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摘要:双重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和黄头病毒(YHV)试纸条是建立于特定地对WSSV包膜蛋白VP28(W1和W30)和YHV核壳体蛋白p20(Y19和Y21)的使用单克隆抗体(MAbs)上。单克隆抗体W30和Y19与胶体金结合并喷到紧挨玻璃纤维垫的样品小室内。单克隆抗体W1和Y21羊抗鼠免疫球蛋白G(GAM)抗体被分别喷到硝化纤维膜条的位置指定W,Y和C。这些试纸条被干燥存储在一个塑料袋里并放置在塑料盒子中。取对虾的游泳足作为样本,来评估试纸条对WSSV和YHV的检测能力。将游泳足匀浆在100μl缓冲液中,并置于试纸条的样品小室中,顺着消化纤维膜条流动,并可以在15分钟内被观察到抗体蛋白复合物。样本中虾被WSSV和(或)YHV感染,病毒蛋白将会结合到胶体金单抗上。这些复合物会被在测试线W和(或)Y上的单抗俘获,造成外观可见的颜色带。任何未结合胶体金单抗的,就会通过W和Y线,被GAM抗体俘获,在C处形成条带。当样本不包含WSSV和YHV蛋白质或含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毒蛋白的测试,只能C处观测到条带。灵敏性测试与使用单一单抗斑点印迹试验相对比,500倍的敏感度低于对WSSV的1-step PCR和1000倍的敏感度低于对YHV的RT-PCR。尽管如此低灵敏度,双重检测试纸条在速度、简单的操作和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专业技能依然具有优势。而且此试纸条能同时检测WSSV和YHV的能力也节约了花销。

1.背景介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黄头病病毒(YHV)是对虾商品化养殖中最常见的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这些病毒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在泰国,过去十年里它们已经导致了10亿美元的损失(Flegel, 2006)。各种分子方法已经开发来用于这些病毒的诊断,包括对WSSV的PCR分析(Takahashi et al., 1996; Lo et al.,1996; Srisala et al., 2008);对YHV的RT-PCR分析(Wongteerasupaya et al.,1997; Cowley et al., 2004);对YHV的qRT-PCR分析(Dhar et al., 2001; Ma et al., 2008);对WSS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Jaroenram et al., 2009)和对YHV的RT-LAMP(Mekata et al., 2009))。这些方法中,PCR和qPCR由于其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用于广泛用于检测和研究。

免疫学为基础的同时使用多克隆抗体(PABS)和单克隆抗体(MAbs)的诊断方法,已经开发了用于WSSV检测(Nadala et al., 1997; Nadala and Loh, 2002; Poulos et al., 2001; Anil et al., 2002; Liu et al., 2002; Chaivisuthangkura et al., 2004, 2010)和YHV的检测((Nadala et al., 1997; Sithigorngul et al., 2000, 2002)。然而,这些免疫学为基础的技术,只能在实验室由训练有素的人员执行。这些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令到免疫层析法试纸条发展到可以进行对WSSV的检测(Powell et al., 2006; Sithigorngul et al., 2006)和对YHV的检测(Sithigorngul et al., 2007)。这些试纸条的特性是其简单性和便利性;结果可以迅速地获得,不需要复杂的工具或专业技能。此外,这种方法可用于筛选个别虾或养殖池中的虾样品来确认相对高水平的病毒感染(相比于基于PCR的方法)。且可以方便地用于由养殖户自己监控两种病毒的感染情况。在被用于检测WSSV与YHV的开发的单一检测试纸条中(Sithigorngul et al., 2006, 2007),被用作俘获抗体的多抗作为测试条的测试线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数量上的控制上,多抗在质控上明显地要比单抗要不可靠。在这份报告中,新的针对WSSV的单抗(W1和W30)和针对YHV的单抗(Y21)会替代多抗更加有效地作为试纸条的检测线(Sithigorngul et al., 2006, 2007);并且原本检测两种病毒的两条试纸条会被整合到一条双重检测的试纸条上,以更加方便地使用单一制剂检测两种病毒。

2.材料和方法

2.1.病毒的准备

从泰国中部佛统府挽铃县的农场获得的称重过后10~15g的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自然感染YHV。从泰国南部宋卡和Prajuabkirikhan省的农场获得,10~15g并称重的南美白对虾自然感染WSSV。从被感染的虾截取了两游泳足,匀浆并加入100μl 0.3M磷酸盐缓冲盐水(2×PBS中,pH值7.2)和0.5ml等分上清液。在实验前,将这些匀浆贮存在?70 ?C。

