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图(1)是我们常见的“箭头图”,其中隐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下面请你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如图(1)“箭头图”,试探究∠BDC与∠A、∠B、∠C之间大小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板XYZ放置在△ABC上,使其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

B、C.若∠A=50°,则∠ABX+∠ACX= ;

②如图(3),∠ABD,∠ACD的五等分线分别相交于点G1、G2、G3、G4,若

∠BDC=135°,∠BG1C=67°,求∠A的度数.

【答案】(1)∠BDC=∠A+∠B+∠C(2)①40°②50°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关系解答;

(2)①利用(1)的结论,直接计算出∠ABX+∠ACX的度数;

②图(3)利用(1)的结论,根据∠BDC=135°,∠BG1C=67°,计算出相等的角:

∠DBG4+∠DCG4的和,再次利用(1)的结论,求出∠A的度数.

试题解析:(1)∠BDC=∠A+∠B+∠C.理由:

连接AD并延长到M.

因为∠BDM=∠BAD+∠B,∠CDM=∠CAD+∠C,

所以∠BDM+∠CDM=∠BAD+∠B+∠CAD+∠C,

即∠BDC=∠BAC+∠B+∠C.

(2)①由(1)知:∠BXC=∠A+∠ABX+∠ACX,

由于∠BXC=90°,∠A=50°

所以∠ABX+∠ACX

=∠BXC ﹣∠A =90°﹣50° =40°.

②在箭头图G 1BDC 中

因为∠BDC=∠G 1+∠G 1BD+∠G 1CD , 又∵∠BDC=135°,∠BG 1C=67°

∵∠ABD ,∠ACD 的五等分线分别相交于点G 1、G 2、G 3、G 4 ∴4(∠DBG 4+∠DCG 4)=135°﹣67° ∴∠DBG 4+∠DCG 4=17°. ∴∠ABG 1+∠ACG 1=17° ∵在箭头图G 1BAC 中

∵∠BG 1C=∠A+∠G 1BA+∠G 1CA , 又∵∠BG 1C=67°, ∴∠A=50°.

答:∠A 的度数是50°.

2.已知:线段AB ,以AB 为公共边,在AB 两侧分别作ABC ?和ABD ?,并使

C D ∠=∠.点E 在射线CA 上.

(1)如图l ,若AC BD ,求证:AD BC ∥;

(2)如图2,若BD BC ⊥,请探究DAE ∠与C ∠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探究结论,并加

以证明;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AC BAD ∠=∠,过点D 作DF BC ∥交射线于点

F ,当8DFE DAE ∠=∠时,求BAD ∠的度数.

【答案】(1)见详解;(2)DAE ∠+2C ∠=90°,理由见详解;(3)99°.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设CE 与BD 交点为G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CGB=∠D+∠DAE ,由

BD BC ⊥,得∠CGB+∠C=90°,结合C D ∠=∠,即可得到结论;

(3)设∠DAE=x ,则∠DFE=8x ,由DF BC ∥,DAE ∠+2C ∠=90°,得关于x 的方程,求出x 的值,进而求出∠C ,∠ADB 的度数,结合∠BAD=∠BAC ,即可求解. 【详解】

(1)∵AC

BD ,

∴∠C+∠CBD=180°, ∵C D ∠=∠, ∴∠D+∠CBD=180°, ∴AD BC ∥;

(2)DAE ∠+2C ∠=90°,理由如下: 设CE 与BD 交点为G , ∵∠CGB 是?ADG 的外角, ∴∠CGB=∠D+∠DAE , ∵BD BC ⊥, ∴∠CBD=90°,

∴在?BCG 中,∠CGB+∠C=90°, ∴∠D+∠DAE+∠C=90°, 又∵C D ∠=∠, ∴DAE ∠+2C ∠=90°; (3)设∠DAE=x ,则∠DFE=8x , ∴∠AFD=180°-8x , ∵DF BC ∥,

∴∠C=∠AFD=180°-8x , 又∵DAE ∠+2C ∠=90°,

∴x+2(180°-8x)=90°,解得:x=18°, ∴∠C=180°-8x=36°=∠ADB , 又∵∠BAD=∠BAC , ∴∠ABC=∠ABD=

1

2

∠CBD=45°, ∴∠BAD=180°-45°-36°=9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1)如图1,有一块直角三角板XYZ(其中∠X=90°)放置在△ABC上,恰好三角板XYZ 的两条直角边XY,XZ分别经过B,C两点,且直角顶点X在△ABC内部.

