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后成熟时间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分析牛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之一,其口感鲜美,且蕴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牛肉的品质并非取决于它的品种和生长环境,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牛肉的产地、饲养方式、屠宰方式、保存方式等多个方面对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
1. 产地牛肉的产地对其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牛品种差异较大,而不同品种的牛肉在口感和肉质上也会存在差异。
草原地区的肉牛一般肌肉发达,肉质鲜美,而山区的牛肉则可能更为细嫩。
气候和环境对牛的生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温和、草原茂盛的地区所产的牛肉口感一般更好。
不同地区的饲养方式也不同,如青藏高原的牦牛是野生自然放养,而一些大型养殖基地的牛则是人工饲养,这些都会对牛肉的品质产生影响。
2. 饲养方式饲养方式是影响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自然饲养的牛肉品质更好。
自然饲养的牛肉是指牛在自然环境下采食,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人工干预。
这样的牛肉口感更为鲜美,肉质更加细腻。
而相对来说,人工饲养的牛肉可能更受饲料种类和添加剂的影响,口感和肉质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
3. 屠宰方式牛肉的品质受到屠宰方式的影响也很大。
对牛进行宰杀和处理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肉质和口感。
传统的手工宰杀和现代的机械宰杀所得到的牛肉质地有明显差异。
一般认为,手工宰杀所得的牛肉口感更为细嫩、鲜美。
宰杀后的处理方式、保存方式等也会影响牛肉的新鲜度和品质。
4. 保存方式牛肉的保存方式对其品质也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牛肉如果保存得当,其新鲜度和口感都会得到保障。
目前,常见的保存方式有冷冻和冷藏两种。
冷冻保存可以延长牛肉的保鲜期,但也会影响其口感和肉质。
而冷藏保存则能更好地保持牛肉的原始风味,但保质期相对较短。
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牛肉保存方式也是关键。
5. 加工方式对于牛肉的加工方式也会对其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精加工的牛肉相对而言更为细嫩,因为它去除了部分硬韧的肌肉部分,加工成不同的肉制品后,口感和食用方式也能有所改善。
第五章 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

5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不同状态猪肉中Mb和Hb的含量 mg/100mg
正常屠宰猪肉 急宰猪肉 自然事故死亡猪肉
Mb 7.2 Hb 2.5
7.4
7.3
4.8
11.2
6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一)、肌红蛋白的构造
• 肌红蛋白(Mb)是一种复合蛋白 质,分子量在17,000左右,由一 条多肽链构成的珠蛋白和一个血 红素组成,血红素是由四个吡咯 形成的环上加上铁离子所组成的 铁卟啉,其中铁离子可处于还原 态(Fe2+)或氧化态(Fe3+),处 于还原态的铁离子能与O2结合, 氧化后则失去O2,氧化和还原是 可逆的,所以肌红蛋白在肌肉中 起着载氧的功能。
mg/g 0.05 1–3 1–3 1–3 4–10 15–20 20–30 ~ 40
8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 牛>羊>猪>兔 • 老年>幼年 • 红肌纤维>白肌纤维 • 公畜>母畜 • 运动多的肌肉>运动少的肌肉
9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三) 肌红蛋白的变化
肌红蛋白、氧合肌红蛋白和高铁肌红蛋白之间的转化 10 岭南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系
• 灰白、柔软和多渗出水的意思,PSE肉首先在丹麦发现和命 名(1954年)。应激的结果,但其机理与DFD肉相反,是因 为肌肉pH值下降过快造成。
• PSE肉常发生在一种对应激敏感并产生综合症的猪上,即 PSS(PSS为porcine stress syndrome的缩写)。PSS猪 对氟烷敏感。
PSE pork
图 日粮中添加 维生素E及用维 生素C浸泡对肉 色变化的影响
时间(d)
19
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肉用品质变化及抗氧化物质对肉色稳定性影响

