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 (2)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辉瑞苏州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摘自《饲料行业信息网》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系统性的认识还没有普及。
尤其在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各说各的好,甚至有故意混淆视听动机存在,更是把大家搞得糊里糊涂。
笔者耳闻目睹的,比如某某产品宣称“美国FDA唯一批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还有产品宣称“生物脱毒,可以把所有的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再有产品宣称“广谱霉菌毒素吸附剂”;甚至某公司将霉菌抑制剂作为“霉菌毒素解毒剂”来宣传,等等。
本文在这里试图能理清一些头绪,帮助大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发达国家在70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注重黄曲霉毒素,也包括其它霉菌毒素。
经过20多年时间,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等等。
最后总结为对饲料原料中已经存在的霉菌毒素处理的方法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
所以在1993年美国FDA首次批准2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上市,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粘土类(HSCAS)吸附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酶解毒剂菌解毒剂中草药(国产品)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粘土类(HSCAS)吸附剂利用四面体-八面体-四面体(T-O-T)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电吸附。
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粘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
粘土有几十种,不同种类的粘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后面有详细介绍)。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被吸附的原理

霉菌毒素被吸附的原理霉菌毒素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毒物,其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和毒性,能够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降低霉菌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影响,很多研究工作者将其吸附在材料表面,以达到去除霉菌毒素的目的。
这里我们将探讨霉菌毒素被吸附的原理。
霉菌毒素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它们通常是蛋白质、异羟酸或环酮等的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疏水性。
吸附剂是一种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它能与目标物质形成强的吸附相互作用,从而将目标物质从其他溶质中分离出来。
通常情况下,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与其表面化学性质密切相关,表面化学性质包括表面对水的亲疏性、表面电荷密度、表面官能团等指标。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膨润土、硅胶、树脂、生物质炭等,这些吸附剂都具有明显的表面化学性质,并能够有效地吸附霉菌毒素。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吸附剂的吸附原理。
活性炭是一种由碳素原料制成的多孔吸附剂,其表面积极大,可用于吸附各种有机物。
由于霉菌毒素大多数是疏水性的,因此活性炭在吸附霉菌毒素的过程中,可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等方式,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吸附出来。
膨润土是含有钙、铁、铝等离子元素的天然矿物质,其主要渊源于火山喷发和自然风化等过程。
膨润土具有大面积的纳米孔和大量的层状结构,其表面化学性质独特,可用于吸附杂质以及有机物。
霉菌毒素通常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因此膨润土的吸附能力受到其表面上的羟基、氧化亚铁、铝等官能团的影响,并通过静电、水合等化学共价作用实现吸附效果。
硅胶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微孔和介孔结构,其大比表面积和活性较高。
霉菌毒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因此硅胶表面上的低亲水性、极性基团等使它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此外,它对大分子具有尺寸限制作用,可以在吸附过程中筛选出更小的分子,使其保持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树脂是一类多孔吸附材料,其化学结构非常多样化,在吸附剂种类中重要性也很高。
树脂的吸附性质主要取决于其表面上官能团的类型和数量。
霉菌吸附剂饲料原料标准

霉菌吸附剂饲料原料标准霉菌吸附剂是一种常用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吸附饲料中的霉菌和毒素,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为了确保霉菌吸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饲料原料标准,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霉菌吸附剂的定义和分类霉菌吸附剂是指能够吸附饲料中霉菌和毒素的一类饲料添加剂。
