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作业

数学课堂作业
数学课堂作业

一、解方程:

3.2+6.5X=16.2 3(7X-0.4)=X+0.1 35-X=4(X+5)

0.7X+6.8=15.2 (2)12-2X=1.5X+5 0.4X+5.2=7.8

二、应用题:

1、在中原路上铺一条地下电缆,已经铺了34 ,还剩下250米没有铺。这条电缆全长多少米

2、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还剩下150米没有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3、建筑工地有一堆黄沙,用去了23 ,正好用去了60吨。这堆黄沙原来有多少吨?

4、声音在空气中3秒钟大约传1千米,光的速度每秒大约300000千米,声音的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几分之几?

5、职工食堂4月份计划烧煤5吨,实际烧煤4.8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一、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39.45+19.35+0.55-9.35 (2)390-360÷15×6+60

(3)0.48×25×0.3 (4)93.2×15-12.2×15-15 (5)(8.8-7.7÷2.5)×(1-0.45)(6)8÷[(22÷5.5+4.5)÷0.17]

(7) 4.02-3.5+0.98 (8)3.14×625+3.14×174+3.14

二、应用题:

1、六(1)班有学生50人,某天请假2人,求这天的出勤率?

2、植树节那天共植树若干棵,成活了485棵,没有成活的15棵,求这次植树的成活率。

3、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5只小足球,付出100元,找回32.5元,每只小足球多少元?

4、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7千米,经过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7千米?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1.2.73 +0.89 +1.27 2.4.37 +0.28 +1.63 +5.72 3.10 -0.432 -2.568 4.9.3 -5.26 -2.74

5.13.4-(3.4+5.2)6.14.9-(5.2+4.9)

二、应用题:

1、师徒二人共加工208个机器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还多4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2、王芳的存款数是李丽存款数的2.2倍,如果李丽再存入银行75元,两人的存款数就相等了,原来两人各存款多少元?

3、五年级买一批笔记本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给5本,还剩3本;如果每人奖给6本,又少12本。五年级评出三好学生多少名?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4、山坡上有羊80只,其中白羊是黑羊的4倍,山坡上黑羊、白羊各多少只?

1、从1——10这10个自然数中,奇数有(),偶数有(),质数有(),合数有()。

2、从0、1、2、4中选出三个数字能被2、

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3、把5/

4、0.

5、8/7、0.04、20/1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

4、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每段是5米的()

5、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他们的乘积,这两个数的关系是()

6、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 )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它的体积是()

应用题:

1、五年级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4人,数学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数学小组有多少人?

2、一本故事书有96页,小兰看了43页。小华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少15页。”小新说:“剩下的页数比这本书的多5页。”小华和小新谁说的对?

3、同学们去春游,车上已经坐了45人;还有4个小组在等下一辆车,每组9人。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4、一共有150人去春游,已经走了54人,剩下的坐两辆车去,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

X+(5+2.9)=70.9 X+3X+5X+11+89=X+99

X+62+55=45+11 X+99.9+999=1099

计算

(99+11)+89= 99+0.01+9=

11+66.362+9=

应用题:

1、舞蹈队里有1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舞蹈队里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同学们做花,小军做了63朵,小红做的花比小军少做18朵,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3、食堂里第一次买来白菜25千克,第二次买来白菜175千克,按每千克白菜6角钱计算,食堂里买白菜一共用去多少钱?

4、小华给小刚看一本书,小华4天看了132页,小刚3天看96页,谁看得快?为什么?

5、妈妈给小明买了3件汗衫,每件汗衫23元,付给营业员100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一、填空题:

1、在1~20的整数中,_____是最小的奇数,_____是最小的偶数,其中质数有_______________,合数有_______________。

2、36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 2、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_____,最小三位数是_____。

3、一个三位数5□□,能同时被3、5整除,两个□中的数的和最大__________。

4、写出符合下面要求且互质的两个数。①两个都是质数___________ ②两个都是合数___________ ③两个都是奇数___________ ④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________

二、应用题:

1、体育用品商店原来有72只篮球,卖出60只,又购进45只,现在有多少只篮球?

