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礼仪概述

警察礼仪概述
警察礼仪概述

前言:

1、开课的情况(学生情况、学院情况)

2、教学事宜说明(教材、课时、教学法、考核法、要求)导入新课:

1、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紧迫性及我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在经济飞速发展,文明意识不断提高,与世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参与激烈竞争、展现自我的附加值。礼仪已不是个别行业、个别社会层次的需要,而是全民的需要。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政府机关相适应的警务机关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部门职能型政府越来越多的要求,警察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者,提升职业形象,提高执法能力,改善执法环境,加强警务人员人文素养,提高警务机关办事效率,已成为人们思考的重点,而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常识、道德修养和社会价值观。

第一章警察礼仪概述

第一节警察礼仪的含义及特征

警察礼仪是礼仪在警察公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掌握警察礼仪规范和要求,首先应从了解礼仪开始。

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从礼仪

的起源可以看出,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

(一)礼仪起源于祭祀。

古代“礼”字写为“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禮”(发Ji)指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从中可以看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这里讲到了礼仪的起源,以及礼仪的发展过程。(二)礼仪起源于法庭的规定。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后来“Etig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三)礼仪起源于风俗习惯。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和群体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遵守后,就逐渐成了人们交往固定的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

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1922年《西方礼仪集萃》一书问世,开篇这样写道:“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平易近人。”

现代社会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

礼节是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表示敬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它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是礼貌在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诸如介绍的礼节、握手的礼节、打电话的礼节、使用名片的礼节、聚会的礼节等等。

礼貌是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简单的、最直接的体现,是人类文明行为最基本的要求。生活中,礼貌的言语、和蔼的态度、优雅的举止都是讲究礼貌的表现,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声道谢、一个鞠躬,都是对他人尊重和友好的表现,有助于人们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仪式是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为了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重视,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常常要举办各种各样的仪式,常见的仪式有:授衔仪式、开幕(业)仪式、闭幕仪式、欢迎(送)仪式、升旗仪式、入场仪式、颁奖仪式、就职仪式、奠基仪式,等等。

仪表指人的外表,比如容貌、服饰、姿态、举止等方面的要求。它是一个人的经历、精神状态和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仪表之美是一

个人心灵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它不仅代表了个人所好,更表现了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习俗和时代的风尚。

总之,礼仪是现代人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现代交际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二、警察礼仪是礼仪在警务活动中的表现

(一)警察、警务人员、警察公务活动

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警察”通常的两种意义:一种是指警察机关;一种是指执行警务的人员。

警察机关主要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警机构。它们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使警察职权,专门负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国家机关。

我们所指的警察是警察机关执行警务的人员。具体讲:

治安警察治安警察是对社会进行公开管理的警察,他们一般设臵在派出所、县级公安局治安科和治安民警队内。治安警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发现和制止违法犯罪;维护公共场所的治安秩序;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危险物品;处理一般违法案件;领导治安联防队等。

户籍警察户籍警察是在我国户口制度下存在的一个特殊警种。

一般在派出所设臵专门管理户口的民警,负责该派出所管辖区域内的户口工作。户籍警察的特殊任务就是管理户口,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有关身份证的管理问题等。

交通警察交通警察是以交通警察队的形式建制的,交警队是设臵在县一级公安局内的一个部门,隶属于该公安局,就象治安科、治安民警队一样。交通警察的特殊任务包括:指挥交通;预防、处理违章和交通事故;管理车辆和驾驶人员。

刑事警察(简称刑警),从事刑事侦查工作,分析、研究刑事犯罪情况;组织、协调侦破一般、重大、特大刑事案件;承担案件痕迹和物证提取、检验、鉴定。承担本辖区内的禁毒、反黑、反恐工作;承担本辖区内的经济犯罪侦查防范工作;承担涉外刑事案件、对外警务的联络和接洽。狭义的“刑警”是指刑警队的警察。广义的还包括经侦队、缉毒队等等。主要任务就是侦查刑事案件,日常听说的有盗窃、凶杀、诈骗、拐卖妇幼等犯罪案件。

巡逻警察这是我国的一个新警种,主要以治安警察巡逻队的形式设臵在各级公安局内。由于巡警设臵的目标是“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所以巡警的任务范围十分广泛。巡逻警察执行任务的形式就是巡逻,他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在自己的辖区内,昼夜巡行、观察。

外事警察外事警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进出我国(边)境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和我国公民进行管理的人民警察。

司法警察是设臵在司法机关,执行司法职能的警察。包括法院、

检察院、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的警察。是直接为法院和检察院的正常工作服务及对罪犯执行刑罚、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强制教育、挽救工作的人民警察。狭义上的司法警察也简称“法警”,这个警种通常是指检察院、法院的法警,主要任务是执行押解、警卫、法律文书的送达以及执行死刑等任务。

武装警察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名字,武警部队是人民警察的组成部分,他包括内卫值勤部队(如我们常见的在机关、重要场所站岗值勤的武警)、边防警察、消防警察和特种防暴警察。

除此之外,还有铁路警察、林业警察、经济警察、特种警察、航空警察等。

2、警务人员

在我国警务人员即警察公务人员,是指按照规定在编在职,着统一制式服装的,从事警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的警务人员和监狱、劳教、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等。

3、警察公务活动

警察公务活动是指存在于各级警务机关及其办事机构中的人民警察代表机关从事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任的公务活动。一般来说,警察公务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的依属性。即警察公务活动的产生与存在只能以国家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及其相关的办事机构存在为前提,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可能独立拥有警察公务活动。

二是它的职能性。一方面,警察公务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执法活动,

如果警务人员所实施的不是与机关职能性质相联系执法活动,就不能认为是从事警察公务活动;另一方面,警察公务活动总是与警务人员的身份相联系的,如果不具有一定的职务身份,行为人所从事的活动就不能认为是警察公务活动。

三是它的限度性。在我国警察公务活动是由人民警察以国家的名义按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活动。主要特点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结合;隐蔽性和公开性相结合;打击与保护相结合;强制性与教育性相结合;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

(二)警察礼仪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基于上述界定,我们认为,所谓警察礼仪就是警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用以维护机关主体形象和个人形象,对公务对象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警察礼仪是一般礼仪在警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与一般礼仪相比,警察礼仪由于警务活动主体的权威性、内容的法定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因素而具有特殊性。其特征表现在:

1、权威性

警察以国家的名义按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进行社会行政管理,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社会公共事务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关系,警察公务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向公众提供“服务”,它强调社会公众至上,以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公众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公务绩效的尺度,因此,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势必以服务对象为本位和服务导向,通过一系列符合警察礼仪规范的职业行为,向社会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2、明确性