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肉用品质变化及抗氧化物质对肉色稳定性影响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肉用品质变化及抗氧化物质对肉色稳定性影响摘要:牛肉作为一种重要的肉类产品,在宰后的冷藏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牛肉的颜色稳定性是受到消费者关注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肉用品质变化的主要特征,以及抗氧化物质在维持牛肉肉色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引言:牛肉是人们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健康。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冷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牛肉保存和运输过程中。
然而,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的肉用品质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包括肉色的稳定性问题。
尽管牛肉在初次宰后时呈现出鲜红色,但随着冷藏时间的增加,牛肉往往会逐渐变为暗褐色,严重影响其食用质量。
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近期相关研究的案例,总结了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肉用品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同时,还对抗氧化物质在维持牛肉肉色稳定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结果与讨论:在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的肉色稳定性主要受到肌红蛋白和氧合铁离子含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肌红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氧合铁离子则逐渐氧化为亚铁离子,导致牛肉呈现出暗褐色的颜色。
此外,还有一些影响牛肉肉色稳定性的因素,如脂肪氧化、微生物污染和酶的作用等。
为了维持牛肉的肉色稳定性,研究人员发现抗氧化物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维生素C和E被广泛应用于牛肉的保鲜工艺中,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氧合铁离子的氧化和肌红蛋白的降解。
此外,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和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也显示出一定的保鲜效果。
结论:宰后冷藏过程中牛肉的肉用品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肉色的稳定性问题备受关注。
抗氧化物质在维持牛肉肉色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的研究中发现,维生素和其他抗氧化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延缓牛肉的肉色变化,提高其品质和食用安全。
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陈志斌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11期调理肉制品,又称预制肉制品,是指鲜、冻畜禽肉(包括畜禽副产品)经初加工后,再经调味、腌制、滚揉、上浆、裹粉、成型、热加工等加工处理方式中的一种或数种,在低温条件下贮存、运输、销售,需烹饪后食用的非即食食品。
在调理牛肉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包装中的气体比例与贮藏时间均会对牛肉品质造成影响。
为生产出高品质的调理牛肉制品,需针对影响品质特性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一、气体比例对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为了解气体比例对调理牛肉制品品质的影响,采取试验分析的方式,设定试验气体比例如表1所示。
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气体比例对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影响。
TVB-N的含量越高,表明氨基酸被破坏得越多,特别是蛋氨酸和酪氨酸,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大受影响,因此通常用TVB-N的含量判断动物性食品的新鲜程度。
