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2、人体能够不断把氧气从外界吸收到肺并不断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其原因是人体不断的进行着()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3、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不断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其中二氧化碳不断产生的原因是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答案:1、A 2、B 3、C

七年级生物下册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活动1: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大小的变化 结论: 吸气时:胸廓(前后、左右)扩大胸腔扩大 呼气时:胸廓(前后、左右)缩小胸腔缩小 活动2:播放3D视频—肺部通气的发生过程,观察膈的位置变化情况。 分析:引起胸廓(前后、左右)扩大或缩小的原因--肋肌 肋肌收缩胸廓(前后、左右)扩大 肋肌舒张胸廓(前后、左右)缩小 膈肌收缩膈肌舒张 ↓↓ 胸廓(上下)扩大胸廓(上下)缩小 ↓↓ 胸腔扩大胸腔缩小 由情境活动的观察体验,师生共同总结出: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或缩小 通过以上的环节设置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呼吸运动的本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呼吸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做铺垫。 问学生:通过呼吸运动实现了胸腔体积的节律性变化,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自制呼吸运动模拟装置来亲自揭示呼吸运动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呢? (二)自主合作,介绍模型 对于模型的制作,课前,我与各小组的组长组建团队参照课本的案例研究如何改进并制作呼吸运动模型。学生一致认为我们的模型创新制作应当遵循这样三个条件:一是模型的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

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 2.观察血液理化因素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了解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对象 家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橡皮管,2%乳酸溶液,N2气囊,CO2气囊等 四、实验方法 1.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分离气管并做气管插管。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3.实验装置 (1)将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相应通道相连接,橡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 (2)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实验模块”,选择“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项目。 4.观察 (1)正常呼吸运动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吸气相、呼气相、呼吸幅度和频率。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CO2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小烧杯罩住,打开气囊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同上,将N2气囊打开,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N2,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

程。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40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恢复过程。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五、实验结果 (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通CO2后,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2)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轻度缺氧时,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

图(三)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 刘占师 河北省滦南县倴城中学(063500) 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我设计制作了“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模型”。通过我三年的课堂教学对比实验,使用这个模型进行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对这段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普遍好于不使用这个模型教学的班级的学生;我又推荐给我县其他教师使用,通过他们两年的教学使用,他们都反映课堂上使用该模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 材料用具 ⑴1250ml 白色透明饮料瓶3个,⑵较大气球2个,较小气球2个,⑶万能胶一瓶,⑷较粗铁丝、线绳若干,⑸细玻璃棒一段,并且一端制成帽状,⑹单孔橡胶塞一个,⑺三通玻璃管一个,⑻玻璃管一段,⑼乳胶管若干,⑽红色背胶纸若干。 二、 制作方法 ① 把三个饮料瓶按图 (一)、(二)、(三)中虚线剪开, 其中,a 为瓶体的1/3,b 高为 瓶体的1/2宽为瓶体的1/3且靠瓶体的上部,e 为瓶体的1/5,c 的周边要比b 大1.5cm 。取a 、c 、d 三部分。 c d a b 图(一) 图(二) e

图(四 ) 图(六 ) ② 把单孔橡胶塞、三通玻璃管、玻璃管、乳胶管、两个较小气球按图(四)的方法连接好,接头处要用胶粘牢,不能漏气。 ③ 胸骨肋骨的制作: 把铁丝按图(五)的方法围 好,大小要比c 的周边小 0.5cm ,并用胶把它粘牢在c 的内侧居中部位,把背胶纸 剪成图(六)的形状,大小与c 一样,然后用胶把它粘牢在c 的外侧,最后如图(七)。 ④ 胸腔的制作:把铁丝按图(五)的方法 围好,大小正好能放入d 中,并用胶把它粘 牢在d 的内侧未剪处,如图(八)。 ⑤ 把图(四)放入图(八)内,使橡胶塞塞 入瓶口中,并用胶粘牢密封好;取一个大气 球并把它剪成一个套环,把套环的一侧沿图(八)的侧口用胶把它们牢牢地粘在一起,再把套环的另一侧沿图 (七)的内侧边缘用胶把它们牢牢地粘在一起,并密封好。把图(四)中的两个气球充气到占居图(八)内空间的一半为止,再取另一个大气球,把它剪成一个圆面,圆面要比d 的下口外径大4~5cm ,圆面中央用线绳打一个结并系牢在玻璃棒带帽的一端,用胶把圆面的边缘粘牢在图(八)的下口边缘上,并密封好,然后把气球中的气体放出,使下方的圆面向上能形成一个曲面,如图(九)。 ⑥ 把a 的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孔,使图(九)下方的细玻璃棒能自由通过,然后把a 套过玻璃棒并用胶粘牢在图(九)的下端。 图(八) 图(九 )

