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重视学生情感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

上海市香山中学孙建国

“2·23”云南大学凶杀案在各高校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犯罪嫌疑人马加爵的被捕更成为大学生们谈论的焦点。多数师生认为“马加爵杀人事件”的发生是社会的悲哀,它凸显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人人格障碍问题,以及此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所带来的恶果。

马加爵之所以杀人是其性格孤僻所致,而这种变态性格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也跟身边人对他缺乏足够的关心有关。一个在家长、村民及小学、初中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凶残的杀手,是个令人惋惜的结局。作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有自律性,不要让自己朝自我封闭的方向成长,多点合群。马加爵凶杀案的发生,与其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在他身边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同学以及老师,对他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缺乏关怀有很大的关系。学校教育应从这事得到启迪,再也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情感教育。

从马加爵案件来看,他是属于有人格障碍的一类人,目前学生中性格孤僻的学生不在少数,但性格表现得极端的较少。这类学生往往没有自制力,平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遇事会迁怒于别人,归咎于社会,产生一种反社会性的人格,颇具攻击性。一旦受到外界的激发,便会爆发出来,做出正常人认为不可理喻的事情。

避免这类悲剧的出现,家庭和学校都应该担当起责任来。家长或学校发现有此类型的学生应多加注意,多跟他们谈心,纾解他们“压抑郁闷”的心灵。如果他们拒绝与人交流、过于自我的作风依旧,则说明他们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这时最好将其送至相关的专业心理机构去治疗,矫正其扭曲的性格。

马加爵造成如此结局,是其成长经历造成的性格偏差使然,中小学时,老师家长都只看到他的成绩优秀的一面,没有对其性格内向等一些异常行为加以注意,也就丧失了给其改正性格的最佳时期。这个案子给人的震撼很大,学校教育不能只注重知识、技能上的教育,应多注重修养性、觉悟性的情感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比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心灵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家长和老师应注意营造温情氛围,让孩子从小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受到情感的滋润,这有利于他们更多地去体谅别人,对人性敬重,珍惜生灵。

一、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的人能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能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果感、自豪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样的人与他人交往时能够坦率真诚、不卑不亢;这样的人对待工作能够充满热情,敢于负责,勇于克服困难;这样的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非常向往,是真正获得了人的内在规定性的真正的人。二、情感教育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支持与补充。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主渠道。但都包括三个层次,其中态度层次的目标一般而言就涵盖了情绪、情感、意志、信念等子目标。“五育”之中都必不可少地存在着情感教育,有着发展不同领域情感品质的任务,即有着发展个体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社会性情感的任务,劳动的态度与健康的心态使上述三种社会性情感的具体体现和综合表现。情感教育不是游离于全面发展的教育

之外的,而是全面发展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道德感的道德教育只是空洞的说教,正面的教育效果没有多大,反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对待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失去了理智感的智育只能是照本宣科与照葫芦画瓢,学习成了外在于学生的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失去了美感的教育只能是枯燥的练习和麻木的表演,并无多少内心喜悦和灵性表达可言;失去了情感培养的体育也演化为技术训练,学生们唯一关注的就是考试“达标”;失去了正确劳动态度的劳动教育也不能不变味,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附庸和学校教育计划中的“花瓶”,要培养出学生的敬业精神是非常困难的事。它们共同的东西就是在于都关注到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作为实验的基本原则。个性教育是尊重个性,通过个性并培养健康个性的教育。个性这个概念本身就包括了个体情感世界的独特性,而且是以后者为核心的。情感教育也是个性教育重要条件和基础原则。情感教育也是良好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基础之一。

三、情感教育在自主性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

1、情感教育在自主性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情感是主体的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

(1)、整个人的成长过程都要依靠情感的适应机制。人生下来就具有先天性的愉快、痛苦、惊奇和惧怕等10种情绪反映,并以此来取得生存适应和发展;而自主性素质的发展,则是与社会性的情感的作用有着更密切的关系,自主性素质是在各种关系中产生的,而情绪是儿童主要的反映和交往方式,越是年龄小的儿童,越是主要依靠情绪或情感与他人的沟通,与自我沟通。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关系和谐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有较好的自主性素质。一个具有健康情感的孩子,往往由于自主性素质发展的好,更容易取得主动的发展。

(2)、通过与认知整合发展意识,也是情绪的功能。在婴儿阶段,情绪是他们的语言系统。儿童认识和理解问题时,他们所知觉的信息都要受到情绪感受的折射。这里所说的意识包括自我意识,也就是说人的发展,包括自主性素质的发展,都离不开情感的作用,都是依靠情感去和认知整合,从而使意识得到发展。

(3)、每个人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与对自己情感的表达能力,是与他人沟通与自我沟通时刻不能离开的重要因素。人际间的情感交往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通道。没有情感的作用,人将无法生存与发展。又由于关系是自主性生成的逻辑起点,所以也可以说,没有情感的交流,人的自主性素质也不能生成。

