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依心功能分级指导运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疗效观察论文

依心功能分级指导运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疗效的观察【摘要】目的:依据n端脑钠肽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级,采取相应康复运动,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运动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康复运动组nt-probnp水平下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
所有患者研究期间病情相对稳定,无肝、肾、脑、肺等严重并发症,无心衰以外的严重心脏疾病和影响患者参与运动的神经肌肉障碍疾病。
研究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1.2方法1.2.1血浆n端脑钠肽的测定应用美国relia公司的免疫生化测定仪及试剂盒,行双向测流免疫法,由专人检测,整个实验遵循操作规程,进行仪器和室内质量控制,所有参数符合要求。
心功能正常范围4200pg/l。
1.2.2观察项目①临床心功能,以nt-probnp水平为标准②观察发生呼吸困难次数、时间及程度③住院天数1.2.3护理干预项目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宣教,使患者能够及时做到自我监测、自我应对。
对康复运动组患者给予运动护理指导:①给予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有关心衰及运动疗法的基本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②运动时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重视运动训练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③密切监测运动中的反应,避免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身携带救心丸等急救药品;④血压未控制或存在严重的心律失常者避免运动,并避免超强度或超负荷运动。
1.2.3.1心功能ⅳ级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病情稳定后可在床上被动活动肢体关节,避免有劳累感,逐步增加运动量,到床边吃饭、小便、站立,时间不宜过长。
应解释心衰病因及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
1.2.3.2心功能ⅲ级患者:可从事简单的日常生活,床下小便,坐位大便,洗脸、刷牙、更衣。
运动康复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续 30—40 rain,每周 5次 ,每 2个 月 随诊 指 导至 6个 月。对 照组按 医嘱 常 规 药 物治 疗 。康 复 组 3例 (心 功能 Ⅲ级 )因 心力 衰 竭症 状 加 重 而 终 止运 动 训 练 。 在进行康 复训 练 时 应 注 意 心理 护 理 ,定 期 进行 健 康 宣 教 ,消 除患者 紧张 、焦 虑 、恐 惧 、烦 躁不安 的心 理状
= 0.05。
2 结 果 2.1 心 功能 指 标 两组 治 疗前 后 心 功能 指 标 比较 见表 1。
表 1 两 组 治 疗 前后 心功 能指 标 比较 ( 4-¥)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P<0.05, P<0.Ol;与治 疗前 比较, P<
[基金项 目]唐山市科研立项课题(06134601 B-33)。
检测项 目
康复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6min步行距离(m)205.6 ̄65.8 385.3 ̄71.0 206.4 ̄66.8 243.9 ̄76.5
MHL评分
40.3±11.8 18.9±7.5 39.7±13.5 30.7±后 比较 .‘P<0.O1
3 讨 论
目前 心力衰 竭 的康 复治 疗 缺 乏 标 准 化 方 案 ,仍
处 于多元化 阶段 。本研究 中我 们进 一 步验 证 运动 康
复对 CHF患者 的可行性及f临床应用价值 。但值得
注意 的是 ,在实施运 动康 复方 案前 ,应 向患 者 及其 家
属充分说 明运 动 训 练 的重 要 性 和 意义 ,取 得 他 们 的
态 。 1.3 观察指 标 心功 能评定 :使 用美 国 Philips公 司 生产 的 HP5500型 超 声 心 动 仪 测 定 左 室 射 血 分 数 (EVEr)、左 室 舒 张 末 径 (LVDED)、E/A 比 值 ;运 动 耐量 :实验 开始前 及 6个 月后分别 测试 6 min步行 实 验 ,观察 前后 6 min内步 行距 离 。生 活质 量 评定 :应 用 明尼 苏达 生 活 量 表 (MHL评 分 )…对 所 有 患 者 在 人选时 和治疗 6个 月后进行 生活质 量 问卷 调查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 差分析 检 验 ,所有 数据均 以 ±s表示 。检 验水 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指导

3 7 0 .
