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

合集下载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李军红梁邦武来源:《新农村》2018年第03期猪霉菌毒素中毒除直接造成死亡外。

还可导致猪只生长发育将迟缓。

免疫受到抑制。

出现配种繁殖障碍并诱发多种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对猪霉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做以分析,如下:1病因分析在自然界中,分布有很多种类的霉菌。

其能够在大部分谷物上寄生。

且其生存所需的条件较低,即在湿度为80%-100%、温度为28-32℃的环境中就能够大量生长繁殖,且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多种有毒物质。

如赤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其中危害较大且最普遍的霉菌是黄曲霉菌。

通常情况下,猪类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谷物农作物,如果这些谷物在加工过程中或者贮藏保管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

就非常容易发生霉变。

猪在饲养过程中。

如果采食这种生长有大量霉菌的饲料。

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中毒。

2临床症状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急性型猪没有症状表现,突然倒地死亡;亚急性型体温升高1.0-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口渴。

粪便干硬呈球状带有黏液和血液。

可视黏膜苍白,后期黄染皮肤充血,出血,后肢无力。

步态不稳。

常呈大坐式;慢性型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滞,逐渐消瘦,背毛粗乱,异食癖。

断奶仔猪发病急,精神沉郁、体温稍高或正常,口腔流延、不食、呕吐,呕吐物为绿色分泌物或饲料,腹泻。

排灰色稀便甚至血便,随病情发展,开始出现神经症状。

多表现为头抵墙壁、头颈弯向一侧。

数天后死亡。

哺乳母猪往往和仔猪一起发病。

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呕吐,体温升高,腹泻严重,泌乳减少或停止,通常3-7d恢复。

很少发生死亡。

赤霉毒素对母猪的危害最大,发情不规则,后备母猪假发情。

发情周期延长。

阴道黏膜骚痒,淤血水肿,分泌混血黏液。

外阴肿大,乳腺肿大,子宫颈水肿,细胞增生,脱肛,子宫脱出,受精率低,产仔少,产畸形仔,死胎或木乃伊儿。

出现早产、流产等症状。

保育猪患病后突然出现呕吐。

蒙脱石基本常识

蒙脱石基本常识

蒙脱石基本常识随着蒙脱石在饲料、兽药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饲料用蒙脱石市场也逐步扩大,而且将于2013年1月1日实施的新的饲料法规中,也将蒙脱石列为饲料单一原料目录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蒙脱石在畜牧行业上的应用推广力度。

蒙脱石在畜牧行业中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物腹泻上,很多实验研究表明,蒙脱石对于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轮状病毒等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另外一个应用就是对于各种霉菌毒素吸附上,含量超过90%以上的蒙脱石对于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能力接近于100%,对于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能力超过80%.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蒙脱石对呕吐毒素、T2、赭曲霉毒等其他毒素也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目前国内外很多优秀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主要原料都是蒙脱石。

同时由于蒙脱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也被应用于吸附畜禽舍内有毒有害气体上,对于水产养殖企业净化水质,降低水产动物皮肤性疾病发生也很有帮助。

目前市场上畜牧行业应用的蒙脱石比较混乱,先是颜色上的区别,从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到淡紫色、紫红色等等,各种颜色的都有,另外蒙脱石价格也从每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很多饲料企业或者兽药企业提起蒙脱石来也是一头雾水。

鉴别蒙脱石还是要从蒙脱石的基本概念谈起,蒙脱石又名微晶高岭石,是一种层状结构、片状结晶的硅酸盐粘土矿,蒙脱石吸水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阳离子交换能力。

蒙脱石在人药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来治疗和预防婴幼儿腹泻,如思密达、必奇等产品,其主要成分就是蒙脱石。