2、同学们去天文台参观,女生有9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一辆40座的汽车够坐么?

3、学校活动室里有24盒象棋,军旗的盒数是象棋的两倍,跳棋有12盒,跳棋比军旗少多少盒?

4. 学校买来白粉笔80盒,红粉笔20盒,用了60盒,还剩多少盒?

5. 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1、用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1) 2.12×2.7+7.18×2.7 (2) 1.25×0.25×3.2

(3) 24×10.2 (4) 5.7×99+5.7

2、解方程。

(1) 5x+16.2=53.8 (2) 2x-5×3.4=10.6

应用题:

1. 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2. 制衣组有90米布,用了63米,剩下的布做了9套衣服.平均每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3. 食品店有80包方便面,上午卖了26包,下午卖了34包,还剩多少包?(用两种方法解答)

4、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5、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

一. 填空题。

1. 甲,乙,甲和乙的最大公约数是()×()=(),甲和乙的最小公倍数是()×()×()×()=()。

2. 所有自然数的公约数为()。

3. 如果m和n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4. 在4、9、10和16这四个数中,()和()是互质数,()和()是互质数,()和()是互质数。

5. 用一个数去除15和3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6、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1,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 两个相邻奇数的和是16,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 某数除以3、5、7时都余1,这个数最小是()。

9. 根据下面的要求写出互质的两个数。

(1)两个质数()和()。

(2)连续两个自然数()和()。

(3)1和任何自然数()和()。

(4)两个合数()和()。

(5)奇数和奇数()和()。

(6)奇数和偶数()和()。

二. 判断题。

1. 互质的两个数必定都是质数。()

2. 两个不同的奇数一定是互质数。()

3. 最小的质数是所有偶数的最大公约数。()

4. 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一定是互质数。()

5. a是质数,b也是质数,,一定是质数。()

三. 直接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26和13()13和6()4和6()

5和9()29和87()30和15()

13、26和52 ()2、3和7()

四.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三个数的只求最小公倍数)

45和60 36和60

27和72 76和80

42、105和56 24、36和48

1.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叫做它的表面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4.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60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5.用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尽可能小的正方体,这个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选择题。

1.用两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增加了

B.减少了

C.没有变

2.如果把一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的正方体表面积()。

A.增加了

B.减少了

C.没有变化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

A.扩大2倍

B.扩大4倍

C.扩大6倍

4.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小正方体的4倍,那么大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小正方体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5.把一个正方体切成大小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8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

A.等于大正方体的表面积

B.等于大正方体表面积的2倍

C.等于大正方体表面积的3倍

三、一个房间长5米,宽3米,高2.8米,现需油漆四壁和天花板,扣除门窗的面积4.5平方米,求油漆的总面积有多大?

四、要做一种管口周长40厘米的通气管子10根,管子长2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五、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这个正方体所有棱长之和是多少?

六、有一个长方体木箱,长0.7米,宽0.5米,高0.3米。怎样放,这个木箱占地面积最小?最小是多少平方米?

(l)长方体或正方体()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2)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用()×()×()的方法计算。这是因为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而且()都相等。

(3)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6平方厘米,把它放在桌子上占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这个长方体有2个面是()形,有()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倍。

2.判断

(l)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这个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的6倍。()(2)把两个表面积为12平方分米的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4平方分米。()

(3)做一个不带盖的长方体铁盒,长0.6米,宽0.35米,高0,4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4)把一个正方体锯成两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增加了6平方厘米,那么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

4.一个正方体棱长0.8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长、宽、高是8厘米、7厘米、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6.有一个长方体的糖盒长和宽都是12厘米,高10厘米,在盒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7.用铁皮焊15个底面是边长25厘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的长方体无盖水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

8.一个小食堂长10米,宽8米,高5米,要粉刷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18.4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用石灰0.2千克,一共用石灰多少千克?

9.用三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棱长之和是多少?