情感是认识发生的动力机制

(1)、情感唤醒:通过情感的作用,可以激起人的行动。母亲的一个微笑,可以使孩子产生信心;老师的一句深情的表扬,可以激励学生把困难的事情做下去;一首动人的歌曲,令人热血沸腾冲向战场。情感唤醒的是什么?实际唤醒的就是人的主体性。

(2)、期待憧憬:在每个人身上,原来存储着的认识和情感,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会变成一种强烈的期待,从而形成一种动力。婴儿会瞪大眼睛期待你去逗他;小学生春游那天心里痒痒起得特别早;恋人在会面前总是显得动作敏捷,干劲十足;预料成果即将出现时,人可以爆发出全部潜力,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些无不表明是情感在起重要的作用。期待之所以能给人带来强大的情感力量,正是因为人意识到自身的作用,体验到自主性素质在驾驭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中的威力。

(3)、创造冲动:个体发展时,情绪发展和认知产生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们中间反复的相互作用使想象、象征、思维进行积极的整合,产生意识的最高形态--创造。人类历史中记载着很多情感亢奋时出现了创造的事例。创造的出现,来源于高度的兴奋和一种持久的追求,来源于对自我力量的信心和改变世界的决心。

传统的教育中固然也曾提到情感教育,但那只是作为一种普通的教育方法,作为一种一般的教育内容提出的。今天重提情感教育,却是在更深的层次上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提

出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使我们深深感到,那种不把学生看作有情感、有自尊、有人格的人,那种在课堂上用孤立的认知独霸课堂的做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种教育是绝不可能培养出社会的主人,也绝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当今,时代呼唤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但是人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并不能凭空出现,只有在自主性素质的坚实基础上才能产生;而自主性素质又只能产生于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共同统一构成的教育过程中。因此,如何重新看待情感教育,如何看待情感教育在自主性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就成为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从忽视情感教育的原因和后果说起

忽视情感教育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主体,没有把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上。

(1)、不承认学生为主体,必然忽视情感教育。因为如果把学生仅仅看作是一个盛知识的容器,自然没有必要进行什么情感教育;而如果真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主体,则要尊重他的人格,要和他平等地交流,要促使他产生内心的积极体验,就必然十分重视情感教育。

(2)、忽视情感教育,自主性素质的培养也无法真正进行。因为具有统领全部素质这种性质的自主性素质的形成,不是孤立的认知过程所能得到的,更不是知识灌输的结果。没有情感教育,就不可能将各种内外信息,构建为内部的自我系统;没有情感教育,就不能培养人对价值的感受和体验,自主性素质的发展就会可怕地失掉方向性。

(3)、忽视情感教育还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系统的教育理论,是作为'科学'的教育学出现的,它的文化背景是西方近代工业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受其影响的知性思维方式,其根本缺陷在于将认知从情与意中剥离出来,将真从善与美中抽取出来,撇开情感与意志讲认知的发展,从而走上了唯理智主义的绝路"。这种唯理智的教育观,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众多的教师和家长,有的甚至至今还不能自拔。

忽视情感教育的严重后果

忽视情感的畸形教育,之所以在人类历史上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正是与存在不承认学生为主体这一背景密切相关。当前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更有必要从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来分析忽视情感教育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1)、窄化智慧:"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对智能概念逐步丢弃了古代的那种哲学理解,变成一种科学理解,出现了将智慧等同于理智,理智等同于逻辑─理智的功能窄化、结构窄化的现象。这一窄化理解影响到近代教育不仅在教育的内容上,而且在在对受教育者的方式上都要求数学化、要求逻辑推理的程式化"。这种对智慧的窄化理解,极大地影响了众多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思路。实际上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能有7种,智能绝不能仅用逻辑─理智来表征,还应该用情感-体验来表征。例如人对音乐的理解,绝不是孤立地对音高、音色和休止长度的认识,而是结合认知对旋律的情感体验。

(2)、僵化认知:由于将智慧窄化为逻辑理智的认识,必然进一步将情感因素排除在认知学习之外,使认知变得更加僵化。而实际上情感对认知学习起着两个重要的活化作用:一是激发或者抑制学习的积极性;诱导思想或是深入本质,或是想入非非。二是人可以通过另一个通道,即情感活跃去把握客观世界,这时对对方的认识是通过成为对方而获得的,是一种情感体验型的艺术化的思维方式。

另外,人类的隐含性的"意会"也应该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会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理解状态。人类把握世界有时正象俗话说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而恰恰是这种意会的理解,可以将由于逻辑理解过于要求明晰性、扼要性而损失掉的事物本来的生动性、丰富性得到弥补。

(3)、迷信说教:窄化智慧和僵化认知的结果,是使教学过程成为孤立传授知识的过程,使人格培养成为说教的过程。整个教育成为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之筐"中,把"考试机器"调节成为能认知、记忆的过程。这种过程情感教育必然被排除在外,因为,"筐"和"机器"无任何情感需要可言。这样培育出来的学生"感情淡漠",学习好的学生,一毕业就不理老师,也是再自然不过了。几千年来人们往往以为传输知识就是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满足于口干舌燥;父母在家庭中得意于唠唠叨叨,这些可笑的做法和心态无不是迷信说教的结果。

