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翻译 三行对译

《赤壁之战》翻译 三行对译
《赤壁之战》翻译 三行对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

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

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

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如果刘备

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

果他们离心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让我能够奉命去慰

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

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

成功,天下大势可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孙权

即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于是)日夜兼程,等到到了南郡,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

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和他)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为人聪明

仁惠,敬重、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以共建大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

郡地,很快被人呑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

?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

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

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

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

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

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

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

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

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

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

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

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

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

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

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

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

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

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

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

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

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

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

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

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

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

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

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

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

?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

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

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

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

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

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

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

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

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

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

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

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

一样!?于是散会。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

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

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

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

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

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

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

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

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

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

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近来我奉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

南方,刘琮投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会战。?孙

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

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

甚至用千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一齐

进攻,(这样一来)长江的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小、

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

沉默不语。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握着他的手说:?您要说什么??鲁肃说:?刚才我察看众人的议论,(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值得与(他们)谋划大事。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牛车,吏

卒跟随,交往士大夫们,然后逐渐升官,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

迎顺曹操,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

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所持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

正与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

?曹操虽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

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功业,占据着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

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

之人;况且曹操是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将军谋划这

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

曹操的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

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

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

在今天。我周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他!?孙权说:?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

表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

你说应当迎战,很合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于是拔刀砍断面前

放奏章的桌子,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

一样!?于是散会。

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

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现在按实际

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到的刘表

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

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值得畏惧。我只要有精兵五万,已经足够制服它,

希望将军不要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

的心意。子布、元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只

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你与子敬、程公就先行

出发,我会继续派出军队,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操

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于是任命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

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

……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流行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

(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于是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

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船

排在最前头,(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

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

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

很多。周瑜等率领着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课本原文及翻译

赤壁之战 司马光 (一)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状语后置)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天下枭雄(判断),与操有隙,寄寓于表(状语后置),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机(抢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状语后置)。 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

翻译技巧总结

翻译技巧总结 个人认为,翻译题很重要!考研是个充实自己的过程,只要你还需要英语,就离不开翻译,所以大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首先个人推荐一本书,XDF唐静老师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我听过他的课,他的方法很实用,感觉很象下面介绍的第四种方法。 翻译题里考察三方面内容: 1、专有名词(如operational research expert)、习惯用法(如depend on)及多义词的翻译(如school、set的多义) 2、一般性翻译技巧:包括词义选择,词序调整,词性转换和增词法等等 3、具体句型(定从、状从、主从、宾从、表从、同位从、强调结构、并列、比较、倒装、插入、被动、否定等) 其中2、3是大考点,具体内容可在论坛下XDF的翻译笔记来看,在此不赘述。 可看出,应对翻译题的主要武器是翻译技巧,下面正式进入正题(常用方法、被动语态译法、形容词译法、举例详解) 一、常用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这些技巧不但可以运用于笔译之中,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过程中,而且应该用得更加熟练。 1增译法:指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根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凡说到人的器官和归某人所有的或与某人有关的事物时,必须在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因此,在汉译英时需要增补物主代词,而在英译汉时又需要根据情况适当地删减。英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一般用连词来表示,而汉语则往往通过上下文和语序来表示这种关系。因此,在汉译英时常常需要增补连词。英语句子离不开介词和冠词。另外,在翻译时还要注意增补一些原文中暗含而没有明言的词语和一些概括性、注释性的词语,以确保译文意思的完整。总之,通过增译,一是保证译文语法结构的完整,二是保证译文意思的明确。如: (1) 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away? 马上给他打个电话,你觉得如何?(增译主语和谓语) (2) If only I could se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要是我能看到四个现代化实现该有多好啊!(增译主句)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省译名词) 3转换法: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具体的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在句子成分方面,把主语变成状语、定语、宾语、表语;把谓语变成主语、定语、表语;把定语变成状语、主语;把宾语变成主语。在句型方面,把并列句变成复合句,把复合句变成并列句,把状语从句变成定语从句。在语态方面,可以把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如:

前赤壁赋原文及赏析翻译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 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 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 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

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65 辞赋精选,高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写景,饮酒,感叹,哲理 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 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 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 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有 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

英语翻译正说反反说正译

英语翻译正说反反说正译

————————————————————————————————作者:————————————————————————————————日期:

第八章英翻译技巧(五)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正说反译、反说正译的应用 不论是正说反译还是反说正译,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是:保证语义明确、加强修饰效果、尊重汉语习惯,保证译文通畅易懂。 所谓反面表达,是指英语词句中含有“not”,“never”,“no”,“un-”,“im-”,“ir-”,“in-”,“less-”等否定成分,汉语词句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毋”、“勿”、“非”等否定成份,不含这些成份的为正面表达。 (一)正说反译的应用 1.谓语动词或动词词组本身表示否定意义,常见的有:Fail, fizzle out, fall short, be frustrated, escape, elude, slip away, stop, cease, overlook, ignore, neglect, refuse, grudge(怨恨,不情愿做), disdain, reject, turn down, forbid, prohibit, exclude from, bar, ban, expire, be blind to, deny, avoid, omit, forget, prevent from, live up to, resist, miss, lack. I missed what you have said because of the noise outside.由于外面的噪音,我没听清楚你说的话。 To our disappointment, he failed to take the overall situation into account. 使我们失望的是他不顾大局。 Such a chance was denied to me.我没有得到这样一个机会。 2.介词或介词短语含否定之意,常见的词有: Above, against, below, beneath, beyond, instead of, out of, without, but for。 Learn how to be instead of do.要学习如何做人,而不是做事。 The question is above the five-yea-old boy.那个五岁的小孩不懂这个问题。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眼不见,心不烦。 But for the storm,we should have arrived earlier.要是没有遇上暴风雨,我们会早到了。 All international disputes must be settled through negotiations instead of any armed conflicts. 一切国际争端应通过谈判而不是武装冲突来解决。 3、一些固定结构也是形式肯定,意思否定,例如absent (from), free from, safe from, different (from), far from, few, little,alien to,anything but, know better than(明白而不至于), too…to… , rather than,awkward(不熟练、不灵活、使用起来不方便),bad(令人不愉快的,不受欢迎的、不舒服的),blind to (看不到、不注意),dead(无生命的、无感觉的、不毛的),difficult(不容易的),foreign to(不适于,与……无关),short of(不足,不够),poor(不好的,不幸的),ignorant of(不懂) He knows better than to do such a thing.他不至于干这样的事。 His work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他的工作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The problem is anything but easy.这个问题可决不容易。He is more brave than wise.他有勇无谋 4.含有if, before, unless,would rather 的从句或虚拟语气的句子,如: Jump down from the roof of the building. If you dare.我猜你也不敢从房顶上跳下来。 She will die of hunger before she steals.他宁愿饿死也小愿去偷。 I would rather die before I would betray my country.我宁可死,也不背叛我的祖国。 The troops would rather take a roundabout way than tread on the crops.部队宁可绕道走,也不踩庄稼。 5、许多英语习语从正面表达,习惯上却从反面加以翻译,如: He was utterly in the dark about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department yesterday. 他对昨天系里发生的事全然不知。 Leave me alone!别管我!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 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二)反说正译的应用 1.双重否定 You cannot make omelettes without breaking eggs.有失才有得/不破不立 We must never stop taking an optimistic view of life. 我们对生活要水远抱乐观态度。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mind.有志者事竟成。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英译汉正转反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1、名词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有)、absence (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否认;否定)、exclusion (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许)、loss(失去)等。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们大惑不解。 2、动词或动词短语 —英语中常见的含蓄否定动词包括:refuse(不愿;不肯;无法)、lack(缺乏;没有)、defy(不服从;不遵守;不让)、forbid(不许)、stop(不准;别)、ignore(不理;不肯考虑;无视;不顾)、hate(不愿意)、miss(没听清楚;没赶上)等。

常用翻译技巧:正译法和反译法

译国译民 专心翻译 做到极致 常用翻译技巧:正译法和反译法 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如: (1) 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one can buy a gun. (正译)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反译) (2) 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信息。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正译) This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反译) (3)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Suddenly he had a new idea. (正译) He suddenly thought out a new idea. (正译) A new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struck him. (反译) (4) 他仍然没有弄懂我的意思。 He still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正译) Still he failed to understand me. (反译) (5) 无论如何,她算不上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 She can hardly be rated as a bright student. (正译) She is anything but a bright student. (反译) (6) Please withhold the document for the time being. 请暂时扣下这份文件。(正译) 请暂时不要发这份文件。(反译)

赤壁之战句子翻译

翻译下列句子. 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翻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经稳定局面。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翻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翻译: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受到震动而改变脸色。 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翻译: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说话。(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翻译:曹操应当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誉地位,还少不了做一个最低等的从事。 7.地方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翻译: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的坏人。