警察礼仪就是警察在公务活动中,警务人员应当遵守的一定之规,即在待人接物时形式要规范。为什么要讲形式规范,这是因为警务人员的管理目标是“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增强警务人员的内在素质,又要提升组织的形象。而警务人员的行为既反映其内在素质问题,也标志着他所代表的机关管理是否完善。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求警务人员在日常公务活动中,在着装打扮、举手投足、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方面均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3、规范性

警务人员在处理日常公务时,要依法行政,即只能在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相应的行为,因此,警察公务活动时常表现出“公事公办”的制度化、法制化的特点,这也促使警察礼仪体现出规范性强的特征。有一些警察礼仪源于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更有一些来源于国家和各级机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中明确规定警务人员应“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有关公文处理的规范,国家也有专门的法律条文对其作出明确规定。

4、形式多样

由于警察种类及机关组成的多样性使得警察礼仪表现的多样性。(三)警察礼仪的分类

依据适用对象、范围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

1、公安、国家安全机关警察礼仪,亦称公安人民警察礼仪,是指公安、国家安全机关的警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所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和要求。

2、监狱、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机关警察礼仪,是指从事对罪罪犯执行刑罚、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行强制教育、挽救工作的警务人员所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和要求。

3、法院、检察院司法警察礼仪,是指执行押解、警卫、法律文书的送达以及执行死刑等任务的法院、检察院司法警察所应当遵守的礼仪规范和要求。

除此之外,还有铁路警察、林业警察、经济警察、特种警察、航空警察等的警察礼仪。

上述礼仪分类,主要是按照机关职能划分的,并且是以主要机关职能划分,是警察在公务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

第二节警察礼仪的作用

一、有助于规范警察公务活动

依法行政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警务人员在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相应的行为。为实现依法行政,确保行政管理的秩序,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行为规范,对警务人员的行为进行指引、制约。警察礼仪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有许多警察礼仪规范是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但也有不少是有关法规条文明文规定的,这些成文或不成文的礼仪规范,为警务人员提供了待人处事的准则和模式,使他们对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有个判断的依据。譬如,如何办理公文,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组织大型的会议等,在警察礼仪中都有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对警察公务活动起到了明显的规范约束作用。

二、可有效地促进沟通与交往

警察礼仪是对公务交往中互相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行为的规范。尊重他人,对人表示友好,使人正常的、合理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获得他人的好感、信任和尊重。因此,人们常说:“礼仪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公务交往中,良好的礼仪形象,有利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在警务人员与社会群众之问营造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

良好氛围,可以使同事之间的交往更加得体,平级和上下级之问的关系处理更加有分寸,总之,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促进沟通与交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警察礼仪是警察公务活动中的通行证,它直接地影响着警察公务活动的成败。例如,举行一次警察宣誓仪式,要求是什么、程序如何安排,是有一定规定的,若安排不妥,不符合礼仪规范,会给人造成组织不善的印象,势必影响宣誓的效果。

三、有利于塑造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通过人的外貌、外形、服饰、语言、行为、气质、风度等方面表现出来,它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一个人讲究礼仪是自重的表现,这种自重必然获得他人的尊重。警务人员用警察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及仪容仪表,可以给交往对象留下良好的印象,以此充分展示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优雅的风度,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这是向公务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之意,为警察公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合理利用警察礼仪,塑造完美的个人形象,将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四、有利于提升机关形象

礼仪既是个人素质、素养的外在表现,更是机关形象的代言人。所谓组织形象就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它通过组织成员的言行表现出来。

警务人员作为警务机关的成员,在公务活动中,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展现了个人形象,还代表了他为之服务的机关形象。如果某个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接待群众时,对人冷淡,办事拖沓,必然招致人们对整个机关“管理不善、衙门作风”的评价。在当前政府职能由“衙门型”向“职能型、服务型”转换时期,警务人员要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履行好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

务形象,彻底改变使老百姓深恶痛绝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就要培养强烈的形象意识,自觉学习并掌握警察礼仪基本规范,为塑造良好的机关形象而努力。

第三节警察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

警察礼仪,以尊重为首要原则。它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警务人员对自我的尊重,对自己职业形象的接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自尊同时也是对他人的大不敬;另一方面是警务人员对公务活动有关对象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人格、感情、兴趣、信仰、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及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敬是互相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二、自律原则

这是警察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公务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不能口是心非,表里不一。有些事,我们总觉得应该做,也知道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但往往做不到。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修养和素质还不够。1997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举行。结束时,6万人的会场上竞没有一张废纸,这让世界舆论发出“可敬可怕的日本民族”的惊叹,从中我们也看到了礼仪规范是如何渗入日本国民的内心。

真正领悟礼仪,运用礼仪,关键要看一个人的自律能力。真正的礼仪,不是挂在嘴上的,应该是发自内心,渗透于每个警务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三、适度原则

警务人员在施礼过程中,要恰到好处,使人能够自然适应。应根据交往的目的,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景以及不同

的对象,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敬人之意。否则,超过一定的“度”,则会使“有礼”变“无礼”。例如,在表达“热情”时,要真心诚意,自然得体,既要彬彬有礼,又要不卑不亢;要亲切和气,不要轻浮阿谀。警务人员着装要注意不同场合对服装的不同要求,正式场合、办公其间一定要着装,并且要求整洁、端庄的服装即可,这样会使人产生一种亲近感。

四、对等原则

对等原则的核心是平等。它一方面表现为往返性,即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如接过对方名片的同时,要迅速递上自己的名片;接受公务拜访后要及时回访。另一方面表现为相当性,即双方所执之礼应该大体相当,譬如在接待他方来访或进行公务洽谈时,主方应派与客方地位、级别相当的人出面迎接或会谈。

第四节警察基本礼仪修养

警务人员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礼仪修养,才能树立起亲民爱民、执法严明、办事公正有效的社会形象,才能适应现实对人民警察的更高要求。为此警务人员应具备以下礼仪修养:

一、真诚

公务交往中,无论是对待同事,还是上下级,特别是对待群众都要诚心诚意,以诚待人,相信他人,尊重他人,这是每一个警务人员最基本的礼仪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一种亲切、诚恳的感觉,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值得群众信赖的警察形象。

二、热情

热情就是对人要有热烈的感情,使人感到温暖,觉得亲切、易接近,人们愿意与之交往。要做个称职的警务人员,热情友善是必不可

少的素养。

三、谦虚

作为警务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应时时处处表现出谦虚恭敬的态度,对自己的才能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不自满、不自夸,善于听取并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批评和建议,平易近人。避免在公务活动中趾高气扬、唯我独尊、自以为是、夸夸其谈、听不得半点不同意,否则是很难在公务活动中取得成功。

四、守信

所谓守信就是讲信用,对自己的承诺认真负责。在公务活动中,凡需要承诺的事情,不要随便答应,应量力而行,一旦做出了承诺就要如实兑现,不要随意变更;如果不得已需要变更,也须提前打招呼或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样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获得别人的帮助。

一个讲信用的人必定是负责任的人,一个讲信用的组织必定是负责的组织。

五、宽容。

警务人员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入。宽容,这也是警务人员的一种基本礼仪修养。宽容就是要大度,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体会到别人的喜怒哀乐,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能够原谅别人的过失学会大度和宽容,就会使你赢得一个绿色的人际环境。如果人人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待人,就不会对人求全责备;与人相处,也不会格格不入。这样有助于缓解气氛,改善交往环境,更显示出自己良好的礼仪修养。

小结:重点及难点内容强调。

思考与训练:1、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2、简述警察礼仪的含义。

3、在公务活动中如何发挥警察礼仪的独特作用?

