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降解方法简述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欢迎阅读。
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
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
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浅谈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编辑:王磊*******************畜牧兽医文/ 招远市城区畜牧兽医站 王永连 刘侠常见霉菌毒素的危害与防治方法近停止生长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疏除过旺、过弱的无用枝,改善光照,培养健壮果枝。
土肥水管理为了促进采后重剪树迅速恢复树势,增加新梢的数量,促进根系进一步生长,在修剪后应进行一次追肥和灌水。
追肥以氮肥为主,亩施25公斤左右,配合磷、钾肥。
9月中旬后,进行秋施基肥,以腐熟的鸡粪、猪粪、豆饼等有机肥为主,并适当混入复合肥和氮肥,以提高肥效。
每亩施用4000~5000公斤有机肥,掺入25~40公斤复合肥。
施用方法:可地面撒施,施后进行翻耕并灌水。
雨季要注意排除树盘积水,防止沤根,保证树体正常生长。
病虫防治发生蚜虫和螨类时,分别选用10%吡虫啉2000倍液,15%达螨酮1500倍液喷雾防治。
防治穿孔病可喷施25%的代森锰锌800倍液。
霉菌毒素,是指由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霉菌毒素可随着饲料或食品而进入生物体内,引起人或动物急性或慢性毒性,其主要损害肝脏、肾脏、神经组织、造血组织及皮肤组织等,同时某些种类还具有致癌性、致畸性。
霉菌毒素不仅危害粮食安全,而且使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品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一、霉菌毒素常见种类及危害(一)霉菌毒素种类。
饲料发生霉变主要是由镰刀菌属、青霉菌属和曲霉菌属3个菌属引起的,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B 1(AFB 1)、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A)、伏马毒素B 1(FB 1)、T-2毒素等。
1.黄曲霉毒素B 1:是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之一,毒性最大。
一旦编辑:王磊*******************动物摄入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饲草,其产品中将会含有黄曲霉毒素,影响食品安全。
研究表明,黄曲霉毒素的靶器官为肝脏,长时间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制品会导致急性肝坏死、肝癌等。
2.呕吐毒素:是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的代谢产物。
2011-11-16霉菌毒素的克星

霉菌毒素的克星—蒙脱石一、关于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对动物、人类和作物具有较大毒性的次级代谢物。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种类超过300多种。
各种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各不相同,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相同。
其中,毒性最大的有:黄曲霉素、赭曲霉毒素、蛇形毒素、腐马毒素、玉米赤霉稀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
这些毒素像幽灵一样时刻萦绕在畜牧业的周围,对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健康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二、深入剖析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霉菌毒素对猪造成的危害:<1>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瘟、衣原体病、弓红虫病等经常困扰。
<2>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下降或者拒食,导致猪群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瘦肉率也大大降低。
<3>机体组织器官受损:肠道损伤,腹泻增加;肾脏病变,血尿水便;肝脏损伤,功能下降;肺脏受损,急性肺水肿增多等。
<4>猪群免疫力下降:疫苗的保护力大大降低,猪群混染严重,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大大增加。
(二)霉菌毒素对鸡的影响霉菌毒素对鸡群造成的危害:<1>霉菌毒素能引起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诱发免疫抑制。
引起新城疫、流感等免疫失败。
<2>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发生,采食量大大减少,体重大大下降。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
能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
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
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
<4>霉菌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发病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
浅析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浅析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作者:任铁凯刘倩翟娜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6期摘要:霉菌毒素是由霉菌或真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多数霉菌都能引起粮食及饲料等霉腐变质,不同粮食、饲料所产生的优势霉菌不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较高的湿度通常有利于饲料中霉菌的生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
