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第15卷 第2期 山 东 地 质 1999年6月 ?矿产开发利用?

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与保护对策探讨Ξ

郑福华1 吕 昶1 柴永昌2

(1.山东省地质矿产厅;2.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

提要 山东是矿业大省,矿产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针

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六项建议,强调应从增强

矿产资源的忧患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矿产勘查、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及依靠科技进步等

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 对策建议 山东省

山东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探明矿产种类、产地众多。截止目前,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4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76种,煤、石油、铁、金、金刚石、晶质石墨、石膏、石灰岩、自然硫、岩盐、天然卤水等55种矿产(含亚矿种)探明储量居全国前10位。探明矿产地1272处,其中大、中型矿床457处,。探明矿产保有储量潜在总值约45000亿元,居全国第7位。

1 矿产资源状况

从一定意义上讲,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矿产资源的有效供应为保障的。山东省探明的丰富矿产资源,为矿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山东矿业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以国有矿山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的开采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并步入全国矿业开发的大省行列[1]。

目前,全省各类矿山企业已达1.15万个,其中国有及三资矿山企业285个,大中型集体及股份制矿山企业54个,小型集体及个体采矿1.12万个。从业人员逾百万,其中国有及三资矿山企业47万多人,集体矿山及个体采矿约58万人。

全省开采利用的矿种达80多种(含亚矿种),其中56种矿产有探明储量,即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7种、非金属矿产43种、水气矿产2种Ο。有655处矿区(不含地下水)已经开发利用,占全省探明矿区总数的52%。已开发的矿区中,石油、天然气、铜、铅、锌、金、银、石墨、滑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重晶石、天然卤水等重要矿产保有储量占用量均在50%以上,煤、铁、铝土矿等矿产开发矿区占用储量

比例虽不高,但开发矿区数多。如煤矿,开发矿区占探明矿区总数的80%;铝土矿经多年开采,浅部较好的矿石已基本采完,剩余部分矿石质量差,且需地下开采,目前可供开发的储量已经不多。另外,未探明地质储量但已开采的矿产达27种,绝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矿产,它们几乎全部由小型集体矿山企业和个体采矿者开采。

1997年,全省开采矿石总量约1.81亿吨(含石油2801.34万吨)、天然气10.02亿m 3,石材、砖瓦粘土、地热、矿泉水等矿产约1.02亿m 3,开采地下水约121亿m 3Ο。其中,石油、天然气、铜、金刚石等矿产全部由国有及三资矿山企业开采;煤、铁、金等矿产由国有及三资矿山企业开采,采出的矿石量分别占全省矿石总产出量的89%、74%和45%;其余非金属矿产全部或大部分由集体矿山和个体采矿者开采。同年,矿产采选业实现产值约587.85亿元,比上年增长9.20%,其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36%,占全国同行业总产值的13.04%。在矿产采选业中,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采选业完成的产值最多,合计约占全省采选业总产值的78%;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采选业中,完成的产品销售额最高,占全省采选业完成销售总额的44%多。因此,矿业经济在山东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矿产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东是矿产资源大省,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大,涉及的矿产种类多,因此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1 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低,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山东省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却较低。按人均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衡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65%,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8%,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则更低,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矿产资源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开发利用储量在50%以上的矿种已达63%;35种重要矿产目前已有30种进行了开发。按我省矿业经济发展现状预测,至2010年能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矿产仅有煤、岩盐、钼、菱镁矿、石膏、熔剂用灰岩、制碱用灰岩、玻璃用砂岩、玻璃用砂、花岗岩、大理岩、膨润土等12种,而国民经济建设大宗消耗的许多重要矿产,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部分非金属、化工原料及贵金属矿产均程度不同地存在后备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

2.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山东省矿产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共生、伴生矿产多。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稀土、稀有分散元素、贵金属和部分重要非金属矿产中,共生、伴生矿产占有很大比例,有的甚至全部是综合矿产,而目前山东矿产采选业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总体比较落后的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因此,矿产开采回采率和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如煤矿矿井回采率一般只有40%~50%,石膏矿开采回采率仅20%~30%,铁矿中的钴、铜,铝土矿中的镓,石墨中的硫、钛等资源均未得到很好的综合回收利用。目552期 郑福华等: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前,在矿产开发中,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40%,共生、伴生矿产已经综合利用的仅占可综合利用的1/3左右,综合回收率不到20%。

2.3 矿业秩序混乱现象依然存在

在矿产开发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及矿产开发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致使一些矿山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而只顾眼前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因此采富弃贫,采易弃难,