实验发现,在差异化的复合气体包装内,调理牛肉制品在半月内TVB-N数值均不超过20mg/100g,新鲜程度较好。
假设贮藏时间一致,试验对比组之间该数值的实际差值较小。
但在空气环境中的对照样本中,经过8天后,该数值和试验组出现明显不同,直到第13日,调理牛肉制品TVB-N的实际参数已经达到22.21mg/100g,此时的调理牛肉制品已经属于变质产品。
根据此试验结果可判断出,在保质量的包装内,调理牛肉制品可以在12日内保持可食用的新鲜度。
2.不同的气体比例对菌落总数的影响。
在放置时间不断延长的过程中,调理牛肉制品中的菌落总数会持续性增多,但在不同气体环境中,菌落总量变化有差异化的表现。
本次实验提供的气体主要是氧气、二氧化碳及氮气,实验发现,经过一周至半个月的存放时间,不同试验组别中调理牛肉制品菌落总数的数量已经有明显的差异。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浓度较大的二氧化碳会起到抑制菌落生长的作用,同时,添加适量的氧气也可约束厌氧类菌落繁衍,但若提高氧气的比例,会弱化二氧化碳的抑菌性能。
牛肉排酸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牛肉排酸成熟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付丽;杨兆华;高雪琴;郝修振;马路石【摘要】为探究排酸成熟过程中肉类品质的变化,以牛肉为研究对象,测定排酸1~7 d肉样的硬度、保水性、pH值、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排酸1、3、5 d时肌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牛肉排酸3 d时出现最大僵直期,硬度达到最高,保水性达到最低,pH值降到最低值5.56;随着解僵及成熟的进行,牛肉嫩度、保水性回升,排酸7 d时pH值回升到5.84,达到排酸成熟肉标准(5.8~6.2);排酸1 d时,肌原纤维的Z线、粗细丝清晰可见,随着肌原纤维小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排酸5 d时,Z线变得模糊,几乎消失,成为晕染状,几何构型发生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牛肉在0~4℃条件下排酸成熟需要7 d,前3 d是排酸的关键时期.【期刊名称】《肉类研究》【年(卷),期】2018(032)011【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牛肉;排酸成熟;品质;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透射电镜【作者】付丽;杨兆华;高雪琴;郝修振;马路石【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焦作 4544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1.1排酸过程是现代肉类卫生学及营养学所提倡的一种后成熟工艺[1]。
动物屠宰后的半胴体经一定时间排酸后即可完成肉类成熟。
排酸牛肉又叫冷鲜牛肉、冷却排酸牛肉,由于低温排酸且经历了较为充分的解僵、成熟过程,不仅肉质柔软有弹性、味道鲜美,而且安全营养[2-3],其肌肉蛋白的胶凝性、黏结性和保水性等加工性能更适于肉品加工。
实践证明,不经排酸的牛肉品质较差[4-6],而且动物屠宰后胴体经排酸成熟是获得高品质肉的必需条件[7]。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分析牛肉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肉类食材之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由于牛肉品质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牛肉的品质,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从肉质、饲养环境、屠宰方式、食用方法等方面,对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肉质1. 生长环境:牛肉的生长环境对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生长在自然环境下的牛肉,所含有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会更加丰富,质地也会更加鲜嫩。
相比之下,工厂饲养的牛肉,因为生长环境受到了限制,可能会含有更多的激素和抗生素,对牛肉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2. 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牛肉,其肉质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肉牛品种的肉质较好,而乳牛品种则相对较差。
