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争教两处销魂

有两位剧坛巨星,一位被革命导师马克思推崇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一位被誉为古代“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们虽然早已先后陨落,但是他们的作品却永传人间,至今在舞台上历演不衰。他们就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汤显祖生活在明朝晚期,身历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晚明时期的中国,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把人们的思想从程朱理学中解放出来,引发了追求自由的个人主义和博爱主义思潮。莎士比亚历经伊丽莎白时期和詹姆斯一世时期。当时的英国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洗礼下,逐渐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梦者,在各自的国度试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走过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却都成了不朽的戏剧家。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汤显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试图在政治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刚正不阿,与日益腐败的社会格格不入,最后退出官场,回到家乡江西临川,专心从事诗文戏剧创作。而莎士比亚主要是一位戏剧家,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之梦。与汤显祖的政治活动相比,莎士比亚几乎与政治无涉。汤显祖满怀“治国平天下”的踌躇之志,梦碎之后在诗文和戏曲中宣泄愤懑;相比之下,莎士比亚英国的舞台上却左右逢源,名利双收。尽管境遇不同,两位天才仍有不少共同之处。

首先,他们的戏剧作品都穿越时空,为一代又一代的人所欣赏。四个世纪以来,他们的戏剧作品一直被人们阅读、上演和评论,重要

原因在于两位大师都能冲破当时的艺术教条,不落窠臼,走自己的路。汤显祖认为要以“曲意”为重,让创作的激情冲破格律的束缚,“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莎士比亚作为“自然的诗人”,常常冲破“三一律”的限制。可以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不朽的戏剧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摈弃了当时的艺术教条,尽情地表现了时代精神。

其次,两位戏剧大师都在早期作品中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而在后期作品里展现了悲观失望的世界观。其原因在于,他们所处的社会曾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尔后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汤显祖在创作前期,尽管对社会现状不满,但仍梦想着有一天能得到朝廷重用,大展宏图,对未来满怀希望;而创作后期已经对朝廷绝望、辞官回乡,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对于莎士比亚来说,他初入伦敦剧坛之时,英国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历史剧和喜剧大多洋溢着乐观奔放的热情;后期以悲剧、浪漫剧为主,重在揭示人类的贪欲,流露着悲哀和无奈的心境

再次,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相同点:在各自的作品中运用了梦境。汤显祖的四部戏剧作品都包含梦境,被称为“四梦”;莎士比亚在其约四十部戏剧作品中有近一半与梦有关。两位大师通过表现梦幻,使自己的戏剧作品更加哀婉动人、荡气回肠、发人深思。

最后,也是很让我感兴趣的一点是两位大师在写“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在其作品中表现了情对生死的超

越,《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哈姆雷特》里的奥菲丽娅在追求爱情中都经历了死亡,最终也是情超越了生死。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运用了超自然的精灵来促进爱情之梦的实现,如《紫钗记》和《牡丹亭》中的花神、《仲夏夜之梦》中的仙王和《辛白林》里的朱匹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都用“柳”来象征被遗弃的爱情,如《紫钗记》和《哈姆雷特》。这些真实有趣的巧合。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他们的戏剧作品如同“一座蕴藏着开采不尽的黄金和钻石的宝藏”,直到今天还值得我们不断的挖掘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