4、警察基本礼仪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5、警察礼仪修养的原则包括?

6、阅读下列案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资料: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魂魄,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

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的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评析:

礼仪作为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诸如文字、绘画等文明表现形式一样,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逐渐走向开化、文明的标志。学习和掌握礼仪,不仅能提高个人修养,还可由此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现代礼仪

现代礼仪 第一节、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内涵:礼貌,礼节,仪表,仪式 礼貌:人们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表示尊敬,重视和友好的态度。 礼节:指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相互表示尊重,祝愿,问候,致意,慰问等待人接物方面的形式。 仪表:指人的外表,穿着,它主要指美的外在形象,引申为人的精神状态。 仪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和形式的社会活动。 (二)、定义: 礼仪是什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三)、礼仪的起源 1、对神灵的敬畏(原始时期开始萌芽) 2、对家庭成员言行的规范 3、促进人们交往沟通 4、维系等级差别 (四)、礼仪的发展阶段 1.孕育阶段(原始社会中后期) 2.形成阶段(《周礼》、孔子、孟子) 3.变革时期(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百家争鸣,相互融合” 4.鼎盛时期(秦―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西汉――董仲舒“三纲五常”汉――《礼记》唐宋――朱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学,佛学思想,形成理学)) 5.衰落时期(清朝――死板、繁琐加入西方文化――“大杂烩”) 6.现代礼仪时期(内容日趋简单化标准日趋国际化) 附注:“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礼记》:古代风俗——《曲礼》饮食和居住文化——《礼运》家庭礼仪——《内则》服饰文化——《玉藻》师生礼仪——《学记》道德修养——《大学》;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 (五)、礼仪的实质与原则 实质:敬敬人敬几 原则:尊重,遵守,适度,自律 (六)、特征:继承性,差异性,针对性,规范性 (七)、作用:教育、美化、协调、沟通。有助于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二节、认知当代大学生 一、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一)、生理特征 1、内分泌机制不断完善 2、大脑机能逐步增强 3、性机能趋于成熟 (二)、一般心理特征: 1.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幼稚的深刻性;

人民警察礼仪知识竞赛题

人民警察礼仪知识竞赛题 第一部分礼仪基本知识 本部分内容的设置,旨在通过对礼仪基本知识的介绍,使大家对礼仪的内涵、外延、作用、功能及其行为科学的本质属性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1、礼仪的涵义是什么? 礼仪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它的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仪式、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 2、礼仪不同层面的表现有哪些?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即教养、素质体现于对交往礼节的认知和应用。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做法、行为准则。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中的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交际方式。 从民俗的角度来看,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待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简言之,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它是人的心灵美的必然的外化。 3、人类最初的礼仪表现在哪个方面? 人类最初的礼仪主要是对自然物表示神秘不可知的敬畏和祈求,并由此形成了人类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动。 4、中国现代礼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 中国现代礼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 5、如何理解礼仪沟通感情的功能? 礼仪具有沟通感情的功能。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容易使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促进人们之间的交际往来,有助于人们所从事的各种事业得到发展。 6、如何理解礼仪协调关系的功能? 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以礼相见,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缓和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情感对立与障碍。 7、如何理解礼仪维护和谐的功能? 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社会上讲礼仪的越多,社会便越和谐安定,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讲,礼仪可起到弥补与加强法律的作用。

第一讲 礼仪概述

1 1 第一讲礼仪概述

………………一、礼的基本概念………………(一)礼 礼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在古代,礼特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今天,礼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中的礼貌和礼节。 所以说,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 (二)礼貌

礼貌是人与人在交往中,也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言谈、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也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2.礼貌的分类 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两部分。 礼貌行为 礼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微笑、点头、欠身、鞠躬、握手、正确的站姿、坐姿等。 礼貌语言 礼貌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动,如使用“小姐”、“先生”等敬语,“恭候光临”、“我能为您做点什么”等谦语;“哪一位”、“不新鲜”、“有异味”、“哪里可以方便”等雅语。 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貌,不仅有助于建立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能够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冲突。 (三)礼节 1.礼节的定义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2.礼节的表现形式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内在品质的外化。有礼貌、尊重他人是通过礼节表现出来的。例如: 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表现出来; 欢迎他人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 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 借助这些礼节,对别人尊重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表达。不掌握这些礼节,在与人交往时虽有尊重别人的内心愿望却难以表达,所以,我们应掌握正确(规范)的礼节,正确地表达意愿。 (四)礼仪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大纲知识分享

《现代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礼仪,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信任与尊重,让学生在今后的职场和社交场合享受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的现代人。 二、教学时间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礼仪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礼仪的发展过程,同时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掌握礼仪的内容、特性和功能。使学生将纯理论性的知识从“礼”字入手,了解礼仪的发展过程,同时将礼仪的内容、特性和功能以案例教学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学生灵活的掌握。 学习本章的要求: 1、通过案例帮助理论记忆。 2、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各项内容。 第一节礼仪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礼仪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礼仪 第二节礼仪的内容 一、礼节 二、礼貌 三、仪表 四、仪式 五、礼俗 第三节礼仪的特性 一、文明性 二、共通性 三、多样性 四、变化性 五、规范性 六、传承性 第四节礼仪的功能

一、弘扬礼仪传统 二、提高自身修养 三、完善个人形象 四、改善人际关系 五、塑造组织形象 六、建设精神文明 第五节礼仪与道德 一、礼仪是人类社会道德自主的表现 (一)礼仪中蕴涵的礼——行为规范 (二)礼仪中蕴涵的礼——人生规范 二、礼仪与社会公德 三、礼仪与职业道德 四、礼仪与伦理道德 第六节交际与交际礼仪 一、交际与交际礼仪的含义 二、交际礼仪原则 (一)遵守原则 (二)敬人原则 (三)宽容原则 (四)真诚原则 第二章个人礼仪 教学目的: 1、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规范、得体、大方的举止。 2、掌握做为学生应具备的着装规范。 3、学会不同场合的着装及举止。 第一节仪容 一、干净整洁 (一)坚持洗澡、洗头、洗脸 (二)去处分泌物 (三)定时刮须 (四)保持手部卫生 (五)注意口腔卫生 (六)保持发部整洁 二、化妆适度 (一)化妆的原则 (二)化妆的方法 三、发型美观 (一)发式与发质、服装 (二)发式与身材 (三)发式与脸型 第二节仪表 一、着装的原则 (一)时间原则 (二)环境原则