采厚弃薄现象经常发生。如有的煤矿,可采煤储量多达

3800余万吨,因煤层薄、效益

差而弃之不采;浅部较好的铝土矿矿石采完后,对质量差、需地下开采的矿石,因投入多、开采难度大而基本停采,并转向依赖外省的矿石供应。小型集体矿山,尤其是个体采矿业未经地质工作查明矿产资源量而乱采滥挖,如全省有27种非金属矿产就是在没有地质报告的情况下非法进行开采的。

2.4 压矿问题日渐突出

随着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压覆矿产资源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城镇、交通干线及各种管线建设项目压覆了大量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石膏、岩盐、铁矿、铝土矿、石灰岩、耐火粘土等分布广、开采量大的矿产,由于压矿而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淄博、济宁、兖州、新汶、枣庄五个矿务局压煤总量近30亿吨,其中仅兖州各煤矿被压煤储量就达18亿吨,占保有总储量的62%;据拟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京福高速公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首选线路方案通过泰安大汶口石膏、岩盐矿区时,仅石膏矿就压覆储量约30亿吨;德龙铁路也压覆煤炭资源数亿吨。近年来,随着城镇、村庄的不断扩大外延,压矿现象日益严重,在一些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中,也没有把保护矿产资源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考虑,如龙口、新汶、济宁、莱芜、菏泽等城市规划都占压了大量矿产资源。

2.5 采矿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不合理的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发引发了地面沉降、岩熔塌陷、采空塌陷、海(咸)水入侵、矿坑突水、地下水污染、崩塌、地裂缝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如山东因采煤而造成的地面沉降近300km2,仅肥城、新汶、宁阳三煤田20座煤矿造成的地面沉降就达89km2多;发生岩溶塌陷600余处,造成4000余间房屋破坏。因过量、不合理开采地下水造成济宁、德州市区地面沉降200~300毫米,现在仍以年均约20毫米的速度发展;并导致莱州湾南岸及烟台、青岛、日照等地的海(咸)水入侵,面积达827km2,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受到严重影响。

3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建议及措施

人类在大规模利用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高度繁荣的当代经济,毫无疑问,在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矿产资源依然是十分重要的物质基础Ο。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剧,矿产资源短缺和浪费已成为我省一些地区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必须予以高65 山 东 地 质 15卷

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为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2〕,笔者认为应

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大力宣传和强化矿产资源的国有观念和忧患意识

绝大多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省情、矿情教育,把“十分珍惜、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这项基本国策广泛进行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树立矿产资源国有观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使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矿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努力扩大矿产资源储备

首先要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地勘工作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国家和各级政府应把地勘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其次要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加地勘业的有效投入;由于矿产勘查业的高风险性,应建立国家与地勘单位共担风险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地勘单位多找矿、找大矿,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资源;再就是要推进地勘业的深化改革,按照市场经济法则的要求,建立和培育地勘市场,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地勘单位的勘查行为,为地勘行业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竞争的空间;尽快出台勘查成果和探矿权评估办法,推进有偿勘查、探矿权的依法转让和采矿权的优先取得,切实保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3.3 加强地矿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对矿产资源的监管力度

要逐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方针政策。

(1)加强矿产资源的科学规划、宏观监管

各级地矿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做好辖区内矿产资源的调查、论证和形势分析工作,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地勘业和矿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并对管理权限内的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做到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实现矿业开发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一致。为了促进地勘业和矿业的依法、有序、合理和健康发展,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矿产勘查报告储量审批制度和矿产储量登记统计制度,以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有效保护。

(2)强化对矿业权和地勘行业的管理

要依法审批划定矿区范围;进一步规范、完善勘查登记、采矿登记制度和审批程序,逐步实现矿业权授予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抓住目前勘查、采矿许可证换发的有利时机,依法理顺各种探采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引导矿山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经营的路子,在源头上管住管好矿产资源。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矿产勘查、开采许可证制度,有偿勘查、开采制度,探矿权、采矿权依法转让制度,地勘工作年检制度,以保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有序地进行,从而维护矿产资源7

52期 郑福华等: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85 山 东 地 质 15卷

要强化执法监察,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勘查开采和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行为,并把整顿矿业秩序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强矿山企业“三率”指标的制定、审批和考核,健全和完善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制度、矿山企业“年检”制度,加强对矿山生产的日常监督管理,依法监督、检查矿山开采顺序、开采方法、选矿工艺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情况,以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要依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切实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财产权益,要把国家返还的部分资金用在地质勘查找矿上,形成找矿—开发—找矿的良性循环,促进地勘业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

