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融资研究
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法人制度研究

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法人制度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法人地位不明确,使其发展面临诸多障碍,影响学校的发展。
原因有三:一是法律未正视投资主体的“营利性”目的;二是民办高校无切实的法人财产权;三是投资设立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
而社会对它仍有很大需求,所以完善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的法人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完善:法律正视投资主体的营利性目的;通过财产权转移手续让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享有独立的财产;完善投资设立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投资;民办高校;法人;制度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7-0123-02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统计结果,截至2012年1月17日,普通高校共计2 358所,而其中民办的普通高校有674所[1],约占总数的28%;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5 754 245人,民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人数1 096 923人[2],约占总数的20%,广东省的普通高校共计56所,而民办的普通高校有20所,约占总数的36%[3],这一数据使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是投资设立,目前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面临很多障碍,其中的一个严重障碍就是民办高校法人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所以,展开对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法人制度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一、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的法人地位不明确1.民办高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同的人在谈民办高校时,含义可能不完全相同,民办高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办高校包含独立学院、民办普通高校;狭义的民办高校仅指民办普通高校,本文讨论的民办高校采用广义。
民办高校是指吸收民间投资设立的,能提供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并向颁发相应毕业证书的高等院校。
2.法律对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的法人地位模糊不清2001年民政部发布了《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办法(试行)》,投资设立的民办高校就是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
我国民办高校债务危机问题探析

2 0 0 7年 , 吉林 大学爆 出负债 3 0亿 的 消 息 , 引 发 了公众 对高 校债 务危 机 的 高度 关 注 。2 0 0 9年 , 教育 部将 “ 开展 化 解 高校 债 务 风 险 工 作 ” 作 为 工 作重 点 之一 , 其后 , 各 省 相 继 出 台 了化 解 高 校 债 务 的相 关措 施 , 在 政 府 的 主导 下 , 公 办 高 校化 解 债 务危 机 已取得 了一定 成 就 。但 是 , 民 办高 校 的 债 务 问题 并 没 有 引起 各 方 的 足 够 重 视 。与 公 办 高校相 比 , 民办 高 校 缺 少 财政 资 金 的支 持 , 受 融 资难 问题 困 扰 , 面 临 更 大 的债 务 危 机 , 甚 至 有 倒 闭 的风险 。随着 生 源 的减 少 , 民办 高 校 正 遭 遇一
第3 1卷
第 6期
郑 州 航 空 工 业 管 理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a n a g e me n t
比例 负债合计 负债 比 数量
( %) 1 3 . 1 1 8 . 4 1 9 . 2 2 6 . 0 2 3 . 2 1 o 0 . O ( 亿元 ) 例( %) ( 所) 1 9 1 . 7 1 0 7 . 4 5 6 . 4 3 O . 4 1 . 9 3 8 7 . 8 4 9 . 4 2 7 . 7 1 4 . 5 7 . 8 O . 6 1 o o . O 2 7 2 4 1 8 6 9 8 4
形 成 了巨额债 务 。 虽然我 国民办 高校 的债 务 风 险总体 可控 , 但 部 分 民办 高校 负债 总量 大 , 爆发
河南省高校融资渠道探析

河南省高校融资渠道探析作者:王鹏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33期摘要:河南省高校融资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建设和偿还存量贷款的需要。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高校发展面临的资金困境,在文献回顾和梳理国家对债务管理政策变动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过发行债券和PPP 模式这两种主要融资模式的特点,重点研究PPP 模式对解决河南省高校融资困境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目前PPP 模式是满足河南省高校融资的最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融资;发行债券;PPP模式1999 年高校扩招政策出台,中国高等教育从平稳发展的态势,逐渐步入跨越式发展的阶段。
根据河南省教育部门统计公告,从2007 年到2017 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增加52 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68% 上升为41.78%,在校生增加90.95 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产权( 下同) 占地面积增加4.75 万亩,校舍建筑面积增加2393.45 万平方米,图书藏量增加8303.39 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6.98 亿元。
河南省高等教育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各项基本条件的显著改善,离不开教育经费投入的大力支持,但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与其校园规模扩大和学生人数增加的发展现状不协调,资金供给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存在相当规模的缺口。
各高校纷纷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教职工集资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形成一定规模的债务。
《河南省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 月底“筹措拨付高校债务化解财政奖补资金58.60 亿元,引导、激励高校化解银行债务140.80 亿元。
”但是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教发[2004]2 号) 和《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 学位[2017]12 号),河南省绝大部分高等学校各项条件依然存在不足,高校基本建设任务依然很重。
现有依靠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的经费来源渠道还不足以满足高校发展需要,因此多渠道融资依然是河南省高校的重要任务。
民办高校筹资现状探析

