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星星变奏曲》导学案

学校:姓

名:班

级:

学习目标

1.理解“星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对“星星”等意象的把握,理解诗歌丰

富的内涵;

3.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追求,以及即使

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链接材料】1——朦胧诗及其产生背景:朦胧诗古来有之。李商

隐可以称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了,他的不少诗如《锦瑟》、《如有》及一些无题诗,历来难以确解,可是仍为读者喜爱。探讨这些诗的创作方法,它们也是用一些片断的意象,以象征、隐

喻手法,表现朦胧惝恍的情思和朦胧惝恍的意境。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以舒婷、顾城、北岛、杨炼等为代表。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

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是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他

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

与鄙弃,表达对前景的迷茫和困惑。因受政治影响,诗人不能将自

己的心情袒露出来,只能用一种不确定的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自己

的感受和体验。

十年浩劫给整个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江河与其他“朦胧诗人”

都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心灵的成熟包含着对苦难的承担。他们

都是在不断的受伤害中成长起来的。应该怎样面对黑暗的时代留给

他们的创伤,怎样才能改变个人和民族的命运,这是笼罩着所有诗

人的疑问。因此,他们时时企图透过时代的阴暗寻找光明,时时企

图在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中战胜苦难。这首诗就是诗人刚刚经历了十

年动乱之后对即将过去的一个黑暗时代的回答。

【链接材料】2——了解变奏曲: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

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

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

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

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凝望颤抖闪

烁朦胧蔚

蓝寂寞

2、你发现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星星变奏曲”该作怎样的理解?

二、探究展示:

(一)诵读感知:

1、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

怎样的渴望?

2、找出第一二两小节中诗人借助的意象并思考这些意象分别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

(二)理解揣摩:

1.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

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2)如果让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所营造的意境,你怎样描述呢?

(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

来形容声音?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

手法?“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三、练习反馈:

阅读课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刘益善

① 夜色中,我们溜出/ 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 我们数

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 她却说

是九千 / 我却说是一万

②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起来可总

是数乱/ 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

(选自《刘益善诗选》)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

2.第①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象,这些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小学音乐一年级《欣赏 小星星变奏曲》赵暕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

《小星星变奏曲》《闪烁的小星》教学设计 太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赵暕 【教学内容】 1、歌曲学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和小星星有约,让我们乘着月亮船去参加小星星的舞会,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

生:开心 出发吧 二 师生问好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同学们轻轻的回到座位上。 三 新授 (1) 主题音乐 师:同学们小星星出来欢迎我们了,跟小星星打个招呼吧!准备好了嘛(手放好) 师;谁能说一说 音乐是几拍子的 ? 生:2/4拍 师:那强弱规律是怎样的 生:2/4的强弱规律是强 弱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出什么样的肢体动作呢? 师:同学们的肢体语言特别丰富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小星星看到小朋友们太高兴了,你们快来参加我们的舞会吧!星星的舞会开始了,我们来看一看小星星跳了几支舞蹈?星星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准备好了吗? (2) 变奏音乐完整聆听 师:同学们小星星跳了几支舞蹈呀? 生:七支 师:星星的心情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钢琴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真灵啊 小星星跳了七支舞蹈 音乐变奏了七次 这就是我们今天欣赏的乐曲《小星星变奏曲》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的一首钢琴变奏曲,小星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快加入我们的舞会吧!我来跳舞 ,你们能来为我伴奏吗?(3)欣赏第一变奏 师: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 ,我们来感受一下小星星的入场音乐有怎样的特点呢,小星星的心情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播放音乐) 师:同学们小星星的入场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音乐由高到低,音符密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星星变奏曲

蒙阴四中教师语文教案 九年级一、二班任课教师刘华备课日期:编号:03 学习目标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重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 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 的特点。 难点、难点是“星星”的象征 意义。 教 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板 书 设 计 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理解什么是朦胧诗 一、题解与导入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研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23、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4、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

星星变奏曲教案(精选多篇) 星星变奏曲 三伏潭二中王芳 教学目标: 1、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理解“变奏曲”的含义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引入及讨论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导入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朦胧诗 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这首诗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四、问题研究(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推荐】《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2)