根据其成分和作用机理,可以分为化学吸附剂、微生物吸附剂和生物活性吸附剂三类。
二、霉菌吸附剂的质量标准1. 外观要求:应为均匀的粉末状或颗粒状,无结块、无异味、无杂质。
2. 吸附率要求:对饲料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等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应不低于80%。
3. 水分要求:水分含量应不超过10%。
4. 灼烧残渣要求:灼烧残渣应不超过5%。
5. 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要求: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无其他有害物质。
三、霉菌吸附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将霉菌吸附剂均匀地加入到饲料中,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
2. 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先进行质量检验。
(2)使用时应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不得超量或不足。
(3)存放时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密封保存。
(4)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
四、霉菌吸附剂的市场应用目前,霉菌吸附剂已经成为了饲料添加剂市场上的一种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霉菌吸附剂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总之,制定严格的饲料原料标准是确保霉菌吸附剂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只有在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使用的情况下,才能够发挥出它的最大作用,保障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
猪饲料霉菌毒素脱霉剂的应用实践

养猪一点通EASY SKILL猪饲料霉菌毒素脱霉剂的应用实践周彦飞(河南雄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1 猪饲料霉菌毒素脱霉剂的种类及原理1.1 硅铝酸盐类硅铝酸盐类主要成分是氢氧化硅铝酸钠钙,如沸石、蒙脱石、硅藻土、高岭土等,是常用的硅铝酸盐类饲料霉菌毒素脱霉剂。
硅铝酸盐对霉菌毒素的脱毒机理是硅铝酸盐不仅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亲水性的负电荷表面,而且其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中层间带有大量可交换阳离子,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微孔,所以,其吸附力来自超大的表面积与静电吸附。
硅铝酸盐吸附了霉菌毒素并形成了稳定复合物,阻止了霉菌毒素在动物消化道中的吸收,通过在动物体内与毒素结合形成复合体,使毒素经过消化道时不被动物机体吸收并随吸附剂排出体外,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量以及血液和靶器官中的毒素含量,以减少进入动物机体内血液及组织的毒素数量,使其毒性减轻或消除。
目前大多使用经过改良的天然硅铝酸盐(第二代产品),可改善对霉菌毒素的选择性吸附,同时对赫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
1.2 生物吸附剂类 生物吸附剂类包括活性益生菌、水合硅铝酸盐、益生菌、细胞壁等,对霉菌毒素具有非常显著的脱毒效果。
生物脱霉剂综合了有机吸附和物理吸附的特性,对猪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选择吸附能力。
1.3 生物酶脱毒剂 主要是选用某些活性高的酶,刺激胃肠产生解毒酶,诱发机体解毒能力,破坏霉菌毒素结构,使毒性消失。
同时利用酶的降解作用,破坏霉菌毒素或降低其毒性。
生物酶解毒剂具有高度专一性,无污染且不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
1.4 酵母细胞壁类酵母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葡聚糖、甘露聚糖、几丁质和蛋白质。
葡聚糖、甘露聚糖分离自啤酒酵母的细胞壁,该种细胞壁上有脂质、多糖、蛋白质类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霉菌毒素的能力。
甘露低聚糖是酵母细胞壁外包被着的一层胶状糖蛋白,从酵母培养物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新型抗原活性物质。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用一、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应该具备的特点:1、证实该产品在体内(in vivo)和体外一样有效;2、其有效添加水平要尽可能的低;3、在很宽的pH范围内都具有稳定性。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肠道中的霉菌毒素始终被吸附剂吸附,并排出体外。
4、能够有效吸附多种霉菌毒素。
5、亲和力高,能够吸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6、吸附容量大,能够吸附高剂量的霉菌毒素;7、起效快,必需在霉菌毒素被肠道吸收之前发挥作用。
二、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作用方式物理吸附: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霉菌毒素结合,结合力相对较弱;化学吸附:通过离子键或共价键与霉菌毒素结合,结合力强;三、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分为无机吸附剂和有机吸附剂。
