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习知识动物卡片(幼教识图)

基础学习知识动物卡片(幼教识图)
基础学习知识动物卡片(幼教识图)

鸡子鸭子

鹅牛

猪羊

马狗

猫兔子

刺猬老鼠

奶牛狐狸

斑马蛇

蟾蜍蚯蚓

豹穿山甲

鳄鱼熊猫

老虎龙

狮子猴子

豹大象

长颈鹿河马

梅花鹿海豚

海马骆驼

青蛙乌龟

鱼甲鱼

虾龙虾

动物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双重调节:双重调节:鸟类的视觉调节不仅能改变晶状体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还能改变角膜屈度(前巩膜角膜肌,为鸟类所特有),故称为双重调节 1、次生腭——由前颌骨、上颌骨、腭骨、翼骨愈合而成 2、羊膜卵——羊膜卵为端黄卵,外有卵黄膜、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内有大的卵黄囊,是适应干燥环境的必要条件 3、逆行变态——由结构复杂的幼体变为结构简单的成体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4、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称为外温动物,也称为变温动物 5、双重呼吸——鸟类由于有气囊,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叫双重呼吸 5、胸腹式呼吸:羊膜动物所特有的呼吸方式,借助于肋间肌使胸腔有节律地扩张和缩小来完成气体交换1、胎生——哺乳类为羊膜动物,受精卵在入母体子宫内后,植入母体子宫壁内,并形成胎盘,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营养,受精卵发育致胎儿成熟后由母体娩出。 2、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规律地沿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移生活环境满足对生殖、索饵、越冬等的条件,并经一段时间后又重返原地的习性叫洄游。 3、咽式呼吸——两栖类还没有形成胸廓,呼吸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称为咽式呼吸 4、内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体温能够保护相对恒定,这样的动物称为内温动物或内温动物 二、填空题 8、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均为完全的双循环,但二者的动脉系统有区别,鸟类的由右体动脉弓将左心室发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哺乳动物的则为左体动脉弓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下颌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 咽式呼吸。 3、两栖动物具1枚颈椎,1枚荐椎。 4、两栖动物的膀胱为泄殖腔膀胱。 4、爬行动物的膀胱为尿囊膀胱,爬行动物的代谢废物以尿酸形式排出。 10、鸟类的羽毛可分为正羽,绒羽,纤羽三种。 13、鸟类颈椎的椎体类型为异凹型。 17、鱼类的尾鳍可分为原尾,歪尾,正尾三种。 7、爬行动物具有多枚颈椎,第一枚为寰椎,第二枚为枢椎,具2枚荐椎。 5、鸟类的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 9、爬行类心脏_4__腔,心室内具有不完全的分隔,为__不完全的双循环 15、哺乳类皮肤腺的类型有皮脂腺,汗腺,乳腺,气味腺四种。 16、哺乳动物具三对唾液腺:耳下腺,颌下腺,舌下腺。 18、胸大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腹面,使翼下扇;胸小肌起于胸骨,止于肱骨近端背面,使翼上扬。20、食草类的反刍胃是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其中皱胃是真正的胃,可分泌胃液。 10、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故称为 口咽式呼吸 11、多数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鱼类一般有5对鳃弓,鳃弓内缘着生有鳃耙,外凸面上有2个薄片状的由无数鳃丝构成的鳃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髂骨、坐骨、耻骨 15、两栖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共同构成骨盆 1、鸟类的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愈合成薄而完整的骨架,但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不同的是左右坐骨与耻骨不在腹中线汇合,因而构成所谓关闭式骨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题