2.2.单克隆抗体的准备

如前所述,对WSSV包膜蛋白VP28(W1,W30)具有特异性的单抗,是从免疫的小鼠中免疫并重组得到的(Chaivisuthangkura et al., 2004)。而对YHV核壳蛋白P20(Y21)具有特异性的单抗从小鼠免疫后部分纯化后得到的(Sithigorngul et al., 2002)。对YHV p20 具有特异性的Mab(Y19)先前已经描述过了(Sithigorngul

et al., 2002)。用杂交瘤-SFM 无血清培养基(Gibco, Carlsbad, CA, USA)培养产生MAbs的杂交瘤,并且按照生产商的说明使用琼脂糖凝胶柱(Roche Molecular Biochemicals, Indianapolis, IN, USA)纯化MAbs。用磷酸盐缓冲液(PB:10mM磷酸缓冲液,pH7.3)对洗脱的抗体进行透析,并且将抗体浓度调至1mg / ml。

2.3.斑点印迹试验

分别用来自未感染的对虾游泳足匀浆稀释感染了WSSV或YHV的对虾游泳足匀浆,并将稀释液点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如前所述,将硝酸纤维膜置于包含对WSSV或YHV具特异性的单抗溶液中,并且此单抗能与病毒蛋白结合后能被检测到(Sithigorngul et al., 2002; Chaivisuthangkura et al., 2004)。在使用成对抗体时,任何观察到的测试灵敏性的上升都表明MAbs与非重叠抗原结合。

2.4.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准备

双重检测试纸条是从Pacific Biotech Co. Ltd(泰国,碧差汶省)购置的。单抗W30和Y19需与胶体金颗粒(直径10nm)进行聚合,并以5和3μl/cm的规格喷在玻璃纤维垫上,而且在使用前需要在40℃下干燥保存过夜。单抗W1(0.4mg/ml)和Y 21(1mg/ml)是各自连续地以1和1.5μl/cm的规格微喷到硝酸纤维素膜(孔径:8-μm)特定地位置。这些特定的位置就是试纸条上的用于检测WSSV的W线和用于检测YHV的Y线(图.1A)。羊抗鼠IgG抗体(0.8mg/ml)以1μl/cm的规格喷到相同的硝酸纤维膜上作为质控线C的地方。然后将膜置于40℃下干燥过夜。组装时,玻璃纤维垫与喷有结合了胶体金的W29和Y19硝酸纤维膜接合时,应在其反面并置于质控线的下游处。样本垫置于玻璃纤维膜前方样本小室处。吸收垫置于在最末端,紧靠着质控线以收集最后多余的待测液(图. 1A)。这些组件被切割成4.5mm宽的试纸条,装于一独立的塑料小盒子中(图.1C),最后贮存在干燥的塑料袋子中。

2.5.特异性检测

从未感染或自然感染WSSV或YHV的南美白对虾中取其游泳足(10~15g),并在PBS(50μl/游泳足)作匀浆处理。然后,此匀浆用1:5的缓冲液(30mM Tris,336mM NaCl,9nM EDTA,1% Triton X-100,pH=9.3)稀释。取其稀释后的上清液100μl并置于单独的试纸条的样本小室中,让其像色谱那样,到达吸收垫前,在试纸条的硝酸纤维流动流至W,Y和C处(图.1B)。在15min内即可观察到

样本在试纸条上的试验结果。若是阳性,则在W和(或)Y处与C处出现红紫色的条带,而若是阴性则只在C处出现红紫色条带(图.2)。感染了WSSV和YHV的对虾游泳足匀浆液可以以1:1的比例进行同样的的实验。为了确定其特异性,从感染了桃拉综合征病毒(TSV)或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HNV)的虾去其游泳足以相同的方法作了实验。

以确定两种病毒与单抗结合时可能造成的干扰,在进行试纸条灵敏度检测对比实验前,感染WSSV的对虾游泳足匀浆分别与从感染YHV或未感染的对虾游泳足匀浆进行稀释。相反地,感染YHV的匀浆则与感染WSSV或未感染的对虾游泳足匀浆分别稀释,并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实验。