《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内容】 1、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四)歌表演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3/4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3/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variations of little star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音乐是用各种各样的乐器和声乐技术演奏的,从唱歌到说唱 ; 仅存在器乐作品,仅存在声乐作品以及将唱歌和乐器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教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乐感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题属校本教材,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钢琴变奏曲《小星星变奏曲》和辅助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变奏曲及运用。 音乐知识“变奏曲”这一概念放在初二年级下学期教,主要是让学生在上学期欣赏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中接触过的“变奏、变奏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认识,理解和简单的运用。让学生更理性地欣赏音乐作品,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说学情 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不稳定的年龄段,生性好强易冲动,喜欢表现,对音乐比较感兴趣,求知欲比较强,《小星星变奏曲》主题合乎学生年龄特点比较熟悉意境,较易想象,并且在上学期已接触过“变奏、变奏曲”等音乐知识。因此,在讲解欣赏上较为

易懂,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较为容易调动,但也正因为初二年级 学生兴趣广泛,好动性强,因而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控力较差, 其心理因素处于不稳定阶段,加之乡村音乐教育不规范,基础设 施较差,使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后易忘,知识新旧连接较难。此外,创作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心理上放不开,这些因素都给本课 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教学方 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三、说目标、重点难点 (一)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初步掌握“变奏曲”的主题变奏创作的几种手法。 2、通过习题运作,加深理解,吃透“变奏曲”的含义,使 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3、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提高学生音乐感受,欣赏 和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重点 1、对“变奏曲”含义的理解。 2、在听觉上感受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3、通过习题运作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变奏曲”的几种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篇一:《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3 星星变奏曲 教材分析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 些典型特征。这首诗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在艺术手法上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因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 意象丰美,句式灵活多变,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独特的美,适合学生 在品味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教读本文,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将这种创作现象与社会整体环境相联系,为学生更好地把握诗 歌主旨和诗人的写作风格提供知识平台。教学活动还应强化诵读, 在熟读中,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2.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突破方法:朦胧诗,是特定年代特定诗人的特定诗歌。这样的几个“特定”,跟学生都很遥远。所以,这种种“特定”必须由老师直 接讲述给学生。而对于第二个教学重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理解语句的内涵,感悟诗歌的意境的方法来解决。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 ,并分析其所代表的苦难与美好来理解诗 对诗人理想和信念

优化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初探

优化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初探 【摘要】“学案导学”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案和教师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学会”和“会学”。“学案导学”的核心是“问题式导学”,合理设计问题是语文导学案的灵魂。 【关键词】优化问题设计;熟悉文本;知识拓展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使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清楚,学习任务更加具体明确,学习重点更加突出明白。课堂上,学生的聚焦点落在了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确实有效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思维的培养离不开问题,导学案是连接教师导和学生学的纽带,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是学生积极思考和自我展示的平台,语文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在语文导学案中如何设计好问题呢? 一、优化设问导读环节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熟悉文本 课前学习是指教师在新课学习之前,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了解相关简单的新知识,独立学习和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或者查找资料、工具书等手段进行简单的、浅层次思考和掌握知

识的过程。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文章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此阶段问题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写作背景着手,体会作者真实情感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只有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时代和环境,读懂了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预习课文时,教师通过设计有关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等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理解。如预习《乡愁》导学案的问题可以设计为:本文选自,作者是,当代的和家。其诗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随着学生对作品诞生的环境的熟悉,也就渐渐熟悉了本文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浓烈的眷恋之情。这样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主动联系当时的创作环境,更能主动的走进文本的意境中。 2.从知识拓展入手,丰富学生的兴趣 在导学案的问题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些查阅资料,查阅书籍等资料的问题来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具体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预习问题,让学生通过一些收集和整理,丰富学生的认知。如预习《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对苏州园林进行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视屏资料,来了解叶圣陶有着严谨结构层次的写作方法。通过对资料的掌握,学生会更好的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人教版习题精选五十二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星星变奏曲 人教版习题精选五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是冰心诗集《繁星·春水》中的一首小诗,请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大海呵! 哪一颗星没有光? 哪一朵花没有香? 哪一次我的思潮里 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A、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颂歌。 B、诗人由波澜壮阔的大海想到了浩瀚的宇宙,想到了繁华的世界,想到了自己的胸 怀,想到人类的博大和宽广。 C、这首诗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加强了抒情的效果。 D、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凄清悲凉。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诗歌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C、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D、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这里凝望(注目远望) B、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孤单冷清) C、弥足珍贵(不值得珍惜) D、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呆板,不灵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给诗句朗诵时划的节拍,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C、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D、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凝望蜜蜂闪烁憧憬 B、寂寞覆盖飘动濛胧 C、冻僵静谧颤动睡莲 D、安慰疲倦瘦小游动 【答案】: 【解析】: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3《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星星”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著名诗人郭沫若写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写了自由自在的天上街市,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来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四、问题探究 (一)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2、诗中多用比喻,理解一些句的寓意:如:“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3星星变奏导学案

