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

合集下载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思路与方案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思路与方案

一级大地构造单元
? 陆块区: 塔里木陆块区
华北陆块区 扬子陆块区 印度陆块区
? 造山系:阿尔泰-兴蒙造山
系 天山-准噶尔-北山造山 系 秦-祁-昆造山系 羌塘三江造山系 冈底斯-喜马 拉雅造山系 武夷-云开造 山系 菲律宾造山系
? 对接带:额尔齐斯-西拉木
伦对接带 南天山对接带 “震旦”对接带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对接 带 江绍-萍乡-郴州对接带
谢谢
42
?
中国地质构造的特殊性
怎样看
? 中国大陆 从地貌景 观看
? 重要特征 三大陆块 区+一系列 造山系的 复杂镶嵌与 叠合结构
? 在中囯大地 构造单元分 区时Βιβλιοθήκη 考虑 陆块区、 造山系为 一级单元
造山系二级构造 造山带+一系列地块复杂镶嵌与叠合
结构
? 在中囯大地构造单元 分区时要考虑 地块、 造山带 为二级单元
历史大地构造
(据王鸿祯等,1985)
(据王鸿祯等,2006)
王鸿祯先生等在上世纪70年代用板块构造学说审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80
年代编制中国及邻区构造古地理图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
和构造发展阶段(1979,1985,1990)。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
阶段论和灾变论,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包
“高加索之北、向东经科佩特山、兴都库什,进入西藏班公湖至滇西澜沧江 (亚洲大地构造图表示为昌宁-孟连带),向南接马来西亚劳勿-文冬带,该
沿线是冈瓦纳古陆与古欧亚板块最初的碰撞缝合带”等等令人信服、
重塑 辉煌:
谈到历史我们感到欣慰 谈到现在我们感到危机 谈到未来我们感到希望
造就一批大地构造学 学科带头人

地球科学概论 第11讲 地质作用及地貌演化

地球科学概论 第11讲 地质作用及地貌演化


1.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表
19 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全球各 个地区新老不同的地层进行对比研究,特别是对其中 所含的古生物化石的对比研究,逐渐认识到地球和地 壳在整个发展进程中,生物界的演化及无机界的演化 均表现出明显的自然阶段性。于是,他们以地球演化 的这种自然阶段性为依据,配合同位素地质年龄的 测定,对漫长的地质历史进行了系统性的编年与划分 ,编制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能普遍参照对比的年代表 ,即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的建立是地质学研究的 重要成果,它为推进地质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为现代地质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地层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
第 11 讲
地表形态及变迁
申文斌 邓洪涛 罗佳 徐新禹 2014.4.23
1
⺫目目录
l 1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l 2 内营力与构造地貌 l 3 外营力地貌 l 4 地貌演化
l 练习题
1.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地质年代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 含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 年代。 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 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n
单面山
26
背斜山
上图,伊拉克和伊朗 交界附近的背斜山山
27
火山锥
28
全球地表起伏图
大地构造地貌
大地构造地貌 包括大陆内和洋底上的 大地貌类型。前者包括山脉、高原、盆 地、平原等;后者包括海岭、深海平原 和海沟等。这些地貌的形成虽然受构造 运动所控制,但同时也受到外营力的改 造。
n
海底构造地貌主要可分为大洋中脊、大洋盆 地、海沟、海底高原等不同部分

