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藤忠雄的修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浅析安藤忠雄的修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浅析安藤忠雄的修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浅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对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做了简介 ,阐述了设计作品分析是提高设计理念、手法的深层次手段 ,通过对安藤忠雄设计作品的分析 ,以了解建筑空间组成元素及其对空间独特的感悟。

关键词:空间;材料;几何;自然元素;微观世界;抽象盒子;传统;继承;统一;锲入环境;与自然对话

引言

普切斯的纽约立大学校长比尔·莱西说:“他的建筑哲学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创造一种界限,在其中,他可激起一种人反省的空间,他所包装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阳光和阴影,空气和水中相互交融,而远离城市的喧嚣。”而这位神奇的建筑师就是安藤忠雄,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1.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是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也是一位从未接受正统的科班教育、完全依靠本人的才华禀赋和刻苦自学而成才的设计大师。

他曾与和矶崎新、黑川纪章并称日本建筑界三杰。

他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天赋于一身,他所

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

超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

活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

安藤忠雄正是以诗意化的空间赢得了人们认同的。在其舒缓

平静的空间之中,设计者的静与空悠然而现。他的空间的“静”,

或许正是一种天堂般的境界,在诚实地面对着生命个体的孤独本

质的时候,似乎他也能够在其中寻得怡然的自在。

我们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种源于内心的谦和,正是这位大师所具备的品格。

2.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建筑必备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1)可靠的材料

也就是真材实料 ,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 ,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

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混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

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清水混凝土演

奏一曲光与影的旋律。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

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

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

2)几何形式

这种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当几何图形在建筑中运用时,建筑形体在整个自然中的地位就可很清楚的跳脱界定,自然和几何产生互动。几何形体构成了整体的框架,也成为周围环境景色的屏幕,人们在上面行走、停留、不遇而期的邂逅,甚至可以和光的表达有密切的联系。借由光的影子阅读出空

间疏密的分布层次。经过这样的处理,自然与建筑既对立又并存。

这些几何形几何体相互结合 ,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 ,使空间虚实中有相接相含的变化 ,不论形式变化如何 ,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 ,这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 ,改变墙壁的冰冷感 ,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 ,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 ,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 ,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 ,有从上方下来 ,有从侧面射进来 ,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 ,产生各种变化 ,所以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 ,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意。

3)自然

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 ,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 ,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的因素来表现。自然光、风、雨及白云、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幻的色彩 ,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着;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 ,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沉感 ,这种深沉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 ,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安藤对于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 ,是人造的自然 ,是可以控制的自然。安藤认为只有当材料、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建筑才具有力量 ,呈现出光辉。

3.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理念

建筑来源于自然必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内的各元素发生相互作用,风、光、水和建筑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融合交互中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建筑与自然有某种天然内在的联系,只有当自然引入到建筑中并与建筑相互联系时,人们才会关注自然要素,那么它才具有意义。

4.作品分析:一草一木一长屋——住吉长屋中的日本文化观

基地位置:日本大阪住吉区

设计时间:1975/01- 1975/08

施工时间:1975/10-1976/02

基地面积:57㎡

占地面积:34㎡

总建筑面积:65㎡

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2层楼,

中间庭院

1)整体风格

住吉的长屋的整体风格通常被人们评价为独特而冷洌深刻,具有抽象、洗炼、自我内向

性压缩的审美情趣,其实是一定程度上禅宗思想简素、朴实的体现。

2)平面布局

住吉的长屋的平面布局

上,建筑师首先用混凝土的

墙壁把狭窄而细长的基地围

合了起来,从而限定了内部

空间作为一个特别的场所和

栖居的场所。接下来,把这

一似长方形的箱子进行了三

等分,前和后为两层,中间

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

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

连接起来,并有楼梯通向底

层庭院。建成平面占地面积

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

平方米。

3)中庭——空间流动的枢纽

查尔斯·穆尔在参观了住吉长屋后曾说,“能在这么小的盒子里生活,日本真是有个神奇的民族。”

