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合集下载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 国科学 院广州 地球 化学研究 所 广 州 中 50  ̄ ) 16
摘 要
本 文综 述 了构 造成矿 学 研究 的基础 , 及在 区域构 造成 矿 学 、 造成矿 流 体 、 以 构 构
造 成 矿 定 位 机 制 、 造 成 矿 动 力 学 机 制 等 方 面 研 究 的 主 要 内 容 和 最 新 进 展 及 发 展 趋 势 。 从 构 构
学 及 其 它地 质 学科 为 基 础 , 构 造 活 动 及 与 其 紧 密 相 关 的 岩 浆 活 动 、 质 作 用 、 积 作 用 将 变 沉
和 成 矿 作 用 融 合 为 一 个 统 一 的 热 动 力 构 造 一 物 理 化 学 系 统 的 综 合 研 究 ( 湘 炳 ,9 0 张 张 18 ;
研 究提供 了依据 。
关 键 词 构 造 成 矿 理 论 进 展 洋 鸡 山 金 矿
1 引 言
研 究 表 明 , 数 矿 床 的成 矿 作 用 与 一 定 的 构 造 因素 有 关 。 陈 国达 早 在 5 多 O年 代 末 就 把 构 造 活 动 与 成 矿 物 质 的 运 动 结 合 在 一 起 进 行 成 矿 学 的 研 究 , 提 出 地 壳 演 化 第 三 基 本 构 在 造 单 元 — — 地 洼 区 ( 造 活 化 区 ) 基 础 上 , 不 同 大 地 构 造 阶段 的成 矿 专 属 性 进 行 了研 构 的 对 究 , 出“ 因 复 成 矿 床 ” 成 矿 理 论 , 矿 床 的成 矿 规律 研 究 和 找 矿 中取 得 较 好 的成 果 。 提 多 的 在 构 造 成 矿 与 成 矿 构 造 是 两 个 既 有 联 系 又 有 区 别 的 概 念 。 成 矿 构 造 指 的 是 与 矿 床 形 成 及 改 造 有 关 的 构 造 ( 国 达 ,9 8 , 括 断 裂 、 皱 等 , 传 统 的 构 造 地 质 学 研 究 范 畴 , 陈 17 ) 包 褶 为 经 常被 应 用 在 矿 床 学 的 研 究 中 。 构 造 成 矿 理 论 的 研 究 有 别 于 传 统 矿 床 学 研 究 , 是 以 地 球 动 力 学 、 球 化 学 过 程 动 力 它 地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特征及找矿方向一、概述金矿是指含金量在矿体或矿石中达到一定的量的矿石或矿床。

金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经济价值。

为了发掘金矿并进行有效的开采,在找矿过程中需要了解金矿的特征和找矿方向,以确定寻找目标和开采策略。

二、金矿特征1、金矿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金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9,金是一种黄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元素。

在常温下,金不会与氧气反应,不会腐蚀或氧化,因此常用于珠宝和货币的制造。

化学上,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在高温下易于溶解。

这些特性为金矿的寻找和开采提供了重要依据。

2、富含金元素的矿石类型金矿通常与石英脉、硫化物、石英砂岩、变质岩、火山岩等矿石类型有关。

其中以硫化物矿物为主要承载矿体,如黄铁矿、黄铜矿、黄铅矿等。

同时,也有部分金矿是以银、铜、锡等代替金元素,或伴生在压铸矿、重沉积物、腐殖质等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环境中。

3、控制金矿形成的地质背景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和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构造期间,与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热液作用等相关。

矿区地质构造特性也是控制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等。

金矿还与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三、找矿方向1、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找寻金矿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非正交磁法勘探等。

这些方法主要依靠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密度、电磁、磁性等,来确定矿体位置和特征。

2、地球化学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分析矿石和土壤、岩石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等信息,确定矿区位置和开采价值。

其中,地球化学物探是最常见的地球化学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陆地表层地球化学物质为目标开展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

