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78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00278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00278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00278社会统计学复习资料

1.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四环结构:社会统计、经济统

计、科技统计和环境统计。

2.狭义的社会统计学的三环结构是指社会统计、经济

统计和科技统计。

3.犯罪统计学属于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统计领域的

学科

4.劳动力统计的主要更新的是非正规就业;社会时间

构成统计领域的主要更新是时间利用调查。社会生活统计的主要更新体现在贫困统计。

5.人口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分别属于时

期指标、状态转移;人口存量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看分别属于时点指标、当前状态

6.年平均人口=[(年初人口)/2+第一季度末人口+第

二季度末人口+第三季度末人口+(年末人口)/2]/4 7.复合家庭的形式、直系家庭的形式;家庭划分的标

8.一夫一妻制家庭属于按家庭传袭规则来划分

9.聘用新劳动力属于劳动力机械增减;劳动力生老病

死属于劳动力自然增减

10.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分析是相对差异分析法;绝

对差额分析法是指极大值与极小值的差额分析

11.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

12.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13.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

14.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数

15.医疗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公安机关统计指标、检察

院统计指标、衡量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标(如雇员工时过长比例)、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社会指标体系衡量消除贫困的指标、衡量健康状况指标、社会发展水平指标(如人口总负担系数属于逆指标)

16.弹性就业是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

多样的就业形式

17.新生儿死亡率计算中的新生儿是指某地区一年内

出生未满28天

18.失业社会保险基金属于社会失业保险统计指标

19.各级法院数、法院工作人员数、审判人员数属于法

院统计指标

20.根据贫困的程度,贫困可以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

困21.新生儿死亡率属于衡量医疗卫生保健程度的指标

22.因自然规律获某些不确定因素使劳动力总量发生

增减变化的是自然增减

23.学生巩固率是某一学年内自始至终读完一个学年

的学生数与学年初开始时在校学生数的比率

24.社会统计学新领域诞生的主要标志是非市场服务

统计

25.时间的划分:个人生活必须时间、自由支配时间等、

家务劳动时间等。

26.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27.经济社区是按照社会发挥功能划分的。社区依社区

内部组织形式的划分。

28.我国法定劳动年龄下限是16岁

29.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最终消费率高、人均消费水平

高。

30.意愿、承受能力属于主观指标;具体的结构、数值

等属于客观指标。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绩等级(好、中、差)属于定序指标;

性别(男性、女性)属于定类指标。

31.人口的结构。

32.人口的自然结构有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的地

域结构包括城乡结构、人口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结构

等。

33.中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纵向教育结构

的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本科的修业年限最低为4年。中等普通学校教育。

中等普通教育机构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完全

中学、一贯制学校和重点中学。

34.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

伤保险、生育保险。

35.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3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种类有、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财产罪、、贪污受贿罪、渎

职罪

37.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

和发展的过程是人口再生产。

38.贫困人口在其总人口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是指贫困

发生率。基础贫困指标包括贫困发生率、贫困人数、贫困缺口、贫困线指数。

39.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主要用两种方式处理,调

解和判决。

40.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4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的客体是全体社

会成员。

42.对直线趋势y=ax+b,若x每增加一个单位,则y

平均增加a个单位。

43.评价指标的权数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值对影响

越大。

44.政府是高等教育的管理者。

45.工作:某人为雇主(或自雇)而被动(或主动)承

担的任务和职责的总和。37.就业人员

46.城镇就业率:在城镇户口情况下,有工作的人占全

部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

47.就业人员: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

内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的人。

48.法定劳动年龄:由国家立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一般

是指法律允许参加社会劳动的年龄。

49.弹性就业:指不限制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

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50.平均初婚年龄:报告期内所有初婚年龄的总和与报

告期内初婚人数的比率。

51.婚姻状况统计的常用指标:结婚率、妇女分年龄组

结婚率、总和初婚率、平均初婚年龄、离婚率、婚

姻状况统计的其他方面。

52.职业:指主要任务和职责高度相似的工作的总和。

53.平均初婚年龄=报告期内所有初婚者的年龄总和/报

告期内初婚人数。

54.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常见类型:食品类、衣着类、居

住类、家庭设

备及用品类、

交通通讯类、

文教娱乐类、

医疗保健类、其他支出。

55.劳动力总量分析的主要指标:劳动力资源占人口的

比重、经济活动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就业率、失业

率。

56.反映居民居住状况的指标有:人均居住面积、饮用

水使用情况、卫生设备拥有情况、取暖设备拥有情

况、饮用燃料使用情况、房屋产权情况、建筑年份、

住宅建筑样式等。57.卫生事业发展规模统计的内容:医疗卫生机构统计、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统计、卫生机构人员统计、卫生