3 星星变奏曲 【学习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重点】 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学习难点】 “星星”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自主学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合作探究】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6、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是朦胧诗的鲜明特征之—,请找出诗中其他的生动意象,并简要分析内涵。 【精读精练】 7、本诗的作者江河是80年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诗派其他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还有(二至三个) 8、这首诗歌用等来象征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表达的主题是 。 9、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10、请从一、二节诗句的语气、内容、意境三个方面说说诗歌是怎样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拓展提升】 14、默写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后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沁园春雪 授课总时数:1 授课日期:2011 年 8 月 25 日主备人:陈春燕一、学习目辬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背景、把握大意。 2、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过程与方法: 3、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略作者的诗情画意。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 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难点 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知识梳理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四、学法指导

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3《星星变奏曲》教学案 设计者兼馨施教者 学习目标 1初步接触了解艨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变奏曲”的含义及诗中暗语句子的含义。(重点) 3找出比喻句并理解含义 4珍惜美好生活。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学 世上,美的事物很多很多,它可以是怪石嶙峋、飞瀑直下的山水,也可以是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另一种美吧! 我们曾了解学过一些诗的知识,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蒙胧诗吗? 朦胧,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模糊、隐约的意思。具体是怎样的一种美呢,那是一种说不上来,但可以感觉得到的美:白天当窗户打开着的时候,什么都能看清楚,而到了夜晚,当窗户紧闭,只能透过昏暗的灯光,进入无穷的暇想,那暇想就是一种朦胧美! 朦胧诗的特点:它不是直接表现或呈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何为间接呢?〈陌上桑〉中描写罗敷的美丽。 朦胧诗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作者江河,是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的主将之一。 二、预习课文,感知诗歌内容。 1、自由朗读、美读,体会一下自身的感受。 2、解决生字难词。 三. 分组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作者表达的是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还需要--还会”开头,是肯定句式;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是否定句式. 四.小组合作,问题研究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2.诗中多用比喻,如何理解下面一些诗句的寓意呢?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第二课时 五. 精读课文展开联想 1. 反复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 2.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 的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回民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

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星星”的象征意义。 ▲▲▲积累?欣赏 《嫦娥》唐代·李商隐·七绝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评析】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我们姑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星星怎么能奏出曲子,又怎么能奏出变奏曲呢?请读课文。 ▲▲▲基础练习: 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都用“如果-----谁还需要---还会---”开头;从第五行看,有变化,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 ▲▲▲思考练习 3、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这是借用音乐术语来说的,它提示这首诗是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近,有同样的韵律。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如用“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句式、词语)这种情形如同音乐,两段录音曲在保持基本轮廓的基础上出现一点变化。 4、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星”? “瘦小的星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 5、“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教师学生批注栏: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人教版练习题第七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3星星变奏曲人教版练习题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下面给诗句朗诵时划的节拍,不合适的一项是( ) A、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B、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 C、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D、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划线的字在语境中的意思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B、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游动————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 C、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寂寞————孤单冷清。 D、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如鲠在喉出奇制胜性格粗犷莫明其妙 B、助纣为谑出人头地消声匿迹渎于职守

