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课堂教学展示

作者:罗威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857 更新时间:2006-8-27

执教教师: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三中学罗威

指导教师:齐市铁锋区进修学校黄忠辉

设计理念:

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创设和谐充满激情与灵感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材分析: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承接了前面的学习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的主要是肺通气以及呼吸运动是如何实现肺通气的。肺通气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全过程的第一个过程,也是与“人体内物质运输”有密切联系的第一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实现肺通气的必要条件,但这部分内容既抽象又缺乏一定知识的铺垫,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架“桥梁”搭“平台”,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实现。

学情分析:

★经验方面:1、虽然前面学习了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学生对人体与外界进

行气体交换的认识,仍仅仅停留在人的呼气和吸气现象上,很多同学都误认为是呼

吸产生了呼吸运动;2、学生有多次体检的经历,为学习肺活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知识方面:学生仅仅知道肺位于胸腔内,至于“胸腔是怎样构成的?各部分结构

的名称是什么?”“肌肉有什么特性?与运动有什么关系?”等等,则缺乏必要的

了解,对于初一的学生,更缺乏物理知识;这些都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尽量多联系学生自身结构,准备了人体骨骼模型、胸腔结构示意图(教材上胸廓的概念为胸腔概念更为合适),为学生架设扫清障碍的桥梁;此外,我不仅对教材上的两个模型进行了改进,还设计制作了反映膈肌收缩和舒张的模型,用直观教具,为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搭建了平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肺通气及肺活量的概念

2、描述呼吸运动的产生及与肺通气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和互相鼓励的精神

3、认识体育运动对肺活量的影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教学重点:1、肺通气 2、呼吸运动的产生

教学难点:呼吸运动和肺通气原理

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及多媒体

教学资源:

★教师准备:1、人体结构模型2、胸腔结构示意图及胸廓扩大、缩小正、侧面观图3、模拟肋间外肌运动模型4、模拟膈肌运动模型5、肺通气模型

★学生准备:收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同学体检表上肺活量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境诱思:

通过上一堂课对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 学生知道吸气时,外界气体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呼气时,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被排体外。但学生很想知道这一过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变化了吗?针对学生的种种疑问,我对教材上模拟膈肌运动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代表胸腔的玻璃瓶换成了塑料瓶,这样这个“胸腔”可以同时发生纵向和横向改变,可以形象地反映肺通气的过程。这个模型也就成了模拟肺通气过程的模型了。这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积极踊跃地动手操作肺通气的模型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由于还没有学习呼吸运动的有关知识,很多学生认为只让“胸腔”发生纵向或横向改变就足以观察到肺通气的过程。为什么操作时要让“胸腔”同时发生纵向和横向改变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下一步学习中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答。同学们的积极性更高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求知的欲望更强了!他们真的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

二、探究发现:

2、1做实验,得结论首先让学生根据对模型的操作,初步分析完成肺通气的原因,然后通过实验(把手放在胸前或肋骨上,两个人一组,先憋气再深呼吸,在自我感觉的同时,互相观察对方胸腔的运动。)引发学生进一步讨论:“你的分析与实验一致吗?”“发生肺通气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交锋的焦点是“发生肺通气的原因是什么?”。尽管操作了模型,尽管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维系生命活动的呼吸运动,但多数同学都认为是呼吸导致了呼吸运动,进而实现了肺通气。只有少数同学认为是呼吸运动导致了呼吸,从而实现了肺通气,他们的理由是穿紧身衣或者胸部受到挤压时,影响了呼吸运动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经过争论最终得出了只有进行呼吸运动,才能实现肺通气的结论。

2、2细观察,清障碍出示人体结构模型及胸腔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胸骨、肋骨、脊柱、肋间外肌和膈肌,分析出胸腔是密闭的。为接下来探究呼吸运动的产生及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铺平道路。

2、3共合作,互交流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到胸腔扩大时,人就会吸气,胸腔缩小时,人就会呼气,但对整个过程还是缺乏完整的认识,仍感到很抽象。化抽象为具体,在本节课,直观教具不失为最好的选择。我改进了教材上模拟肋间外肌运动的模型,将原模型上笔直的“肋骨”换成弧形的,将僵硬的“肋间外肌”换成能收缩、舒张的“肋间外肌”。这样当肋间外肌收缩或舒张时,就会引起胸腔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或减小。我还设计制作了模拟膈肌收缩和舒张的模型,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当胸腔缩小时(肋间外肌舒张时),可以使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当胸腔扩大时(肋间外肌收缩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有了上述模型,学生就可以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饶有兴趣地对教具进行各种操作,还兴致勃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学生的探究方法真是五花八门,在探究肋间外肌收缩、舒张对胸腔容积的影响时,有用人体作参照物的,有用笔、书等作参照物的,还有用尺进行测量的……,一时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小组交流时,同学们对膈肌的收缩、舒张所引起的胸腔容积变化发生了分歧,有一个小组认为既然胸腔的上下距离变短了就应该是膈肌的收缩引起的,不理解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争论中一名同学急中生智,将纸叠成手风琴状,以此来解释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至此,通过实践的反馈,同学们明白了操作