①若∠A=40°,∠ABC+∠ACB= °;∠XBC+∠XCB= °;

②试判断∠A与∠XBA+∠XCA之间存在怎样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

(2)如图2,如果直角顶点X在△ABC外部,试判断∠A、∠XBA、∠XCA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只写出答案,无需证明).

【答案】(1)①140,90;②∠A+∠XBA+∠XCA=90°,证明见解析;(2)

∠A+(∠XBA-∠XCA)=90°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

∠ABC+∠ACB=180°﹣∠A=140°,∠XBC+∠XCB=180°﹣∠XBC=90°,进而可求出∠ABX+∠ACX 的度数;

②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义有90°+(∠ABX+∠ACX)+∠A=180°,则可得出结论.

(2)由②的解题思路可得:∠A+(∠XBA-∠XCA)=90°.

(1)①若∠A=40°,∠ABC+∠ACB= 140 °;

∠XBC+∠XCB= 90 °;

②∠A+∠XBA+∠XCA=90°(或等式的变形也可以)

证明:∵∠X=90°

∴∠XBC+∠XCB=180°-∠X=90°

∵∠A+∠ABC+∠ACB=180°,

∴∠A+(∠XBA+∠XCA)+(∠XBC+∠XCB)=180°,

∴∠A+(∠XBA+∠XCA)=180°-90°=90°,

∴∠A=90°-(∠XBA+∠XCA)

(2)∠A+(∠XBA-∠XCA) =90°.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以及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4.如图,将一块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尺的一边PQ上,直尺的另一边MN与三角板的两边AC、BC分别交于两点E、D,且AD为∠BAC的平分线,∠B=300,∠ADE=150.(1)求∠BDN的度数;

(2)求证:CD=CE.

【答案】(1)∠BDN=∠CDE=450(2)CD=CE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C=60°,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CAD=30°,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A=60°,最后根据角的和差求解即可;(2)结合(1)的关系,由“等角对等边”得出结论.

试题解析:(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0,∠B=300,

∴∠BAC=600,又AD平分∠BAC,

∴∠CAD=300,又∠ACD=900,

∴∠CDA=600

又∠ADE=150,

∴∠CDE=∠CDA-∠ADE=600-150=450

∴∠BDN=∠CDE=450

(2)在△CED中,∠ECD=900,∠CDE=450

∴∠CED=450

∴ CD=CE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求解角之间的和差关系即可.

5.如图,已知,在△ABC中,∠B<∠C,AD平分∠BAC,E的线段AD(除去端点A、D)上一动点,EF⊥BC于点F.

(1)若∠B=40°,∠DEF=10°,求∠C的度数.

(2)当E在AD上移动时,∠B、∠C、∠DEF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

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C=60°.

(2)∠C-∠B=2∠DEF.理由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EF⊥BC,∠DEF=10°可以求得∠EDF的度数,∠EDF又是?ABD的外角,已知∠B的度数,可求得∠BAD的值,AD平分∠BAC,所以∠BAC的值也可求出,从而求出∠C。(2)EF⊥BC,可得到∠EDF=90°-∠DEF,∠EDF又是?ABD的外角,可得到∠BAD=∠EDF-∠B=90°-∠DEF-∠B,然后可将∠ BAC用含∠DEF、∠B的角来表示,即∠BAC =2(90°-∠DEF-∠B),最后利用∠B、∠ BAC、∠C的和为180°求得三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试题解析:(1)∵EF⊥BC,∠DEF=10°,

∴∠EDF=80°.

∵∠B=40°,

∴∠BAD=∠EDF-∠B=80°-40°=40°.

∵AD平分∠BAC,∴∠BAC=80°.

∴∠C=180°-40°-80°=60°.

(2)∠C-∠B=2∠DEF.理由如下:

∵EF⊥BC,∴∠EDF=90°-∠DEF.

∵∠EDF=∠B+∠BAD,

∴∠BAD=90°-∠DEF-∠B.

∵AD平分∠BAC,

∴∠BAC=2∠BAD=180°-2∠DEF-2∠B.

∴∠B+180°-2∠DEF-2∠B+∠C=180°.

∴∠C-∠B=2∠DE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三角形外角和性质得理解及灵活运用,以及对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的理解。此为易考点及重点。考查考生等量代换思想的形成及掌握,在解题过程中涉及到角与角之间的转换。此为难点。

6.我校快乐走班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设∠BAC=θ(0°<θ<90°)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两射线上.