要从根本上提高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水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研和技术引进的投入。建议从国家财政中切出一块或从后续产业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地勘业和矿业的科研与技术引进基金,对勘查和开发中的技术难题组织专题科研攻关,重点解决隐伏、紧缺矿产的找寻和贫矿、难采、难选冶矿的采选冶技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组织开展关于新型能源、节能矿物原料和替代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勘查、开发利用煤成气和地热等新能源资源;尽快攻克自然硫矿采矿技术难题,缓解山东硫资源供求紧张的局面;全面禁止或限制粘土砖的生产,改用炉渣、粉煤灰、黄河泥沙等替代资源,以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工艺和产品,加强对各种非金属矿物原料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如节能矿物在陶瓷业、玻璃业方面的利用)的研究;通过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与“三废”治理的有机结合,以减少“三废”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总之,开发矿业要坚持走以科技求发展,走矿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的道路,切实讲求经济效益,努力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以缓解矿产资源紧缺的矛盾。

3.5 大力开拓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

要立足省内,在用好本省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走出省门、国门,积极扩大矿产资源领域的省际、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根据《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有效利用省外、国外矿产资源和开拓省外、国外矿产品市场的战略措施,要加强对国内、外矿产品供需市场和资源供需形势的分析,积极引导和协助矿业权人到省外、国外进行风险勘探、开发矿产资源,建立省际、国际矿产品供应基地,或与有关省、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通过省际、国际市场调节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吸引外商来我省投资或直接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以推动地勘业和矿业的发展。

3.6 大力加强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努力促进矿业开发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高度重视矿业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利用造成的污染,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代价。要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抓好矿山地质环境、大中型供水水源地地质环境的调查及其地质灾

优势和作用,加强地下水的开发监督与保护。要把好开办矿山审批关,没有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国有、集体所有矿山的开办申请一律不予批准,个体采矿也必须具备矿山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计划方可批准;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矿山开采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要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闭坑谁复垦、谁破坏谁治理”和“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重视环境的地方性法规建设,组织制订我省矿山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依法实施矿山开发过程的环境管理;制订保护恢复计划,鼓励推广矿产资源开发废弃物最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进矿山“三废”资源化和矿产开采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无害化工作;制定和实施收取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补偿费、复垦保证金政策,减少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通过立法、严格执法等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监管力度,实现我省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199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2〕 蒋承菘.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地质,1999,(2):1~6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

DEVE LOPMENT AN D THEIR PR OTECTION

MEASURES IN SHAN DONG PR OVINCE

Zheng Fuhua and Lu Chang

(S handong Depart ment of Geology and M i neral Resources )

Chai Y ongchang

(S handong Instit ute and L aborator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

Abstract

Shandong ,a large mining industry province in China possesses high level in develop 2ment ,but low i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which caused a great waste of mineral re 2sources ,and occurred a serie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In order to promot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mineral resources ,som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as following :enhencing people ′s suffering consiousness in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consiousness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larging reserve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monitoring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952期 郑福华等:山东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精)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必要物质, 很难想像, 地球上没有了水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同时, 水资源也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它的作用包括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种类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的特点有以下几点:时程变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 循环性、有限性及分布的不均一性 ; 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如此重要, 但是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此外, 基于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这样的基本国情, 人均水量相当有限,我们更改懂得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水资源(water resources一词虽然出现较早,随着时代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水资源的概念却既简单又复杂, 其复杂的内涵通常表现在:水类型繁多,具有运动性,各种水体具相互转化的特性;水的用途广泛,各种用途对其量和质均有不同的要求; 水资源所包含的“量”和“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 人们从不同角度的认识和体会, 造成对水资源一词理解的不一致和认识的差异。目前, 关于水资源普遍认可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数量要求和质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开发利用, 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个方面, 其目的是发展社会经济。最初开发利用目标比较单一,以需定供。随着工农业不断发展,逐渐变为多目的、综合、以供定用、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发利用。现在各国都强调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必需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广,诸如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能、航运、港口运输、淡水养殖、城市建设、旅游等。防洪、防涝等属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还持有不同的意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发布《山东省社会环境检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发布《山东省社会环境检测管理办 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境监测 【发文字号】鲁环函[2015]1058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发布日期】2015.11.30 【实施日期】2016.01.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发布《山东省社会环境检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鲁环函〔2015〕1058号) 各有关单位: 现将《山东省社会环境检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山东省社会环境检测管理办法(试行)》(鲁环函〔2013〕293号)同时废止。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2015年11月30日 山东省社会环境检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和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环发〔2015〕2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接受环保部门委托或按照国家和我省规定接受企业事业单位委托提供环境检测服务的活动和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是指除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以外,通过计量认证(CMA)的,提供环境检测服务(不含辐射环境监测和机动车尾气检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机构。 第四条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以下简称省环保厅)负责全省环境检测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工作遵循质量为本、有序竞争、宽进严管、公开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实行《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目录》(以下简称《机构目录》)管理。列入《机构目录》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应当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具备提供相应环境检测服务的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作者:————————————————————————————————日期: 2