(4)、目中无人:这种表现为窄化智慧、僵化认知、迷信说教的教育观念,最根本的问题是目中无人,更确切地说是眼中没有作为主体的人,培养的不是一个主体的人。最近,一个二年级小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在音乐课上,老师说我不唱歌,就用胶条把我的嘴粘住,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可以设想,在这位音乐老师的课上,也许灌输了一些高深的乐理知识,严格训练出不少美妙的发声方法,但是全班同学是在一种恐怖的气氛中,接受着这种所谓的"美"育。这里所进行的究竟还能叫做教育吗?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忽视情感教育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方法问题,一般的教育内容问题,而是一个培养什么样人的教育的根本目的的问题。

在如何帮助学生发展上,也存在"目中无人"的问题。是认为学生是一块木头,一个空桶,要靠教师把学生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将学生灌输成丰满的知识库?还是认为学生是主体,要激励学生,靠他调动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不同的教育观念,就会以不同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不同的态度看待情感教育,也就必然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

四、情感是行为选择的评价机制

人的认识不会直接导致相应的行为。比如具有渊博的道德知识的人,并不一定直接导致高尚的道德行为的出现。因为从认识到行为发生,必须有主体的情感参与评价,然后由自己选择某种行为,并促使这种行为的实现。

作为主体的人,有一个对自己的物我活动关系,人我活动关系进行监控的内部监控系统。不断地以"满意不满意"的感受状态,进行自主的评价;

人的评价机制,实际上就是自主性素质在运行,人总是从自身出发,判断客观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分析其利弊,确定对其期望,积蓄自己的力量,激励自己行动起来。评价中不但有认知过程,尤其有情感过程。

高情感和高理智是主体人格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遵循的是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共同构成的统一的教育过程。这种教育过程能取得高层次的教育效果,即产生具有高情感和高理智的人才。在达到高情感和高理智层次的时候,情感和理智的区别看不到了,由于自主性素质的作用,二者互相倚靠互相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独立人格,以高度的自觉性统领着自身的各种高素质去完成实践任务。

(1)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自身具有高情感和高理智

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不同,认知教育可以是非个人的,可以不涉及教育者个人的价值观。而情感教育则不同,教育者必须以自己全部的内心世界,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高情感又不能脱离高理智孤立出现,因此未来的教育者必须是人类中具有高情感和高理智的佼佼者。唯如此教师才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和方法

有人认为"意志是情欲的升华,感情是情欲的净化" 颇有道理,但是情欲是如何升华和净化的?恐怕还是少不了理智的认知。所以在培养自主性素质的时候,同样应该是采取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结合的策略和方法。

五、情感教育在自主性素质培养中的十项策略和方法

1、构建自信的情绪背景

脑的任何复杂的高级思维活动都在一定的情绪背景上进行,并且受情绪背景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艰巨的智力活动,需要积极情绪的支持。小学生尤其需要有一个自信的情绪背景,以利于他勇敢地战胜困难。

自信的情绪背景的形成,一要靠重要他人的准确评价(学生要能感受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的评价),二要靠自身实践的成功体验(产生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自豪感)

2、激励自强的向上动机

积极向上的动机是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而情绪又是驱动力的强大源泉。情绪的产生不是单纯地决定于外界刺激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而是外部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认知过程这三种信息的组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因素既有过去的经验所储存的有关信息,也有在当时情境中所知觉到的事实,凭借这两者对一种模糊的、未经分化的情绪状态进行解释,才能决定当时的情绪体验。可见,情绪体验是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这三种信息输入的整合作用的结果。认知因素在个人的情绪反映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例如,学生在过去的经验中曾遇到过举手答错了问题,还能得到老师的谅解和鼓励,回忆过去经验,对当前作出估价,便能泰然自若地举手争取回答问题,并无恐惧和惊慌的情绪表现。

3,导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情感和认知过程的结合,有利于将学生的发展不断地导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情感推动着认知的活动,认知促进情感的分化、升华,两个过程的结合会产生"总体大于部分"的效应。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情感和认知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引向主动发展的新阶段。

4、掌握情感的理解、辨认

对情感的理解和辨认,和认知过程不同,理解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只有在个人心境中才能出现。让学生掌握对他人、对自己情感的理解和辨认,是非常重要的。要学会尽可能从他人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去理解他,当然理解他人总是要依靠自己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和辨认他人情感的过程,也是再一次体验自己人生的过程,发现自我、改善自我的过程,因此也是培养自主性素质的过程。

5、发展自觉的主动体验

教育不仅应该关心学生是否有知识,更应关心学生是否有体验,要了解学生体验到了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感觉自己的体验。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总结日常时候中的被动体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掌握主动体验的方法,即用自觉的改变自己的方法去进行新的体验。

6、调控自身的行为态度

培养每一个学生调节控制自身的行为态度,自然需要他对是非有正确的认识,但是又不能只靠理智的认识,如果他有逆反心理,就会明知不对,也要"顽抗到底"。如果能用情感激起他自强自尊的情感,就会出现情通理顺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既不随便发泄又不长期抑制自己的情绪,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在发泄和抑制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要做到这种程度,自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

