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作者:培元中学张琳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诗歌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体味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诗歌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2、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体味运用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式、小组讨论式,让学生明白诗歌就是运用某些手法描摹意境,表达相关感情,并不是高深莫测。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而走近李清照。

二、整体感知:

1、作家作品简介: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应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词语言自然清新、凝练新颖,有《漱玉词》传世。今人辑有《李清照集》。但这首词却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学习生字:谩.(màn)

3、听名家朗读,指导朗读,学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用“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用“转”和“舞”将人在风浪中乘船颠簸前行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四个动词“接、连、转、舞”用的十分巧妙。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世界,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

四、合作探究:

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

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

③、用典、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大鹏句、三山句

2、归纳中心: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瑰奇雄伟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五、教师小结:

作者通过运用大胆的想象、比喻、设问、用典等手法,描绘了辽阔、壮丽的海天相接图和大鹏展翅高飞图,抒写了词人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课外拓展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八、课后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所以她隐隐约约从《临江仙》词,《夏日绝句》等诗中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通过大胆的想象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自己的人生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需要非凡的勇气,确实是很难能可贵。

九、板书设计:

渔家傲描写:

词人梦中所见

所闻

抒情:

词人的理想和

抱负

海天相接图

瑰奇雄伟

辛苦求索

空有才华

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

追求光明

李清照《渔家傲》教案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 【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通过李清照几首代表性诗歌联读,让学生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让学生通过诵读欣赏,感受李清照的《渔家傲》与她其他词的不同,初步感受宋词婉约风格与豪放风格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感知词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难点】: 诵读感悟,体会《渔家傲》的雄奇的想象与雄健的笔力所营造的豪放之美。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李清照的人生 1.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知否,知否》引入。 2.李清照生平简介及写作风格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出生名门,少有才名。诗画兼工,尤擅诗词,前期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变南渡之后,经历国破、家亡、夫死,流寓南方。她用一只生花妙笔,写人生的美丽,写人生的哀愁,独成“易安体”。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女子?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一起走近李清照的词。 二、感知李清照的婉约 1.吟咏感知:出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学生吟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2.初读感悟:试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每首词的内容。 3.再读思考:这三首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点? 4. 引导归纳提升:什么是婉约?正如李清照的这些词,内容多写闺中之情或离愁别绪,抒情委婉含蓄、感情细腻柔美、语言婉转绮丽!。词苑千载,群芳竞秀,她以婉约的词风,绽放奇异的花朵,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她是乱世中柔美的女子! 三、体会李清照的豪放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感情。 2.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展开联想和想像,感悟文章的意境。 3.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体会范仲淹守边御敌的决心和将士思乡忧国的情 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赏析和体悟守边将士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描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导入法) 分别展示江南秋天和边塞秋天的图片,让同学们讲讲印像中的两种秋天的景色是怎么样的,让同学们用语言描绘出来。通过对比,说说与江南的秋相比,塞外的秋天景色又“异”在哪里?。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开边塞之风,格调苍凉悲壮,感情真挚,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吟风弄月的词风,后来成为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秋思”为全词的题目,“思”体现的是忧思之情。 公元1041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负责抵抗西夏。在此期间,看到了边防将士的生活困苦,内心苦闷,浓浓的忧国思乡之情让他们头发苍白,哀伤落泪,于是写下了这一首词。 二、借助注释,翻译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教师正音。 2.集体读,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 3.小组合作,参考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4.教师检查。 三、赏景 1.播放悲凉的配乐,让学生读词的上片。

2.让学生说说你刚才看到了怎么样的边塞秋景? (寒冷,荒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苍凉壮阔的塞外风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用你想到的词来形容一样当时的气氛是怎么样的? (萧瑟,肃杀,警戒) 四、品句 再次朗读课文,结合下列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词的下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想家) 2.燕然未勒归无计。(为国戍边,建功立业)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因功业未立,难以归家而哀伤流泪) 五、体悟 1.请同学们发挥联想与想像,选一个角色代入(如将军、将士)动笔写一写他们在戍边时的心里活动是怎么样的。 2.请各个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小结 在寥寥几十字间,描写了景融入了情,表达了作者破敌立功的决心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将广博的胸怀浓缩在咫尺之间,真可谓是:古诗词哪!想让我不爱你可不容易! 六、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 例如: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军号和着马鸣声,风号声一齐响起。重山峻岭之间,落照将尽,烟雾飘动孤城紧闭。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悠悠笛声在严霜的夜空回荡,谁能安然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士卒泪流不尽。 七、拓展积累 积累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如: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范仲淹《渔家傲》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渔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 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 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 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 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 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 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 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 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 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

