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药理作用
特比澳产品介绍 ppt课件

特比澳®在血液疾病的研究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初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试验方法
入选患者:中重度新诊断ITP 给药方法:
试验组:特比澳15000U,iH,qd,疗程5-7天 甲泼尼松80mg/d至PLT>(80-100)x109/L改为泼尼松60mg/d; 对照组:甲泼尼松80mg/d至PLT>(80-100)x109/L改为泼尼松60mg/d
特比澳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且可耐受;
特比澳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重症初发ITP患者的 治疗选择之一。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总
结
血小板生成素类药物目前在以下疾病中的研究显示有效:
✓ ITP:在成人与儿童中的疗效相似。
✓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 造血干细胞移植
✓ 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特比澳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分子结构
不调控血小板的生成,含178个 氨基酸,高度糖基化,该区域的作 用: ①降低TPO的免疫源性;②稳 定循环中TPO,提高半衰期;③使合 成的TPO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功能区,含154个 氨基酸,与c-mpl受体 结合,调控血小板的生 成。
; 必要时两组均可予以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患者一般情况
特比澳组
试验组
p值
入组病例数(男/女) 31例(11/20) 31例(13/18) 0.602
平均年龄(岁)
52(22-80) 48(21-84) 0.835
中位病程(天)
7(1-80)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12研究中国#间疗&CHINA'S NATUROPATHY,Mar.2021,Vol.29No.5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周兴芹,常仁安(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摘要】,—:观察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选取40例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别于第2、3周期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结束后,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预防性治疗,观察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
结果:与第1周期化疗后比较,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平均值明显升高;恢复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平均值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5)。
结1: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良好。
【关键词】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中图分类号:R730.6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ki.11-3^5/r.2021.0539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治疗效果明确,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化疗常 见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严重者甚至导致出血、死亡〔2西医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CT,疗效确切。
本研究观察rhTPO对CIT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西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6年1月南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CIT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10-5/岁,平均(4440士6.2岁岁;疾病分型:非小细胞肺癌11例,乳腺癌5例,卵巢癌3例,食管癌8例,肠癌8例;化疗方案:肺癌TP (紫杉醇+顺钳)方案疾腺癌EC邙可霉素+环磷酰胺)〜T(紫杉醇)方案、卵巢癌TCb(顺钳/卡钳联合紫杉醇)方案、食管癌PF(顺钳+氟尿嗨:)方案、肠癌mFOLFOX4(奥沙利钳+氟尿嗨:)方案。
tpo作用机制

tpo作用机制
TPO(Thrombopoietin,俗称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成熟。
以下是TPO的作用机制:
TPO的生物学作用主要通过与其受体MPL(Megakaryocyte progenitor cell,巨核细胞祖细胞)结合来实现。
MPL是一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它在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前体细胞表面高度表达。
TPO与MPL的结合,可以刺激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促进血小板的成熟和释放。
TPO的作用机制还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
当TPO与MPL结合时,会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如JAK2/STAT、PI3K/Akt、Ras/Raf/MAPK等,这些信号通路对于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小板的释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TPO的作用还与其他因素密切相关,如IL-11、TGF-beta等。
这些因素可以协同作用,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不断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
综上所述,TPO通过结合其受体MPL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协同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最终实现血小板的生成和释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解释说明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相关研究进展。
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对于血小板的产生和成熟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其天然来源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重组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和改造,以满足临床需求。
近年来,拟肽-fc融合蛋白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设计策略备受关注。
拟肽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序列,而Fc区域则是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域,可以增强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和药效。
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Fc区域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和药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应用的潜力。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开始,系统地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和拟肽-fc 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前景,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深入研究,为临床医学领域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为题,旨在对该融合蛋白的研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归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相关背景和研究现状。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文章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综合分析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提供对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研究的新的视角和思考。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依次展开讲述背景介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以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拟肽-fc融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在背景介绍中,我们将介绍与本课题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以便读者对该课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余丹;张念;程辉;易雪【摘要】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将5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6),治疗组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对照组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比较2组出血表现、血小板变化情况、输血依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血患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时间平均为(7.35±2.64)d,对照组为(9.73±1.89)d,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治疗组平均每位患者输血依赖频率为(2.73±0.43),对照组为(4.21±0.60),治疗组输液依赖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rhTPO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rhlL-11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 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3(017)017【总页数】3页(P113-115)【关键词】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急性白血病;重组人白介素-11【作者】余丹;张念;程辉;易雪【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湖北武汉,430000;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湖北武汉,430000;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湖北武汉,430000;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湖北武汉,4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1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
目前其治疗以化疗为主,虽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但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时,血小板减少往往使后续化疗推迟,甚至增加相关死亡率[1]。
作者采用对照研究,观察使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AL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tpo产品介绍-房超

为什么只有三生制药的TPO上市?