1、把3米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1米的()/(),是()/()米。

2、如果(五个小正方形)表示“1”,那么(五个小正方形加一个三角形)用分数表示是()。

3、5/8的分母加上4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4、分数b/a(a不等于0),当()时,它是假分数;当()时它是真分数;当()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时它是最简分数。

5、一个最简分数,若分子加上1,约分得1/2 ;若分子减去1,约分得1/4,这个分数是()。

6、修一条4千米长的水渠,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千米,相当于1千米的()。

7、在1/2、5/4、22/11、15/15、78/12中,真分数有(),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有()。

8、把下面各数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50/11= 4 1/10= 8 7/8= 91/9=

9、18/20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单位是1。

10、“一块菜地的1/6种了黄瓜”中,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种黄瓜的是这样的()份。

11、“红气球是气球总数的5/6”中,把()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红气球是这样的()份。

1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

13、把8公顷地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这块地的(),每份是()公顷。

1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7厘米=()米35立方分米=()立方米

53秒=()时25公顷=()平方千米

15、把5/10、3/10和5/8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16、六(1)班种树56棵,五(1)班种树40棵,六(1)班种的棵树是五(1)班的()/(),五(1)班种的棵树是六(1)班的()/()。

17、一堆煤平均分7次运完,每次运这堆煤的()/(),5次运这堆煤的()/()。

18、小红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2分,小青从学校到图书馆要步行35分,小红每分步行这段路程的()/(),()步行的速度慢一些。

19、一台碾米机30分碾米50千克,平均每分碾米()千克,照这样算,碾1千克米要()分。

20、20=()/20 4=3()/6 7 1/3=6()/3=5()/3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6%)

59 +89 =18 +78 =1924 -1324 =1936 +336 =

37 +47 =118 -18 =14 -19 =1213 -313 =

89 +411 +19 =1-16 -16 =34 +14 +14 =

78 -38 +38 =

2、简便方法计算,写出主要计算过程。

(1)6.12+37 +2.88+47 (2)2924 -(524 -49 )

(3) 1811 -(711 +38 )(4) 79 +310 -29 +1710

(5) 715 +712 +815 -712

3、列式计算。

(1)56 与718 的差比12 与49 的和少多少?

(2)一个数加上25 ,再减去14 ,结果是1720 ,求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解)

应用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15 ,第二次用去它的12 ,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2、小萍做语文作业用了12 小时,做数学作业比语文作业少用14 小时,他做这两种作业一共用了多少小时?

算一算:

1、若一组数据6、7、5、6、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2、对于数据组2、4、4、5、

3、9、

4、

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是()。

3、在一次英语口试中,10名学生的得分如下:80、70、90、100、80、60、80、70、90、100,则这次英语口试中,学生得分的众数是()。

4、八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20人,15岁的有15人,16岁的有6人。八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平均分,中位数,众数分别是( )。

5、有7个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平均数是38,如果这组数的前4个数的平均数是33,后4个数的平均数是42,这7个数的中位数是()。

6、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行目标管理,即确定一个月销售目标,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目标,商场统计了每个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7,18,16,13,24,15,28,26,18,19

22,17,16,19,32,30,16,14,15,26

15,32,23,17,15,15,28,28,16,19

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是多少?平均的月销售额是多少?

7、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

年龄组13岁14岁15岁16岁

参赛人数5 19 12 14

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

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参赛人数的28%。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

1、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2、、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 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3、饲养小组养32只白兔,26只黑兔,养的灰兔比白兔的总数少18只,养会灰兔多少只?

4、修路队修一条路,已经修了550米,剩下的是已经修的4倍,剩下多少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5、明明有42张油票,芳芳的邮票比明明多14张。他们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6、小红、小英、小兰、小平四人进行一次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打一次,一共要打多少场?请把他们写出来。

7、一箱橙子有15袋,其中有4袋质量相同,另外有1袋质量不足,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袋橙子来?(请你试着用图表示称的过程)

8、丽丽和妈妈的年龄和是47岁,4年后妈妈比丽丽大25岁。今年丽丽和妈妈各多少岁?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苏科版(Word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苏科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基础练习 1、(1)AB,CD (2)∠3(或∠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3=55°;AB∥CD 4、平角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1/2;6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综合运用 5、平行,理由略 6、DG∥BF.理由如下: 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 得∠ADG=∠ADE,∠ABF=1/2∠ABC, 则∠ADG=∠ABF. 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DG∥BF