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 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 (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 5 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 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 (公元 1040 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 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 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 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 用以反衬人物的 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 的风光。 一个“异”字, 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 句中的“异”字“异” 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 “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 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 衡陽那里有 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 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 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 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 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 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 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 诗中所云 “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 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 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 “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 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 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 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教学设计 吉林伊通第二十一中学刘洪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

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

渔家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首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准备: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体会——讨论——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 范仲淹的《渔家傲》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那么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范仲淹的爱国之情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来体会体会。 二、初读体会 (一)诵读(节奏情感意境)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朗读。 (二)谈体会 指名学生谈 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朗读,来谈谈对本词的初步体会。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背诵默写全词。 一、新课导入:(写作背景)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主要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三、朗读全诗 1、读准节奏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读准字音 星河欲转zhuàn 千帆fn舞闻天语y 嗟ji日暮谩màn有鹏péng正举 蓬péng舟 (学生先自由读,教师范读,师生齐读。) 四、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拂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五、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1、这首词的内容能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梦 2、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她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明确: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渔家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把握: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叽,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宋代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类似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出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锈迹斑斑的断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的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翻出新意。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赤壁》一诗也不仅仅是故作奇谈、驰骋议论。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与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题型示例: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属于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物抒怀。作者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出前朝周瑜和曹操的故事,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写法),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二)赏析名句: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句以两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作为,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请从写法上和内容的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女子的命运来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体把握: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的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去。经受了人间的冷漠之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引出下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上句是说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一个“嗟”字,生动的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下句是说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她为什么要去海外仙山?这并非消极游仙思想。从前面两句可以看到,她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 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无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李清照本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这首词却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题目再现: 1、《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PPT) 1、知识与能力:能够有感情的诵读全词;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根据词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生平,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赏析词作,感悟词作主旨。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启发法、读书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纵观历史,著名诗人、词人比比皆是,但说到女词人你会想到谁呢? 1、蔡文姬:蔡琰,东汉末年著名才女、文学家,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写下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悲愤诗》; 2、唐婉:自幼文静,才华横溢。陆游第一任妻子,陆游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做信物与唐家定亲,但后来被母亲无情拆散,也因此写下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唐婉和了一首同名作品《钗头凤》世情薄; 3、秋瑾:号鉴湖女侠,性豪侠,习文练武,蔑视封建礼教,所以在代表作《满江红》中慨叹:生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4、李清照: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但却写下了唯一一首豪放派作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跨南北两宋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渔家傲》。 (二)、知人论世(PPT)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词,在《花庵词选》中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也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这首词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本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三)、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殷勤嗟谩(解释)蓬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 导读:《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以下是“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

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渔家傲·秋思文言文翻译】 1.渔家傲秋思文言文原文翻译 2.渔家傲·秋思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3.《渔家傲秋思》翻译及赏析 4.有关《渔家傲秋思》原文以及翻译 5.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 6.渔家傲秋思原文及翻译 7.《渔家傲·秋思》 8.渔家傲·秋思

《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利军 ①表妹结婚,我开车带着表弟,从上海赶回泗阳参加婚礼。 ②路过蒋坝已日近午时,厨师表弟职业病犯了,说,去年在电视里看到,蒋坝在搞什么百船宴,看看吧。 ③边走边看风景,一下子就到了湖边,车无法通行了。 ④湖边只有孤零零的两三户人家。一个老汉正在院外一小块水泥地上翻晒着泥鳅。这时已经快过了饭点,肚子咕咕起了反应。下车,问路。 ⑤“老人家,我们想找个地方吃中饭,哪里比较近?” ⑥老汉红红的脸庞,宽松的大腰裤,对襟褂子纽扣不纽,露出黑红的胸膛,一看,就是个每天干活,并且喜欢喝两口的人。 ⑦他抬头望我们一眼:“很远呢,十几里地!走,到我家吃去!” ⑧看来,老汉家在搞渔家乐啊,跟着老汉下了大堤,堤下就是他的家。洪泽湖的水拍岸弄潮,几只湖鸭呱呱叫着,碧绿的水草婀娜摇曳。 ⑨老伴在厨房烧饭,老汉说,“来人了,烧菜吃饭!” ⑩老伴瘦瘦高高的个,一脸黝黑,手扶门框伸出头来问:“想吃什么?”