蒙脱石是膨润土的主要成分,但膨润土不等于蒙脱石,只有膨润土中蒙脱石含量超过80%以上,才叫蒙脱石,蒙脱石含量低于80%就不能叫蒙脱石。

目前市场上很多价格很低的产品,基本上就是加工的细一些普通的膨润土,其吸附细菌、病毒及霉菌毒素的作用很弱。

不能用颜色来判定蒙脱石质量的好坏,蒙脱石的颜色主要由于矿源决定,不同区域的蒙脱石,颜色差异很大。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

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

DB41/T 2617—2024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饲料霉变防控及霉菌毒素脱毒的术语和定义、饲料霉变控制、霉变判定、霉菌毒素脱毒、效果评价及档案管理等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饲料霉变控制及脱毒。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435饲料中水分的测定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GB/T 13092饲料中霉菌总数的测定GB/T 14699.1饲料采样GB/T 1882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GB/T 20195动物饲料试样的制备GB/T 30956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0957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970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测定NY/T 207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773号.饲料原料目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年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饲料霉变因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或收获、贮存、加工、运输等过程不当,致使饲料出现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

判定标准按照GB 13078执行。

3.2饲料脱毒采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学方法,去除或降解饲料中霉菌毒素,以消除或降低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

3.3饲料原料粮食作物或其副产物等能够用于饲料加工生产的原料。

3.4饲料防霉剂DB41/T 2617—2024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的饲料添加剂。

防霉剂品种参照《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_王金全

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_王金全

收稿日期:2012-12-21课题来源:农业部2013年农业财政项目作者简介:王金全(1973-),男,蒙古族,内蒙古多伦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动物分子营养.E-mail :wangjinquan@ 通讯作者:吕春生(1970-),男,天津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饲料安全.E-mail :lvchunsheng@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王金全,丁建莉,娜仁花,吕春生(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81)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3)01-0009-02摘要:霉菌毒素吸附剂是一种能有效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物质。

本文研究了13种不同市售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 1(AFB 1)、玉米赤霉烯酮(ZEN )和呕吐毒素(DON )体外吸附的效果,发现不同处理时间,吸附率有所不同。

某些硅铝酸盐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 1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到95%以上;某些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也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但与处理时间关系密切;某些吸附剂对呕吐毒素的吸附率比较低,且处理时间变长,脱毒效果更差。

关键词:吸附剂;黄曲霉毒素B 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霉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生代谢物,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和土壤中。

霉菌毒素不仅造成了畜牧业生产的重大损失,而且通过饲料残留于畜产品中,继而进入人类食物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饲料中常见并对动物产生严重危害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 )、玉米赤霉烯酮(Zear -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 )、烟曲霉毒素(Fum )等[1-2]。

因此,如何消除霉菌毒素的潜在威胁成为当前饲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处理霉变饲料最成熟有效的方式是吸附法,即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并与之紧密结合,使霉菌毒素在通过动物消化道时不被动物吸收,而直接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AFB1毒害机理及解毒措施

AFB1毒害机理及解毒措施

(动物分子营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杭州,310029)摘要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株产生的结构类似的一组毒枝菌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AFB1是所有已知黄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其毒效相当于KCN的10倍,砒霜的68倍;在毒理方面,AFB1能够致癌、致畸、致突变。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黄曲霉毒素的研究工作,本文就目前已知的黄曲霉毒素的毒害机理及当前能够采取的解毒措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AFB1机理吸附纳米材料前言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早上个世纪60年代已引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重视。

据FAO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饲料、粮食及食品所造成的损失高达数亿美元。

黄曲霉毒素是众多真菌毒素中的一种,主要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产毒株产生的结构相似的一组毒素,饲料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有AFB1、AFB2、AFG1、AFG2和主要出现在乳中的AFM1,其中AFB1毒性最强,危害最大,其次是AFM1,表1是B1、B2、G1、G2、M1的化学结构,表2是B1、B2、G1、G2分子的大小。