选择肉质较好的品种进行饲养,对于保证牛肉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饲料质量:饲料作为牛肉的主要来源,对其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好的饲料可以提高牛肉的脂肪含量,使其更加鲜嫩可口;而劣质的饲料则会影响牛肉的口感和质地。
二、饲养环境1. 生长周期:牛的生长周期对牛肉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生长周期较长的牛,其肉质要好于生长周期较短的牛。
合理控制牛的生长周期,对于提高牛肉的品质至关重要。
2. 饲养方式:目前,工厂饲养和散养是两种主要的饲养方式。
工厂饲养的牛肉多采用集中喂养和饲料补给的方式,因此其肉质相对较差;而散养的牛肉则是生长在自然环境下,因此其肉质较好。
因此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散养的方式进行饲养,提高牛肉的品质。
三、屠宰方式1. 屠宰技术:屠宰技术对牛肉的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屠宰过程中要尽量减少牛肉的压榨和损伤,同时要尽量快速地冷却并包装,以保证牛肉的鲜度和口感。
2. 屠宰设备:现代化的屠宰设备可以很好地保证牛肉的品质和卫生安全,因此在进行屠宰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现代化的设备,以保证牛肉的品质。
四、食用方式1. 烹饪技巧:烹饪技巧对牛肉的口感和美味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冷却方式和电刺激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成熟处理 和 电刺激是改善 肉嫩 度 的有效 手段 。然而 电
刺激改善 肉嫩 度的效果显著地 取决于胴体 的冷却方式 和宰后 肉的时间一温度一p 关系… H 。
因此 ,胴 体的冷却 过程既不 能太剧 烈 ,也不能
作者简介 :胡鹏 (9 1 ),男 ,硕士 ,山东齐河人 ,主要从事农产品辐照加工与贮藏研究工作 。 18 ~ 通讯作者 :杜方岭
为 了保证产 品的 品质 ,屠宰加工企 业应尽可 能的 快 速 降低胴 体 的温 度 ,并缩 短屠 宰 到产 品分 销 的时 间 。欧洲规定 ,牛 、羊胴体在2 h 4 内降温 低于7 ,美 ℃ 国对于牛 、羊胴体的冷却无条文规定 。
中 国 食 物 与 营 养
2 1年第 0期 0 0 6
F o n t t ni ia o da dNur i Chn i o n No. 6, 2 0 0 01
冷却方式和 电刺激对 牛 肉品质 的影响
胡 鹏 ,王守经 ,杜 方岭
( 山东省 农业科 学院农产 品研 究所 ,济 南 2 00 ) 5 10
,
Ab t a t I e p p rwa h u r i n l au , e l u c o n e a p i ai n st a o ft e b u b ry we e i t d c d s r c : n t a e st e n t t a l e h a t f n t n a d t p l t i t n o le e r r nr u e h io v h i h c o ui h o a d i r a p l a i n p o p c swee a o ae . n s o d a p i t r s t l b r td tb c o e Ke w o d :Ble e r y rs ub r y;He lhF n t n Ap l ai n De eo me t at u c i ; o pi t v l p n c o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牛肉品质的因素分析
牛肉是广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其味道和口感对很多人来说都非常诱人。
影响牛肉品质
的因素有很多,以下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
1. 饲料品质
牛的饮食习惯极其影响到肉质的质量,因此饲料品质极其重要。
牛应摄取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这些营养成分必须以正确的比例和均衡的方式提供给牛。
若饲
料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或缺乏均衡,就会导致牛肉的品质下降。
2. 肉的等级和部位
不同等级的肉、不同部位的肉品质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瘦肉含量较高的肉可以生产
出更好的牛排,而脂肪含量较高的部位则更适合慢炖等烹饪方式。
3. 屠宰过程的处理
在屠宰过程中,动物的压力、紧张程度和所使用的钝器等等都会对牛肉品质产生影响。
动物如果受到过多的压力和紧张感,在被宰杀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化学物质,从而对肉质
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锋利的钝器会损伤牛的肉质。
4. 保存和处理方式
在保存和烹饪牛肉时,也需要考虑其影响因素。
如果诸如细菌、霉菌和老化等问题导
致牛肉变质,那么这些品质上的问题会产生并加剧。
