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讲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1.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

B.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等

C.秋水仙素作用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能导致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人的肝细胞和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不同

2.(2010·山东卷,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3.a和b是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4.(2011·天津卷,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5.(2012·广东卷,27改编)如图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

期的显微照片,该时期()

A.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C.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

D.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6.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RNA聚合酶

B.在间期,两组中心粒之间星射线形成的纺锤体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7.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5)④中正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A.(1)(2)(5) B.(2)(4)(5)

C.(1)(3)(4) D.(1)(2)(4)

8.(2012·安徽卷,2)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

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

9.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b时期合计

物种1 10.6 0.4 11

物种2 18 0.5 18.5

物种3 16.5 2 18.5

物种4 10.4 2.3 12.7

A. 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有丝分裂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a时期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和翻译,b时期可观察到染色体

10.如图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四个

选项所示的细胞分裂图像不属于BC段范围内的是()

11. A图表示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了分裂间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4个时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B图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请据图作答:

(1)B图中有四种相同DNA含量的细胞,这些细胞所处的时期相当于A图中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

(2)能够使B图中DNA含量为2N的细胞所占比例下降,DNA含量为4N的细胞所占比例相对上升的化学试剂不包括________(a.秋水仙素,b.DNA合成抑制剂,c.聚乙二醇)。

(3)A图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最大值及达到最大值的时期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检测到培养基中有少数细胞的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有的同学认为是培养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有的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请说出你自己的看法:a.________(“减数分裂”“基因突变”“都不是”)。

b.你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你认为检测到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细胞分裂素(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乙两组: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具有放射性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在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TdR,并加入细胞分裂素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甲、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3HTdR的组成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该种分子存在于小鼠肝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预期乙组细胞的总放射强度比甲组的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TdR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1·江苏卷,28)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

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 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清水培养时间(h)

质量分数(%) 时间(h) 0122436

0.01 24 10.71 13.68 14.19 14.46 36 9.94 11.99 13.59 13.62 48 7.98 10.06 12.22 11.97

0.1 24 7.74 9.09 11.07 10.86 36 6.12 7.87 9.98 9.81 48 5.97 6.68 7.98 8.56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__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B3.D4.D5.A6.B7.D8.B9.B10.B

11.(1)S(2)b(3)4N③(4)a.都不是b.Ⅰ.正常的减数第二次分裂,2N个DNA 平分给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DNA含量为N,一般不形成DNA含量处在N与2N之间的细胞Ⅱ.基因突变是DNA结构的改变,不是DNA数目的变化c.细胞衰老或发生染色体

变异(5)①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脱氧核糖核酸细胞核和线粒体②高(或强)乙组细胞分裂旺盛,产生的细胞多,含有由3HTdR参与合成的DNA总量多③3HTdR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原料,后者又是合成DNA的原料

12.(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取其平均值

(5)①0.01%②0.01%的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 h,再在清水中培养36 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完整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①交叉互换②同源染色体联会③同源染色体分离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4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MmNnPP C.BbDdEe D.Aabb 3.人类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B.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6.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A.1/2 B.1/4 C.1/8 D.1/16 7.图中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8.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下列关于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细胞分裂素具体介绍知识分享

三、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和种类 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主要作用都是促进细胞的伸长,虽然它们也能促进细胞分裂,但是次要的,而细胞分裂素类则是以促进细胞分裂为主的一类植物激素。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斯库格(F.Skoog)和崔氵山王攵(1948)等在寻找促进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的物质时,发现生长素存在时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1954年,雅布隆斯基(J.R.Jablonski)和斯库格发现烟草髓组织在只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细胞不分裂而只长大,如将髓组织与维管束接触,则细胞分裂。后来他们发现维管组织、椰子乳汁或麦芽提取液中都含有诱导细胞分裂的物质。1955年米勒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4376650.html,ler)和斯库格等偶然将存放了4年的鲱鱼精细胞DNA加入到烟草髓组织的培养基中,发现也能诱导细胞的分裂,且其效果优于腺嘌呤,但用新提取的DNA却无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如将其在pH<4的条件下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则又可表现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他们分离出了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激动素(kinetin,KT)。1956年,米勒等从高压灭菌处理的鲱鱼精细胞DNA分解产物中纯化出了激动素结晶,并鉴定出其化学结构(图7-15)为6-呋喃氨基嘌呤 (N6-furfur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 10H 9 N 50 ,分子量为215.2,接着又人工合 成了这种物质。激动素并非DNA的组成部分,它是DNA在高压灭菌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后的重排分子。激动素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在植物体内迄今为止还未发现。 尽管植物体内不存在激动素,但实验发现植物体内广泛分布着能促进细胞分裂的物质。1963年,莱撒姆(D.S.Letham)从未成熟的玉米籽粒中分离出了一种类似于激动素的细胞分裂促进物质,命名为玉米素(zeatin,Z,ZT),1964年确定其化学结构为6-(4-羟基-3-甲基 -反式-2-丁烯基氨基)嘌呤 〔6-(4-hydroxyl-3-methy-trans-2-butenylamino)purine〕,分子式为C 10H 13 N 50 , 分子量为129.7(图7-15)。玉米素是最早发现的植物天然细胞分裂素,其生理活性远强于激动素。 图 7-15 常见的天然细胞分裂素和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的结构式 1965年斯库格等提议将来源于植物的、其生理活性类似于激动素的化合物统称为细胞分裂素(cytokinin, CTK,CK),目前在高等植物中已至少鉴定出了30多种细胞分裂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细胞增殖和受精作用有丝分裂专题练习