1AFB1的毒害机理1.1抑制核酸的生物合成最先发现的AFB1对组织和细胞的影响,其中一个就是抑制DNA的合成。

在肝脏中,毒素的聚集会引起DNA合成的抑制,但却明显不影响RNA或蛋白质的合成,表明干扰DNA合成是一个初步的生化反应结果。

AFB1阻止的是DNA复制的起始阶段,而不是延伸阶段。

AFB1与DNA或蛋白质的共价结合可能会引起抑制的产生,导致DNA模板活性改变或DNA合成过程中的某些酶的失活。

AFB1与膜蛋白的共价结合也可能会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其它DNA合成所必须的核苷前体物的吸收下降。

AFB1能够迅速抑制大鼠肝脏RNA的合成,尤其是抑制与rRNA(18S和28S)或rRNA前体物(32S和45S)的形成有关的核仁RNA的合成。

这种抑制从根本上是由于DNA模板活性的降低和RNA聚合酶II(在很大程度上负责mRNA的合成)的抑制以及核苷转运缺陷所引起的。

霉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霉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罗佳捷;张彬;陈宇光【摘要】霉菌毒素(Mycotoxin)是由产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由于饲料作物在田间、收获、贮藏、加工等诸多环节均可受到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所以饲料及其原料受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霉菌毒素能导致动物发生自然性的、有毒害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因此给家畜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从霉菌毒素的毒性机理及其吸附刑等方面对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而增加人们对霉菌毒素及其危害的认识【期刊名称】《湖南饲料》【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3页(P28-30)【关键词】霉菌毒素;毒性机理;吸附剂【作者】罗佳捷;张彬;陈宇光【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动物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8【正文语种】中文霉菌毒素(Mycotoxins)是产毒霉菌(mycotoxigenie moulds)在谷物的田间生长阶段、收获和储藏时或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Palmgem,1986)。

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性污染物,通过污染饲料、垫料对动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动物食用感染霉菌毒素的谷物后,将会有临床症状或潜伏性的非临床状况发生,由此给畜牧业生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1 Mycotoxins的种类及产生条件目前已发现了300多种霉菌生长产生的霉菌毒素,最常见及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T-2毒素等。

霉菌毒素按生活环境可以分为田间毒素和仓储毒素两类,田间毒素是田间产生的霉菌分泌而来,包括萎蔫酸、F-2毒素、FUM、念珠菌毒素、单端孢霉烯毒素、DON、蛇形菌素(DAS)等;仓储毒素主要由仓储霉菌分泌产生,主要包括AF、青霉菌毒素等。

目前,仓储毒素的发生由于仓储条件的改善而逐渐减少,而田间毒素却由于全球环境的恶化而呈现发生加剧的趋势。

霉菌毒素吸附剂、防霉剂、抗氧化剂的种类及其质量差异-陈峰104

霉菌毒素吸附剂、防霉剂、抗氧化剂的种类及其质量差异-陈峰104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 生的杂环化合物,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有 B1、B2、G1、G2、M1和M2等类型。
➢黄曲霉毒素耐热,只有通过长时间高 温(100—120℃)作用,如高压消毒 和灼烧才能使其大部分失活。
➢对强酸和强碱较敏感。在提炼油时, 用氢氧化钠萃取游离脂肪酸的工艺可以 进一步破坏毒素的活性。
5)物理降解法:
• 采用物理的方法,如采用γ放射线的方 法来降解霉菌毒素和杀死霉菌。
• 这类方法正处于研究阶段,并且使用时 需要采用特殊的设备和防护方法。
6)物理吸附法:
• 即在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 质,使毒素在经过动物肠道时不被动物 所吸收,直接排出动物体外。
• 这是目前饲料工业中较为成熟可行的一 种毒素解毒方法。
霉菌种类集合化学品B来自化学品A化学品C
复合饲料防霉剂的特点
2) 我国饲料生产特点:饲料生产使用周期 比较长,各地温度湿度差异大,这决定 了国内外厂商对防霉剂的侧重点不同。
复合饲料防霉剂的特点
3) 丙酸盐与丙酸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产品, 其中丙酸盐比丙酸挥发慢,可以在饲料 中作用更长时间。
4) 丙酸扩散性与挥发性好于丙酸盐,在饲 料贮存前期作用效果好于丙酸盐。
• 可以抑制霉菌生长,但较难以用化学制剂来 杀死霉菌。
三、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
➢能产生毒素的霉菌可以被称为产毒霉菌,并 不是所有霉菌都产生毒素(但即使是不产毒素 的真菌在饲料中生长也会造成饲料营养价值的 降低),且产毒素霉菌菌种中也只是一部分菌 株产生毒素。 ➢同一菌株的产毒能力可以表现出可变性与差 异性,这与该菌株的生长环境有关,如饲料的 营养成份、饲料贮藏的环境等。 ➢同一菌种或菌株又往往可以同时产生几种毒 素,且同一毒素也可以由几种不同的霉菌产生。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张学勤李富强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 系统性的认识尚未普及。