1.3平行线的判定(2)作业本2答案 基础练习 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 3、DE,BC;DC,BF;DE,BC 4、(1)90°;180°;AD;BC (2)AB与CD不一定平行. 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与CD平行 综合运用

5、略 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1.4平行线的性质(1)作业本1答案 基础练习 1、B 2、70°,70°,110° 3、∠3=∠4.理由如下: 由∠1=∠2,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得DE∥BC,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则∠3=∠4. 4、β=44°,理由:由AB∥CD,得α=β 综合运用 5、75° 6、(1)∠B=∠D.理由略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4平行线的性质(2)作业本2答案 基础练习 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A.5 B. C. D.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 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x是多少时,+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若+有意义,则=_______. 4.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个. A.0 B.1 C.2 D.无数 5.已知a、b为实数,且+2=b+4,求a、b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 2.D 3.B 二、1.(a≥0) 2. 3.没有 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1,解答:x=. 2.依题意得:, ∴当x>-且x≠0时,+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4.B 5.a=5,b=-4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0 B.a≥0 C.a<0 D.a=0 二、填空题 1.(-)2=________.

2.已知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2(2)-()2(3)()2(4)(-3)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x(x≥0) 3.已知+=0,求x 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 (2)x4-9 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 三、1.(1)()2=9 (2)-()2=-3 (3)()2=×6= (4)(-3)2=9×=6 (5)-6 2.(1)5=()2(2)=()2 (3)=()2(4)x=()2(x≥0) 3. x y=34=81 4.(1)x2-2=(x+)(x-) (2)x4-9=(x2+3)(x2-3)=(x2+3)(x+)(x-) (3)略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的值是(). A.0 B. C.4 D.以上都不对 2.a≥0时,、、-,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________. 2.若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甲的解答为:原式=a+=a+(1-a)=1; 乙的解答为:原式=a+=a+(a-1)=2a-1=17.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 ∠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能.举例略6.∠APC=∠PAB+∠PCD.理由:连结AC,则∠BAC+∠ACD=180°.∴ ∠PAB+∠PCD=180°-∠CAP-∠ACP.10.(1)B′E∥DC.理由是∠AB′E=∠B=90°=∠D又 ∠APC=180°-∠CAP-∠ACP,∴∠APC=∠PAB+∠PCD(2)由B′E∥DC,得∠BEB′=∠C=130°. 【1.4】∴∠AEB′=∠AEB=12∠BEB′=65°1.2第2章特殊三角形2.AB 与CD 平行.量得线段BD 的长约为2cm,所以两电线杆间的距离约为120m 【2.1】3.15cm 4.略5.由m∥n,AB⊥n,CD⊥n,知AB=CD,∠ABE=∠CDF=90°.1.B∵AE∥CF,∴∠AEB=∠CFD.∴△AEB≌△CFD,2.3个;△ABC,△ABD,△ACD;∠ADC;∠DAC,∠C;AD,DC;AC∴AE=CF3.15cm,15cm,5cm 4.16或176.AB=BC.理由如下:作AM ⊥l5.如图,答案不唯一,图中点 C1,C2,C3均可2于 M,BN ⊥l3于 N,则△ABM ≌△BCN,得AB=BC6.(1)略(2)CF=15cm7.AP 平分∠BAC.理由如下:由 AP 是中线,得 BP=复习题PC.又AB=AC,AP=AP,得△ABP≌△ACP(SSS).1.50 2.(1)∠4(2)∠3(3)∠1∴∠BAP=∠CAP(第5题) 3.(1)∠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2)∠5,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BCD,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70°,70°(2)100°,40° 2.3,90°,50° 3.略4.(1)90°(2)60°4.∠B=40°,∠C=40°,∠BAD=50°,∠CAD=50° 5.40°或70°5.AB∥CD.理由:如图,由∠1+∠3=180°,得6.BD=CE.理由:由AB=AC,得∠ABC=∠ACB.(第又∵∠3=72°=∠25题) ∠BDC=∠CEB=90°,BC=CB,∴△BDC≌△CEB(AAS).∴

