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浅谈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浅谈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支农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农村提供资金、政策等支持,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政策。

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的提高,提升农民收入,还能够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背景下,研究财政支农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财政支农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其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财政支农政策可以通过直接补助、税收优惠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补贴政策可以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财政支农还可以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市场的繁荣,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财政支农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

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单一的农业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要,需要发展多元化的农村产业。

财政支农政策可以通过资金补助、创业扶持等措施,支持农村产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等方式,提升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政府还可以出台政策引导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现代农业、农村旅游、乡村特色产业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不仅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还可以增加农村产业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财政支农还可以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村治理的完善。

现代社会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培育和发展健全的农村社会组织,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财政支农政策既可以通过资金支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促进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完整版)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201X年至201X年,中共中央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未变。

因此,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很有必要,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农业经济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的研究分析,希望从理论方面研究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从目前国内对农业经济增长因素研究分析状况来看,影响因素有:信息化、农村金融、科学技术、人力资本、国内政策、农业进出口等。

李向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认为信息化对农业具有正向的影响,应该加强农业信息化普及教育,并建立农业信息化金融平台,促进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董鸿鹏则一辽宁省为例,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信息化的贡献进行量化,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得出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型动力资源。

而曾祯、杨帆等人通过构建层级模型和结构等价模型对我国的涉农信息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整体围绕信息权利和行政权利较高节点呈中性化,而较低的节点信息化程度较低。

而万众、朱哲翼通过投入产出函数和拓模型展分析了我国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七个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性影响,但有地区差异。

田杰、陶建平采取了我国1883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密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处于倒U型左边,可以通过增加农村的金融贷款数量和贷款配置效率提高农村经济增长。

禹越军、王菁华运用RAV模型,用1978-201X年的数据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增长。

财政支农与中国农业产出及增长的关系分析

财政支农与中国农业产出及增长的关系分析
LP0
1.087118
0.149635
7.265135
0.0000
LZ1
0.083165
0.117750
0.706288
0.4925
LZ2
-0.626766
0.138525
-4.524577
0.0006
LZ3
0.334062
0.134560
2.482632
0.0275
R-squared
0.993017
Date: 01/03/05 Time: 19:59
Sample: 1985 2002
Lags: 3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W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15
0.12990
0.93962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W
Ⅰ、多重共线性检验:
我们采用了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法来检验我们的模型中的多重共线性:
Correlation Matrix(表一)
P0
Z1
Z2
Z3
P0
1.000000
0.923217
0.948339
0.954615
Z1
0.923217
1.000000
0.985448
0.913400
Z2
0.948339
0.985448
(2)农业公共投入主要由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村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这三部分构成。
①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主要用于公路建设、农业水利设施等的建设以及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本设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自然环境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改进投入与产出的质量,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

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关系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也逐渐被重视。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广东省农业占到了农村经济的很大比重。

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财政支农是一种重要的政策手段。

广东省在过去的几年中,财政支农支出不断增加,设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等多项扶持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然而,财政支农支出并不能直接保证农民的收入增长,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以广东省农业产业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度,为下一步改进财政支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讨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认识财政支农政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及构成情况是怎样的?在财政支农支出中,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的是哪些方面?2.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发展状况如何?统计数字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合?3.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在财政支农政策中,哪些因素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较为明显的贡献?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研究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包括:(1)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及构成情况。

(2)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发展状况、收入构成及其发展趋势。

(3)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及具体实证分析。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统计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广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来源、支出总量及构成、支出形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数据比较和协方差分析,总结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情况。