肺通气模型时为什么要让“胸腔”同时发生纵向和横向改变了!接下来,我打出两组图片,(胸廓扩大、缩小正、侧面观图)并提出问题:你能将由肋间外肌、膈肌收缩引起的示意图连在一起吗?能和我们交流你的依据吗?通过对图片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来进一步完善、巩固上述探究结果。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很顺利地归纳出呼吸运动的产生并能够描述呼吸运动。

2、4用模型,破难题利用肺通气模型进一步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清楚了胸腔扩大、缩小与肺通气的关系,但不清楚“为什么胸腔扩大,外界气体能进入肺,胸腔缩小,肺内气体能被排体外?”尽管教材并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学生有疑惑。我作为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借鉴了教材上类似问题的表述方法。比如,教材上鉴定二氧化碳时,只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我告诉同学,当胸腔扩大时,肺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就通过呼吸道进入了肺;当胸腔缩小时,肺内的气压大于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就通过呼吸道被排体外。我还告诉学生,如果谁还想进一步了解有关知识,可以课下查资料或问物理老师。为学生创造课下自我发展的机会。

2、5凭经验,集信息课前让学生到学校医务室收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同学体检表上肺活量的数据,课上展示。每一名学生都有多次体检的经历,学生很容易说出肺活量的概念。通过分析体检表上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同学的肺活量,得出肺活量与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有关,认识参加体育运动对肺活量的积极影响。

三、反思小结:

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如:“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什么地方需要改进?还有什么困惑?谁值得你学习?什么学习方法值得你借鉴?”等等。同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性作业

测定胸围差并分析胸围差大小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反思与感悟:

转变教学观,转变角色,在新课改实施的进程中,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教师要设计出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灵感的教学环境,就需要比过去更深入的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比过去更深入的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就需要教师本身更有创新意识。本节课我制作的直观教具,为学生搭建了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角色的变化,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操作方式、方法多样,敢于质疑,勇于创造,使我受益匪浅。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实践新课程的过程,也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学也是一门遗憾艺术,本节课反映出我使用激励语言的艺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上还需下功夫。

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后的生物教学工作,一定会使我的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愿与新课改一路同行!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物科学二班朱慧兴 1.实验目的 1.1学习家兔呼吸运动的测定方法; 1.2观察并分析牵反射以及影响呼吸运动的各种因素. 2.实验原理 呼吸运动是呼吸中枢节律性活动的反映.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呼吸运动所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呼吸中枢、肺牵反射以及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反射性调节.因此,体外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部位或外周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 3.实验对象与实验材料 家兔常规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眼科剪、金冠剪、玻璃分针、棉花、纱布、棉线、小弯钩、烧杯、污物缸、兔手术台、塑料绳、长塑料管(1.5m)、棉签、20ml注射器、5ml注射器、1ml注射器、照明灯、保护电极、滑轮、支架、PowerLab生理实验系统、气管插管、力传器感、麻醉剂(2%戊巴比妥钠 2ml/Kg )、生理盐水、50mg/ml尼可刹米注射液、其他溶液如1%乳酸溶液等. 4.实验步骤 4.1 麻醉:2%戊巴比妥钠;2ml/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 4.2固定(仰式)、剪毛、剪颈部皮肤4~5cm,钝性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剪颈部皮毛和胸部剑突位置皮毛. 4.3 气管插管:暴露气管、穿线、手术刀手术剪T形切口,事先准备好的棉签将气管中的血块弄出,插好气管插管并结扎. 4.4 颈部气管及神经分离手术:气管插管、分离双侧迷走神经. 4.5 剑突软骨分离手术:切开剑突位置皮肤约2cm,细心分离剑突软骨周边组织,暴露剑突软骨,剪断骨柄,保留骨柄下方膈肌与剑突相连. 4.6 连接实验装置:PowerLab 通道2 -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连接,设置CH2桥式放大器(5mV,10Hz)和刺激器(100脉冲,1V,1mS,40Hz). 4.7 实验观察项目: 4.7.1 记录家兔平静呼吸的运动曲线,观察家兔吸气和呼气时候对应的曲线方向; 4.7.2 增加无效腔:另一侧用止血钳夹闭; 4.7.3 增加气道阻力:同时夹闭气管插管两侧管; 4.7.4 肺的牵反射:一侧气管胶管用20ml大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待呼吸运动平稳后,夹闭气管插管的一侧胶管,在家兔吸气之末,用三个呼吸节律时间徐徐向家兔肺注入20ml空气,观察记录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实验后立即打开夹闭的侧管.同法,于呼气之末用20ml 注射器抽取肺气体20ml(维持3个呼吸节律时间),观察呼吸的运动曲线(注意吸气之末和呼气之末,先夹闭一侧管,再注入空气或抽气,时间控制在三个呼吸节律的时间,然后松开夹闭); 4.7.5 增加吸入气的CO2浓度(选做); 4.7.6 低氧实验(钠石灰特制低氧瓶,选做);