7、追求崇高的理想愿望

只有人类能够超越现实,提出自己的超前预设,这就是理想和愿望。人类的现实的物资生活是有限的,追求理想信仰成为一种在自我肯定自我完善中的精神享受。作为一个具有自主性素质的学生,也应该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中取得发展。

情感的发展将会达到既具有生理心理形式,而又超越时空界限的程度,反映人类的普遍、进步的观念。

8、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高认知和高情感的产物。它不是从外面强加的,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为了寻求更高的境界,他宁可承受痛苦的感受,因为他能在痛苦之后,会因为自己在这个过程构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育人”,这是为师者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情感教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纵观中国历史上流存至今还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美德典故,极大地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在其中。这些都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培育人,在联络人,拉近人的距离,在营造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更要为学生做好行为的表率,为人师表就是我们传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我曾经接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班,这个班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成绩差,对什么都不在乎。有些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专门和老师对着干,有些学生爱起哄,一点点小事他都能夸张的哈哈大笑,弄的班里的风气极度恶劣,乱成一团。我想,对于这样的班级,简单的说教,摆事实,讲道理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时候我想到了情感教育,首先,我连续开了几次主题班会,明确了大家的学习目的,接着我带着大家一起制定了班规,班规内容不算太严格,但是只要制定了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我主要从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开始,

同学们嘻嘻哈哈,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我要求他们做到的,我每一项都率先做到,而且做的比他们谁都好,并及时发现班里面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张旗鼓的表扬,树典型,扬正气。发现快要坚持不住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好单独的沟通,慢慢的,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班里面有了向上的风气,有了凝聚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由开始的差班变成了每周都争各种流动红旗的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以身作则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只有你自己首先做到了,你说的话才有力度,才能服众。 二、要确定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 心中有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拥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好学生。做到心中有爱。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太强,难免会做出出格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引导和关怀,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差,过重的惩罚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反而会使未成年人走向极端,或寻短见,或萎靡不振,或对抗社会。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对待不慎失足的青少年,教育比惩罚更重要、更有效果,更能挽救幼小的心灵。 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

有关情感教育的论文

有关情感教育的论文 《浅析加强高校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目前高校学 生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并就如何加强情感 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情感教育;教育模式;精英教育 随着第一批90后学生步入大学校园,高校学生的教育模式也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在全国各地转变教育观念,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学生思 想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关注到了高校的情感教育。 一、高校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人数、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精英教育、强调学术、智育优先的理念基本没有改变。大学课程对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介 入甚少,这与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是不相符合的。当代大学生都是80后、90后,是一 群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成长起来 的“新新人类”,他们在情感发展上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时代特点。比如:情感需要的多元性;情感体验的矛盾性;情感取向的浅显性和负面情感的普遍性。《中国青年报》2021年 12月曾发表调查,87%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是满足情感需求的主要方式。可见当代大学生情 感交流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出现了情感危机。而情感危机又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一种是有很多时候没有情趣。冷漠,对生活没有热情;另一种表现方式恰恰相反,就是只 有情趣,这种情趣表现为一种动物式的,是一种发泄,或者说“玩的就是心跳”,这是情 趣过剩的表现。清华学子硫酸伤熊、海南马加爵事件,就是情感问题的典型例证。偏重知 识教育、缺乏情感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由此造成的学生人格缺陷、适应偏差、个性自卑等方面的问题令人担忧,却又客观存在。因此,情感教育是高校教育 急需直面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加强高校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个性发展的需要 情感是影响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其核心即是 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健康向上的心态去发现美,创造美,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终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技能水平的发展,更应该包括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学生管理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人生的态度,对集体、他人、社会的情感等,往往与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 有的学生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不会与人交往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 师生融洽的情感,不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关注其情感至关重要的一步,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标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平常也老提,也注意去做,但都没有这次学习领会地这么深刻,与大家共享: 1.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一些有头脑,有思想的"人".他们是有情感的“人"而不是机器人,对任何事情情感态度占据第一位,尤其是他们的主要时间在接受教育,因此,把教育施以情感色彩是很有必要的;另外,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关注情感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渴望关注是人的本性.一本书上曾经说过"人最深刻的本质还是被人欣赏的那份渴望",得到了关注才会注意和检点自己的学习行为,才会反思,从而进步. 3.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心贴心,劲儿往一块使,有利于共同发展. 4.符合规律.情感"软件" 和学知识"硬件"是一个系统.新课改编写组的老师们把它写进新课标,提出新要求,符合系统规律. 5.是时代的要求. 新课改本身是时代的产物,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更人性化,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以实用为目的.这是中西方交流的结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闭学情不再,顺应时代趋势才能办出好的教育,"彰显个性" "人文关怀"成为教育的主流. 画外音:上述说法得以实现得依赖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热爱教育的态度. 只有把心融进新课改当中,肯为教育付出的老师才能做到把关注学生情感放在第一位,否则就只能是"压制式" "一言堂""师道尊严",冷漠而简单,不能弯下腰关注学生情感. 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处于正在长身体和心理不断完善的时期,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更显得重要和不可或缺。而且,学生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情感都应得到老师的重视和回应,学生学习的积极学习态度才能得到长久的保持和维护。所以,《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 ----结合艾芳菲教师执教《笋芽儿》谈如何体现学情的关注鹰潭市第八小学