活动一:如图甲所示,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端点处互相垂直,A1A2为第1根小棒.

数学思考:

(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填“能“或“不能”)

(2)设AA1=A1A2=A2A3=1.则θ=度;

活动二:如图乙所示,从点A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1A2为第1根小棒,且A1A2=AA1.

数学思考:

(3)若只能摆放5根小棒,求θ的范围.

【答案】(1)能.(2)θ=22.5;(3) 15°≤θ<18°.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小棒两端能分别落在两射线上进行判断即可;

(2)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得结果;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关于θ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得结果.

【详解】

(1)∵根据已知条件∠BAC=θ(0°<θ<90°)小棒两端能分别落在两射线上,

∴小棒能继续摆下去;

(2)∵A1A2=A2A3,A1A2⊥A2A3,

∴∠A2A1A3=45°,

∴∠AA2A1+∠θ=45°,

∵∠AA2A1=∠θ,

∴∠θ=22.5°;

(3)如图乙,∵A2A1=A2A3,∴∠A2A3A1=∠A2A1A3=2θ°,

∵A2A3=A4A3,∴∠A3A2A4=∠A3A2A4=3θ°,

∵A4A3=A4A5,∴∠A4A3A5=∠A4A5A3=4θ°,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6θ?90°,5θ<90°,

∴15°?θ<18°.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已知△ABC,(1)如图1,若D点是△ABC内任一点、求证:

∠D=∠A+∠ABD+∠ACD.

(2)若D点是△ABC外一点,位置如图2所示.猜想∠D、∠A、∠ABD、∠ACD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所满足的关系式.(不需要证明)

(3)若D点是△ABC外一点,位置如图3所示、猜想∠D、∠A、∠ABD、∠ACD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证明见解析;(2)∠D+∠A+∠ABD+∠ACD=360°;(3)

∠D+∠ACD=∠A+∠ABD,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BDC=∠2+∠CED,∠CED=∠A+∠1,可以得出∠D=∠A+∠ABD+∠ACD.(2)由∠D+∠A+∠ABD+∠ACD=∠A+∠ABC+∠ACB+∠D+∠DBC+DCB,

∠A+∠ABC+∠ACB=180°,∠D+∠DBC+DCB=180°,可以得出∠D+∠A+∠ABD+∠ACD=360°.(3)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可知∠AED=∠1+∠A,∠AED=∠D+∠2,所以可知∠A+∠1=∠D+∠2即∠D+∠ACD=∠A+∠ABD.试题解析:(1)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E.

∵∠BDC是△CDE的外角,∴∠BDC=∠2+∠CED,

∵∠CED是△ABE的外角,∴∠CED=∠A+∠1.

∴∠BDC=∠A+∠1+∠2.即∠D=∠A+∠ABD+∠ACD.

(2)∵∠D+∠A+∠ABD+∠ACD=∠A+∠ABC+∠ACB+∠D+∠DBC+DCB,

∠A+∠ABC+∠ACB=180°,∠D+∠DBC+∠DCB=180°,

∴∠D+∠A+∠ABD+∠ACD=360°.

(3)证明:令BD、AC交于点E,

∵∠AED是△ABE的外角,

∴∠AED=∠1+∠A,

∵∠AED是△CDE的外角,

∴∠AED=∠D+∠2.

∴∠A+∠1=∠D+∠2即∠D+∠ACD=∠A+∠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

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即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8.如图 (1)所示,AB ,CD 是两条线段,M 是AB 的中点,连接AD ,MD ,BC ,BD , MC ,AC ,S △DMC ,S △DAC 和S △DBC 分别表示△DMC ,△DAC ,△DBC 的面积,当AB ∥CD 时,有S △DMC =

2

DAC

DBC

S

S +.

