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霉菌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霉菌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或是饲料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饲料的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都可能会产生。

据统计,已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常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赭曲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麦角毒素等。

霉菌毒素污染多为复合型,饲料中大多存在3种以上的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通过饲料或食品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人和动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

因此,霉菌毒素的检测必须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1霉菌毒素检测方法饲料中霉菌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目测法,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法(KIA)及快速试纸检测法。

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经过三四十年发展,ELISA技术已经作为一个成熟的快速筛选方法,应用于不同的行业,美国USDA,EPA将众多ELISA的方法作为官方快速筛选方法。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的基本原理是,在合适的载体上,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成酶标记抗体抗原复合物,在酶底物的参与下,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水解成为另一种带色物质,其核心就是让抗体与酶复合物结合,然后通过显色深浅来进行分析。

该法优点突出,1)灵敏度高,干扰小:抗体抗原的免疫反应特异性很强,结构类似物、荧光物质、有色物质对检测的干扰很小。

2)操作简便快捷:由于特异性强,简化了样品的预处理和提取纯化过程,同时测定时间短。

3)安全性高,污染少,成本低廉:不需要昂贵的测定仪器,且所用试剂也相对较少,毒素标准品的浓度可以很低,减少了对检测人员和环境的潜在危害和污染。

尤其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3试剂盒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霉菌毒素在肉鸡体内的残留及其控制研究

霉菌毒素在肉鸡体内的残留及其控制研究
Au g . 2 01 3
霉 菌 毒 素在 肉鸡体 内 的残 留及 其 控制 研 究
黄 晓琳 曲道峰 韩剑众
( 浙江工 商大学 食 品质量安 全 系 浙江 省食 品安全重 点 实验室 , 杭州 3 1 0 0 3 5 )


为研 究霉菌毒素在 肉鸡体 内的残留情 况, 并对 3 种霉菌毒素吸 附剂的控制吸附效果评价 , 选用
文 献标识 码 : A
霉 菌 毒 素是 饲料 或谷 物饲料 中广泛存在和危 害 最 大 的霉 菌 毒素一 般认 为有 黄 曲霉毒 素 B ( a l f a t o x i n
B 】 , A F B 1 ) 、 赭 曲霉 毒素 A( O c h r a t o x i n A, O T A) 、 玉米 赤 霉烯 酮 ( Z e a r le a n o n e , Z E A) 、 T一 2毒素 等 。霉 菌 毒
乳、 乳 酪、 玉米 、 花 生、 香 料 及 其 他 各 种 饲 料 与 食 品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验材 料
霉菌毒 素 : 利 用 玉 米 霉 变 制 备 。在 3 0 c I = 、 湿 度 8 0 % 条件下 , 玉米粉 含水 量 2 0 %, 每天 翻混 1— 2次 , 连续 7 d , 烘 干备用。经检测 , 霉变 玉米粉含 A F B 8 2 . 3 6 n g / g , O T A 4 1 . 5 6 n g / g , Z E A 9 1 5 . 4 n g / g 。霉 变 1 3 粮 是 由霉 变 玉 米 替 代 基 础 1 3粮 中的 正 常 玉 米 制
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 , 急性 中毒会严 重损害机体的健康状况 , 并最终导致动物死亡 ; 亚急 性 中毒会使动物的生长受阻, 免疫功能受损等 ; 慢性 中毒则可能会引发肿瘤。饲料霉变产生 的霉菌毒素 除严重 影 响畜 禽 生 产 性 能 外 , 还 可 造 成 霉 菌 毒 素 在 体内各组织器官 的残 留, 进而影 响动物源性食 品的 安 全 J 。 目前 已 经 发 现 黄 曲霉 毒 素 广 泛 存 在 于 牛

使用饲料香味剂、霉菌抑制剂、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抗氧化剂促进养猪生产

使用饲料香味剂、霉菌抑制剂、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抗氧化剂促进养猪生产

联系。

饲喂核苷酸能明显降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酸的活性,显著提高试验猪对抵抗运输和屠宰的应激能力,从而减少PSE猪肉的产生。

4应用展望酵母来源的核苷酸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维持动物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胃肠道发育等都有重要影响。