有关呼吸运动研究综述

呼吸运动预测在胸腹部肿瘤放疗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在放疗中,胸腹部肿瘤受呼吸运动和心跳等的影响产生位移,是目前胸腹部肿瘤放疗精度的主要限制因素。许多国内外的学者都试图解决胸腹部肿瘤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位移的问题,出现了边界扩充,呼吸保持和呼吸门控等技术的产生。这些技术的产生为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些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人们期望的目的。所以人们正在积极地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实时地预测和跟踪肿瘤运动轨迹,因为它可以克服像扩边,呼吸保持和门控等技术的限制。这篇文章分析了几种预测算法,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 1. 引言 在胸腹部的放射治疗过程中,由于心跳和呼吸运动(主要是呼吸运动)等的影响,使得肿瘤组织总是随着各种运动而产生位置的偏移。另外,呼吸运动具有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即使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也不相同的特性。这使得我们对胸腹部肿瘤的位置分析变得复杂和不确定。然而我们要提高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肿瘤随着运动发生的变化是关键。为了解决呼吸运动的影响,在传统的放射治疗和IMRT 中通常都采用肿瘤扩边[1],呼吸保持[2],呼吸门控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产生为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些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人们期望的目的。扩边增加了肿瘤周围健康组织的照射体积;呼吸保持方法要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某一呼吸状态,这个要求对于那些有肺功能缺损的病人来说耐受性是很差的;门控技术要求放射线和病人呼吸周期同步,只在一个很小的呼吸期内打开射线经行照射,这样增加了治疗的时间。所以人们正在积极地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实时地预测和跟踪肿瘤运动轨迹,因为它可以克服像扩边,呼吸保持和门控等技术的限制。 实时跟踪的最大挑战是治疗系统存在的延时[3],也就是我们从获得呼吸信号和利用所获得信号进行治疗之间的时间差,因为这两者之间的延时总是存在的,即0t ?>。所以要实时地跟踪肿瘤的位置,我们需要补偿系统存在的延时,目前流行的方法是提前预测将来某一时间肿瘤的位置,使预测超前的时间等于系统的延时从而补偿系统存在的延时。另外,由于呼吸运动的具有的不确定性,这个给呼吸运动的预测带来更多的问题,也就是要做到精确的预测必须要对每个病人进行单独的呼吸测量和预测。 2. 目前的预测方法 在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由于它特有的运动方式,在要求对其进行预测,了解和研究呼吸运动的结构是重要的部分,Plathow 等[ 03 ]采用MR I 检查手段, Erridge 等[ 04 ]采用EP ID 方式观察研究,Seppenwoolde 等[ 05 ]采用荧光透视方式都得到了头脚方向上, 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的位移,Wu[7]等人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呼吸运动结构和各个时期的相关性,这些研究的结果为胸腹部肿瘤位置预测具有指导意义。在以下的内容中,我们将分别介绍NSM 时间序列算法,神经网络,概率模型和序列匹配的方法。 NSM 时间序列方法 预测问题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给定一个呼吸信号测量的集合,t y ,t=1,2,3,…,T,计算T k y +的预测值?T k y +,其中1k ≥是预测范围。假设测量值t y 是由以下形式的动态系统产生的: 10()t t y f w += (1)