1、安进公司,PEG-rHuMGDF出现中和性抗体而终 止,转而研究血小板受体激动剂,在国外已经上 市,用于ITP。 2、基因泰克,合成成功,未上市,2009年3月被 罗氏收购,无上市计划。 3、日本麒麟,合成成功,被三生制药购买专利, 不能上市。
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分子结构
ITEM
研究机构
工程细胞 分子结构
rHuTPO
Genetech Inc, Sunshine
CHO cells 全长, 332个氨基酸高度糖 基化,与天然的TPO基本一 致 24-40 0.03-10.0 降低血小板减少程度;促进 血小板的恢复;减少输注血 小板的需求
PEG-rHuMGDF
Amgen
E.coli (大肠杆菌) 截断分子,只具有TPO分子N端 的163个氨基酸;聚乙二醇包 埋。 更长 0.3-3.6 降低血小板减少程度;促进血 小板的恢复;减少输注血小板 的需求 在3位接受多个剂量的受试者 中出现中和性抗体
总
总结
结
TPO是调节巨核细胞和刺激血小板生成最特异的 造血因子。 三生TPO的面市填补了三大血系中缺乏升高血小 板的特效药的空白。 三生TPO拥有2项国家专利发明的授权。是中国人 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细胞因子。
特比澳产品介绍
三生制药 房超
目录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历史和结构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机理
特比澳是全球首家上市的rhTPO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历史和结构
血小板生成素的研究历史
2005 1996 1994 1992 1986
1958
TPO五十年研发历程
TPO是原癌基因v-mpl的正常人同源产物c-mpl受体 的单一配基,也叫内源性c-mpl配体。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发表时间:2017-08-25T14:39:37.8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陈宏耀[导读]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效果良好,血小板升高效果明显。
(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血液内科 541000)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 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15.79%)对照组(18.42%)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效果良好,血小板升高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风险极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安全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相对高发的血液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致死风险较高,需尽早治疗,以降低患者出血风险。
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不佳,且不良反应风险较高,近年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7 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风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 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特比澳产品介绍 ppt课件

特比澳联合糖皮质激素可作为重症初发ITP患者的 治疗选择之一。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总
结
血小板生成素类药物目前在以下疾病中的研究显示有效:
✓ ITP:在成人与儿童中的疗效相似。
✓ 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
✓ 造血干细胞移植
✓ 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 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血小板减少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嗜血细胞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症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
✓ 肝病继发血小板减少症
研究显示其应用安全性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特比澳是针对ITP发病 机制的治疗性药物,安
全升高血小板 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谢谢!
; 必要时两组均可予以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患者一般情况
特比澳组
试验组
p值
入组病例数(男/女) 31例(11/20) 31例(13/18) 0.602
平均年龄(岁)
52(22-80) 48(21-84) 0.835
中位病程(天)
7(1-80)
7(1-88)
C-端结构域
N-端结构域
促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机理
TPO的生成部位
肝脏:70% 肾脏及其他组织:30%
70% 肝脏
30% 肾脏及其他Fra bibliotek内源性TPO的浓度与调节
正常人血浆内源性TPO的浓度约为80pg/ml。 干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存在TPO受体。 当血小板数量增多时,TPO产生受抑制,以致于 不能进一步刺激血小板的生成。 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特别是伴随巨核细胞减少, 血浆TPO浓度会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药理作用
【摘要】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高特异性的血小板刺激因子,直接作用于骨
髓造血干细胞,调控血小板生成的各个阶段,特异性升高血小板。适用于实体瘤
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适用对象为血小板低于50×109·L-1且有必要升高
血小板的患者。现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等作具体论述。
【Abstract】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is a specific platelet stimulating
factor which affect directly bone marrow haemopoietic stem cell,and regulate every