(1)如图 (2)所示,当图6-9(1)中AB 与CD 不平行时,S △DMC =2

DBC

DAC

S

S +是否仍然成立?请

说明理由;

(2)如图 (3)所示,当图6-9(1)中AB 与CD 相交于点O 时,S △DMC 与S △DAC ,S △DBC 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试说明你的结论. 【答案】(1) S △DMC =2

DAC

DBC

S

S +仍成立,理由见解析; (2)S △DMC =

2

DBC

DAC

S

S -,理由见

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看题中给出的条件为何成立,由于三角形ADC ,DMC ,DBC 都是同底,而由于AB ∥DC ,因此高相等,就能得出题中给出的结论,那么本题也要用高来求解,过A ,M ,B 分别作BC 的垂线AE ,MN ,BF ,AE ∥MN ∥BF ,由于M 是AB 中点,因此MN 是梯形AEFB 的中位线,因此MN=

1

2

(AE+BF ),三个三角形同底因此结论①是成立的. (2)本题可以利用AM=MB ,让这两条边作底边来求解,三角形ADB 中,小三角形的AB 边上的高都相等,那么三角形ADM 和DBM 的面积就相等(等底同高),因此三角形OAD ,OMD 的和就等于三角形BMD 的面积,同理三角形AOC 和OMC 的面积和等于三角形CMB 的面积.根据这些等量关系即可得出题中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关系. 【详解】

(1)当AB 与CD 不平行时,S △DMC =

2

DAC

DBC

S

S +仍成立.分别过点A ,M ,B 作CD 的垂线

AE ,MN ,BF ,垂足分别为E ,N ,F.∵M 为AB 的中点,∴MN =

12(AE+BF),∴S △DAC +S △DBC =12DC·AE+12DC·BF =12

DC·(AE+BF)= 12DC·2MN=DC·MN=2S △DMC .∴S △DMC =2

DAC

DBC

S S +;

(2)S △DMC =

2

DBC

DAC

S

S -.理由:∵M 是AB 的中点,∴S △ADM =S △BDM ,S △ACM =S △BCM ,而

S △DBC =S △BDM +S △BCM +S △DMC ,① S △DAC =S △ADM +S △ACM -S △DMC ,②∴①-②得S △DBC -S △DAC =2S △DMC ,故S △DMC =

2

DBC

DAC

S

S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和梯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的概念.

9.已知,如图甲,在△ABC 中,AE 平分∠BAC(∠C>∠B),F 为AE 上一点,且FD⊥BC 于D .

(1)试说明:∠EFD=(∠C﹣∠B);

(2)当F 在AE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乙,其余条件不变,(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见详解;(2)成立,证明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BAE=

12∠BAC=12(180°﹣∠B ﹣∠C )=90°﹣1

2

(∠B+∠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FEC=∠B+∠BAE ,求得∠FE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得结论;

(2)根据(1)可以得到∠AEC=90°+1

2

(∠B ﹣∠C ),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DEF ,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 【详解】

解:(1)∵AE 平分∠BAC ,

∴∠BAE=12∠BAC=1

2

(180°﹣∠B ﹣∠C ) =90°﹣

1

2

(∠B+∠C ), ∵∠FEC=∠B+∠BAE ,

则∠FEC=∠B+90°﹣1

2

(∠B+∠C ) =90°+

1

2(∠B ﹣∠C ), ∵FD ⊥EC ,

∴∠EFD=90°﹣∠FEC ,

则∠EFD=90°﹣[90°+1

2

(∠B ﹣∠C )] =

1

2

(∠C ﹣∠B ); (2)成立.

证明:同(1)可证:∠AEC=90°+1

2

(∠B ﹣∠C ), ∴∠DEF=∠AEC=90°+1

2

(∠B ﹣∠C ), ∴∠EFD=90°﹣[90°+1

2

(∠B ﹣∠C )] =

1

2

(∠C ﹣∠B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命题时经常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10.如图,在△ABC 中,AD ⊥BC ,AE 平分∠BAC .

(1)若∠B =72°,∠C =30°,①求∠BAE 的度数;②求∠DAE 的度数;

(2)探究:如果只知道∠B =∠C +42°,也能求出∠DAE 的度数吗?若能,请你写出求解过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1)①39°;②21°;(2)21°. 【解析】 【分析】

()1①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BAC 78∠=,然后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

1BAE BAC 392

∠∠==;

②根据垂直定义得到ADB 90∠=,则利用互余可计算出BAD 90B 18∠∠=-=,

然后利用DAE BAE BAD ∠∠∠=-进行计算即可;

()2由B C BAC 180

∠∠∠++=,B C 42∠∠=+可消去C ∠得到

BAC 2222B ∠∠=-,则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BAE 111B ∠∠=-,接着在ABD

中利用互余得BAD 90B ∠∠=-,然后利用DAE BAE BAD ∠∠∠=-进行计算即可得到DAE 21∠=. 【详解】 解:()1B C BAC 180∠∠∠++=①

BAC 180723078∠∴=--=,

AE 平分BAC ∠,

1

BAE BAC 392

∠∠∴==;

AD BC ⊥②, ADB 90∠∴=,

BAD 90B 18∠∠∴=-=,

DAE BAE BAD 391821∠∠∠∴=-=-=;

()2能.

