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教学设计

盐的教学设计
盐的教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沈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

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

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

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新课讲授: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学生回答〕nacl 、俗名:食盐。〔板书〕:

1、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

〔设问〕:氯化钠是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它在生活中有那些用途呢?〔板书〕:2、

氯化钠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71页的有关内容。

〔小结〕:生活中作调味品、腌渍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

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上的积雪等。

〔板书〕:3、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学生回答〕

〔过渡〕: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我们生活中的食盐就是通过晾晒海水

或煮盐井水、盐湖水将其水份蒸发得到含杂质的氯化钠——粗盐,

再将粗盐提纯得到精盐。如何将粗盐提纯呢?

〔板书〕:4、粗盐的提纯:

〔讨论〕:⑴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

(泥沙等)可通过那些步骤来制取精盐?

⑵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应注意那些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除去可溶性杂质可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

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引入新的杂质。除去泥沙可用前面学过的过

滤法。2、一贴、二低、三靠。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蒸发时应注意那些问

题?

〔讲解〕:蒸发一般用加热的方法将溶剂蒸去,操作时应注意:1、蒸发皿放

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放在实验桌上;

2、蒸发皿里的液体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为宜;

3、加热时用玻璃棒不停的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4、当蒸发皿

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过渡〕:了解了上述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投影)粗盐的提纯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

有10 m 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

为止。观察食盐水是否浑浊。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 l水中

再过滤一次,两次后仍浑浊,应查找原因。

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铁架台的铁圈上,

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3、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过程中,都用到玻璃棒,分别起什么

作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和讲解〕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自然

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

的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探究报告一份。

板书设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1)调味品、2)配制生理盐水、3)选种、4)腌渍

食物等。

3、存在:海水、盐湖、盐井、盐矿等。

4、粗盐的提纯:1)溶解、2)过滤、3)蒸发、4)计算产率。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言〕:上节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

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的用途,碳酸钙在建筑业上的用途,碳酸氢钠焙

制糕点、治疗胃酸等。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的俗名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俗称

小苏打;碳酸钙:caco3 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 co2↑+h2o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的组成上有无共同点?〔回答〕:含碳酸

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

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能或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 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

塞子塞紧管口,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观察现象。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浊。

〔分析〕:两组物质反应都产生co2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a2co3+2hcl=

caco3+2hcl=cacl2+h2↑+h22↑+h2o 〔提问〕: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作何归

纳?

〔小结〕:

〔板书〕: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产

co2气体

2、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产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分析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

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

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课后练习)

〔讨论〕(学生活动)

〔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 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附着在鸡蛋壳表面,于是它

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

增多,浮力也就不断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

便慢慢上升。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

逸出,这是平衡被打破,鸡蛋又下沉。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

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过渡〕:我们再探究一个实验,看有何特殊现象。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产一种难溶物。〔讲解〕: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

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问〕: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及反应物和生产物的

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

〔板书并讲解〕: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产另外

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讨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属于,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讨论〕:分析上述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总结板书〕: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练习〕:(组

内讨论完成)(投影或小黑板)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能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1、硫酸和硝酸钠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硝酸和碳酸钾

5、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

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

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

〔作业〕:1.② 2. 3.

板书设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

生产co2气体。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2、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

化合物的反应。

通式:ab+cd=ad+cb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课题2 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沈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②了解化肥、农药对环

境的影响。

③能对常见的化肥进行简单的鉴别。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归纳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②学会从课本获得知识的能力。

③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为提高生活水平和维护身体健康而学好化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篇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

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

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

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验,

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

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2、鉴定(检验)碳酸

根离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实验相结合

实验准备:

璃棒、药匙、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等。

药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及其溶液、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酸、碱的相关性质;物质的分类。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2.分析上述几个

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讲解: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时,生

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

这节课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常见的盐,我们知道,日常生活是离不了各种盐的。篇三:几种重

要的盐教案

几种重要的盐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盐的概念,了解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掌握co32-、cl-的

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介绍盐,重在介绍盐的个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了解盐对生命的重要作用。重

点难点:

1、碳酸钠、碳酸钙与食盐的性质与用途。

2、结晶水合物与风化的概念。

情景导入:

练习导入

探究发现:

一、什么是盐?

1、展示重铬酸钾晶体、硝酸钾晶体、硫酸铜晶体等。

2、讨论科学中的盐是不是单纯指食盐?

