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芪 、 味 子 、 参 、 参 、l 萸 、 杞 子 、 实 、 丝子 、 五 玄 人 t茱 l 枸 枳 菟 车前 子、 丹皮、 牡 白术 、 地 黄 、 麻等 。 生 升 3 辨 证 论 治
伍新林n 将 D N分为 4型。 阴虚 内热药用党参 2 , 0g石
膏 3 , 母 1 , 花 粉 1 , 参 1 , 门 冬 1 , 0g知 5g 天 5 沙 g 5g 麦 5g 石
认为 D N以脾 肾亏 虚 为 本 , 瘀 互 结 为标 。正 虚方 面 病 机 演 痰
子 1 , 2g 山茱萸 1 , 0g 甘草 6 , 益母草 2 。 霓芝等[ g 5g 杨 “将 D N分为燥热 阴虚、 气阴两虚、 肾气 ( 虚、 脾 阳) 阳衰湿浊瘀阻 4型 , 分别治 以 白虎人参 汤加味 、 脉散合六 味地黄 汤加 生
及多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进行 了论述 。D 的治疗宜采用现代医学的有关治疗方法 , N 结合 中医药, 通过辨证
与辨病相结合 , 辨证论治和专方专药 结合 , 相 药疗与其他疗法相 结合等 方法 , 更好地控制糖尿病 , 延缓 D 进展 , N 改善 肾脏功能,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2 治 疗 大 法
陈皮、 法半夏 、 大黄 、 桃仁 、 泽泻 、 何首乌、 益母草等) 且每型 ,
与 D 变 的各 期 相 对应 , N改 应用 于 临 床 施 治 , 果较 好 。 庚 效 张
将O N分为气阴两虚型 , 以益气养 阴活血: 肾阳虚 治 脾
型 , 以温 肾健 脾 , 水活 血 ; 肾 阳 虚 型 , 以益 气 养 心 , 治 利 心 治 泻 肺 利 水 ; 阳两 虚 型 , 以 补 阴 阳 , 气 固 肾 ; 毒 内阻 阴 治 益 浊 型, 治宜 清 热解 毒 , 降浊 和 胃。杨 小红 ¨ 1 治疗 D 患者 在 用 s N .
中医药诊治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第20卷第6期2020年12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 aizhou Polytechnic CollegeVbl.20No.6Dec.2020中医药诊治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的研究进展方亚祥,曹俊,张瑞林,武亚丹,程萌,梁恒粉(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糖尿病性肾病(DKD)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蛋白尿作为DKD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逐渐受到重视。
DKD病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肺肝相关。
本虚者包括气血阴阳的亏虚;标实为湿浊、热毒、气滞、血瘀等。
运用辨证论治,不同医家在中医药治疗DKD蛋白尿中具有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文章就近年来各家经验分别做出论述。
关键词: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中医药;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7.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0142(2020)06-0057-0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在逐年提升叫有研究表明,进入到21世纪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2000年的5.5%上升至2010年的11.6%現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叫糖尿病性肾病H(di訪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20% -30%的患者将发生DKDo DKD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比例约在20%~40%叫DKD症状主要有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
其中蛋白尿的出现既是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敏感指标,也是预测临床期肾病、肾功能进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问。
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整体辨证观在治疗DKD蛋白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笔者发现,众多医家已对中医药治疗DKD蛋白尿疗效进行了较多临床实践。
本文将从四方面进行综述,梳理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如何辨证治疗DKD蛋白尿的理论基础。
1病名沿革1.1传统典籍中医典籍里并没有糖尿病性肾病(DKD)这一病名的具体记录,但本病及并发症的描述却十分丰富,古籍中的病名记载大都是以其某些症候命名。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缺点。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随之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升高,因此DN已成为世界医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lar matrix,ECM)产生增多和肾小球硬化。
糖代谢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基因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的病程是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防止DN的发生发展和恶化,近年来,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 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纵观近年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大多是从瘀论治:一是认为因虚致瘀、瘀贯始终;二是因瘀致病、瘀贯始终;三是瘀与糖尿病肾病的微观研究。
高彦彬[1]等认为DN的早期以阴虚为本,涉及肝脾,日久阴损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邓权[2]认为DN的病机特点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中期,阴损耗气损阳,伤及脾肾,以脾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受损,浊毒内停,水湿停留,变证峰起;陈大舜[3]等认为瘀血是导致DN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从而确立2型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夹瘀,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气虚血行不畅成瘀,阴虚易生内热,灼液耗血成瘀,瘀阻肾络而成DN;曾庆祥[4]认为瘀血征是血液理化改变的基础,与血粘度升高、高脂血症、血小板聚集增高有一定内在联系;林兰[5]等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此病的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功能明显障碍,血凝聚性和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灌流量不足,缺血缺氧,致使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