无机吸附剂主要有沸石类、斑脱土、漂白土、水合硅铝酸钙钠(HSCAS)、硅藻土及其它各种粘土。
有机吸附剂主要有小麦麸、燕麦壳、苜蓿纤维、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含葡甘露聚糖的酵母产品。
四、霉菌毒素吸附剂的主要缺陷1、仅对有限的几种霉菌毒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霉菌毒素吸附剂通常可有效地吸附具有极性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因为这类霉菌毒素的化学结构允许吸附剂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离子键或共价键与之有效地结合。
但是对单端孢霉烯类毒素之类的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结合效率通常都非常的低,甚至不结合。
不同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见表1。
表1不同类型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摘自)2、体外有效并不能保证体内有效由于体内试验是在特定的非常简单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体外试验并不能代表消化道中的情况。
比如体外试验并没有考虑消化参数(如pH)变化、与饲料或消化酶分泌的相互作用,因而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当霉菌毒素与吸附剂之间以较弱的非共价键结合时,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导致霉菌毒素被重新释放。
3、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并不是专一性地吸附霉菌毒素部分霉菌毒素吸附剂,如活性碳还会与日粮中维生素、矿物元素或药物结合。
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_王金全

收稿日期:2012-12-21课题来源:农业部2013年农业财政项目作者简介:王金全(1973-),男,蒙古族,内蒙古多伦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动物分子营养.E-mail :wangjinquan@ 通讯作者:吕春生(1970-),男,天津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饲料安全.E-mail :lvchunsheng@比较几种吸附剂对3种霉菌毒素体外吸附脱毒效果的研究王金全,丁建莉,娜仁花,吕春生(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北京海淀100081)中图分类号:S816.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3)01-0009-02摘要:霉菌毒素吸附剂是一种能有效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物质。
本文研究了13种不同市售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 1(AFB 1)、玉米赤霉烯酮(ZEN )和呕吐毒素(DON )体外吸附的效果,发现不同处理时间,吸附率有所不同。
某些硅铝酸盐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B 1有非常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达到95%以上;某些吸附剂对玉米赤霉烯酮也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但与处理时间关系密切;某些吸附剂对呕吐毒素的吸附率比较低,且处理时间变长,脱毒效果更差。
关键词:吸附剂;黄曲霉毒素B 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霉菌毒素是真菌的次生代谢物,广泛存在于粮食、饲料和土壤中。
霉菌毒素不仅造成了畜牧业生产的重大损失,而且通过饲料残留于畜产品中,继而进入人类食物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饲料中常见并对动物产生严重危害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 )、玉米赤霉烯酮(Zear -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 )、烟曲霉毒素(Fum )等[1-2]。
因此,如何消除霉菌毒素的潜在威胁成为当前饲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前处理霉变饲料最成熟有效的方式是吸附法,即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并与之紧密结合,使霉菌毒素在通过动物消化道时不被动物吸收,而直接排出体外,从而避免了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处理霉变饲料

我国饲料工业受到霉菌污染的比例比较大,将近有20%的饲料被霉菌污染而导致浪费。
霉菌的主要危害是其产生的外毒素和内毒素会导致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避免霉菌毒素的污染和危害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为了减少损失,很多学者采用一些物质作为霉菌毒素的吸附剂来处理霉变饲料,试验效果良好。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霉素和吸附剂种类常见的霉菌毒素从目前大量霉变饲料的检测来看,饲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F-2毒素、T-2毒素等。
这些毒素在饲料当中比较常见,并且对于动物体影响比较大。
特别是有些毒素对于一些动物来讲比较敏感,很容易造成动物体的死亡。
吸附剂的种类目前我国并没有开发出以吸附剂物质为主要原料的商业产品,但根据其对毒素的吸附作用的大小和种类,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甘露低聚糖、水合铝硅酸盐类物质、膨润土。
甘露低聚糖的吸附程度和机理甘露低聚糖目前在饲料添加剂中已经在使用,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益生素调节胃肠道菌群和数量。