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翻译:您能对付曹操就请同他决一胜负,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我当和曹操决一死战。 难句翻译 9、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译:如果刘备和他们(荆州方面的人)齐心协力,上下步调一致,就应该安抚(他们),同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能合作,(我们)应该另外谋划这个问题,来完成大业。 10、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译:(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方向进军,(就)日夜加速赶路,等到(鲁肃)来到南郡,(刘表次子)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了,鲁肃直接迎接他,和刘备在当阳长坂会合。 1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译:如果能够用吴越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打着犹豫不决的主意,形势紧迫却又不

常用的翻译技巧

常用的翻译技巧 1. 重复法(repetition) 2. 增译法(amplification) 3. 减译法(omission) 4. 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 5. 词序调整法(inversion) 6. 分译法(division) 7. 正说反译, 反说正译法(negation) 8. 语态变换法(the change of the voices) 1. 重复法 We have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Le t’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我们来修改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Gentlemen may cry, peace, peace --- but there is no peace. 先生们尽管可以高呼和平,和平!但是依然没有和平。He had it all written out neatly. 他把它写得清清楚楚。 1. 这种人闹什么东西呢闹名誉,闹地位,闹出风头。What are they after They are after name, after position, and they want to cut smart figure. 2. 大(家庭)有大(家庭)的难处。A large family has its difficulties. 3.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The sky is blue, blue; And the steppe wide, wide; Over grass that the wind has battered low; Sheep and oxen roam. 4. 寻寻觅觅, 冷冷清请,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侯, 最难将息。(译文1)Seek, seek; search, search; Cold, cold; bare, bare; Grief, grief; cruel, cruel grief. Now warm, then like the autumn cold again, How hard to calm the heart! (译文2)I seek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译) 2. 增译法 增词义增加虚词为多,也可酌量增加实词。英译汉时经常增加的词有结构词、数量词、概念词、语气词等。从增补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结构增补、意义增补和修辞增补。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s. 我们等待假日的到来。Much of our morality is customary. 我们大部分的道德观念都有习惯性。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精确。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1.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as no right to speak. (No investigation, no right to speak.) 2.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Confucius said: “He who learns without thinking is lost. He who thinks without learning remains puzzled.” 3. 虚心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Modesty helps one to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4. 交出翻译之前, 必须读几遍, 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 这样你才能把工作做好。Before handing in your translation, you have to read it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see if there is anything in it to be corrected or improved. Only thus can you do your work well. 5. 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The magistrate a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s, while the common people are forbidden even to light lamps. (One man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the hedge.)

赤壁之战 翻译

赤壁之战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百姓殷实富裕,如果占有它,这就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军队中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 刘备是天下的豪杰,跟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如果刘备同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荆州方面的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我们)就应当安抚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有所背离(指刘表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我们)就该另外筹划这件事情,以成就(我们的)大业。我请求奉您之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他们)军中掌权的人物,以及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而听从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就被曹操占了先(抢先)。”孙权立刻派鲁肃前往。(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日夜赶路,等(鲁肃)到了南郡,(刘表的二儿子)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跑,鲁肃直接迎向前去,与刘备在当阳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旨,(和刘备)讨论天下大事和当前行势,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刘豫州现在想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想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他讨虏将军的名号)将军聪明仁惠,敬重以礼相待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了六个郡,兵精粮足,足够用来成就大业。现在为您打算,不如派遣最亲信的人,主动同东边吴国结盟,以共同成就一番世代相传的事业。(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僻边远的州郡,快要被别人吞并了,(这样的人)难道可以托身吗?”刘备(听了)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就同刘备等定下了交情。(另译)两个人随即(也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现在做)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建议,(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着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就同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会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水以南招收兵马,同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中原地区)大致已稳定局面,就(南下)攻破荆州,声威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 如果能够拿(江东)吴、越的兵力同中原(的曹操)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曹操)投降(向北朝拜称臣)呢!现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义,而内心里却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事情紧迫而又不能决断,灾祸降临就没有多少时候了!”孙权说:“假若像您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世,众人仰慕敬重他,好像水流入大海一样。如果大事不能成功,就是天意,又怎能甘心屈服在曹操之下呢?”孙权激怒的说:“我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十多万将士,来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已经决定