2.6.试纸条与斑点印迹试验和PCR的灵敏性对比

从感染了WSSV或YHV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中取上清液,并分别用未被感染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稀释(用斑点印迹试验的PBS或试纸条和PCR 的应用缓冲液)。从每个稀释液中取1μl作为样品,并像之前描述的单抗对WSSV 或YHV特异性测试那样,用斑点印迹试验来试验。用高纯度核酸试剂盒(罗氏分子生物化学试剂)从相同对虾的匀浆中(100μl)中提取的,并且用未感染对虾中提取的核酸分别进行稀释。这些样本用于证明其是否含有WSSV 的DNA 或YHV的RNA。用引物VP28F和VP28R进行PCR,得到长度为633bp的扩增子(Chaivisuthangkura et al., 2004)证明其含有WSSV的DNA;用设计好的引物YHV10F和YHV114R进行RT-PCR,得到长度为135bp的扩增子(Wongteerasupaya et al.,1997)来证明其含有YHV的RNA。如上所述,相同的稀释核酸样本分装后同样用于试纸条试验。用其他检验灵敏度的方法与其通过琼脂凝胶电泳产生DNA的最低稀释浓度方法来对比。

2.7.热稳定性测试

经过干燥处理保存在塑料袋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置于60℃的烘箱中,在使用前分别存放0,10,20和30天。用混合了感染了WSSV和YHV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以1:5和1:100的比例稀释后对试纸条进行试验(每次试验使用5片试纸条)。用未感染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得到的质控线条带强度与其免疫条带强度作对比。

图1:试验试纸条。(A)图中示出双重检测试纸条中各单抗的位置。(B)含有WSSV和YHV的样本到达样本垫后,检测线(W和Y)上的抗体将俘获结合了抗体和抗原的复合物,并在W和Y处显示出红紫色的胶体金条带。而未被结合的抗体则会越过检测线,在C处卑羊抗鼠IgG抗体(GAM)所俘获并出现一条条带。样本的其余成分则被吸收垫所吸收。(C)中图片显示的是打开包装盒测试前的双重检测试纸条。(D)则显示的是包装试纸条的小盒子。黄色的正方形和蓝色三角形代表对虾的组织。(在该图中说明的参考颜色

的解释,读者可参考该文章的网页版本。)

图2:双重测试试纸条实验结果。对虾游泳足匀浆样本:(A)未感染病毒的对虾;(B)感染了WSSV的对虾;(C)感染了YHV的对虾;(D)将B和C混合。W:检测WSSV的检测线,Y:检测YHV的检测线,C:质控线。

3.结果

3.1.对WSSV和YHV特异性MAbs的生产

两组对WSSV 的VP28具有特异性的单抗(W1和W30)是从免疫过的小

鼠中得到后并将VP28蛋白(rVP28)重组。这两组结合在VP28不同位置的单

抗显示出相同水平地亲和力。这两种单抗的结合使用令到斑点印迹检测灵敏度增加了2倍(图.3A)。相反地,单体W30通过单抗W29结合到到该重叠表位,基于该发现,这两种单抗的结合并未增加斑点印迹试验检测的灵敏度(数据未显示)。因此,如上所述,对于免疫层析试纸条,将与胶体金结合的单抗W30替代单抗W29和W1置于检测线上并替代检测WSSV试纸条上兔抗-rVP28与单抗W28

的合用(Sithigorngul et al., 2006)。

对YHV p20具有特异性的单抗Y21表现出与单抗Y19相同的检测灵敏度,并且当它们一起使用时,斑点印迹试验的检测灵敏度增加了2倍(图.3B)。如先前报告的描述,为了使其优化,在试纸条的检测线上使用单抗Y21而不使用单

一检测YHV试纸条中重组p20的多抗(Sithigorngul et al., 2007)。

3.2. 试纸条的优化

在生产双重检测试纸条的最后优化中,单抗W30(5μl/cm)和单抗Y19(3μl/cm)与胶体金颗粒结合,分别喷到每条试纸条的玻璃纤维垫上。对于检测线和质控线,单抗W1(0.4mg/ml),单抗Y21(1mg/ml)和羊抗鼠(0.8mg/ml)以1,1.5和1μl/cm 的规格分别喷到硝酸纤维膜的W,Y和C处,并且因为这些单抗表现出其对稀

释了的感染病毒的对虾样本高度的灵敏性,以致即使是未被感染的对虾样本也不会显示出假阳性。

3.3. 试纸条的特异性检验

当感染了WSSV或者YHV的对虾样本被用作检测时,只能观察到一条色带在W或Y线上。可以观察到,在两种病毒之间或者其他对虾病毒间,如TSV和IHHNV,并没有出现交叉反应。当使用感染了这两种病毒的对虾样本混合物,