但目前的大量研究表明,甘露低聚糖可以和许多毒素结合,消除毒素对机体的影响。
模拟肉鸡消化道体外试验表明,甘露低聚糖对AFBI、F-2毒素、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分别为82.5%、51.6%和26.4%,其中对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取决于pH值、毒素的浓度及所用甘露低聚糖的剂量。
研究表明,结合力在pH值为68时比pH值为45时强。
在饲料中,甘露低聚糖的添加量每千克在500毫克~1000毫克范围内结合力呈上升趋势。
对于甘露低聚糖的吸附机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从研究表明,甘露低聚糖主要通过物理吸附或者直接结合霉菌毒素这两种方式来消除霉菌毒素的影响。
物理吸附可能主要是由于静电吸附力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相结合,而对于结合吸附的作用机理和反应位点并不是十分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水合铝硅酸盐类物质的吸附程度和机理水合铝硅酸盐类取自天然沸石,是对黄曲霉毒素有较高吸附力的一种铝硅酸盐。
一般都具有片状结构,缺乏负电荷,有与阳离子化合物结合的潜能。
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评价方法

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评价方法作者:涂威方热军来源:《湖南饲料》 2011年第2期涂威方热军★(湖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饲料安全与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长沙410128)摘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及其原料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霉菌毒素污染。
霉菌毒素已经对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最有效、最常用的控制霉菌毒素的方法是在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然而,并非所有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都接受了充分的检验。
因此,迫切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
本文将对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霉菌毒素;吸附剂;效果评价霉菌毒素是霉菌的代谢次生物,目前已知污染饲料的霉菌毒素约有100多种,主要为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所产的多种霉菌毒素,其中对畜禽危害较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单端孢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
世界上至少有250/0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如何消除霉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不良影响、降低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保证畜产品安全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结果表明,消除霉菌毒素污染最实际、有效的方法是在饲料中添加吸附剂,吸附剂在体内结合霉菌毒素形成复合物,使毒素经过消化道时不被吸收,直接随着吸附剂排出体外。
对其吸附能力和吸附特异性的研究证实,这些吸附剂能不同程度的清除霉菌毒素。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1)吸附功能单一,不能同时吸附饲料中存在的多种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2)添加量大,占用过大配方空间;(3)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与饲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结合,干扰营养物质利用;(4)可能含有二恶英和其他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污染饲料。
存在的这些缺陷都是评定霉菌毒素吸附剂有效性的依据。
1常见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目前用于霉菌毒素吸附的物质主要有活性炭、铝硅酸盐类、有机物类(如酵母细胞壁等)及其它树脂类(如消胆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毒素吸附剂的选择—产品类型、作用机理、效果介绍
张学勤李富强
国内对霉菌毒素、去毒方法研究较晚, 系统性的认识尚未普及。
尤其近年国外不同公司的多个产品进入中国, 往往从各自角度介绍自己的产品, 容易造成模糊认识。
1、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历史演进
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开始重视霉菌毒素对畜禽产业的危害, 特别
关注黄曲霉毒素。
经过20 多年时间, 尝试了多种去毒的方法, 包括谷物霉菌毒素检测方法的完善、霉菌抑制剂的研究与应用、发酵法脱毒法、微生物失活霉菌毒素法、物理脱毒法、热失活法、放射性去毒法、氨化灭活法、吸附脱毒法, 等等。
最后总结为无机物理吸附去毒法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
所以1993 年美国FDA 首次批准 2 个以氢氧化硅铝酸钠钙为成分的霉菌毒素
吸附剂产品上市, 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
其中的一个就是当今的辉瑞在市场上销售的"霉卫宝"产品。
2、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主要类型
(1)黏土类(HSCAS)吸附剂;
(2)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3)酶解毒剂;