注重情感培养焕发课堂活力

注重情感培养焕发课堂活力 【摘要】现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代生活要求有良好的情感,尤其是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都呼唤情感教育,而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培养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材中文质并茂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有赤子之心、朋友之情、手足之谊;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天地动容的悲惨;有开怀的笑、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每篇佳作无不凝铸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作品的这些内蕴呢?我想,教师除了要讲解优美的字、词,巧妙的布局谋篇外,更要注意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因为,有了情感的冲击,文章才显活力。所以,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 1.1 走进教材,发挥作品的情感熏陶感染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教材,品味诗词字里行间的韵味,感受语言潜含的情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曹操的《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验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宏伟抱负;杜甫《石壕吏》中“独与老翁别”的感时伤世、忧国忧民……,这些都能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深深的震撼。作者的思想境界、人文情操渐渐内化为学生的情操境界,启发学生思考,涵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修养。 1.2 钻研教材,抓住情感的触发点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教材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把那些富含情感的语句找出来,深入悟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作品的人文价值,体验人类的情感因素。例如,藏克家的《有的人》中有这样几句话:“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几句话写两种不同阶级的人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而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很鲜明,一个“摔垮”一个“记住”。通过对比研析,学生内心的情感自然被触发起来,是非自明: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人,将永远值得并得到尊重,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将是遗臭万年。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1.3 诵读教材,利用作品的怡情作用形成学生情感。

情感因素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小学教育重要性 摘要: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因此,对情感因素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情感是学生普遍共有的,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生活得充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活力。巨大的热情和激情能驱动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因此,情感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目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要求,传统教育发掘潜力也逐渐在缩小。同时,在我们不少教师片面地只是以提高升学率为教育目的;至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却被排除在教学目的之外。其结果,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教学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尤其是情感培养、情感发展方面的效果不如人意。因此,对情感因素在教育小学生过程中的重视,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名言: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地克服这些困难地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必须给学生挑选出这样的智力任务,使他使足力气,集中注意,运用

已有的知识去认识未知的东西,使他取得成绩,同时认识到:付出劳动就体验不到快乐。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做了深深地反思:我认为在学校小学生教育实践中,教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方法,适时地引导、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为较好地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创造条件。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孩子来到学校不只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和同伴们会面,和他们一起玩,彼此交换新闻乃至玩具等等。学生永远不会丢掉那些使他他兴奋的,使他忧伤的、使他快乐的以及他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我们学校对孩子负责的话,显然,孩子来到学校,就不仅仅是上课、作业、考试。 情感,是学生成长的基础;而情感教育,决定一个人重要的少年儿童时期。情感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当下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等等:而且一个人的情感发育程度将长久的影响其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度。 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情感教育不仅仅需要理论建构,重在我们的操作模式。目前,我们个学校都在“课改”,无论我们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了多少“三维”教学目标,不论我们在黑板上、在教室里辛苦的“种庄稼”,

大学生情感修养

第十一章大学生情感修养 情感(affect)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常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三大方面,情感即为其中重要方面之一。事实上,人们在生活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过程中,情感活动总会伴随而起。 如何修好爱情这门校园大课 2010-10-31 11:45:24 作者:俞水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莘莘学子告别紧张而青涩的中学时代,怀着对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进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恋爱不再是过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轰轰烈烈的青春体验。 然而,经历爱情,并非只有浪漫与幸福,迷惑、伤痛甚至悔恨也往往随之而来。当下,面对拜金、开放的多元婚恋观的冲击,面对年轻带来的激情与冲动的诱惑,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对爱怀有困惑。 什么是真爱?应该如何看待性?怎样才能拥有无悔的爱情?如何在爱情中收获成长?大学是学生学习独立生活和充分发展自我的重要阶段,在大学中经历爱情是成长的一部分。既然爱是人一生的功课,对于大学生来说,爱情无疑是一门人生大课。怎样帮助他们修好这门课?这是一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解答的命题。 大学生情感教育: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0-10-14 16:23:20 作者:小熊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08年4月15日一篇在网络上被广为转载的文章《情感教育不足“网上征友”热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指出,“有关情感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尤其是80后、90后这批个性鲜明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们,当他们离开父母的精心呵护,在大学校园里相对独立地生活的时候,他们比上一代大学生们的情感需求更为强烈。在大学校园这个全新的环境中,父母的关爱暂时缺位,中学教师百般细致地指导也成为了过去,生活上需要独立自理、学习上需要自觉自学,这些无形的压力都使得当代大学生们的感情需求更为强烈。”与之遥相呼应,面对生活中猝不及防的各种情感问题,此次受访的我校大多数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接受系统的、具有指导性的情感教育。 大学生情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失恋引起的感情波动。2,人际疏离造成的情感孤独。3,缺乏人生目标导致的情感空虚。4,自控能力弱,陷入情感冲动。如果不及时得到干预,后果很严重。比如会导致学习下降,影响学业;情绪不良,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诱发不良行为,导致犯罪。 健康的情感是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的必要条件。情感教育应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情感智力,了解自己的情感、调控自己的情感,进而理解他人的情感 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袁:1,合理安排时间,丰富业余生活。2,学习与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树立人生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4,树立正确恋爱观,理性处理恋爱中的问题。5,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不良情绪、转移注意力、建立积极认知和环境改变法。 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