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高温和干免疫机能差旱环境下的农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条件允许,霉菌孢子可产生霉菌毒素。
关键词:霉菌毒素危害防治措施一、霉菌及其毒素的种类霉菌毒素是由许许多多的霉菌所产生的一种或多种(一种霉菌也可产生多种毒素)毒素的通称,是霉菌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
自然界中的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
田间霉菌主要有曲霉菌属和镰刀菌属两类,其分泌的霉菌毒素主要有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
仓储霉菌是在储藏过程中产生的,以曲霉菌属为主,其分泌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和青霉菌毒素。
霉变饲料或原料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等。
霉菌的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湿度。
二、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的危害除了直接引发患病外,还能产生隐形杀手一一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是次生代的真菌代谢物,当霉菌受到外界应激如干旱、虫蛀、潮湿等影响时就产生多种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的危害是全年性的,烟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适合于温热气候生长,而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等常见于寒冷高湿的气候地区。
霉菌的直接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破坏饲料及原料质量。
孢霉菌属于一种腐生微生物,靠分解、消耗饲料养分生长繁殖,还释放热量,使料温升高,其结果是饲料中蛋白质变质,利用率降低,氨基酸含量下降,还会使脂肪、维生素发生变化,饲料在生产、运输、仓储、使用过程中的被氧化及细菌感染,给霉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更多的霉菌毒素产生,影响饲料的质量。
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

2018年第4期 吉林畜牧兽医·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治刘冬梅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动物检疫站,吉林九台 130500东北冬季降雪频繁,农户家中玉米多数被大雪覆盖,无法通风,致使大量玉米发霉。
接到很多饲喂浓缩料或预混料养猪户的咨询电话或投诉,简单归类如下:猪群采食量下降,体温正常,毛焦肷吊,精神沉郁,频发阴道或直肠脱出。
小母猪外阴红肿,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弱仔,产仔无力,产程长,产后奶不足或无奶;有的便血,粪便发黑或呈酱色,用白纸检测到暗红色,个别有呕吐甚者吐血。
育肥猪和母猪突发猝死,死后皮肤发白,剖检胃或肠穿孔。
1 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1.1 霉菌毒素的种类霉菌毒素的种类目前已经发现200多种,对猪危害较大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
1.2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1.2.1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蓝耳病、圆环病毒、伪狂犬病、猪瘟、衣原体病、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病等经常困扰。
1.2.2 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下降甚至不吃食,导致猪群生长缓慢,可能因为饲料质量不好导致的饲料报酬降低,瘦肉率也大大降低。
1.2.3 肌体组织器官受损:肠道损伤,腹泻增加;肾脏病变,出现血尿;肝脏损伤,肝功能下降;肺脏受损,急性肺水肿增多等。
1.2.4 猪群免疫力下降:疫苗的保护力大大降低,猪群混染严重,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效,死亡率大幅上升。
2 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2.1 采食量普遍降低,生长缓慢。
2.2 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空怀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发情、发情不规律、屡配不孕或假孕。
2.3 新生乳猪后肢劈跨,两后肢前伸,其中小母猪阴门红肿。
2.4 生长期小母猪发情早,早熟性乳房发育。
3 病理变化胸腹腔积液,心肌松软色淡,血液凝固慢。
胃肠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变化,有的胃或肠穿孔,胃肠内充满血液;膀胱积有茶色尿液。
4 防治4.1 立即停止饲喂发霉饲料,最好喂全价料。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及控制措施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数百种霉菌毒素,这些毒素在动物体内有不同的毒性、代谢途径和靶器官。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饲料原料和人类食品原料中。
因为霉菌毒素中毒的鸡只可能在表面上表现的不很典型,有时还没有可见的症状出现,往往会呈现一些传染病的特征,所以,在临床上霉菌毒素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因此,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并不是人人都能重视的。