有丝分裂练习题 例1:用洋葱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洋葱根培养时,由于没有经常换水,结果出现烂根现象,其原因是 。 (2)制作装片时,某学生用1%盐酸在300C下把根尖解离15分钟,然后漂洗、染色、压片,结果观察时发现装片内细胞没有分开,其原因是。 (3)观察装片时,生长点细胞中处于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 ; (4)如果在培养根尖时,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然后按实验步骤操作,就能发现这些细胞有丝分裂期与正常细胞不同,这些细胞的变化是。 例2: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开始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则该细胞分裂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N和Q B.N/2和Q/2 C.N和Q/2 D.N/2和Q 例3:马蛔虫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用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卵卵裂装片,请回答: (1)若马蛔虫受精卵细胞中DNA含量在细胞周期即将开始时为a,则在 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规律是→→。 (2)光镜下,观察到某一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8条, 对此的解释是 (3)马蛔虫的受精卵连续分裂四次后,每个细胞中有染色体条。 (4)画出马蛔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例4;如右下图是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示,请据图回答; (1)A图示细胞有丝分裂,B图示 细胞的有丝分裂,判断的依据是。 (2)A图示有丝分裂期,主要特点是 (3)B图示有丝分裂的期,其主要特点是 。 一、选择题; 1.用某种物质强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些细胞将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A.间期B.前期C.中期D.末期 2.一般情况下,下列有细胞周期的是 ①根毛细胞②叶肉细胞③生发层细胞④分生区细胞:⑤神经细胞⑥茎的形成层细胞 ⑦口腔上皮细胞⑧洋葱表皮细胞 A.①②③B.③④⑥C.④⑤⑦D.⑥⑦⑧ 3.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间期染色体复制后,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就增加一倍 B.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 C.分裂前期和分裂中期的每个染色体都含有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D.后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 4.洋葱体细胞中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可观察到32条染色体的细胞是 A.根毛区细胞B.根尖分生区细胞C.种子的胚乳细胞D.花粉粒5.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周期可表示为下图,对此不正确的叙述是 A.a+b是一个细胞周期B.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b+c是一个细胞周期D.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6.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其中正确的是 A.分裂前期染色体的活动不同B.着丝点的分裂和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C.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形成方式不同D.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7.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中期形成纺锤体 C.后期染色单体分离D.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8.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机制是 A.染色体复制B.着丝点的分裂C.纺锤丝的牵引D.A、B、C三项均起作用9.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能清楚地看到细胞核,但看不到染色体。主要原因是A.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不完整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分裂期 C.洋葱表皮细胞不分裂D.洋葱表皮层数太多 10.人体小块擦伤的皮肤能重新长好,主要是由于发生层细胞能进行 A.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C.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11.右图是下列那种细胞处于何时期的分裂图。 ①肝细胞②茎形成层细胞③蓝藻④有丝分裂前期 ⑤有丝分裂后期⑥有丝分裂末期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④ 12.有丝分裂前期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A.出现染色体B.出现纺锤体C.核膜解体D.核仁消失 13.一般来说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生理过程的细胞器有 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高尔基体④中心体⑤内质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14.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核的是 A.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B.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C.洋葱根尖中刚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D.正在分裂的细胞 15.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最主要区别是 A.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B.无染色体的复制 C.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D.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C.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得知其中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该患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4.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

①图1中c对应的值是1②图2中b为有丝分裂③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④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⑤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1项B.4项C.3项D.2项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不同 7.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 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精)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 开课教师:胡彬 开课班级:高二(5)班 开课时间:2006年12月21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2.通过对精子和卵形成过程的比较,提高自身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白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而又唯一的个体,能够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幸运和不容易,要尊重和珍爱自己、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点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染色体磁性贴 教师结合减数分裂图讲 述精子形成过程,及各分裂 段细胞的名称。