生理学实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数据分析 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1.正常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本组选取的家兔自身呼吸频率较快,幅度加大,后续增强呼吸的因素作用不是十分明显。 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2.接空气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曲线 由图可知,改接空气气囊后,家兔呼吸幅度和频率均未出现太大变化。 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CO2 图3.接CO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CO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增大,频率加快。这是因为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不但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而且对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是必须的。当呼入气体中CO2浓度升高,血液中CO2浓度随之升高,CO2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的CO2浓度也升高。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随后水解成HCO3-和H+,由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调控使得呼吸作用加强。此外,当CO2浓度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N2 图4.接N2气囊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接N2气囊后,家兔呼吸曲线幅度略有增大。这是因为吸入纯N2时,因吸入气体中缺乏O2,肺泡气O2浓度下降,导致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而CO2浓度却基本不变(CO2扩散速度较快)。随着动脉血中O2浓度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隔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图5.增长解剖无效腔的家兔呼吸曲线 由图可知,增长解剖无效腔后,家兔呼吸幅度略有下降,而呼吸频率则稍稍上升,这是因为实验中通过插管的方式增大无效腔,也就是减小了进入肺泡的潮气量,即每次的有效气体更新变小。结果促使O2分压下降,CO2分压上升,使其反射性的调节使呼吸加深加快。所以膈肌放电的变化幅度加大,频率有微量增大。反映到膈肌的收缩曲线,由于收缩频率的增大,为了维持正常的肺部通气量,所以收缩强度减弱。 6.家兔肺牵张反射曲线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

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3)呼吸运动引起“呼吸”的原理。 七、实验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依次进行: (一)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呼吸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运用3D视频呈现这一动态效果,同时,观察膈的位置变化。

呼吸运动的调节

讲稿:呼吸运动的调节 【目的要求】 1.观察各种理化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2.分析各因素的作用途径,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课堂提问及解答】 1.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2.呼吸为什么有节律? 3.调节呼吸运动的环节? 答1: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 答2: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基本呼吸节律形成的学说(1)起步细胞学说(2)N元网络学说等。 答3: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包括(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性反射调节(3)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4)其他反射。 【实验原理】 1.CO2↑→(+)中枢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2.H+↑→(+)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3.O2↓→(+)外周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重点难点】:呼吸运动调节的反射弧 【观察指标】呼吸频率、幅度、PaO2、PaCO2、pH 【方法与步骤】 1.兔常规操作。行气管插管和颈总动脉插管。我们这里与以往不同的是,气管 插管的一端通气口要与呼吸传感器相连,然后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器,记录呼吸波。颈总动脉插管插好以后,取血作血气分析,以作我们后面实验的对照。我们取血的时候要注意抗凝和隔绝空气。所以我们在取血前,要用肝

素将注射器血管管壁湿润,取血的时候,将前面流出的几滴血弃去,取血后,立即将密封盖盖好,用手指弹一弹注射器血管壁,使血液与肝素混合,防止凝血,取完血后,大家还要记注,要用肝素将插管内的血液全部推回动脉。 2.增大无效腔。等大家记录一段稳定的呼吸波后,并且已经取血做了血气分析, 我们就可以做无效腔增大对呼吸的影响。我们的器械盘里准备了一根长的橡胶管,将这根橡胶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侧管)另一个通气口上,记录呼吸波形。5分钟后从动脉插管处取血作血气分析。然后,观察家兔的呼吸,等到它的呼吸恢复到正常以后,才可做下一步的实验,这个大概需要5-10分钟。 3.我们观察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将装有二氧化碳的气球的出气管从气管插 管的侧管处插入到气管切开的部位,然后打开出气管的开关,记录呼吸波,当发现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出现明显变化的时候,就要立即停止二氧化碳的吸入,否则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所以大家要及时停止二氧化碳的输入,以防止家兔因为吸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而死亡。同样也要取血作血气分析。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你们在输入二氧化碳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气流量的恒定,否则,气流量过大,轻的会影响呼吸传感器对呼吸波的记录,使记录的结果不真实,严重的会导致家兔的死亡。所以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气流的恒定。 4.观察吸入氮气对呼吸的影响。我们就等待家兔恢复平静呼吸后,我们就进入 吸入氮气对呼吸0影响的实验。这个实验与我们前面做吸入二氧化碳对呼吸的影响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由二氧化碳改成了氮气。 5.我们观察血液酸碱度对呼吸的影响。方法是从耳缘静脉注入3%的乳酸溶液 2ml。然后记录呼吸波并取血作血气分析。 【注意事项】 1.麻醉动物时,应缓慢推注麻药,当动物自然倒下,牵拉后肢无抵抗感及肌肉 松弛,表明麻药注入量已足够。有的家兔吃食过多,如给足按体重计算的麻药会导致麻醉过深,抑制呼吸或死亡。 2.每完成一项观察步骤后,必须等呼吸恢复到正常水平,才可进行下一项目的 实验。 3.为测定出准确的血气指标变化,应严格按要求取血。 【预期结果】 观察项目呼吸频率/幅度 PaO2 PaCO2 pH