一、霉菌毒素对蛋鸡的危害霉菌毒素对蛋鸡生产危害不可小觑,会造成蛋壳缺陷包括蛋重减轻,软壳、薄壳和破壳率增加,褐斑增加,同时会造成鸡蛋蛋白发白,蛋白水样化,霉菌毒素残留,微生物污染严重,引起鸡蛋品质显著下降,给蛋鸡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蛋鸡对霉菌毒素相对肉鸡比较敏感,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因素:蛋鸡生命周期更长,持续摄入低剂量的霉菌毒素,使其成为发生慢性中毒的理想对象;蛋鸡饲料较普遍使用DDGS等副产品,这些副产品通常比玉米含有更多霉菌毒素;母鸡频繁受到应激,诱发免疫缺陷等不良后果,使霉菌毒素中毒病情进一步恶化。
蛋鸡出现霉菌毒素中毒,表观方面主要表现为:鸡群出现兴奋(类似药物中毒、肠炎、球虫病);采食量低;羽毛粗乱;鸡群个别鸡出现吐水现象;过料现象,肠炎药效果差;鸡群均匀度差,大小不一(类似传染性腺胃炎);生长缓慢,料肉比高。
解剖后表现为嗉囊内有白色假膜;肝脏肿大,颜色发黑;肾脏肿胀;腺胃肿胀,腺胃乳头严重出血;内金增厚、硬化,出现裂纹、溃疡。
二、霉菌毒素的控制措施鉴于目前对霉菌毒素中毒尚无完美的治疗方法,“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禽病防控策略对于标准化商品蛋鸡场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只有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禽群进行综合保健,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才能防患于未然。
1、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预防:(1)保持饲料及原料的干燥:水分是引起饲料霉变的一个主要因素,当饲料中水分含量达17%~18%时,真菌极易繁殖产毒。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霉菌毒素种类及脱霉方法概述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05期霉菌毒素种类及脱霉方法概述朱春红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平邑273300摘要由于各种原因,饲料会受到霉菌的污染,当养殖的畜禽摄入这些饲料后,会引起极大的危害,进而引发动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所以,认识、熟悉各类霉菌并掌握脱霉方法有着深远意义。
为此,本文介绍了霉菌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脱霉方法(物理吸附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复合脱毒法)以及脱霉剂的应用,力求给从业人员以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霉菌毒素;种类;脱霉方法;脱霉剂应用收稿日期:2020-03-20朱春红,女,1973年生,兽医师。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根据存储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
当饲料原料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滋生霉菌后,对饲养动物以及养殖场的健康运行有着极大危害[1]。
一旦畜禽摄入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后,霉菌毒素便会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对动物造成毒害,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免疫力降低、免疫抑制等,间接造成死亡率增加[2]。
另外,动物长期食用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使动物产品受到严重污染,导致肉类食品卫生安全问题[3]。
所以,认识、熟悉各类霉菌并掌握脱霉方法有深远意义。
1霉菌毒素的种类及其危害霉菌毒素是霉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动物饲养过程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有5种: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毒素。
1.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不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它是由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组成。
在有机溶剂中易溶解,但是很难溶解于水。
临床发现,黄曲霉毒素是最有毒性的一种毒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黄曲霉毒素B1,它的主要毒害对象是肝脏,摄入过量黄曲霉毒素后,会引发肝癌。
此外,黄曲霉毒素在临床上还可以引起妊娠动物死胎、畸形以及明显的免疫抑制。
1.2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酚的内脂结构,极易溶解于碱性溶液中。
该毒素在临床也较常见,主要对母畜有毒害作用,主要的毒害器官为肝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仍是养殖者易于忽略的问题,且容易与其他疾病产生混淆。
目前全世界饲料谷物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比例高达25%以上,除了对畜牧产业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外,部分霉菌毒素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胎性,可经由食用肉或乳汁传至人类。
在中国,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了采样调查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结果发现检测的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均普遍存在。
全价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一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检出率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而蛋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在被检饲料和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而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的全价料将会大大增加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危险。