3、盐的概念: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二、几种盐的性质

(一)碳酸钠(na2co3)

1、俗名:纯碱、苏打

2、结晶水合物: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

结晶水:晶体里结合是一定数量的水分子

3、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读作: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

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读作:七水硫酸亚铁,俗称:绿矾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读作:十水碳酸钠

4、风化:

(1)概念: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有些结晶水合物会逐渐失去部分或全部结

水的现象。

(2)说明:加热条件下失去结晶水,不能叫风化。

5、碳酸钠的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与碱反应:na2co3+ca(oh)2 = caco3↓+2naoh (3)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6、碳酸钠的用途

碳酸钠可用来制造肥皂、玻璃、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

(二)碳酸钙 (caco3) ——汉白玉、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caco3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2、caco3化学性质:

(1)、碳酸钙与酸反应(实验室制取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钙高温分解(工业制取co2)

caco3 cao + co2 ↑

4、 co3的鉴定

向样品中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样品

中含

2- 有co3

2-

(三)氯化钠nacl

1、俗称食盐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3、cl-的鉴定:向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银(agno3),若产生白色沉淀,且加入适量稀硝

酸后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含有cl-

4、用途:

①食用;

②化工原料,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③配制生理盐水(0.9%)。

三、课堂小结

1、盐的概念

2、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与用途

四、作业篇四: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盐只包括食盐吗?——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过滤、蒸发等操作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相关操作来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操作

方法。

3.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探究,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过程与方法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并了解一些常见的盐的用途,使学生学会获取信息,认识化学在生活

中的具体应用,并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学习粗盐的提纯,复分解反应的有关实验,使学生形

成基本的实验技能,并能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在认识、理解化学同

时,体会物质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化学变化知识可以帮助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常见的盐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复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准备] 根据内容提前搜集相关图片、多媒体(见教学过程)

1

2

3

4

5

篇五:变来变去的盐教学设计

《“变”来“变”去的盐》科学教学设计

湖少儿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银桥小学柯小华

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湖南少儿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在前面的学习中,

学生研究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水的三态变化,对物质的可逆变化过程已经具有初步

的前概念。在学生原有生活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重点体验、认识物质的可

逆变化过程。

教学思路:本节课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1.“盐的溶解”,2.“找回溶解在水里

的盐”。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汇报交流、建立概念”

的教学思路顺序来进行,引领学生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体验盐和盐水的溶解、蒸发过

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水中的盐”为例,对变化过程进行分

析比较,体验水和盐的溶解、分离,建立可逆变化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设计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体验过程,建立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合作,学会交流,安全意识。教学重点:

活动一“盐溶解于水”;活动二“提取水中的盐”。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建立溶解、蒸

发、可逆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活动二的组织和进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4人一组)

实验材料:1小包食盐;水;烧杯、竹筷、蒸发皿、夹子、三脚架、塑料柄汤勺;酒精

灯;火柴等。

教师:相关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溶解食盐。

1.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纯净水,还有1个小纸包,里面装的

是食盐。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筷子蘸一点尝尝。

师:有什么感觉?(无色无味,咸)(安全提示:已经明确了的无毒的东西可以尝;不能

轻易的去尝不明物体、液体,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喝饮料,是甜的,但我们看不到糖;喝的菜汤是咸的,却看不

到盐。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

学生回答:(盐溶解在水里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变去变来的盐出示课题)

2、活动一:溶解食盐

(1)将固体的盐变“没了”,溶解食盐。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纸包里的食盐放在水里,全都给变“没了”。溶解食盐。

要求:咱们看哪组观察的仔细,观察到了什么?,你们小组用了什么方法?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2)实验交流

师:现在,所有小组都已完成了盐的溶解。请你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1.你们小组是怎么溶解食盐的?2.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1.搅拌、摇,或加了热水;2.食盐慢慢的变没有了,溶解了。)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食盐可以溶解于水,观察了固体的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1.溶解方法(盐放在水里,搅拌);2.观察到的(盐溶于水,固体的食盐不见了)。

那么,刚才溶解在水里的盐还能不能再“变”回来呢?也就是盐水能不能又变成固体的食盐呢?猜一猜。举手回答。

(学生猜想,并回答)

师:如果能,有哪些方法可以把食盐“变”回来呢?或用什么方法把食盐“变”

回来呢?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作出猜想。

师:提出问题:食盐可以溶于水,盐水可以变成食盐吗?即: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吗?