总费用统计。

58.教育普及程度的统计指标: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

学生巩固率、各级普通学校毕业生升学率。

59.社会救助的对象包括社会孤老、孤儿、无赡养人且

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灾民、城乡贫困者。社会

救助统计的内容:社会救助人数统计、社会救助费

用统计、社会救助效果统计。

60.妇女保健统计的内容:妇科病查治统计、孕期检查

统计、围产期保健统计、新生接生情况统计。

61.工伤社会保险统计的主要指标:工伤社会保险基金

总额;工伤保险费率;劳动者工伤社会保险率。62.失业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个敏感的先导性指

标,不仅直接反映社会劳动力的失业水平和供求状

况,而且间接反映市场经济发展的景气状况。

63.就业与人口之比:反映一个国家容纳的就业人数比

例,是就业的劳动适龄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

该指标往往比事业率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指

标是正指标,值高说明一个国家大部分的人口处于

就业状态,该过的就业状况较好;反之,值低说明

该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未通过劳动力市场参与社

会劳动,这部分人员很可能处于失业状态,也可能

是不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或者是有劳动能力但不

愿意参加劳动的人员。

64.社会时间的统计分类:单式活动时间与复式活动时

间、8小时以内时间与8小时以外时间、工作与上

下班路途时间、个人生活必须时间、家务时间、自

由支配时间等。

65.平均值的计

算。

66.极差值、平均值的代表性。

79.年平均生产工人数=(100/2+200+300+400+500/2)/4=300(人)

平均收入水平=1000*30%+2000*50%+3000*20%

生育率、出生率的计算。

控制人口生育率的办法。

92.表2 出生率与生育率计算表单位:万人

出生率=当年出生人数/当年总人数*1000‰

2000年的出生率=20/800*1000‰

生育率=当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人数*1000‰

2000年的生育率=20/104*1000‰

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经济效益=(实际值/对比标准值*权数)之和

如:丙地区的总和经济效益为:85/85*54+3/3*3.5=54+3.5=57.5 总和经济效益得分越高,表明综合经济效应越好。

统计学20个重点知识整理

一、统计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含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按照调查研究的任务,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运用资料等一系列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 2、统计资料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特征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有联系的其他资料,包括调查阶段搜集的原始资料,经过加工整理和分析后的图标和文字资料等系统资料。 3、统计学是研究怎样进行社会经济统计活动的方法论科学,它阐述了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和数量关系时应该遵循的原理、原则和采用的方法等,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研究的基础;统计学是统计活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统计学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对统计实践起着指导的作用;统计工作要以统计学的理论为指导,并检验和发展统计理论。 二、统计总体和统计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 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2、统计总体的特征: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4、例:要研究某一乡镇企业的职工素质情况,则该乡镇企业的全体人员构成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职工就是总体单位。 5、关系:a.总体由总体单位组成; b.组成总体的个体是有差别的; C.根据统计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之间的关系 两者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指标说明总体特征;而标志则说明总体单位特征; 2、统计指标必须是可量的;统计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 3、统计指标具有综合性;而统计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 两者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 1、许多统计指标的指标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2、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例如:要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则我国的粮食总产量是指标,而某省的粮食总产量是标志。 四、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方法; 5、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五、统计调查的分类 1、按统计调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按调查总体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4、按统计调查是否具有强制性,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社会调查; 5、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可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问卷法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广东财经社会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1.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D 。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定比变量 2.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一定 C 。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0 D、不等于0 3.计算中位值时,对于未分组资料,先把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成数列,然后用公式 D 确定中位值所在位置。 A、n/2 B、(n-1)/2 C、(n+2)/2 D、(n+1)/2 4.下列统计指标中,对极端值的变化最不敏感的是 A 。 A、众值 B、中位值 C、四分位差 D、均值 5.如果原假设是总体参数不小于某一数值,即大于和等于某一数值,应采用的检验是。 A、两端检验 B、右端检验 C、左端检验 D、无法判断 6.在一个右偏的分布中,大于均值的数据个数将。 A、不到一半 B、等于一半 C、超过一半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关于“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程度 C、相关分析不需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D、回归分析是相关分析的基础 8.假定男性总是与比自己年轻3岁的女性结婚,那么夫妻年龄之间的积距相关系数r为。 A、-1 < r< 0 B、0 < r< 1 C、r = 1 D、r = -1 9.“4、6、8、10、12、26”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用测量。 A、众值 B、中位值 C、均值 D、平均差 10.某校期末考试,全校语文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4.5分,数学平均成绩为87分,标准差为9.5分。某学生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2分,从相对名次的角度看,该生的成绩考得更好。 A、数学 B、语文 C、两门课程一样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打√或?。) 1.无论分布曲线是正偏还是负偏,中位值都居于均值和众值之间。 2.一组数据的均值代表了该组数据中大多数的数据。 3.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讨论某一点取值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 4.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5.只要样本量足够大,则不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6.检验均值差异时,独立样本采用“差的均值”、关联样本采用“均值的差”进行检验。 7.在显著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端检验比两端检验更容易拒绝H0。 8.不管相关关系表现形式如何,当r=1时,变量X和变量Y都是完全相关;当r=0时,变量X 和变量Y都是完全不相关。 9.方差分析就其内容来说,是分析或检验总体间的均值是否存在差异。 10.纳伪的概率β可以根据原假设H0所设的分布计算出来。 1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试卷A及答案解析