养殖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霉菌毒素的污染,以保护动物正常的健康、生产及食品安全。
目前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着重点是抑霉、杀霉,饲料及其饲料原料无肉眼可见的霉变即可,然而霉菌毒素是肉眼看不见的,它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畜禽及谷类饲料安全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胁,它的来源、生成及其特性导致了一系列的困扰,比如,饲料配方不变,饲料品质却出现时好时差的情况;免疫程序不变,疫苗按时接种,可是畜禽抗体水平上不去;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易感性提高、疾病频频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对畜禽造成的危害,然而通常情况下,饲料中几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霉菌毒素间的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作用比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危害都要大,而且霉菌毒素不仅仅存在于饲料,或只破坏动物的生产性能。
实际上,许多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还能转移到动物的肉、蛋和奶产品中,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本文从霉菌毒素的来源、危害、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供饲料行业,乃至畜牧行业同仁参考。
1霉菌的产生和毒素的来源霉菌是一种多细胞微生物,其繁衍下一代是以种子或孢子的形式。
霉菌孢子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这些霉菌繁衍起来会产生更多的孢子去感染其他种子。
在田间,植物受霉菌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的水分、播种期、收割期、轮作期、施肥、植物的品种、植病的发生、杂草、鸟类及害虫等。
当作物收割后,通常会带有某些霉菌,在干燥的过程中,霉菌会受到破坏,所以不易察觉,然而许多霉菌孢子会存活下来,并且在贮存期间、制作饲料的过程中开始萌发生长。
一般把霉菌按其生活习性分为仓贮性霉菌和田间霉菌两种。
仓贮性霉菌主要是指贮存的饲料或原料,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产生的霉菌,以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降解方法简述翁晓辉王敏杜红方(广东省饲料添加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QUALITY AND SAFETY质量与安全31饲料广角·曲霉菌属为主,该类霉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左右,相对湿度为80%~90%,赭曲霉例外,可在田间感染,低温下亦可繁殖。
田间霉菌则是指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梭霉菌属(镰刀菌属),此类霉菌属野外菌株,通常谷物在未采收前就已感染,最适生长温度为5~25℃,该类霉菌在低温环境中也会繁殖,也就是说,在冬季此类霉菌仍会生长,阴冷潮湿的天气更易于这些霉菌生长。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对畜禽造成很大危害的便是由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
一般而言,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梭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Fumonisin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即为现今普遍认识的8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生物及化学特性皆不同,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不同的原料将产生不同的霉菌毒素。
2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2.1霉菌毒素对饲料和畜禽生产性能的危害饲料如果长有明显的霉菌,其饲用价值至少降低10%;饲料的霉味越大,变色越明显,营养损失就越多。
研究结果表明,未用抑霉菌处理的饲料在贮存40d后可引起脂肪和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受霉菌污染的玉米,其营养价值将下降5%~25%。
同时,霉菌在饲料中的大量生长繁殖,在霉变过程中由霉菌产生酶、饲料自身所含的酶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使饲料的感官性质恶化,常常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霉臭气味,口感变差,还会出现异常颜色,粘稠污秽感、结块等,导致饲料适口性降低。
当畜禽食用了发霉的饲料,会对畜禽产生很大的危害。
玉米赤霉烯酮的结构与雌激素很相近,在体内能够与雌激素竞争结合位点,导致雌激素过度。
猪对玉米赤霉烯酮比家禽敏感,而影响最大的部位是其生殖系统,导致新母猪和经产母猪阴户红肿、脱肛、脱肠以及死胎流产等损失。
烟曲霉菌毒素能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导致病原菌易在肠道定植,造成疾病。
有报道,用烟曲霉毒素B1给仔猪口服17d,可观察到仔猪小肠和大肠内病原性大肠杆菌菌株定植数量明显增加,表示烟曲霉菌毒素破坏肠道健康及增加二次感染。
有人进行了猪试验,发现折合全价饲料2mg/kg呕吐毒素组和无呕吐毒素对照组相比采食量显著降低了7.6%。
在一些报道中指出试验中出现母猪日粮中含有800~1000mg/kg 含量的呕吐毒素时对其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饲料中含有高浓度的黄曲霉毒素,能降低肉仔鸡增重,增加肝脏和肾脏的重量。