2019年护士职业资格证《实践能力》过关练习试题B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A1型题(本题共50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1、抢救肺结核咯血窒息病人时,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 A.平卧位 B.端坐位 C.俯卧位 D.头低脚高位 E.患侧卧位 2、表示临睡前的外文缩写是( )。 A.hs B.ac C.pc D.DC E.12n 3、表示肺癌已有全身转移的表现是( )。 A 、痰中带血 B 、持续性胸痛 C 、股骨局部破坏 D 、间歇性高热 E 、持续性胸水 4、紫外线消毒空气的有效距离不超过( )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E.3米 5、术后腹部切口完全裂开的紧急处理是( )。 A.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 B.等渗盐水纱布覆盖伤口 C.等渗盐水纱布填塞伤口 D.腹带加压包扎 E.床旁缝合伤口 6、关于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妥的叙述是( )。 A.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B.防治原发病,避免诱因 C.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D.可选择辛辣食物以促进食欲 E.定期门诊复查 7、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健康教育应强调( )。 A.限制饮水量 B.预防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监测基础体温 E.限制病人户外活动 8、下列关于呼吸生理变化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呼吸可受意识控制 B.小儿、老人的呼吸频率较慢 C.休息时呼吸频率减慢 D.活动时呼吸频率加快 E.睡眠时呼吸频率减慢 9、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是( )。 A 、口周苍白圈 B 、躯干糠皮样脱屑 C 、皮疹多在发热2天后出现 D 、疹间无正常皮肤 E 、多为持续性高热 10、煮沸消毒时,为提高沸点,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的浓度为( ) A.O.1% B.0.5% C.1% D.3% E.5% 11、拔火罐的适应证是( )。 A. 外感风寒,风寒湿痹 B. 急性腰扭伤 C. 各种疮疡疖肿 D. 平素体质虚弱 E. 高热、抽搐、昏迷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案例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 (1)概述肺通气的过程;(2)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3)说出平静时和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2.能力: (1)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介绍,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比赛吹气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己的肺通气能力。 设计思路 1.以多媒体课件引入能引起悬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

织和实施中,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虽然在本节课中没有探究活动,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体现探究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出新的问题,整个一堂课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通过课堂反馈可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查漏补缺。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其小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进入中学后,同样面临这种状况: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复杂多样,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差。加之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教学重点 ①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②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第一过程(即肺通气)。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法设计 (1)引导探究法 本课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引导

理化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理化因素对离体家兔肠肌运动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改变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机制。观察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制。 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方法通过增大CO2分压,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2%乳酸,先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呼吸运动的改变情况。 结果增大无效腔气量、提高PCO2、注射乳酸均可使家兔呼吸加深加快,而剪断一侧及两侧迷走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则使呼吸变浅、频率变慢。 结论增加PCO2,增大无效腔,快速注射乳酸后,可使家兔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平均呼吸深度明显增加;剪断一侧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影响不大,剪断双 侧迷走神经,呼吸变慢变深。 【关键词】呼吸频率、节律,无效腔,CO2分压,乳酸,迷走神经 【实验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材料家兔;CO2,氨基甲酸乙酯,乳酸;呼吸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实验方法 2.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 用胶管连接流量头与气管插管,流量头连接呼吸流量换能器。呼吸换能器输出线连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打开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呼吸运动调节”,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0cmH2O(或50ml/s),采样频率800Hz,扫描频率1s/div。连续单刺激方式,刺激强度5-10V,刺激波宽2ms,刺激频率30Hz。 2.2麻醉固定 家兔称重后,按1g/kg体重剂量耳缘静脉注射200g/L氨基甲酸乙酯。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3手术 剪去颈前被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6-7cm,直至下颌角上1.5cm,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左、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两侧鞘膜内迷走神经,在迷走神经下穿线备用。分离气管,在气管下两根粗棉线备用。 2.4气管插管 在甲状软骨下约1cm处,做倒“T”形剪口,用棉签将气管切开及气管里的血液和分泌物擦净,气管插管由剪口处向肺端插入,插时应动作轻巧,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引起出血,用意粗棉线将插管口结扎固定,另一棉线在切口的头端结扎止血。 2.5记录正常呼吸曲线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按钮,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辨认曲线上吸气、呼气的波形方向(呼气曲线向上、吸气曲线向下)。 2.6增加吸入气中CO2分压待呼吸曲线恢复正常,将CO2导管口使气体冲入气管插管,是家兔吸入较高浓度CO2的空气。待家兔呼吸运动增强后,立即移去CO2气体导管。待呼吸正常后再做下一步实验。 2.7在气管插管一个侧管上接一根长50cm胶管(流量法:接通气口),观察和2 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2.8 增加血液中[H+] 耳缘静脉缓慢注入3%乳酸溶液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2.9 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分别观察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和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以