级专业2010学年第 1 学期《社会统计学》试卷 A 姓名:学号: (□开卷□闭卷) 一、选择题:2*10=20分 1、要了解40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B ) 。 A 400个学生 B 每一个学生 C 400个学生的成绩 D 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2、只与一个自由度有关的是( A ) χ分布 B 超几何分布C 泊松分布 D F分布 A 2 3、将总体按与研究有关的标志进行分组,然后再随机地从各组中抽选单位组成样本。这种 抽样方式叫( B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类型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4、在方差分析中,自变量是(A )。 A 定类变量 B 定序变量 C 定距变量 D 定比变量 5、某城市男性青年27岁结婚的人最多,该城市男性青年结婚平均年龄为26.2岁,则该城 市男性青年结婚的年龄分布为(B)。 A.正偏B.负偏 C.对称D.不能作出结论 6、分析统计资料,可能不存在的平均指标是( A )。 A 众数 B 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7、在一个左偏的分布中,小于平均数的数据个数将( C )。 A 超过一半 B 等于一半 C 不到一半 D 视情况而定 8、若P(A)=0.2,P(B)=0.6,P(A/B)=0.4,则) P I=( D )。 A (B A 0.8 B 0.08 C 0.12 D 0.24。 9、关于学生t分布,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B )。 A 要求随机样本 B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总体分布

C 可用于小样本 D 可用样本标准差S 代替总体标准差σ 10、对于大样本双侧检验,如果根据显著性水平查正态分布表得 Z α/2=1.96,则当零假 设被否定时,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 C )。 A 20% B 10% C 5% D .1% 二、判断题:2*10=20分 1、所有的统计指标都是变量。 ( 对 ) 2、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错 ) 3、随机变量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测,其可能实现的值不止一个。 (对 ) 4、在社会现象中,即使相同的意识作用也完全可能有不确定的结果,这就提供了概率论应用的可能性。 ( 对 ) 5、成功次数的期望值λ是决定泊松分布的关键因素。 ( 对 ) 6、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水平总是预先给定的。 ( 对 ) 7、可以对置信水平作如下解释:“总体参数落在置信区间的概率是(1-α)”。(错 ) 8、将收集到得的数据分组,组数越多,丧失的信息越多。 (错 ) 9、N 个变量值连乘积的平方根,即为几何平均数。 (错 ) 10、当样本容量n 无限增大时,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绝对离差小于任意正数的概率趋于零。 (错 ) 三、简答题:5*7=35分 1、大数规律 大数规律是随机现象出现的基本规律,它的一般意义是: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可能不同(因为具有偶然性),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某个确定的数值。 2、配对样本 所谓配对样本,指只有一个总体,双样本是由于样本中的个体两两匹配成对而产生的。 3、消减误差比例 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误差0E ,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 系时预测Y 的误差1E ,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将削减误差比例记为PRE 。 4、同分对 如果在X 序列中,我们观察到i j X =X (此时Y 序列中无i j Y =Y ),则这个配对仅是X 方向而非Y 方向的同分对;如果在Y 序列中,我们观察到i j Y =Y (此时X 序列中无i j X =X ),则这个配对仅是Y 方向而非X 方向的同分对;我们观察到i j X =X ,也观察到i j Y =Y ,则称这个配对为X 与Y 同分对。 5、什么是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就是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或属性分若干类别或层次,再按照一定比 例在各个子类别或层次中随机抽取,最后将各抽取的单位合并成样本。 6、简述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之间的密切联系。 一般说来,只有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较高程度的相关关系时,回归分析才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相关程度越高,回归预测越准确。因此,往往先进行相关分析,然后才选用有明显相关关系的变量作回归分析。与此同时,相关关系往往要通过回归分析才能阐释清楚,例如皮尔逊相关系数的PRE 性质。回归分析具有推理的性质,而相关分析从本质上讲只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描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从分析层次上讲,回归分析更深刻一些。 7、P 值决策与统计量的比较 P 值是被称为观察到的(或实测的)显著性水平。用P 值进行检验比根据统计量检验提供更多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复习课程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 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 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社会统计学自考真题