浅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水电开发率 · 近期一些媒体在谈及水电开发时往往引用国际公认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或警戒线,也许是非专业的原因,产生引用错误。把水电开发的程度等同于水资源利用,由此,一些人士在议论水电建设时往往以为我国水电开发已经过度,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不同概念。作者较长时间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分析计算工作,对此,将从此观点的来源出处和权威性解释,比如从中国人大网对于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解释,水利部中国水资源公报,以及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供用耗水的利用程度、特别是水资源利用中的耗水程度,而不是水力资源的开发程度。我国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25%,国际上公认的一个流域或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程度的警示界线是40%,从全国而言,不完全一样,南方特别是西南,水资源丰富而利用量少,利用程度低,而北方尤其是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程度高,其中一些北方河流水资源利用程度有些年份高达80%,甚至更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概念 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主要指标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通常从水资源规划利用角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供水能力(或保证率)为75%时可供水量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比值,是表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体现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又可分为河川径流(简称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般以河流为单元只统计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为单元时综合统计,或分别统计,但不特别指出时(如综合利用率),也仅只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比如一条河流的开发利用就是指该河流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名词解释”中与此相近的有:地表水资源开发率是指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是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 从水资源利用统计分析计算的角度,水资源利用率的计算更多是采用实际耗水量与总的水资源量之比,体现的是水资源量被耗用即消耗利用的程度,与上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差异在于一个是水量被利用程度、一个是水量被消耗程度,这样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如何来节能利用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呢? 由于河流来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有丰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之分,所以在计算当年实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随着水量的变化又有所不同。如黄河断流最严重的1997年利津入海径流量只有18.6亿m3,当年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高达80%,当然这里指的是消耗程度,也就是说80%的水被耗用掉,那么当年的利用程度可能就要高一些,因为利用量中有一部分并没有被消耗。 2.水法释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与国际上公认的40% 2002年10月1日修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新《水法》),从法律上确定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要地位,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规定水利部是全国水资源的行政主管部门。

山东矿藏知多少

山东矿藏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山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山东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过程: 一、大家知道,土地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呢?(矿产资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山东的矿产资源。 [活动]读教材中四幅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图,说说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矿藏? [学生讨论、回答]对不同矿产资源分别回答。 [教师小结]山东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石油、天然气、铁矿和有色金属矿。 二、与生活的关系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已深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煤、石油、铁矿石的只要用途是什么? 哪些日常活动或用品会用到这些矿产资源? 学生讨论交流 三、如何利用 [讲解]山东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有些很丰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它们呢?请大家讨论。 [小结]要合理开发、利用,还要研究、利用新材料,代替非可再生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过渡]目前,山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演示]四个例子,学生讨论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问题是:乱采滥挖;破坏环境;严重浪费 [提问]我们如何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 [演示]小结:提高公民素养、增强法制意识;保护、节约、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寻求替代品。 [总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记住主要大型煤矿、主要油田、主要铁矿和主要有色金属矿。同学们要增强法制意识、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水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1 了解水的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 2 了解水污染的后果和学习防治水污染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靠科学技术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2从小树立爱护水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节水和防治水污染主要 教法: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水资源开发方法的探索主要学法观察、比较、讨论教具: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法规 板书设计 第三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一:水的用途 二:关心、爱护水资源 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教学过程设计 15分钟组织教学 叙述教师组织教学:教师宣布开始上课,面向全体同学,用目光

