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_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3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250280300

0.55280300300

0.50320

≤0.45330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45≤35

>0.40≤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0.40≤55≤45

钢渣粉-≤30≤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0.40≤50≤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35≤30

>0.40≤25≤2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45

>0.40≤45≤35

钢渣粉-≤20≤10

磷渣粉-≤20≤1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50≤40

>0.40≤40≤30

注:①粉煤灰应为Ⅰ级或Ⅱ级F类粉煤灰;

②在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3.0.6的要求。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表3.0.6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

干燥环境0.30.06 1.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

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

3.0.7 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0.7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

表3.0.7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混凝土最小含气量(%)

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盐冻环境

40.0 4.5 5.0

25.0 5.0 5.5

20.0 5.5 6.0

注:含气量为气体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比。

3.0.8 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

4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4.0.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4.0.1-1)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4.0.1-2)

4.0.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σ应按下式计算:

(4.0.2)

式中,fcu,i——第i组的试件强度(MPa);

mfcu——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n——试件组数,n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

计算值小于3.0MPa时,σ应取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4.0MPa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4.0MPa时,σ应取4.0MPa。

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4.0.2取值。表4.0.2标准差σ值(MPa)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C20C25~C45C50~ C55

σ 4.0 5.0 6.0

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5.1水胶比

5.1.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60等级时,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5.1.1-1)

式中a、b——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本规程5.1.2的规定;

fb——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合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胶砂强度(MPa),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执行;当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根据3d胶砂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胶砂强度关系式推定fb值;

2.当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时,可按下式推算fb值:

(5.1.1-2)

式中f、s ——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可按表5.1.1选用;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表5.1.1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掺量(%)种类粉煤灰影响系数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0 1.00 1.00

100.90~0.95 1.00

200.80~0.850.95~1.00

300.70~0.750.90~1.00

400.60~0.650.80~0.90

50-0.70~0.85

注:①本表应以P·O 42.5水泥为准;如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可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部分计入矿物掺合料。

②宜采用Ⅰ级或Ⅱ级粉煤灰;采用Ⅰ级灰宜取上限值,采用Ⅱ级灰宜取下限值。

③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0.05。

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5.1.2 回归系数a和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

1.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

2.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5.1.2采用。

表5.1.2回归系数a、b选用表

粗骨料品种

系数碎石卵石

a0.530.49

b0.200.13

5.2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

5.2.1 每立方米干硬性或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水胶比在0.40~0.80范围时,可按表5.2.1-1和表5.2.1-2选取;

2.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表5.2.1-1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指标10.020.040.016.020.040.0

维勃稠度

(s)16~20175160145180170155

11~15180165150185175160

5~10185170155190180165

表5.2.1-2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拌合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指

标10.020.031.540.016.020.031.540.0

坍落度

(mm)10~

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1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 注:①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取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10kg。

②掺用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5.2.2 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mwo)可按下式计算:

(5.2.2)

式中mwo’——满足实际坍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以本规程表5.2.1-2中90mm 坍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坍落度相应增加5kg用水量来计算;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5.2.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5.2.3)

式中:ma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

mb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

βa——外加剂掺量(%),应经混凝土试验确定。

5.3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5.3.1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o)应按下式计算:

(5.3.1)

5.3.2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mfo)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本标准3.0.5条和5.1.1条确定符合强度要求的矿物掺合料掺量βf;

2.矿物掺合料用量(mfo)应按按下式计算:

(5.3.2)

式中:mf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

βf——计算水胶比过程中确定的矿物掺合料掺量(%)。

5.3.3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o)应按下式计算:

(5.3.3)

式中:mco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

5.4砂率

5.4.1 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2.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公称粒径及水灰比按表5.4.1选取。

3.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5.4.1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表5.4.1混凝土的砂率(%)

水胶比

(W/B)卵石最大公称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10.020.040.016.020.040.0

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

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

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

0.7036~4135~4034~3939~4438~4336~41

注: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

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

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对薄壁构件,砂率宜取偏大值。

5.4.2 砂率应按公式5.5.1-2计算。

5.5粗、细骨料用量

5.5.1 采用质量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5.5.1-1)

(5.5.1-2)

式中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s——砂率(%);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2450kg。

5.5.2 采用体积法计算粗、细骨料用量时,应按公式5.5.1-2和下列公式计算:

(5.5.2)

式中ρc——水泥密度(kg/m3),应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也可取2900 kg/m3~3100kg/m3;

ρf——矿物掺合料密度(kg/m3),可按《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测定;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测定;

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

准》JGJ52测定;

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 kg/m3;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表5.1.1粉煤灰影响系数f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掺量(%)种类粉煤灰影响系数f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0 1.00 1.00