( 文校对 : 张文娟 本
关键 词;心 力衰竭 ;运 动康 复 ;中医康 复学 中医健康 教育学 d i 1. 6/i n17—7 9 0 0 413 o : 0 9 9.s. 227 . 1. . 3 js 6 2 0 4 文 章编号 :17 .79 (0 0 0—14O 6 22 7 2 1 ).406 .l
一l 5分钟 ,为 期 3 。 1 康复禁忌证 慢性心衰的心脏运动康复存在着一定 的风险 。在运 动康复之前 ,首先对住 院患者和 院外 患者 ,根据康复禁 忌证排 除标准进行筛选。以最小风险获得 最大收益 。
心脏运动康 复禁忌证 :①不稳定型心绞痛;②体位 性血压 降低 >2 m g 0 mH ,并伴随症状 ;③ 急性全 身系统 疾病或发热 ;④未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 失常;⑤未控 制的室性心动过速 ( 2 次/ )⑥失代偿 的心力衰竭 ; >10 分 ; ⑦I 度A B( I V 未安装起搏器 ) ⑧活动期的心包炎或心肌 I ; 炎;⑨未控制 的糖尿病 ( 静息时血糖 >4 0 /1;⑩近 0mgd) 期栓塞史 。 2 康复运动方 案 心 衰患者 的心脏康复 由三大核心部分组成:①非药 物治疗 , 即个人健康教育和患者与医护人员之 间的沟通 ; ②运动锻炼 ;⑧心理支持 。 21 沟通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 ,对病人病情 、个 人资料 . 有所 了解 ,可针对性地沟通 。帮助病人 了解运动康复 的 优越性 ,对生活质量 的改善 ,取得信任及合作 ,达到一 定的配合 。 2 运动锻炼 ①运动锻炼 的种类 分为耐力锻炼 、弹力 . 2 锻炼 、阻力锻炼 。耐力锻炼能最大程度 增加运动者的最 大氧耗量 。有氧运动为其中一种运动方式。即大量肌 肉 群交替收缩和舒张,如步行、跑步、游 泳、登车和爬楼 梯 。阻力运 动常需借助 一定 的器械 ,不 常用 ,弹力锻炼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慢性心衰,整体审查、辨证施治,拥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逆转心衰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延长寿命以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现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危重和终末阶段[1]。
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600万[2],我国约450万,心衰患病率与年龄相关,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是主要的发病人群[3],<60岁人群患病率<2%,≥70岁以上将高达10%[4]。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将增加25%[5],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40%-50%,已成为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各种心脏病、遗传性缺陷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6]。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心力衰竭调查研究结果[7]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占54.6%、冠心病占49.4%,位于发病因素的前2位,并认为感染(45.9%)、劳累或应激反应(26.0%)和心肌缺血(23.1%)是引起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诱因。
在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心肌重塑是最基本机制。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加强血管收缩,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心功能恶化,最终导致心衰[8],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身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衰加重[9]。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运动康复实践

=
1 6 1 P >0 0 。 .0 , . 5)
资 料 与 方 法 入选社区 中建立 了健康 档 案心 力衰 竭患者 5 5例 , 为在二 甲及 以上 医 院住 均 院出院且 病情 稳定 的心 衰患者 。在 开展 常规健康 教育 的 同时 向患 者介 绍运 动康 复的作用 , 根据患者是否 自愿参 与分成 两
慢 性 心 力 衰竭 患 者 的社 区运 动康 复 实践
郑作继 陈亚莉
7 60 550宁 夏 彭 阳 县 中 医 医 院
7 60 550彭 阳 县 人 民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讨 社 区 督 导 一家 庭 护 理 探模 式 对慢 性 心 力 衰 竭 ( HF 心 衰 ) C , 患者 的 康 复 影 响 。 方 法 : 选 建 立 健 康 管理 档 案 入
步行训练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康复的影响

关 键 词 :心力 衰 竭 ,充血 性 ;运 动 试 验 ;心 脏 功 能 试验 ;老 年人 文 章编 号 :1 0 — 0 4 ( O 0 54 6O 0 80 7 2 l )O —5 一4
Do: 1 . 9 9 jis . 0 8 0 7 . 0 0 0 . 2 i 0 3 6 /.s n 1 0 — 0 4 2 1 . 5 0
a 步 r n 行 距 离 和左 室 功 能无 明显 差 异 ( > 0 0 )运 动 训 练 6 月 后 各 组 死 亡 情 况 没 有 差 别 ; 行 运 动 训 练 组 总 再 次 i P .5 ; 个 步
住院 率 (0 4 : 3 6 ) 因 心血 管 疾 病 再 次住 院 率 ( 18 : 2 8 ) 2 . 3 . 和 1. % 2. 明显 低 于 列 照 组 ( P均 < 00 ) 与运 动训 练 .5 ;
Abtat Obet e sr c: jci :To e au t h fet fwakn riig o g d p t ns wih c r nch atfi r ( v v laeteefcso lig tann n a e ai t t ho i e r al e CHF) e u .