3、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光学和微波等方法,捕捉矿区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地形或植被等,进一步分析和找出金矿存在的可能性。

4、地质勘探方法地质勘探方法是一种以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勘探技术,它包含大量的现场地质勘探、钻探和采集数据等。

江西省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江西省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江西省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对江西石下萤石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床的成因类型为赋存于白垩纪红盆控盆断裂内的热液充填破碎带型。

区域位置处于钦杭结合带南,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武夷山隆起带中段会昌盆地,瑞金—会昌白垩系红色盆地主要萤石矿富集北东段。

矿区南部萤石矿体及中部萤石矿体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北部狗云山矿段萤石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属热液脉状充填型萤石矿床。

矿床的形成与红盆边缘的深大断裂关系密切,深大断裂活动既可带来深部的成矿热液,由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也为成矿物质的富集提供空间场所,形成萤石矿床。

关键词:石下萤石矿;矿体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瑞金市石下萤石矿区位于瑞金市210°方向27千米处。

地理坐标东经115°52′36″—115°56′45″,北纬25°39′00″—25°43′07″。

石下萤石矿位于瑞金市南西部赣南重要的瑞会萤石成矿带。

谢坊萤石矿早在苏区时代就为当地群众发现,并进行过少量开采;且周边萤石矿开采已成规模。

近两年,在石下萤石矿区开展了普查工作,共发现含萤石矿破碎带14条,其中6条破碎带证实有萤石工业矿体,四条为主矿体(V6、V8、V13、V14)。

1.矿区地质矿区区处于钦杭结合带南,华夏板块东南造山带武夷山隆起带中段会昌盆地,瑞金—会昌白垩系红色盆地主要萤石矿富集北东段。

石城—寻乌大断裂穿越本区,并且沿着该段裂派生出众多的次级断裂侧幕状排列,组成一系列斜冲断裂,萤石矿脉充填于断裂之中,形成赣南重要的瑞会萤石成矿带普查区位于会昌盆地,瑞金—会昌白垩系红色盆地主要萤石矿富集北东段;本区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次级构造多次活动,伴随紧密复式褶皱,对本区燕山期花岗岩与铜、钨、锡、钼、萤石矿的形成起重要控制作用。

根据区内及周边萤石矿区的勘查成果,确定了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基本了解了区内构造形态及矿层厚度。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金矿矿物岩石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摘要:金矿的形成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成矿类型种类繁多,不同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找矿和采矿人员应重视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多方位特征,加强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的研究,以提高找矿的水平和效益。

目前,我国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科研人员不断创新勘查方法,这样才能将现有资源高效率的开发。

关键词:金矿;矿物岩石;特征;矿床成因;措施1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1.1矿体的性质和分布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复杂,且不限于单一矿化点。

一般来说,地质环境在成矿作用的各个阶段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贯穿于矿脉形成的全过程。

此外,岩浆岩和地层因素对成矿作用也有相应的影响。

以连续分布的特殊金矿床为例,矿源常受断裂影响,断裂作用表现出多种复杂的脉状构造。

此外,就金矿本身而言,矿体与构造破碎带围岩之间存在良好的过渡。

此外,金矿体多呈弧形,矿体轮廓光滑规则,矿体呈透镜状。

同时,大多数金矿体在中部具有较大的规模,具有分支重组、挤压繁殖等特征。

过去发现的大多数金矿床具有相对简单的地质特征,尤其是粉砂岩和热液石英岩。

1.2金矿地质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金矿床富矿围岩按矿石性质可分为热液石英岩、硅化粉砂岩、硅化泥岩和硅化角砾岩。

每种岩石类型的数量是随机分布的,这使得金矿床的地质意义更加复杂。

此外,金矿床相对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多呈轴向斜向分布,具有向东延伸的特征,附近常出现轴向小角度逆冲断层。