在W和Y处都可以观察到条带,而互相之间不发生任何干扰(图.2)。此外,该病毒在病毒混合物的病毒含量比与另一病毒低得多,检测灵敏度仍类似于含有一种病毒匀浆样品的相同效价(图.4)。

这个试纸条可以检测在东南亚发现的的强毒株YHV-1a和YHV-1b(Senapin et al., 2010)以及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与鳃相关的病毒(GA V或YHV-2)(Sithigorngul et al., 2007)。

图3:对感染了WSSV和YHV的对虾进行的斑点杂交试验结果。感染了WSSV(A)或YHV(B)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用未被感染的对虾游泳足匀浆稀释,并且添加到硝酸纤维膜上(1μl/点),单抗极限检测值:W1(a),W30(b),W1和W30的组合(c),Y21(d)和Y19和Y21(f)(箭头指的地方)。底下的方形显示的是未被感染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检测结果。右侧的数字表示每个样品的稀释数。

3.4. 灵敏性测试

感染了WSSV的对虾匀浆所能显示出明显的阳性结果的最低比例是1:200(图.5A)。灵敏性与用单一两倍的单抗进行的斑点杂交测试相同,且低于用结合了W1和W30的单抗(1:400)的斑点杂交测试(图.3A)。为了与PCR的灵敏性比较,从相同对虾匀浆中提取得核酸用于斑点杂交测试和试纸条检测。在稀释度10-5时,可以检测到633bp的条带(图.6A)。因此,双重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比one-step PCR低500倍。然而,双重检测试纸条在检测WSSV的灵敏性上却比单测试WSSV试纸条明显地灵敏100倍(Sithigorngul et al., 2006)。

相反地,感染了YHV对虾游泳足匀浆得到明确的阳性结果的多滴比例是1:800(图.5B)。此灵敏度与用单一单抗进行斑点杂交试验相同,但是只有用Y19和Y21的混合单抗灵敏度的一半(图.3B)。为了将它的灵敏度与用RT-PCR的灵敏度相比较,用RT-PCR对从同一对虾游泳足匀浆分离出的核酸进行试验。在稀释度为10-6的稀释液中,可以检测到135bp的浅带(图.6B)。因此,双重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比one-step RT-PCR的低1000倍。

3.5.热稳定性测试

在60℃用游泳足匀浆,在稀释比为1:5进行热稳定性测试,显示免疫反应条

带强度在0,10和20天孵育后并无差异。但是30天的孵育期后,其强度有轻微的下降。然而,在1:100稀释液中,可以观察到处理样品中免疫条带的强度并无差异。这结果表明,这试纸条可以在室温下储存至少两年并且可以保持其功能不变(Paek et al., 2000),这跟单一测试WSSV(Sithigorngul et al., 2006)或YHV (Sithigorngul et al., 2007)的试纸条的保质期一样。

图4:同一匀浆的WSSV与YHV干扰性测试。分别用南美白对虾感染了YHV的游泳足匀浆(A)或未感染的(B)稀释感染了WSSV的游泳足匀浆。相反的实验则分别用南美白对虾感染了WSSV的游泳足匀浆(C)或为感染的(D)稀释感染了YHV的游泳足匀浆。它们被加到试纸条上的体积为100μl/条。稀释匀浆的稀释度为1:5.并且用于稀释的匀浆稀释比例显示在左侧和右侧。

图5:试纸条检测WSSV和YHV灵敏度测试。感染了WSSV或YHV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分别用未感染的对虾游泳足匀浆来稀释并且添加到试纸条的体积为100μl/条。箭头给出的为极限检测出WSSV(A)和YHV(B)的稀释比例。注意:当使用这样品15分钟后薄膜还是湿润时,能后观察到检测出WSSV为阳性结果的稀释比例为1:200和检测出YHV的为1:800。

4.讨论

测检WSSV和YHV的双重免疫层析试纸使用对WSSV具特异性的VP28和对YHV具特异性的p20来研制。实验的检测灵敏度与之前单一检测YHV的试纸条(Sithigorngul et al.,2007)相同,并比之前单一检测WSSV试纸条(Sithigorngul et al., 2006).)的要高。初步实验表明,组合使用3种不同的VP28单抗并将任一置于W检测线上,或者结合了胶体金,都不会增加其对WSSV的检测灵敏度。的确,与单独使用单抗W1对比,将单抗W28用于检测线,检测WSSV的灵敏度有明显的增加。出乎意料的是,加入单抗W28作为胶体金偶连物产生了相同的效果,因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斑点杂交测试的结果都表明三种用在测试的WSSV单抗VP28(W1,W28和W30)都结合在VP28的非重叠抗原表位上。单抗W28引起干扰作用的原因现时还未清楚。但是,有可能的是单抗与胶体金颗粒(10nm)的结合导致了硬脂酸干扰了近端抗原表位的结合。为了解决此问题,只有单抗W1和W30分别被用在检测线上和与胶体金的结合。