浙江省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78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统计资料整理阶段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 2.调查人员从记录社会现象的各种载体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 3.若采用异距分组,________用来反映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4.将所有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中位数就是________的变量值。 5.已知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应采用________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6.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7.推论统计的两个基本内容是________和________。 8.在数据的各种测量尺度中,既可进行加减运算,也可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尺度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总体单位(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2.政治算术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康令 B.格朗特 C.凯特勒 D.恩格尔 3.要了解某企业员工的收入,则总体单位是( ) A.该企业的全部员工 B.该企业每个员工的收入水平 C.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 D.该企业全部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5.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分类抽样是( ) A.定额分配 B.等额分配 C.定比分配 D.异比分配 6.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灵活性 B.准确性 C.可靠性 D.随机性

周飞舟《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大纲 讲授教师:周飞舟Email: sociologist@https://www.360docs.net/doc/f06206854.html, 助教:廖勤樱Email:liaoqinying@https://www.360docs.net/doc/f06206854.html, 课程介绍 统计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社会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按照变量的四个测量层次(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课程详细阐述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论的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并结合生动的实例说明了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为一门初中级社会统计学课程,本课程内容限定在单变量和双变量统计范围之内。 教学大纲 指导思想: 社会现象的独特性和社会研究方法的特点决定了统计在社会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统计也因此而成为社会研究的重要工具和重要手段。近十几年来,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深入这一领域建立一个基础和平台,即对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等有基本的和概括了解与把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对研究问题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本课程的教与学强调:第一,社会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和严谨的工作,从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各个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统计分析作为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放在社会研究过程的背景之下,注重其与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的联系,才能更准确地掌握每一种统计类型和统计方法的特征,才能针对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 第二,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列举和分析大量研究和应用实例,深化学生对统计原理的和统计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不断运用到对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中去。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课程讲授的知识的同时,认真完成每一讲后面所指定的“实践性”的练习。 第三,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资料的统计分析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各种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方法被制作成用于计算机的专门的和通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SAS、STATE等。本课程将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上述统计软件作为本课程教与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所指定的各种“实践性”练习(包括作业)要求尽量在计算机上完成。 第四,课程中介绍的各种具体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技术,都有其优点和某些局限性,适用于一定的研究目的和分析要求。因此,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每一种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实施程序和适用范围有清楚的了解,而且也需要认识各种方法与技术之间的异同点,以便能够在面对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时,正确、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 第五,统计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统计结果的理解和解释需要联系其它调查资料,如研究对象所处社会的背景状况、所研究问题的特定意义、调查对象的特点等等来进行。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这是每一个从事社会研究的人员均应该严格遵循的规范。 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类型、方法、程序、作用以及应用等。能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情况

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一、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科学。 三、统计的特点 (1)数量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现象的数量表现、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2)总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国民经济总体的数量方面、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的数量方面、各企事业单位总体数量方面等等。 (3)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与数学的区别。(4)社会性: 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社会经济统计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自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四、统计工作过程 (1)统计设计 根据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在有关学科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和统计分类,给出统一的定义、标准。同时提出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案和工作进度等。 (2)收集数据 统计数据的收集有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整理与分析