查尔斯的确是慕名而来,然而他却没有发现住吉长屋与传统长屋的对立与统一。住吉长屋虽继承了传统中狭长的特点,却远比传统的要封闭(下图)。完全靠中庭产生的内部光线来突出建筑的丰富性。关系传统长屋中的庭院往往有两种风格,天井一般的内置庭院和与天然树林相接的自然后院。安藤先生在此处天井式的处理和关西大阪府一带的处理方式一脉相传。在骨子里继承了应有的传统后,建筑却又毫无疑问体现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气质,我认为,安藤先生在此处巧妙运用了抽象的手段——将所有传统的意向和实体,融入了完全抽象的方盒子之中,不同于康定斯基的抽象体表现,住吉并没有摒弃已经深入人心的,这种日本特有的绥靖——即使进入了资本主义还保留了天皇制甚至无法称为君主立宪——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一衣带水却又让我们充满误解的国家文化中的独特现代魅力。

4)立面、内部空间

住吉长屋设置成了严格对称的形式:立面的对称十字分割(图二),内部空间对称的功能空间(图三),同时平面上矩形相互照应的的对称(图一)与周围环境也取得统一。

严格对称,按照彭一刚先生在《空间组合论》一书中的解释:一可使建筑有均衡感,二可使处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一定传统观念。

左为传统的立面处理右为住吉的处理

图一图二图三

安藤先生在此如是处理:一者,如此处理的确充满理性和魅力,完整保留了自然的均衡感和韵律,不抛弃环境的影响。二者,在本案如此狭小的空间还做纷繁化处理在安土桃山时利休茶道后便已经消失,自从江户幕府崇文光儒世代开始后,复杂的奢侈体验就已经不在多次出现,在那个时代的日本,不光是建筑、服饰、车辆、艺术品都是以简单内敛之美感动于世。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从古至今的奢侈都是体现于品味中,而不是金钱价值中。这也就是为何“道”和“禅”虽源于中土却在日本传扬光大。这也客观支持了日本多表面与学习而中国多实际与创造。

5)材料

a.住吉的长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

通的混凝土和钢材,其受力体系十分清楚简

单。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

得二层过道,经混凝土剪力墙传到基础,十

分经济。现浇模拆除后会留下很多矩形图形,

安藤就将这些巨型图案作一些简单处理而使

其成为内外墙的饰面,淡雅、朴素。

b.屋内则采用自然材料,地板为木材或

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充分体现

出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让住户得到精神上

的慰藉。

6)引入自然

从大街上看住吉的长屋是个完全封闭的混凝土方盒子,天光从开口中射入并照亮了入口,凹入处的垂直和水平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内向式的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封闭的外壁用于躲避城市喧嚣,而通过开敞的中庭空间,使用者则可以组织交通,并领略气候和季节的持续变化。将光、风、水等自然要

素通过中庭从外部自然界中汲取出来,并引入建筑内部。

这些片段的自然要素恰可让人小中见大,一叶知秋,联想

到整个自然界的存在,而同时建筑本身的主体性丝毫未

受影响。在建筑的永恒中强调出自然要素的存在和变化。

7)精神

住吉的长屋可以说是安藤在受到禅宗思想的潜在影响,吸取日本传统文化、弥生文化及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现代建筑材料,创作出的冷静而又传统的日本建筑。他准确地把握了“和魂”,摈弃了形式上对和风和和式的追求,说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灵魂和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4.总结

无论传统建筑形式如何 ,安藤忠雄皆能抽象解析成几何性 ,发觉存在于空间的自然——光、风、水、绿等元素 ,他也知道建筑的技术与材料有其时代性 ,要不拘泥形式 ,唯有找寻原形 ,才能让建筑有生命力。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安藤忠雄重新诠释了传统建筑上恒久却基本的特点 ,如:光影的效果、简约的材料运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然人们也可以对他提出质疑 ,从学习临摹的过程中加入属于自己的见解 ,创造出更生活化、人性化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论建筑[ M] .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013-7-2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 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 2.安藤的建筑理念(例子) 2.1.建筑三要素 2.2.住吉的长屋 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4.结语 5.参考文献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他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他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他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安藤忠雄国内建筑汇总

安藤忠雄相关资料 目录 一、安藤忠雄国内设计作品 (2) 1.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3) 2. 亚洲现代美术馆 (5) 3. 长沙阳光100国际新城 (6) 4. 上海保利大剧院 (7) 5. 黄浦江畔的震旦博物馆 (11) 6.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12) 7. 光的空间:新华书店+明珠美术馆 (16) 二、安藤忠雄国内演讲摘录 (19) 1. 2006.1.14 上海影城建筑的可能性 (19) 2. 2010.4.17 北京会议中心城市的可能性 (19) 3. 2010.6.29 同济大学演讲 (22) 4. 2011.4.12 东南大学演讲 (23) 5. 2012.3.17 上海梅赛德斯中心亚洲的时代 (24) 6. 2016.10.26 上海保利大剧院亚洲的未来 (25) 7. 2017.9.8 上海明珠美术馆创造可能性 (26) 三、安藤忠雄部分观点汇总 (26) 1. 谈中外建筑现状 (26) 2. 谈环保 (28) 3. 谈改建 (29) 4. 杨澜访谈安藤忠雄 (30)