第一章礼仪概述

第一章礼仪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礼仪的特征与作用;掌握礼仪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礼仪的内涵及礼仪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案例分析。 【引导案例】 细节决定成败 有一位女士去应征财务经理,路上正好碰上一场大雨,幸好出门带了伞,才没有迟到。 当她来到招聘单位的电梯前时,取出纸巾把鞋擦干净,然后把纸扔进垃圾桶。当她坐在面试经理面前时,经理看完证书后,没问她任何问题,微笑着告诉她:“欢迎你加入我们公司。” 当她不敢相信地看着经理时,经理告诉她:“第一,这样的天气你仍然来了,说明你做人很有原则,很守信用;第二,你没有迟到,说明你准备很充分,很守时;第三,你的衣服没湿,说明你昨天看了天气预报,来时一定带了伞;第四,刚刚从公司的监视器里看到了你的行为,证明你很有修养、很细心。一个人的小习惯是无法刻意掩饰的,所以我们很愿意和你这样的人成为同事。” (资料来源:华英雄. 华英雄说礼仪.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第一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已积淀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交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组织和个人对礼仪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仪”的规范与修养已成为个人立身处世、企业谋生求存的重要基石。

一、礼仪的起源 “礼”是一个历史范畴,与人类历史一样古老。礼仪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悠久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仪的内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礼仪起源于祭祀。豊(lǐ),古同“礼”,古代祭祀用的礼器。《说文·豊部》:“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读与礼同。”从甲骨文形体来看,“豊”字从“豆”,豆是古代的食器,也于祭祀时用来盛供品,是考古发现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祭器。 “豊”字本像盛玉礼器之形,是祭祀用的,也用以指代祭祀活动,后添加意符“示”而派生为“禮(礼)”,以表示“事神之事”。《说文·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履也”是声训,意谓“礼”为人所遵循“所以事神致福”,则道出了“礼”表示祭祀的本义。 《辞海》中对“礼”的解释:“①本谓敬神”。从繁体字“禮”的结构来看,左边是“示”字,意为祭祀敬神,右边是祭品,表示把盛满祭品的祭具摆放在祭台上,献给神灵以求保佑。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处于原始、蒙昧的状态,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崩海啸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从而对自然界产生神秘感和敬畏感,形成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并按人的形象想象出各种神灵作为崇拜的偶像。同时,由于原始人对自身的梦幻现象无法解释,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进而产生了对民族祖先的崇拜。自然力量和民族祖先一直是原始社会最主要的两类崇拜对象。人类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神和祖先的信仰、崇拜,期望人类的虔诚能感化、影响神灵和祖先,从而得到力量和保护。在他们祭祀天地神明以求风调雨顺、祭祀祖先以求多赐福少降灾的过程中,原始的“礼仪”随之产生了。 礼仪还源于协调人类相互关系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在与大自然抗争的同时,人类的内部关系,如人与人、部落与部落、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在群体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各异、扶老携幼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一种需要保证和维护的秩序。可以说,维持群体生活的自然人伦秩序是礼仪产生的最原始动力。在此基础上,礼仪扩大到人际关系的其他方面。 另外,礼仪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哪个人创造的,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认定而形成,并被大家一致遵守和沿用的。所以,礼仪又是约定俗成的。 【小链接1-1】中国古代礼仪的含义 “礼仪”一词,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的“礼”主要有以下四种含义。 第一,“礼”指尊敬和礼貌。《说文解字》解释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可见“礼”的本义是敬神,即祭祀神灵,祈求降福。后随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逐步由敬神延伸到敬人。《礼记·月令》云:“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孟子·告子下》云:“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这里的“礼”就是尊敬和礼貌的意思。“礼”的这一含义一直传承至今,成为现代礼仪的基本内容。 第二,“礼”指典章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礼节。“礼”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特指等级森严的

人民警察的礼仪

人民警察的礼仪 人民警察的礼仪 (1)警容仪表礼仪。保持警容严整:着警服时,严格按规定缀钉和佩戴警衔、警号、胸徽、帽徽、领花等标志,不佩带、系挂其他与人民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不挽袖、卷裤腿、披衣或敞怀,不得有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等有碍公安民警形象的行为。保持仪容端庄:男民警不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民警发辫(盘发)不过肩;非特殊任务需要,不染彩发、文身、染指甲、留长指甲、化浓妆、戴首饰。保持举止良好:做到站姿端正、挺拔,坐姿平稳、端庄,步姿轻松、稳健,手势自然、优雅,表情平静、温和,时时处处体现人民卫士良好的精神风貌。 (2)人民警察执勤礼仪。岗位值勤时,保持身体姿态端正,精神饱满振作,不得斜靠、倒卧、跷腿、聊天,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交接岗,互相敬礼。两名以上民警巡逻,应行列整齐,威严有序。执行警卫任务,警容风纪严整,言行举止端庄得体。进入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执行公务,主动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并注意尊重他人人格,严格依法行事。在外事活动场合遇见外宾,主动打招呼致意;纠正违章,先行敬礼。除紧急情况外,着装驾驶和乘坐警用摩托车时,佩戴警用头盔。驾驶警用车辆执行公务,除护卫国宾车队和追捕、押解犯罪分子和110处警可以按规定使用警灯、警笛外,一般只使用警灯;非紧急公务需要,不得违规超车、抢道、闪警灯、闯红灯。 (3)人民警察接待礼仪。接待前来办事、求助、咨询的群众,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文明礼貌,语气谦和客气,表述准确通俗。在遇到国外客人前来办事、求助,要想办法与其沟通,并热情为其解决问题。接待群众报警、报案,应该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抚,设法消除其焦急、紧张的情绪,引导其尽快讲清案由、事件、地点等要素,做好记录,并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出警。接待群众信访和投诉,主动招呼来访者入座,作些寒暄,以缓解和打消其不满和对立情绪,耐心倾听和记录其谈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接待老弱病残者,主动上前搀扶就座,给予优先照顾;对群众的请客、送礼应委婉拒绝。做到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4)人民警察走访礼仪。走访时应讲究实际,指导布置工作时多予协商,少下命令,帮其所需,解其所忧。走访鳏寡孤独和特困户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帮教对象等特殊群众,语言文明,注意了解和帮助其解决困难。走访遭受不法侵害者及其家属,给予同情和安慰,并以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地了解案情,帮助寻找隐患,做好补救工作。对调解纠纷、查处违章等有关人员,尽力避免对立和过激情绪,讲清利弊得失,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妥善解决问题。走访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人士、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预先了解他们的礼仪禁忌、风俗习惯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态度要热情友好,举止要有节有度,谈话要讲究策略。