B C BAC 180∠∠∠++=,B C 42∠∠=+,

C B 42∠∠∴=-, 2B BAC 222∠∠∴+=, BAC 2222B ∠∠∴=-,

AE 平分BAC ∠,

BAE 111B ∠∠∴=-,

在ABD 中,BAD 90B ∠∠=-,

()()

DAE BAE BAD 111B 90B 21∠∠∠∠∠∴=-=---=.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掌握角平分线和高的定义,熟练进行角度的运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相似比为1:1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表示: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判定公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边边角,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H是英文斜边的缩写(Hypotenuse),L是英文直角边的缩写(leg)。 6.三条中线(或高、角分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7、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8、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9、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 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推论 要验证全等三角形,不需验证所有边及所有角也对应地相同。以下判定,是由三个对应的部分组成,即全等三角形可透过以下定义来判定: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

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 B .6cm C .5cm D .4cm 3.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 A 、900 B 、1200 C 、1600 D 、1800 6.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8.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9.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第5题图 第6题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2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AB=AC, ∴BE=1 BC=3. 2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 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 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常见考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证明线段(或角)相等;②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③证明面积相等; (2)利用判定公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题目开放性问题,补全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引入课」三角形的引入 视频助学学习洋葱数学视频【三角形的引入】 「概念课」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分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如何按角进行分类?(00:00-00:26)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和c :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 三角形如何按边进行分类?(00:26-03:07) 2.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________,另外一条边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___.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B ∠和C ∠是____角,且B ∠____C ∠. 3. 等边三角形:____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如图中,等边三角形ABC 中, ______AB ==,且______60A ===?∠.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 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码边看边学

八年级上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垂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角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2 1×底×高 应用:经常利用两个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底、高的比例关系或值 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 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已知△ABC中,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6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1)①△BPD≌△CQP,理由见解析;②V7.5 Q (厘米/秒);(2)点P、Q 在AB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 3 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边上相遇. 【解析】 【分析】 (1)①先求出t=1时BP=BQ=6,再求出PC=10=BD,再根据∠B=∠C证得 △BPD≌△CQP; ②根据V P≠V Q,使△BPD与△CQP全等,所以CQ=BD=10,再利用点P的时间即可得到点Q的运动速度; (2)根据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运动x 秒,即可列出方程15 6220 2 x x,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①因为t=1(秒), 所以BP=CQ=6(厘米) ∵AB=20,D为AB中点, ∴BD=10(厘米) 又∵PC=BC﹣BP=16﹣6=10(厘米)∴PC=BD ∵AB=AC, ∴∠B=∠C, 在△BPD与△CQP中,

BP CQ B C PC BD =?? ∠=∠??=? , ∴△BPD ≌△CQP (SAS ), ②因为V P ≠V Q , 所以BP ≠CQ , 又因为∠B =∠C ,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只能BP =CP =8,即△BPD ≌△CPQ , 故CQ =BD =10. 所以点P 、Q 的运动时间84663 BP t (秒), 此时107.54 3Q CQ V t (厘米/秒). (2)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Q 追上点P ,即点Q 比点P 多走AB +AC 的路程 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 1562202x x , 解得x=803 (秒) 此时P 运动了8061603 (厘米) 又因为△ABC 的周长为56厘米,160=56×2+48, 所以点P 、Q 在AB 边上相遇,即经过了 803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 边上相遇.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三角形与动点相结合的解题方法,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注意顶点的对应关系是证明的关键. 2.已知,如图A 在x 轴负半轴上,B (0,-4),点E (-6,4)在射线BA 上, (1) 求证:点A 为BE 的中点 (2) 在y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F, 使 ∠FEA=45°,求点F 的坐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讲义(wrod版)

课时1 三角形 【知识框架】 【知识点&例题】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例1:下列各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 ) A 、3 cm , 4 cm ,8 cm B 、8 cm ,7 cm ,15 cm C 、5cm , 5cm ,11cm D 、13 cm ,12 cm , 20 cm 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应用:(1)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 (2)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范围