W a k n r i i g i pr v s he r u c i n i g d p te t t hr ni a t f iu e / l i g t a n n m o e a tf n t o n a e a i n s wih c o c he r a l r , YAN u H a,FU Chu — i n hu ,ZOU — En
前 及 对 照组 治 疗 后 比较 , 复组 治 疗 后 静 息 心 率 明 显 下 降 [ 7. ± 1. )次/ n (7 . 士 】 . )次 / i 康 (2 1 7 5 mi, 4 3 68 a r n:(6 ± 68
抗阻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抗阻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李莹洁 周闻禄 吴镜(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科,四川成都610031)【摘要】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以进行性骨骼肌含量、肌力下降及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血管疾病进展的晚期阶段,其症状与骨骼肌功能降低和骨骼肌细胞变化有关,与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运动干预是治疗肌少症的重要手段。
其中抗阻训练与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和改善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现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抗阻训练对其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少症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肌少症;慢性心力衰竭;抗阻训练【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1 011EffectandRelatedMechanismsofResistanceTrainingonChronicHeartFailureComplicatedwithSarcopeniaLIYingjie,ZHOUWenlu,WUJing(DepartmentofGeriatrics,TheThirdPeople’sHospitalofChengdu,TheAffiliatedHospitalof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Sichuan,China)【Abstract】Sarcopeniaisakindofsenilesyndromerelatedtoaging,whichischaracterizedbyprogressivedeclineinskeletalmusclevolumeandmusclestrengthanddysfunction.Chronicheartfailure(CHF)istheterminalmanifestationofvariouscardiovasculardiseases.Itssymptomsarerelatedtothedeclineofskeletalmusclefunctionandchangesinskeletalmusclecell,andarecloselyrelatedto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sarcopenia.Exerciseinterventionisanimportantmeansoftreatingsarcopenia.Amongthem,resistancetrainingiscloselyrelatedtoreducingthereadmissionrateandimprovingthelifequalityofCHFpatients.ThisarticlereviewsthepathogenesisofCHFcomplicatedwithsarcopenia,theeffectofresistancetrainingonitandrelatedmechanisms,inorder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Fpatientswithsarcopenia.【Keywords】Sarcopenia;Chronicheartfailure;Resistancetraining 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以进行性骨骼肌含量、肌力下降及功能障碍为特征,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慢性心力衰竭有氧运动在后续治疗的作用及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有氧运动在后续治疗的作用及影响摘要:慢性心力衰竭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原因之一,在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都有可能会出现,其出现的原因多为心肌劳损所导致的心力衰竭,为了保证患者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就应当尽可能的延缓心机重构的发展,降低新帅的住院率与死亡率,本文针对有氧运动对心力衰竭产生的治疗效果展开了讨论,力求能够更好的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做出重要保障。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有氧运动;治疗作用与影响引言: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现通常与其他心脏相关疾病息息相关,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进一步加快,为了尽可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良好的保障,就应当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为患者开展治疗工作,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进展相对较为缓慢[1],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通过运动加药物治疗的形式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才需要研究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力求能够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
1.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1.运动耐性下降出现异常症状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自身的运动耐性都会下降,而在这一时刻会出现呼吸困难或者乏力的情况,大部分患者的就医都会出现在这一时期,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仅会出现在运动期间,休息期间也同样会出现,并且多种症状会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2]。