矿床的形成有两种常见的断裂类型和层控类型。

从形态上看,断层类型:一般位于矿轴附近的逆冲断层上,多呈透镜状和板状。

相应的地层控制矿体为碳酸盐岩和强硅化围岩,与生产剖面相对应。

矿体多位于轴向剖面和水滴裂隙中,这也是矿脉分布的层间性质。

矿体呈层状或透镜状、马鞍状。

1.3金矿特征石英脉型金矿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银金矿、碲金矿等,金的赋存形态主要为天然金。

基于赣西北地区金矿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基于赣西北地区金矿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15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基于赣西北地区金矿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王 勇(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西北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赣西北地区新发现的一种矿产来源类型,因此开采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不高。

为此,进行基于赣西北地区金矿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对于顺利开展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包括地质构造分析、矿体特征分析、成金矿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分析三方面;找矿方向研究包括矿源层、成矿流体、储矿空间、热液动力等四个方面。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以期为赣西北地区金矿开采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继而提高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

关键词:赣西北地区;金矿;矿床构造;控矿规律;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TP1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4-0015-2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王勇,男,生于1988年,汉族,江西抚州人,本科,研究方向:固体矿产勘查。

我国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在人类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金在现代社会,主要起到三大作用:第一作为饰品的形式存在;第二作为各种高端设备制作原材料形式存在;第三种作为国家资本储备资源的形式存在。

在此背景下,全世界各国都在尽全力的进行金矿勘查。

据调查,2019年全球黄金开采量3533.7吨,中国国内原料黄金产量为380.23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不过与2018年相比,仍然减产20.89吨,同比下降5.21%,在全球黄金产量分布图中,中国占比超10%。

中国在黄金开采方面,表现的很给力,可是意料之外的是,在黄金储量方面,我国表现的很一般,仅有1790多吨,在世界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五。

为此,为保证我国的黄金储量,还要继续深入探查黄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以便明确找矿方向。

赣西北地区,也就是江西西北地区,包括南昌市的新建,安义,湾里,宜春地区的宜丰,奉新,铜古、靖安,九江市的修水,永修,瑞昌、武宁、德安等县。

大背坞式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大背坞式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1 控 矿 构 造 的变 形 相
大 背坞 金 矿大 地 构造 位 置属 下 扬子 板 块 东南 缘 、
12 韧性 剪 切变 形 相 . 系 晋 宁 晚期 ( 今 约 80 ) 随 着扬 子 、 夏 两 距 0Ma , 华 个 古 板块 碰撞 造 山 , 障公 山地体 核 部 发生 了 明显地 抬
不同构造 群落 、 叠加顺 序 组成 的构造相 系列 。
皱 , 两种 同期不 同 序次 的 褶皱 构 造 均产 生 了各 自的 这
轴面劈理, 劈理 性 质 以走 滑 型 韧性 剪 切为 主 , 使 原 并
( 灰 质 碎 屑岩 、 凝 含钙 、 、 碳 酸 盐 夹 层 和 黑色 板 岩 镁 铁 等 ) 较 其 它 岩 层 高 出 二 倍 以 上 , 以称 得 上 “ 源 均 可 矿
层 ” 但 是 由于 受 侧 向挤 压 构 造 和 特 殊 地 层 岩性 组 合 , 的复 合 控 制 , 岩 组 分 的 迁 移 极 其 有 限 , 质 仍然 保 造 矿 持 着 原 始的分 散 状 态或 仅仅 发 生 了 局部 的初 步迁 移 。
的代 表性 , 故将 此类 金矿 称为 大背 坞 式 。对 于这 类 金 矿 的勘 查 与 开 发 , 期 以来 存 在 着“ 星 多 、 长 星 月亮 少 , 做着 难办 、 丢掉 可惜 ” 的迷 茫 !对此 , 者 在 深入 研 究 笔 矿 床 ( ) 矿 构 造 的 基础 上 [ , 体 控 3 依据 控 矿 构 造 的 变 叫] 形相 , 以及 矿 床 ( ) 构 造 的 时 空关 系和 成 生 联 系 , 体 与 结合 区域 地 质构 造 特 点 , 总结 出大 背坞 式 金矿 的成 矿 前 构 造 、 矿 期 构 造 和 成 矿后 构 造 , 成 并对 其 在 成 矿 中 的作用 和 找矿 中的 意义进 行 了较为 系统 地 探讨 。

