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

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
201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选多选题(附答案)

无需积分,无需回复,只要你带宽足够大,你资料就足够多!大家网考研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ee608021.html,/forum-28-1.html真正的全免费公益性考研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考研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ee608021.html,/forum-28-1.html收集整理,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哲学考研试题真题

辽宁大学2007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马哲、外哲、中哲、伦理考试科目:哲学史 A卷 中国哲学部分 一、解释概念、命题。(5分*3) 1.前识 “前识”是韩非子在《解老篇》批判的一种观点。是指那种在没有接触事物之前就行,在没有了解规律之前就动。前识这种东西是毫无根据的妄想。举例说,明明看一眼就知道牛是什么颜色,却要在屋子里冥思苦想,这是愚蠢的办法。 之后韩非子提出与前识论相对立的“缘道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性三品 1)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 2)他认为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都是昏昏沉沉冥顽不灵的,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化。担当教育者任务的就是封建统治者。所以,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 3.顿悟成佛 1、顿悟成佛:顿悟是说凭自己本有的智慧“单刀直入”,一下子悟出佛理来。 2、顿悟成佛的理论基是本性即佛: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主张人人都能成佛的观点。所以,人的差别不在于有无佛性,而在于觉与不觉,这样就把成佛的途径全部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提倡内求于心,这是他顿悟成佛说的出发点。 二、简述题。(10分*2) 1.简述孟子“良知良能”思想。 1、含义:道德观念都在人“心”中,都是人生来在本性中就固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这种不用学习、思虑就具有的知识才能就是“良知良能”。 2、所以,求知识、才能没有别的办法,只要把失散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就成,不必在实践中学习。“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做到

2011年考研政治复习:艰苦探索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一段时间内,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仍然互相对峙。经过几番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其后 ,南京政府的军队继续北伐,于6月进驻北平、天津一带。奉系首领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其子张学良于同年12月29日在东北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党,已经不再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其性质是一个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这样,北洋政府时期还在形式上存在的议会制度也被彻底废除了。 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专政军事统治的呢? 第一,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 ,实际兵员数远不止此。 第二,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第三,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自1934年11月起,保甲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 第四,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上述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依然是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之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也依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仍然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向警予、夏明翰、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一些不坚定分子动摇了,有的声明脱党;有的甚至公开忏悔,攻击共产主义,出卖党的组织和同志。据1927年11月统计,全党党员人数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时的57 900多人锐减到10 000多人。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革命人民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拉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的计划受挫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问题及要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 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 一、时代背景 二、思想背景 (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发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 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 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 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 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 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 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

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而且,1843-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表明他们已实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具体来说,有(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市民社会”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揭示“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恩格斯在深入工人和研究经济学中,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问题7:论述异化劳动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如下: 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这一经济事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由此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第四,人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 马克思还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因为正是自我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因而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 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他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而这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劳动。其次,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第三、《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第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总的来说,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说: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马克思还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地研究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他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杨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3、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首先,就其实际思想内容来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却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是明确的,对费尔巴哈也有所批评和保留,但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采,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1844年8月还认为费尔巴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1 2009-06-20 14:21:09|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 1、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指_______ A、世界的本原性 B、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C、世界的物质性 D、世界的精神性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_______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_______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_______ 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B、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5、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_______ 1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_______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低级到高级转化 D、由坏向好的方面转化 7、“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_______ A、人的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C、感性认识对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8、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_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本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9、社会运动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 A、自然环境 B、阶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总和 10、社会形态是 A、存在与意识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C、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选项填写在下面对应表格中。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2011考研政治(政经)真题解析及押题比较

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政经部分)解析及押题比较 一、考研真题 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答案】D 【解析】:本题目实际考察如何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生产出剩余价值之后,货币才转化为资本,所以A项不对。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而商品的生产者只能占有其价值,消费者只能占有使用价值,二者之间不存在转化问题。所以B不对。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分别创造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也不存在转化问题。所以C不对。商品价值必须以交换的完成来实现,这时候商品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成功的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生产者,也就是题目中所说的“商品的占有者”才能顺利卖掉自己的产品,实现商品价值,所以这道题目正确答案为D。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答案】ABCD 【解析】“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一"(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亲自担任或指派代理人担任政府要职)来

【免费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History of Marxism Philosophy 课程编号:0223324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政教专业先修课程: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后续课程:西方哲学思潮评介总 学 时:54 总 学 分:3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描述15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以及多样化的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对其发展中的是非曲直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如实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并能对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建构其当代形态有所促进。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锻炼理论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力、免疫力,为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学时分配学时分配序号 章目名称讲授实验序号章目名称讲授实验 1绪论65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期的验证和发展62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6第五章 马克思在经济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哲学思想的发展73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世纪观的探索167第六章 恩格斯晚年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94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问世6绪 论(10学时)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特点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 四、分期和主要内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产生的历史条件(4学时)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政治经济条件、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电气课件中调试,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完整答案解析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完整答案解析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 注重量的积累 B. 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 坚持适度原则 D. 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 社会形态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 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 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 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 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高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 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 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D. 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 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 党的领导及正确的政策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 A.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 D.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 7.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 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D. 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A. 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B.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 C.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D. 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9.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