《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复习题A 一、填空题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包括、、。 2、动物体获取水的来源有、、三种途径。 3、国际饲料分类中,青绿饲料指天然水分含量≥的新鲜饲草、人工牧草等。 4、生产上常用的合成氨基酸主要有、和。 5、通常将乳脂含量为的乳称为标准乳。 6、谷实类饲料的营养特性有,无氮浸出物含量,粗纤维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且 品质差。 7、反刍动物瘤胃分解脂肪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8、皮肤不全角化症、青草痉挛症、夜盲症和脂肪肝分别是缺乏、、 和。 二、选择题 1、下列对青绿饲料描述正确的是()。 A、干物质含量高 B、粗纤维含量高 C、蛋白质含量较高,品质较好 D、胡萝卜素含量较低 2、动物在氧化供能时,三大能源物质的利用顺序为()。 A、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 B、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 D、三大物质同时被利用 3、下列缺乏可造成鸡的滑腱症的是()。 A、VB4 B、VB11 C、Mn D、泛酸 4、下列属于体内消化实验方法的是() A、全收粪法 B、尼龙袋法 C、消化道消化液法 D、人工消化液法 5、饲料青贮过程中,乳酸菌繁殖最适宜的含水量是()。

A、65-75% B、30-40% C、80-90% D、45-55% 6、氨基酸的吸收部位为()。 A、小肠 B、大肠 C、胃 D、肝脏 7、对生长猪,下列组合中哪一种含有非必需氨基酸()。 A、赖蛋色精组 B、亮异苯苏缬 C、赖组亮缬色 D、蛋异苯苏谷 8、下列具有协同作用的元素为()。 A、VE-Se B、Mo-Cu C、Mo-S D、Fe-Zn 9、最适合做鱼类能量饲料的原料是()。 A、玉米 B、豆粕 C、稻谷 D、小麦 10、浓缩料中不含有的饲料原料是()。 A、蛋白质饲料 B、能量饲料 C、添加剂饲料 D、矿物质饲料 三、名词解释 1、美拉德反应 2、能量饲料 3、益生素 4、载体 5、日粮 四、简答题 1、饲养标准中饲料标准数值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2、动物的初乳有什么特点? 3、试述唾液作用? 4、简述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一般营养特性? 5、简述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 6、简述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7、简述铁的营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五、论述题 详述应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猪饲料消化率的过程及计算方法?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 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 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 1)水分: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 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 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 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 (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干物质有风干物质和全干物质之分。样品在60-6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均集中于干物质中,所以干物质是动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二)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三)粗蛋白质:是饲料有机物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分析上=N×6·25,凯氏定氮法 (四)粗脂肪: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五)粗纤维: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聚糖等,它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限制因素。(六)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组织中出淀粉外所有多聚糖的总称,非淀粉多糖可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其部分