现代社交礼仪读后感

《现代社交礼仪》读后感 《现代社交礼仪》读后感 读了何春晖和彭波老师编著的《现代社交礼仪》,令我受益匪浅。 《现代社交礼仪》》主要为我们介绍了现代社交礼仪概述、职能、基本行为规范、日常的社交礼仪、仪容和服饰礼仪、涉外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的常用文、节日习俗礼仪等,全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社交礼仪的知识,这些礼仪对于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我们的帮助还是挺大的。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章,先是对社交礼仪进行一个整体的概述,包括涵义、由来、职能、原则等,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从考古资料上看,礼仪文化由来已久,在远古时期就存在了,看来礼仪还是很受重视的。古代礼仪中,智慧的人们除了创造一整套的礼仪思想,还提出一整套的礼制,该章节就给我们讲述了产生于西周的“五礼”,这个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五礼”即吉礼(五礼之冠,主要对天神、地、人鬼的祭祀典礼)、嘉礼(是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宾礼(接待宾客之礼)、军礼(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凶礼(悯吊唁忧患之礼)。“五礼”中的许多礼仪规范一直沿用至今。随着国家对外开

放的深入和扩大,人们应从狭小空间走向世界,了解各国的风情礼俗,更好地发展我国传统礼仪规范。 第二章节介绍了现代社交礼仪的职能和原则。概括起来社交礼仪具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我们在了解其这么重要职能的基础上,应该好好学习,将礼仪的作用发挥到工作当中,一定会带给大家意外的惊喜,礼仪掌握得当,工作沟通中效率更高,心情更好,对于业务朋友来说,掌握好礼仪能间接带来销售业绩提高。 第三章和我们分享了社交礼仪基本行为规范。这一章和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办公室一族是密切相关的,在平常待人接物中,这些行为规范是最基本的。该章节着重介绍了如何说话、听话、问候、介绍、握手、电话等,有助于今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不妥当行为得到改善。 第四章主要介绍日常的社交礼仪,诸如探亲访友、迎来送往、节庆宴会、婚丧祝寿、馈赠受礼等礼仪的学习,让大家在交往过程中可以不要再为这些日常的社交礼仪心烦、头痛,甚至不知所措,好好研读这个章节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社交礼仪中得心应手、处理得当、生活更轻松。 第五章讲述的是仪容和服饰礼仪,让置身于社会大家庭中的你有一个好“面”子,好形象。

中职现代礼仪教案-(1)

理论课授课教案 第一节礼仪概述 ————————————————————————————— 目的要求:掌握礼仪的概念,礼仪和礼节的区别 交际礼仪的种类特点作用————————————————————————————— 重点难点及措施:礼仪和礼节的区别,礼仪的种类,礼仪的特点和作用。以讲解为主举例为辅————————————————————————————— 教具: ————————————————————————————— 教研室主任审阅签名:教务处复查签名: 教学系检查签名: 第一章礼仪引论 第一节礼仪概论 一礼仪的内涵 1 礼仪的概念 礼是礼貌,礼节。仪是仪式,仪表,仪态。 礼仪的主体,即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 礼仪的客体,即礼仪的对象,指的是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着。 礼仪和礼节: 相互联系:礼节是待人接物的规矩,表示尊敬.祝贺.哀悼等,属于礼仪的行为规范,是约定俗成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不断 变化的。 相互区别: 1.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而礼节则是这种行为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结婚仪式中的夫妻对拜.主婚人证婚人的讲话都是礼仪中的一种具体礼节。2.礼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礼节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改

变而有所变化。比如古代人们见面要作揖.跪拜.叩手等,随着人们思想观 念和社会的发展,现在以握手或拥抱所替代。 3.礼仪一般是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下运用的,是针对公关交际活动的整体而言的,而礼节不仅常用于正规交际场合中,在非正规交际活动中也经常使用。比如见面打招呼就是非正式场合中常用的礼节。 2 礼仪的分类 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 3 礼貌,礼节,礼仪的关系 礼貌,礼节,礼仪都是人们在社交中表现出来的尊敬和友好的行为,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是自身特殊含义和要求,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礼仪的功能与作用 1 礼仪的功能 A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B 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C 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D 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 礼仪的作用 A、交际礼仪是人们沟通思想的桥梁:人类需要沟通,社会需要交际 礼仪,成功因素中85%是靠良好的人际关系,睡觉外的 70%的时间用在与人的沟通上,因此,沟通是精神交换, 那么交际礼仪就是沟通的形式和桥梁。 B、交际礼仪是个体和群体的协调器:人在社会群体中不是独立的, 而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交际礼仪把个体和群体联系在 起,形成一个社交整体,让每个人在个自的位置上推动 社会的发展,而且增进彼此的认知和加深彼此的感情。 教案末页

人民警察礼仪知识40问

人民警察礼仪知识40问 1、人民警察在着装方面有哪些要求? 人民警察应当严格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 除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外,在工作时间必须着警服。 应当配套穿着警服,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 应当规范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不得佩带其它与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 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警服、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 一般情况下,应着统一制式的皮鞋。不得穿黑、棕色以外的皮鞋,不得穿式样怪异的皮鞋,不得穿布鞋、拖鞋或赤足。男民警鞋跟不得高于3厘米,女民警的鞋跟不得高于4厘米。皮鞋要保持光亮,不应穿白色或花色袜子。 2、警服换装时间的基本要求。 警服换装的时间,除统一要求的情况外,各单位可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参照下列时间表决定换装时间。但集体行动时,着装必须统一。 3月1日--3月15日换春秋装