巡视全体同学的行为 在前两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及净化过程。通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都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水的用途越来越广泛,自由发言:说出水的用途。并观察一组有关水的用途的图片 水的用途这么广泛,如果缺了水,将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 害,事实表明,淡水资源已严重匮乏,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根据国际水资源管理学会的研究,2025年世界总人口的1/4或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3,近14亿人口将严重缺水。中国和印度人口约1/3生活在绝对缺水的地区。中国为3.81亿多人。 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不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水资源减少到只剩下一口水”或一点都不存在时,我们将怎么办?请同学们观看一动画:当担心变成现实时,生活该是多么艰难!思考: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我们应如何做? 听到老师的口令后,起立,精神集中,目视前方,准备上课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水的用途。 学生观察画面,通过视觉了解水在人类生活、生产之中的作用 观看、倾听,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危机 学生观看动画 结合画面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讨论:应怎样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 通过水的广泛用途,认识水的重要性,为认识淡水资源的危机”和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土地是人类的立足之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的利用价值。土地利用是人类作用于大自然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农村土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式日趋严峻。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预期将达到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护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加强对其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不可避免的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式。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和整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这一社会现实没改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套用国土部的相关文件我们进行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 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 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贯彻落实环发﹝2011﹞14号文件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贯彻落实环发﹝2011﹞14号文件 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 鲁环函﹝2011﹞358号 各市环保局: 根据《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现就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认真抓好各类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对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发区以及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批准设立该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人民政府所属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上述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定位、范围、布局、结构、规模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应当及时开展规划影响评价工作,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二)实施五年以上的产业园区规划,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编制规划的跟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核。 (三)新的化工石化建设项目必须进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化工集中区域或化工园区。新布设化工石化产业集中区或园区,必须进行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四)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各市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类型开发建设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照本通知要求执行。 二、严格履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程序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适时组织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程序,应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18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4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10﹞66号)、《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 三、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机制 (一)各级环保部门要重视和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指导作用,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作为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对已经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中包含的建设项目,其环评工作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适当简化,具体简化的内容应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中明确。 (三)对未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定位、范围、布局、结构、规模等发生重大调整或者修订未重新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各类园区,各级环保部门要对进入该园区的建设项目实行从严审批。 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 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 (试行) 一、总则 (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指导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工作,明确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制定本指南。 (二)本指南适用于具有水资源开发利用任务的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立项阶段节水评价篇章的编制。 (三)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要求;坚持以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核心,统筹协调好节流与开源、不同用水对象的用水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严守红线、控制总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指标要求。 (四)节水评价范围主要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供水区域。必要时应结合工程的规划范围适当扩大节水评价范围。 (五)本指南引用的主要标准和文件包括: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 《水资源规划规范》(GB/T5105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