【变式一】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 A 、5 cm B 、8 cm C 、10 cm D 、17 cm 例2:一个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5和3,第三边的长是整数,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是( ) A 、2或4 B 、4或6 C 、4 D 、2或6 【变式一】(1)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长为5和7,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周长为12,且三边长都是正整数的三角形有__________个。 【变式二】若a ,b ,c 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化简 :b a c a c b c b a +-+--+-- .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特殊线段

例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B、三角形的三条高中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内部 C、只有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 例4:如图,AD是△ABC的中线,已知△ABD的周长为25cm,AB比AC长6cm,则△ACD的周长为cm. 【变式一】(1)如图,在△ABC中,∠B=40°,∠C=80°,AD⊥BC于D,且AE 平分∠BAC,求∠EAD的度数. (2)上题中若∠B=40°,∠C=80°改为∠C>∠B,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求出∠EA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知识点三:三角形的分类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 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 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 A 、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 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 ( 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6、三角形的面积 1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垂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垂线的性质: 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三、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定义与命题 1、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经典好题附答案

1、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测得米,米,、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5米 B.10米 C. 15米 D.20米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 A.21 B.22 C.23 D.24 3、如图,在△ABC中,已知点E、F分别是AD、CE边上的中点,且S△BEF=4cm2, 则S△ABC的值为…………………………………………………………………() A.1cm2 B.2cm2 C.8cm2 D.16cm2 4、按照定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或中线、或高)应是() A.射线 B.线段 C.直线 D.射线或线段或直线 5、如图,在△ABC中,正确画出AC边上的高的图形是…………………………() 6、若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是3,1-2a,8,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5 B.-5-2或a<-5 7、如图,在△ABC中,AB=AC,BD是∠B的平分线,若∠BDC=72°,则∠A等于()

A.16°B.36°C.48°D.60° 8、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则的大小为() A、 B、 C、 D、 9、如图,已知,∠1=130o,∠2=30o,则∠C=. 10、如图,小林从点向西直走12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再走12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了108米回到点,则() A. B. C. D.不存在 11、如图,在△ABC中,∠C=50°,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 A.230°B.210°C.130°D.310° 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ABC的平分线与∠BCD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P=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三角形 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第十一章三角形的知识点及题型总结 一、三角形的认识 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按边分类等腰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例题1 图1中共几个三角形。 例题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和三边不相等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例题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长,b、c满足(b-2)2+|c-3|=0,且a为方程|x-4|=2的解.求△ABC的周长,并判断△ABC的形状.

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边 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例题1 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能够成三角形的是() A.3,4,5 B.4,4,8 C.3,7,10 D.10,4,5 例题2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边长分别为4、5,则该三角形周长L的范围是() A.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长方形ABCD的边AD上找一点P,使得点P到B、C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的位置应该在_____. 【答案】AD的中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过AD作C点的对称点C′,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或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 AC=PC′,从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这时的P点使BP+PC的之最短. 详解:如图,过AD作C点的对称点C′,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C=PC′,CD=C′D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D ∴△ABP≌△DC′P ∴AP=PD 即P为AD的中点. 故答案为P为AB的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矩形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动点P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在Rt△ABC中,∠ABC=90°,AB=3,BC=4,点E,F分别在边AB,AC上,将△AEF沿直线EF翻折,点A落在点P处,且点P在直线BC上.则线段CP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此时CP=AC , Rt △ABC 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 的最大值为5, 所以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 故答案为1≤CP≤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点P 在直线BC 上确定出点E 、F 位于什么位置时PC 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点O 是等边△ABC 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十一章三角形全章教案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证明》知识点复习 第一节.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即“三 线合一”.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节.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4.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第三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该点就 是三角形的外心。以此外心为圆心,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组成一个圆。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第四节. 角平分线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 叫内心 通用篇 1.真命题与假命题 真命题:真命题就是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条件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原命题的已知和结论交换;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 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 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2、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理解题意:分清命题的条件已知,结论求证;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练习:三角形