南农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复试

动物营养学 2009年 一、名词解释(60) 1.维持需要 2.美拉达反应 3.合生素 4.微量元素 5.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 6.限制性氨基酸 7.日粮纤维 8.dEB 9.干物质10.基础氮代谢 11.过瘤胃蛋白12.MHA 13.青草抽搐症14.日粮15.球安 二、简答题(30) 1.“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不需要的氨基酸”,这句话对吗?说明理由 2.列举2~3种酸化剂,并说明酸化剂的作用机理 3.理想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总体内容 4.青贮的制作要点 5.玉米和小麦的营养价值比较 6.列举参与瘤胃发酵调控的的饲料添加剂(5个商品名或化学名) 三、论述题(60,其中5、6选做,第4题20分) 1.氧弹测热仪的使用原理以及测定总能的具体步骤 2.比较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的消化道结构和功能差异 3.瘤胃酸中毒的机制和预防方法 4.实验设计:植酸酶对产蛋鸡的作用。动物安排选择、饲料的选择、样品的收集和制备、指标选择及理由、统计方法、注意事项 5.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6.缓解动物热应激的营养方案 2008年 一、名词解释 1.ADF、NDF 2.RDP、UDP 3.MHA 4.HACCP 5.Maillard反应 6.GMP 7.类胡萝卜素8.瘦肉精9.肌胃糜烂素10.Aw 11.synbiotics:合生素,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组合制剂,或再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它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快速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菌作用更显著持久。12.多发性神经炎(VB1)14.NSPs 15.DEB 16.离子载体(聚醚类):一类由链霉菌属和真菌产生的抗生素制剂,它可与金属离子作用,作为这些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载体(莫能菌素、盐霉素)。17. Premix 二、问答题 1.国际饲料分类及分类依据,并谈谈我国饲料资源状况和开发前景。 2.瘤胃的环境。常见的几类微生物,并说出常用于分析的瘤胃微生物,并谈谈常见的瘤胃消化代谢实验技术。 3.简述动物胃肠道的生长发育过程,并简述影响胃肠道发育的因素。 4.请你说说饲料营养对畜禽胴体和肉质品质的影响。 5.饲料安全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并说说如何做好饲料安全的措施。 2004年 一、名词解释(25分)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普通动物学》学习方法 一﹑课堂学习 大学《普通动物学》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材越来越厚,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学时却越来越少,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教学方法必需要有所改变。 由于生物学本身的规律,在教材中不少内容不可避免是重复的,如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部分内容与人体解剖学是重复的;生理机能方面的部分内容与动物生理学是重复的;大学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许多与中学生物教学是重复的;不同纲动物身体各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不少也是重复的。这些内容又恰恰在《普通动物学》教材中占的篇幅较大。 这些在中学和大学的不同课程以及在同一教材中不同纲的重复内容,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了解的。这一部分内容,要突出重点、特点,对最先讲述的代表动物,可以作较细致的讲解;对以后出现的代表动物,应主要讲述其特点。而常规的结构和生理机能可以不讲或少讲。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要应用比较解剖学和比较生理学的方法。通过比较,不但可以了解不同类群的共同特征,还便于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既知道了一个新类群的特征,又复习了已讲过的类群特征。 在动物学教材中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动物的分类。这一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讲门、纲、目及重要科的鉴别特征,而种的鉴别最好放在实验课中对照实物标本学习,如果在理论课中讲解,不但花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跟着老师转,主要内容一般是能听懂的,但要将老师讲的全部内容在大脑中记下来,是比较困难的。帮助记忆的主要方法是做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记录老师的板书内容,老师的板书是文字非常简捷的各级标题以及重要的图表和示意图。学生还可以记下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所以课堂笔记是重要的学习提纲,它能给学生在课后复习阅读教材时提供重要的线索,便于抓住重点,节约时间。记笔记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组织思维,避免思想开小差。在笔记中还能记下未搞清楚的问题,留待课后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学生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模仿老师在板书中概括问题的方式,提高在阅读中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效果。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板书和做笔记应该有正确的看法,老师讲课时不能只顾在黑板上不停地写,写满了就擦,擦完了又写,学生难以跟上,没有时间思考;学生不能只是埋头做笔记,而对所记的内容不求甚解。老师应该注意板书的质量,学生应该把做笔记当作学习的一种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断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做好课堂笔记应注意以下几点:大学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多,板书也多,学生要提高记笔记的速度,记笔记的速度要跟上老师板书的速度。要培养边看边写、边听边思考的课堂学习能力;课堂笔记不同于会议记录,不必记录过多的细节,更不必将老师讲的话都记录下来,要是这样,学生就仅是记录员,没有思考的时间。除了记下老师的板书以外,再记下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弄不清楚的内容;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许多是自己补充进来的,特别是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新发现,可以多记;而教材上有的内容可以少记;老师讲授的内容容易为自己接受的可以少记,而较难懂的内容,可适当多记,有助于课后复习时突破难点;部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记好笔记外,在课后复习中还补充进许多内容,将笔记重新整理抄写,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一份很漂亮的听课和读书的综述资料,不但丰富了知识,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课堂笔记应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因为动物学老师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经验丰富,所讲授的许多专业术语、定义和内容可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学生不可能随意改变。但学生并不见得就一定要机械地照抄板书,他们可适当地对板书加以改变,搞出特色;现在的课堂教学由于信息量大而课时少,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很详细、很连贯的讲解。即使是教学时间够,也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那样进行讲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一、名词解释 1.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2.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3.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4.饲料: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准确定义)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5.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或养分完成一定营养或营养生理功能的能力大小。5.蛋白质互补:由于各种饲料所含EAA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 多种饲料混合可起到AA取长补短的作用。互补作用也可能发生在不同时间饲喂的多种饲料中,但随间隔时间增长,互补作用减弱。 6.IP(理想蛋白):指日粮中各氨基酸含量与比例与动物的需要相吻合,动物可最大限度的利用饲料蛋白质。AA间平衡最佳、利用效率最高的蛋白质。理想蛋白中各种氨基酸(包括NEAA)具有等限制性,不可能通过添加或替代任何剂量的任何氨基酸使蛋白质的品质得到改善。 7.维生素: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求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先体物。 8.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动物体内,老组织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9.常量元素: 动物机体内含量大于或等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Ca. P .Na .K .Cl .Mg. S等7种。 10.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有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化学元素,目前查明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锌铜锰碘硒钴钼氟鉻硼等12种,铝钒镍锡砷铅锂溴等8种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非常低。 11.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CP%=N%×6.25