《城市节水评价标准》(GB/T5108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 《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 (六)节水评价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开展供水区现状供用水节水水平(用水效率)、现状节水潜力等分析评价。 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目标和指标。 3.从需水预测合理性、可供水量预测合理性、缺水状况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提出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节水符合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节水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4.从水源方案、输水环节、工程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工程节水的符合性,并从节水角度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工程规模的合理性。 5.从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要求、监控计量设施方案设计、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设项目的节水保障措施。 6.进行节水效果评价,提出主要评价结论与建议。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发布时间:2009-04-07 09:29:47 | | 点击数:null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优化矿业开发布局与结构,合理规划矿产开采,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加快我市矿业经济的发展。 (一)能源矿产 2005年原煤产量稳定在250万吨/年左右,2010年稳定在200万吨/年左右。鼓励开采环保煤,禁止开采石煤、含硫大于3%的煤。对现有小煤矿实行联合兼并,集约化、规模化开发。 (二)金属矿产 鼓励开采铜、金、银、铅、锌、钽(铌)、铁矿。继续发挥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铜、金产业,限制开采钨、锡、锑,综合利用钼、砷矿。 1、铜矿:鼓励规模开发富家坞铜钼矿、银山九区铜金矿,扩大采矿生产能力。到2005年,全市铜矿采选能力达3700万吨,产铜精矿55万吨,含铜量15万吨。 2、金矿:扩大金山金矿田开发规模,加强冶炼技术研究,提高有色金属矿中伴生金综合回收率,到2005年,全市岩金生产能力达5.6吨/年,伴生金5 吨/年以上。 3、银矿:万年银金矿采选规模保持稳产,加强银山、铜厂、永平等大型矿山中银的综合回收利用率。2005年全市产银精矿含银15吨、伴生银75吨。 4、铅锌矿:加快银山铅锌矿的改组改制,合理开发下湖铅锌矿。2005年全市铅锌精矿含铅锌产量达1.6万吨/年。 5、钽(铌)矿:做好横峰葛源钽铌矿前期开发利用可行性研究,为后续开发利用打好基础。 6、钨、锡、锑矿:为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做到统一规划、计划开采、规范经营和限产保值。加强永平铜矿中共生钨的综合利用研究。 (三)非金属矿产 鼓励开采水泥用灰岩、滑石、膨润土、珍珠岩、磷、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及其他优质高效的矿产。加快发展非金属矿业,做大做优建材业,形成相应开发基地和产业链,充分发挥非金属矿业在我市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水泥用灰岩:加大水泥用灰岩资源开发规模,鼓励建设大中型矿山企业进行规模开采,限制利用水泥用灰岩作建筑用石料使用。以玉山岩瑞、万年大河山水泥用灰岩矿为开发重点,2005年全市水泥用灰岩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产水泥900万吨;到2010年水泥年产量达1500万吨。 2、滑石:加强精深加工和开发应用研究,拓宽滑石在造纸、医药、 纺织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陶瓷工业中滑石粉配料比重,扩大滑石在环保建材中的应用领域,做大做优广丰滑石生产企业。到2005年年产销滑石50万吨。 3、膨润土:加强应用开发研究,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05年全市膨润土产销量达10万吨。 4、磷:加大低品位磷矿选矿工艺及开发利用研究,扩大开采规模。2005年全市产标磷矿达5万吨。 5、硫:不新建单独硫铁矿山,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床中的伴生硫,加大深加工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2005年产硫精矿达75万吨。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答案(DOC)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麦积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要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管好用好水资源,要突出水资源的节约、 保护和配置,加强工程管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 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1、水资源现状 麦积区位于天水市东北部,区内人口57.5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2.18万人,土地面积518.1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5.27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人,本区以西秦岭为界,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28mm,且年内分配不均,65%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区内季节变化明显,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00mm。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包括党川、利桥两乡,境内流域面积1279km2,主要河流有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均在1亿m3左右,且水源稳定性较好;岭北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2180km2,主要河流有:渭河及支流藉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根据水文资料,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亿m3,最大为30.43亿m3,最小为5.26亿m3,且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骤增,最大为

4920m3/s,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为0.34m3/s,而且含砂量大,多年平均含砂量为73kg/m3。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河流出现连年干旱断流现象。如葫芦河98年断流时间为120天,99年、2000年断流均为84天;藉河97年断流长达330天,此后基本长年断流,仅在雨洪季节有短时洪水流过。 经现状分析,区内水资源量、需水量,可供水量在不同保证率p=50%(平水年),P=75%(枯水年),P=95%(偏枯年)时分别为:(见下表) 附表一单位:亿m3 续表单位:亿m 从上表可以看出,区内水资源从总量上看虽然相对较多,但其中地表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地表水资源在区内利用率很低,造成的原因是: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年际变化也大,大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

摘要:本文从我国森林的特点、我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我国植物资源的现状,并探讨对其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求为我国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关键词: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植物丰富,种类齐全。据统计,我国有种子 植物300个科、29。。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个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 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一世界总数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杳等,在世界其他各地都已绝灭,是存在于中国的“活化石”。所谓植物资源,即是指人类可以直 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有用植物的总和。从用途来说,我国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600多种,淀粉植物 300多种,油脂植物6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多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1〕。 我国植物资源的特点 全面了解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与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依据,概括起来植物资 源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植物资源的可再生性。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根本区别点就在于生物资源可 以利用太阳能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扩大,而非生物资源则不可能。所以,我们利用 植物资源必须首先保护它们不断更新的这种生产能力,以达到长期利用的目的。 2.植物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大都要受到地域性规律的制约, 植物资源的地域性更是非常强烈,各种植物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才能生长,并非一切地 方都能生长发育。植物资源地域性的特点,要求植物资源的 开发利用和种群的扩大繁殖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那种盲目“越区种植”和“一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 3.植物资源的季节性。生物的发育和成长都需要一定的生态条件,在不同的发展 阶段对于生态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自然条件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规律的。所以必 增刊试论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 须使植物的发展过程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做到因时制宜,才能取得 最佳的经济效果。 4.植物资源的整体性。繁杂的植物资源中,一种资源与另一种资源之间,各种资 源与坏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形成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彼此 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因素,一种资源,一个子系统 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例如森林植被的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是维护 农业生产和稳定生态平衡的特殊作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当地区域性气候明 显不利的变化。自然资源的整体性,决定了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综合性。 我国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我国育种技术滞后。从建国初期,我国育种技术就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甚至没有自己的特色技术。虽然经过广大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相比还是显现出明显的劣势。 2.2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理念差。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只是单一的掠夺性的开发,对植物开发时,我们需要寻求一种经济价值和功效价值双赢的方式。例如,对于一些功能相同的植物资源,就要创造经济最大值。 2.3对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引进、消化水平较弱。日本的植物资源有限,可是他们引