因此,在适当的温度下和必要的过程中,将牛肉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至关重要。
适当的烹饪方法和时间也对牛肉的品质产生较
大影响。
总的来说,牛肉品质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饲料品质,肉的等级和部位,屠宰过程的
处理,保存和处理方式等因素。
因此,在选择牛肉时应该选择最优质的产品,并正确地存
储和烹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固体酸度的探头 / <=%9O : 直接插入外脊肉的中心
#基础研究
食品科学
#$$#, %&’( #!, )&( * !"
图&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随成熟时间的变化 图! 表! "# 值的 $ 检验及多重比较结果 + 显著性水平 $( $0. ! /1 *1 #( ,-. ./ 成熟 ’ 天后的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电镜照片 2 放大倍数 * > *( , 万 4
参考文献 ) " ! / 0 4 1 卢晓黎, 雷鸣, 毛莉娟等 ’ 我国甘薯食品加工现状及发展方 : 向, 食品工业科技, "##) ( /) 22 . )#)’ S%G&’ T8@=<@9BJ UC+9=>’ N9+@&&9BJ M<CB;8: O89+@=<BG C>? 79;8 3 >%&%AG’ V;C?9+@; WB9==J L>;J )21/’ U@+DCG X%G’ Y::9;< %: M89CB SC<9 C>? M<BC@> %> <89 WC=<@>A N98CI@%B : %: Z%%? M<CB;89=J U%FB>C& %: Z%%? Y>A’ )22" ( 0) 4- . 12’ : 6%&&@>A=H%B<8’ W’ Z%%? 79;8>%&’ )220 , -# ( )# ) "1’ : )! ) "2-’ O’ X’ V&=D9BA’ W&C>< W8G=@%&’ )24- ( <89 O89+@=<BG %: L<= T’ O’ PF==F&+C>J 7’ W’ O%F&<C<9J Z%%?: O%+5%>9><=J =9;%>? 9?@<@%>J )21- : "1 . !-’ Q 日 R 食品科学手册编辑委员会编 ’ 王丰等译 ’ 食品科学手 册 ’ 轻工业出版社, )22"’ : !/) "04’ S’ N’ [’ T%>A C>? U’ X9&@9IB9J M<CB;8 \ M<C9B]9J )21"(
+ 检验结果 多重比较
同行数据相比, 若上角标中含有一个相同字母, 即表示两数据间差异 不显著; 未标有相同字母的, 即表示两数据间差异显著 2 ! 3 $( $" 4 。
一定的作用, 因此成熟也叫肉的排酸。 表 ! 结果表明, 排酸对 9: 值的影响未达到显著, 但通过多重比较可以看出第 * 天与第 . 天差异显著, 说明有达到显著的趋势,排酸还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 提高肉的 9: 值的。 !( !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图 # 表明,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小 片化指数逐渐下降, 到 . 天时下 ! 天时下降幅度较大, 降则比较缓慢。*$ 头牛间虽然整体下降幅度有差别, 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表明成熟时间越长,肌原纤维 小片化程度越高,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越严重,越有利 于提高肉的嫩度。
排酸前 排酸后 表"
违背原来的规律。 后嫩度差异达 V 检验结果表明排酸前、 到显著, 可见宰后成熟对肉嫩度的改善是卓有成效的。
表! 排酸前、 后剪切力值的基本统计量 样本量 ( )+ )+ 平均值 ’& )"’S !& +E)) 标准差 W6 )& *)"! )& B*SB
排酸前、 后牛肉剪切力值的 # 检验结果 "& SE! "& """ !& !+B "& "’A
间。 则其始糊化温度越低、 所需 !’ " 淀粉颗粒粒径越大, 糊化时间越短, 对膨化制品的膨化度提高有利; 反之, 亦然。 马 !’ ! 添加各种淀粉均可使甘薯粉的峰谷粘度提高; 铃薯淀粉或玉米淀粉可大幅度提高甘薯粉的峰值粘度, 但马铃薯淀粉粘度破损值大, 而玉米淀粉破损值小、 峰 谷粘度高。因此对甘薯膨化制品而言, 马铃薯淀粉有利 于膨化度提高; 玉米淀粉有利于形成优良质构。
#基础研究
表! 淀粉种类 玉米 马铃薯 甘薯 木薯 不同淀粉颗粒大小 粒径范围 * !+ , - . ")- . -# / . /# )! . /-
食品科学
"##", $%&’ "!, (%’ ) !!
值粘度的时间无影响,而甘薯、玉米淀粉可延长此时
平均粒径 * !+ , )/’ ! !0’ # )1’ 0 !#’ #
提高其峰值粘度;但马铃薯淀粉峰谷粘度低,粘度破 损度高; 玉米淀粉峰谷粘度高, 粘度破损度低; 添加各 种淀粉均能使甘薯粉的峰谷粘度提高。 尤其是玉米淀粉,由于其粒径小、直链淀粉含量 高、分子间结合力较强,淀粉粒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好。将其添加于甘薯膨化制品中,可避免膨化过度引 起的气泡过大和分布不均,有利于膨化质量的提高。 而马铃薯淀粉由于颗粒大、内部结构疏松,吸水膨胀 能力远大于木薯及玉米淀粉 Q 1 R ; 同时, 马铃薯淀粉颗粒 在峰值粘度后继续受热,已膨胀的颗粒强度下降,在 热应力及机械剪切作用下易解体。从而导致糊的粘度 急剧下降,粘度破损值上升,不利于膨化制品良好质 构的形成。 ! 结论