而目前市场上的酵母核酸产品,不同检测方法其核酸含量标示不一,因此,对于酵母核酸的质量验收标准还有待规范,其有效性及质量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使用饲料香味剂、霉菌抑制剂、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抗氧化剂促进养猪生产翁善钢(外高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200137)摘要:饲料香味剂、霉菌抑制剂、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抗氧化剂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常用的饲料添加剂。

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饲料添加剂如何合理地用于养猪生产。

关键词:香味剂;霉菌抑制剂;霉菌毒素吸附剂;抗氧化剂;养猪生产饲料香味剂、霉菌抑制剂、霉菌毒素吸附剂以及抗氧化剂已经成为现代养猪业常用的饲料添加剂。

但各种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值得我们关注。

1饲料香味剂1.1采食量以及影响采食量的因素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需要有均衡的日粮以满足其对生长以及繁殖的日常营养需求。

然而,营养的摄入主要是由采食量决定的。

采食量又受到猪的嗅觉以及味觉影响。

因此给猪提供适口的饲料以确保足够的采食量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猪减少食欲的时候,如刚断乳后的一段时间。

因此使用一些饲料香味剂有助于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许多因素被认为可以影响采食量。

多数情况下,采食量受到这些因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共同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环境的温度,社会因素(如养殖密度),动物因素(如基因组成),日粮因素(饲料的能量以及适口性等)等。

饲料适口性是饲料的滋味、香味和质地特性的总和,是动物在觅食、定位和采食过程中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器官对饲料的综合反应,它通过影响动物的食欲来影响采食量。

日粮的适口性可以通过比较猪对各种不同日粮的采食量来获得。

粮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

粮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

6 粮食与油脂 2019年第32卷第3期粮食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检测与去除研究进展巩桂花1,徐淑芝1, 2 ,于 淼2,王俊国1, 2(1.吉林工商学院粮油食品深加工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507;2.吉林工商学院粮食学院,吉林长春 130507)摘 要:简述了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粮食在储藏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论述了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希望为黄曲霉毒素的有效防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储粮;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去除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aflatoxin in grain storageGONG Gui-hua 1, XU Shu-zhi 1, 2, YU Miao 2, W ANG Jun-guo 1, 2( 1.School of Grain,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chun 130031, Jilin,China;2.Key Laboratory of Grain and Oil Processing at Universities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31,Jilin, China)Abstrac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flatoxin were summarized.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aflatoxin in grain storag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methods were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moval method of aflatoxin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flatoxin.Key words: grain storage; aflatoxin; detection method; removal method中图分类号:TS2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9)03-0006-03收稿日期:2018-09-07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科研课题 JGJX2017D243作者简介:巩桂花(196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营养。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乔宏兴;姜亚乐;王永芬;史洪涛;边传周【摘要】论文综述了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繁殖机能的危害及产生的致畸致癌作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对全球农业经济影响,并介绍了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进行脱毒的方法和措施,旨在为降解黄曲霉毒素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aflatoxins on animal immune function,growth and development, reproductiveperformance,teratogenesis,human health and global agricultural economy were summarized.The detoxification measures by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 were also introduced for 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degradation of aflatoxin.【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89-93)【关键词】黄曲霉毒素;危害;降解途径;动物【作者】乔宏兴;姜亚乐;王永芬;史洪涛;边传周【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9.871960年,英国突然出现一种不明原因死亡的疾病造成10万只火鸡发病和死亡,被称为“火鸡X病”,后来当地鸭子也出现该病情,科学家经调查发现病原是来自于被一种真菌毒素污染的花生饼,这种毒素被命名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