一、安藤忠雄国内设计作品

1.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位于同济大学科技园园区内,北依中山北二路、内环高架;南临国康路同济大学本部;东望四平路。整个地块占地9127平方米,项目由同济科技出资4.7亿元进行打造,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 安藤忠雄在中国的第一个设计也是他的第一个高层设计——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已经建成。上海国际设计中心是世界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上海的首个办楼建筑作品,也是他为中国建筑设计的第一个公共项目。 上海国际设计中心 安藤忠雄希望上海国际设计中心能够符合这个城市“惊人的速度感和生命力”,成为“属于上海的风景”。中心设计线条简练,体块清晰,通过单体之间交错,递进,形成动感的整体节奏。外墙将全部采用玻璃,呈几何结构,如同几个立方体的组合,超薄的屋顶加盖,整个建筑充满了力量感,被认为是大师的神来之笔。

浅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TECHNOLOGY WIND 1安藤忠雄简介 安藤忠雄作为一个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世界著名建筑师,其一生有着非常浓厚的传奇色彩。1941年他出生在日本的大阪。他的童年时光大部分是在大街和运动场上度过的。年少的时候曾对船模和航模制作十分迷恋,并且学习过拳击和木工手艺。18岁的时候开始对日本的京都和奈良等古城的茶室、庙宇和神殿等传统建筑进行考察。之后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了欧洲古代的许多著名建筑并绘制了大量速写图。然后回到家乡大阪建立了建筑事务所,开始了自己的建筑生涯。 安藤忠雄的成名作是1979年获日本建筑学会年度大奖的大阪住吉区的长屋。这之后安藤忠雄获得了一系列的国际大奖:普利茨凯建筑大奖、日本文化设计奖、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奖、日本吉田五十八大奖、每日奖、布鲁诺纪念奖、法国建筑院的建筑金奖、嘉上伯建筑奖、日本艺术学院奖、帝国议会一等奖、英国的皇家金奖以及大阪公共建筑奖等。 由于一系列的获奖作品,安藤忠雄成为了美、英、德、法等多国建筑学会的荣誉资深会员,并在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多个学校当过客座教授及作过学术报告。后来一直担任东京大学的教师。安藤忠雄作为一位著名的、卓越的建筑师,其在世界多个国家的作品展览都获得了巨大的轰动。人们评价他的作品有着深刻的纯粹性、复杂性、永恒性和普遍性 2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 安藤忠雄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游历了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他将自己的见闻和近代人类建筑观念的转变与自己独特的个人形式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思想理念。比如安藤忠雄认为,日本建筑的空间概念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这与万神庙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如何将东、西方对立的建筑观念和风格融合起来,满足近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安藤忠雄在此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建筑设计思想与理念。 2.1建筑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理念 建筑来源于自然必然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复杂的巨系统,系统内的各元素发生相互作用,风、光、水和建筑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也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融合交互中相互依存、相互依托。建筑与自然有某种天然内在的联系,只有当自然引入到建筑中并与建筑相互联系时,人们才会关注自然要素,那么它才具有意义。 2.1.1对自然元素中风的运用 风给了建筑无限的活力。风使绿树的光影与建筑的阴影更加婀娜多姿,建筑的倒影也更加变化多端,建筑也成为了风的组成部分,与风共舞。我们能深刻感觉到处是缥缈、柔和、轻灵,犹如身临其境,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六甲山教堂就把风的特性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2.1.2对自然元素中光的运用 建筑与自然元素中的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安藤忠雄对光的运用独辟蹊径。这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首先,区别于其他大师,安藤忠雄不仅设计公共建筑时重视光在塑造内部空间环境的作用,私人住宅建筑设计中同样有所体现,比如六甲山集合住宅、住吉长屋等;其次安藤忠雄在一系列的建筑作品中充分体现和诠释用光的建筑设计理念。安藤忠雄对建筑与光的关系的理解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他最常用也是最突出的设计手法就是利用几何构图和简单的混凝土材料,创造具有动 感节奏的光影变化和大面积的明暗对比,最显著的就是利用明暗对比来反衬场所的意义和光的魅力。 2.1.3对自然要素中水的运用 同人一样,建筑也具有亲水性,由于水的存在和作用即便是静止的建筑也会而具有灵气,水也会会因为有了建筑而显得丰富。建筑与它在水中的倒影产生了对话,建筑的倒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中,水的本质便是倒影,把水与建筑间相互应在一起,水之教堂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建筑与水、自然的相互交融关系。 2.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真正的建筑是人的建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是安藤忠雄进行建筑设计时遵循的基本理念之一,体现在他的言论和作品中,他把用户看作不仅仅是一个使用者和占有者,而是参与者或观众。与此同时,他把住宅看成是可以体验和感知的设施,而绝不是功能性的遮挡物。 2.3空间的纯粹化和建筑形体的几何化及简约化的理念 迄今为止,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一般是是开拓和探索空间的运用和几何造型。安藤忠雄深化了现有的空间概念和几何学理论:第一,重视极少主义原则和建筑空间体形的纯化;第二,把人工化自然和几何学结合。当几何形体和简约的材质构成的建筑引入这种自然的时候,就把建筑本身抽象化了,建筑也就随之有了相对复杂的表情。