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1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7 No.2·综述·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高发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1]。
据调查显示,病程超过 25年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约为25%~40%,其中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占比约为40%[2]。
常规西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与肾小球血液流变学、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失衡、脂代谢紊乱等有关[3]。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水肿、尿浊、虚劳”,属本虚标实,前期病在肝肾,随着病情发展,可累及脾脏,表现为脾虚湿浊,病变晚期,表现为肾络瘀结,五脏受损[4]。
尿毒清颗粒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本文将对尿毒清颗粒治疗该病的相关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尿毒清颗粒尿毒清颗粒的主要成分为大黄、黄芪、川芎、丹参、白术、制何首乌、茯苓、姜半夏、菊花及甘草,具有活血化瘀、通腑降浊、健脾利湿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等患者中脾虚血瘀症者、脾虚湿浊症者[5]。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尿毒清颗粒能够改善肾性贫血,下调肌酐、尿素氮、血磷水平,提高血钙水平,能够减少透析率及透析次数[6]。
分析其成分,制何首乌补肾益精,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生大黄通腑泄浊,白术健脾除湿,姜半夏燥湿和中,茯苓利尿除湿,丹参、川芎活血化瘀,组方合理,配伍精当,与糖尿病肾病病机相契合,临床疗效显著。
现代药理研究,大黄中的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能够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抑制肾小管、系膜细胞增生;黄芪能够改善蛋白尿,调节免疫,减轻纤维生成,保护肾脏;丹参能够增加肾脏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局部微循环障碍,发挥抗炎、利尿作用[7-8]。
2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机理2.1调节信号传导作用2.1.1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就是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活性上调。
中药黄芪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安 徽 医 药 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 2研究进展
段 贤春 ,方朝晖 ,姚先梅 ,高家荣 ,汪永忠 ,吴 健 ,金立伟。,张 恒 ,夏伦祝
(1.安徽 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2.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制剂三级 实验 室,安徽 合肥 230031; 3.安徽 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
基金项 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重点学科一 中医内分泌学学科开放基金 项 目(No 2011nfmxk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 点学科一 中 医 内分 泌 学 学 科 开 放 基金 项 目(No 2011nfmxk011);安 徽 中 医药大学临床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No 2010LC-003A)
DM在 中医学 中属 消 渴病 范畴 ,消 渴 的病机 主要 在 于 阴 虚燥热 。研究表 明黄芪在 治疗 DM 和糖 尿病 肾病 (DN)方 面 疗效显著 ,现对进几年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黄芪在 治疗 1型糖尿 病中的应用
1型糖尿病 (T1DM)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具有一 定 的 遗传性 。机体细胞免疫应答 和 自身体液 异常的产生是 由毒物 及病毒感染诱发 的 ,可 以导致机体胰 岛素分泌量 降低 ,甚至使
Abstract: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tragalus is complex and diverse,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T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can get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bout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harm acological action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Astragalus.Astragalus has an effect on the muhiple links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which has a broad prospect in the treatm ent of diabete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 Key words:Astragalus;T1 DM ;T2DM ;diabetic nephropathy
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药进展论文

内蒙古中医药文献研究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防治DN 的发生和发展、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疗效肯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该文对近年来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药;综述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4-0098-02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张淼**上海中医药大学(201203)2012年5月21日收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 )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RSD )和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1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40%~50%,2型糖尿病中糖尿病肾病发病率20%~30%[1]。