生物基础知识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 -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 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 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动物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动物实验:为科研、教学、药物检定等目的,对实验动物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处理,观察其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中问题的过程。 实验动物学:研究动物实验和实验动物的科学。 近交系及特点;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比较医学:对实验动物与人类基本生命现象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共性探讨人类相应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差异寻找治病的方法和手段。 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即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AEIR——实验动物、设备、信息、试剂。 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即维持动物正常体温、呼吸、心跳、基础代谢等各项基本生命活动及满足动物随意活动的需要);生产需要(就是供给动物生长、妊娠、泌乳、产肉、产蛋等生产活动的需要。) 封闭群及特点;以非近亲交配方式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品种与品系;指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稳定的遗传性能,共同遗传来源和一定遗传结构的动物群体。 近交系数;指群体中某个个体通过遗传携带两个同源等位基因的概率。Fn=〔1-(1-△F)n 〕×100%(越亲越高) 全同胞△F=19.1% 同父异母△F=11.0% 堂兄妹△F=8% 亲子交配△F=19.1% 近交衰退;指在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和纯合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体和群体发育的现象。包括: 1.由于有害隐性基因的纯合,出现遗传缺陷或某种疾病发生率的提高。 2.影响繁育如产子数下降、母性不良。 3.个体发育不良,对环境的适应性差。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部分)考试大纲