并且,处理建筑形体时,他尽量使自己设计的建筑空间具有易识别性以及单纯的几何性,纯粹性是他进行建筑设计时追求的具体目标。 3安藤忠雄主要作品 作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日本当代有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作品包括了光之教堂、水之教堂、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芝加哥的住宅等众多世界著名建筑。这些著名作品在建筑上表现出了很强的独特理解。比如他通过对罗马万的长期的研究,将万神庙独特的神圣感和自然因素相结合的特点运用到他以后的很多作品中,给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通过他的作品之一的六甲山教堂,来分析其独特的建筑手法其文化意义。 安藤忠雄对六甲山教堂的空间处理是为了创造出一种静谧而神圣的空间氛围。在处理手法方面,六甲山教堂并未被设计成一个单纯的立方体体量,虽然其尺度不大,但是毫无装饰且平整的四壁将教堂的单纯性表露的一览无余。但安藤忠雄并未对空间处理仅仅停留在单纯上,而是通过采用一些手法,在单纯空间上引入了一些自然因素,并使其成为空间的视觉中心。六甲山教堂正是依靠单纯空间的一个大玻璃窗引入的室外倾斜的草坪来将空间的个性完美的塑造出来的。 通过对安藤忠雄作品如六甲山教堂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建筑作品体现了深刻的民族特性。 4总结 安藤忠雄的设计思想理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以人为本,才能做到真正的建筑是人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充分运用自然的基本元素,如光、水、电等;空间形体单纯化,少就是多,等等。如果我们在以后的建筑设计中能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的建筑也会迈向国际化的舞台。 浅谈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思想与作品 濮赫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 611756)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日本著名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本人不平凡的经历,虽然他不是建筑科班出身,却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崭新、独特的 建筑风格,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最为活跃的建筑大师之一。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他独特的设计思想与理念,其建筑实践与理论的特征,就是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建筑形体方面他讲究空间的纯粹化、几何化和简约化,在此思想下产生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建筑,独具特色,也为我国的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关键词]思想理念;几何化;自然元素建筑科学 177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之美

安藤忠雄建筑设计之美 安藤忠雄先生作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从他的建筑作品与设计理念来看,这一称呼是极为贴切且毫不夸张的。他虽然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但却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因此有着“没文化的鬼才”之称。 安藤忠雄先生建筑风格的形成,与他丰富的阅历有关。他曾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同时也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旅游世界各地,周游世界,漂流四方,为的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已有的他人的设计结合。他第一次产生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当他置身于罗马万神庙之中。他曾说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一个真正存在的空间。当建筑以其简洁的几何排列,被从穹顶中央一个直径为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这个建筑的空间才真正地存在。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中介体才能获得,真正能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建筑的力量。”他认为作为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的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两种对立的空间概念,本身存在着强烈冲突,但他却将两者融合,独树一帜,使得东西方文化进行巧妙的融合,极具才华。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是现代建筑的最高追求,安藤先生的建筑设计作品也不例外。他相信构成建筑必须需要三个要素,第一就是真材实料,可以进行塑造的材料,比如光之教堂中的清水混凝土,住吉的长屋里的水泥、木材等。第二就是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的物体,也常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最后一点就是自然的因素。但是他这里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人工化自然,对现实的一种美化形式。他曾说过的“建筑的目的不只是与自然交谈,而是试图改造经由建筑表达出来的自然的意义。”也同时表明了这一点。 光是建筑艺术的灵魂,赋予美以戏剧性,风和雨通过他们对人体的作用给生活增添色彩。建筑是一种媒介,使人们去感受自然的存在。在他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他的成名作教堂三部曲中的光之教堂就是在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着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Calatrava(卡拉特拉瓦) ?SantiagoCalatrava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