专题练习:三角形 学好数学的秘密 1、学完多思考 2、多做练习题 3、善于总结规律 学好数学的秘密 1、学完多思考 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多思考。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2、多做练习题 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 3、善于总结规律 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很多同学是不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总是反复错,经常错?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学生缺乏总结规律的习惯,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错,经常错,说明你还没有掌握做这种题目的规律,你不仅要做错题笔记,而且还需要将你错的这种类型的题目都拿出来总结归纳,要善于总结规律,将同种类型的题目多比对,多总结,总结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利用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去解决。 基础训练 1.下列长短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A. 3,8,4 B. 4,9,6 C. 15,20,8 D. 9,15,8 2.如图,△ABC是锐角三角形,过点C作CD⊥AB,垂足为D,则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B) A. 线段CA的长 B. 线段CD的长 C. 线段AD的长 D. 线段AB的长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 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 、决问题。 、 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重点难点] 、一.三角形基本知识 、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角可分为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3.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 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 三、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 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四、三角形的稳定性

五、三角形的内外角和 1、内角和为18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 六、多边形的内外角和 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_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____ 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 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_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 ____ 个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 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____ 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一2)·180°. 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二、回顾与思考 1、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正多边形?三角形是不是多边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什么是对角线?三角形有 对角线吗?n边形的的对角线有多少条? 3、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点?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吗? 5、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基础知识测试题

三角形基本知识训练 一、选择题(12*3’=36’) 1.如图1所示,已知AB⊥BD,AC⊥CD,∠A=35°,则∠D的度数为( ) A.35° B.65°C.55°D.45° (1)(2)(3) 2.如图2所示,AB∥CD,∠A=55°,∠C=80°,则∠M等于( ) A.55°B.25° C.35°D.15°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 ) A.30°B.60° C.90° D.45° 4.如图3所示,△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与∠1互余的角有( ) A.∠BB.∠A C.∠BCD和∠AD.∠BCD 5、以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 A、7㎝,8㎝,15㎝ B、15㎝,20㎝,5㎝ C、6㎝,7㎝,5㎝D、7㎝,6㎝,14㎝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a,8,且a为整数,则a的值为( ) A.6 B.7 C.8 D.9 7.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它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3cm,则它的周长为() A.19cm或11cm B.19cm或14cm C.11cm 或14cm D.10cm 8.如图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 9.如图4所示,在△ABC中,∠BAC=80°,∠B=35°,AD平分∠BAC,则∠ADC的度数为( ) A.90° B.95° C.75°D.55° (4)(5) (6) 10.如图5所示,在△ABC中,∠ABC=40°,AD,CD?分别平分∠BAC,?∠ACB,?则∠ADC等于( ) A.110° B.100° C.190° D.120°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第11章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的值是().A.3 B.4 C.5 D.6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3.(2008年??福州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cm B.6cm C.5cm D.4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AB,AD是斜边上的高, 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则图中与∠C 第5(∠C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第6题图 A、900 B、1200 C、1600 D、1800 7.以长为13cm、10cm、5c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 1、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 (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6、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2 1 ×底×高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垂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3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三、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定义与命题 1、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解答题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C、BD,则我们把形如这样的图形称为“8字型”. (1)求证:∠A+∠C=∠B+D; (2)如图2,若∠CAB和∠BDC的平分线AP和DP相交于点P,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点M、N. ①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型”有个,以点O为交点的“8字型”有个; ②若∠B=100°,∠C=120°,求∠P的度数; ③若角平分线中角的关系改为“∠CAP=1 3 ∠CAB,∠CDP=1 3 ∠CDB”,试探究∠P与 ∠B、∠C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①3, 4;②∠P=110°;③3∠P=∠B+2∠C,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三角形内角和得到∠A+∠C=180°﹣∠AOC,∠B+∠D=180°﹣∠BOD,由对顶角相等,得到∠AOC=∠BOD,因而∠A+∠C=∠B+∠D; (2)①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形”有3个,以O为交点的“8字形”有4个; ②根据(1)的结论,以M为交点“8字型”中,∠P+∠CDP=∠C+∠CAP,以N为交点“8字型”中,∠P+∠BAP=∠B+∠BDP,两等式相加得到 2∠P+∠BAP+∠CDP=∠B+∠C+∠CAP+∠BDP,由AP和DP是角平分线,得到 ∠BAP=∠CAP,∠CDP=∠BDP,从而∠P=1 2 (∠B+∠C),然后将∠B=100o,∠C=120o代入计算即可; ③与②的证明方法一样得到3∠P=∠B+2∠C. 【详解】 解:(1)在图1中,有∠A+∠C=180°﹣∠AOC,∠B+∠D=180°﹣∠BOD, ∵∠AOC=∠BOD, ∴∠A+∠C=∠B+∠D; (2)解:①以线段AC为边的“8字型”有3个: 以点O为交点的“8字型”有4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