尤其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 往往从各自角度介绍自己的产品, 容易造成模糊认识。

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 特别关注黄曲霉毒素。

经过20 多年时间, 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 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 等等。

最后总结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

所以1993 年美国FDA 首次批准 2 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上市, 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2、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1)黏土类(HSCAS)吸附剂;(2)酵母细胞壁提取物;(3)酶解毒剂;(4)菌解毒剂;(5)中草药(国产品)。

3、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3.1 黏土类(HSCAS)吸附剂利用四面体- 八面体- 四面体(T- O- T) 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 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 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电吸附。

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即黏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

黏土有几十种, 不同种类的黏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

3.2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

类似于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为表面亲和吸附。

3.3 酶解去毒剂酶解去毒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 酶具有极强的选择性,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酶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霉菌毒素的毒性; 其次, 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十分敏感, 极易失活; 再次是胃肠道的温度与复杂的环境, 包括变化的pH 值, 是否适合该种酶的作用条件?最后, 酶解后的次级产物是否能保证没有毒性? 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 次级产物有造成淋巴系统严重损伤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
一、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应该具备的特点:
1、证实该产品在体内(in vivo)和体外一样有效;
2、其有效添加水平要尽可能的低;
3、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具有稳定性。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肠道中的霉菌毒素始终被吸附剂吸附,并排出体外。

4、能够有效吸附多种霉菌毒素。

5、亲和力高,能够吸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
6、吸附容量大,能够吸附高剂量的霉菌毒素;
7、起效快,必需在霉菌毒素被肠道吸收之前发挥作用。

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方式
物理吸附: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霉菌毒素结合,结合力相对较弱;
化学吸附: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与霉菌毒素结合,结合力强;
三、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
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分为无机吸附剂和有机吸附剂。

无机吸附剂主要有沸石类、斑脱土、漂白土、水合硅铝酸钙钠(HSCAS)、硅藻土及其它各种粘土。

有机吸附剂主要有小麦麸、燕麦壳、苜蓿纤维、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含葡甘露聚糖的酵母产品。

四、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主要缺陷
1、仅对有限的几种霉菌毒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霉菌毒素吸附剂通常可有效地吸附具有极性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因为这类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允许吸附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或共价键与之有效地结合。

但是对单端孢霉烯类毒素之类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结合效率通常都非常的低,甚至不结合。

不同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见表1。

表1不同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摘自)
2、体外有效并不能保证体内有效
由于体内试验是在特定的非常简单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体外试验并不能代表消化道中的情况。

比如体外试验并没有考虑消化参数(如pH)变化、与饲料或消化酶分泌的相互作用,因而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当霉菌毒素与吸附剂之间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时,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导致霉菌毒素被重新释放。

3、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是专一性地吸附霉菌毒素
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碳还会与日粮中维生素、矿物元素或药物结合。

如此一来将会限制其吸附霉菌毒素效率,并且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

4、小结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作用仍然有限(表2),对一些不能被有效吸附的霉菌毒素还需要通过开发新的途径进行处理。

表2防霉剂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