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讲解

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 告讲解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四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五(一)实验项目:呼吸系统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1、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体液的PH值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剪断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呼吸中枢的直接调节和肺的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调节。1、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①.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 作用,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②CO2十H2O→??H2CO3??→??HCO3-+?H+??CO2通过它产生的?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P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 (扩散速度快)基本不变。随着动脉血中PO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膈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2、PO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四(心胸外科2)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四 心胸外科(二) (A2型题) 50.下列哪项不是开放性气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A.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 B.伤则肺被压缩而萎陷 C.健侧肺扩张受限 D.呼吸时纵隔摆动 E.矛盾呼吸运动 (E) 51.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脏挫伤意义不大? A.心脏听诊 B. X线摄片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酶学检查 (B) 52.关于血胸的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小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穿刺抽吸 B.中量以上血胸应早期胸穿或闭式胸腔引流 C.进行性血胸应及时剖胸探查 D.凝固性血胸宜在出血停止后数天内剖胸消除积血和血块E.血胸并感染应行脓胸和病肺切除术 (E) 53.关于胸创伤后胸膜腔积血来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肺组织裂伤出血 B.肋间血管破裂 C.胸廓内血管破裂 D.心脏和大血管破裂 E.肺内出血 (E) 54.关于血胸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于肺、心和膈肌运动有去纤维蛋白作用,出血多不凝固B.短期内大量出血也不凝固 C.血液凝固,血块机化限制呼吸运动 D.血胸如不及时排出易致感染 E.血胸感染应按脓胸处理 (B)

55.创伤性窒息的病变应除外: A.瞬是声门紧闭 B.胸膜腔内压力骤升 C.上半身静脉血倒流 D.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E.小支气管和肺泡破裂 (E) 56.关开胸剖损伤后的心包积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包腔内压力增高 B.心排出量降低 C.回心血量减少 D.动脉压降低 E.静脉压降低 (E) 57.男,40岁,胸部被摩托车撞伤后半小时感气促,左胸闷胀,呼吸音减弱,胸片示左侧气胸,肺压缩约50%,下列哪项处理不妥? A.给氧 B.鼓励咳嗽排痰 C.抗生素预防感染 D.积气不多,可让其自行吸收 E.对症治疗的同时胸穿抽气 (D) 58.关于进行性血胸,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B.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 C.胸穿抽不出血,但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 D.闭式胸膜腔引流后,引流血量持续2小时,每小时超过200 ml E.重复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呈继续降低 (D) 59.胸创伤后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应除外: A.胸内或其他处大出血,使血容量锐减速 B.大量血、气胸压迫纵隔影响血液回流 C.心包腔内出血压迫心脏,使心搏量减少 D.血、气胸合并严重感染 E.胸膜肺休克 (D) 60.下列哪项不是胸部损伤的局部体征? A.局部压痛、骨摩擦音 B.气管和心脏移位 C.损伤性休克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实现肺通气器官:呼吸道、肺泡、胸廓 (一)肺通气的动力 1.肺内压的变化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 2.呼吸肌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肌与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主要的呼吸肌:膈肌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2)呼吸运动的形式 ①平静呼吸(每分钟12~18次,小儿较快,老人偏慢) 吸气运动: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完成。膈肌收缩时,其隆起的中心下移,使胸腔上下径增大。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上举,同时肋骨下缘向外翻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因此,引起整个胸腔和肺容积增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流人肺内,完成吸气过程。 呼气运动:是由吸气肌的舒张所致。吸气肌舒张时,肺依靠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牵引胸廓使之缩小,从而引起胸腔和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完成呼气过程。所以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过程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腔和肺的容积进一步扩大,故能吸入更多的气体。 用力呼气:,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参与收缩。由于肋间内肌的行走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其收缩时使肋骨和胸骨下移,肋骨还向内侧旋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进一步缩小,呼气运动增强,呼出更多的气体;同时腹肌收缩压迫腹腔器官,推动膈肌上移,并牵拉下部肋骨向下向内移位,从而使胸腔容积缩小,加强呼气。故用力呼气时,呼气过程是主动的过程。 3.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的重要条件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胸膜腔内的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在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所以:胸膜腔内压=大气压一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生理意义: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②肺泡表面张力(2/3) (2)胸廓的弹性阻力

