精神"的实质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把握力、拥抱力、突击力"。简言之,"把握力"即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居高临下地认识、理解、分析与掌握的能力;"拥抱力"即作家深入生活、追随生活,并从深层了解生活的能力;"突击力"即作家敢于突破庸常生活的麻痹而有所创新。

主观战斗精神作为风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这也正体现了胡风文学理论的关注点始终是文艺创作者对文艺创作的能动作用。因此对创作者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启示文艺创作者要坚持个人创作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政治经济渗入文化领域,文艺创作者的个人创作精神强调的不够深入,而"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却能启示当代作家要抛弃时代给予他们的功利色彩,要凸显个人的主体因素,建构其自身的主体性。胡风要求作家在创作中要采取战斗的姿态,强调作家在创作中的自我斗争,他认为作家作为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地方,从而去发现、思考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斗争,批判现实生活的不合理现象,通过文学实践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其次,"主观战斗精神"理论提醒文艺创作者要树立独立人格意识。 面对当代文坛创作面临的困境之一是文学正在被市场经济"边缘化",文艺创作的时代已经过不再是为创作而创作,金钱创作的现象比比皆是。为了改善文学的这种生存状态,当代作家应该树立独立人格意识。正如胡风,他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的提出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这一论证虽一度受到了怀疑和批评,但他始终

坚持自己的创作原则,他曾说:"为了中国的反封建和争取民主个性解放、个性价值、个性的主体性与庄严,人们一直在做着精神探求……将来在新的形势下也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