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非人类的建筑语言”:开创神话园林与宇宙观念建筑的鬼才戴帆 作前卫的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戴帆(DAIFAN)以突如其来巨变般全新图景的建筑设计冲击着当代社会的定性观念和价值,其作品内容思想繁复,精确的表现、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像力将空间和感觉在建筑语法、建筑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 戴帆的建筑设计倾向于冒险性,他所追求是一切多元的创造力与解放,以及与对此力量的无限肯定性。这种时间、空间的跳跃颠覆了主流建筑。他的设计和艺术从来不是被标准的知识形式把握的东西,它在概念和表现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而是抓住概念的创造性在思想的制高点上飞掠、穿行,看到全新的图景,朝着不断前进的曲线飞向未来,未来是力量实践的场域。 戴帆的“宇宙宣言”(UniverseManifesto)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谜一样的建筑设计与理论、一种能量巨大的建筑语言非常震撼,这种震撼既是建筑语言上的,也是观念方面的。就观念而言,戴帆重新更新了人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与人、与世界、与社会、与政治的关系,他的“宇宙宣言”动摇了既定的有关建筑的成见,或者说,他从另外的不同于所有的人角度,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指导教授:杨裕富研究生:江涵榛 一、前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 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安藤忠雄之经典建筑分析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目录 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建筑风格 影响 作品介绍 清水混凝土介绍 水之教堂分析 简介 地形分析与北海道选址 空间构成分析 功能分析 数据分析 交通流线分析 采光分析 水之教堂与基督教文化 模型制作过程 总结

一、安藤忠雄简介 个人经历 日本著名建 筑师,从未受 过正规科班 教育,开创了 一套独特、崭 新的建筑风 格,是当今最 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于1995年获得普列茨克奖。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 安藤忠雄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 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建筑风格 可靠的材料。即真材实料,这真材实料可以是如纯粹朴实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 纯粹的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于世人面前。 自然。安藤所谓的自然,并非泛指植栽化的概念,而是指被人工化的自然、或者说是建筑化的自然。他认为植栽只不过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化方式,他追

求的自然是由素材与以几何为基础的建筑体同时被导入所共同呈现的。 影响 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以半制成的厚重混凝土, 以及简约的几何图案,构成既巧妙又丰富的设计效果。 安藤的建筑风格静谧而明朗,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 的启迪。 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创造性地融合了东方美学与西方建筑理论;遵 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出“情感本位空间”的概念,注重人、 建筑、自然的内在联系。 安藤忠雄还是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和 东京大学教授,其作品和理念已经广泛进入世界各个著名大学建 筑系,成为年轻学子追捧的偶像。 安藤忠雄在当代引起广泛的赞赏不是偶然的。他的作品简约平正, 冷凝深远,含有诗意哲理,在现代建筑的物质手段中传达出日本古 典美学的情趣与底蕴。 作品介绍

安藤忠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

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之安藤忠雄 “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简历: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 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 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 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 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1987年-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 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 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 1997年- 2003年-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 2005年-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传奇经历】 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 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 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成绩:23战13胜3败7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那个时候,他的摄影作品被使用在建筑师路易·康的作品集中。安藤忠雄是双胞胎中的的哥哥。双胞胎中的弟弟是北山孝雄,在东京开设北山创造研究所,经营企业经营顾问、商品设计。3兄弟中最小的弟弟是建筑师北山孝二郎(因为与美国建筑师彼得;爱森曼的合作而知名)。最初的建筑作品—Rose Garden(ローズガーデン、玫瑰花园;位在神户市生田区)是在1977年时,与弟弟孝雄所属的浜野商品研究所一起共同合作。 安藤忠雄在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校毕业后,前往世界各地旅行,并自学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76年完成位于大阪府的住吉长屋,是两层高的混凝土住宅,已显现其设计风格。其后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1980年代参与关西周边地区(神戸北野、大阪心斋桥)的商业建筑设计,1990年代以后,参与公共建筑、美术馆建筑等大型计划。 之后接连发表了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住宅和商业建筑,引起风潮和讨论,名声也开始快速累积,从博物馆、娱乐设施、宗教设施、办公室等,作品的领域宽广,通常都是大型规模的建筑。但也有人认为失去了安藤早期的小型建筑特有的魅力。