描述统计是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示经过归纳分析而得到的各种有用的统计信息。 推断统计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方法根据样本数据去估计或检验总体的数量特征。 (4)统计资料的积累、开发与应用 对于已经公布的统计资料需要加以积累,同时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结合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理论知识去进行分析和利用。 五、统计总体的特点 (1)大量性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总体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 (2)同质性 同质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变标志,即至少有一个具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 (3)变异性 变异性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变异标志,即至少有一个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作为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六、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标志中的品质标志不能用数量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能用数量表示。 标志(指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而指标(指数量指标)一定要经过汇总才能取得。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提纲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0×1分=10分)二、判断题(10×1分=10分) 三、单项选择题(20×1分=20分)四、简答题(2×6分=12分)五、计算题(4题共48分) ·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总论 P.2 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统计”一词包含三种涵义,并且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工作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y ) P.11—P.13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结合课件相关内容) 量化尺度特征功能举例 1、定类尺度确定类别分类民族的测量 2、定序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分类排序考试成绩等级的测量 3、定距尺度确定类别排列顺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智商的测量 4、定比尺度确定类别有序排序测数量差别和间隔距离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加减乘除体重的测量何谓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两者有何区别?1定类尺度是确定事物类别的计量尺度---高一个层次 2定类只能区分不同性质的现象并予以归类---可将所区分的类别按高低,大小,好坏,强弱,优劣等顺序做有序排列。 3定类不能进行数的比较和数学运算--能进行大小比较。 何谓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两者区别定距尺度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某些数值相差的距离的尺度---最高的数据计量尺度 缺乏绝对零点---有,0 2. 0只表示一个值,即0值---0是绝对零点,表示没有 3.只能加减,不能乘除---加减乘除,高层次的各种统计分析。 P.13—P.14 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和总体单位 (一)总体 1、概念总体(也称为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同质个体的集团)。 2、特点·客观性·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总体单位除了必须具备同质性外,还必须具备1、差异性(或变异性)性,否则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社会统计学重点

1.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1.确定课题。 2.了解情况。 3.建立假设。 4.确定概念和测量方法。 5.涉及问卷。 6.试填问卷。 7.调查实施。 8.校核与登录。 9.统计分析与命题的检验。资料的整理归纳分析以及如何收集资料正是统计分析所要谈论的内容。 2.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随机性和统计规律性。 3.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单变量和多变量。3.变量层次. 4.分布概念:指一个概念或变量,它的各个情况出现的次数或频次,又称频次分布。表现形式:数对的集合. 5.变量取值的要求—⑴变量取值必须完备;⑵变量取值必须互斥。 6.统计表:是用表格形式来标识前面所说变量的分布。它不需要文字叙述,就能反应出资料的特性以及资料之间的关系,在编印,传递方面有很大优点,比统计表更精确,但不及统计图直观。 7.统计表必须具备的内容:1.表号。2.表头。3.标识行。4.主体行。5.表尾。 8.根据变量的层次,可以选择以下不同的统计图形:定类变量:圆瓣图、条形图。定序变量:条形图。定距变量:直方图、折线图。 9.圆瓣图:是将资料展示在一个圆的平面上,通常用圆形代表现象的总体,用圆瓣代表现象中一种情况,其大小代表变量取值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数。 10.条形图:是用长条的高度来表示资料类别的次数或百分数。定类:离散。定序:离散或紧挨着的。 11.直方图:直方图从图形来看,也是紧挨着的长条形所组成,它与条形图不同,宽度有意义,一般来说,直方图是以长条的面积来表示频次或相对频次,而条形的长度。即纵轴高度表示是频次密度或相对频次密度。频次密度=频次/组距。 12.折线图:如果用直线连接直方图中条形顶端的中点,就是折线图。折线图可使资料的频次分布趋势更一目了然。 13.累计图和累计表:表示的是大于某个变量值的频次是多少或小于某个变量值的频次是多少。 14.众值:就是用具有频数最多的变量值来表示变量的集中值。 15.中位值:是数据序列之中央位置之变量值。未分组:N为奇数时:中位值等于n+1/2. N 为偶数时:中位值等于中间两变量和/2. 根据频次分布求中位值:中位值等于频次的和+1/2.中位值等于求出所对应值所在的区域。分组:1.计算出累计频次,得到累计百分比。2.确定最高频次所在组。 均值:总体各单位数值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目所得之商。 统计分析中习惯以X 来表示。 离散趋势测量法: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题 (4)

2018年春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因变量与自变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B.因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 C.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D.因变量的变化是以自变量的变化为前提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累积频数 C.累积频率 D.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50%的数据 B.68%的数据 C.95%的数据

D.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 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A.39.19 B.28.90 C.19.54 D.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A.点估计 B.区间估计 C.有效估计 D.无偏估计 7.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 A.各组频数与上一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数与下一组频数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A.-0.9 B.0 C.0.5 D.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A.相关系数 B.离散系数 C.回归系数 D.判定系数 11.在假设检验中,不拒绝虚无假设意味着() A.虚无假设是肯定正确的 B.虚无假设肯定是错误的 C.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正确的 D.没有证据证明虚无假设是错误的 12.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 A.工资收入 B.产品等级 C.学生对考试改革的态度 D.企业的类型 13.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