2019年护士职业资格证《实践能力》过关练习试题B卷 附答案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A1型题(本题共50题,每小题3分,共150分) 1、抢救肺结核咯血窒息病人时,病人应采取的体位是( )。 A.平卧位 B.端坐位 C.俯卧位 D.头低脚高位 E.患侧卧位 2、表示临睡前的外文缩写是( )。 A.hs B.ac C.pc D.DC E.12n 3、表示肺癌已有全身转移的表现是( )。 A 、痰中带血 B 、持续性胸痛 C 、股骨局部破坏 D 、间歇性高热 E 、持续性胸水 4、紫外线消毒空气的有效距离不超过( ) A.1米 B.1.5米 C.2米 D.2.5米 E.3米 5、术后腹部切口完全裂开的紧急处理是( )。 A.将脱出的肠管送回腹腔 B.等渗盐水纱布覆盖伤口 C.等渗盐水纱布填塞伤口 D.腹带加压包扎 E.床旁缝合伤口 6、关于对心律失常患者的健康指导,不妥的叙述是( )。 A.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B.防治原发病,避免诱因 C.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D.可选择辛辣食物以促进食欲 E.定期门诊复查 7、预防化脓性脑膜炎的健康教育应强调( )。 A.限制饮水量 B.预防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C.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D.监测基础体温 E.限制病人户外活动 8、下列关于呼吸生理变化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呼吸可受意识控制 B.小儿、老人的呼吸频率较慢 C.休息时呼吸频率减慢 D.活动时呼吸频率加快 E.睡眠时呼吸频率减慢 9、猩红热患儿特有的体征是( )。 A 、口周苍白圈 B 、躯干糠皮样脱屑 C 、皮疹多在发热2天后出现 D 、疹间无正常皮肤 E 、多为持续性高热 10、煮沸消毒时,为提高沸点,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的浓度为( ) A.O.1% B.0.5% C.1% D.3% E.5% 11、拔火罐的适应证是( )。 A. 外感风寒,风寒湿痹 B. 急性腰扭伤 C. 各种疮疡疖肿 D. 平素体质虚弱 E. 高热、抽搐、昏迷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案例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 (1)概述肺通气的过程;(2)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3)说出平静时和运动后呼吸频率的不同,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2.能力: (1)通过演示“呼吸”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知识介绍,过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开展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呼吸运动、肺通气的原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比赛吹气球,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己的肺通气能力。 设计思路 1.以多媒体课件引入能引起悬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

织和实施中,应该时时不忘探究。虽然在本节课中没有探究活动,但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体现探究的思想。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让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引出新的问题,整个一堂课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通过课堂反馈可以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查漏补缺。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其小学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进入中学后,同样面临这种状况: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目的复杂多样,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差。加之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较多,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这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教学重点 ①描述呼吸运动的原理;②概述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第一过程(即肺通气)。 教学难点 呼吸运动的原理。 教法设计 (1)引导探究法 本课的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创设学生“有所发现”的教学情景,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引导

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 2.观察血液理化因素改变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了解肺牵张反射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对象 家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气管插管,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橡皮管,2%乳酸溶液,N2气囊,CO2气囊等 四、实验方法 1.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5ml/kg体重),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颈前部兔毛,颈前正中切开皮肤5~7cm,分离气管并做气管插管。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手术完毕后,用温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手术野。 3.实验装置 (1)将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相应通道相连接,橡皮管连接气管插管和呼吸换能器或压力换能器。 (2)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实验模块”,选择“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项目。 4.观察 (1)正常呼吸运动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运动曲线作为对照,观察吸气相、呼气相、呼吸幅度和频率。 (2)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CO2气囊管口与气管插管的通气管用小烧杯罩住,打开气囊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待呼吸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下一步实验。 (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同上,将N2气囊打开,使吸入气中含较多的N2,造成缺氧,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移开气囊和烧杯,观察呼吸运动的恢复过

程。 (4)增大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将40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一个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运动恢复过程。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先剪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剪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 五、实验结果 (1)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通CO2后,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2)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轻度缺氧时,呼吸表现为加深加快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生理学-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且的: 学习呼吸运动的记录方法,观察缺氧、二氧化碳和血中酸性物质增多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实验原理: 肺的通气是由呼吸肌的节律性收缩来完成的,而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中枢不断地发放节律性冲动所致。呼吸中枢的紧张性活动,随着机体代谢需要,受许多因素影响。 本实验是向家兔气管插管,使呼出气的一部分经换能器连于记录仪记录呼吸运动,切断迷走神经和施给各种因素,观察呼吸曲线的变化。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5 ml注射器一只、50 cm长的橡皮管一条、球胆二只、机械—电换能器及生理记录仪、刺激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3%乳酸溶液、CO2气体、钠石灰、生理盐水、纱布及线等。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一、由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酯乙酯(1g/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沿颈部正中切开皮肤,分离气管并插入气管插管。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二、记录呼吸运动插入的气管插管的主管接机械—电换能器,输入到生理记录仪,侧管暴露于大气。通过改变侧管的口径,