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四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10月27日星期五(一)实验项目:呼吸系统综合实验 (二)实验目的: 1、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体液的PH值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剪断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呼吸中枢的直接调节和肺的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调节。 1、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①.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 作用,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当动脉血中PCO2增高时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由于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2增加,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 ②CO2十H2O→ H2CO3 → HCO3-+ H+ CO2通过它产生的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肌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PCO2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 (扩散速度快)基本不变。随着动脉血中PO2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膈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起血中PCO2、PO2-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5、PH值降低对呼吸运动的影响:乳酸改变了血液PH,提高了血中H+浓度。H+是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调节呼吸运动,也可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但因血中H+不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因此,血中H+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直接刺激作用不大,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 )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309模拟题

[模拟] 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309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反常呼吸运动常见于 A.血胸 B.开放性气胸 C.闭合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参考答案:E 第2题: 随月经期变化的乳房肿块应首先考虑的是: A.乳癌 B.乳房纤维腺瘤 C.乳房囊性增生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慢性乳腺炎症 参考答案:C 第3题: 颅脑损伤病人昏迷不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皱眉反应,判断其意识障碍程度为: A.嗜睡 B.浅昏迷 C.深昏迷 D.淡漠 E.反应迟钝 参考答案:B 第4题:

单纯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甲状腺肿大伴有结节 B.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 C.有压迫症状 D.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E.胸骨后甲状腺肿 参考答案:A 第5题: 肛门检查最常用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截石位 C.膝胸位 D.蹲位 E.折刀位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哪种检查需作碘过敏试验: A.X线腹部平片 B.静脉肾盂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肾同位素扫描图 E.X线膀胱造影 参考答案:B 第7题: 休克肺病人最早表现是: A.进行性呼吸困难 B.严重缺氧、紫绀 C.血压恢复正常后,突感呼吸费力 D.血氧分压持续降低 E.三凹征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严重低渗性脱水的治疗可先输入 A.5%.葡萄糖盐水 B.10%.葡萄糖液 C.3%.~5%.氯化钠液 D.11.2%.乳酸钠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液 参考答案:D 外科护理学 第9题: 持续胃肠减压时间较长时,应加强的护理项目有 A.预防褥疮发生 B.注意口腔卫生 C.及时更换收集瓶 D.记录吸出液的量和质 E.保持引流通畅 参考答案:B 外科护理学 第10题: 诊断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体征是 A.腹胀 B.肝浊音界消失 C.移动性浊音 D.肠鸣音减弱 E.腹膜刺激征 参考答案:E 第11题: 面部危险三角区疖肿的危害是: A.易引起面部蜂窝织炎 B.易引起海绵窦栓塞症 C.易侵犯上颌窦

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第二节肺通气 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 (一)呼吸肌 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 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 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肠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

机能实验学生理因素及药物对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生理因素及药物对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实验报告

生理因素及药物对呼吸运动及膈神经放电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学习用计算机生物信号系统记录呼吸及膈神经放电的方法。 2.观察血液化学成分改变对呼吸运动及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3.观察肺牵张反射以及迷走神经在此反射中的作用。【实验方法】气管插管法、空白对照法 【实验结论】机体通过呼吸调节血液中的O2、CO2、H+水平,动脉血中O2、CO2、H+的变化又通过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引言: 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能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有赖于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或通过不同的感受器反射性地作用呼吸运动,由此调节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使肺通气能适应机体代谢需要。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家兔。 二、器材药品: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套管、注射器(20ml、5ml各一副)、30cm长的像皮管一根、纱布、线、引导电极固定架、三维调节器、玻璃分针、输液夹、压力换能器或张力换能器、BL-410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生理盐水和液体石蜡(加温38~40°C)、10%尼可刹米注射剂、氮气、CO2。 【实验步骤】 1.准备描记装置二道生理记录仪参考参数:灵敏度