图6:PCR和RT-PCR检测结果。在图.3和图.4被用来进行斑点杂交试验的感染了WSSV和YHV的南美白对虾游泳足匀浆分别用未感染的对虾匀浆稀释,并且用PCR检测WSSV(A)和用RT-PCR检测YHV(B)。M列:DNA marker;a列:10-3,b列:10-4,c列:10-5,d列:10-6,e列:10-7,f列:10-8,g列:未感染

的对虾游泳足匀浆。箭头处:在最低稀释度,633bp和135bp的PCR产物显示出的可观察到的阳性结果。

即使双重检测试纸条中WSSV单抗W1使用最佳浓度(0.4mg/ml)比单一检测WSSV试纸条使用抗体浓度(1.5mg/ml)要低,但是其对WSSV的检测灵敏

度却高出100倍。此外,检测线上的低浓度单抗W1令其检测WSSV与远离样

品小室的检测YHV的第二条检测线组合起来。当在检测线W使用更高浓度的

单抗W1时,胶体金-单抗Y19结合物会被更远端的YHV检测线Y的反应阻断,并且对WSSV的检测显示出假阳性。

然而,用YHV和WSSV蛋白最佳的测试浓度都是否能容易检测对虾组织匀浆。尽管与基于PCR检测技术对比是较低的检测灵敏度,但是检测试纸条的优

点在于能够快速地给出检测结果(15分钟内完成样品准备和检测)。它十分简单并且不需要十分熟练的实验室技术或仪器,并且虾场中的工作人员就能使用。虽然斑点杂交测试能够提供相同的灵敏度,但是这需要实验室和需要7小时甚至更长的运转时间。

尽管基于抗体的诊断方法表现出比基于PCR技术的方法灵敏度更低的现象,但是双重免疫层析试纸条为养殖场对WSSV和YHV疾病控制的管理提供了一些便利。在使用PCR检测和基于单抗的免疫斑点法检测或检测斑节对虾中的WSSV,都可发现这有价值(Patil et al., 2008)。例如,低水平的免疫斑点检测证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像六个在不同放养时间被检测出WSSV养殖场得不到收成一样。相反地,非常高灵敏度的PCR不能证明出疾病的发生,就像四个只用较高灵敏

度的2-step PCR检测出WSSV的养殖场,在105天的放养期能得到对虾很好的

收成。类似的PCR检测证明WSSV不具备长期持续性,除非环境压迫出发提高病毒的复制传播导致疾病的产生,这已经在其他研究上表明了(Peng et al., 1998; Tsai et al., 1999)。因此,这里所描述的低灵敏度的双重免疫层析试纸条,为虾农提供有一个简单和有效的诊断手段去控制WSSV和YHV的感染途径并预测将要爆发的疾病。因此,他们就能够有工具来处理生产损失。

5.收获

这项工作是得到诗纳卡琳威洛大学研究基金和诗纳卡琳威洛大学研究部的

优秀基金的部分支持。我们要感谢太平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纸测产和海洋利达有限公司的Satit Phanich先生和所有虾农提供感染WSSV和YHV的虾和

分配给他们双重试纸条进行初步测试。参考文献:

关于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与讨论

关于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研究进展与讨论 摘要: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能导致养殖的对虾大规模死亡。WSSV是含有囊膜的无包涵体杆状双链DNA病毒,属于线形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WSSV传染能力强,致死率高,且能感染多种虾、蟹。本文对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研究现状做了详尽的报道,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便利,并在最后用哲学的观点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关键词:对虾;病害;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基因;蛋白质 1 对虾养殖及其病害 1.1 世界对虾养殖情况 由于全球对虾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且海洋中能捕捞的量逐年减少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对虾养殖业便逐渐兴起。1982年,对虾养殖产量在世界虾类总产量中的比重不到5%,到2003年,已上升到37%。目前,虾类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消费量约占世界虾类产销量的75%,而主要对虾类生产国,包括海洋捕捞和人工养殖对虾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少部分在西半球。1997年-1999 年养殖对虾的国际市场价格非常好,于是一个新的对虾养殖高潮突然掀起,越南和印度成为对虾主要出口国。2002年,中国养殖对虾产量超过泰国居世界第一。2004年全世界虾关产量达到607。9x104t,全球最大虾类生产国依次为中国、泰国、印尼、越南等,而西半球国家只有拉丁美洲厄瓜多尔居于主要产虾国的第十位,其次是墨西哥[1]。在此背景下,全球养殖对虾的面积激增,产量大幅度增加,给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巨额利润,使对虾养殖业得到更迅猛的发展。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粮食安全、食物供给、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平衡、就业和扶贫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虾养殖起源于亚洲,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南美国家基于本国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虾养殖业,特别是南美白对虾的人工养殖,目前亚洲总产量仍然位居世界对虾养殖产量的80%以上[2]。 1.2 我国对虾养殖业发展 我国对虾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发展,目前我国对虾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上,对虾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对虾养殖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起步发展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我国对虾养殖面积从几千公顷发展到近10万公顷,养殖对虾产量从几百吨增长到近20多万吨。其特点为养殖中国对虾为主,人工育苗商业化,饮料生产工业化,水产冷冻加工业开始起步,对虾养殖成为辽宁、山东、河北三省水产养殖发展的最大亮点。 (2)第二阶段为萧条期:从1993年-1997年,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暴发流行,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从1992年的22万多吨,下降到1994年的5。5万吨。对虾养殖产量的急剧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养虾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很多对虾养殖企业因病害严重,又无法控制,纷纷转移养殖其他经济种类海洋生物或者放弃。 (3)第三阶段为恢复-快速发展期:由于经历了灾难性瘟疫,对虾的病害防治引起了人们的不断重视。从1998-2003年,历经多年的努力探索,政府和企业把对虾养殖业作为优势产

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Advances in Marine Sciences 海洋科学前沿, 2020, 7(2), 44-5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117437720.html,/journal/am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117437720.html,/10.12677/ams.2020.72007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Xuefei Li1, Yiwen Tao1, Huarong Guo1,2* 1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netics and Breeding,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Institute of Evolution and Marine Biodiversity, College of Marine Life Science,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y 4th, 2020; accepted: May 20th, 2020; published: May 27th, 2020 Abstrac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is one of the major viral pathogens which has greatly ham-per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of shrimps and crabs. Compared with other viruses, the WSSV genome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huge size and relatively low homology. This paper has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the genome, me-chanism of virus-host interaction, detection, prophylaxis and control of the WSSV. This review will contribute to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SSV and i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Genome, Interaction Mechanism, Shrimps, Crabs 白斑综合症病毒研究的最新进展 李雪飞1,陶奕文1,郭华荣1,2*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20年5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0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27日 摘要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危害我国虾蟹类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通讯作者。

如何防制对虾白斑综合症

如何防制对虾白斑综合症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业部于2008 年12 月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以第1125 号公告发布了修订后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对虾白斑综合症被列入一类动物疫病,说明对虾白斑综合症对水产养殖业的危害程度。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令人措手不及,严重的能导致整池绝产、全军覆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治疗该病是养殖成败的关键。 1病原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病原为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系统性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及白斑杆状病毒等。病毒粒子为杆状,有一层囊膜和两层蛋白衣壳。包含双链DNA 。 2流行病学世界上所有的养殖对虾种类均是白斑病病毒的宿主。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短沟对虾、刀额对虾、南美白对虾、墨吉对虾和斑节对虾的糠虾期幼体到成虾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病,甚至病重造成死亡。对虾白斑病病程急,短则2-3 天,长则1 周可使全池虾死亡,养殖对虾发生白斑病以前,虾塘内往往有少量脊尾白虾(水白虾) 巡边,然后死亡,我国从南到北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浙江地区中国对虾流行白斑病在每年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稍晚些。在发病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必要措施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对对虾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 病虾、死虾及被污染的水源和饲料为传染源。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病虾该病经口传染,健康虾摄食病虾,故一般大虾先死。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污染了水体或饵料,健康的虾吞食后也被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或池塘上空和水边鸟类、蛙类吃掉后感染未发病池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disease) 【病原】该病病原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该 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一种综合性病症。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主要有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系统性外胚层和中胚层杆状病毒及白斑杆状病毒等。 【症状】病虾一般是停止摄食,行动迟钝,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在池边、池底不动,很快死。病虾体色往往轻度变红或暗红或红棕色,部分虾体的体色也不会改变。发病初期可在头胸甲上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是很多,需注意观察才能见到。并且可见对虾肠胃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病情严重的虾体较软,白色斑点扩大甚至连成片状。有严重者全身都有白斑,有部分虾伴肌肉发白,肠胃也没有食物,空空的,用手挤压甚至能挤出黄色液体,头胸甲很容易剥离。病虾的肝胰脏肿大,颜色变淡且有糜烂现象,血凝时间长,甚至不凝。 【流行及危害】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病病程急,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也不过7天可使全池虾死亡。病虾小者体长4厘米,大者7-8cm以上。该病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于病虾把带毒的粪便排入水体中,污染了水体或饵料。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虾后感染,或使用发病池塘排出的污水而感染等。白斑病也常继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也更大。发病前期水体理化因子变化较大,pH值在一天中的变化甚至超过0.5,水体的透明度较小,有机物的耗氧量较大。 【防治方法】预防措施:做好养殖池塘的清淤、消毒及培水;选择健康无病毒的虾池进 行放养;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质及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保持水体的相对稳定;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