最新【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1 【翻译技巧】英语笔译技法——正反译法 2 由于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正3 说和反说时有很大差异,尤其英语在否定意义的表达上更为复杂,有时形式否定而实质4 肯定,或形式肯定而实质否定。在两种语言互译时,原文中正说的句子可能不得不处理5 成反说,或是用反说表达更为合适。反之亦然。翻译中,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6 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称为正反译法。 7 8 正反译法是翻译技巧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属于引申和修辞范围。 9 10 笼统的说,英语句子中含有“never”、“no”、“not”、“un-”、“im-”、11 “in-”、“ir-”、“-less”等否定词以及否定前缀或后缀的单词,以及汉语句子中12 含有“不”、“没”、“无”、“未”、“甭”、“别”、“休”、“莫”、“非”、13 “勿”、“毋”等否定词的即为反说,不含有这些否定词的即为正说。 14 15 但实际操作时,正说和反说的界限又变得极为模糊,例如“correct”可以翻译成16 “正确”(正说),也可以翻译成“没有毛病”(反说)。因此,到底译文要采用正说还17 是反说,就完全要看译文语言的惯用表达和上下文的语气语态了。 18 19 在正反译法中,英译汉正转反(正说反译法)和汉译英反转正(反说正译法)是最20 为重要的两种正反译法。 21

22 英译汉正转反 23 24 英语中有些否定概念是通过含有否定意义或近似否定意义的词来表达的,虽然形式25 是肯定的,但这类词大多是某些肯定词所引申或变化出来的反义词,或经过长期历史演26 变而引申出其他否定词义,即所谓的“含蓄否定词”或“暗指否定词”,这类词在译成27 汉语时,需要变成汉语的否定词组,必要时还需要作词类转换。 28 29 1、名词 30 —含蓄否定名词主要有:shortness / shortage(不够;不足)、lack(缺乏;没31 有)、absence(不在)、failure(未能;不成功)、defiance(不顾;无视)、denial 32 (否认;否定)、exclusion(排除)、freedom(不;免除)、refusal(不愿;不允33 许)、loss(失去)等。 34 Shortness of time has required the omission of some states. 由于时间不够,35 没能访问那些国家。 36 37 Behave yourself during my absence. 我不在时要规矩点。 38 39 We were perplexed by his failure to answer the letter. 他何以不回信,我40 们大惑不解。 41 2、动词或动词短语 42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考纲规定的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 1、爱 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⑥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 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2、安 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3、被 读音一:bai 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④加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⑤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16课古文原文、注释、翻译、背景、主题思想【部编版高一】 第16课 一、赤壁赋/苏轼 二、登泰山记/姚鼐 一、《赤壁赋》/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一作:共

赤壁之战第三课时译文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古今异义词)汉贼也。 周瑜到后,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以(介词,凭借)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 将军凭借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干,再加上凭借父兄的功业, 割据(于)江东,地方(古今异义词)数千里,兵精足用, 在江东割据,土地方圆数千里,兵器精锐物资充足, 英雄乐业,当横行(古今异义词,古义为中性词)天下,为汉家除残(形容词作名词)去秽(形容词作名词); 英雄豪杰们都乐意效力,应当纵横(驰骋)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丑恶, 况操自送死,而(连词,表转折,却)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代词,指这件事)。 何况曹操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投降他呢?请让我替将军谋划这件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然而,曹操放弃骑兵(北方军队的优势),倚仗水军,与东吴试比高下。现在天气又非常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曹操)驱赶着中原的士卒长距离地跋涉到长江、鄱阳湖之间(多水地带),不习惯(适应)水土,一定生疾病。 此(这)数者(几方面)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轻率)行(做/执行)之。 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患(禁忌),然而,曹操都不加考虑地去做。 将军禽(通“擒”)操,宜在今日。 将军擒获曹操,应当在今天(泛指,现在)。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于)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我)周瑜请求得到精锐部队几万人,进兵驻扎在夏口,保证替将军打败曹操!”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五:正译法和反译法

常用十大翻译技巧之五:正译法和反译法 5.正译法和反译法:这两种方法通常用于汉译英,偶尔也用于英译汉。所谓正译,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同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所谓反译则是指把句子按照与汉语相反的语序或表达方式译成英语。正译与反译常常具有同义的效果,但反译往往更符合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比较地道。如: (1)在美国,人人都能买到枪。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ryone can buy a gun. (正译) In the United States, gun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反译) (2)你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得这一信息。 You can obtain this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正译) This information is accessible/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反译)(3)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Suddenly he had a new idea. (正译) He suddenly thought out a new idea. (正译) A new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struck him. (反译) (4)他仍然没有弄懂我的意思。 He still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正译) Still he failed to understand me. (反译) (5)无论如何,她算不上一位思维敏捷的学生。 She can hardly be rated as a bright student. (正译) She is anything but a bright student. (反译) (6) Please withhold the document for the time being. 请暂时扣下这份文件。(正译) 请暂时不要发这份文件。(反译)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学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 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 一、新课导入 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 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 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 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