(解释)什么是“可逆”过程: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这样的变化过程就是可逆的。比如: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的过程,也是可逆的。比如: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师:我们已经知道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有(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回答上面讨论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凉、晒、加热。得出“加热蒸发”的方法。)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或验证。我们现在就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把盐水又变成固体的食盐。

1. 设计实验:(老师)请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装置才能把盐水变成固体的盐?

要求:请大家按照小组讨论设计的实验先安装实验器材,盛好盐水,先不要点火,经老师检查后再开始点火实验。

安全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出示:1、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2、正确使用酒精灯,用时用火柴点燃,不用时熄灭。盐水干时慢慢移开酒精灯,用酒精灯的盖子盖住酒精灯熄灭火焰,不能用口吹;3、正确使用蒸发皿加热。等蒸发皿冷却后用夹子慢慢取下。)师:以后在使用加热仪器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要求。

2、活动二:学生动手实验、给盐水加热

(师巡视指导,直到水蒸发完。)

师:请大家慢慢的取出酒精灯,用盖子盖住酒精灯的方法熄灭酒精灯。不要

用手摸蒸发皿。

师:小结实验(好的、不好的)。刚才我们都经历了盐水经过“加热蒸发”而变成盐的实

验过程。下面,就请小组来汇报、交流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四、交流汇报、建立概念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

2.实验结果是什么?

3.根据前面提出的问题,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分小组派代表到前台,给同学们汇报交流)

简要评价、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1. 溶解。盐加在水里溶解变成盐水;

2.,蒸发。盐水蒸发掉水份又变成固体的盐。实验小组对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进行了交流汇报,自己体验了溶解和蒸发的实验过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简要评价学生实验过程,汇报交流。)

师: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得出结论:盐水可以变成食盐。即:盐---盐水这个过程是可逆。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基本理念 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 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 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 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一一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 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 课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授课人梁红肖何 学校重庆市第九十五初级中学

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目的]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教学时] 时 [教具准备] 、试管、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食醋、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复习练习) (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2)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用途 (展示图片、实物)请学生举例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演示盐酸腐蚀大理石实验)写出此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比较碳酸钙(a3)、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式有何相似之处? (提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二、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师生探究实验(2组): A组(老师演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B组(学生完成):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即本实验11-1),观察现象,填写下表: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规律) 碳酸钙+盐酸 有气泡产生a3+2Hl=al2+2↑+H2 填写:碳酸钠+盐酸 填写:填写:填写:碳酸氢钠+盐酸 填写:填写:填写: (小结)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气体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为碳酸盐。 (家庭小实验)厨房里的两只调料瓶中都放有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精盐(Nal)、纯碱(Na23)中的某一种。请你利用家中现有的条将它们区分开来。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2、与碱反应 (展示皮蛋图片引出下面的实验)(本实验11-2)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6-28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动画情境,体会大数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出示:智慧老人图片)寒假期间,智慧老人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张图片,我们去看看吧!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知道它有多高吗? ②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一起读读这个数。) ③图中有什么?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只能借助望远镜。) ④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大数,把你知道的大数说

给同学们听一听。 3、像这些数都是生活中的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老师有一个大 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体),大家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 学生猜 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动脑筋想想,(学生独立思考)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课件演示) ①女生1个1个的数,数出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 ②男生10个10个的数,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 ③全班100个100个的数,数出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 数到9个百时,师问:现在有几个百,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师加以肯定:对,10个一百是一千。 (3)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知道了1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同时出示10个正方体)你想怎么数呢?同桌互 相说一说。 学生边汇报课件边演示数一数。 数到9千时,问:现在有几个千?接下来是几个千?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就是一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 目的要求: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重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 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考虑到后三种盐在组成上的共性及相关内容量的平衡,将四种盐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