对虾白斑病的诊断和防治

一、对虾白斑病的诊断 1.不显症对虾白斑病病毒检测对不显症对虾是否携带白斑病病毒,目前已有几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酶联免疫法和核酸探针法已经在生产实践中应用,通过检测,能在发病前20-40天作出预报,指导生产者提前做好预防。 2。显症对虾白斑病的诊断头胸甲是否容易剥离,头胸甲上是否有白斑是判断白斑病的可靠体征。早期白斑病在头胸甲上可见到针尖样大小白色斑点,数量不多,不易观察到,此时对虾胃内还充满食物,头胸甲不易剥离。中晚期的白斑病白斑大且连成片,严重的全身甲壳都有白斑,胃内空空无食物,头胸甲很容易剥离这时用药已太迟。 因为白斑病病程急,短则2-3天,长则1周可使全池虾死亡,所以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早期白斑病的确切诊断至关重要。养殖对虾发生白斑病以前,虾塘内往往有少量脊尾白虾(水白虾)巡边,然后死亡,我国从南到北都有这种现象发生。浙江地区中国对虾流行白斑病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稍晚些。如果发现塘内脊尾白虾死亡,时间又恰好在5-6月,即应警惕对虾是否传染上白斑病。 二、对虾白斑病的治疗和预防 1.对虾白斑病的治疗如果确定对虾白斑病尚属初发期,大多数对虾胃内充满食物,即可对症治疗。治疗白斑病

应以内服药为主,结合水体泼洒中草药制剂及水体消毒。消毒前先泼洒中草药制剂,目的是为了减少死亡。内服药由抗病毒药(大多为中草药制剂)、强抗菌药、保肝护胆药和维生素类药物组成处方。西药对付病毒病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无能为力,而中药可显神威。抗病毒中草药制剂种类不少,有病毒刹星、对虾抗毒净、对虾解毒散、对虾病毒净;非中草药抗病毒制剂有百毒净(成分利巴韦林);强抗菌药有虾病消、虾病宝、伟达康等;保肝护胆药有肝胃宝、虾肝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维生素C应选用包囊型,非包囊型维C损耗大,疗效不确定。外用水体泼洒中草药制剂可选虾用泼洒剂。水体消毒可用碘制剂、海因类消毒剂。 2.对虾白斑病的预防白斑病的预防可选用上述一种中草药制剂和一种维生素制剂组成配伍内服,一般一周使用一次,中草药制剂可轮换使用。外用水体消毒按常规。 3.内服药使用方法药物添加到饲料中,最好在饲料厂生产过程中完成,养殖者也可以自己添加。药物添加到饲料中应混合均匀,不易散失。养殖者可将易溶组份按比例溶解于水,然后投入足量配合饲料吸干药水,拌和后倒入鱼油,再拌和后投喂。不溶于水的组份可用粘合剂粘结投喂。比较麻烦的是将药物添加到鲜饵中,可将药物粉剂与海藻粉混匀,然后粘附到鲜饵上投喂。 三、白斑瘸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病的防治