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性评价

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性评价

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性评价刘少文;柏雪;程传民;郭春华;肖英;吕娜【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42)6【摘要】为确定昆明鼠对饲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剂量,试验选择60只初始体重为(17±0.12)g的健康雄性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在基础日粮含黄曲霉毒素B1 (AFB1)<10.0μg/kg的条件下,5个处理组分别添加0(对照组)、0.5%、1%、2%和5%蒙脱石.试验30 d后测定小白鼠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内脏组织变化.结果表明,添加0.5%蒙脱石显著提高了小白鼠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1%蒙脱石组小白鼠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蒙脱石添加水平的升高,小白鼠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下降(P<0.05).蒙脱石添加水平为2%时,小白鼠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低于0.5%和1%组(P<0.05).本试验中添加不同水平蒙脱石对小白鼠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随着蒙脱石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升高,除0.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3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小白鼠组织切片显示,蒙脱石添加水平为5%时,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当基础日粮含霉菌毒素在安全范围内时,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昆明系小白鼠对本受试蒙脱石的耐受剂量介于0.5%~2%之间.【总页数】9页(P1449-1457)【作者】刘少文;柏雪;程传民;郭春华;肖英;吕娜【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农业部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都),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相关文献】1.猪胃肠道食糜中黄曲霉毒素 B1和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J], 安亚南;王丹阳;丁立人;杨新岗;邓亚军;刘强2.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J], 王黎文;丁健;张建刚;林淼;赵国琦3.杂交鲟对饲料中霉菌毒素吸附剂蒙脱石的耐受性评价 [J], 刘国栋;薛敏;李军国;秦玉昌4.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效果的评价 [J], 杨凡; 张俊楠; 王金全; 吕宗浩; 刘杰; 郑云朵5.霉菌毒素吸附剂与解毒剂的研究进展与评价 [J], 刘少文;柏凡;郭春华;柏雪;张正帆;彭忠利;方思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西应对霉菌毒素的经验

巴西应对霉菌毒素的经验

解决鸡群受霉菌毒素危害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防止其对饲料的污染,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霉菌毒素的
危 害可能无 法完全 消除, 但是通过使 用霉菌毒素吸 附剂可将其 危 害降到 最低 。
中囱分类号:85 ¥1. 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01 06( 1) — 03 2 10— 79 00 3 01- 2 0
rt o eA le Mi t i l i sL MI)由C r s a6 id n ss c o c g a,A C r a i o x o6 c al o
霉菌毒素
靶器官
损害
ead na r , F M ,其霉菌毒素分析实验室( ̄o 黄 啮霉毒素 r S tMa aU S ) le a i Lb— Mam n ̄士领导。A C l an l L MI成立于1年前 , 目前全球五所 5 是


ew res 19 ) o okrf 5研究 了饲料原料受镰刀菌污染 对 1 5 肉鸡产生免疫抑制。 9 ~3
E龄肉鸡 的影响 ,会造成 白细胞数量降低并使得免疫新 t
5吸附剂似乎能有效地预防霉 菌毒素 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和商业性应用试验表明, 霉菌毒素吸附剂 能够显著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 但必须指出的是 , 当霉菌毒
表 2 检 验 抗霉 菌 毒 素 添 加 剂产 品 时 必须 评 价 的 猪 禽靶 器 官
此来审批抗霉菌毒素添加剂 ,此审批方案将在 巴西 国内 疫刺激剂。

所在霉菌毒素研究领域居领导地位 的大学中进行。
承担该项 目的是圣玛丽亚联邦大学fn es ae e— L i r dd d Jv i F
■重曩▲
@司 技一 禽 学 赭全球流行情况及其预防措施" 专栏( 六)