论安藤忠雄及其作品和影响

论安藤忠雄及其建筑作品和影响 摘要:“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对建筑大师康及其作品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分析了住吉长屋、光之教堂、水御堂、水之教堂等安藤忠雄的作品,以提高人们对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认识,从而提高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作品,建筑师,场所,精神性 1995年,安藤忠雄在卢浮宫前接受了象征建筑界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成为有史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三位日本建筑师。但与其前两位同胞丹下建三和黑川纪章不同,安藤忠雄不是正统建筑教育背景出身,完全属于自学成才。他的“自我提问并寻求解答”的追寻建筑梦想的方式,格外引人注目和发人深思。以至于大奖组委会的评述中也这样说:“安藤忠雄属于那种罕见的,能以一种仅依靠个体方式将艺术和理性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他以这种方式创作的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情感。安藤具有很高的洞察力,他摒弃了那些也许是正确的学派,运动或风格。从而用与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形态与构成创作出他自己的建筑。” 谈到安藤不得不提到另一位建筑大师——康。毫无疑问,安藤的作品与康的作品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康的作品一向被认为是初学者最难理解的大师作品。在康的时代,康并不列位于当时的四位大师之列。尽管赖特、柯布西耶等四位建筑大师对现今的建筑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康显然超脱这四位也高于这四位。只有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康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理念:场——人类精神源动力的表现。这是康在苏黎士的一段讲话:“我不曾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希望有如等质地,有如等力量,一种无可量度的力量,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滋生于无可量度。这里所有的一切有可以量度的可能。有没有一处它们会合的门槛?是否可能有一个薄得可以的门槛,以致可称之为在这些力量,这些现象照耀下的门槛?你所做的一切都已经太厚。我甚至认为一种思想也太厚了。有人会说,由光阴到静谧,由静谧到光明,一准有某种二者浑然一体的门槛。弄清楚了,感觉到了这点,也就有了灵感。很清楚,康一直追求一种力量,一种人文的力量,一种人类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所体现的唯一手段,称之为“场”。无论从光明到静谧,还是从静谧到光明,二者浑然一体的就是场。康在作品中也是这样体现的。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的洛克菲勒厅,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试验楼那无限延伸的花园都揭示了这一本质:场的精神力量。现实中人们无法莅临康的作品,但已清楚地感觉到了这种力量的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安藤建筑内部空间的非整体性----它们是一组有个性的空间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新设计作品合辑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最新设计作品合辑 做过木工 当过货车司机17岁进入拳坛成了职业拳击手在迷惘的年纪因为一本柯布西耶的作品集爱上了建筑因为作品集里的一 句话:「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拿着打拳打来的奖金游遍世界看建筑1969年,28岁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作为一个非科班的野生建筑师他半路杀进菁英主义的日本 建筑界全靠自学成才开创自己的风格流派获得建筑界的诺 贝尔——普里兹克奖成就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从本月26号开始 诸多关于安藤忠雄癌症晚期的消息刷爆了笔者的朋友圈 在这些报道中作者声称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已经是“癌症晚期” 安藤忠雄是笔者进入建筑领域的领路人而安藤大师的战斗 精神更是鼓励了诸多建筑业的同行者我二十岁出头四处旅 行时,就在想,这个国家真的可以这样吗?对社会或权力的问题也思考了很多。这些现在都成为我做建筑设计的动力,即使有一时的不顺利,在愤怒还没有消失之前,就想“再努力一把也许就……”这也许就是我摆脱不顺利的方法吧。——《安藤忠雄论建筑》