民办高校筹资现状探析沈晓慧(北京城市学院 教育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29)摘 要: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队伍迅速壮大,资金短缺已经成了制约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瓶颈。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筹资;对策中图分类号:G64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13(2008)—04—038—04收稿日期年6月日作者简介沈晓慧,女,硕士,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发展研究所讲师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于80年代,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全国共有民办高校278所,在校生133179万人,占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的717%,民办教育从注重数量、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进入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民办高校由于办学起点低,先期投入少,资金短缺已经成了制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对制约我国民办高校筹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一、民办高校资金来源现状我国现有的民办高校多数在一无资金、二无校舍、三无教师队伍的背景下起步,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多数靠学费以学养学,贷款难,政府很少有资助,通过规模扩张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许多民办高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投资办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少有民办高校能够获得社会捐赠。
据统计,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中学费收入约占80%,政府资助约占319%,贷款约占516%,捐赠及社会服务收入仅占很小的比例。
[1]民办高校在学费不能满足办学情况下,很多有实力的民办高校靠收费权作担保进行质押贷款。
如西安几所万人民办高校发展势头较好,发展较快的部分民办高校支出大于收入,空缺部分靠贷款来补偿,走信誉担保的路子,金融机构对信誉高、生源有保障、具有发展前景的民办高校比较看好,但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民办高校承担的办学风险越来越多,如政策风险、经营风险、道德风险等,银行逐渐撤出,民办学校走贷款的道路也很难。
民办学校资金来源及债务情况调查

民办学校资金来源及债务情况调查胡卫董圣足方建锋[摘要]调研表明,当前民办学校平均负债率在10%左右,运行资金及债务问题总体上处在可控范围。
相对而言,部分民办高校的负债率较高。
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涉及到前期投入资金多、近年生源持续下降、后期投入标准提升、银行信贷困难等诸多因素。
建议允许民办学校用非教学资产作抵押和学费收费权作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并通过成立担保公司、给予经费补助、实行自主招生、放开收费管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多渠道解决民办学校的融资和债务难题。
[关键词]民办学校资金来源债务对于以出资办学为主体、运行经费高度依赖学费收入的民办学校来说,稳定、充足的资金补给是维持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
近期,受有关方面委托,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会同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部,组织人员先后赴温州、厦门、北京等地,就相关新闻媒体报道较多的局部地区民办学校债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三地分别召开了由教育行政部门、民办教育协会、民办学校举办者及办学者参加的多个座谈会。
同时,在浙江、福建、北京、江西、陕西、辽宁、河南、湖北等地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回收率为70.67%)。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掌握民办学校资金及债务情况,深入分析民办学校遭遇投融资困难的原因,并就有效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一、民办学校资产来源及其负债情况(一)被调研学校基本情况1.样本学校类型分布本次调研学校212所,学校类型涵盖民办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普通高中、民办小学和初中、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及其它民办教育机构,详情见表1。
2.资金来源情况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以下几种,“创办者少量投入,学费滚动发展”、“以企业或个人投资为主”、以社会捐赠为主及其它方式办学等。
表2学校的举办主体及资金来源情况从表2可看出,以“创办者少量投入,学费滚动发展”为主的民办学校共有128所,占总样本的60.38%;而“以企业或个人投资为主”的学校有62所,占到29.25%。
民办高校资金融通渠道探讨

经费来源的单一 陛, 为了获得更大 、 更快发展 , 民办高
校只能保持较高 的收费水平 以保 证发展资金 。我 国民 办高校学费相 当于公立高校学费 的 2. 倍 。 —3 这样 的收 费标 准 , 疑将影 响较低收入 阶层子女 的入学机会 , 无 从 而加剧 了教 育机会 的不均等 。
高校办学 条件的改善 。 高校建设是庞大 的综合工程 , 校
1 立校友会, . 成 加强与校友联系。校友是 民办高等 院校的一大笔宝贵财富, 是民办高等院校筹资的主要对 象。高等院佼 生产的主要产品是毕业生, 为了培养优秀
的毕业生 , 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校友对母校 的感 睛是深厚的, 他们具有为母校更美好 的未来奉 献出 自己一份力 量的热 睛; 同时 , 他们也乐 于看到更 多的年 轻^ 在母校得到更好的教育 。因此 , 将学校的需求与校
( 积极发行 教育福 利彩票 四)
些个 人或机构 资金 。 某些机构参与高等教育的捐赠活动 有其动 因 : 于将其创 造的利润 回馈于社会 , 乐 树立其 良 好 的公众形象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及研发 的基地 , 对 高等教育的捐赠有利于其 自身 的发展 。因此 , 民办高校
应该 积极大胆地走 去 , 走到企业 、 走到毕业生就业 的
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 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营造
宽松有利的环境。例如 , 浙江长兴县政府为扶持 民办教 育而 向学生发放 教育券 , 即由政府 向在读学生发放教育
券, 学校招生后 , 凭学生上缴的教育券从政府获得相应
的补偿资金 。
( 积极 吸收社 会捐赠 二)
第二 , 办学经费渠道单一与不足 , 直接制约民办
1 8 0
维普资讯
高校构建多元化筹融资机制分析