100.90~0.95 1.00

200.80~0.850.95~1.00

300.70~0.750.90~1.00

400.60~0.650.80~0.90

50-0.70~0.8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例题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一、基本要求 1.普通混凝土要兼顾性能与经济成本,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每立方米胶凝材料用量及水泥用量,走低水胶比、大掺合料用量、高砂率的设计路线; 2.普通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主要参数参考下表 ; ②普通混凝土掺合料不宜使用多孔、含碳量、含泥量、泥块含量超标的掺合料; ③确保外加剂与水泥及掺合料相容性良好,其中重点关注缓凝剂、膨胀剂等与水泥及掺合料的相容性,相容性不良的外加剂,不得用于配制混凝土; 3 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用excel编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通过调整参数以符合表1给出的范围。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普通混凝土ordinary concrete 干表观密度为2000~2800kg/m3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stiff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时间(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plastic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pasty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flowing concrete 拌合物坍落度不小于160mm的混凝土。 2.1.6抗渗混凝土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抗冻混凝土frost-resistant concrete 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2.1.8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 强度等级不小于C60的混凝土。 2.1.9泵送混凝土pumped concrete 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2.1.10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binder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binder content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2.1.13 水胶比water-binder ratio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percentage of mineral admixture 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2.1.15 外加剂掺量percentage of chemical admixture 外加剂用量相对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各等级混凝土常用配合比

常规C10、C15、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 水泥 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N/mm2 水泥砂石水7天28天 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 1 2.45 4.12 0.65 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 1 2.40 3.60 0.65 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 1 1.95 3.05 0.56 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 1 1.49 2.54 0.40 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 1 1.19 2.31 0.42 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 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 1 2.28 3.71 0.61 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 1 1.82 3.23 0.51 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 1 1.48 2.76 0.47 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 1 1.33 2.36 0.44 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 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 1 2.01 3.15 0.55 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 1 1.49 2.54 0.44 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 1 1.19 2.31 0.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分析报告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 3 基本规定 3.0.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要求;配合比设计应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细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应小于0.2%。 3.0.3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表3.0.4的规定,配制C15及其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表3.0.4的限制。 表3.0.4 混凝土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 最大水胶比最小胶凝材料用量(kg/m3) 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0.60 250 280 300 0.55 280 300 300 0.50 320 ≤0.45330 3.0.5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1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符合表3.0.5-2的规定。 表3.0.5-1 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45≤35 >0.40 ≤40≤30 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 >0.40 ≤55≤45 钢渣粉-≤30≤20 磷渣粉-≤30≤20 硅灰-≤10≤10 复合掺合料≤0.40≤60≤50 >0.40 ≤50≤40 注:①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之外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时,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应不大于按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20%计算混合材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②对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增加5%; ③复合掺合料中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任一组分单掺时的最大掺量。 表3.0.5-2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 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0.40≤35≤30 >0.40 ≤25≤20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1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 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单位改以国际单位制表达。由于N/m2(Pa),数值太小,一般以 1N/mm2=106N/m2(MPa)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使用的计量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毫米”或“兆帕”。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讲义

第七讲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与混凝土有关的基本概念 1.混凝土—用水泥、砂、石、掺合料、水以及外加剂按设计比例配制,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称为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它是一种原料易得、施工便利、具有较好耐久性和强度的建筑材料。 2.混凝土标号—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200mm×200mm×200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3℃,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值,单位为kgf/cm2(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小值与较大值之差超过较大值20%时,舍去最小值,以剩余的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 3.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按标准方法成型、标准立方体试件(150mm×150mm×150mm)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d所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以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N/mm2)表示。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20MPa,其强度等级表示为C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当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时,则取中间值做为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当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均超过中间值

的15%时,则该组试件的抗压强度测定值无效。)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混凝土标号的换算。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标号÷10-2 5.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6.混凝土强度与齡期的关系 龄期—是指混凝土强度增长所需的时间。强度与龄期的关系,在标准养护时:R3→40%R28; R7→60~70%R28; R28达到设计强度。 7.砂率 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在骨料(砂及石子)总量中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影响砂率的一般因素为: ⑴砂率随粗骨料的粒径增大而减小;随粒径减小砂率应增大。 ⑵细砂时砂率小,粗砂时砂率应增大。 ⑶卵石时砂率小,碎石时砂率应加大。 ⑷水灰比小时砂率小,水灰比增大时砂率应增大。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