首先从这些文章引用的消息源开始所有言之凿凿的话都来自一篇NHK的报道这篇报道里提到安藤因为癌症被切除了胆囊和十二指肠之后又被切除了胰腺和脾脏但是这篇文章同时也提到安藤的最后一次手术是在“去年夏天”而NHK的这篇报道的时间是2015年6月也就是说安藤的上一次癌症手术是在两年前 NHK2015年的报道却被中国的自媒体们在2016年用来给安藤判了死刑更何况通读这篇文章压根就没有找到“晚期”或者相应的词! 谣言止于智者!下面看看大师最新的一些设计作品!1.杭州中国最美的社区图书馆春天第一批樱花,在硬朗洁净的建筑前开得肆无忌惮,那是清晨6点钟,偶尔的鸟叫声里,第一束阳光慢慢地在玻璃上闪烁,在花瓣上闪烁,在水面的倒影上闪烁;而7.4公里之外,良渚4千多年前的灰墙,被同样的一束阳光轻飘飘地掠过。 如果我说,这不是一张效果图,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你信吗?其实,在安藤之前,这里曾经也有一座图书馆的。这是原来的图书馆“不要破坏自然,建筑应该与自然共生。”安腾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安腾先生做的设计无一例外地使用了水泥,有着强烈的几何感、空间感…… 如果从上空俯瞰,一万多平米的多边形建筑,就融在森林之中。而大屋顶和整个庭院上是安藤先生微妙的几何切割,艺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朴实还就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与作品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 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就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安藤的建筑一直就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她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就是对于具有空调与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她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 2、安藤的建筑理念(例子) 2、1、建筑三要素 2、2、住吉的长屋 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4、结语 5、参考文献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就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 Mode研究班(Semi Mode Seminar,Seminar就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 Mode研究班就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就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与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就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与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就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就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就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她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就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她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就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与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安藤的建筑一直就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她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就是对于具有空调与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她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就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她重复地再现“住吉的长屋”的风格,因为在这个设计中她在城市建造了另外一个世界,人们的生活似乎又重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朴实还是奢华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终审稿)

朴实还是奢华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朴实还是奢华 安藤忠雄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分析 关键词:清水混泥土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教堂三部曲 摘要:安藤认为真正后现代文化不应存在于消极、享乐,以过度的服务来满足消费文化的需要,而是应包含在禁欲主义的“道”中。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以及在建筑中具社会影响力的教条,向机能主义偏执的思潮进攻。安藤反机能主义,是对于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建筑的立面,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切割了人和自然的联系。 1.安藤的建筑历程 2.安藤的建筑理念( 例子) .建筑三要素 .住吉的长屋 3.安藤对世界建筑的影响 4.结语 5.参考文献

安藤忠雄甚有传奇性,在成为建筑师前,曾任货车司机及职业拳手,其后在没有经过正统训练下成为专业的建筑师。正因为此,安藤素有“没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安藤忠雄是利用拳击比赛赢得的奖金,前往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旅行,也顺便观察各地独特的建筑。安藤忠雄并未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仅在建筑公司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在高中毕业后,参加了SemiMode研究班(SemiModeSeminar,Seminar是一种由大学教授创立的研究班,属于大学教育的一种),SemiMode研究班是由已故的长泽节所创立,被称作是“传说中的美术学校”,毕业生包括饭野和好、金子功、寺门孝之、山本耀司等人,毕业生大多都是目前都在业界第一线活跃的创意工作者。之后独自利用各种管道学习了室内设计和制图等技巧。在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担任过以关西为中心,许多茶馆或咖啡厅的室内设计。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不是参天大楼奢华建筑就是最好的建筑,安藤忠雄用他的建筑告诉我们,朴实的房子也可以给人心灵上的激荡。安藤飘游四方旅游世界各地,目的是为了将其所见所闻与他个人的形式结合,安藤认为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形成对比;万神庙是西方建筑空间的典型代表,两者存在着强烈的冲突。安藤就是要将这两种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和起来,使其独树一帜。安藤的建筑一直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他借用了现代主义的形式,并对整个现代主义进行批判改造。安藤运用现代主义的材料、语汇

世界上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世界上著名建筑设计师及作品 (2010-04-18 15:30:25) 标签: 杂谈 一 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 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

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分析 提要: 一、结构特点(1)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 (2)形态学上的严谨性 (3)封闭与开放的融合 二、路径的重要性——人的活动 三、空间元的魅力 在安藤忠雄为我们熟知的主要建筑作品中不外乎小住宅、教堂、美术馆。因此,本案通过在三个建筑类型中均选取1-2个作品(水之教堂、芝加哥住宅、成羽町美术馆、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加以分析研究,希望在对比综合研究的过程中能更深层次地领会安藤忠雄的创作手法和空间构造理念。 一、结构特点 安藤忠雄在完成自己的建筑作品时经常使用这样的结构——纯几何形式的并置,表面上看起来静态且独立,实际上却在连接点和纵横交接处暗藏玄机。 正如安藤自己所说的,他十分向往最单纯的几何形体,最纯粹的美,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建筑在最初的失败在于其单调性。因此,安藤在追求单纯几何形体的同时,十分注重空间与空间的结构以及空间内部的结构。安藤自己所喜欢的两位画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艾伯斯的《正方形礼赞》和皮拉尼西的《奇趣》也正好能够表明安藤对于 空间结构的追求。 1. 并置的空间结构体系 正方形礼赞