(2)实证分析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实证方法,对广东省农村居民收入与财政支农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并进行数学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12期 1
20 0 8年 4 月
湖 南财 经 高等 专 科学 校 学报
J un lfH n nFn nil n cn m cC lg ora u a i ca a dE o o i ol e o a e
} 2 Ⅳl 1 f 4 0 . .1 2 Apr 2 08 .0
【 关 键
词 】财政 支农 支出;G agr因果检验 ;脉冲响应 ;预测方差分解 ;经济增 长 r e n
【 中图分类号 】1 1 【 献标 识码 】A 【 7 28 8 文 文章编号 】10 4 4 (0 8 2— 0 9— 3 09— 18 2 0 )0 0 9 0
文 献 综 述
G P的增长有显著的促 进作 用;农 业 G P是 财政支农 支 出的格 兰杰原 因,受 自身影响 的响应 D D
较 为 稳 定 ,而 受 财 政 支 农 支 出响 应 的 强 度 逐 渐 增 加 。针 对 目前 财 政 支 农 支 出 总 量 不 足 的 现 状 , 提 出 了加 大财 政 对 农 业 的 补 贴 ,调 整 支农 方 式 ,创 新 支 农 机 制 等 政 策 建议 。
我 国财 政 支 农 支 出 与 农 村 经 济 增 长 动 态 关 系 的 实 证 分 析
孙 红 霞
( 山东财政学院,山东 济南
【 摘
20 1 ) 504
要】基 于多变量协整检验 、V R模型 、脉 冲响应 以及预 测方差 分解 ,对 1 8 A 9 9—20 0 5年期 间的财政
支农 支出、农业 固定资产投 资以及农业 G P的有 关数据进行 实证分析 ,结论得 出三者之 间存在 D 长期均衡 关系;在影响农业 G P的 变量 中,财政 支农 支 出 占财政 总 支 出的比 重较 高,对 农业 D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统计SAS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统计SAS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以1990-2011年国家级相关统计数据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非农业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比重、每百名农村劳动者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人数这三个因素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尤其后两者。

此外,就得到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关于如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目录引言 (1)1文献综述 (1)2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2.1变量选取 (2)2.2数据来源 (3)2.3变量定义 (4)2.4模型建立 (4)2.5分析过程 (4)2.5.1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分析 (5)2.5.2初步回归分析 (5)2.5.3模型检验及修正 (7)2.5.3.1多重共线性的消除 (7)2.5.3.2独立性检验(自相关性检验)及修正 (10)2.5.3.3正态性检验及修正 (14)2.5.3.4同方差检验 (18)2.5.3.5期望值为零检验 (18)2.6分析结果 (19)2.6.1最终的回归结果 (19)2.6.2最终回归模型的其他结果 (19)3结论与建议 (20)3.1结论 (20)3.2建议 (20)参考文献 (21)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农村改革30 多年以来,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速放缓,农村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民收入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收入绝对量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下滑;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极低;农民收入的来源由以农业收入为主转向来源形式多样化等。

因此,农民收入的增速放缓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矛盾,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及农业的基础地位,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开拓,减弱了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而不利于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不利于我国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区域农村居民消费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区域农村居民消费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

结论
3、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 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收能力。
结论
4、加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支 持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创业和投资机会,从而增加其收入来源。
谢谢观看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 这种影响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然而,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对农村居民收入的 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农业补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作用较为显著,而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则相对次要。此外,研究还发现,财政支农 支出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而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则相对较 小。
六、结论与启示
1、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加大民生财政支出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进民生福祉;
六、结论与启示
3、采取有效措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密切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社会 福利政策以缩小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民生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成为了社会的焦 点。本次演示将基于经济增长门槛模型,对这三个关键词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 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新型城镇化
一、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 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用地转化为 非农业用地,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财政支农支出作为国家对农业支持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前人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通过提供农业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通过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财政支农支出还能改善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农民增收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全国范围内的农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财政部等官方发布的数据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

四、财政支农支出的影响分析1.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支农支出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如农田水利、农机具购置等,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还能吸引农业企业投资,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补贴政策是财政支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接补贴农民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方式,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积极性。

例如,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都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农村产业发展财政支农支出还用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如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