八年级数学下册 计算题专项训练 课时作业本 苏科版

计算专项训练 一、不等式(组)计算 1、 8223-<+x x 2、x x 4923+≥- 3、)1(5)32(2+<+x x 4、3 1 222+≥+x x 5、223125+<-+x x 6、12 1 5312≤+--x x 7、?????+>-<-.3342,121 x x x x 8、??????>-<-32 2,352x x x x 9、532(1)31 4(2) 2 x x x -≥?? ?-

11、不等式组? ??+>+<+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方程组? ??-=++=+②① 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13、关于x 的不等式组? ??->-≥-123, 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 二、分式的加减乘除计算 1、32b a - 32a a 2、x x y ++y y x + 3、32ab +214a 4、21a -+21 (1)a - 5、2129m -+23m -+23 m + 6、222x x x +--2144x x x --+ 7、21 x x --x-1 8、先化简,再求值:3a a --263a a a +-+3a ,其中a =32 .

9、423 223423b a d c cd a b ? 10、m m m m m --?-+-32 4 962 2 11、22222x y x xy x y x y -+÷++ 12、2544 ()()()m n mn n m -?-÷- 13、)2(216322b a a bc a b -?÷ 14、3 592533522+?-÷-x x x x x 15、 三、分式方程 1、 2、

七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2020(苏教版) 1、 =-0.5 =2 2、略 3、略 4、-1.50062×10^4 5、-0.00203 6、-1/(1+2a) -3/(2ab 2(x-y) 7、<-2.5 8、扩大5倍 选择题 ABC 12、 (1)=b/(a+b) (2)=3/(x-1) (3)=【(x-y)2/xy】× 【xy/(x+y)2】 = (x 2-2xy+y 2)/(x 2+2xy+y 2) (4)=(32x^7)/(9 y^3) 13、 x-12=2x+1 x=1 14、(1) x带入原式= (-2/5 – 2k)/-6/5k = 8/5 k=-5 (2)原式=x 2/(x 2+x) 当x=-1/2时,原式=-1 15、原式的倒数=3(x 2+1/x 2-1)=-9/4 16、原式=(a+ab+abc)÷(a+ab+abc)=1 17、设小李x,小王x+2。 60/(x+2)=48/x x=8 x+2=10 1、(1)右 4 下 5 下 5 右 4 点A′ 点B′ ∠C′ 线段B′C′ (2)相同距离

(3)相等相等相等 (4)形状 (5)距离 (6)略 2、图自己画啊 (1)一个定点这个定点 (2) 旋转中心相等相等相等 (3)大小形状 (4)略 3、图自己画 (1)180° 另一个图形两个图形这点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交点 (2)初始旋转中心旋转角0°<α<360° (3)180° 初始图形对称中心 (4)略 4、图自己画 (1)成轴对称直线 (2)相等相等相同不变 (3)两对对应点中点的垂线 (4)相互重合轴对称图形直线 (5)过圆心的直线无数边中点的中垂线 3 4 2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 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 ∠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 ∠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浙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与∠GAD,∠B与∠DCF,∠D与∠HAB,∠D与∠ECB;内错角有∠B与∠BCE,∠B与∠HAB,∠D与∠GAD,∠D与∠DCF;同旁内角有 ∠B与∠DAB,∠B与∠DCB,∠D与∠DAB,∠D与∠D 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分别是∠ADE和∠ABC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12∠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 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 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与CD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 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 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 7.略 【1.3(1)】1.D2.∠1=70°,∠2=70°,∠ 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初二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 ∠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 ∠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a与 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 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3,内错 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 ∠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 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CD.由已知可得 ∠ABD+∠BDC=180° 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 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 ∵ AB∥CD,∴ α=β6.(1)∠B=∠D (2) 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八下数学课时作业本 一、精心选一选(请将下列各题唯一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中,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 A. 第四象限 B. 第三象限 C.第二象限 D. 第一象限 3、化简:a+b-2(a-b)的结果是() A.3b-a B.-a-b C.a+3b D.-a+b 4、如图,△ABC中边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AB于点D、 E,AE=3cm,△ADC?的周长为9cm,则△ABC的周长是() A.10cm B.12cm C.15cm D.17cm 5、下列多项式中,不能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 –a2+b2 B. –a2-b2 C. a3-3a2+2a D. a2-2ab+b2-1 6、如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某班学生知道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A?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B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C表示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D表示都不知道.?若该班有40名学生,则知道母亲生日的人数有() A.25% B.10 C.22 D.12 7、下列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选取错误的是() A.y=2x2中,x取全体实数B.y= 中,x取x≠-1的实数 C.y= 中,x取x≥2的实数D.y= 中,x取x≥-3的实数 8、观察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花纹,其中轴对称图形是() 9、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 A.65°或50°B.80°或40°C.65°或80°D.50°或80° 10、如图(1)是饮水机的图片,饮水桶中的水由图(2)的位置下降到图(3)的位置 的过程中,如果水减少的体积是y,水位下降的高度是x,那么能够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得分阅卷人 二、耐心填一填(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若a2=b3 ,则的值为; 12、写出命题“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逆命题:_。 1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BD相交于点O, 若S△OAB:S△OBC= 1:4,则S△OAD:S△OCB= 14.若,则_ ; 15、在方格纸上有一三角形ABC,它的顶点位置如图所示, 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八上数学课时作业本精编版