江西瑞昌市露天开采矿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研究

江西瑞昌市露天开采矿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研究

220江西瑞昌市露天开采矿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研究聂文明(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江西 九江 332000)摘 要:地质灾害是影响矿山安全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露天开采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本文分析了研究区地质背景、不良地质现象的特征、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对灾害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指出了现有防治措施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再防治措施,确保矿区的生产活动安全。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大气降水及地下水;瑞昌市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5-0220-3Study on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a mining area in Rui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NIE Wen-ming(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Provincial Geological Bureau, Jiujiang 332000,China)Abstract: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safe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mines. Through an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a certain mining are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verse geological phenomena in the study area, evalua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disaster body,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xis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proposes 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the mining area.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Formation conditions;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groundwater; Ruichang收稿日期:2023-05作者简介:聂文明,男,生于1968年,汉族,本科,注册岩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水工环地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1998年5月收到,文元亮编辑。

3本文获中国科学院黄金“九五”重大项目(编号:KZ951—A1—404)和黄金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3陈广浩 张湘炳 王岳军 胡国龙 章新寿 闵东川(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 (江西洋鸡山金矿・瑞昌・332200) 研究表明,洋鸡山金矿是与次火山作用有关的金矿床。

主矿体直接产于火山通道中,近EW 向断裂(F1)不仅是洋鸡山金矿的导矿构造,其边缘发育的次级羽状断裂又是金矿的储矿构造,并且对金矿床产出进行后期改造,使其产状复杂。

寻找火山通道及断裂的次级构造是洋鸡山金矿找矿的方向。

关键词 构造控矿 找矿意义 洋鸡山金矿1 区域成矿背景及基本地质特征洋鸡山金矿位于九瑞金铜成矿区的中部。

九瑞金铜成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的下扬子—钱塘台坳西段,北接中朝准地台,南与江南古台隆相连。

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三叠系,岩性为砂岩、碎屑岩及灰岩。

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以N EE 向、NW 向为主,其中的N EE 向断裂构造为研究区的主要控矿断裂。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而与成矿有关的则是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中酸性岩。

区内矿床较多,主要有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铜、钼、金及硫铁矿,已探明的大型铜矿有城门山、武山铜矿,中型铜、金、银多金属矿除洋鸡山金矿外,还有丁家山、吴家,小型铜矿有铜岭、东雷湾,矿点和矿化点较多。

九瑞金铜成矿区中发育的金铜矿床均与岩浆作用有关,位于岩浆岩与地层及断裂构造相互交汇的部位。

在区域上,洋鸡山金矿处于N EE 向的构造带中,该构造带宽约1000m ,长几十公里,呈EW 向分布,SN 两侧均由近EW 向的断裂控制,该带中除洋鸡山金矿外,还形成多个金铜矿床及矿点、矿化点。

洋鸡山金矿赋存于志留系砂岩、石英闪长玢岩及断裂的接触带,该带长约1000m 、宽约100m ,地层相互混杂,破碎,矿床呈透镜体产出。

2 断裂构造控矿特征过去的研究认为洋鸡山金矿赋存于燕山期石英闪长玢岩、志留系砂岩的接触部位,其控矿构造为N EE 向的F1断裂(图1)。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洋鸡山金矿的控矿构造为F1断裂,储矿构造为F1断裂控制的旁侧断裂。

从九瑞地区TM 遥感图像及野外分析,F1断裂为一条区域性的断裂,规模较大,控制奥陶系及更新的地层的分布,在瑞昌市的东南,可见该断裂错断志留系,位移距离达20km 左右,并且对三叠系、第三系的分布起决定作用。

从洋鸡山金矿5~14线勘探剖面看出,该断裂的南侧盘往东南下降距离至少有300m ,控制的最新地层为第三纪。

可见F1断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断裂,对洋鸡山金矿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从F1断裂的分布、矿床的位置及产出部位来看,实际上F1断裂为一条宽约50m ~100m 的断裂破碎带。