使主管的输入信号适宜。 三、观察项目 (一)正常呼吸曲线 (二)增加吸入气中的CO2浓度:将装有CO2的球胆通过一细塑料或玻璃管插入气管插管的侧管,松开球胆的夹子,使部分CO2随吸气进入气管。气体流速不宜过急,以免明显影响呼吸运动。此时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去掉球胆,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三)缺氧:将一空球胆吸进少量空气,中间经一钠石灰瓶连至气管插管的侧管,让动物呼吸球胆内的少量空气。观察此时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去掉上述条件,观察呼吸恢复正常的过程。 (四)增大无效腔:将50 cm长的橡皮管连接于气管插管的侧管上,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变化明显后,去掉橡皮管,观察呼吸恢复过程。 (五)血液中酸性物质增多时的效应:用5ml注射器,由耳缘静脉较快地注入3%乳酸2 ml,观察此时呼吸运动的变化及恢复过程。 (六)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又有何变化。在此基础上,观察对一侧迷走神经向中端低频,较弱的电刺激所至的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 一、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伤及主要血管(如:颈总动脉、颈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四(心胸外科2)

外科学模拟试卷十四 心胸外科(二) (A2型题) 50.下列哪项不是开放性气胸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A.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 B.伤则肺被压缩而萎陷 C.健侧肺扩张受限 D.呼吸时纵隔摆动 E.矛盾呼吸运动 (E) 51.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脏挫伤意义不大? A.心脏听诊 B. X线摄片 C.心电图 D.超声心动图 E.酶学检查 (B) 52.关于血胸的治疗措施,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小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穿刺抽吸 B.中量以上血胸应早期胸穿或闭式胸腔引流 C.进行性血胸应及时剖胸探查 D.凝固性血胸宜在出血停止后数天内剖胸消除积血和血块E.血胸并感染应行脓胸和病肺切除术 (E) 53.关于胸创伤后胸膜腔积血来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肺组织裂伤出血 B.肋间血管破裂 C.胸廓内血管破裂 D.心脏和大血管破裂 E.肺内出血 (E) 54.关于血胸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由于肺、心和膈肌运动有去纤维蛋白作用,出血多不凝固B.短期内大量出血也不凝固 C.血液凝固,血块机化限制呼吸运动 D.血胸如不及时排出易致感染 E.血胸感染应按脓胸处理 (B)

55.创伤性窒息的病变应除外: A.瞬是声门紧闭 B.胸膜腔内压力骤升 C.上半身静脉血倒流 D.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E.小支气管和肺泡破裂 (E) 56.关开胸剖损伤后的心包积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心包腔内压力增高 B.心排出量降低 C.回心血量减少 D.动脉压降低 E.静脉压降低 (E) 57.男,40岁,胸部被摩托车撞伤后半小时感气促,左胸闷胀,呼吸音减弱,胸片示左侧气胸,肺压缩约50%,下列哪项处理不妥? A.给氧 B.鼓励咳嗽排痰 C.抗生素预防感染 D.积气不多,可让其自行吸收 E.对症治疗的同时胸穿抽气 (D) 58.关于进行性血胸,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脉搏逐渐增快,血压持续下降 B.经输血补液后,血压不回升或升高后又迅速下降 C.胸穿抽不出血,但X线检查显示胸膜腔阴影继续增大 D.闭式胸膜腔引流后,引流血量持续2小时,每小时超过200 ml E.重复测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呈继续降低 (D) 59.胸创伤后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应除外: A.胸内或其他处大出血,使血容量锐减速 B.大量血、气胸压迫纵隔影响血液回流 C.心包腔内出血压迫心脏,使心搏量减少 D.血、气胸合并严重感染 E.胸膜肺休克 (D) 60.下列哪项不是胸部损伤的局部体征? A.局部压痛、骨摩擦音 B.气管和心脏移位 C.损伤性休克