八上数学课时作业本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及时消化新授课知识,把握每课时的重难点,才能扎扎实实地夯实双基,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精当的课时练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编写了《课时作业本》系列丛书,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全新的课时理念。本书作为课时练习类的配套教辅,我们首先注重了课时设置的全面性,即在设置新授课时及练习课时的基础上,增设了期末复习课时,使课时设置与教学进程保持一致;在课时划分方面,我们立足于教学参考书上的一般要求,同时又结合了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确保课时划分与教学实际相适应;每课时的作业编设则尽量与教材及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力求使每一个作业都是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完美诠释和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精准的作业设计。本书每个作业均设有“课堂作业”、“课后作业”两个栏目,每个栏目均立足于把握新授课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题量的设置上尽量与课堂教学及课后巩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使每个栏目的功能落到实处;在题型与难易程度方面则确保与教材呈现的相关内容对应,不随意拔高难度;在编设题目时,则遵循原创与经典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其新颖性、适用性,力求使每道题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3.完整的体例结构。本书不仅设有全面系统的课时作业,在每单元结束时,还配有单元自测卷及期中、期末时的自测卷,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自我提升。书末附设了较为详尽的参考答案.对较难的题目均列出解答过程,或予以必要的提示,以便于学生自查自纠,从而实现了平时练习与阶段性测试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科学完整的学习检测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期望,通过各位特、高级教师的精心编写,通过我们的反复审校,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平时学习的“良师益友”“善事之器”,使广大师生用得顺心、省心、舒心。但限于时间及水平,本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不吝指正,以便我们再版时修订。 目录: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1课时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第2课时轴对称的性质(1) 第3课时轴对称的性质(2) 第4课时设计轴对称图案 第5课时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 第6课时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 第7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 第8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 第9课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第10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1) 第11课时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2) 第一章单元自测卷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第1课时勾股定理(1) 第2课时勾股定理(2) 第3课时神秘的数组 第4课时平方根(1) 第5课时平方根(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作业设计全套共54份及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全套课堂作业设计及答案(共54份) 第1单元-负数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 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 第3课时练习课 第2单元百分数 第1课时折扣 第2课时成数 第3课时税率 第4课时利率 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6课时生活与百分数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 第5课时解决问题 2.圆锥 第1课时圆锥的认识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 第3课时整理和复习 第4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解比例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正比例 第2课时反比例 第3课时练习课 3.比例的应用 第1课时比例尺(1) 第2课时比例尺(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5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6课时练习课 第7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 第5单元数学广角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第2课时鸽巢问题(2)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第1课时数的认识(1) 第2课时数的认识(2) 第3课时数的运算(1) 第4课时数的运算(2) 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6课时式与方程 第7课时比和比例(1) 第8课时比和比例(2)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第3课时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第4课时练习课 第5课时图形的运动 第6课时图形与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统计 第2课时可能性 4.数学思考 第1课时数学思考(1) 第2课时数学思考(2) 第3课时数学思考(3) 5.综合与实践 第1课时绿色出行 第2课时北京五日游 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第4课时有趣的平衡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