知识介绍:在变形的过程中,精细胞的细胞核集中在精子的头部,部分细胞质集中在精子的颈部和长长的尾部, 教师介绍卵巢是形成卵细胞的场所。卵巢中的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请学生观察书上卵细

学生任务

课后反思 比较满意的地方 1.制作了染色体磁性贴,传统与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本节课将“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行为变化”在学习“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之前作为复习引入。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一位学生用磁性贴到黑板上排出,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好了此内容。通过教学发现磁性贴的好处是便于修改,而用多媒体课件就无法做到这点。 2.利用“受精作用及胎儿在母体内孕育过程”录象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学生对此录象非常感兴趣,课上有的学生说:“生命太奇妙了”,有的说:“人真是太强大了”,有的说:“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通过学生谈观后体会,在无形中渗透了生命教育。 3.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衔接较好。通过设疑—思考—回答、课上画或排染色体行为变化和归纳总结精卵形成过程不同点来落实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不足之处 课堂气氛沉闷。一方面教学内容较难,本人也发现科普类的课简单与生活较贴近,学生总能说出点什么,容易调动气氛。而知识点较复杂的课,课堂气氛总是不尽人意。另一方面由于听课教师、家长太多(整整塞满了一个教室,还有很多老师搬着凳子坐在外面,通过窗户听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开课班级学生出现了与平时截然不同的反应,甚至是很奇怪的现象,本来观看录象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很多班级看到此内容,都会发出感叹忍不住要议论纷纷,而开课的班级学生竟然只是仰着头看,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教室里异常地安静。这又使我发现了两个值得探究的地方,一个是教学内容既然很难,那么教师如何来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另一个是我觉得教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关心学生的心理,因为每次开课我们似乎都只考虑到教师会紧张,而学生呢?其实学生也会很紧张,怕说错了丢教师和自己的面子,所以作为老师应当在开课之前关心一下你的学生,帮助他们减减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也是一种生命的教育。最后使学生能够明白:区级公开课不光是在提高教师的专业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复习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概念 1条件: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2主要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4理解如下表: 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从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场所有性生殖器官 2、减数分裂的过程 1间期:DNA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 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点拨:细胞的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的渐变过程,每一个时期的转变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判断不同时期时要根据该时期的主要特征。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核DNA随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半,但质DNA不一定平分,因此质DNA不一定减半。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5、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三、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的步骤 1 低倍显微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利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识别不同时期的细胞。 3 根据观察结果绘制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模拟。 3. 教材中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不适用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复杂,是否展开讲解,我认为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确定。必须指出,高等植物的减

高考生物习题精选 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2

高考生物习题精选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2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为甲→丙→戊→丁→乙→己 B.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丙、丁和戊 C.若在戊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则形成的4个子细胞都异常 D.戊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存在2条Y染色体 2.如图为果蝇精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B.乙组的细胞中可能含有1个或2个染色体组 C.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 D.丁组细胞中均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3.图A、B、C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B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 C.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 D.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A、B、C三种细胞 4.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5.如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 C.可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的是甲、乙、丁 D.乙、丁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6.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相差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按细胞分裂时序排列为①→③→②→⑤→④ B.图①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其数目不变 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图②③⑤中都只有两个染色体组 7.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图2表示该动物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DE段的一个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B.图2中的细胞①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图1中BC段的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或2条X染色体 D.图2中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8.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为细胞分裂某时期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CD段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 B.图1中的FH段可能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 C.图2所示细胞进入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D.图2所示细胞进入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的FG段 9.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资料