1.2体液潴留引发的异常症状出现体液潴留症状的患者的腹部或者腿部会出现水肿的症状,由于运动耐性下降所导致的这一状况可能会被患者所忽视,需要医护人员予以重视并且详细询问。
1.3无症状或其他心脏病货费心脏病引起的异常症状心力衰竭的表现较为不明显,经常会出现在检查其他心脏相关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发现由于心力衰竭引起的心脏扩大或者新功能不全,需要医护人员予以重视。
1.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慢性心力衰竭出现的原因往往与患者自身的生活状态以及疾病史有着密切的关联,大部分患者在出现慢性心力衰竭之前自身本就有心脏病病史,想要对患者开展治疗就应当了解病因,为后续的预后工作提供良好的协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
2017-10-10T15:06:36.4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4期 作者: 王飘 黄哲
[导读] 近年来提出运动康复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级推荐治疗方案。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100000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心衰的药物治疗等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多
数患者仍受呼吸困难、疲乏活动耐量下降等症状的困扰,生活质量差。既往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体力活动和运动,但近年来提出运动
康复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及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级推荐治疗方案。
关键词:心力衰竭;运动;康复;研究进展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目前很多学者,包括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心功能二级和三级患者,射血分数在40%以下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进行运动康复
治疗。有的学者提出心功能四级患者也可行运动康复,但是并没有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2
、评估运动耐量
在进行运动锻炼前,药物治疗效果需要达到最佳状态,同时需要进行短时间内最大运动量、最大耗氧量、基础运动应激措施,基础心
电图等多项运动训练前测试。临床实践研究证明
6分钟步行试验可以客观的评估患者的最大耗氧量,是一种科学、简便的运动训练前测试手
段。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形式和方法
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是:耐力运动、阻抗运动和柔韧性运动。耐力运动是指通过慢跑、太极、游泳等有氧运动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运
动能力,提高血管的舒缩能力、心率储备、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和自我效能感等。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的传统健身功法
——太极拳,多项研
究均提示太极运动能够改善射血分数减低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运动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心率变异性。阻抗运动
是指用拉力或重量较轻的训练器械刺激骨骼肌肉,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轻中度阻力,改善心衰患者骨骼肌的力量和新陈代谢,有效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柔韧性锻炼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练习。总之,运动康复主要是通过耐力运动提高有氧活动和肌肉舒张,再用阻抗运动刺激
骨骼肌肉的新陈代谢,改善身体质量,最后辅以柔韧性运动提高患者的身体灵活度,让心衰患者的整体康复时间大大缩短。
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强度
运动强度是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和功能的重要因素,2011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基金会关于心脏病二级预防指南(修正案)指
出:心脏病患者应该进行
5~7d/周、30min/d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训练。此强度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躯体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及病死率、再住院率。国内的研究可能基于安全性考虑,运动强度比较保守。最初以低于
6min最大步
行距离的
10%~20%为基础运动量且心率不超过静息心率5~10次/min,逐步增加运动量,最终达到能在40-60min内行走2~3km,每周
至少保持
4~6d。
5
、运动康复的效果评价指标
运动康复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包括峰值氧耗量、静息心率、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再住院率和病
死率、
N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等。3主观指标包括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各种生活质量量表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心脏
运动自我效能评价工具等。
3
6
、总结
综上所述,只要在内科治疗稳定,医务人员密切监督指导的情况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是一种安全可行,经
济,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最大耗氧量,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康
复疗法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开拓了一条新路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