中国对虾白斑症病毒病的防治 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号:2004336603 姓名:陈丽梅班级:2班 ㈠病原体白斑症病毒 (WSSV) 该病毒与我国台湾省的白斑杆状病毒(WSSV)和日本对虾杆状病毒 (RV-PJ)所描述的是同一类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无包函体的杯状病毒C亚群。DNA型病毒。 ㈡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虾首先停止摄食,行动迟钝,弹跳无力,漫游水面或静卧水底,不久即死。病虾体色有时候轻度变红或暗淡退色,但有时候体色并不改变。典型的病虾在其甲壳的内面又直径数毫米的白点,白点有时变为淡黄色,在显微镜虾呈花朵状,外围较透明,花纹清楚,中部不透明,花纹不清,白点在头胸甲上特别清楚,肉眼可见。白点在酸中容易分解。但在有些地方的病虾白点不明显,甚至没有。病虾头胸甲与其下方的组织分离,容易剥下。血淋巴混浊。淋巴样器官和肝胰脏肿大,皮下组织,结缔组织,淋巴样器官,造学组织,肝胰脏,触角腺,腮,中肠,心脏,中枢神经等组织和器官均发生病变,这些组织受感染的细胞核肥大,核仁偏位,浓缩成电子密度很大的团块或破成数小块,分部在核边缘;有的核中核仁消失,各种胞器减少以至解体。核内有大量病毒粒子。严重者核膜破裂,病毒粒子再感染周围的细胞。在腹部肌肉纤维之间有时也出现病毒粒子。有的病虾在腮和触角腺中可看到血细胞变性坏死,包围成结节状结构,其大小为20~50μm,淋巴器官有血细胞浸润。

㈢流行情况 此病发生再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和斑节对虾的糠虾期幼体到成虾,我国于1993年4月中旬首先发生在福建省,并很快就蔓延到广东,以后迅速沿海岸向北发展,一直到辽宁省,几乎遍布全国个养虾地区。一般虾池发病后2~3天,最多不足一周时间壳全池虾死亡。病虾小者体长4cm,大者7~8cm以上。从山东情况来看,1993年6月中旬日本对虾首先发病,随后是中国对虾。该病使全国养虾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部分地区的虾池绝产,1993年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86亿人民币,现在该病仍在全国流行,眼中影响养虾业的发展,最低发病水温18~20℃。该病也常继发弧菌病,使病虾死亡更加迅速,死亡率更高。其传播主要是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即由病虾排除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与黄头病毒双重快速检测试纸条 摘要:双重检测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和黄头病毒(YHV)试纸条是建立于特定地对WSSV包膜蛋白VP28(W1和W30)和YHV核壳体蛋白p20(Y19和Y21)的使用单克隆抗体(MAbs)上。单克隆抗体W30和Y19与胶体金结合并喷到紧挨玻璃纤维垫的样品小室内。单克隆抗体W1和Y21羊抗鼠免疫球蛋白G(GAM)抗体被分别喷到硝化纤维膜条的位置指定W,Y和C。这些试纸条被干燥存储在一个塑料袋里并放置在塑料盒子中。取对虾的游泳足作为样本,来评估试纸条对WSSV和YHV的检测能力。将游泳足匀浆在100μl缓冲液中,并置于试纸条的样品小室中,顺着消化纤维膜条流动,并可以在15分钟内被观察到抗体蛋白复合物。样本中虾被WSSV和(或)YHV感染,病毒蛋白将会结合到胶体金单抗上。这些复合物会被在测试线W和(或)Y上的单抗俘获,造成外观可见的颜色带。任何未结合胶体金单抗的,就会通过W和Y线,被GAM抗体俘获,在C处形成条带。当样本不包含WSSV和YHV蛋白质或含量低于检测下限的病毒蛋白的测试,只能C处观测到条带。灵敏性测试与使用单一单抗斑点印迹试验相对比,500倍的敏感度低于对WSSV的1-step PCR和1000倍的敏感度低于对YHV的RT-PCR。尽管如此低灵敏度,双重检测试纸条在速度、简单的操作和在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专业技能依然具有优势。而且此试纸条能同时检测WSSV和YHV的能力也节约了花销。 1.背景介绍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黄头病病毒(YHV)是对虾商品化养殖中最常见的具有高传染性的病毒。这些病毒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尤其在泰国,过去十年里它们已经导致了10亿美元的损失(Flegel, 2006)。各种分子方法已经开发来用于这些病毒的诊断,包括对WSSV的PCR分析(Takahashi et al., 1996; Lo et al.,1996; Srisala et al., 2008);对YHV的RT-PCR分析(Wongteerasupaya et al.,1997; Cowley et al., 2004);对YHV的qRT-PCR分析(Dhar et al., 2001; Ma et al., 2008);对WSS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Jaroenram et al., 2009)和对YHV的RT-LAMP(Mekata et al., 2009))。这些方法中,PCR和qPCR由于其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用于广泛用于检测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