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钢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引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等。食盐是一种物质,盐是一类化合物,其含义不同。形形色色的“盐” 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盐”是指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 “盐”不一定都有咸味,许多盐有其它味道,例如,醋酸铅是甜的(有毒!不能食用),氯化镁是苦的,碳酸钠是涩的,硫酸亚铁是酸的,而谷氨酸钠,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味精,味道却十分鲜美! 如同食盐那样,许多盐都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有的是无色的,有的则呈现不同的美丽的颜色。你看,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铬酸钾溶液是黄色的。 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介绍四种常见的盐。 [讲述]首先给同学们介绍NaCl。 [板书]一、NaCl [讲述]在盐这类物质中,有的有腐蚀性、有的有毒,而NaCl却是可以吃的盐,故它俗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以及主要用途。 2、学会对盐进行分类。 3、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盐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对盐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因此,本节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盐的化学性质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本节课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 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 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 交流、合作探究。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 展。 四、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教师讲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很喜欢吃糖,于是他就问他的厨师说:”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厨师说:”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盐.”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厨师关了起来,同时命令全国人民只能吃糖,不准吃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他的国民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而且有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的症状.于是他不得不取消了这项命令. 学生:盐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盐。 教师分析:食盐只是盐中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 教师:桌子上放着四种固体,现在,我们就以这四种盐为例来探究盐的性质。首先,请大家观察这些盐的颜色和状态,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观察并填写表格内容。 教师: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243-244页内容,完善表格中的俗名与用途。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善表格内容。 教师:探究完物理性质,接下来来探究常见盐的化学性质。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可得:(引导学生分析)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两种新盐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说明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P26-28的教学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流程: 一、动画情境,体会大数 1、师:同学们,你们看,他是谁?(课件出示:智慧老人图片)寒假期间,智慧老人到各地去旅游,给我们寄来了四图片,我们去看看吧! ①图中画的是什么?知道它有多高吗? ②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是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有多高呢?一起读读这个数。) ③图中有什么?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多少颗?(还有更多的星星是用肉眼不能看到的,只能借助望远镜。) ④这幅图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谁来介绍一下。 从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在感受画面的基础上讨论一下)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2、这些图片让我们了解了很多新知识。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大数,把你知道的大数说

给同学们听一听。 3、像这些数都是生活中的大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些生活中的大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悟大数 1、建立表象,数一数(1)教师出示一个大正方体(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老师有一个大 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1个小正方体),大家猜一猜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 学生猜 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呢?你打算怎么数?动脑筋想想,(学生独立思考)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自由说一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2)用你们的方法我们来数数看(课件演示) ①女生1个1个的数,数出一排有10个小正方体。 ②男生10个10个的数,数出一层有100个小正方体。 ③全班100个100个的数,数出一个大正方体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 数到9个百时,师问:现在有几个百,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师加以肯定:对,10个一百是一千。 (3)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知道了1个大正方体是1000个小正方体。(师演示) 那么现在这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呢?(同时出示10个正方体)你想怎么数呢?同桌互 相说一说。 学生边汇报课件边演示数一数。 数到9千时,问:现在有几个千?接下来是几个千?10个一千是多少?(10个一千就是一万)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案例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案例 麻乍中学韦修文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对盐的相关知识作进一步拓展:课题 1 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盐的概念已经在第十单元酸、碱的化学性质中提出,本题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通过认识身边的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归纳总结酸、碱、盐等化合物的知 识,展现化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本单元教案重点是: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生活中几种常见盐的组成及用途(碳酸盐的检验);化肥的种类及应用;酸、碱、盐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本单元教案难点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经验:零散的了解了些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有错误的概念,常把生活中的盐等同于化学概念中物质类别的盐。 三、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 .初步学会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碳酸盐与酸反应的实验方案。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 学的兴趣。 2 .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 四、教案重点:

1 .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活、生产中的主要用途。 2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五、教案过程

北师大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三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二)》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生活中的大数的教学设计 1、课前调查:生活中有哪些大数? 2、学具:豆豆 3、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学要点、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和一万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难点: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兴趣点:大数贴近生活,与生活密切联系

作业要求①基本要求: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②较高要求:准确感受“千、万”的具体含义 ③个性探究: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1、谈话:理解图中的地点吗?你喜欢这所学校吗?为什么呀?那你对这个美丽可爱的学校了解多少呢?知道吗?例如:共有多少名老师?占地面积多大?…… 今天老师就先做一次解说员!(课件显示)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发现吗?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想看吗?(显示:四幅图)读了这些说明,你有什么感受?把收集的资料先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说给大家听!(指名上台说,并即时评价) 2、揭示课题: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大数!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和探讨《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出发,选择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校园引入新课,使孩子对数学有着更多的亲切感,以学生提出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为引线,先展示老师提供的资料,再交流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二)、理解计数单位 1、数豆子(建立个、十、百的单位概念) 先数10个: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个) 十个一是10(十))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第一课时数一数(一)

⑵计算机演示: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 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 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 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 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学生一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①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②

