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选课《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平时作业(最新版) 有答案哦

《中国“世界遗产”景观赏析》课程

平时作业

第一章“世界遗产”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1、《世界遗产公约》诞生和世界遗产组织成立源于保护埃及人类文化遗址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阿布辛贝勒运动运动”。

2、197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17次全体会议,76个与会国正式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迄今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已达到187 个,是全球影响极其深远的国际公约之一。

4、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正式通《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截止2010年11项。

5、“世界遗产”管理中心评审组由两个专业组织构成:一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二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6、1979 年“世界遗产中心”第一次公布《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截止2011年6月列入该名录的各国濒危遗产地有35处。

7、“文化遗产”入选标准有6 条;“自然遗产”入选标准有4 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标准有 4 条。

8、截止2012年7月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各国(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物质性遗产项目总数有962 个,分布在全球约153个国家。其中“文化遗产”景观有745 处(含“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景观有188 处;“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有29 处。

二、名词解释

1、“世界遗产”:是指经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全人类公认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2、“文化遗产”:是指具有科学、历史学、美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地带。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文物、建筑群和各类遗址。

3、“自然遗产”:是指大自然中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学生物学形态、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及具有科学、美学和保护价值的地区。它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地生结构自然面貌、濒危物种生态区和自然美地带。

4、“文化自然双遗产”:是专指独特地融合文化与自然因素,并完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综合性物质遗存。

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国(地)各民族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杰出价值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如庙会、歌圩、传统节日庆典等)。

三、选择题

1、连线优势遗产类别与洲别

文化遗产最多亚太

自然遗产最多欧洲

双重遗产最多

2、连线遗产大国与遗产项数

西班牙45

中国44

意大利43

德国34

第二章中国“世界遗产”景观概况

一、填空题

1、1985 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该组织第89个成员国。1987年中国申报第一批“世界遗产”项目,并全部获得成功,共有6 项。

2、截止2012年7月中国拥有文化遗产27 处;文化景观遗产 3 处;自然遗产9处;文化自然双遗产4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5 项(含急保名录项目),是全球拥有5种世界遗产景观类别最多国家之一。

3、中国以总数43 处世界遗产,名列全球第3名,雄居亚洲第一。

4、中国“世界遗产”景观品质优异,“达标”项数多,其中最突出的双重遗产代表是泰山;文化遗产代表是莫高窟;自然遗产代表是三江并流。

二、选择题

1、连线遗产地与景观类别

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山自然遗产

丽江古城文化景观遗产

三江并流双重遗产

“木卡姆”艺术文化遗产

2、连线遗产地与景观类型

孔庙孔府孔林古典园林

大足石刻古代城池

三江并流祭祀坛庙

承德避暑山庄宗教建筑

高句丽王城王陵独特地貌

三、简答题

试述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和具体景观类型。

答:中国“世界遗产”景观特色,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景观类别齐全:同时拥有5种遗产类别的国家之一;

(二)文化特色浓郁:79.1%(34/43个)遗产项目有“文化”因素;

(三)自然遗存独特:拥有“自然遗产”所有类型,自然因素“价值突出”;

(四)双重遗产最多:并列全球第一,跟澳大利亚同为4项。

(五)景观品质优异:“达标”项数多,含金量高。泰山、莫高窟、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三清山是最突出代表

中国43处“世界遗产”景观,可分为14种具体类型:遗址陵墓、古代工程、坛庙宫殿、古典园林、宗教龛窟、宗教山岳、历史建筑、古城古村;文化景观;名山秀岳、绝美地带、独特地貌、演化例证、濒危物种。

第三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景观

一、填空题

1、1929年12月中国考古学家安特生、师丹斯基在龙骨山北坡洞穴发现第一具猿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69万年前,命名为“北京人”。

2、作为“文化遗产”项目,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

3、元上都遗址是保留至今,冷兵器时代世界上修筑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军事防御城墙体系。秦始皇陵的发掘,其考古价值可与埃及金字塔、古希腊雕塑相媲美,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4、明朝3处重要皇家陵区是明孝陵、明显陵和明十三陵。清朝3处重要皇家陵区是盛京三陵和清东陵、清西陵。

5、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留存年代最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也是“天府之国”富庶之源。

6、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用于“祭天”“祈谷”的祭坛,主要建筑物有“圜丘坛”和“祈谷坛”及“祈年殿”。

7、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是历朝历代统治者和民间祭祀孔子活动的“圣地”。

8、颐和园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9、沧浪亭、狮子林、退思园、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宋、元、明、清四朝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最高艺术水平。

10、外八庙建筑位于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筑物藏汉蒙民族风格鲜明,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是我国寺庙园林建筑瑰宝。

11、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鸣沙山,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其造型艺术特色突出,集中体现在壁画、龛窟建筑、彩塑等方面。

12、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阙山下,是魏唐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寺群。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也折射出魏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