社会统计学_1_试题卷

山东工商学院 2020学年第一学期社会统计学课程试题 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特别提醒:1、所有答案均须填写在960数字加起来827参考答案207上,写在试题纸上无效。 2、每份答卷上均须准确填写函授站、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 一单选题 (共20题,总分值40分 ) 1. 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与()(2 分) A. 平均水平的高低 B.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 C. 标志值水平的高低 D. 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和平均水平的高低 2. 当变量X的值减少时,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则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2 分) A. 直线相关关系 B. 曲线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3. 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2 分) A. 灵活程度不同 B. 作用不同 C. 组织方式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4. 统计报表大多数属于()。(2 分) A. 一次性全面调查 B. 经常性全面调查 C. 经常性非全面调查 D. 一次性非全面调查 5. 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2 分) A. 接近标志值大的一方 B. 接近标志值小的一方 C. 不受权数的影响 D. 不能确定其移动方向 6. 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2 分)

A.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 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 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7.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各自的()来比较。(2 分) A. 标准差系数 B. 平均差 C. 全距 D. 均方差 8. 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2 分) A. 抽样误差系数 B. 概率度 C. 抽样平均误差 D. 抽样极限误差 9. 下列相对指标中,可以用有名数表示的有()。(2 分) A.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动态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10. 在销售量综合指数中,表示()(2 分) A. 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B.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 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D. 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11. 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2 分) A. 企业设备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农村耕地调查 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12. 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2001年比2000年增长()(2 分) A. 37.5% B. 125% C. 115% D. 15% 13. 如果两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2 分)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简答题与计算题复习资料

社会统计学复习材料 简答题 1、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 1、精度:最低的抽样误差或随机误差; 2、准确性:最小的非抽样误差或偏差; 3、关联性:满足用户决策、管理和研究的需要; 4、及时性: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并公布数据; 5、一致性:保持时间序列的可比性; 6、最低成本: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数据。 2、抽样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1、由于抽样的随机性所带来的误差; 2、所有样本可能的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平均性差异; 3、影响抽样误差的大小的因素:样本量的大小,总体的变异性。 3、判断计量优劣的评判标准: 用样本的估计量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4、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1)陈述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2)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抽出一个随机样本; (3)确定一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利用样本数据算出其具体数值;

(4)确定一个适当的显著性水平,并计算出其临界值,指定拒绝域; (5)将统计量的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决策; (6)统计量的值落在拒绝域,拒绝H0,否则不拒绝H0。 5、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及其之间的关系 错误: 1、第Ⅰ类错误(弃真错误)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第Ⅰ类错误的概率记为a ,即显著性 水平; 2、第Ⅱ类错误(取伪错误)原假设为假时未拒绝原假设,第Ⅱ类错误的概率记为b 。 a 和 b 的关系就像翘翘板,a 小b 就大,a 大b 就小。因此,在样本容量n 固定情况下, 不能同时减少两类错误!一般采用增加样本容量的办法来解决。 关系:当显著性水平a 减小时,由于拒绝域的减小,弃真的错误会减小,但由此而来的是 接受域增大了,因此纳伪的概率b 要增大。反之亦然(P235)。也就是说如果要减小b ,就 增大显著性水平a 。 6、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关系表达式: ()αεθθεθ -=+≤≤-1??P []εθεθ+-?,?称作置信区间。α-1称作置信度,可信度,或置信水平。α称置信水平。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和置信度是相互制约的。置 信度愈大,则相应的置信区间也域宽。当把区间估计得小一些,估计的精确程度提高了,但换取的代价将是估错的可能性增加了,也就是可靠性或置信度 α-1下降了。(P201) 7、正态分布曲线的特征: (1)一个高峰:曲线是单峰,有一个最高点。 (2)一个对称轴。曲线的高峰处有一个对称轴,在轴的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11级本科社会统计学试题A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11级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社会统计学》试题A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特殊说明:本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凡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表示而只能文字表述的标志,称为________。 2. 变量数列中各组标志值出现的次数称,各组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比重称_____。 3. 在位置平均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___。 4. 各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称之为________。 5.不论总体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只要样本容量n足够大,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就趋于________分布。 6.假设检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显著性水平的取值越小,接受原假设的可能性越________,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的概率越________. 7.参数估计,即由样本的指标数值推断总体的相应的指标数值,它包括点估计和_______。8.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小到原来的1/4,则样本容量应增大到____倍. 9.符号检验的零假设就是配对观察结果的差平均起来等于________。 10.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则一般是________变量。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 重点调查的单位是有意识的从总体中挑选出来的,通常是那些地位较特殊的单位。( )2. 将收集到得的数据分组,组数越少,丧失的信息越多。 ( )3.根据组距式数列计算得到的算术平均数只能是一个近似值。 ( )4.标准差的数值越小,则其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说明该组变量值分布越集中。( )5. 把随机现象的全部结果及其概率,或者把随机现象的或几个结果及其概率列举出来,就可以称作概率分布。 ( )6.统计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否定一个假设,却不能帮助我们肯定一个假设。 ( )7.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是相等的。 ( )8.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一个无偏估计量。 ( )9.在参数估计中,概率度的大小由显著性水平 所决定,它可以认为是决定区间估计信度的关键因素。 ( )10.配对样本均值差的区间估计是两个的单样本区间估计。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按变量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 ) 。 A 连续变量和随机变量 B 离散变量和确定性定量