这些措施可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农村产业的发展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等资源回流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五、实证研究结果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具体表现为:随着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农业生产效率等指标均有所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nel date)回归方程:
y_--.岛+届X+屉S+届M+且F+届P-He
(1)
万方数据
2011年第3期(总第171期)
刘振彪: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
其中,届为常数项;风、屉、届、&、岛分别为农民 人均入力资本数量、农民人均耕种农作物面积、农民 人均信贷资金数量、农民人均财政支农支出金额、农 村产业结构状况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弹性系数,最后 一项£是残差项。 (二)数据说明 本文用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上的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的数据衡量农民人均纯收入.并且用1980 年等于100的CPI进行了换算[1"。很多学者在研 究中发现,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年份与其选择非 农产业就业机会的数量正比例;农村劳动力接受教 育的年份越多,其获得非农业收入越多,收入增长越 快;据此,本文用农民人均接受教育的年份来衡量农 民人均人力资本数量,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 鉴》。用每年全国总的农作物耕种面积除以总的从 事农业劳动力人数所得结果,代表农民人均耕种农 作物面积;数据来自各年份《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本文用金融机构投向农村地区的信贷总量除以农民 总人数所得的商,代表农民人均信贷资金数量,数据 来自各年份《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财政支农支出资 金规模包括支农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救济 费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用每年国家财政支农支出 总数量除以农村居民总人数所得结果,代表农民人 均财政支农支出金额;数据来自各年份《中国财政统 计年鉴》。用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 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表示 农村产业结构变量;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 重上升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 上升,是一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表现,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二、三产业就业 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可以反映我国农村的产业 结构状况。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和 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高,说明我 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化水平高及城市化水平高,该地 区农户来自非农收入肯定也高;反之,二、三产业增 加值占GDP的比重低和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 就业人数比重低,说明我国农村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和城市化水平低,该地区农户来自非农收入肯定也 低;数据来自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 计年鉴》[11]。 四、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涉及的都是时间序列变量,由于对时间序 列数据直接进行回归分析有可能产生虚假回归。格
村产业结构等。我国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的显著变化 使农民人均纯收人增长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业收入增 加;因此,应从农业和非农业这两种取得收入的渠道 去寻找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因素。 农民人力资本数量多少决定了农民来自非农收 入的大小,而农民人力资本数量又取决于农民接受 教育的年限、接受生产技能培训的时间和享受的医 疗卫生条件等。农民接受教育的年限和生产技能培 训的时间越长、享受的医疗卫生条件越好,农民人力 资本数量就越多,农民选择非农产业就业的机会就 越多,从非农领域取得的收入就越多,农民人均纯收 入增长就越快;反之,农民接受教育的年限和生产技 能培训的时间越短、享受的医疗卫生条件越差,农民 人力资本数量就越少,农民选择非农产业就业的机 会就越少,从非农领域取得的收入就越少,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就越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越快,第二、 三产业产值占农村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越高,从 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人数就越多,农民获得的 非农业收入就越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就越快;反 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越慢,第二、三产业产值占农 村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越低,从事非农产业的农 村劳动力人数就越少,农民获得的非农业收入就越 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就越慢。 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农民信贷资金需求越 容易得到满足,农民在市场经济中拥有的权利就越 多,农民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多,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就越快,反之,农村金融越落后,农民人 均纯收入增长就越慢[8】。农民耕种的农作物面积越 多,农民取得的农业收入就越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就越快;反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就越慢。财政 支农支出越多,农民获得的财政补贴和转移支付就 越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就越快;反之,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就越慢[口]。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设定 依据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各种因素设定模型 变量,模型中的因变量是农民人均纯收入y,解释变 量是农民人均人力资本数量X、农民人均耕种农作 物面积S、农民人均信贷资金数量M、农民人均财政 支农支出资金数量F、农村产业结构状况P。基于 以上因变量和解释变量设定,构建如下面板数据
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呈替代关系;当9< 0,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呈互补关系。 国内许多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民收 入增长和财政支农支出变动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 整体上看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是互补的关 系,而不是替代的关系,指出扩大以基础设施、社会 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的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对农民 收入增长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 体系落后,加快我国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 体系建设在短期内能够直接降低农户生产成本,长 期有助于夯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础[7]。本文在 借鉴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农民收 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6.11一)(6.72一) (O.95。)
70.9M,+0.43R+806.7P女
(2.07。。) R2—0.8673 (3.05’’)(2.33’’) F=77.0288
(2)