黄曲霉毒素同时是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升高,蛋白含量、甘油三酯和血清磷水平降低。
Huff等(1988)发现给猪饲喂含有黄曲霉毒素(2mg/kg饲料)、赫曲霉毒素(2mg/kg)或者同时含有2种毒素的饲料,体重分别降低26%、24%、52%。
2.2霉菌毒素对畜禽免疫力的影响霉菌毒素的危害作用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及对免疫应答的强烈抑制,降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性,抑制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降低补体和干扰素的活性,损害巨噬细胞的功能。
霉菌毒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霉菌毒素会影响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导致打疫苗后抗体力价的产生受到影响,最后造成疫苗效果不明显,动物疾病感染率大幅提高。
最后,对猪的研究表明:仔猪喂食烟曲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会显著降低支原体疫苗的效果。
仔猪喂食低剂量的呕吐毒素及F-2毒素污染的饲料,也会降低典型猪瘟疫苗的效果。
呕吐毒素一旦被摄食到体内,通常能很快被吸收并输送到全身许多组织或器官。
由于呕吐毒素能抑制肝脏的蛋白合成并且引起氨基酸血症,因此,细胞分化速度特别快的组织或器官(如骨髓、淋巴结)受到呕吐毒素的毒害最大。
许多动物试验已经证实了呕吐毒素会引发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改变细胞因子的合成,降低淋巴细胞增殖率,增加IgA的合成分泌。
Bergsjo等、Danicke等报道猪摄入折合全价饲料2~QUALITY AND SAFETY 质量与安全325mg/kg的呕吐毒素会上调血清中IgA含量、这与Drochner等使用600mg/kg呕吐毒素日粮饲喂56d 的结果基本一致。
2.3霉菌毒素降低药物对畜禽的治疗效果Varga等(1992)研究霉菌毒素对药物疗效影响,结果发现,饲料中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的T-2毒素,会降低肉鸡使用拉沙利菌素抗球虫药的效果。
研究表明:经由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能力的效果可遭到霉菌毒素破坏。
Santin等(2002)发现,肉鸡才是赫曲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赫曲霉菌毒素不仅严重降低肉鸡的日增重,而且也显著降低肉鸡对新城鸡瘟疫苗抗体的产生。
Girish等(2006)也发现,当肉鸡喂食含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饲料时,他们观察到这些霉菌毒素不但严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同时新城鸡瘟及IBD疫苗效果严重受到黄曲霉毒素的影响而降低。
3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途径霉菌毒素的危害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对此他们进行了大量工作,其中关键之一是做好饲料的防霉和脱毒2个环节。
3.1饲料的防霉严格控制好容易滋生霉菌原料的水分,特别在南方夏季高温高湿地带,做到不定期不同批次的原料抽检呕吐毒素,保持原料储存仓内通风、干燥。
3.2饲料的脱霉霉菌毒素一旦产生后很难被破坏。
一般饲料的加工温度(制粒或膨化)对霉菌毒素没有影响,提高了处理霉菌毒素的难度。
要解决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脱毒。
3.2.1物理降解法应用加热的方法,或者结合应用加热和加压,尤其是在潮湿的条件下,可破坏大多数霉菌毒素。
然而霉菌毒素对热的敏感程度取决于霉菌毒素的类型、加热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以及饲料含水量。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霉菌毒素吸附剂,如膨润土、蒙脱石等,另一类是有机的吸附剂,如酵母细胞壁提取物等。
选取的原则是必须具备高吸附能力的同时还得具备选择性吸附,即应具备只吸附毒素、不吸附营养物质的特点。
经试验验证蒙脱石对呕吐毒素的吸附力高达86%,是一种有效的吸附产品。
3.2.2化学方法在饲料中添加丙酸类的防霉剂杀除霉菌及霉菌孢子,可防止霉菌产生更多的霉菌毒素。
有些霉菌毒素可被一乙胺氢氧化钙、臭氧或氨水所降解,称为化学降解法。
其缺点是各种化学物质只能对某种毒素有效而对其他毒素不能降解;另外,这些化学品在饲料中的高残留问题无法有效而经济地解决,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安全性,易对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当霉菌毒素的污染非常严重时,我们也必须考虑使用过筛的方法处理像玉米这样的原料。
高污染的玉米经过过筛后,能够将玉米霉菌毒素的含量降低15%~20%,然后再配合使用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能有效降低高污染的玉米霉菌毒素含量,保护禽畜不受霉菌毒素的危害。
3.2.3生物方法生物学去毒法是筛选某些微生物,利用其生物转化作用,使霉菌毒素破坏或转变为低毒物质的方法,可以使用一些酶将毒素进行降解。
有报道称,有一种菌可以分泌羧肽酶将赫曲霉素A分解成赫曲毒素α和苯丙氨酸,然后赫曲毒素α再被进一步降解成无毒的化合物。
相较其他方法用生物方法解毒比较温和。
4结语近年来,由于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玉米、小麦及大豆等生产生物质能源,因而造成全世界谷物及大豆供应紧张。
再加上全球气候改变,极端异常气候的发生率增加,都促使霉菌毒素污染的问题愈加严重,霉菌毒素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危害。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卫生和安全性的普遍关注,霉菌毒素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各种各样的防霉措施、脱毒方法不断出现,但到目前为止,各种方法均有其使用的局限性,所以,新方法的研究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个问题的解决,将可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改善人类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