社会统计学综合练习题资料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A.样本 B. 总体 C. 统计量 D. 变量 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 A.频率 B. 累积频数 C. 累积频率 D. 比率 3.离散系数的主要目的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B.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正态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 A. 50%的数据 B. 68%的数据 C. 95%的数据 D. 99%的数据 5.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

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 A. 39.19 B. 28.90 C .19.54 D .27.95 6.用样本统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种方法称为( ) A .点估计 B .区间估计 C .有效估计 D .无偏估计 7.某单位对该厂第一加工车间残品率的估计高达10%,而该车间主任认为该比例(π)偏高。如果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应该为( ) A .0H :π≥0.1;1H :π<0.1 B .0H :π≤0.1;1H :π>0.1 C .0H :π=0.1;1H :π≠0.1 D .0H :π>0.1;1H :π≤0.1 8.下面哪一项不是方差分析中的假定( ) A .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 .观察值是相互独立的 C .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 .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9.判断下列哪一个不可能是相关系数( ) A .-0.9 B .0 C .0.5 D .1.2 10.用于说明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主要是( ) A. 相关系数

社会统计学00278

社会工作与管理社会统计学(00278) 一、(1)单项选择 1.社会统计学与教育统计学、医学统计学一样都是数理统计学应用于自身的结果统计学。其中推断统计学最终创立者是(B) A、B、C、D、 2.在统计中,现象总体中最常遇到的数,也就是在一个变量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是(C) A.均值 B.方差 C.众值 D.极差 3.取值只有列别层次之分。而无大小、程度之分的变量是(D) A.定比变量 B.定距变量 C.定序变量 D.定类变量 4.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等于(A).100 C D1000 5.统计量的第一个特征是,可以保证统计量可作为衡量小概率时间工具的前提之一是(C) A.可操作性 B.可检查性 C.可技术性 D.可忽略性 6.四分位差可以用来度量哪种变量的分散程度(C) A.定类变量何定距变量B定序变量和定距变量C.定距变量和定比变量D.定序变量和定比变量 7.将离散型随即变量的全部可能取值极其对应概率列举出来,即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B) A.期望 B.概率分布 C.方差 D.均值 8.数学期望本意即为随机变量分布的(A) A.总体均值 B.总体方差 C.概率 D.均值 9.若事件A与事件B为互不相容事件,且在以此试验或观察中都必有其一发生,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B) A.相等 B.对立事件 C.概率 D.均值 10.某小组5人考试成绩为,则该组成绩的极差是(D) .15 C 11.某国企工人月工资收入平均值是798元众值是元,标准差为元,则偏态系数是(C) B.0.255 C. 12.箱中共有20个小球,其中白色为两个,问抽取两个都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A) B.0.0526 C. 13.有两组数据A.:12.12.13.;B:,比较A、B两组数据众值大小(A)组众值大组众值大C.两组众值相等D.无法确定 14.当纳伪概率是时,每一百次抽样中有多少次采纳伪的错误被接受(D) A.0.07次次次次 15.大样本抽样中,有9位同学的成绩作为样本,分别为,对这组数据的计算正确的是(A)A.方差是 B.标准差是16.5 C.均值是92 D.中位值是58 16.甲乙丙丁四种螺丝的出现频次分别为5.20.30.25,、则这组数据的四分位差是(B) A.甲-乙 B.乙-丁 C.乙-丙 D.丙-丁 17.抛两枚硬币,两枚都是朝上的概率是(B) %%%D100%18.数据4.5.6.,众值是(C) .5 C D2 19.