中国农业大学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专业课考试大纲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试大纲 一、适用范围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养殖和渔业领域的考生。 二、考试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试是养殖和渔业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目标 (1)要求考生具有较全面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基本理论的应用能力。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 四、考试内容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考试由“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动物营养学综合应用”“饲料学基础知识”、“饲料科学综合应用”四部分组成。 (一)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 动物营养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动物营养学的概念和任务 2.动物与饲料关系、概略养分分析方案3.采食、消化和吸收 4.能量 5.碳水化合物 6.脂类 7.蛋白质 8.矿质元素 9.维生素 10.水 (二)动物营养学综合应用 动物营养学综合应用部分测试以下内容:1.动物营养物质需要的研究方法 2.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3.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三)饲料学基础知识 饲料学基础知识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饲料学与饲料工业 2.饲料化学 3.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4.饲料分类 5.青绿饲料 6.青贮饲料 7.粗饲料 8.能量饲料 10.蛋白质饲料 11.矿物质饲料 12.饲料添加剂 (四)饲料学综合应用 饲料学综合应用部分测试以下内容: 1.饲料卫生 2.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普通动物学》完整课后答案(刘凌云版)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 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细胞的共同特征:在形态结构方面,一般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少数单细胞有机体不具核膜(核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一定区域),称为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具核膜的细胞就是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在机能方面:①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例如细胞能将化学键能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等,以维持细胞各种生命活动;②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能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③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的复制,通过细胞分裂将细胞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细胞。此外,还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等。 2. 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学成分有哪些?各有何重要作用?从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结构特点,初步了解生物多样化的原因。 答:组成细胞的化学成分有24种。其中:C、H、O、N、P、S对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Ca、K、Na、Cl、Mg、Fe常量元素虽然较少,但也是必需的,Mn、I、Mo、Co、Zn、Se、Cu、Cr、Sn、V、Si、F,12种微量元素也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由上述元素形成各种化合物。细胞中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水、无机盐)及有机物(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水是无机离子和其他物质的自然溶剂,同时是细胞代谢不可缺少的。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各有其独特的生理机能,其中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在细胞内常常彼此结合,组成更复杂的大分子,如核蛋白、糖蛋白等。蛋白质与核酸在细胞内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已知有20多种。氨基酸借肽键联成肽链。总之,蛋白质是由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的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按一定次序相连而成长链,又按一定的方式盘曲折叠形成极其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细胞质与细胞核都含有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核酸由几十到几万甚至几百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一个核苷酸是由一个五碳糖、一个含氮碱基和磷酸结合而成的。由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极为复杂多样化。而且几乎所有这20多种氨基酸通常存在于每一种蛋白质中,随着这些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上的千变万化,蛋白质的特性也随之多种多样。另一方面,核苷酸的种类虽不多,但可因核苷酸的数目、比例和排列次序而构成各种不同的核酸。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平行围绕着同一轴盘旋成一双链螺旋(像螺旋软梯),在DNA分子中,含这四种碱基的核苷酸有各种的排列方式,如果一个DNA 分子有100个核苷酸,就可能有4100种的排列方式。实际上一个DNA分子不只有100个核苷酸,而是几万甚至几百万个核苷酸。由此看出,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对生物的多样性和传递遗传信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看出,由于蛋白质、核酸的多样性,所以生物也有多样性。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以研究水产养殖动物品种的营养需要、饲料配制和加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概念和发展史、熟练掌握各种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主要养殖品种的营养物质需要量及其影响因素,鱼虾的摄食和投喂技术以及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深入了解饲料的原料特性和配方设计要素。 二、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选择题10分(单选,每题2分);填空题8分(每空1分);名词解释8分(每题2分);判断题6分(每题1分)简答题8分(每题4分);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 共计50分。 2、内容结构 水产动物营养学(50%)、鱼虾的摄食和投喂技术(5%)饲料原料及配方设计(35%)、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和质量管理(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绪论 营养和养分的概念、水产动物营养学的定义 2、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氨基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与氮平衡;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平衡、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必需氨基酸的确定方法 3、脂肪营养 脂肪生理功能;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必需脂肪酸的概念、种类与生物学功能;脂肪的氧化及其危害 4、碳水化合物营养 碳水化合物生理功能;鱼虾对糖类的吸收、代谢及利用特点; 5、能量营养 能量评定体系;能量代谢与测定 6、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 7、矿物质