肺通气原理

肺通气原理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实现肺通气器官:呼吸道、肺泡、胸廓 (一)肺通气的动力 1.肺内压的变化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大气压→气流停 2.呼吸肌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1)呼吸肌与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respiratory movement),它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主要的呼吸肌:膈肌和肋间外肌,辅助吸气肌有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主要的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2)呼吸运动的形式 ①平静呼吸(每分钟12~18次,小儿较快,老人偏慢) 吸气运动:主要由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完成。膈肌收缩时,其隆起的中心下移,使胸腔上下径增大。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上举,同时肋骨下缘向外翻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因此,引起整个胸腔和肺容积增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流人肺内,完成吸气过程。 呼气运动:是由吸气肌的舒张所致。吸气肌舒张时,肺依靠自身的回缩力而回位,牵引胸廓使之缩小,从而引起胸腔和肺容积减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被呼出,完成呼气过程。所以平静呼吸时的呼气过程是被动的。 ②用力呼吸 用力吸气: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腔和肺的容积进一步扩大,故能吸入更多的气体。 用力呼气:,除吸气肌舒张外,还有呼气肌参与收缩。由于肋间内肌的行走方向与肋间外肌相反,其收缩时使肋骨和胸骨下移,肋骨还向内侧旋转,使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进一步缩小,呼气运动增强,呼出更多的气体;同时腹肌收缩压迫腹腔器官,推动膈肌上移,并牵拉下部肋骨向下向内移位,从而使胸腔容积缩小,加强呼气。故用力呼气时,呼气过程是主动的过程。 3.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扩张状态的重要条件 胸膜腔内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张,二是肺的回缩力,使肺泡缩小。胸膜腔内的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力的代数和,即:胸膜腔内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在吸气末与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所以:胸膜腔内压=大气压一肺回缩力。若以大气压为0,则:胸膜腔内压=—肺回缩力。生理意义: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 (二)肺通气的阻力 1.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肺弹性组织回缩力(1/3)②肺泡表面张力(2/3) (2)胸廓的弹性阻力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1.(2011苏州)37.人体呼吸过程中,当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体进入肺 B.气体排出肺 C.膈的位置上升 D.胸廓由大变小 2.(2011济宁)9、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A肺泡内有氧气,血液里没有氧气 B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C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 3.(2011舟山)18.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4.(2011临沂)29.右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 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5.(2011郴州)18张同学测量了李同学在不同呼吸状态下的胸围:平静吸气时91厘米、平静呼气时88厘米、尽力吸气时95厘米、尽力呼气时86厘米。李同学的胸围差是: A 3厘米 B.7厘米 C 9厘米 D 4厘米 6.(2011郴州)19.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发生在何处的毛细血管中 A.肺泡 B.肝脏 C.大脑 D全身组织细胞 7.(2011郴州)39.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终来源是 A.细胞 B.肺泡 c毛细血管 D静脉 二、识图问答题 1.(2011台州)24.人体吸人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人到等质

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 呼吸”的知识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在学习该部分时往往感觉概念混乱,不易区分。本文通过辨析“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等概念,帮助同学理解学习该部分,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一、呼吸的概念:一般人认为呼吸是指人体的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生物学上将呼吸定义为人体的细胞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因此呼吸应包括四个过程:①外界与肺泡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二、呼吸运动的概念:当我们正确理解了呼吸的概念并知道呼吸包括四个过程后,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的肺可以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或者说为什么外界的气体能够进入肺?肺内的气体为什么能够排出肺呢?可能有的同学这样回答:老师这很简单,外界气体进入我的肺是我“吸”的,排出是我“呼”的。这种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就是呼吸运动,而且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呼吸运动的定义就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它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完成主要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呼吸运动的意义是完成了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三、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物的呼吸作用发生在线粒体内,在七年级上册,同学学习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植物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相似,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进入了细胞内的线粒体时,在线粒体内氧气分解有机物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水等代谢废物并释放出能量,这就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练习来进一步理解上述三个概念: 1、人体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 ) A? 呼吸???? B? 呼吸运动?? C? 呼吸作用

(完整版)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五章-呼吸

第五章呼吸 参考答案在后面! 一、名词解释 1、呼吸 2、肺通气 3、呼吸运动 4、肺内压 5、胸内压 6、弹性阻力 7、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8、潮气量 9、肺活量 10、肺通气量 11、生理无效腔 12、肺泡通气量 13、通气/血流 14、血氧饱和度 15、氧解离曲线 二、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和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又包括和。 2、肺通气的原动力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 3、肺通气的阻力有和两种。弹性阻力用来度量,它与弹性阻力成关系。 4、肺的弹性阻力来自和,尤以为主。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分泌的,其主要成分是,它以单分子层覆盖在肺泡液体分子层上,具有作用。

6、肺的非弹性阻力主要来自,它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气道口径的影响,其中是影响其阻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7、肺总量等于四种基本肺容积:、、与之和。 8、功能残气量等于与之和。 9、生理无效腔等于和之和,其中正常人接近于零,因此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后者正常成人约为 mL。 10、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主要有、和。 11、正常成人的通气/血流比值为。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增大,相当于;若通气/血流比值明显减小,则相当于产生。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机体缺氧。 12、O2和CO2都以和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运输,以为主。 13、O2主要以形式运输,CO2的化学结合形式主要是形成和。 14、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主要有、、、和血红蛋白自身性质。 15、氧合血红蛋白呈色,去氧血红蛋白呈色。若毛细血管中去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黏膜、甲床或皮肤将呈紫色,称为。 16、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和,可感受动脉血中的变化。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可感受的变化。 17、当动脉血中CO2浓度,H+浓度升高或O2分压时,均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三、选择题 第五章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1、推进气体进出肺的直接动力是:A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B、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间的压力差 C、胸膜腔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D、肺内压与跨壁压之间的压力差 E、胸膜腔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2、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D

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309模拟题

[模拟] 护师考试外科护理学309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反常呼吸运动常见于 A.血胸 B.开放性气胸 C.闭合性气胸 D.张力性气胸 E.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参考答案:E 第2题: 随月经期变化的乳房肿块应首先考虑的是: A.乳癌 B.乳房纤维腺瘤 C.乳房囊性增生病 D.乳管内乳头状瘤 E.慢性乳腺炎症 参考答案:C 第3题: 颅脑损伤病人昏迷不醒,但压迫眶上神经,有皱眉反应,判断其意识障碍程度为: A.嗜睡 B.浅昏迷 C.深昏迷 D.淡漠 E.反应迟钝 参考答案:B 第4题:

单纯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A.甲状腺肿大伴有结节 B.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 C.有压迫症状 D.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E.胸骨后甲状腺肿 参考答案:A 第5题: 肛门检查最常用的体位是 A.侧卧位 B.截石位 C.膝胸位 D.蹲位 E.折刀位 参考答案:C 第6题: 下列哪种检查需作碘过敏试验: A.X线腹部平片 B.静脉肾盂造影 C.逆行肾盂造影 D.肾同位素扫描图 E.X线膀胱造影 参考答案:B 第7题: 休克肺病人最早表现是: A.进行性呼吸困难 B.严重缺氧、紫绀 C.血压恢复正常后,突感呼吸费力 D.血氧分压持续降低 E.三凹征 参考答案:C

第8题: 严重低渗性脱水的治疗可先输入 A.5%.葡萄糖盐水 B.10%.葡萄糖液 C.3%.~5%.氯化钠液 D.11.2%.乳酸钠液 E.低分子右旋糖酐液 参考答案:D 外科护理学 第9题: 持续胃肠减压时间较长时,应加强的护理项目有 A.预防褥疮发生 B.注意口腔卫生 C.及时更换收集瓶 D.记录吸出液的量和质 E.保持引流通畅 参考答案:B 外科护理学 第10题: 诊断急性腹膜炎最重要的体征是 A.腹胀 B.肝浊音界消失 C.移动性浊音 D.肠鸣音减弱 E.腹膜刺激征 参考答案:E 第11题: 面部危险三角区疖肿的危害是: A.易引起面部蜂窝织炎 B.易引起海绵窦栓塞症 C.易侵犯上颌窦

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第二节肺通气 呼吸运动:由呼吸肌收缩舒张引起的胸廓扩大与缩小的变化。 呼吸动作:指随胸扩变化肺容积也随之变化使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肺通气:胸廓运动的结果,其过程与肺内容积和压力变化密切相关。 一、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 肺通气是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之出入肺靠肺内外气体的压差。空气之被吸入肺内,是由于肺扩张,肺内压低于大气压;而气体之被呼出体外,则是由于肺缩小,肺内压高于大气压,肺本身不能主动地扩张和缩小,它的张缩是靠胸廓运动。呼吸运动就是肋间肌和隔等呼吸肌群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它是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群收缩和舒张时,胸廓的变化如下: (一)呼吸肌 属于骨骼肌,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1、吸气肌 膈肌、肋间外肌膈和肋间外肌属于吸气肌。膈受膈神经支配,收缩时,其穹窿圆顶下降,使胸廓上下直径增大,同时使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壁向外凸出。肋间外肌受肋间神经支配,收缩时使肋骨上抬并外展,胸骨亦随之上移,使胸廓前后、左右直径增大。胸廓扩大肺容积随之扩大,肺内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吸入肺内,为吸气动作。 2、呼气肌 腹壁肌、肋间内肌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和肋骨回位,腹腔脏器也上移回位,腹壁收敛,胸廓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增加,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为呼气动作。这种呼气是一种被动呼气。 (二)呼吸运动分类 1、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隔肌的活动,腹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腹式呼吸。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呼吸运动主要由于肋间外肌的活动,则胸壁的起落动作比较明显。称为肠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神经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兔呼吸运动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测定动脉血压的相关技术。 3.学习哺乳类动物的手术操作,掌握气管插管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4.探讨血液中PCO2、PO2和[H+]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5.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及机理 【实验器材】 1.1 动物体重 2.5 kg家兔 (rabbit),雌雄不拘。 1.2 器材BL420E+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呼吸换能器(pressure-gradient transducer) 1.3 药品试剂 20%乌来糖(urethane), 12%磷酸二氢钠(Sodium dihydrogen phosphate),5%碳酸氢钠( Sodium bicarbonate),N2,CO2。 【实验步骤】 1. 家兔称重,按1 g/kg 体重耳缘静脉20%乌来糖麻醉家兔,家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固定四肢和头。 2. 颈部手术颈正中切口5~7 cm左右皮肤。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出气管穿线备用,用玻璃分针分离出两侧的迷走神经穿线备用、分离出一侧颈总动脉3 cm备用。

3.气管插管用手术剪在甲状软骨下1 cm处剪一“⊥”切口,插入 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将气管插管一端连接呼吸换能器。 5观察记录(observations) 1.记录家兔正常的呼吸频率和通气量 2.记录增加气道长度前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 3.按5ml/kg体重剂量静脉注射12%磷酸二氢钠溶液,注射速度5-6 ml/min,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0.5 ml, 作血气分析 4.. 按bm nnnBE×0.5×体重计算出50 g/L碳酸氢钠剂量,按 4 ml/min速度静脉注射,观察呼吸变化。 10 min后,颈总动脉采血 0.5 ml,作血气分析 5. 记录切断一侧、两侧迷走神经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6. 记录用强度5 V、频率20 Hz、波宽2 ms的连续电脉冲刺激一 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前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