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经验帖

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验帖 我们把考研的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期、强化期、冲刺期。下面来依次进行介绍。 一.基础期(三月--六月) 英语: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为英语,英语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 单词作为英语的基础,一定要每天进行背诵,反复进行背诵。也可以下载手机软件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进行背诵。我基础阶段背单词的实践每天大概是一小时左右,使用的书是朱伟的恋恋有词?词组贝多芬。恋恋有词可以更着朱伟的视频来看,一天保证一小时或者2小时。看视频的时候也要记得做笔记。 基础阶段不太建议过早的接触真题,真题毕竟有限,而且难度较大,过早的接触真题会由于自己的实力不足导致的分较低。 专业课:基础阶段要求把专业课的信息进行搜集,包括目标院校的基本情况、招生情况、报录比、是否接受调剂、能否找到本专业的老师的联系方式或直系的学长学姐。跨专业考研,有个引路人真的很重要。辅导班新祥旭的一对一课程就够了,老师完全根据学生情况备课辅导,针对性很强,对于独立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很有必要。资料方面一定要掌握目标院校给出的官方的参考书籍、真题、笔记资料等。此阶段只要求对专业课有个基础的了解,主要是以泛读为主,对大致内容有所了解。 二.强化期(七月到十月) 英语:每天背单词至少一小时,做真题,可以从2000年开始做,

做完一定不要只在乎正确率,要去分析每道题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出题人的真正目的还有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可以选择自己分析,也可以跟着课程听老师分析,因为我是在新祥旭辅导的,每次和老师上完课一定要自己总结,分清楚题型以及错误原因:比如逻辑题、细节题、推理题。一定要先做再看视频课。 作文保证一个月至少2篇大作文,2篇小作文,写完之后可以让老师帮忙改一下哪里有需要改的语法等问题。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可以接着改,一直改到整篇作文没有错误为止。作文一定不要要求长难句,简单句整篇没有错误的一样是高分。 专业课:专业课的书籍再过一遍,结合真题,这个阶段可以把真题做一遍,如果没背会的话可以看着书写,但尽量保证是正确答案,因为接下来会直接背写好的答案。 可以在此阶段排除掉一些不适合自己读的,太难或者太简单、是否适合应试、是否可以帮助正确理解的专业参考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进行背诵。 政治:刷完1000题 三.冲刺期 英语:一小时单词,可以结合真题单词进行背诵 真题再做一遍方法结合上个阶段。 至少会背且默写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的通用模版 专业课:理解、背诵,可以进行口述。可以通过真题找出规律,有些人物和思想以前没有考过大概率也不会出。对重点人物分析背诵就可

2002年考研政治真题(含答案解析打印版)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解析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2.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3.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5.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 价格标准 B. 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 货币价值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 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 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 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7.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 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A. 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 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 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9.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1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1.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 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B. 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C.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 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12.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15.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 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 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6.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 知行不可分割 B. 知行合一 C. 知行相互促进 D. 行先知后 E. 行难知易 17. 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A.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 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 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 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 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19.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 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 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 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 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1.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 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 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 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 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22.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 A. 革命转变问题 B. 统一战线问题 C. 武装斗争问题 D. 国家政权问题 E. 党的建设问题 23.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A. 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 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 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 以国家统购统销为主体,以个体经销代销为补充 E. 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条件? 2、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转向黑格尔主义并超越黑格尔哲学 的? 3、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费尔巴哈走向黑格尔哲学的? 4、 如何评价《关于费尔巴哈德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 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8、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如何深化和发展的?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中 是如何得以验证和发展的。 10、《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如何? 11、简述《资本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12、《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如何发展社会形态理论的? 13、《反杜林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1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的? 15、分析《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 16、分析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是基本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哲史上有何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18、《费尔巴哈论》中, 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方法与体系的矛盾的?如何分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性的? 19、恩格斯是如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0、《费尔巴哈论》中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阐述有何特点?

21、阐述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 22、普列汉诺夫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23、说明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24、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 25、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经典作家那里是如何深化发展的? 26、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如何发展唯物史观的?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异化劳动理论? 2、述评《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学说。 3、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规定的“现代唯物主义”? 4、阐述《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关于认识发展辨证发的思想。 5、恩格斯的如何阐述自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6、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7、如何评价《唯物主义河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在马哲史上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1、为什么说实践观点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具有根本意义? 答:对马克思来说,实践的观点是思想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建构原则。可以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和活力、目的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因此,实践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根本动力。马克思的哲学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实践展开的。他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他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批判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变革而不断处于变革之中。因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 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 1)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生产,产生共同的活动,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这些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80)“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107)世界历史是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内在的根本原因。它们决定着本地区、本民族交往的发展水平和要求,也决定着各地区、各民族之间交往关系的发展程度。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复习笔记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 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3 为什么人们的世界观都不一样: 第一,在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由于实践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第二,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的不同,社会的分工不同,导致对社会的发展,人生追求和看法和态度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但科学和文化也起了不可忽的作用。 (1)资本主义刚发展时,一些哲学家把哲学困难成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 A 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船内容和 普遍形式。 B就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知识 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 C 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 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通、最一般的本质的关系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 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二者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 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而 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贯 通的。 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交织汇合成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 A: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在哲学史

2011年考研政治复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10)

2011年考研政治复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10)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三章第2节)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基本内容】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⑴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①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②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⑵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原有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剩余价值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通过上述分析,彻底解决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不是在流通领域内发生的,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创造了价值量大于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的新商品。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售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的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整个过程,既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中进行。它是以流通领域为条件,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价值增殖准备条件,并出售商品以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价值增殖则不是在流通领域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本流通的整个过程都符合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但却最终获得了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即它可以创造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 2.资本的涵义和资本的作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但是物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它们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所以,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①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这是资本与货币的本质区别;②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③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⑵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是转移自己的价值,并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已被工人用于个人消费而消逝了。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新价值,它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叫做可变资本。 ⑶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意义 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只是可变资本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不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②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