2mv/cm,滤波30Hz,时间常数DC,基线中线。 2.手术 (1)麻醉固定家兔称重后,用20%乌拉坦5ml/Kg由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颈部手术颈部剪毛,在喉头下缘至胸骨上凹作正中切口,钝性分离肌肉至气管,作气管插管,在气管插管一侧管置呼吸传感器,通过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记录呼吸;也可用弯缝针在兔的剑突上皮肤穿一条线并固定,线的另一端连张力换能器,通过记录仪器记录呼吸。分离出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3.观察项目 (1)吸入增加CO2的气体将装有CO2的气袋(可用呼出气体)的管口对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中间留有间隙),并作标记,观察描记呼吸曲线的变化。 (2)缺氧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将氮气气袋的管口对准气管插管的一侧开口(中间留有间隙),并作标记,观察描记呼吸曲线的变化。 (3)增大无效腔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将一根50cm长胶管接在气管插管侧管上,并作标记,观察描记呼吸曲线的变

什么是呼吸运动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什么是呼吸运动呢 导语: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健健康康的,偏偏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比较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亚健康的问题的了。这时候的人们的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健健康康的,偏偏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比较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亚健康的问题的了。这时候的人们的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症状的了。那么到底很多人的话,往往是需要去进行运动的了。而各种各样的运动也是很受到欢迎的了。比如说呼吸运动。那么到底什么是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也称气体交换或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在人和高等动物有内呼吸与外呼吸之分。前者指组织细胞与体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后者指血液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一般所称呼吸系指外呼吸。外呼吸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的扩张(吸气)、回缩(呼气)和歇息而实现。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约16至18次,而小童每分钟约20至30次,每次吸入和呼出气体约各为500毫升。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其呼吸型式亦不同。 以肋骨运动为主者称为“胸式呼吸”,以膈和腹壁肌运动为主者称为“腹式呼吸”。呼吸运动是改善呼吸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种运动。常用的有一般呼吸运动、局部呼吸运动和专门呼吸运动三种。一般呼吸运动有单纯的练习、配合肢体躯干运动的呼吸等。局部呼吸是重点作用于某一侧或某一部分肺叶的呼吸练习。 由于呼吸肌的舒缩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使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交流,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面的氧,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胸外科题库(详细参考)

胸外科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反常呼吸: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 起。 2纵膈扑动:是在开放性气胸时,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膈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3凝固性血胸:当血液在胸腔迅速积聚且积血量超过肺、心包及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液发生凝固,成为凝固性血 胸。 4 创伤性窒息: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是闭合性胸部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征。 5 Horner综合征:肿物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6 休克: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伤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 7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8 DIC: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 9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供应心肌某一节段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的坏死。 二、简答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上课教学方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附教学 反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生活资源(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亲自经历过的);媒体资源(网上下载的录像,杂志和书中获得的知识);再生资源(课堂上随机产生的,老师根据学情拓展的,根据教材创生的模拟探究)等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的路径。 教学评价: 快乐人生三句话。现代中学生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快乐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要有评价的意识,适时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老师随机的鼓励性评价,如:太棒了,你真聪明等。 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如:我们认为他的看法很有创意。 学习小组相互的评价,如:快乐小组的模型做得很形象。 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欣赏我的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引出新题 通过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入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课题。 二、观察质疑

探究发现 多媒体展示[播放录像]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根据画面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感同身受 体验新知 课堂上我引导同学们认识呼吸就是肺通气。用大屏幕展示胸廓的正面、侧面结构,让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和正中央,亲自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照片),来认识呼吸运动。老师演示自制的胸廓结构模型(照片),提出问题,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分组讨论,展开课堂抢答,营造活跃热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体验,同学们能积极地在观察中思考,主动获取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又及时地帮助同学们测量胸围差(照片),针对不同的胸围差,谈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模拟制作 走进科学 在本课中我大胆设计了一个模拟制作,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通过这一个自主探究活动,让同学们能亲自验证胸廓扩大肺也扩大的实验前假设,学生在课前准备了气球,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