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的自然病程为渐进性,从无蛋白尿开始,经微量蛋白尿、显性蛋白尿两个阶段,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2]。
因此,对早期DN (微量蛋白尿期)进行干预治疗,有可能逆转可逆转肾脏损害,延缓病情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早期DN 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早期DN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现代医学认为,DN 早期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区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积聚。
DN 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肾小球高滤过、多元醇途径、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脂代谢紊乱、蛋白激酶C 活化、氧化应激、细胞因子表达失衡、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遗传易感性等相互影响有关,最终导致DN 发生。
在祖国医学中,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消渴”、“水肿”、“尿浊”等范畴。
林氏认为[3],早期DN 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我国,基本上每100个透析患者就有15个是糖尿病性肾病,有研究显示这一占比还在逐年增高,糖尿病肾病有可能成为我国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提升糖尿病肾病防治效果,接下来,我们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说说西医治疗。
主要的西医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①LPD治疗。
肾病患者摄入的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到其尿蛋白排泄量,而出现大量蛋白尿,会造成肾小球内部高滤过、高灌注和高压,加速肾小球硬化。
而肾小管重新吸收滤过的蛋白质和蛋白结合相关物质之后,能对肾小管细胞产生活化作用,从而释放致病因子,进而使得肾间质加快纤维化。
LPD能够缓解患者的蛋白尿,所以可以使得肾损害速度得到控制。
同时,LPD可以显著的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蛋白尿排出率,在必要情况下输入或者服用必需氨基酸,如果患者已存在水肿或高血压还要限制钠的摄入,这样能够使肾功能恶化速度降下来;②对脂代谢紊乱加以纠正。
患者如果降低胆固醇,可以使尿蛋白排泄率下降,同步使肾小球硬化速度减缓。
在人体总胆固醇(TC)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占比在60%~70%,若HDL-C可以下降,可有助于TC降到目标水平。
他汀类药物是调脂药物首选,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增高占主要原因,那么贝特类药物为首选。
需要注意,若患者存在严重肾衰竭,则不能用此类药物。
贝特类药物还要和他汀类药物避免联用;③关注血糖控制。
为患者选择降糖药期间,主要原则是帮助患者减轻肾脏负担。
肾功能损害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则要慎用磺脲类药物,最好选择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糖尿病肾病比较明显的患者最好通过胰岛素治疗,这样副作用更小,且降糖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时候需要结合肌酐清除率和血糖调整剂量,以防发生低血糖;④严格控制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患者若伴有高血压,需要联合应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使患者血压保持在130/80mmHg之下,若患者同时伴有明显的肾功能损害或蛋白尿,则最好保持在125/75mmHg之下;⑤合理使用抗凝剂。
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医证候改善率为 9 . %, 降低尿 白蛋 白排泄率 及血脂 , 64 在 改善 标准 , 而专药 、 方 、 专 成药及 其提 取物 、 注射 液的运 用正好 提高 血液流 变 学指 标 等 方 面 均 显 著 优 于 中药 组 及 西 药 组 ( P< 了中医药治疗 D 的易 操作 性。现 将近 6年来 中医专 药 、 N 专 0 0 ) .5 。陈路燕等 _ J 1 治疗 2型 D 早 期 D 治疗组单应用益 M, N,
茯苓 、 丹参 、 益母草各 1 , 5g 砂仁 5g 淡 豆豉 1 , , 0g 白花蛇舌 草 2 , 0g 酒大黄 3g治疗 D 2例 , ) N3 总有效率 9 . %。白清_ 用 06 3 J 2 中成药治疗 安跃进L j 1 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的“ 肾灵 ” 囊治疗 2型 8 糖 胶
一
效率 6 %; 5 治疗组在对 照组 基础上加 服培本活血汤 ( 基本方 : 党 0 0 ) .5 。表 明糖微康 能降 低血液 黏度 , 改善 血液 高凝状态 。治 参、 菟丝子各 1 , 0g黄芪 、 益母草各 3 , 0g 生地 9g 山茱萸 、 , 茯苓 、 疗前后 E T一1T 2 6 k t 、 XB 、 e o—P 1 A GF 、 I和 AⅡ均有 统计学 山药 、 葛根各 1 , 2g 川芎 1 , 5g水蛭 6g 总有效率 9 . %。宋晓 差异。李 磊等 | l ) 14 2 治疗 D 0例 , l N6 治疗组 予糖适 平加糖 肾停胶
燕 等l 治疗早期 D ] 患者 中医辨证 为气 阴两 虚型 , 7 _ NI期 I 治疗 组 囊 , 照组予糖适平加开博 通 , 对 治疗组 总有效率 8 .7 , 6 6 % 对照 加服六 味地黄丸 , 症状与体 征改 善治疗 组优 于对照组 ; 唐咸 玉 组总有效率 7 .3 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 , 3 3 %, 经分析可得 出糖 等 j 治疗 2型 D 早期 D 中医辨证 属气阴两虚 、 M, N, 瘀血 阻络 , 肾停胶囊对于改善患者 临床症 状及 清除肌酐 有一 定作用 。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有调查研究显示,我国 20 岁以上人群中 男性 和 女 性 糖 尿 病 的 患 病 率 分 别 达 10. 6% 和 8. 8% ,总体患病率已达 9. 7% ; 糖尿病患病率在青 中年人群增长更加迅猛,糖尿病患病率与年龄密切 相关,将人群分为 20 ~ 39 岁,40 ~ 59 岁和 60 岁以 上 3 个组,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 3. 2% ,11. 5% 和 20. 4% ,根据这次调查结果所做出的推算显示我国 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 9 240 万人[1]。糖尿病肾病 ( DN) 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 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 20% ~ 40%[2]。糖尿病肾病又 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 原因之一,主 要 特 点 是 肾 小 球 血 管 受 损、肾 小 球 硬 化、肾小球形成结节性病变,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 病[3]。糖尿病 肾 病 已 跃 升 为 终 末 期 肾 衰 竭 首 位 病 因,目前在我国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由 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机体存在极其复杂的代谢紊乱, 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治 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病情干预 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机 制有了进一步发展,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