矿物质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影响矿物质吸收利用的因素 8、常见营养物质间的互作效应和拮抗作用 9、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鱼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与机制;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10、饲料原料 饲料原料的分类;主要植物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及抗营养因子;鱼粉的加工与营养特点;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的比较;能量饲料的营养特点 11、添加剂 添加剂、载体、稀释剂的概念;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及作用;加工使用维生素添加剂的注意事项;矿物质、维生素添加剂的设计 12、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 配合饲料的定义与种类;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饲料加工的工艺流程与主要工序 13、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定 饲料质量包含的内容;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化学分析评定法的主要内容;渔用饲料的特点 14、投饲技术 影响投饲率的因素;投饲方法;“四定”;“三看” 15、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 参考书目: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李爱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普通动物学》基本内容复习纲要
(2009 年 12 月修改稿,尚不完善,仅供参考! )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进化为主要线索,着重系统地介绍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并介绍动物 系统的分类知识及进化等。 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 Ⅲ、各门类的主要特征 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 VII、动物的进化 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 Ⅳ、基本概念 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
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
1、原生动物门 2、多孔动物门 3、腔肠动物门 4、扁形动物门 5、原腔动物门 6、环节动物门 7、软体动物门 8、节肢动物门 9、棘皮动物门 10、半索动物门 利什曼原虫 痢疾变形虫 疟原虫 草履虫 海绵 水螅 水母 珊瑚 涡虫 吸虫 绦虫 蛔虫 沙蚕 蚯蚓 蚂蝗 河蚌 田螺 乌贼 螯虾 鲎 蜘蛛 马陆 蝗虫 海百合 海星 海蛇尾 海胆 海参 柱头虫 11、脊索动物门 (1)尾索动物亚门 (2)头索动物亚门 (3)脊椎动物亚门 ①圆口纲 ②鱼 纲 ③两栖纲 ④爬行纲 ⑤鸟 纲 ⑥哺乳纲 盲鳗 七鳃鳗 鲨 鳐 鲫 鲈 鱼螈 大鲵 蛙 蜥蜴 蛇 龟鳖 鳄 鸵鸟 企鹅 麻雀 鸭咀兽 袋鼠 家鼠 海鞘 文昌鱼
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
1、原生动物门 2、海绵动物门 3、腔肠动物门 4、扁形动物门 5、原腔动物门 6、环节动物门 7、软体动物门 8、节肢动物门 9、棘皮动物门 10、半索动物门 11、脊索动物门 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 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 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 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不分节、不发达真体腔、出现所有器官系统,最早登陆,动物界第二大门。 分节、节肢、高等原口动物,高度适应陆生生活,动物界第一大门。 最高等无脊索,后口、内骨骼动物。 介于棘皮和脊索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 具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的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终生具三大基本特征。脊索纵贯全身,伸达最前端。
(1) 尾索动物亚门(被囊动物) (2) 头索动物亚门 (3) 脊椎动物亚门 ① 圆口纲 ② 鱼 类 ③ 两栖纲 ④ 爬行纲 ⑤ 鸟 纲 ⑥ 哺乳纲 低等、无颌。 低等、有颌、变温,完全适应水生生活。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群,初步适应陆地生活,但还不完善。 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开始。 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 被毛、快速、恒温、胎生、哺乳,最复杂、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1

2011年山东青岛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研真题

2011年山东青岛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动物营养学(75分) 一、翻译并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Neutral Detergent Fiber(DF) 2.Maillard Reaction 3.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 4.Essential Amino Acid(EAA) 5. Feeding Standar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包括___、___、___三种。 2.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主要包括___、___、___三种。 3.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中,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为___,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通常为___。 4.动物体内水的米源包括___、___和___。 5.FCM的乳脂率为___,SCM是指乳脂含量为___,非脂固形物含量为___的奶。 6.某奶牛日产乳脂含量为4.0%的奶20 kg,则该牛每天的标准乳产量为___kg,产这些奶需要___个NND(不考虑维持需要)。 7.牛的青草痉挛是缺乏___引起的,猪的不全角化症是缺乏___引起的,动物的夜盲症是缺乏___,雏鸡的多发性神经炎是缺乏_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1783 年,法国化学家___提出"生命是一个化学过程"的生物氧化学说,奠定了动物营养性发展的理论基础。 A. Van Soest; B. Lavoisier; C. Maynard; D.Hanneberg

2.非反刍动物采食量调节的化学性因素主要是血液中的__。 A.氨基酸; B.葡萄糖; C.VFA; D.脂肪酸。 3.饲料营养物质满足维持需要时的生产效率为___ A.O; B.30%; C.50%; D.80%。 4.动物理想氨基酸模式是以____为100的必需氨基酸的相对比例。 A.赖氨酸; B.蛋氨酸; C.色氨酸; D.胱氨酸。 5.我国猪的饲养标准中,采用的有效能指标是___ A.总能; B.消化能; C.代谢能; D.净能。 五、问答题(25分) 1.某鸡场鸡的配合饲料中总磷含量已达饲养标准的要求,但鸡群中仍出现了缺磷症状,试分析原因。(10分) 2.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运用动物营养及其调控技术,如何减少猪的粪便养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15 分) 第二部分∶动物饲料学(75 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 1.能量饲料 2.饲料添加剂 3.无公害饲料 4.青干草 5.配合饲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电大《动物学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