C、沽名钓誉销赃灭迹浅斟低唱幡然悔悟 D、金榜题名光阴荏苒一股作气豆蔻年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劫难(jié) 静谧(mì) 凝望(nínɡ) B、安慰(wèi) 朦胧(ménɡ) 疲倦(quàn) C、憧憬(chónɡ) 僵硬(jiānɡ) 闪烁(shuò) D、覆盖(fù) 颤动(zhàn) 寂寞(mò)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是对诗的分析理解,指出不准确的一项( ) A、“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句中划线的字比喻“星星带给人的光明”。 B、“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峰在心头颤动”,划线字意味着“甜美”。 C、“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这是一个比喻句,“柔软的晚上”可理解为“望 着星空的那种感觉”,是这个比喻句的喻体。 D、“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闪闪烁烁”既可形容光亮的不稳定,又可形容声音不清楚。【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套导学案精编(含单元检测及全部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目录 一沁园春雪 (1) 二《雨说》 (5) 三星星变奏曲 (9) 四外国诗两首 (12) 第一单元水平测试 (17) 参考答案: (22) 五〈傅雷家书〉两则 (28) 六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32) 七敬业与乐业 (37) 八致女儿的信 (41) 第二单元测试题 (46) 参考答案: (52) 九故乡 (57) 十孤独之旅 (62) 十一我的叔叔于勒 (67) 十二心声 (72) 第三单元测试题 (76) 参考答案 (84) 十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94) 十四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98) 十五短文两篇 (103) 十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08) 第四单元水平测试题 (112) 参考答案 (118) 十七智取生辰纲 (124) 十八杨修之死 (129) 十九范进中举 (134) 二十香菱学诗 (139)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 参考答案 (149) 二一陈涉世家 (155) 二二唐雎不辱使命 (159) 二三隆中对 (163) 二四出师表 (168) 二五词五首 (174) 综合性学习:话说风流人物 (179) 第六单元测试题 (182) 参考答案: (189)

一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才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词的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2.创作背景与发表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3.《沁园春雪》的影响 吴祖光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的第一流杰作中之杰作。 蒋介石看到《沁园春雪》后,大为震惊,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一时召集很多的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他们写的词比不管在意境方面,还是在文采方面都与毛泽东的差得远。 人民大会堂里有一幅巨幅图画,看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幅图画就是以《沁园春雪》为体裁创作的,

3 星星变奏曲

3星星变奏曲 一、教材分析:《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些都很适合学生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朗读课文,展开想象,领悟诗的思想内涵;第二,赏析课文,揣摩语言,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第三,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第四,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会学生自己赏析文章,尤为重要,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为两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欣赏文章。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等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品读文章,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作为本文的难点。二、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可以用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进行教学。“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同样引起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这篇文章时,要注意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所阐述的哲理,叩击学生的心灵,引发共鸣。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完成赏析文章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打算用进行比较阅读的方法,诗歌的上下节本身就是对比。在教学中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手段加大课堂的容量,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三、学法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教学程序:首先,播放莫扎特欢溢童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高中语文《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导学案新人 教版必修 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江河的生平简历及其创作风格;了解现代诗的特点,训练提高诵读诗歌的能力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诗人的情感脉络,体味其瞬间感受,把握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1.重点: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能够准确读出诗人的激情与喜悦,渴望与追求。 2.难点:对诗歌中一些意象的认识与理解,朗读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呈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布置预习任务:完成《同步导学》上的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阴云密布,无人能够看到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未来的时期,20岁的诗人食指用朴实平易的文字,用冷静而炽热的语言告诉人们:相信未来,相信我们能够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若干年后,所有有幸还活着的人真地看到了诗人当年的预言,“文革”结束了,我们的国 家从疯狂回归了理性,从寒冬走回了春天。欣赏《春天的故事》歌曲。内乱结束了,建设开始了;封闭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了。每一个中国人都由衷地发出了笑声,这时候又 有一位诗人站了出来,他放声为所有的变革者唱出了一首歌,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诗——《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展示课题: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江河 (二)、解题: 1.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江河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与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梁小斌等人构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朦胧 诗群,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有《纪念碑》、《星星变奏曲》等。其大部分诗 作与其他朦胧诗人的作品一样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但他的有些诗作更体现了一种 积极的向上的意识,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向往与追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即是其中的佳作。 2.社会背景:1976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国家初步从内乱中走 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注定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 要里程碑,这次会议确定了国家对外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中国开始由内乱走向建设,社 会逐步走回正确的轨道。国家的这一变化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到鼓舞和振奋,人们普遍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