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③ 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④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豆子。有9个百,7个十,2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有9个百,5个十,4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有10个百,1个十,2个一。组6:我们组有988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8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6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豆子。有9个百,3个十,3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豆子。有9个百,1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豆子。有9个百,8个十,9个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一)教案设计 执教:江夏区法泗中学王文涛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③初步了解复分解反应;④学会初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从而进一步理解“化学—生活”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熟悉的方式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发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②通过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③能够将所学知识类化、迁移和拓展,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②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③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周围的物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案重点: ①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三、教案难点: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主动地初步出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的方法。四、教案准备: 生理盐水注射液稀盐酸食盐水槽大理石五、教案方法: 多媒体教案讲授法 六、教案过程预设: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前活动:“图片欣赏——石笋和钟乳石” 日常生活中的食盐——盐类——《生活中常见的盐》。(实物展示) 2、学生自学:氯化钠部分。总结氯化钠的用途和来源。 A、用途:

①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②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③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1 / 7 ④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各种有用的化工产品。 ⑤交通上:将NaCl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B、来源:自然界中的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蕴藏有大量的氯化钠。 3、通过对氯化钠广泛的用途引入盐这类物质。 ①知道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②通过列举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其他盐类,初步建立起化学盐类的概念; ③提出化学对盐的定义: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④学生举一些盐的例子,并说出其组成。尝试对举出的盐进行简单分类。 4、由盐的介绍将内容迁移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了解盐类是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一类离子化合物。 A、碳酸钙;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5、小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序名化学俗用 1氯化 碳酸2 3碳酸钠碳酸氢钠4 6、盐的水溶液是否一定显碱性? 指出酸的水溶液显酸性;碱的水溶液显碱性;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20200206163912)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 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 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0-71页,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 主要用途 组成上的共同点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学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②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③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④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②了解前人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①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②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③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①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剪刀、药匙、滴管、火柴。 药品:粗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及实验探究。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提问〕:什么是盐? 〔回答〕:在水溶液里能离解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 〔追问〕:与我们生活中说的盐是一回事吗? 〔讨论〕:学生回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70页。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硝酸钾、亚硝酸钠等,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 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以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教案常见的盐

常见的盐 教学内容 这节课是在酸、碱的学习思路之上学习盐的组成特点、分类及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盐与金属反应、盐与酸反应、盐与碱反应、盐与盐反应),并由此总结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又是高中继续学习重要预备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盐:NaCI、Na2CO3、CaCO3 NaHCO3 的用途; 2、初步理解盐的组成特点; 3、理解盐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盐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记住复分解反应的发生的条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In ter net 资源学习几种常见盐(NaCI、Na2CO3、CaC03 NaHC03)的用途,初步培养学生搜集学习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有用资料的预筛选能力;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学会分析简单的化学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相关的、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 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常见的盐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I。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CQ,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 (NaHCO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Q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Q 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 3.氯化钠的分布

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教案(多媒体) 一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教学的兴趣。 2、通过“说一说”、“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大数,发展数感,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 教具:CAI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0粒黄豆、10根火柴棒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畅游世界,进入科技之门,看看美丽而奇妙的世界!(播放CAI:出示图片) 师:看了之后,你们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板书:生活中的大数)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 (1)说一说 ①由学生说出在准备100根火柴时,他是怎么数的?学生一起数,一个一个地数, 数到10。(出示CAI,板书:10个一是一十) ②每人都有10根火柴棒,指几名学生收集火柴棒,并说出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③由学生说出准备100粒黄豆,是怎么数的,有什么简便的方法? (2)数一数(课件显示:积木图) ①学生先思考、讨论 ②教师指导(CAI:出示一排10个小正方体),每10个一排,共10排(学生一起数)。 10个10排是100。(板书:10个十是一百) ③每100个是一层,一层层地数,数到900,10个百是多少?(出示课件)。10个百 是1000。(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④现在由学生收集1000粒黄豆,并说出用什么方法? (3)出示10个这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课件显示)。学生们数,数到9000时,10个一千是多少? 10个一千是10000。(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3、巩固练习: (1)笑笑带来的问题——一本书有100页,10本书有多少页?(师示范:又叠上10本书) (2)淘气带来的问题——我校大约有一千名学生,像这样的10所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出示课件:天安门广场周年庆典情境)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大数,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 师:好,现在可以把你们课前收集的关于大数的资料和小组同学门交流一下。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氯化钠及粗盐提纯 【核心素养】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的学习,系统地学习了盐的有关知识,以及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教学重点】 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法制渗透】 《贵州省食盐管理条例》 【教学过程】 展示一个小视频引入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渡]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