高校构建多元化筹融资机制分析作者:向思赕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6期学校办学经费的筹措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高校办学的条件、水平和档次。
但是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的问题,缺乏多元化融资机制是制约许多高校发展的瓶颈。
因此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打破资金短缺形成的高校发展瓶颈,广开源头,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高校筹资方式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是由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和银行贷款组成,但是这三条渠道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和不足。
如何根据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规划,尝试多渠道筹资,实现学校跳跃式发展往往被管理者所忽视。
财政拨款渠道。
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及其公益性决定了政府财政投资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高等教育财政拨款虽绝对数增长,但政府拨款增长率下降,拨款增长压力逐渐加大。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以后一段时间内还承受着持续性增长的压力,这除了财政收入增长的局限性外,财政债务的增长也给政府资金的使用带来压力。
在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使用中一直存在政府投资低效的现象。
各高校在服务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会以最低的成本支出提供最低标准的教育服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教育的质量。
收费渠道。
收费渠道筹集的办学经费是很多高校教学、科研、图书、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支出的主要来源。
许多高校通常采用扩大招生规模和调整招生结构的方式来争取尽可能多的收费收入。
研究生教育减少公费制或奖学金制的学术性研究生招生名额,扩大自费形式的专业硕士招生名额。
各类成人教育的学费收入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最近几年的发展,成人教育的市场已经趋向饱和,生源也不如以往。
有的高校自主提高学杂费和住宿费以更多筹集教育经费,但是目前高校的学费、杂费和住宿费标准已经超出了相当多数学生家庭的承受能力,短期内靠进一步提高收费标准以增加学校办学经费来源的操作空间基本不存在。
民国私立高校教育经费的筹措及现代意义

民国私立高校教育经费的筹措及现代意义刘福森;周景勇;荆丽丽【摘要】Fund raising is vital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Affected by policies and decrees, economies, finances and culture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collected the educational funds through exogenous capitalslike social donation, tuition fees, governmental subsidies and the Gengzi subsidies, and endogenous ones like bonds, operating assets, interests, rents and other incomes. The diversified funds raising provided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modern private universities, but left behind some questions worth considering. The lessons from financing of private colleges in the period of the ROC provides significant suggestions for today’s priva 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经费是关乎私立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受民国政策法令、经济金融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私立高校通过社会捐款、学生缴费、政府资助、庚款补助等外源性资本和债券发行、资产运营、基金利息、租息、杂项收入等内源性资本筹集教育经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办高校融资研究
作者:张晓霞
来源:《教育界·B》2019年第12期
【摘要】民办高校融资研究是关系到民办高校能否向前发展以及如何向前发展的研究,不
仅可以加深人们对高等教育规律和供求关系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民办高校遵循教育市场逻辑,
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做好融资工作。要实现民办高校融资,就要优化融资法律环境,加大政府参
与力度,积极拓展融资途径,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关键词】民办高校融资;途径;历史演变;实现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
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水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等
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民办高校的发展遇到了难题,
尤其是资金短缺问题无疑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有鉴于此,本文拟对
民办高校融资这一主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深入探究其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实现途径,以
期为实现民办高校多元化融资,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好理论准备。
一、何谓民办高校融资
厘清核心概念,明确研究对象与范围是对民办高校融资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模糊
的概念不仅无法支撑起严谨的分析,而且容易让我们所做的研究“跑题”。所以在对“民办高校
融资”这一主题进行研究之前,需要对其相关概念进行相应辨析,以明确该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民办高校融资的概念界定
民办高校融资是指民办高校在组织办学过程中,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基本遵循,以学
校未来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采用某种资金筹措方式以保证学校可持续
发展需要,实现民办高校又快又好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1]。
(二)民办高校融资的相关概念界定
1.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指由企业组织、民间团体、个
人等通过以学养学、企业投资、社会捐助等方式募集资金创办,以培养高级人才为基本任务并
拥有法人资格和相应产权的高等学校[2]。
2.融资。融资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解释。广义的融资包括资金的流入和流
出,具体来讲,是指不同主体之间为达到各自目的而进行资金双向流通的一种经济行为。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