关注学生学习感情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X32、7、8+6、5+2、2 15X(4-0、5)2:100-63 48+39 17X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分析: 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尤其是"差生"的情感.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差生"一个班最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最终效果.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大学生情感与性教育论文

大学生恋爱面面观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大学生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对此,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来解决心中的疑惑。 在对各校区院系学生的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同学的真实想法,对待爱情,他们各抒己见。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 “上大学找个朋友,跟自己是一代人,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可以相互诉说,相互倾听。”有位同学这样说。我觉得这同学说得很对,我们这代人与我们的父辈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代沟,我们两代人所生长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因而我们同代人交往起来往往比与长辈交往起来显得得心应手些。 “人活着是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和现实中的都有人自杀。我感觉他们都是心灵上的苦闷无处诉说或没有找到或失去可以牵挂的人,才会放弃人生。如果打开心灵的缔结,找到值得牵挂的人。就不会如此放手离去。”园艺园林学院的一位学生这样说。可见,人活着是要有所依附的,爱情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附对象。 另外,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是,你便远离了寂寞。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思想比较纯洁,为了寻求真爱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一个男生说。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这男生的眼中是多么神圣。 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如果遇到合适的,绝对不能放过,否则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所以他们在选择恋人时也就更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守一生的人。而且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处于恋爱中的男生已在考虑将来如何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过上较好的生活。“没有经济基础,无能力,怎么和她相伴一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们对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多么的义不容辞。 3.当学习与爱情相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现实。生科院一位大三的学姐说:“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所要做的事。”“有些同学一接触恋爱就变得不理智了,根本就没法学习

杨明顺-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感 龙塘小学:杨明顺情感教育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和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情感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线,在学校教育背景中进行较为系统的情感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还不多见。积极探索小学阶段情感教育的应用性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初步形成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操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中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现在小学生经常发生离家出走引发悲剧,有的小学生出现情感发育障碍等等,往往这些孩子都是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以前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只重视智力教育,轻视情感的教育,导致孩子们偏离了正确的人生道路。教育好孩子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去,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如何正确认识并促进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践,促进小学生身心情感发展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情感在小学生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刚满六、七岁的儿童,刚离开幼儿园,第一次踏入校门,常常怀着愉快而自

豪的感情来对待新发生的一切。他们喜欢学校,感到自己长 -1- 大了许多,一种自豪感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成了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以后,这种自豪的感情更会进一步发展。孩子们渴望改变像幼儿园那样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像一个小学生的样子,一切都要比过去做得更好,更认真。这样的情感是一种极其可贵的上进因素,作为家长和教师如何能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一点,就会大大加速儿童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的转化,为儿童后在学校生活的漫长道路创作一个良好的起点。在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也常常对认识过程有很大影响。不论是感知、记忆过程,还是思维、想象过程,都可以看到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他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其发展的状况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有意的培养学生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一般都要遵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学过程。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日益丰富的,是他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对他们的智力开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情感是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孩子的心是多变的,我们要防止学生最大的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教育不能重智轻情,必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个人的积极情感是构成稳定人格和独特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其情感世界丰富复杂,情感体验迅速强烈,情绪状态情境性较大,一旦激发,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受挫,马上消沉低落,悲观失望。所以,健康的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们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也缺乏充足的理解。一般的,积极稳定的情感,能提升人的身心活动能量,从而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而消极否定的情感则会抑制人身心活动能量的发挥,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我们教学工作者注意对学生实行健康情感的教育与培养,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会成倍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就认为“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就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可见,情感教育不但能够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还可促动其智力发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从事良好的社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合作、宽容等心理品质。所以要想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 1、端正理解,以理育情

情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理解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准确理解会产生准确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错误理解就会产生错误的态度和消极的情感。正如洗星海所说:“每个人都会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痛苦中只会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感到乐观自信。”如果理解了上述真理就能自觉的抑制消极的情感,培养积极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提升水平,以能育情 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万丈深渊。”对待苦难,适合水平强的人能以乐观态度坦然处之,理智对待,因而能使自己有坚定的信心和充沛的精力战而胜之。相反,适合水平差的人,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所以,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水平的培养,使学生真正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3、锻炼意志,以意育情 意志和情感是相互制约的,意志是在情感的激励下产生的,反过来又调节和控制情感。一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能使积极情感持续下去,越能克服消极情感,所以,要重视锻炼意志,要有吃苦、受挫的心理准备。在生活中,困难不会自动消失,只有靠自己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达到人生美好的境界。正如马卡连柯