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板书]2.食盐的用途 [学生发言]如: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介绍](通过播放录像,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 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4.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学生发言] [介绍](播放录像,提高学生兴趣)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酸、碱和盐的结构。发现生活中常说的盐我们所归纳的盐不是同一个定义。同时我们还初步认识了常见盐NaCI 的许多用途和粗盐的提纯的一些相关知识。那么谁能将NaCI 用途说一说? 学生回答~ 生活中常见盐除了NaCI夕卜,还有Na2CO3、NaHCO s和CaCQ 等,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三种盐。 新课讲授: 1、CaCO3 :是大理石、石灰石等的主要成分用途有:做建筑材料,做补钙剂等。 反应:CaCQ +2HCI二CaCb + gf+H z O

2、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等。 用途有: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生活中可以用 来蒸馒头等。 Na2CO3 +2HCI=2NaCI + CO z f+MO 反应: 3、NaHCO3 :俗称小苏打。 用途有: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做灭火器的主要成分等。 反应:NaHCO3 +HCI=NaCI + CO z f+H z O 归纳: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4、Na2CO3不仅可以与酸反应,还能与某些碱反应,如: Na2CO3 + Ca(OH” = Cag J+ 2NaOH 现象~ , 观察以上几个反应,总结共同点: 发生在溶液中,都是两种化合物参加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四、练习巩固

生活中的数字教案

生活中的数字教案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生活中的数字目标: 1、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的重要性和数字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2、培养幼儿初步的购买意识,知道如何购物,并将所学加减法运用到购物当中。 3、幼儿通过购物游戏,进一步培养良好的购买意识,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游戏中,感受到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购物时应该遵守秩序,文明购物,并逐步培养起正确的消费观。 准备: 1、课件(电话、钟表、公交车、红绿灯、电影院等) 2、商品图片 3、超市图片 4、自制游戏所需的钱及开超市所用的商品 过程: 一、小朋友与老师做手指游戏 1、老师:请小朋友将小手拿出来与老师做个手指游戏:一间房、两块糖、三把雨伞、四支枪、五副眼镜、六碗汤、七只小兔、八头象加上九朵小红花十个娃娃喜洋洋

2、问: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手指游戏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数字宝宝呢(1、2、 3、 4、 5、 6、 7、 8、 9、10) :小朋友们说的都非常对,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还在什么地方发现有数字宝宝呢(电话、手机、数学课、书本、电梯等等),:小朋友啊发现的真仔细,那跟老师一起来看一下图片吧! 二、出示课件 1、小朋友都知道这是什么吗(电话、座机) :对了这是电话,电话上有我们发现的数字宝宝,那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由数字组成的紧急电话呢(119、110、120):对小朋友们说的都对,那你们知道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啊(119火警,110警匪、120急救)这些数字可不能乱拨啊!小朋友们把这些紧急电话记得这么清楚,那有哪些小朋友能记住自己家人的电话呢请两名小朋友说说。 小结:电话号码啊起到了联系的作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来我们一起来看下一幅图吧,这是什么啊(钟表)那小朋友看一下钟表上是不是也有数字啊你们知道这些数字代表什么啊(时间) 小结:钟表上的数字时刻提醒我们要有时间观念,要有序安排一日的生活。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 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同学们在家有没有做过饭烧过菜烧菜过程中应加哪些调味品最主要的是加一些盐,厨房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同学们,我们化学中的盐是指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不仅仅指食盐,而且有些盐是有毒的,如我国曾发生过多起因误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当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高锰酸钾(KMnO4)和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等。 二、新课学习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 (一).氯化钠 指导阅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盐,请大家阅读教材P70—71有关氯化钠的知识。 思考下列问题: ①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②你所知道的氯化钠的组成如何?身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为什么能否过多地食用食盐氯化钠有那些重要的用途它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怎样 1.氯化钠的组成 2.氯化钠的用途 3.氯化钠的分布 (归纳、总结要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一定要形成完整的概念。) 过渡: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除去泥沙等不溶性的杂质。 引导讨论: ①粗盐初步提纯需要那些步骤? ②过滤器的准备需要那些仪器滤纸如何使用过滤操作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③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那些? 播放课件:生活中常见的盐01——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