13、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武周山,是北魏皇家石窟艺术典范,在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里程碑作用。

14、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大足境内,是汇集中国佛、道、儒“三教”造像艺术精华,以鲜明“民族化”和“生活化“为特色的中国晚期石窟艺术杰出代表。

15、青城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圣地”,山中道观所供奉的“主尊”为“玄武神”;其次才是道教“三清”、“四御”、“三官”等诸神灵。

16、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是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

17、作为“华侨文化典范之作”,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体现出“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筑风格,

18、福建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大型夯土山村民居建筑,堪称东

方建筑文明的一颗璀灿明珠。

19、位于中原地区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其建筑类型之多、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世所罕见。

20、平遥古城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县城的实物标本,其规划、布局和建筑具有符合封建礼制(“左祖右社”、“文武相衬”)的特点。

21、位于吉林省集安城的“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初名“尉那岩城”)坐落于平原和山岗,形成一对“附和式都城”,是高句丽少数民族政权早中期都城。

22、丽江古城古城是全世界第一处以“常民生活空间”认可的文化遗产。古城依山顺水的科学布局和纳西民居的独特形制,体现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最为科学的典范之一。

23、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见证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以至远东地区的发展,是中西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

24、西递、宏村是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至今保留着明清时期完整的村落原型格局,祠堂、牌楼和民居,独具徽州地域特色。

25、作为中国“文化景观遗产”代表,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

26、作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享有“清凉圣境”美誉。

27、南禅寺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技、教育和宗教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

28、杭州西湖一直是中国各阶层人士世代向往的“人间天堂”,

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名湖,曾对日本韩国的园林设计产生过重大影响。

29、2012年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二、选择题

1、连线明清帝王“陵号”与帝名(墓主)

明孝陵朱棣(永乐)

长陵(明)朱元璋(洪武)

孝陵(清)玄烨(康熙)

景陵(清)福临(顺治)

裕陵(清)胤禛(雍正)

泰陵(清)弘历(乾隆)

2、连线曲阜三孔景观地名与景观功能

孔林祭祀孔子庙宇

孔庙孔子后裔私宅官署

孔府孔子及历代子孙墓地

3、连线“外八庙”景观建筑与景观别名

普陀宗乘之庙俗称“大佛寺”

普宁寺俗称“班禅行宫”

须弥福寿之庙俗称“小布达拉宫”

4、连线苏州园林景名与园主人名

拙政园刘恕(清)

留园宋宗元(清)

网师园苏舜钦(北宋)

沧浪亭天如禅师(元)

狮子林任南生(清)

退思园王献臣(明)

5、连线苏州园林景名与园林类型

拙政园贴水园

网师园山水园

环秀山庄水景园

退思园山景园

6、连线苏州园林与文化名人

拙政园倪云林

沧浪亭文征明

狮子林欧阳修

7、连线大足石刻窟群地点、主尊造像类型和代表性龛窟

石篆山纯道教造像(三清古洞)

南山儒教造像突出(孔子及十哲像)

宝顶山佛教“观音”造像(转轮经藏窟)

北山佛教密宗造像(圆觉洞、千手观音)

三、简答题

1、试述北京故宫的整体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特色。

答:(一)建筑布局

(1)三朝五门,殿院递进;

(2)中轴对称,左祖右社

(3)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二)建筑特色

1、帝王宫闕,民族风格;

2、中轴布局,左右对称;

3、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4、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

5、屋顶多样,屋脊装饰丰富,等级分明。

2、试述大足石刻的特色体现和景观价值。

答:大足石刻的特色,集中体现在6个方面:

1、规划布局上,宏观与微观、宗教与艺术、科学巧妙结合;

2、题材选择上,反映“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规范行为;

3、审美情趣上,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

4、造型技巧上,运用“写实”“夸张”,刻画人物“传神”“写心”;

5、表现手法上,突破宗教塑像程式,神像人化,极富中国特色。

6、艺术形式上,追求浓厚纯朴,将石窟艺术“生活化”;

大足石刻景观价值

大足石刻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传统审美思想和情趣的石窟艺术典范。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很多。这种石刻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一个事实: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於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局面已经得到巩固。

因此,大足石刻以大量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石刻艺术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它与敦煌、云冈、龙门一起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第四章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景观

一、填空题

1、被当地藏民奉为“神山圣水”的九寨沟,以翠海(湖泊)、叠瀑、彩林、雪峰和藏情“五绝”景色,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

2、位于四川阿坝州的黄龙景区,以巨大地表钙华坡谷滩流和华泉台埂“彩池”为景观特色,享有“人间瑶池”美誉。

3、以奇峰、幽谷、秀水、深林、溶洞“五绝”为景观特色的武陵源,柱峰连绵,恰如“立体”山水画卷,被世人誉为“放大的盆景”。

4、位于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景区,是生物多样性与特有物种栖息地的全球性典型代表。