心胸外科题库(详细参考)

胸外科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反常呼吸:是一种病理的呼吸运动,是胸部外伤后至胸部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所致,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抬起,呼气时胸壁下降;反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 起。 2纵膈扑动:是在开放性气胸时,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膈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3凝固性血胸:当血液在胸腔迅速积聚且积血量超过肺、心包及膈肌运动所起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时,胸腔内积液发生凝固,成为凝固性血 胸。 4 创伤性窒息: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黏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害,是闭合性胸部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征。 5 Horner综合征:肿物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6 休克: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伤为特征的病理性综合征。 7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8 DIC:是许多疾病在进展过程中产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最终共同途径,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由于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促发小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 9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供应心肌某一节段的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的坏死。 二、简答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上课教学方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附教学 反思)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教学设计;生活资源(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亲自经历过的);媒体资源(网上下载的录像,杂志和书中获得的知识);再生资源(课堂上随机产生的,老师根据学情拓展的,根据教材创生的模拟探究)等有机结合,拓展学习的路径。 教学评价: 快乐人生三句话。现代中学生追求时尚,崇尚个性,喜欢快乐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要有评价的意识,适时地运用教学评价,激励他们自主学习。 老师随机的鼓励性评价,如:太棒了,你真聪明等。 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如:我们认为他的看法很有创意。 学习小组相互的评价,如:快乐小组的模型做得很形象。 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欣赏我的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引出新题 通过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引入呼吸运动与肺通气的课题。 二、观察质疑

探究发现 多媒体展示[播放录像]人吸气呼气的动态过程,根据画面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主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感同身受 体验新知 课堂上我引导同学们认识呼吸就是肺通气。用大屏幕展示胸廓的正面、侧面结构,让同学们把手放在胸部两侧和正中央,亲自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照片),来认识呼吸运动。老师演示自制的胸廓结构模型(照片),提出问题,用问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同学们分组讨论,展开课堂抢答,营造活跃热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强调的是一种过程体验,同学们能积极地在观察中思考,主动获取知识,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又及时地帮助同学们测量胸围差(照片),针对不同的胸围差,谈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四、模拟制作 走进科学 在本课中我大胆设计了一个模拟制作,来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通过这一个自主探究活动,让同学们能亲自验证胸廓扩大肺也扩大的实验前假设,学生在课前准备了气球,吸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改进说课稿

《模拟胸部呼吸运动的实验》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7章第2节的内容——《人体的呼吸》 二、实验器材 器材:人体呼吸运动模拟装置 制作材料:泡泡糖塑料盒、饮料吸管、一次性橡胶手套、橡皮筋、气球、细线绳、软纸、万能胶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 创新改进模型:模型的结构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取材、制作简易。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教材中人体呼吸运动的演示装置只能演示膈肌收缩舒张时肺的变化,并不能演示整个胸廓的变化情况。而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只能浅显地看到胸廓的起伏;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呼吸运动引起呼吸这一表面现象上;甚至有学生误认为是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引起了胸廓体积的变化。 综上分析,教师与小组组长组建团队,研究如何改进模型,力图改进后的模型达到以下几点要求:一是模型的结构要形象逼真(具备人体呼吸系统的特征);二是模型能够准确演绎呼吸发生的原理(胸廓可以运动且能与膈肌同时运动);三是取材、制作简易。 五、实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结合学生整体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体的呼吸运动及其与气体进出肺的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精神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模拟实验能够解释自然事物的原理。 六、实验教学内容 (1)模型的创新制作过程(疑难问题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创新的设计)。 (2)呼吸运动的发生过程,各部分结构的运动状态。

呼吸运动的调节及其影响因素

1、正常呼吸运动 分析: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之为吸气, 下降支为呼吸;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缺氧

现象:呼吸加深加快 分析:吸入气中缺O2,肺泡气PO2下降,导致动脉血中PO2下降,而PCO2(扩散速度快)基本不变。随着动脉血中PO 2 的下降,通过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延髓的呼吸中枢兴奋,膈肌和肋间外肌活动加强,反射性引起呼吸运动增加。 3、CO2增多 现象:呼吸加深加快 分析:①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因素,它对呼吸有很强的刺激 作用,是维持延髓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活动所必须的。当动脉血中PCO 2 增高时呼 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大。由于吸入气中CO 2浓度增加,血液中PCO 2 增加,CO 2 透过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CO2浓度增多。②CO2十H2O→ H2CO3→ HCO3- + H+ CO 2 通过它产生的 H+刺激延髓化学感受器,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通过 呼吸机的作用使呼吸运动加强。PCO 2 增高时,还刺激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

4、增大无效腔 现象:呼吸加深加快 分析:增加气道长度等于增加无效腔,增加无效腔使肺泡气体更新率下降,引 起血中PCO 2、PO 2 -下降,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运动会加深加快; 另外,气道加长使呼吸气道阻力增大,减少了肺泡通气量,反射性呼吸加深加快;增加家兔气道长度可使家兔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