安藤忠雄的建筑中,并不只是存在单纯的一套空间体系。而是同时存在两个及以上空间体系。 有时是两个建筑结构体系并存,有时是建筑结构体系和外部空间体系并存。而安藤在处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的魅力也在于此,将外部空间与建筑空间放至同等的地位。 而在自然元素的处理上,安藤将自然空间几何化,采用抽象处理的手法。 2. 形态学上的严谨性 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对于几何形体之间的数理关系有着执着的追求。当我们去分析每一个作品时,对于作者设计的初衷已经无法考证。然而,当我们面对他的平面图、立面图,当我们凝视它那美妙的比例,无法不被有时清晰可见,有时若隐若现的美感而打动。或许,这是作者未曾想过的,但是,我希望通过作品的分析赋予作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创作 的杰作以逻辑和严谨的美以及新的生命力。 3. 封闭与开放的融合 在处理空间的开放与封闭、建筑与自然、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上,安藤并没有执着于建筑空间以至于忽视外部空间,没有将自然空间当成是建筑空间的附属品,更没有让建筑的开放和封闭成为功能主义的牺牲品,而是将开放和封闭,建筑与自然放在同样的位置加以有序的组织。 二、空间路径 安藤建筑的路径往往是巧妙而富有意义的,无论是进入建筑的路径,抑或是建筑内部 的路径。在安藤的建筑思想中,纯粹而又严谨的建筑结构只是一座建筑的骨架,尚不足以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 成羽町美术馆 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结构中的几何关系

安藤忠雄大师作品研究分析

安藤忠雄大师作品分析

————————————————————————————————作者:————————————————————————————————日期:

大师作品分析—— 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 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 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勒﹒柯布西耶 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安藤求学 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 书。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 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 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忠雄优秀建筑作品分析

安藤忠雄优秀作品分析 建筑学一班,王礼 160102020013 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做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安藤认为“光无法制造光,必须有黑暗的存在,光才称其为光。” 安藤酷爱清水混凝土,他说:“我乐于把混凝土看成一种明朗安宁的无机材料,赋予它一种幽雅的表达。” 安藤将混凝土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材料来对待,其表面都打磨的像镜面一样光滑,使之失去了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使空间产生了某种无重力状态。 带圆孔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是安藤建筑的显著外表,安藤的建筑一般全部或局部采用清水凝土墙面作为室外或室内墙面,这种墙面不加任何装饰,墙面上的圆孔是残留的模板螺栓。安藤在材料中掺进了日本的传统手艺,利用现代的外墙修补技术,将水泥墙面拆掉模板后进行处理,他将混凝土

运用到了高度精炼的层次。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建筑之间并不矛盾,高超的木模制造工艺、优质的混凝土铸造以及严格的工程管理,共同造就了“安氏混凝土美学”。对于他精确筑造的混凝土结构,只能用“纤柔若丝”来形容。安藤相信,有质感的材料对建筑来说就是无价之宝。在安藤的作品中,把原本厚重、表面粗糙的清水混凝土,转化成一种细腻精致的纹理,以一种绵密、近乎均质的质感来呈现。 安藤忠雄认为单纯的几何是建筑的基础或框架,几何形相对于自然是纯理性的产物,也是人类历史运用在建筑空间上最为基础的。光之教堂,由简单的长方体和一道与之称15度角的贯墙体组成,简单的长方体因墙体的穿插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转折。采光方面安藤对光线的运用源于日本传统的数寄屋茶室,喜欢用一束不经意的光线刺破昏暗。变幻莫测的光从庭院投入室内,产生一种幽静的美。 安藤优秀作品之一光之教堂获得了由罗马教宗颁发的二十世纪最佳教堂之称。建筑的形体与建筑材料光之教堂的建筑形体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和一道与长方形箱体结构成十五度角的斜墙。他的建筑给人们一种“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感觉,使他善于从文化的本源去寻找和思考事物的来由。教堂位于大阪闲静住宅街的一角,一片普通的住宅区内,是现有的一个木构教堂和牧师住宅的独立式扩展。建筑的布置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