5月1日--5月15日换夏装 10月1日--10月15日换春秋装 12月1日--12月15日换冬装 3、人民警察在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要求? 人民警察应当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态良好。 着警服或者执行公务时,不得边走边吃东西;不得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得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不得嬉笑打闹、高声喧哗;不得席地坐卧。 不得酗酒、赌博和打架斗殴;不得参加宗教、迷信活动。 外出时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人民警察的声誉。 4、人民警察的敬礼有哪些种类? 人民警察敬礼方式主要有举手礼、注目礼和立正致礼。举手礼是人民警察着装时,在规定情况下使用的礼节;注目礼和立正致礼则是在规定不行举手礼的场合和情况下使用的礼节。 5、人民警察的敬礼规范有哪些? 参加庆典、集会等重大活动或升国旗时,着警服列队的人民警察应当自行立正、行注目礼,带队人员应当行举手礼;未列队的人民警察应当行注目礼。奏、唱国歌时,应当自行立正。 晋见或者遇见上级党政领导、公安机关领导时,着警服的人民警察应当行举手礼;因携带武器装备或者执行任务需要,不便行举手礼时,应当行注目礼。晋见或者遇见本单位经常接触的领导和其他同志时,应当互相致意。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 一、警容仪表 1、公安民警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 2、着警服时,必须严格按规定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不得佩带其他与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不准挽袖、卷裤腿、披衣或敞怀,不得有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等有碍公安民警形象的行为。 3、保持仪容端庄。男民警不得留长发、大鬃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民警发辫不得过肩;非特殊任务需要,不得染彩发、纹身、染指甲、留长指甲、化浓妆、戴首饰。 4、保持行为举止良好,做到站姿端正、挺拔,坐姿平稳、端庄,步姿轻松、稳健,手势自然、优雅,表情平静、温和,时时处处体现港城卫士良好的精神风貌。 5、注重礼节。晋见或遇见上级领导,着警服民警应当行举手礼,不便行举手礼时,可行注目礼;晋见或遇见本单位经常接触的领导和其他同事,应当互相致意。 6、参加重大庆典、集会等活动升国旗时,着警服列队民警应当自行立正、行注目礼,带队人员应当行举手礼,未列队的民警应当行注目礼。奏唱国歌时,应当自行立正。 二、值勤礼仪 1、执勤民警在履行公务检查时,应例行公务用语,态度刚柔适度,实施文明检查,公开执法依据,管教结合妥处理。 2、岗位值勤时,应保持身体姿态端正,精神饱满振作,不得斜靠、倒卧、翘腿、聊天,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交接岗,应互相敬礼。 3、着装徒步执行巡逻任务,应保持步姿有力,步速适中,身体端正;两名以上民警巡逻,应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威严有序。 4、执行警卫及保卫任务,应当严整警容风纪,严肃言行举止,实施文明管理;首长车队经过时,应呈立正姿势行注目礼,以示尊重。 5、进入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执行职务,应当主动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并注意尊重他人人格,严格依法行事。 6、因公与有关人员接触或在外事活动场合遇见外宾,应当主动打招呼致意;不同单位的公安民警因公接触,应当主动致意;纠正违章,应当先行敬礼。 7、着装驾驶和乘坐警用两轮摩托车,应当佩戴警用头盔;驾驶警用车辆执行公务,除护卫国宾车队和追捕、押解犯罪分子和接处警可以使用警灯、警笛外,一般只使用警灯;非紧急公务需要,不得违规超车、抢道、闯红灯。 三、接待礼仪 1、公安民警接待前来办事、求助、咨询的群众,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文明礼貌,语气谦和客气,表述准确通俗,内容言之有理;一般应讲普通话,不得讲粗话、脏话。 2、接待群众报警、报案,应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抚,设法消除其焦急、紧张的情绪,引导其尽快讲清案由、事件、地点等要素,作好记录,并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出警。 3、接待群众信访和投诉,应主动招呼来访者入座,作些寒暄,缓解和打消其不满和对立情绪,耐心倾听和记录其谈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4、接待办理证、照事项的群众,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符合政策、手续齐全的应及时办理;对需要补充材料的,应提供相应的“公开告知单”,并作耐心详细的说明;对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的事情,应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旅游英语专业《现代社交礼仪》课程 标准 外语系 旅游英语专业教研室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旅游英语课程名称:现代社交礼仪 专业代码: 660109课程代码:030101 计划课时: 30学分:2/学期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制定部门:饭店管理系 制订人:李璇适用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及其它小语种专业 审核人:张彩霞制定日期: 2014-6-10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属性 1.课程性质 《现代社交礼仪》是酒店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外语专业必修的一 门理实一体课程,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基础课性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及相关的训练,使学生能以优雅的举止,庄重大方的服饰、得体的谈吐给交往对象的留下深刻的印象,展 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修养,同时,在旅游工作各岗位上,展示出专业的礼仪素养。 2.课程定位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是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旅游外语等专业为实现教育目标 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本课程在第 1 学期开设,其后续课程主要包括《酒店管理概 论》、《前厅管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等多门专业课程。本课程构成旅游专业院校 学生服务与礼仪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主线,是实现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是学生学习旅游类职业岗位规范服务与管理的核心课程。它具有 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在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旅游外语专业中占重要地位,是将本专业学生 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业务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3.课程任务 本课程任务环节组织四位一体:课堂实训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现代社交礼仪》课程,培养对象为旅游高职酒店管理、导游、旅游管理、旅游外语专 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礼仪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同的实训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树立礼貌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 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培养良好的沟通与交际能力,掌握旅游社交的基本技巧、规范及操作方法,以良好的个人风貌得体地与宾客交往,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其将来在旅游相关企业从事酒店、导游、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更好地胜任旅游职业岗位工作。 通过任务驱动式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实现课堂、实训基地及真实工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践工学交替特色。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湖南大学现代礼仪课程讲义

第一章礼仪概述 2016年9月15日 第一节礼仪的内涵与定义 礼仪的内涵:礼貌,礼节,仪表,仪式 礼貌:人们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表示尊敬,重视和友好的态度。 礼节:指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相互表示尊重,祝愿,问候,致意,慰问等待人接物方面的形式。 仪表:指人的外表,穿着,它主要指美的外在形象,引申为人的精神状态。 仪式:指在一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和形式的社会活动。 礼仪是什么: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 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二节礼仪的起源于发展 发展阶段 1.孕育阶段(原始社会中后期) 2.形成阶段(《周礼》、孔子、孟子) 3.变革时期(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百家争鸣,相互融合” 4.鼎盛时期(秦――秦始皇西汉――董仲舒“三纲五常” 汉――《礼记》唐宋――朱熹“以儒家思想 为基础”) 5.衰落时期(清朝――死板、繁琐加入西方文华――“大杂烩”) 6.现代礼仪时期(内容日趋简单化标准日趋国际化)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一)一般心理特征:1.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幼稚的深刻性;2.心理倾向的二重性:a.积极: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积极进取b.消极:纠结、郁闷、抱怨、厌世;3.心理素质结构的二重性:理想与 现实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高求知欲与低识别力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交往与自我 封闭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的矛盾;(二)不同大学阶段的心理特征:1.大学适应阶段:学会、会学;2.稳定发展阶段:享受大学生活、两级分化;3.准备就业阶段:向职业生涯过渡。 第二章着装礼仪 男士西装礼仪西装也称西服,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欧洲,上下面料完全一致的两件套或三件套。 纽扣扣法 单排扣两粒扣:只扣上面的纽扣,坐下可以全部解开。 三粒扣:只扣中间的纽扣或者扣中间和上面的纽扣。 双排扣全部都要扣上。与衬衫的搭配西装里只可以搭配衬衫,其他的都不行。 白色最正式,浅蓝亦可,条纹以窄条纹为益。 衬衫一定是长袖的,要比西装长一到两公分。露出来。