活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以敦煌地块为例

活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以敦煌地块为例

2024/040(03):0702 0718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18654/1000 0569/2024.03.03甘保平,唐菊兴,第五春荣.2024.活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以敦煌地块为例.岩石学报,40(03):702-718,doi:10.18654/1000-0569/2024.03.03活动大陆边缘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以敦煌地块为例甘保平1 唐菊兴1,2 第五春荣3GANBaoPing1,TANGJuXing1,2andDIWUChunRong31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1756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3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 7100691 FacultyofGeosciencesandEngineering,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1756,China2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AGS,Beijing100037,China3 StateKeyLaboratoryofContinentalDynamics,DepartmentofGeology,NorthwestUniversity,Xi an710069,China2023 06 30收稿,2023 12 17改回GanBP,TangJXandDiwuCR 2024 Magmatismandtectonicevolutionatanactivecontinentalmargin:AcasestudyoftheDunhuangBlock.ActaPetrologicaSinica,40(3):702-718,doi:10.18654/1000 0569/2024.03.03Abstract Continentalmarginarcsaretheproductsofmagmaticactivityassociatedwithsubductionatconvergentplateboundaries,whichgenerallyrecordmanyessentialgeologicalprocesses,i e ,arcmagmatism,orogenicprocess,andtheformationandevolutionofcontinentalcrust AsthesouthernmosttectonicunitinthemiddlepartoftheCentralAsianOrogenicBelt(CAOB),theDunhuangBlockhastraditionallybeendefinedasamicrocontinent/terranewiththeEarlyPrecambrianmetamorphiccrystallinebasement ItsubsequentlyunderwentmultiplephasesoftectonothermaleventsrelatedtotheCAOBandwasreactivatedinthePaleozoic,resultinginaseriesofextensivearcmagmatismandmetamorphismevents However,themechanismofPaleozoicarcmagmatismandthetectonicevolutionhistoryoftheblockarenotsystematicallystudied BasedonthemostrecentresearchprogressoftheDunhuangBlockinthepastdecade,wecomprehensivelycompliedthetypeofrockassociation,chronologyframework,andgeochemicalcompositionofPaleozoicigneousrocks,aswellasthecharacteristicsofcontemporaneousmetamorphismandsedimentarytectonthermalevents,culminatinginfollowingfindings (1)ThePaleozoicmagmaticprocessesinDunhuangBlockshowmulti stagesintrusioncharacteristic,i e ,episodicpatterns ThePaleozoicmagmatismgraduallymigratedfromthenortheasttothesouthandthenbacktothemiddleDunhuangarea,whichcanbeapproximatelydividedintofiveepisodes:~510Ma,440~410Ma,390~360Ma,~330Maand280~245Ma Whereasthemetamorphismeventsaremainlyconcentratedat450~360Ma (2)ThetypesofPaleozoicigneousrocksmainlyincludecalc alkalineI typegranites,adakiticrocks,asmallamountofS typeandhigh potassiumgranitoids ThecompositionsofPaleozoicgranitoidshavegraduallytransformedfromthelow potassiumtholeiiteintheCambriantothehigh potassiumandrich siliconinthePermian (3)Isotopic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indicatethatthedevelopmentofsubduction relatedarcmagmatismduringtheCambrian DevonianinthecentralandnorthpartoftheDunhuangareasignificantlycontributedtojuvenilecrustgrowth,accompaniedbyancientcrustalreworkingevents Incontrast,magmatismeventsinthesouthernpartduringtheDevonian Carboniferousperiodwereprimarilydominatedbyremeltingofancientcrustalmaterial (4)Basedonevidencefromadakiticrocks,theDunhuangBlockexperiencedtwosignificantcrustalthickeningeventsinthewholePaleozoic TheearlystagemaybecausedbythecollisionbetweentheDunhuangandShibanshanterrane/arcinthesouthernBeishanandmantle derivedmagmaunderplating Whilethelaterstagemayhavebeenrelatedtotheslabrollbackorretreat Thethicknessofthecrustfortwothickeningeventsreached~55km (5)TheDunhuangBlockisanancientmicrocontinentwiththePrecambriancrystallinebasementinthesouthernCAOB,whichwasstronglyremodifiedanddestroyedbytheorogeniceventsrelatedtothesubductionsouthwardofthePaleo AsianOcean Asanactivecontinentalmarginarcin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0205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2M7126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682022CX029)和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1LCD13)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甘保平,男,1989年生,讲师,从事岩石学研究,E mail:baopingnwu@163.com通讯作者:第五春荣,男,1977年生,教授,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和同位素地质学研究,E mail:diwuchunrong@nwu.edu.cnthesouthernPaleo AsianOcean,theDunhuangBlockwasmodifiedandreactivatedbythegeologicalprocessessuchassubduction relatedmagmatism,partialmelting,crustalthickeningandregionalmetamorphism,andthatgeneratedwidelycontinentalarcmagmatismcharacterizedbyshowsepisodefeatures Inconclusion,theseinsightsprovidenewconstraintforexploringtheoriginofthemicrocontinentswithintheCAOBandthetectonicevolutionoforogenKeywords Continentalmarginarc;Episodicmagmatism;Reactivation;Crustalthickening;DunhuangBlock;CentralAsianOrogenicBelt摘 要 大陆边缘弧是汇聚板块边界与俯冲有关的岩浆作用产物,通常记录了造山带弧岩浆作用、造山过程和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重要的地质过程。