(4)菌解毒剂;
(5)中草药(国产品)。
3、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的去毒原理
3.1 黏土类(HSCAS)吸附剂
利用四面体- 八面体- 四面体(T- O- T) 层间多空结构与表面形成的离子极性, 强吸附同样具有离子极性的霉菌毒素, 强大的吸附力来自于超大的表面积与静
电吸附。
这种吸附的完全性由两个因素决定, 即黏土种类本身与霉菌毒素种类本身。
黏土有几十种, 不同种类的黏土,其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千差万别。
3.2 酵母细胞壁提取物
利用酵母细胞壁内的葡萄糖甘露聚糖的化学结构与同样属于有机类的霉菌毒素的亲和性,吸附霉菌毒素。
类似于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为表面亲和吸附。
3.3 酶解去毒剂
酶解去毒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 酶具有极强的选择性,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酶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霉菌毒素的毒性; 其次, 对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十分敏感, 极易失活; 再次是胃肠道的温度与复杂的环境, 包括变化的pH 值, 是否适合该种酶的作用条件?最后, 酶解后的次级产物是否能保证没有毒性? 从笔者掌握的材料看, 次级产物有造成淋巴系统严重损伤的事实。
3.4 中草药(国产品)
设计的选择点在于试图提高肝脏本身对毒素的解毒能力上, 在此不做赘述。
目前为止, 全球还没有霉菌毒素解毒剂产品问世。
上述 4 种都可算作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方法。
由于各自产品拥有资源、制造工艺等的不同, 决定它们对霉菌毒素去毒的效果与成本有很大的差异, 对实际畜牧生产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而且, 它们的销售价格与其实际的使用价值也不成正比。
第一种方法, 由于它的原料取自天然矿藏, 只要它的蒙脱石含量能确切得高达80%以上, 对霉菌毒素的吸附就有相当的效果, 就其对霉菌毒素吸附的效果与成本而言, 在实际畜牧生产中具有相当的意义。
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吸附剂, 去除霉菌毒素的效果, 还取决于霉菌毒素本身。
这是因为霉菌毒素是否容易被吸附主要由霉菌毒素本身的结构类型决定。
霉菌毒素大致可分成3 种结构: (1)刚性共面苯环结构(如黄曲霉毒素); (2) 部分共面结构( 如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 (3) 没有共面的杯状结构(如呕吐毒素和T- 2)。
第1 种最容易被吸附; 第2 种容易被吸附; 最后一种, 较难以被吸附。
这一定性, 不管对酵母细胞壁提取物还是无机的氢氧化硅铝酸钠钙都是正确的。
4、黏土类吸附剂的介绍
黏土类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化学成分;中文名称:氢氧化硅铝酸钠钙; 分子
式:CaNaAl2O3(SiO4)3OH3;英文缩写: HSCAS。
含氢氧化硅铝酸钠钙成分的黏土有如下种类:
(1) 蒙脱石Smectite(T- O- T 结构, 含Na+后赋予了可伸展的特性———吸附性能强);
(2)高岭石Kaolinite(T- O 结构);
(3) 云母Micas(T- O- T 结构), ( 含的是K+,没有可伸展特性- 吸附性能弱);
(4)绿坡缕石Attapulgite;
(5)海泡石Sepiolite
(6)Rectorite(Na+, K+)。
只有蒙脱石Smectita (T- O- T 结构, 含Na+后赋予了可伸展的特性- 强吸附性能), 才具有最强的吸附能力,也常被赋予"霉菌毒素吸附王、吸附金"等称号。
由
于它还具备了吸附、隔离大肠杆菌毒素及对肠道粘膜极好的保护性, 还被用来开发成人用药, 主要用于幼、婴儿治疗腹泻。
5、霉卫宝(IM- Milbond- TX)的理化成分与结构
德克萨斯天然富含硅矽酸盐- 蒙脱石, 以2:1四面体与八面体结构, 即T- O- T, 含Na+,在八面体表面产生负电荷, 这些负电荷与层内水合阳离子处于动态平衡中(Na+, Ca2+)。
5.1 霉卫宝(Milbond- TX)成分(表1)
表1霉卫宝(Milbond-TX)成份
5.2 霉卫宝饲料添加量推荐与安全性
美国FDA推荐霉卫宝剂量为每吨饲料2.5kg;用量在2%以内都是高效与安全的。
5.3 霉卫宝吸附能力指标值
霉菌毒素种类吸附能力(%)
黄曲霉素100
赭曲霉毒素85
玉米赤霉烯酮65
串珠镰孢菌毒素97
麦角碱100
5.4 霉卫宝的高附加值
由于霉卫宝同时具备对胃肠道黏膜的保护性功能, 能有效阻止各种毒素( 包括导致肠炎的大肠杆菌毒素) 对肠道黏膜的侵害, 对防治腹泻,提高胃肠道的消
化吸收功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在经济效益上, 表现为提高饲料利用率, 改善肉鸡增重以及提高种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壳质量、提高孵化率、减少毛蛋与弱雏等方面。
6、常见的疑问答疑
6.1 霉卫宝是怎样吸附霉菌毒素的?
饲料中的霉卫宝被畜禽采食后, 在水的参与下, 快速隔离与固定霉菌毒素,
使它不能自由活动, 通常30min 就可以达到100%的吸附效果。
6.2 霉卫宝是否会吸附营养物质?
霉卫宝不吸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包括 B 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色素。
6.3 霉卫宝安全性是怎样评估的?
组织器官的营养缺乏性评估项目包括: 脑-VE; 肠黏膜表面G 抗原; 食道- VA; 胫骨- VD/ 钙、磷; 骨骼肌与腹腔- VK; 腿- 烟酸、VB、锰; 皮、羽毛- 生物素、PA。
霉卫宝的安全性结论: 添加霉卫宝1% 仍对鸡的生产性能没有负面影响; 霉卫宝不会影响基础日粮营养的利用; 不存在组织器官的营养缺乏症。
6.4 含黄曲霉毒素饲料添加霉卫宝对肉鸡血生化主要的改善指标有哪些?
抗细菌与病毒的免疫力指标明显得到改善。
黄曲霉毒素加霉卫宝组与空白组没有差异, 与黄曲霉毒素组差异显著(P<0.05)(表2)。
(本文宣传的产品概念、原理及实验数据等均属于和正美实业所有,如需引
用,须经我公司许可,且保留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