模拟胃肠道环境对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评估

模拟胃肠道环境对霉菌毒素吸附剂吸附效果评估

h y d r o g e n p h o s p h a t e b u f f e r( p H =6 . 5 )w e r e u s e d t o p r e p a r e A l f a t o x i n B 1 ,Z e a r a l e n o n e ,D e —
f e r e n t pH c o n d i t i o n s,t h e d i f f e r e nc e b e t we e n t h e a d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s o f t h e s a me a ds o r b e n t wa s s ma l 1 . Th e a d s o pt r i o n r a t e o f D# wa s t h e b e s t ;t h e n,wa s A#;B# a n d C} }we r e t h e wo r s t .F r o m t h e pe r —
o x y n i v a l e n o l a n d F u mi t r e mo r g i n B1 s o l u t i o n s . My c o t o x i n a ds o r be n t s we r e a d de d i nt o t h e s e s o l u —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k i n d s o f m y c o t o x i n a d s o r b e n t s .C i t r a t e b u f f e r( p H =3 . 0 )a n d s o d i u m
Abs t r a c t :Th i s s t ud y s i mu l a t e d t he g a s t r i c a n d i n t e s t i na l t r a c t e n v i r o nme n t t o a s s e s s f o u r k i n ds o f my c o t o x i n a d s o r b e n t s o n t h e ma r k e t i n v i t r o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a d s o r p t i o n r a t e a n d d e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畜牧网-猪业科学 时间:2009-02-18 霉菌毒素(Mycotoxins)普遍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是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据报道,全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霉菌毒素既可在田间生长时产生(田间毒素如镰刀菌毒素),也可在仓储期间产生毒素(仓储毒素如黄曲霉毒素、棕曲霉毒素)。谷物和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气候条件、作物品种、作物的易感性、霉菌的种类、昆虫或化学物质的破坏、收获时是否用杀虫剂处理、贮存条件以及其他任何后续的操作过程。动物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常发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导致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主要为肝癌和肾癌)、雌激素紊乱综合征、抑制免疫功能、动物性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除急慢性毒性影响外,霉菌毒素对饲料的污染还会导致其他一系列的影响,如降低动物的采食量、引起动物拒食、营养物质的吸收下降、降低饲料转化率和体增重、腹泻、降低免疫功能而增加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降低动物的繁殖性能,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或整个养殖业的影响,科学家和养殖业人员采取了各种防霉措施,但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感染。因此,霉菌毒素在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的产生是必然的,防霉工作很难完全有效。为了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常采用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对收获前后的饲料原料或饲料进行处理。

1饲料及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以及对动物的危害 目前发现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种类有一百多种,饲料和食品中霉菌毒素主要由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产生(Sandrine,2005)。通常一种霉菌能产生一种或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而同种霉菌毒素又可由不同的霉菌产生,但不是所有霉菌次生代谢产物都是有毒的。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约三百多种霉菌毒素,其中只有几十种被公认的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危害。但在饲料中常见的且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害的有:黄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OT)、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包括呕吐毒素、雪腐镰刀茵烯醇及T-2毒素等)以及伏马菌素(F)等。 每种霉菌毒素的毒性变化很大这不仅取决于毒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还与毒素的摄八量、持续摄入的时间动物的种类、性别、年龄、品种以及生理状态、营养水平、环境因素(包括环境卫生、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和饲料中不同霉菌毒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大量研究表明,霉菌毒素具有致癌性、基因毒性、皮肤毒性、致畸性.。肾毒性及肝毒性等。而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减少动物采食量,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和繁殖性能抑制免疫机能(器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i残留在动物组织和产品中问接影响人的健康。所以,目前我们更关心的、也是对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害的是由其引起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生殖机能紊乱、免疫抑制及其所导致的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