(11)“烧个鱼吧,随便什么鱼。”我说。湖水煮湖鱼,原汁原味。况且,靠湖吃湖,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吧? (12)没个规整的餐厅,也没像样的厨房,更没有服务员,这饭钱他们会怎么收?两个老人看起来淳朴,倒不像会宰人的样子。 (13)不一会,四个菜端上来,老汉和我们一起坐了下来。 (14)“大妈一起来吧?”我们邀请。 (15)大妈摆手。也许,怕账不好算吧?我们也就没再强求。 (16)“你喝酒吧?”老汉忽然想起什么,问我。 (17)“不喝,要开车。”我摆手。 (18)老汉说:“男人到湖边哪有不喝酒的?”冲表弟努努嘴,“你喝,让这个小青年开车!” (19)老汉到屋里拿出一瓶貌似比较高档的原装酒,啪地打开,倒在两个玻璃杯子里,示意我端一杯。我心一紧,这瓶酒也要算在我们头上了!只好硬着头皮端过杯子。 (20)青椒炒小虾,红烧鲢鱼,炒小藕,水芹菜炒干子,都是我爱吃的菜。估计菜100块钱,酒就算200块吧,300块应该够了,放大点,总不会超过500吧?我刚准备示意表弟去结账,见门口有个人影闪了一下,老汉大声说,大砍刀,进来吧! (21)门外就进来一个粗壮的矮脚汉子,方头方脸,真像一把砍刀,我看着就发怵。大砍刀搓着手,嘿嘿地笑,四爷,

渔家傲教案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把握: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叽,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宋代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类似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出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锈迹斑斑的断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的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翻出新意。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赤壁》一诗也不仅仅是故作奇谈、驰骋议论。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与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题型示例: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属于咏史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物抒怀。作者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出前朝周瑜和曹操的故事,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写法),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二)赏析名句: 1、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句以两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改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作为,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请从写法上和内容的角度,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女子的命运来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 深刻警策,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整体把握: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词的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作者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大概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的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吧。她不仅回到了“帝所”,还听到天帝对她讲话,关心她想要回到哪里去。经受了人间的冷漠之后,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多少心愿,终于得到了诉说的机会。于是自然引出下阕。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上句是说作者回告天帝:我所走的路很漫长,天色却已黄昏,前程遥远,难以到达。一个“嗟”字,生动的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下句是说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呢?这一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去吧!她为什么要去海外仙山?这并非消极游仙思想。从前面两句可以看到,她尽管有才华有理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于日暮途远、孤苦无依的困境中,她想去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 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无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词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就是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李清照本是宋词中婉约风格的代表作家,这首词却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渔家傲原文及翻译、渔家傲赏析

中考诗词赏析复习十七、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千嶂里,重重叠叠的山峰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人不寐,征人不能入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主旨:此诗抒发了将士们有家难回、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一、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 二、延伸: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边塞风光: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士心情:4、王昌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全文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词的下片抒情,将军白发征发泪”一句诗就强烈抒发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词中“异”景异在哪里? “异”:①塞下天气的极度寒冷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塞下奇异的声音如“四面边声连角起” ③战事紧张,戒备森严如“长烟落日孤城闭”。表达了词人是思乡之情。 ▲全词的上片写景,“异”一字统领下文景物的描写,渲染了边境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四面边声连角起。 ▲本词中“四面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的塞下之声让你联想到什么? 边塞之声让我们联想到边塞的荒凉、战事吃紧的肃杀以及入夜后悠悠羌管声中流露出的乡恋之情、归心似箭的感伤之意。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和乐相融追求卓越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罗江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熟读并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这首歌是由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作词,由当代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剪梅》。这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但李清照也有不失豪放的作品,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她的《渔家傲》。看看词人要表达自己怎样的豪放情怀。(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赏析全词 一读—明节奏 1、学生听朗诵《渔家傲》(ppt展示渔家傲全词,并播放音频) 2、出示(ppt)结合听到的朗诵小组内轮流读(要求:1、朗读时注意节奏和语气;2、组长带头,每人轮流朗读,看谁读的最好; 3、最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 3、全班集体朗读(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情感) 二读—释词意 出示(ppt) 词的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

和乐相融追求卓越 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学生结合课文旁边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出示(ppt)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三读—赏意境 出示(ppt) 同学们,请大家按照以下句式赏析这首词。 我最喜欢这一句,因为。(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赏析:写景、抒情或某个词语的运用等方面) 示例:我最喜欢“我报路长嗟日暮”这一句,因为词人结合自己的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上下求索的精神隐括入词,只用“路长”“日暮”四个字,就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感受表达出来。同时词人以一个“报”字与上阕的“问”相呼应,整首词就由上阕的写景转入抒情。 四读—品情怀 同学们,在李清照的这首词中写了自己的“梦”,词人在梦中遇见了谁呀?哪一句是在写天帝?天帝是怎样的形象呢?(“殷勤”情意恳切,表明天帝态度温和,“问我归何处”这是一个异常简洁的问话,但饱含着深厚的情感,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浮现在眼前。)请问同学们李清照真的只是在写梦吗?她是想以梦来反衬现实,那么当时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ppt)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形势危急,于是传位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又挥兵南下,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