共3页第1页 校核: 主检: 配比名称 (设计、施工要求) 抗渗混凝土(泵送) C30及P6,坍落度100~120mm 委托编号 HP0700001 样品编号 HP0701001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20±5℃ 湿度>50%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施工方法 机械振捣 收样日期 2007.01.06 检测依据 JGJ55-2000 试配日期 2007.01.08 材料情况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山东水泥厂 P.O32.5R 安定性合格 预测强度合格 泰安 中砂 μx=2.7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济南 碎石 符合5~25mm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针片状0.7% 省建科院 NC -4泵送剂 液状 掺量2.5% 饮用水 省建科院 PNC 膨胀剂 粉状 掺量8% 黃台电厂 Ⅱ级 配合比 计算式 1、计算配制强度f cu ,o =f cu ,k +1.645σ=30.0+1.645×4.0=36.6 (MPa) 2、确定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ce f =32.5×1.10 ≈36 (MPa) 3、计算水灰比W/C=a α.ce f /(f cu ,o +a α.b αce f )=0.46×36/(36.6+0.07×0.46×36)=0.44 4、确定用水量m wa =180(kg/m 3) 5、计算水泥用量1c m =180/0.44=409( kg/m 3 ) 6、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f =15%,超量系数K =1.3 mf =409×15%×1.3=80( kg/m 3 ) 7、计算膨胀剂用量p m =409(1-15%)×8.0%=28( kg/m 3 ); 8、计算外加剂用量j m =[409(1-15%)+409×15%×1.3] ×2.5%=11( kg/m 3 ) 9、实际水泥用量1co m =409(1-15%)×(1-8%)=320 ( kg/m 3 ) 10、确定砂率βs=35% 11、假定混凝土的重量2420 kg/m3得:mg=1171 ( kg/m 3 ) ms=631-(409×15%×1.3/2.2-409×15%/3.1)×2.6=588( kg/m 3 ) 试件尺寸 100×100×100 (mm ) 试配体积 25L/35 L 试配方法 机械搅拌、振实 计 算 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每m 3 砼材料用量(kg) 320 588 1171 11 180 28 80 重量配合比 1 1.84 3.66 0.03 0.56 0.09 0.25 试配重量(kg) 8.00 14.70 29.28 0.28 4.50 0.70 2.00 拌合物 性 能 坍落度 105 mm 保水性 良好 粘聚性 良好 表观密度 2410 kg/m 3 / / / / 调整情况 不需调整(若调整,写明如何调整?调整后拌合物性能?) 备 注:此计算配合比可作为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若经调整,写明调整后配合比)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搅拌机 振动台 / / / 设备编号 SB/H-01 SB/H-02 设备状态 正常 正常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钢纤维: 水: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kg/m3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

C混凝土配合比

C混凝土配合比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C30水:175kg水泥:461kg砂:512kg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 (N/mm2); 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其中: 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195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经过计算,得mco=185.25/0.703=263.51kg。 五.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所依据的试验规程及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设计要求: C25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设计坍落度120-160mm,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主要应用桥涵工程墩台基础、台身、台帽、墙身基础、排水工程等。 三、原材料情况: 1.粗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碎石、规格为5-10mm:10-20mm:16-31.5mm,比例为(30%:50%:20%)。 2.细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河砂,规格为Ⅱ级中砂。 3.水泥:山东鲁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 4. 外加剂:长春北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0.9%,减水率初 选15%。 5.水:饮用水。 四.初步配合比确定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已知设计强度等级为25M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表4.0.2查得:标准差σ=5.0 Mpa ?cu,0= ?cu,k+1.645σ= 25+1.645×5.0=33.225MPa 2.计算水泥实际强度(?ce) 已知采用P.O 42.5水泥,28d胶砂强度(?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也可按表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计算书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 cu,o≥ f cu,k+1.645σ 式中: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 = 6.00;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 cu,k = 50.00; 经过计算得:f cu,0 = 50.00 + 1.645 × 6.00 = 59.87(N/mm2)。 二、水灰比计算: 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 W/C=αa×f ce/(f cu,0+αa×αb×f ce) 式中: αa,α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αa = 0.46,αb = 0.07; f 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取59.33; 经过计算得:W/C=0.46 × 59.33/(59.87 + 0.46 × 0.07 × 59.33) = 0.44。 实际取水灰比:W/C=0.4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表选取:

2)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 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m wa= m w0(1-β) 式中:m 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10.00%。 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小于0.40,所以用水量取试验数据m w0=215.00kg。 m wa=215×(1-0.10)=193.50kg。 四、水泥用量计算: 掺粉煤灰混凝土的基准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m c0= m w0/(W/C) 经过计算,得m c0=215.00/0.40 = 537.50(kg) 粉煤灰的取代率(βc),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10-31,取15.00%。 掺粉煤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 c,按下式计算: m c= m co(1-βc) 经过计算,得m c=537.50 ×(1 - 15.00%)=456.88(kg)。 五、粉煤灰用量计算: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 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o= f cu,k+1.645* o=25+1.645*5=33.2Mpa (2) 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 W/C= a a*f ce/(f cu,0 + a a*a b*f ce) =(0.53*36.5) / (33.2+0.53*0.20*36.5) =0.52 (3) 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 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o=175kg/m 3。(4) 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 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o=m wo/(W/C)=337(kg/m3) 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 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 泥用量m co=337 ( kg/m 3) (5) 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 取混凝土砂率B s =35%o (6) 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3水用量175kg/ m '水泥用量337kg/m 砂用量680 kg/m 碎石用量1263 kg/m

(7) 配合比确定: 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 位水泥用量360(kg/m3) ,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 (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 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 (M s0+ M g0 )*100=35 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 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例题 设计C20泵送混凝土,材料:水泥P.O42.5,中砂(筛余量25-0%),碎石(5-30mm)连续级配,减水剂YAN(参量0.8%,减水率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一般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或工作度——维勃稠度)指标进行。如果混凝土还有其他技术性能要求,除在计算和试配过程中予以考虑外,尚应增添相应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确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水灰比的最大允许值,可参见表1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1 注:1.当采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有较适宜的技术经济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 (2)选取每立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每立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选取合理的砂率值,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 以下依次列出计算公式: 1.计算混凝土试配强度f cu,0,并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 (1)混凝土配制强度 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f cu,0≥f cu,k+1.645σ 式中f 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σ的取值,如施工单位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的统计资料时,可按下式求得: 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强度值(MPa); μf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试件总组数,N≥25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2.5MPa,取σ=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30时,如计算得到的σ<3.0MPa,取σ=3.0MPa。 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取值。 σ取值表表2 查表取σ=5N/mm则f cuo≥20 N/mm+1.645×5 N/mm≈28 N/mm (2)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配合比设计说明:本配合比严格按照《现代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手册》的要求进行设计。 设计强度fcu.k=30Mpa,坍落度180~220mm。强度保证率为95%,强度保证系数t=1.645,标准差σ=5,采用机械搅拌。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广元海螺水泥有限公司P·O4 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2.砂:选用利川鸿达石场粗砂,自检合格。 3.碎石:选用方石砂石场5~31.5mm碎石。掺配比例:5~10mm占65%,16~31.5mm占35%。 4.水:符合混凝土用水要求。 5.外加剂:山西凯迪高 效减水剂.减水率1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f cu.o=f cu.k+t×σ=30+1.645×5=38.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1×42.5/(38.2+0.46×0.07×42.5)=0.49 (式中:αa=0.46 αb=0.07 f ce=γc·f ce·g=42.5) 3.选定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31.5mm,坍落度在180-220mm,

查表得用水量m wo=215Kg,掺外加剂后用水量为:m wo,=m wo×(1-0.15)=205×0.85=183 Kg 4.计算水泥用量:m co=m wo/(w/c)=183/0.49=373Kg 5.确定减水剂用量:373×0.01=3.73Kg 6.确定砂率:按规范查表得ρs=45% 7.确定粗集料用量(假定混凝土容重为2400Kg/m3) m co+m so+m Go+m wo=2400 m so/(m so+m GO)= 45% 解此方程组得:m so=830Kg m Go=1014Kg 8.确定初步配合比 C:S:G:W:减水剂=373:830:1014:183:3.73 =1:2.22:2.72:0.49:0.01 9.试拌并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照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调整:当水泥用量增至436Kg,W/C=0.48, ρs=43%时,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粘聚性、保水性都较好,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实测混凝土表观密度为ρ=2400 Kg/m3。 基准配合比为:C:S:G:W:减水剂=436:754:1000:210:4.36 =1:1.73:2.29:0.48:0.01 水灰比增加0.03的配比为:C:S:G:W:减水剂=412:765:1013:210:4.12=1:1.86:2.46:0.51:0.0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新规范)

6.1.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就是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如某配合比:水泥240kg,水180kg,砂630kg,石子1280kg,矿物掺合料160kg,该混凝土1m3总质量为2490kg; 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相互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将上例换算成质量比为:水泥∶砂∶石∶掺合料=1∶2.63∶5.33∶0.67,水胶比=0.45。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基本要求 市政工程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须满足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满足施工规定所需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 (3)满足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要求; (4)满足业主或施工单位渴望的经济性要求; (5)满足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性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胶凝材料、水、砂和石子这四种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

系: (1)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胶比表示; (2)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 (3)胶凝材料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来表示。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配合比计算、试配和调整、施工配合比的确定等。 (1)初步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f cu,o)。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①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②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