图1 洋鸡山金矿地质略图(据江西地矿局赣西北地质大队资料改编,1994)E —第三第砂砾岩;T 2-T 1—下、中三叠统砂岩;D 3—上泥盆统石英砂岩;S 3—上志留统粉砂岩;S 2—中志留统硅化砂岩;Q δμ—石英闪长玢岩;NQ δμ—隐爆角砾岩;1—破碎带;2—矿体;3—断裂;4—不整合面 在洋鸡山金矿北面的志留系砂岩与粉砂岩中,可见砂岩、硅质砂岩的透镜体,同时在该段可见F1断裂发育同方向次生的旁侧裂隙,在裂隙中有金铜的异常出现。

在5~7勘探线从地表到-50m 中段,矿体呈左行雁行透镜状排列,每个透镜状矿体长轴约20m ,短轴约5m ,中间夹透镜状的泥盆系硅质砂岩及灰岩,比较破碎。

从矿体的平面位置分析,5~31第35卷 第5期1999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 GY AND PROSPECTIN G Vol.35 No.5September ,199910勘探线矿体为一透镜体,长80m~100m,宽50 m左右,11~14线矿体也呈透镜体,两者中间为泥盆系的硅质砂岩充填,产状变化较大,并且在矿体与泥盆系的硅质砂岩中间发育厚约10cm的泥岩,为强烈挤压的结果。

14线附近矿体与志留系的接触部位,产状较乱,对岩石的岩性、结构构造的分析,初步认为有糜棱岩化的存在,而糜棱岩化或糜棱岩存在的地方往往金铜的矿化较强(章新寿,1992),说明断裂构造作用的强烈。

对洋鸡山金矿不同勘探剖面图分析,所有矿体都呈左行雁行透镜体排列,上部膨大,向下分支呈脉状,明显位于宽约50m~100m的断裂破碎带中,该破碎带与北部的上志留统纱帽组石英砂岩和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之间为宽约1m左右的硅质岩带,南与石英闪长玢岩、隐爆角砾岩相互穿插,,统计达20余个,使金矿体产状复杂化。

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洋鸡山金矿及其区域最后一次构造作用的方向为NNW向的挤压应力,主要作用时期为燕山早期及以后,表现为对先形成构造的改造,如对至少在加里东时期就形成的NW向断裂和N EE向构造进行改造,使部分N EE 向断裂被错断和发生长期的活动,在洋鸡山金矿可见矿体呈透镜体产出和呈雁列排列的现象就是N EE向断裂在金矿形成过程和以后的一段时期内长期活动的具体表现。

洋鸡山金矿金的成矿年龄为205Ma左右,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通过断裂构造和矿体的形成、产出位置分析,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含金流体形成的时期,此时期温度较高(218℃~284℃),含金流体在高温高压下发生运移,虽然在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中金的含量为42.56×10-9,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有可能为含金母岩,但不表明是金的最后形成时期。

金矿的形成是经过多次断裂构迭加改造,在温压条件改变时,含金流体才在一定的断裂和裂隙构造中成矿。

故金矿的最后定位机制是断裂构造,这充分体现构造在洋鸡山金矿成矿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从上分析可认为,洋鸡山金矿断裂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F1断裂破碎带不仅是金矿的导矿构造,发育于旁侧的次级断裂或裂隙还是金的储矿构造。

3 火山机构控矿特征前人的研究认为洋鸡山金矿为与隐爆角砾岩体有着密切关系的中温热液型矿床(江西省地矿局赣西北地质大队,1986),由于受后期构造的改造,矿床产出较为复杂:有产于隐爆角砾岩中;有产于泥盆系黄龙组与五通组砂岩的假整合面上;有产于黄龙组地层中的层间破碎带内;有产于志留系砂岩的裂隙中;有产于岩体及其接触带中。