国家 “ 九五 ” 重点攻关项目 * 项目批准号 20 3 ##! 3 #/ 3 )" ,
N99:
O%>?@<@%>@>A <@+9
56 IC&F9
M89CB :%B;9
PG%:@DB9 :BCA+9><C<@%> @>?9K
M%&FD&9
#$%& !’, ($& ) ’* !""!,
食品科学
部位, 从显示屏上直接读数即可。 !& ’ !& *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测定 P ) Q 肌原纤维的微观电镜结构
#基础研究
牛肉以其营养丰富、 肉质鲜美、 低脂肪、 低胆固醇 等特点而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同时由于国际交流与 合作的增多,近年来国内市场上牛肉在肉类消费中的 比例呈上升趋势。随着牛肉产量的不断提高,其质量 “ 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优质牛肉” 的概念正渐入 人心。我国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牛肉的饲养大多是 作役用而非肉用,牛肉的综合生产水平较低,导致牛 肉的质量也较差,一些高档消费场所对优质牛肉的需 求只能依赖进口,每年要消耗掉大量的外汇。要改变 目前这种高档牛肉依赖进口的局面,必须从各个方面 入手,全面提高我国的牛肉生产水平,其中宰后成熟 即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从反映肉质的几个主 要理化指标入手,验证了宰后成熟时间对牛肉品质的 影响,为确定提高我国优质牛肉生产水平所应采取的 措施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 )& ) 材料与仪器 材料与试剂
由表 )、 排酸前、 后剪切力值高度相关, 说明 )+ 头体重相近的南阳黄牛 )! , )’ 肋处的外脊, ! 可知, 厚约 !-., 取自河南省唐河县牛肉集团公司 )" 头体重 成熟后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肉的嫩度, 而不能 相近的鲁西黄牛外脊和小腿部的米龙肉,取自河北省 大厂县通达食品公司。 分 离 介 质 / )"".$% 0 1 23%4 !".$% 0 1 磷 酸 钾 , "& ).$% 0 1 56784 ).$% 0 1 393%! : 。 ;<=>?@ 液 / )& +>(93%4 "& !A> 23%4 "& "B> 393%! ・BC! D4 "& "A> (9C3D’ : , E( 浓 硫酸 )& ! 仪器 水浴锅 便携式酸 3 F 1G 型嫩度计 取样器 度计 / GH)!", 瑞士 : *!E 电极, 组织捣碎机 / ICJ F ), 上海 : 光度计 ! !& ) 7L1 F )B3 型离心机 ’& !
!’ ) 不同淀粉对甘薯粉糊化特性的影响不同,马铃 薯、 甘薯淀粉使其始糊化温度降低, 而玉米、 木薯淀粉 使其升高。马铃薯、木薯淀粉对甘薯粉自始糊化至峰
宰后成熟时间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刘丽
摘 要
周光宏
王丽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程巧芬
汤晓艳
张梦寒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
研究了牛肉在成熟 ) 、 剪切力值、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胶原含量及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的 ! 和 4 天时其 56 值、
表% 成熟时间 2 5 4 * ! . 不同成熟时间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样本量 ) *$ *$ *$ 平均值 #,( ,0 ##( ,0 *-( ," 标准差 67 "( -0 0( 0. .( -8 图% 成熟 ! 天后的肌原纤维微观结构电镜照片 2 放大倍数 * > *( , 万 4
图(
由表 8 可知,宰后成熟 * 天、 ! 天与 . 天间的肌原 说明宰后成熟 纤维小片化指数差异极显著 2 ; <$( $* 4 , 时间对肌原纤维小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肉经过一定 时间的成熟其结构会有较大破坏, 从而提高肉的嫩度。 经多重比较可知: * 天与 ! 天、 . 天间的肌原纤维小片化 指数差异显著, 而 ! 天与 . 天间虽有较大差别, 但差异 不显著。说明肉至少要经过 ! 天时间的成熟, 才能显著 提高其嫩度, 改善其食用品质。. 天时小片化程度虽然 减弱, 但嫩化仍在进行, 因此成熟 . 天也是必要的。 !( 8 电镜下的肌原纤维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