5、位于云南的“世界自然遗产”石林,不仅是世界上罕见高山地貌及其演化代表地区的代表,也是欧亚大陆生物群落最富集地区。

6、“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由云南石林剑状喀斯特、贵州荔波

森林喀斯特和重庆武隆立体喀斯特(天生桥、天坑群、洞穴)组成。

7、位于江西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享有“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的美誉,其山岳风光与道教文化相映成趣,秀比黄山。

8、丹霞地貌是由湖南莨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地联合捆绑申报的,以展示壮观的红色悬崖和天然岩柱、岩塔、沟壑、峡谷和瀑布等一系列侵蚀地貌。

9、位于云南的澄江化石遗址是目前全球保存寒武纪早期海洋古生物最完整的化石群窟。

二、选择题

连线“自然遗产”景观名称与景观属性(类型)

九寨沟稀有绝妙自然地貌

三江并流罕见杰出自然美地带

黄龙濒危动植物栖息地

武陵源罕见杰出自然美地带

大熊猫及栖息地地质生物演化例证

第五章中国“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

一、填空题

1、中国是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的鼻祖,且拥有双遗产总数并列全球第 1 位,跟澳大利亚同为4项。

2、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县,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文化自然双遗产景观,也是达到“双遗产”标准最多的“世界遗产之尊”。

3、黄山位于安徽南部,以神奇的自然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美学特征和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象征中国“锦锈河山”的杰出代表。

4、峨眉山位于四川西南部,自然风光“秀甲天下”,“乐山大佛”闻名遐迩,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质地貌独特,素有“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美誉。

5、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佛,也是一处人工雕刻的“山川巨观”(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

6、位于福建北部的武夷山,以“丹山碧水、山环水绕”绝妙景观“奇秀甲东南”,不仅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而且是集儒(理)道佛“三教”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名山。

7、

二、选择题

连线“双重遗产”景观名称与景观类型

泰山生态名山

武夷山天下奇山

峨眉山五岳之首

黄山佛教名山

三、简答题

1、试述“五岳之尊”泰山的人文自然特色和景观价值。

答:泰山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成为“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的鼻祖,也是达到“双遗产”标准最多的“世界遗产之尊”。

泰山的人文“创作”是跟自然景观协调融合的,是根据它的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它的建筑布局重点从“祭地”的社首山至“告天”的玉皇顶,用10千米长的登山盘道,把整个泰山的自然空间进行“创作”,并在“景观带”上形成了两个“空间”:一是泰安城“人间闹市”;二是岱顶“天庭仙界”。

2、试述“天下奇山”黄山的人文自然特色和景观价值。

答:黄山集华夏名山之长: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云、庐山之瀑、雁荡之石、峨

眉之秀于一体,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这里“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是一座罕见的“自然景观大观园”。

作为“师法自然”的“山水画本”,黄山造就了明清之际的“黄山画派”,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摇篮;也是徽州文化、黄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黄山以神奇的自然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美学特征和重要的科学价值,列入双遗产名录,并成为象征中国“锦锈河山”的杰出代表。

3、试述“碧水丹山”武夷山的人文自然特色和景观价值。

答:武夷山核心地区九曲溪,山环水绕、奇秀深幽,构成“丹山碧水”绝妙景观,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奇秀甲东南”。

这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有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天然植物园”、“昆虫世界”、“蛇的王国”之美誉。

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集儒道佛“三教”于一身;“朱子理学”、“闽越文化”、“城村汉城”遗址,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得天独厚,异彩纷呈。

第六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一、填空题

1、截止2009年9月,全球已有116 个国家缔约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2001—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遗产”委员会,陆续评审公布五批“代表作”,共计22 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有35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总数名列世界第一位。

3、2001年中国第一批“非物遗产”代表作分别是昆曲艺术、古琴艺术、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中蒙)。

4、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舞台置景完美,在戏曲表演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高境界,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5、古琴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从形制到曲目,从记谱方式到演奏技巧,都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至高境界。

6、“木卡姆”是信仰伊斯兰教诸民族的一种集歌曲、舞蹈和乐器演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它的歌唱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民间故事等,是全面反映维吾尔族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

7、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讴歌美丽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爱情、亲密友谊等的抒情歌曲,由32种旋律构成,大量使用“装饰音”和“假声”,用马头琴或胡琴演奏,悠长持续的流动旋律包含着丰富的节奏变化和宽广音域。

8、2009年端午节被作为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9、2010年中国第五批入选“非物遗产”代表作分别是中医针灸和中国京剧。

10、2011年中国第六批入选“非物遗产”代表作分别是皮影戏。

11、截止2010年11月,中国有中国活字印刷术、维族麦西热甫、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6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选择题

连线“非物遗产”代表作与非物遗产类别

“木卡姆”艺术传统音乐

古琴艺术表演艺术

蒙古“长调”民歌传统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