但对构造分析认为洋鸡山金矿主要产于地层与岩体之间的断裂构造破碎带中,上述5种不同的产出部位都位于断裂构造破碎带中。

对洋鸡山金矿地球物理勘探的结果表明,除断裂构造控制金矿的产出外,在洋鸡山金矿还存在火山通道,这个火山通道是提供成矿流体的通道和成矿的中心(图2)。

RC浅层地震剖面揭示,在8~12线附近存在一个隐爆火山口。

在图上表现为:不同的岩性层不连续,均向目前的采矿部位(剖面的北部)收缩,在地表以下100m开始,一直反映到地下1200m。

RJ浅层地震剖面解释发现在-300m以上反映志留系地层与石英闪长玢岩岩体之间的接触关系为断裂构造的破碎带,其宽度不大;-300m以下存在薄弱带,该薄弱带向下延伸到-600m,推测为含矿岩浆房,可能存在含矿的隐爆角砾岩;-600 m以下为该地区的老地层基底。

图2 洋鸡山金矿RC、RJ浅成地震勘探剖面图 对洋鸡山金矿不同矿段、不同勘探线金的品位、采样位置(x、y、z)4维分析结果证实:5~14勘探线中金元素的分布呈右形斜列排列;同时在8~11勘探线范围内反映为一金品位富集的地段,并且向下范围逐步缩小,富集中心在10勘探线附近,一直向下延伸。

说明此勘探线附近为矿液的运移中心,间接表明该处火山口的存在。

以上分析充分说明,洋鸡山金矿的形成与富集41 地质与勘探 1999年与火山通道有直接的关系,并且还存在矿体向下延伸的可能。

4 找矿意义洋鸡山金矿为江西瑞昌市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矿山储量的逐年减少已成为危机矿山,近几年做了不少地质工作,但没有找到新矿体。

通过对构造研究及深部地球物理勘探,认为洋鸡山金矿仍有较大找矿前景。

从构造分析入手,提出较为有利的3个找矿方向。

1)深部。

过去认为洋鸡山金矿在-200m以下部位找到新矿体可能性不大(赣西北地质大队, 1990)。

通过工作,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资料,认为在-200m以下有金矿体存在的可能。

在14勘探线附近矿体南面和11勘探线南面,-300m~-600 m深度范围内,为隐爆中心部位(火山通道所在位置)。

2)浅部。

在地层与岩体接触部位的构造破碎带中,一些层间裂隙和向下延伸的羽列状囊状矿体,这些矿体规模不大,但是有的品位很高。

3)外围。

洋鸡山金矿外围郎君山和赛湖是两个与洋鸡山金矿有联系、地质情况类似的地区,同时处于F1断裂构造控制,并有石英闪长岩出露。

在野外调研过程中,上述两个地区均发现有金矿化存在;遥感图像显示与区域构造成矿规律相符合,具有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1 邹长林.江西九瑞地区铜金矿成矿模式及其预测找矿意义.江西地质,1994(4):254~2652 章新寿.江西洋鸡山隐爆角砾岩型金矿金的富集规律.黄金,1992(10):13~173 杨明桂,王昆.江西省地质构造格架及地壳演化.江西地质,1994(4):239~251ORE-CONTR OLL ING STRUCTURE OF THE YANG JISHAN G OLD DEPOSIT IN JIANXI AN D ORE-HUNTING IN DICAT ORChenGuanghao,Zhang Xiangbing,Wang Yuejun,Hu Guolong,Zhang Xinshou,Min DongchuanThe Y angjishan gold deposit related to subvolcanic process is located within a volcanic conduit.The EW-trending faults are the passage ways for ore fluid,and the second-order fractures on their sides are the host structures.The cryptoexplosion crater and the second-order fractures are the ore -hunting indicators.K ey w ords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ore-hunting indicator,Y angjishan gold deposit第一作者简介:陈广浩 男,1964年出生,浙江余姚人。

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构造与金成矿学的研究。

现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研究员。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桐梓坡路96号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邮政编码:41001351第5期 陈广浩: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