礼仪概述

(一)礼 礼本意为敬神,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也是 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在古代,礼特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今天, 礼的含义比较广泛,它既可指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也可泛指社会交往 中的礼貌和礼节。 所以说,礼的本质是“诚”,有敬重、友好、谦恭、关心、体贴之意。(二)礼貌 1.礼貌的含义 礼貌是人与人在交往中,也是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时的外在表现,它通过言谈、 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也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 2.礼貌的分类 礼貌可分为礼貌行为和礼貌语言两部分。 礼貌行为 礼貌行为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微笑、点头、欠身、鞠躬、握手、正确的站姿、坐姿等。 礼貌语言 礼貌语言是一种有声的行动,如使用“小姐”、“先生”等敬语,“恭候光临”、“我能为您做点什么”等谦语;“哪一位”、“不新鲜”、“有异味”、“哪里可以方便”等雅语。 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礼貌,不仅有助于建立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 而且能够缓解或避免某些不必要的冲突。 3

酒店餐饮服务礼仪规范 4 (三)礼节 1.礼节的定义 礼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问候、致意、祝愿、慰问以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 2.礼节的表现形式 礼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内在品质的外化。有礼貌、尊重他人是通过礼节表现出来的。例如: 尊重师长,可以通过见到长辈和教师问安行礼的礼节表现出来; 欢迎他人到来可以通过见到客人起立、握手等礼节来表示; 得到别人帮助可以说声谢谢来表示感激的心情。 借助这些礼节,对别人尊重友好的礼貌得到了适当表达。不掌握这些礼节,在与人交往时虽有尊重别人的内心愿望却难以表达,所以,我们应掌握正确(规范)的礼节,正确地表达意愿。 (四)礼仪 1.礼仪的定义 礼仪通常是指在较大较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 2.礼仪与礼节和礼貌的关系 礼仪就是表示礼节的仪式 这种仪式自始至终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节是礼仪的基本组成部分。换言之,礼仪在层次上要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 礼貌是礼仪的基础 礼仪,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所构成的。它不像礼节一样只是一种做法,而是一个表示礼貌的系统、完整的过程。

公安民警礼仪要求

公安民警礼仪要求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警容仪表礼仪。保持警容严整:着警服时,严格按规定缀钉和佩戴警衔、警号、胸徽、帽徽、领花等标志,不佩带、系挂其他与人民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不挽袖、卷裤腿、披衣或敞怀,不得有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等有碍公安民警形象的行为。保持仪容端庄:男民警不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民警发辫(盘发)不过肩;非特殊任务需要,不染彩发、文身、染指甲、留长指甲、化浓妆、戴首饰。保持举止良好:做到站姿端正、挺拔,坐姿平稳、端庄,步姿轻松、稳健,手势自然、优雅,表情平静、温和,时时处处体现人民卫士良好的精神风貌。(2)警务执勤礼仪。岗位值勤时,保持身体姿态端正,精神饱满振作,不得斜靠、倒卧、跷腿、聊天,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交接岗,互相敬礼。两名以上民警巡逻,应行列整齐,威严有序。执行警卫任务,警容风纪严整,言行举止端庄得体。进入有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执行公务,主动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并注意尊重他人人格,严格依法行事。在外事活动场合遇见外宾,主动打招呼致意;纠正违章,先行敬礼。除紧急情况外,着装驾驶和乘坐警用摩托车时,佩戴警用头盔。驾驶警用车辆执行公务,

除护卫国宾车队和追捕、押解犯罪分子和110处警可以按规定使用警灯、警笛外,一般只使用警灯;非紧急公务需要,不得违规超车、抢道、闪警灯、闯红灯。(3)警察接待礼仪。接待前来办事、求助、咨询的群众,态度热情诚恳,语言文明礼貌,语气谦和客气,表述准确通俗。在遇到国外客人前来办事、求助,要想办法与其沟通,并热情为其解决问题。接待群众报警、报案,应该用亲切的语言进行安抚,设法消除其焦急、紧张的情绪,引导其尽快讲清案由、事件、地点等要素,做好记录,并迅速通知有关部门出警。接待群众信访和投诉,主动招呼来访者入座,作些寒暄,以缓解和打消其不满和对立情绪,耐心倾听和记录其谈话,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接待老弱病残者,主动上前搀扶就座,给予优先照顾;对群众的请客、送礼应委婉拒绝。做到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4)警察走访礼仪。走访时应讲究实际,指导布置工作时多予协商,少下命令,帮其所需,解其所忧。走访鳏寡孤独和特困户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帮教对象等特殊群众,语言文明,注意了解和帮助其解决困难。走访遭受不法侵害者及其家属,给予同情和安慰,并以负责的态度,认真、细致地了解案情,帮助寻找隐患,做好补救工作。对调解纠纷、查处违章等有关人员,尽力避免对立和过激情绪,讲清利弊得失,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妥善解决问题。走访少数民族群众、宗教人士、港澳台同胞和外国人,预先了解他们的礼仪禁忌、风俗习惯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态度要热情友好,

现代社交礼仪

现代社交礼仪 礼仪总述 礼:尊重、礼者敬人也。 仪:恰到好处的向别人表达尊重的形式。 现代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交往的艺术、礼仪是沟通技巧、礼仪是行为规范 要名片怎么要比较合适? 交易式、明示法、谦恭法、平等法 现代礼仪的种类 政务礼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为政府服务时,所讲究的礼仪。 商务礼仪: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 服务礼仪: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工作中所讲的礼仪。 现代礼仪的种类 社交礼仪:人们在泛交际、工作之余的公众场合迎来送往、私人交往中所讲的礼仪。 国际礼仪: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时所讲的礼仪。 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何时要讲礼仪? 初次见面、因公交往、涉外交往 为何要讲礼仪?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进交往、使问题最小化! 运用礼仪,该如何操作?