中学生情感教育(范伦东)

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范伦东 (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 2011级4班) 摘要: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 我实习的学校为大足县中敖镇中敖中学,这里地域位置相对较偏,学校中学生几乎都为农村孩子组成。在实习的4个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们情感培养方面的匮乏。相应的,性格、品质、学习方法、热情、人生观价值观等和城里学生的差别较大,所以我认为情感教育应该为现代教育环节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对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自私冷漠、麻木不仁,得过且过、消沉封闭、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乐观向上、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二、中学生的情感现状 (一)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饥渴 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需要以获得快乐为主,同时需要倾诉安慰、摆脱孤独与消除紧张、寻求理解、获得尊重。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这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多数中学生处于紧张、担忧、焦虑和压力等情绪状态之中,他们强烈需要有人理解、渴望向人倾诉。但中学生的成人感又使他们极力想摆脱成年人的影响。于是他们就把被理解的需要转移到与同龄人的交往上。寻求快乐、渴望得到理解、摆脱紧张感和孤独感就成为中学生强烈的情感需求。 (二)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成熟表现

大学生情感论文 摘要

心理学情感论文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是情感的源泉,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中介。随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关系的不同,人对客观事物就产生不同的态度。从而是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有一首歌叫《把根留住》,我引申为“把情留住”,因为人世间确有真情在。我们应该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去细心地去珍惜它、体验它、享受它,同时留住它、浇灌它,使情感之花开得更饱满芬香,因为我们只有极其短暂的人生旅途。人的情感是由一定刺激情景引起的主观体验;1.引起情绪的刺激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有时是可见的,有时是隐而不见的。2.情感是人的主观体验。3、情感的产生。 主要字眼: 情感大学生情感特点正确价值观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情感的两极性在量上表现为强烈和微弱、紧张和轻松、激动和平静等等。1、情感的强烈和微弱是情感强度的两极。在强弱之间具有强度等级的变化,形成不同状态的情感,如怒可分为愤怒、大怒、暴怒、狂怒等等,喜可分为欣喜、欢喜、大喜、狂喜等。 2、情感的紧张和轻松是情感紧张度的两极。情感的紧张程度取决于活动的性质、意义和认的主观准备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必要的知识、技能。 3、情感的激动和平静是情感兴奋度的两极。激动的情感是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体验,常在事件对人具有重要意义或出乎意料之外、超出意志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产生,如激情、狂喜、绝望等。情感的两极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满意,就无所谓不满意;没有爱,就无所谓恨;没有紧张,就无所谓轻松。情极的两极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大学生,自他们跨进大学课堂的第一天开始,便成了父母的骄傲,家庭的荣耀,同辈人的楷模,便成了社会瞩目、国家期盼的未来精英。大学生活,对暂时还没有机会进人大学的青年朋友而言,是憧憬、是钦羡、是想像,既像水月镜花一般朦胧,也像清风白云一般浪漫。对正在就读的青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上传: 喻安更新时间:2013-1-18 18:47:00 新课改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目标的实现存在很大的困难,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观目标缺乏具体直观的衡量指标,而且在短期内难以见效果。二是整个社会层面基本坚持以分数为本位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重视知识的再现与应用,忽视价值观引导。从价值观目标自身的特殊性出发,有效考虑价值提升的衡量维度,探索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个性价值取向与社会核心价值的和谐统一,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个人的 价值,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确立维度,全面衡量价值观的落实。 1、学科价值维度。 2、课堂价值维度。 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特别是学生应该对自己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与反思。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引导行为、自己参与教学过程的行为对于完成课堂任务、对于自己的长远发展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能够坚持这些行为,认同这些行为取向的实际价 值。 3、思想价值维度,即形成积极的态度,内化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目标的最高层次就是在遵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领悟学习、工作、生活的积极意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关注社会发展,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 二、在体验、渗透、反思、践行中实现价值提升。 由于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要通过体验、反思等而逐渐形成与提升的,所以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感与价值的冲突点,并提供学生尝试选择、参与体验的机会,从中得以提升与内化。在此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更应充分发挥教师在价值引领中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可以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点,利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尊重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基础上,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价值方向。 1、挖掘价值引导的基点,确立价值引导的路线图。 针对价值观目标的自身特殊性,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教师主导过程与学生经历过程有机衔接,坚持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把生活与理论相融,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确认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梁琼 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情感态度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会影响语言学习。 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寓学于乐。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着眼于高效率,用最少的教学投入,争取最好的教学效应。这就必须设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目标更好的达到。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为保证学生乐学愿学,我注意调控学生学习的意识:(1)用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对象,评价效果的课堂教学三要素来增强学生的向心意识,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紧紧围绕目标进行,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凝聚力,求得“高效低耗”;(2)课堂教学有轻重缓急、波澜起伏,让学生的情感意识随课堂气氛的开降而起落,以求得“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3)朗读意识。英语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机会,由教师的“导”,进行默读、朗读、齐读、角色读,以加深对课文对话的理解,提高目标成度。课堂设计,我采用“四连环”授课法。第一环:认定目标,明确任务;第二环:实施目标,逐一达标;第三环:

达标深化目标串联;第四环:目标检测,矫正补偿。讲课时,用最精练习语言,重点讲解,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而是通过表演、操练、举例等,启发诱导学生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比较,从中找出方法、思路、特点、规律。例如:教现在进行时,我先要学生听读。我演示:I 'm stan doing/ walking.边说边板书,待学生听懂后,我就让学生演示动作。我叙述She's reading……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理解内容,我就启发他们自己归纳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动词构成形式,常用时间状语等,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学习效果很好。达标深化,我也不直接给学生归纳总结,而是变讲授为讨论;题目设计,做到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通过讨论,学生可以自己完成,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注重趣味教学,寓教于乐。 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可能的形式,如父母、教师、学校、学科、教育方法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由此可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很注重趣味性,力求形成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科学态度。当学生对学习深感兴趣时,他就觉得所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处在愉快的氛围中,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在无意中掌握所学知识。 1、置情于景,培养兴趣。 情景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我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

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观需要所产生的态度在脑中的反映,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没有情感的支持,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之不能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培养“四好”少年,就必须重视加强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本文拟就情感教育的方法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情感教育要有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是按照形象、颜色、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形象能进入人的意识,能够打动儿童心灵,给他们以感染,因此,提供和创造鲜明、生动的各种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我注意了情感教育的形象性。 创造形象,以情感人,俗话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情景中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布置、音乐声响、表情动作、语音声调等,对情感的激发往往有综合作用,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景,使孩子迅速进入“角色”激发情感。如六一儿童节到了,教室里布置得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同学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优美的旋律在教室回荡,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展活动,心情格外舒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视榜样,以人感人,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往往能够把一种优良品质从动机、情感、意志和行为上有机地、完整地体现出来,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道德要求和了解前进的方向,共产主义道德如能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易为孩子们所接受,一个好的榜样,往往能给孩子们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会常再现于他们的脑海,以情为支柱,给他督促,给他激励,给他导航。在教育中,应把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计划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注意情感的催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引导他们学习邱少云、刘文学、张海迪等模范人物,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受到崇高的思想、献身精神的感染,并导之行,与孩子们的进步结合起来。如天下雨,天气很冷,同学们能够坚持到校,不怕严寒,表扬他们学习边防军叔叔学得好,同学们守纪律,专心听讲,不受外界干扰就表扬他们学邱少云同学得好,同学们积极争取做好事,就表扬他们学雷锋学得好。这样,把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与英雄形象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学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情感的连结加强,榜样就在心中树起来了,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激起了学习的志向,加深了道德认识,促进了道德行为的行成。 二、情感教育要有积极的启发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情感,就应当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之越多,爱之越切,情之越深,讲道理,并不是搞空洞说教,那样会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采取 积极的启发,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步提高,把情感逐步深化。如儿童对祖国的认识比较模糊,就应从儿童熟悉、了解自己的家乡做起,因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让儿童收集家乡的可喜成绩,名胜古迹以及家乡的著名人物。开展“我们的家乡真可爱”的主题队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以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家乡确实可爱,由此产生热爱之情。进一步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品德课给同学们介绍祖国壮丽河山,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杰出的科学家等,使儿童知道我们生长在这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辽阔疆城里的伟大祖国,无比荣幸。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加富强,这样,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孩子们的激情调动起来了,情感得到了升华。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了解妈妈——祖国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收集祖国之最,进行图片展览。争当祖国好儿童等活动,孩子们得到了启发,逐渐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开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产生了飞跃,精神得到了充实,“祖国——亲爱的妈妈,我永远爱您”。这个信念开始在孩子们心坎上扎下了根。 我认为,情感教育只有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情感的闸门,沟通情感的渠道,使情通、理达,以情育情。 三、情感教育要有强烈的实践性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儿童的情绪相互感染,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丰富多样,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对学生多方面的情感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有的强烈直接,有的潜移默化,效果显著。如“送温暖”“扫红领巾一条街”等活动,激发了儿童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情感。 加强日常行为为习惯的训练,儿童的情感大量是通过日常生活,平凡小事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不善于隐藏造作,他们的思想感情很容易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因此,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是培养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径。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训练,如早上到校见了老师“向早、向好”,放学回家向老师说“再见”坚持打扫公地卫生、排队,课前准备做到“快、静、齐”,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情感表现是好的,班风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从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孤僻,有的粗暴,有的勤奋,有的懒惰,有的诚实,有的撒谎,有的谦虚,有的骄傲等。即使是一个学生,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反映,不能只凭集体实践活动来解决的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当然,集体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的重要的主要途径,但是,离开了个别的实践指导,也是难以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这就需要教师接触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根据各自的情况,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学生适应表扬,教师发现其闪光点,应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得到老师的信任。有的儿童胆小,应多提问多安排一些工作让他独立完成,使其得到锻炼,在集体里,情感得到了陶冶,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总之,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美好的感情。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意义,把握方法,就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南津街小学)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 刘兴胜 教育论坛 2011.NO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