五大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生长素类:是和内源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的合成或天然物质的统称. 生长素生理作用 1、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两重性决定于:IAA浓度、植物年龄、器官种类最适IAA浓度:根 10 –10 M,芽 10 –8 M,茎 10 – 4 M 2、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3、延迟离层形成、防脱落 4、促进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 5、诱导雌花形成 6、维持顶端优势 7、高浓度诱导乙烯产生 8、调节物质运输方向 9、延长休眠期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及其应用 1、种类: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 D、2,4,5- T,萘氧乙酸NOA 抗生长素:与生长素竞争受体,对生长素有专一抑制效应,如PCIB 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农业上的应用 *促进插枝生根 * 防止器官脱落 * 延长休眠 * 促进菠萝开花 * 性别分化控制 * 促进单性结实 赤霉素类 合成部位:发育的种子果实、根尖、茎尖 细胞内的部位:质体、内质网、细胞质。 赤霉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组织、器官水平的作用 1 、促进茎、叶的伸长:显著,水稻“三系”制种,喷施GA减少包穗程度,提高制种产量。 2 、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加强顶端优势。 3 、种子:打破休眠,促进萌发,诱导a-淀粉酶的合成 4、花芽:代替长日照、低温促进抽苔开花、诱导雄花 5 、果实: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葡萄) 6、离体器官、根:作用小,与IAA区别 7、克服遗传上的矮生性状 (二)细胞水平的作用:细胞分裂、伸长 GA诱发细胞伸长是在诱发细胞分裂之前,GA不能象IAA使细胞壁酸化而松弛,也没有刺激质子排除的现象,GA刺激伸长的滞后期比IAA长。说明两者刺激细胞生长机制不同,但不矛盾,有相加作用。均可提高细胞可塑性。 (三)分子水平的作用 GA增加细胞壁伸展性与它提高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XET活性有关。木葡聚糖是初生壁的主要成分,XET把木葡聚糖切开,重新形成另一个木葡聚糖分子,再排列为木葡聚-纤维素网。XET利于伸展素穿入细胞壁,因此伸展素和XET是GA促进细胞延长所必需的。 1.增加核酸的含量 GA3对胚轴生长和细胞核酸含量的影响 2、诱导水解酶如α-淀粉酶的合成:啤酒生产* 大麦种子发芽时GA诱发酶的释放和糖类的移动GA3诱导糊粉层释放淀粉酶和蛋白酶 细胞分裂素 CTK生理作用及应用 (一)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

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3 第1讲 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3 第1讲细胞的增殖和受 精作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 (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 维度1——善归纳·基础回扣

细胞周期 1.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如图) 甲 乙 丙 (1)上述图示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表示为:甲:A →B →C →A ;乙:a +b 或c +d ;丙:a +b +c +d +e 。 (2)下列细胞分别对应丙图的何种分裂时期? ①对应d ;②对应c ;③对应b 。 2.判断下列图示细胞是否均有细胞周期 图示细胞有细胞周期的是:(3)。 有丝分裂 1.解读有丝分裂的记忆口诀: 前期:两失两现一散乱????? 两失:核膜核仁消失两现:染色体、纺锤丝出现

中期:形态数目清晰现????? 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点裂:着丝点分裂数增: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两消两现新壁建????? 两消:染色体、纺锤体消失两现: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比较高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 ①染色体要经过复制 ②有无中心体的复制 ③染色体平均分配 ④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⑤末期细胞分开的方式 (1)相同点:①③; (2)不同点:②④⑤。 注意:低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方式相同。 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图像鉴别 (1)将上述图像进行排序:③→④→⑥→①→⑤→②; (2)②、⑥中一定属于雌性动物分裂图像的是b 、d ;不能确定性别的图像是:a ,此细胞可能为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3)基因重组发生于③和⑥; (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图像是①、②、⑤。 2.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区别 项目 精子 卵细胞 细胞质分裂分配情况 均等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既有不均等分裂也有均等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受精作用优质导学案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学案(3)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预习内容 (一)受精作用 1、概念:和相互识别、融合成为的过程 2、过程: (1)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2)卵细胞的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3)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会合在一起。 3、结果: 受精卵中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一半来自。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能够维持的恒定,对于,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想一想: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自由组合。 (1)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2)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3)若某一个体的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时,该个体可能产生___种类型的精子; 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时,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配子呢? 如果再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考虑进去呢? 2.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交叉互换。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1.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解释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二、学习过程 (一)受精作用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 以阻止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________,________会合在一起。 3、受精作用的实质: 4、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半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___,另一半来自________________。 5、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和,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 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想一想:配子中染色体多样性的原因 1.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自由组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①交叉互换②同源染色体联会③同源染色体分离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4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MmNnPP C.BbDdEe D.Aabb 3.人类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B.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6.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A.1/2 B.1/4 C.1/8 D.1/16 7.图中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C.精原细胞和精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11.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①→②→③ B.该动物为雌性,②和③是次级卵母细胞 C.基因A和基因a的分离发生在②细胞中 D.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细胞 12.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习题--含答案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D ) A.人的小肠小皮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D.牛卵巢 2.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D)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 6、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7、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 8、若下图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应为() 9.(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 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1.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单元测试题

第3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A级基础演练 1.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基因重组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④ 2.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相同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分子数相同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相同的 3.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4.一个基因型为AaX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 b,Y,Y B.Xb,aY,Y C.AX b,aY,Y D.AAaX b,Y,Y 5.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 卵母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⑤⑥ 6.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细胞①的相同 B.细胞③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C.细胞④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细胞①②③④中均存在同源染色体 7.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图,其中建构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9.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14个DNA分子,则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7条或14条 10.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 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于基因重组,后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11.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 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12.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