礼仪特点:强调标准,不可肆意妄为,具有规范性。 具有对象性、具有可操作性。 学习礼仪注重的三个基本理念 尊重为本、善于表达、形式规范 一、社交是一种泛交际,指的是人的一般性的社会交往,是工作之余的社会交往,不是因为工作关系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而是人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关系。 二、社交的重要性 交流信息:社交就是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增进感情、建立关系、充实自我 三、社交礼仪与社交之间的关系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不按社交礼仪的规范办事,就会失敬于人,也显得自己少调失教。 四、社交礼仪与其他行业性礼仪相比有何特别之处? 1、广泛性 2、时效性 3、技巧性 遵守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交礼仪的基础 一、概念 道德就是对人们伦理关系的规范。 社会公德是对现代文明人伦理道德规范的要求。 而这种要求需要表现,礼仪即是它的表现形式。 二、社会公德的内容

公安民警与礼仪

公安民警与礼仪 王保生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由礼节和仪式组合而成,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工作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公安民警礼仪是各级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按照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合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言行举止和必要礼节。 作为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公安民警非常有必要学习礼仪知识。公安民警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公安民警不仅仅要遵循日常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也要体现职业的特殊性,在执法不管理工作中遵守法定的程序和手段。 二、学习礼仪的意义 遵守公安民警礼仪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树立公安机关执法威信;有利于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人民警察。 有人认为:警察的职责就是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确保一方平安,于是乎,一些民警“我执法我说了算”心理作祟,工作态度冷、硬、横、推,甚至耍特权、抖威风,动辄训斥人;对待群众危难险急之时的报警或求助不能快速反应;接待办事的群众态度生硬,存在“四难”现象;办理案件拖拖拉拉,不能及时结案,甚至存在执法不公的现象;实际工作中不会做群众工作,态度粗暴,方法简单,不善于化解矛盾,引起群众反感。据调查,有几种情况较为普遍:一是群众被抢或被盗后到派出所报案求助,值班民警不紧不慢,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使群众感到公安机关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二是群众打电话报警或到派出所报案寻求帮助,由于案件不属公安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如要求民警协助处理假币纠纷、邻里纠纷、消费纠纷、经济纠纷、噪音扰民等,一些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往往对报警人说:“不属我们管,不要乱打110。”“我们不来了,你们自己搞掂。”有的干脆不出警,引起群众不满而投诉。此外,接警民警缺乏亲和力,情绪急躁,态度生硬,解释不够耐心,三言两语就把群众打发走,有的民警到达现场后

礼仪文化概论复习

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什么是礼仪? 狭义的礼仪是指表示尊重和敬意而容重举行的礼宾仪式. 广义的礼仪是指在某种特定的场合,为表示礼貌、礼节、而采取的合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规范。礼是指礼节和礼貌,仪是指仪表、仪态、仪式和仪容。礼仪则是指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的内在的气质、风度、修养、精神。礼是仪的本质,而仪则是礼的外在表现. 文化的层次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政治制度《仪礼》-行为规范《礼记》-对礼的行为作出解释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礼仪文化的特征: 1.礼仪具有传承性:礼仪是一种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 2.礼仪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3.礼仪文化具有融合性 4.礼仪文化具有相对的排他性 礼仪起源于祭祀 1.原始社会的礼仪起源于祭祀活动.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幻想有超自然体神 灵的存在.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或是祈求神灵为其驱灾避祸,就需要一系列的仪式活动,这就是祭祀. 2.在春秋战国时代,祭祀是头等大事,甚至摆在了国防的前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出 生到死亡都有仪式存在. 3.祭祀对于民众来说,如此重要,所以人们将对神的尊敬扩大到对人的尊敬,久而久之形成 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仪. 为什么说礼仪是一种文化?(中国礼仪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纵观中国礼仪的发展演变,我们可以看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根上的礼仪,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从原始时代祭祀的礼仪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各民族文化中对图腾崇拜的由来;有关尊卑长幼、孝顺父母、男女有别等观念,则集中地沉淀中中华民族传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伦理。中国礼仪是这个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上。 1.小农经济与尊卑长幼: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状态,使人们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土地、男耕女织上,难以冲破血缘关系的网络。特殊的血缘关系、风俗习惯长期保存积累下来,成为一种极为牢固的文化结构和心理力量。 2.私学兴起与尊敬师长:孔子兴办私学,广招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子弟。在教学过程中,孔子不断强调礼和礼仪的重要。 3.言而有信与朋友相处:朋友相处是以坦诚、信实、侠义为基础,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的价值取向、特定的地域中,演绎着朋友这一词的的丰富内涵。今天我们的交友途径远比古人宽广,不管出于何种目的结交朋友,基本的礼仪还是要遵循的。平等、真诚是交友的基本前提,忠诚、责任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居高临下,缺乏互相尊敬,必导致交友失败。 4.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 5.中庸之道与含蓄之美: 礼仪的社会作用: 1.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2.礼仪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3.礼仪可以增强群体意识、塑造形象 4.礼仪可以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加强团结 5.礼仪可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平衡,满足人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警察礼仪简介

警察礼仪简介 一、警察礼仪的含义 警察礼仪是各级公安机关和每个警察按照有关条例规定,在各种时间、场合处理人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中正确的言行举止和必要的礼节。警察礼仪不仅是警察与公众交往的外在形式,亦是其内在思想品德、各种素质修养的自觉表现,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只有内在素质和外在形式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警察礼仪的意义所在。 警察礼仪是由警察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既有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日常礼仪,又有在执法、管理等方面必要的表现程序和手段,以此反映出对公民合法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同时,警察礼仪也涵融于中华民族的礼仪之中,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礼仪的制约和影响,并对社会公共礼仪起到补充、发展的作用。 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政府的直观形象,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人。因此,警察的礼仪便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缩影。对于塑造警察的仪表美、规范举止行为和讲究文明礼貌,增强警察队伍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树立大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警察的基本礼仪 警察的基本礼仪主要有警容仪表、言谈举止、敬礼三个方面。其中,警容仪表含着装和仪容两个方面;言谈举止含礼貌用语、行为举止两个方面。

在行为举止中有挺拔的站姿、端庄的坐姿、平稳的步姿、恰当的手势和适当的表情等要求。 1、警察在着装方面的要求 警察应当严格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着警服,保持警容严整;除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外,在工作时间必须着警服;应当配套穿着警服,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穿着警服时,应当规范缀钉、佩带警衔标志、警号、胸徽、帽徽、领花、臂章等,不得佩带其它与警察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 一般情况下,应着统一制式的皮鞋。不得穿黑、棕色以外的皮鞋,不得穿式样怪异的皮鞋,不得穿布鞋、拖鞋或赤足。男民警鞋跟不得高于3厘米,女民警的鞋跟不得高于4厘米。皮鞋要保持光亮,不应穿白色或花色袜子。 在警务工作中,女公安民警化妆以淡妆为主,自然大方,素净雅致。切忌浓妆艳抹和当众化妆或补妆。 2、警察在行为举止方面的要求。 警察应当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态良好。着警服或者执行公务时,不得边走边吃东西;不得在公共场所或者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得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不得嬉笑打闹、高声喧哗;不得席地坐卧;不得酗酒、赌博和打架斗殴;不得参加宗教、迷信活动。外出时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遵守社会公德,自觉维护警察的声誉。 3、警察敬礼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