电大《动物学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 复习资料(1620) 一、名解1、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合成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必需有饲料提供的氨基酸。2、常量矿物质元素:动物体内含量在0.01%的矿物质元素。3、动物的营养需要:每头(只)动物每天对能量、蛋口质、矿物质和维牛素等营养的需要量。 4、代谢能:可被动物利用的养分中所含有的能量成为代谢能。极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尿能、消化道气体能后剩余的能量。 5、维持:健康动物体垂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化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6、过瘤胃蛋白质:未被瘤胃微生物将降解的饲料蛋口进入雏胃和小肠,这部分饲料蛋口质称为过瘤胃蛋口质。 7、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8、饲养标准:格局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动物世纪生产的总结,对各种待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额定做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称为饲料标准。 9、消化能:动物采食饲料的总能减去动物排出粪便所含能量即为消化能。10、内源尿氮:动物在维持状态牛存过程屮,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口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岀的氮称为内源尿氮。1 1、代谢粪氮:动物采食无氮日粮是经粪排出的氮。12、维生素;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所必需的低分了有机化合物。13、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的能最。14、营养物质(营养素):饲料中能被动物利用,用于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有效成分。15、基础代谢: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16、理想蛋口质:可消化蛋白质中所含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生长、生产所需氨基酸比例相一致的蛋白质称为理想蛋白质。17、粗纤维:并非一种纯净化合物,它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所组成的混合物。18、饮料能量净效率:产品中所含能最与用于形成产品的饲料有效能的比值。19、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某种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同时由于该种氨基酸的缺乏限制了动物对氨基酸的利用,这种缺乏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基础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4、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5、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和、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四、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 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五、生态系统 生物部分 3 ( ( ( 4 5 6 1、显微镜的构造(P36)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升、转、看、调 (3)观察:放、压、降、看、升、看、调

(3)整理 取镜和安放: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 距离)。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 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拭。

二.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材料要;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细胞核:含有物质 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细胞通过产生细胞 (1)分裂的过程: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时,先分 息储存在分子中,而DNA主要存在于中。 5、细胞是物质、能量和遗传信息的统一体 第二章细胞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逐渐发生了变化,

动物营养学的两个参数(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能量比)

动物营养学中的两个参数 韩友文教授 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Feed Efficiency,FE)是动物营养实践的重要参数,也是动物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迄今这一参数使用很乱,应当加以规范,使之既科学又实用。 就概念来讲,饲料效率是饲料在动物营养和生产过程中表达出的可衡量效果。最常见的就是:每单位重量饲料喂给生长肥育动物所得到的增重。也可以反过来说:取得每单位增重需要喂给动物的饲料量。后者,西方国家称之为饲料转化率(Efficiency of Feed Conversion,EFC)。用公式定义表达是:饲料效率=增重量(kg)/饲料量(kg);饲料转化率=饲料量(kg)/增重量(kg) 多年来,我国动物营养界和饲料行业对此并未严格界定。在参数和指标的选用上,也比较混乱。名称叫法更不统一,例如:“饲料增重比”、“饲料消耗比”、“耗料比”、“料重比”、“料肉比”、“肉料比”、“增重耗料比”……等等。专业科技刊物中常用“饲料效率”、“饲料报酬”、“饲料/增重比”等表示方法。不论叫什么名称,不外上述两种表达方式。二者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饲料对各种动物的比较营养效果来。 当然,这样的饲料效率表达,是粗略性质的,并不精密。因为还没能考虑动物的营养水平和维持消耗;也没能考虑饲粮的精粗料比例和所含各种营养素的浓度。此外,通常所选用的EFC指标,在具体参数值上,值高表示饲料效率低;值低则表示饲料效率高,这却与人们的思维习惯相反。因此,提出如下定义饲料效率: 饲料效率(动物产品量/饲粮量)=动物产品量(kg)/饲粮量风干(kg) 动物产品量可以是:增重,产蛋,产奶,产毛,也可以是役畜所做的功(MJ)。饲料量一般最方便实用的是:饲粮、饲料或饲草的自然风干重量。日粮中的高

普通动物学期末试卷(绝对有用)

20032335 王艳花 普通动物学期末试卷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学者Haechkel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2、伸缩泡 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 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 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9、刺丝泡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0、皮肌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1、不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2、后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3、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14、刚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