山东矿产分布

山东矿产分布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山东省简称鲁,地处黄河下游,黄海、渤海之滨。春秋战国时为齐、鲁等国地。大秦置济北、胶东、琅岈等郡,汉属青、兖、徐州,金为山东东西二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现辖2地区、15地级市、33县级市、61县。约60个市县对外开放。全省面积达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为8871万人(1949年4549万人),仅次于湖南。有汉、回、满等民族。省会济南。??? 山东省矿产资源 山东省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44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75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4种、非金属矿产42种、水气矿产2种;已发现但尚未探明储量的矿产69种,其中20种已开采利用。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483处,平均每万平方公里94处,为全国平均值的4.2倍。探明矿石总量约900亿吨。截止1996年底,全省探明矿产(不含地下水、矿泉水、地热)保有储量潜在总值45136亿元,为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4.98%,居全国第七位,单位面积占有值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值居全国第11位。 山东省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石油、钴矿、菱镁矿、金刚石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晶质石墨、滑石、锂盐、碱用灰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其中煤、石油、铁矿、铝土矿、金矿、钾盐、石灰岩、矿盐等矿产居全问前10位。全省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为发展山东经济和矿业开发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山东省各地矿产资源详细分布: 济南市

八上科学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修订版

八上科学水资源的利用 开发与保护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5讲主题: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 &思维导图 1. 2.水污染的防治与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二、课堂落实(讲练结合) &例题精析 考点一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例1.据估计,2025年全球约有35亿人将处于缺水状态,水资源危机将带来生态系统恶化和 生物多样性破坏,人类生存也将受到威胁。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认识中,不正确 的是()。 A.人们对水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方面 B.河水、淡水湖泊水及埋藏较浅的地上淡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D.北纬40度的华北、西北是我国水资源状况最严峻的地区 考点二节约用水 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淡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要兴建水利工程 D.农业和园林浇灌方式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考点三防止水污染 例3.下列减少水质污染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③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④拆除溪流两岸乱搭 建的养殖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专项训练 夯实基础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其次是地下水 B.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约占总水量的2.53% C.洗衣机的出水管可以接入阳台上的雨水管道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2.下列对水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我国水资源危机成因分析及其 全面解决方案 王占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入手,指出造成现有水资源危机的自然、人为原因,水资源数量有限和分布极不均衡是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自然原因 ,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并最终提出解决中国水资源危机的根本之道在于水体保护和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水资源危机;原因;解决方案;水资源优化配置 1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的面危机 1.1中国水资源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加之人类活动造成水污染,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中国年均降水总量为61889 亿m3,平均降水深度648 mm ,年均地表水资源为27115 亿m3 ,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 亿m3,居世界第四位。中国用世界上7 %的水养活了世界上22 %的人口。按1999 年人口统计,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32 m3,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8840 m3的1/4 ,排在世界121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不容乐观,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受缺水困扰,水资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缺水遍及各个流域 , 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进入21世纪 , 我国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需求加大 ,虽然节水和重复利用水源使需水定额增长趋势变缓 , 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将导致工业用水量迅速增加。2000 年工业用水达655 亿m3,2010 年达929 亿m3,2030 年将达1899 亿m3,2050 年将为3436 亿m3,生活用水将由2000 年的189 亿m3增加到2050 年的730 亿m3。由此可见,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果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大的突破,水资源将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水资源危机将成为21 世纪最为棘手的难题,甚至将威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2水资源危机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需求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