每次抽样经观测后将抽到的个体放 回,允许再次被抽到,这种抽样叫做 (B) A.随机抽样 B.重复抽样 C.无回置抽样 D.简单抽样 20.抽样统计量落入拒绝域时可能发生 的错误是(D) A.抽样错误 B.计算错误 C.纳伪错误 D. 弃真错误 一(2)单项选择 1.政治算数学派是统计学发展史中的 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的鼻祖是(B) 非众值的次数之和在总体中 所占的比例叫做(C) A.众值 B.均值 C.异众比率 D.方差 3.变量中最高级层次的变量是(D)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 定比变量 4.有两组数据A:12.12.13.;B:,比较 A、B两组数据中位值大小。(C)组中 位值大组中位值大 C.两组中位值相等 D、无法确定 5.物理学常用的数据摄氏度属于哪种 变量(C) A.定类变量 B.定序变量 C.定距变量 D. 定比变量 6.当纳伪概率是时,每一百次抽样中有 多次纳伪的错误被接受(A) 次次次次 7.在度量定居变量和定比变量的分散 程度时我们常使用(A) A.四分位差 B.极差 C.均值 D.异众比率 8.抛两枚硬币,一枚朝上一枚朝下的概 率是(B) A..10%%%% 9.将离散型随即变量的全部可能取值 及其对应概率列举出来,即为离散型 随即变量的(B) A.期望 B.概率分布 C.方差 D.均值 10.数据4.5.6.,众值是(C) .5 C 11.在一个变量数列中,两个极端数值 之差称为(B) A.数学期望 B.全距 C.方差 D.标准差 12.若事件A与事件B为互不相容事件, 且在以此实验或观察中都必有其一发 生,则称事件A与事件B为(A)A. 对立事件B.相等事件C.包含事件D.互 不相容事件 13.某小组五人考试成绩为,则该组成 绩的算数平均值是。(C) .70 C 14.某国企业工人月工作收入平均值是 798元众值是元,标准差为元,则偏态 系数是(C) B.0.255 C. 在假设检验中接受原假设 时出现的错误,接受了位置的不真实 状态称为(C) A、抽样错误B.计算错误C.包含错误 D.弃真错误 16.箱中共有20个小球,其中白色为小 球为两个,问抽取第二个才是白球的 概率是(B) B.0.095 C. 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 大于等于(A) .100 C 18.有9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对这组 数据的统计算正确的是(B) A.方差是 B.标准差是14.48 C.均值是 92 D.中位值是58 19.一组数据排列如下:2.2.3.,则这组 数据的四分位差是(B) .3 C 20.每次抽样经观测后将抽到的个体放 回,允许再次被抽到,这种抽样叫做 (D) A.随机抽样 B.简单抽样 C.无回置抽样 D重复抽样 一、(3)单项选择 1.统计学发展史中的国势学派又名(D) A.算数学派 B.理论学派 C.定量学派 D. 记述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统计学是在哪个世纪 兴起的(C) 世纪世纪世纪世纪 3.统计学发展史上,只讲观念不谈数学 数量的学派是(A) A.国势学派 B.算术学派 C.政治学派 D. 描述学派 4.小样本的简阳方法又称为(C) 简阳检验检验检验 5.二战以后,什么研究称为数理统计学 的主流(B) A.描述研究 B.推断研究 C.概念统计研 究D.学派史研究 6.社会统计学的内容多为抽象概念,必 须经过什么定义才能形成问题便于收 集资料(A) A.操作化 B.概念化 C.数量化 D.命题化 7.对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调查,从而掌 握整个单位的全部资料的调查方法称 为(D) A.概率调查 B.抽样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全面调查 8.抽样调查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C) A.概念 B.指标 C.概率论 D.结构论 9.在社会统计学研究中,一共有几层次 的变量(C) 种种种种 10.社会统计学中的最低级别的变量是 (A) A.定类 B.定序 C.定距 D.定比 11.纯粹意义上的定距变量是(B) A.收入 B.智商 C.教育程度 D.年龄 12.下列哪个是属于离散型变量的(C) A.均值 B.身高 C.家庭子女数 D.年龄 13.在一个数量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 的标志值称为(C) A.均值 B.标准差 C.众值 D.极差 14.极差的另一个名称为(A) A.全距 B.分位差 C.众值 D.标准差 15.标准差系数属于度量什么的变异指 标(B) A.相对聚合程度 B.相对离散趋势 C.相 对集中趋势D.稳定性 16.若事件A与事件B为互不相容事件, 且在一次试验中都必有其一发生,则 称事件A与事件B为(D) A.事件和 B.特殊事件 C.事件积 D.对立 事件 17.逆概公式是对事件发生后导致事件 发生的各种什么的分析(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