2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最理想的脱毒方法应是尽量减少霉菌毒紊的产生,如在谷物成熟后,低水分含量时进行收获,低温干燥条件下储存。但在高温、高湿季节和地区要做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且一些自然灾害(如虫害鼠害、天气骤变等)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霉菌毒素对谷物和饲料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对污染了霉菌毒素的饲料进行脱毒处理,以降低对动物的危害。目前对霉菌毒索脱毒处理主要有:机械脱毒、生物脱毒、化学脱毒及物理脱毒等方法。 2.1机械脱毒 所谓机械脱毒是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谷物和饲料中的发霉颗粒剔除或通过机械的碾轧除去毒素含量较高的外皮而降低毒素的含量。机械脱毒主要利用霉菌毒素在谷物和饲料中的分布特点而进行,所以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除掉病虫鼠害、破损等霉粒,但由于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效力很低,在现代化大规模饲料生产中很少应用。 2.2生物脱毒 最近,生物学方法也被用于霉菌毒素的脱毒研究,主要有酶解法和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主要是选用某些酶,利用其降解或破坏毒索。但此类方法由于霉菌毒素种类较多,要求酶系复杂完整,另外由于酶不耐热而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容易失活,并且成本较高也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采用微生物发酵来去除霉菌毒素有许多报道,如将黄曲霉毒素B1发酵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产物,但这种转化通常是缓慢的,而且是不完全的,能否在实际生产中发挥作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2.3化学脱毒 某些毒素可被单乙胺氢氧化钙、臭氧以及氧水降解,特别是氨化作用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作用比较显著,但这种方法对其他霉菌毒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同时,可能因氨在饲料中的残留而影响动物的健康。所以化学降解法的主要缺点是,各种化学物质只能对某种毒素有效而对其他毒素不能降解。另外,这些化学物质在饲料中的高残留问题无法有效而经济地去除,易对动物带来不利的影响。 2.4物理脱毒 物理脱毒法主要有吸附法、水洗法、剔除法、脱胚去毒法、溶剂提取法、加热去毒法、辐射法等。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在饲料或谷物中添加各种吸附剂,降低霉菌毒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即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使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所吸收,直接排出动物体外。这是目前饲料市场上较为成熟,且较可行的一种霉菌毒素脱毒方法。 2.5其他脱毒方法 有研究报道,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如芽胞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可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缓解霉菌毒素对机体形成的危害,减少由于饲料霉变造成的损失。另外,采用营养措施,饲料添加剂的添加,如抗氧化剂、含硫氧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都能有效地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3常见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目前,用于霉菌毒索吸附的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等)及其它树脂类(如消胆胺等)。 3.1活性炭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比表面积高的多孔不溶性粉末状物质,它的比表面积可达500-3500m2/g。体外试验表明,活性炭对霉菌毒素有较好的吸附脱毒作用。然而,活性炭对霉菌毒素的体外吸附试验在体内得不到验证,而且活性炭属非特异性霉菌毒素,吸附剂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对饲料中的某些营养成分也有吸附作用,同时对饲料中某些药物也有吸附作用,如活性炭对土霉素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药物的效价,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谨慎使用。 3.2铝硅酸盐类 天然铝硅酸盐如沸石、蒙脱石、硅藻土、高岭土等,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离子吸附能力,对霉菌毒素有一定的选择吸附能力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水和硅铝酸钠钙(HSCAS)是指任何相对纯净的含有一些水分和少量钠、钙(以可交换阳离子的形式或可溶性盐的出现)的硅铝酸盐类物质。商业中使用的HSCAS大多是从沸石或硅镁土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多孔性,其孔径在0.015-0.090mm(150-900埃)范围内。它对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但该类物质对其他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单端孢类毒素等)吸附能力较差,还可能与饲料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药物结合而降低其利用力,而且这类物质还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如重金属元素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但对这类物质进行改性处理,可提高其吸附能力及减少负面影响。 3.3有机物类 主要是葡甘露聚糖类。酯化的葡甘露聚糖(EGM)是一种新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是从酵母细胞中提取出的功能性碳水化合物。EGM有很大的表面区域,1kg的EGM有相当于2.2hm2的表面区域。其表面富含不同孔径的孔穴,用以大面积地扑捉不同种类的霉菌毒素。Swamy等在猪体内试验研究表明,葡甘露聚糖对镰刀菌产生的毒素有一定的脱毒作用。酯化葡配甘露聚糖还可增进肉鸡的采食量,减轻拉稀症状。酯化葡配甘露聚糖在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体内均能结合霉菌毒素,而且酯化葡配甘露聚糖与霉菌毒素结合后,霉菌毒素不易被解离。所以,酯化葡配甘露聚糖对多种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且对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无显著的负作用,同时还可能对动物的其他生理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广谱的具有很大潜力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3.4其他吸附剂 除了上述常见的几种吸附剂以外,研究者和生产者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消胆胺和交联聚乙烯基吡略烷酮(PVPP)。消胆胺(Cholestyramine)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用于肠道中吸附胆汁酸,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浓度。但体外研究表明,这种树脂对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等霉菌毒索有较强的吸附能力。Giuseppina等体外模拟健康猪胃肠道研究不同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在胃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胆胺可以使小肠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从32%下降到16%。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是一种不溶性高分子极性多孔性两性化合物,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它可以吸附0.3mg/g玉米赤霉烯酮。

4霉菌毒素素吸附剂的评价 由饲料中的霉菌引发的霉菌毒素污染困扰着全球饲料生产厂家,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天然或合成的霉菌毒索吸附剂。这些产品中的大多数是通过在消化或营养吸收的过程中清除毒素分子而保护动物免受危害。但由于吸附剂在饲料中为非营养成分,而且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既能有效地降低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又不至于对动物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所以理想的吸附剂应有吸附不同种类霉菌毒素的能力;使用量应低且有效;能在饲料中迅速均匀地混合;加工制粒、膨化、储存期间有较强的稳定性;对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及其他营养物质无吸附作用;在宽pH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排出后应能被生物降解;本身应不含污染物。

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