其中,一表示在9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 验;。表示在7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 下面分析各解释变量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影 响的显著性: 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通过查表可以得出t 分布的自由度为口一91—4—1—86的双侧分位数 t(o.05/2.。6)一1.98,给定显著性水平口=0.25,通过查 表可以得出£分布的自由度为v=91—4一l一86的 双侧分位数t(o.25/2.86)一0.68。显然,to=6.11> 1.98,tl=6.72>1.98,岛=2.07>1.98,t‘;3.05> 1.98,£s=2.33>1.98,表明在95%的显著性水平 上,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信贷资金数量、 农民人均财政支农支出金额、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和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 人数的比重均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有着显著性的 影响;又因为如=0.95<1.98,这意味着在95%的 显著性水平上,农民人均耕种农作物面积没有表现 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影响;t2—0.95>0.68, 即在7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t检验,表明在75% 的显著性水平上,农民人均耕种农作物面积对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长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回归方程加入地区虚变量D,根据eviews5.1 输出(一表示在9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f。表 示在7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中图分类号:F8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1)03一0063—0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38倍,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9年的5153 元[1],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5919元。在农 民人均收入水平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农民收入增 长来源于财政支农支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通过对 财政支农支出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效果的分析,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国目前财政支农支出运行 状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农支出、 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系。Barrors]将有效生产概念f。=c+昭引入财政
支农支出的产出效应模型,Komendi[4]和Aschau- erES]各自用美国的经验资料,Ahmedc61用英国的经 验资料分别检验9的符号;研究证明,当9>0,财政
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 .是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只不过大多数文 献都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为研究背景。从 理论上说.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 着替代和互补两种不同的关系。有时是互补关系, 即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财政 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起到了拉动的作用;但是, 有时二者又可能是替代关系,扩大财政支农支出对 农民收入增长会产生挤出效应。一般来说,财政支 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可能同时具有替代和互补关系。 传统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扩 大财政支出能够带动民众收入增长,对国民经济起 到倍增的刺激作用。贝利首次提出,财政向农民提 供的商品和服务相当于单位9(O<9<1)的农民生 产性投入【2]。根据这种假说,某农户的生产函数U
一、文献综述
果9>0,就有a(au/ac)/ag<O,即财政支农支出的 扩大引起农户生产边际效率下降,从而引起农户生 产性投入的减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政支农支出 和农民收入增长是替代关系。相反,如果9<0,就 有a(au/ac)/ag<o,即财政支农支出的扩大引起农 户生产边际效率增加,从而引起农户生产性投入的 增加;这时,财政支农支出和农民收人增长呈互补关
第32卷第171期 2011年5月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E AND EcoNOMlCS
VoL
32
No.171 2011
May.
・财政与税务・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促进农民收人增长的实证分析
刘振彪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朱我画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 长具有正的效应。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并扩 大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从而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关键词:财政农业支出;农民收入I优化万方数据财经理论与实 Nhomakorabea(双月刊)
2011年第3期
二、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变化 从中国统计年鉴可知,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分 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 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指农民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 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属非农业收入。家庭经营收 入指农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 理而获得的收入,农民从事农、林、牧、渔以及采集、 捕猎等农业生产活动取得的收入属农业收入,农民 从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餐 饮、社会服务以及文教卫生等非农业生产活动取得 的收入属非农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 非生产性收入,今后,这两部分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 重会逐年增加。根据农民收入来源的性质,将工资 性收入、家庭经营取得的非农业收入、转移性收入和 财产性收入合并为非农业收人,将家庭经营农业取 得收入称为农业收入。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纯收人为4760.6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 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 1853.73元、2435.56元、148.08元和323.25元。 改革开放以来,非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 重不断增加,从1980年的21%增加到了2007年的 66%,上升了45个百分点;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 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80年的79%下降到了2007 年的34%。特别是从1990年以来,非农业收入对 农民收入增长产生了强劲的推动作用,非农业收入 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06年非农 收入增加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53%, 也就是说,在农民来自农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由于 来自非农业收入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得 到较大的提高。这表明我国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正在 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越来越依 靠非农业收入的增长。但是,近年来,由于我国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缓慢,特别是2008年世 界爆发金融海啸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 业转移步伐放慢,农民从非农领域获得收入正变得 越来越困难。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保障农民参与 劳动力市场的合法利益,拓宽农民非农收入渠道,是 财政支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上述资料分析得知,影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 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农民人力资本数量、农作物耕 种面积、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