山东矿产分布

山东省简称鲁,地处黄河下游,黄海、渤海之滨。春秋战国时为齐、鲁等国地。大秦置济北、胶东、琅岈等郡,汉属青、兖、徐州,金为山东东西二路,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现辖2地区、15地级市、33县级市、61县。约60个市县对外开放。全省面积达1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为8871万人(1949年4549万人),仅次于湖南。有汉、回、满等民族。省会济南。??? 山东省矿产资源 山东省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44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75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24种、非金属矿产42种、水气矿产2种;已发现但尚未探明储量的矿产69种,其中20种已开采利用。探明储量的矿产地1483处,平均每万平方公里94处,为全国平均值的4.2倍。探明矿石总量约900亿吨。截止1996年底,全省探明矿产(不含地下水、矿泉水、地热)保有储量潜在总值45136亿元,为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的4.98%,居全国第七位,单位面积占有值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值居全国第11位。 山东省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石油、钴矿、菱镁矿、金刚石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晶质石墨、滑石、锂盐、碱用灰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其中煤、石油、铁矿、铝土矿、金矿、钾盐、石灰岩、矿盐等矿产居全问前10位。全省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为发展山东经济和矿业开发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山东省各地矿产资源详细分布: 济南市 市中区:石灰岩、粘土、铁矿 历下区:石灰岩、白云岩、粘土、铁 历城区:煤、花岗岩、熔剂白云石、辉绿石 章丘市:煤、铁、铝土、花岗岩、石灰石 长清县:煤、金、铜、铝、磷、铁、红砂、黄砂、青砂、花岗岩、大理石、木鱼石、石英石、钾长石 平阴县:白云岩、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 商河县:石油、天然气、硝土 青岛市 黄岛区:石灰石 胶州市:重晶石、萤石、珍珠岩、石英砂 平度市:石墨、透辉岩、花岗岩、红粘土、石灰石、、品质好,黄金、白银、铜 莱西市:石墨、铁、钾长石、黄金、稀土、铜、铝、锌、银 淄博市 张店区:煤、铁、铝、钨、铅、石灰石 临淄区:铁矿、煤田、石灰石矿、铜、钴、粘土、铝土 淄川区:煤、铁矿石 高青县:石油 枣庄市 市中区:煤炭、铁矿石、石灰石、铝土、石英石 山亭区:石英石、花岗岩 峄城区:煤炭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水资源规划及管理复习总结

1.可持续发展:指“人类在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开发中,以确保它满足目前的需要而不破坏未来发展需求的能力”。 2.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度:指表示水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程度,是水资源对于发展用水量的满足程度,可供给的水资源总量与发展用水总量的比值。 3.水资源利用可持续指数:是表示区域发展持续可能性的大小,是水资源利用的产出与用水量的比值,即表明发展的程度,又表明水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 4.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总体措施计划与安排 5. 水平年:指在规划设计水资源过程时,以未来某一年的需水量作为规划设计需水量,未来的那一年就是我们的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相对于现状年而言,现状年也叫基准年。 6. 设计代表年:常常从长系列的水文资料中选择一些代表年或代表期的径流资料调节计算,供规划方案比较。 7. 最大供水能力:是指区域供水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最大供水量的大小。 8. 灌溉水利用系数:是指灌溉面积上田间所需净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 9. 生态环境需水:是指为了维持生态环境系统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自然水体或需要人工补充的水量。 10. 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指维持河流生态系统一定形态和一定功能所需要保留的水量。 11. 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指保护、修复或建设给定区域的生态环境需要人为补充的水量。 12.供水预测:是以现状情况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以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控制条件,通过经济技术综合比较,制定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从而进行可供水量预测,为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与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13. 可供水量:指在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情况下,考虑可利用水资源量,河道外需水量及工程供水能力三者组合条件下工程设施可提供的水量。 14. 库容系数:库容系数β =V/W 水库兴利库容除以本级水库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15. 灌溉制度: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农业栽培技术条件下,为使作物获得高产、稳产,在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插秧前)和整个生育期内对农田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16. 工业需水弹性系数:指工业需水量增长率与工业年产值增长率的比值。 17. 生态基流:指维持河床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保持能力和避免河流水体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二保留到河道中的最小水面。 18. 河道输沙需水量:是指保持河道水流泥沙冲淤平衡所需水量。 19. 系统网络图:需水工程、分水点、计算分区 20. 水资源一、二、三次供需平衡分析 答:一次供需分析: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需水预测的基本方案;按供水预测的“零方案”,即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有缺口,则二次供需分析:考虑强化节水、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等合理抑制需求措施, 以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挖潜配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增加供水措施,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若仍有较大缺口,则三次供需分析: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及节水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 21.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一定区域内水资源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状况,一般用被开发量与水资源量的比值表示。 22.投入产出分析:是同时将“投入”与“产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投入”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和使用;“产出”指的是社会生产的成果被分配使用的去向, 如用于生产消费、生活消费和积累等。 23.投入产出表:用棋盘式表格反映经济系统中各部门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