华北地区地层概论

华北地区地层概论

华北地区地层概论中国的起源来自于古陆核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化,直至形成今天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

46亿年前,地球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

大约37亿年前,华北古陆出现,成为中国最早形成的大陆,也是中华大地的根基。

一、大地构造背景中国现代大陆,是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地质时期的发展、演化、拼接和改造后完成的。

晚元古代早期以前主要为陆核陆块发展阶段,晚元古代后期至中生代初期主要为陆缘发展阶段,中生代中后期至新生代主要为陆内发展阶段。

中国大陆第一次拼接发生于晚元古代中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陆块与华北陆块拼接,并与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汇合形成原始中国古陆;第二次拼接发生于晚古生代后期,其结果导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与塔里木——华北板块北缘连为一体;第三次拼接发生于中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塔里木——华北板块南缘与华南板块北缘以及华南板块西缘与藏滇板块北缘连在一起;第四次拼接发生于新生代早期,其结果导致印度板块北缘与藏滇板块南缘连为一体,至此,作为统一的中国大陆形成。

大地构造演化的今天,中国各地具有不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现对塔里木——华北地区论述如下:塔里木——华北地区呈近东西向分布,北与天山——兴安地区相邻,南以科岗断裂、阿尔金南缘断裂、龙首山断裂、洛南——固始断裂和五莲——荣成断裂为界。

全区为一具前震旦系至前长城系基底的稳定古陆块。

几经改造并已支离破碎,但它却记载着地球发展演化之过程,沧海桑田之巨变,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使地质学家得以通过对它们的深入研讨,重建地壳演变的历史画卷。

塔里木——华北地区是古塔里木——华北板块中的稳定区,自西向东,横亘中国,在中国构造格架中起着骨干作用,在稳定区北侧为天山——赤峰活动带,南侧为昆仑——秦岭活动带,这两个活动带与塔里木、华北陆块共同组成塔里木——华北板块。

本区地壳经历了陆核形成、陆块形成、陆块发展及滨太平洋、新特提斯发展四大阶段。

前两个演化阶段:吕梁运动以前,早前寒武纪为陆核及早期地壳发生发展固结演化阶段,这段地质历史在本区有较为清楚的记录;晋宁运动(塔里木运动)以前,晚寒武纪以拗裂槽发育为特点,为陆块形成阶段。

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_刘正宏

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_刘正宏

文章编号:1008-0058(2000)02-0110-05华北板块北缘中元古代造山带的确立及其构造演化刘正宏,刘雅琴,冯本智(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全长2000余km 。

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

在1.0Ga 左右,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

这次构造事件是Rodinia 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表明了在Ro dinia 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关键词:华北板块北缘;造山带;中元古代中图分类号:P542.4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1999-1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872071)与国土资源部地调局内蒙古大青山地区6幅1B 5万区调项目(0199209031)作者简介:刘正宏,男,1960年生,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区域地质研究工作1华北板块是我国最大、最古老的古陆,其北缘地区的区域构造研究是我国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多年来,许多著名的地质学家对该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和归属进行了论述[1~8],对该区的大地构造研究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该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取得了许多地质成果和发现。