stage of thrombocytopoiteic,to heighten platelet specially.It is suitable for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h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in solid tumor patients . Patient with
low platelet as applicable object . To disscuss pharmacologic action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
【Key words】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Thrombopenia;
Pharmacologic action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uTPO)是高特异
性的血小板刺激因子,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调控血小板生成的各个阶段,
特异性升高血小板[1]。对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评价及不良反应等作一论
述。
1 药理作用
TPO是造血生长因子之一,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调控血小板生成
的各个阶段。它是刺激巨核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对巨核细胞生成
的各阶段均有刺激作用,包括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多倍体巨核细胞的发育成熟[1-2]
及特异性升高血小板数目[2],其与内源性TPO具有相似的升高血小板的药理作
用。
大剂量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的猕猴,皮下连续给予rHuTPO,20d后发现可
阻碍外周血小板下降,使低谷期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升高,且处于低值的时间缩
短,对外周血小板在骨髓抑制的低谷期聚集率升高。表明rHuTPO可特异性刺激
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外周血小板的恢复。以Balb/c系小鼠腹腔注射卡
铂150mg·kg-1造成血小板减少模型,经腹腔分别给予rHuTPO1 1×102,1.1×103,
1.1×104U·kg-1及生理氯化钠溶液,qd,连续给药10d,隔日检测血小板数和平
均血小板体积,观测至停药8d。结果:rHuTPO1.1×103U·kg-1以上各剂量组均
能明显减轻卡铂所致血小板数下降,1.1×102U·kg-1组在给药10d及停药2d时,
也有明显减轻卡铂所致血小板下降作用,表明rHuTPO给药后能促使血小板的生
成和释放,并且血小板的升高与rHuTPO剂量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2 药动学
正常人单次皮下注射rHuTPO的药动学研究[4]:受试者随机分为0.5,1.0
和2.0μg·kg-1三个剂量组,每组8例,单次皮下注射rHuTPO,结果rHuTPO在
体内的吸收与消除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三个剂量组的t1/2Ka分别为
(2.5±1.1),(3.2±2 6)和(4.2±2.4)h,Tmax分别为(9.0±1.9),(10 8±2.4)和(11.8±5.4)h,
提示皮下吸收过程不受rHuTPO给药剂量的影响。rHuTPO体内半衰期较长,三
个剂量组消除半衰期相近,分别为(46.3±6 9),(40.2±9.4)和(38.7±11.9)h。另外,
注射剂量比为1∶2∶4,AUC比为1.0∶1.8∶3.2,两者基本呈线性相关。
多次皮下注射rHuTPO的药动学研究[5]:8例患者分为隔日给药组(隔日皮
下注射rHuTPO1.0μg·kg-1,共7次)和每日给药组(每日皮下注射
rHuTPO1.0μg·kg-1,共14d)两组,每组4例。
3 结果
随给药次数的增加,每个受试者的血药浓度随之升高,隔日给药组和每日给
药组的谷浓度(Cmin)分别在5次和7次给药后达到稳态水平,稳态Cmin分别
(1.64±0.97)和(2.91±1.74)μg·L-1。两组的峰浓度(Cmax)的变化趋势与谷浓度相似,
稳态Cmax分别为(2.14±1.10)和(4.19±3.44)μg·L-1。每个受试者首次给药后的
AUC以及Tmax和t1/2等药动学参数与末次给药后相比无明显差异,即无时间
依赖性的药动学变化。多次皮下注射rHuTPO,血药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给药的累
积剂量正相关,在给药14次后,药物在体内无蓄积倾向。
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采用TPO
皮下注射1.0 μg/kg/d,14天为一个疗程。在82例ITP患者中,70例显效(85%);
无效仅2例,临床疗效较好。
4 不良反应
良反应较少发生,偶有发热、肌肉痛、头晕等,一般不需处理,多可自行恢
复。本品在III期临床试验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5 讨论
对血小板减少患者,因它能够增加体内或体外的巨核细胞及其他造血干细胞
的数量,所以可有效地改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症状,使血小板数有较快的增长,
能加快癌症患者合适剂量的化疗和骨髓移植后血小板恢复至基线值,在正常血小
板供者中的使用也证实能改善血小板缺损。血小板生成素的特点,它能有效改善
血小板缺少症患者的症状,加快化疗及骨髓移植后血小板的恢复,是血小板缺少
症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总之,它将成为提高血小板数量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如同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gen)一样,血小板生成
素也将会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 MCDONALD TP. Thromb opoietin:itsbiology,purific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J].ExpHematol,1988,16(3):201-205.
[2] MCDONALD TP. Thromb opoietin:Itsbiology,clinical aspects,and
possibilities[J].AmJPediatr Hematol Oncol,1992,14(1):8-21
[3] 姜杰玲,赵永强,单渊东,等.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单次皮下注射的
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1,17:(4):284-286.
[4] 朱铁楠,邹晓阳,段云.血小板减少患者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
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20(4):27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