·96·Βιβλιοθήκη AC T A U N IVER SIT AT IS T R ADIT IO N IS M EDIC ALIS SIN EN SIS PHAR M AC O LO GIAEQ U E SHAN GHAI Vol. 26 N o. 2 M ar.,20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机制研究进展
郭小舟 韩永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6 卷 第 2 期 2012 年 3 月
·97·
炎症反应,从 而 减 轻 足 细 胞 损 伤,达 到 肾 脏 保 护 作 用。
3 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在 DN 发生发展 中的 作 用 是 确 切 的,特 别 是 肾 脏 局 部 的 RAS。 AngⅡ是整个 RAS 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贯穿 DN 发生的所有 病 理 途 径[11]。 有 研 究 表 明 黄 芩 苷 可 降 低血 Ang Ⅱ,对 改 善 肾 脏 血 流 动 力 学 有 一 定 帮 助[12]。有学者发现绞股蓝颗粒对实验性 DN 大鼠 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调节血糖、血脂代谢,抑制实验 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和高滤过,减少尿 蛋白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基础研究表明绞股蓝颗粒 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状态下异常活化的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13]。
北京市延庆县中医院内分泌科 ( 北京 102100)
【摘 要】 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机制有了进一步发展,突出表现在抑制肾脏晚期糖化终产物形 成、保护足细胞损伤、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 调节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减少细胞外基质( ECM) 的沉积等多方面。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55. 4; R256.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 2012) 02-0096-04
2 保护足细胞损伤
最近的研究发现足细胞的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 发展过程 中 起 重 要 作 用[6]。 足 细 胞 是 肾 小 球 滤 过 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 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在 DN 的发病过程中,包括 高血糖、AGEs 增多、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各种因素都 可造成足细胞损伤而引发蛋白尿或加剧肾小球硬 化。足细胞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形态和功能 的异常,也就是足细胞裂隙膜关键蛋白表达异常、足 细胞跨 膜 蛋 白 表 达 下 调 以 及 足 细 胞 脱 落 或 融 合 等[7]。厄贝沙 坦 联 合 降 糖 保 肾 方 治 疗 早 期 糖 尿 病 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提示: 该方法可较好地保护糖 尿病肾脏足细胞的完整性,从而避免蛋白尿的发生 和肾脏损 害[8]。 近 来 发 现 位 于 肾 小 球 足 细 胞 裂 孔 隔膜上多个足细胞相关蛋白( 如 Nephrin) 表达分布 异常是 DN 蛋白尿发生的重要机制。张培等[9]研究 了白芍 总 苷 对 糖 尿 病 大 鼠 肾 脏 足 细 胞 相 关 蛋 白 Nephrin表达的影响,实验显示白芍总苷可以降低糖 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激活、下调炎症因子 TNF-α 表达,从而恢复肾小 球 Nephrin 蛋白表达。马瑞霞等[10]动物实验研究表 明,雷公藤甲素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
1 抑制肾脏晚期糖化终产物形成
糖尿病持续高血糖所致的蛋白非酶促糖基化是 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晚期糖化 终产物( AGEs) 的形成和堆积是糖尿病肾病等慢性 并发症形 成 的 关 键 因 素。 于 冬 青 等[4] 观 察 了 姜 黄
[基金项目]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JJ2011-47) [作者简介] 郭小舟,男,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分 泌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4 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
糖尿病状态导致血液流变学异常及微循环障 碍,肾小球毛细血管容易微血栓形成,导致微循环淤 滞及其静脉压升高,促使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局部器 官有效灌流量下降及尿蛋白排泄增多,从而加重肾 脏损害。有研究表明糖微康胶囊可通过改善患者的 脂质代谢,增加肾血流量,改善体内微循环及肾小球 滤过功能,保护肾功能[14-15]。张浩军等[16]动物实验 研究发现糖肾方可降低血浆黏度,减轻肾脏病理损 害,这可能是治疗 DN 的作用机制之一。马葆琛[17] 观察了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生化指标 的影响,发 现 川 芎 嗪 可 抑 制 血 小 板 聚 集,改 善 肾 血 流,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恶化。
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晚期糖化终产物的形成及肾功 能的影响,发现姜黄素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 AGEs 的形成,减轻肾脏肥大,改善肾功能。李宪花 等[5]观察了 葡 萄 子 原 花 青 素 对 糖 尿 病 肾 病 大 鼠 非 酶糖基化终产物的影响,发现葡萄子原花青素可以 减轻糖尿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肾脏病理,对其肾脏有 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血清 AGEs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