在华北板块北缘相继发现和厘定出许多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地层,变质火山沉积地层,以及各种类型的深成侵入岩和各种样式的构造形迹[9,10]。

对这些变质地层和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及构造事件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者自90年代初一直在该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近年来新的发现,确定出在华北板块北缘存在一条巨型的中元古代大陆边缘造山带。

1 大陆边缘造山带的确立及其地质特征在绵延2000余km 的华北板块北缘,由于加里东期以来的地壳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的改造与破坏,使得该区中元古代变质地层、深成侵入体和构造形迹残缺不全,出露不连续,加之以往对这些地质体缺乏深入详细的研究工作,对它们形成的构造环境和变质变形时间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第八章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讲解岩层的产状(原始产状、产状要素、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地层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褶皱构造(褶皱和褶皱要素、褶皱的分类、褶皱的组合形式和叠加形式、褶皱的成因、褶皱的野外观测与研究);断裂构造(节理、断层要素和断层位移的概念、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断层的野外观测与研究);重点:要求掌握构造变形的研究方法,了解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特点主要识别方法与技术。

难点:要求掌握构造变形的研究方法,了解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特点主要识别方法与技术。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

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

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侵入岩是在地下形成,但现在大量突出地表,甚至形成高山;沉积岩,原始应水平沉积,在地表却大量倾斜、弯曲、断裂。

这些说明地壳上岩石发生了运动,发生变形、变位,改变了原来的状态。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地壳的机械运动岩石变形——地壳中岩石变改了原有的空间位置和形态。

地质构造——岩石变形的产物包括褶皱、断裂两大类。

综上所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固体地球表层的机械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岩石的变形与变位,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形迹,岩层的倾斜、岩层的褶皱、岩石中产生断裂(有的断裂是拉张型的,有的则是剪切型的等等),这一系列由构造运动造成的岩石变形与变位的地质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二、构造运动(一)构造运动的形式:水平运动(造山运动)垂直运动(造陆运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1、水平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大致沿地球表面切线方向进行的运动,叫水平运动。

2、垂直运动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动,叫垂直运动,也叫升降运动。

从全球的构造运动来看,究竟是以水平运动为主还是以垂直运动为主,常在争议,很长一段时期内争论不休。

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学派:固定论:传统的大地构造理论,以地槽—地台说为代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练)(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1.练高考(2018·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2016•某某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第15卷 第3期1996年 9月地质科技情报Geo 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Info r m ati onVol115 No13Sep1 1996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①杨志华(西安地质学院,西安,710054)摘 要 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是造山带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特征。

秦岭构造格架是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共存的造山带。

笔者以秦岭最新的实际资料按板块构造学说和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观点编出新的地质构造图,提出秦岭是四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而成的拼贴叠置堆垛体,不存在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按时代形成的碰撞增生构造带。

关键词 构造格架 构造单位 板块构造 抽拉构造 秦岭—大别造山带构造格架(构造格局)和构造单元的认识,是对一个地区研究程度和水平的集中体现。

正确认识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合理划分构造单元,是分析研究该区地质构造形成、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的前提条件。

1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秦岭处在中国南北分野、东西过渡的重要地位。

这种背景决定秦岭必然是东西与南北共存的构造格架。

东西向构造的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实质是扬子地(板)块与华北地(板)块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与演化,是古中国地台(板块)形成、裂解为华北、扬子地(板)块和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的历史。

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外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多的论述〔1~10〕。

笔者自70年代晚期以来,多次论述秦岭存在南北向构造〔6,7〕。

这种南北向构造不是一个背斜或一条断层,而是有相当规模的南北向的沉降带和隆升带。

在古生代—三叠纪时期,从西向东,大约在东经102°~106°,106°~108°,108°~110°和110°以东分别构成南北向的沉降带和隆升带,并有可能形成以东祁连—西秦岭—三江为沟向东依次出现弧盆体系,而东经110°以东成为当时中国大陆的主体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