3运算定律(一) 1.照样子写算式。 134+55=55+134 (67+36)+64=67+(36+64) 67+36 =36+64 (23+56)+44=23+(56+44) 甲数十乙数=乙数+甲数 (甲数十乙数)十丙数=甲数十(乙数十丙数)a+b=b+a (a+b)+c=a+(b+c)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运用加法交换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9+400=400+(19 ) 201+86=(86)+(201) (27)+72=72+27 (93)+(88)=88+93 (123)+321=(321)+123 (56)+74=(74)+56 3.运用加法结合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3+56)+44=23+(56+44) (546+93)+107=546+(93+107) (109+222)+78=109+(222+78) (672+89)+911=672+(89+911) 4.张玲这些天在看一本书。她这3天一共看了多少页?36+47+53=36+(47+53)=136(页) 答:她这3天一共看了136页。

(二) 1.下面哪些数相加等于100?连一连。 12 97 55 18 76 11 73 45 88 89 82 3 27 24 2.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78+87=87+78 (加法交换律) (2)134+67+133=134+(67+133)(加法结合律) (3)19+81+294+6=(19+81)+(294+6)(加法结合律)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87+39=126 417+653=1070 27+888=915 4.一家水果赵市第一季度三种水果的销售情况统计如下表。 (1)将上表填写完整。 (2)2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多少千克? 104+112+86=302(千克) 答:2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302千克。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多少千克? 156+88+95=339(千克) 答:1月份三种水果一共卖出339千克。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含答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时作业本 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一、选择题 1.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9 cm,则其第三边的长可能为( ) A.2㎝ B. 3 cm C.7㎝ D.16 cm 2.以长为13cm、10cm、5c m、7cm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若S△DEF=2,则S△ABC等于( ) A.16 B.14 C.12 D.10 4.如图,图中共有三角形() A.4个 B.5个 C.6个 D.8个 5.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 ) 6.如图,已知BD是△ABC的中线,AB=5,BC=3,△ABD和△BCD的周长的差是() A.2 B.3 C.6 D.不能确定 7.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5和11,若第三边是整数,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周长是( ) A.21 B.22 C.23 D.24

8.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形所示,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则点C的个数为()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9.如图,A、P是直线m上的任意两个点,B、C是直线n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PC B.△ABC的面积等于△BCP的面积 C.AC=BP D.△ABC的周长等于△BCP的周长 10.已知△ABC的边长分别为a,b,c,化简|a+b﹣c|﹣|b﹣a﹣c|的结果是() A.2a B. 2b-2c C.2a+3b D. -2b 二、填空题 11.若三角形三边长为3、2a-1、8,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 cm,一腰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的两部分之差是3 cm,则它的腰长是 13.如图,D为△ABC的BC边上的任意一点,E为AD的中点,△BEC的面积为5,则△ABC的面积为. 1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4和9,且周长是偶数,则第三边长为 15.如图,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个.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堂作业

0.25×16.2×4 0.25×0.73×4 3.2×0.25×12.5 12.5×0.96×0.8 2.31×1.6×0.5×1.25 0.25×8.5×4 7.09×10.8-0.8×7.09 3.72×3.5+6.28×3.5 27.5×3.7-7.5×3.7 3.83× 4.56+3.83× 5.44 3.9×2.7+3.9×7.3 7.6×0.8+0.2×7.6

3.14×0.68+3.14×0.32 3.24×0.9+0.1×3.24 1.28×8.6+0.72×8.6 2.3×16+2.3×22+2.3×2 9.16×15-5×9.16 101×0.87-91×0.87 28.6×101-28. 6 1.87×9.9+0.187 58.5×81-58.5 (1.25-0.125)×8

(2.5-0.25)×0.4 0.8×100.1 0.79×199 0.85×199 3.65×10.1 4.6×102 0.65×101 0.86×15.7-0.86×14.7 5.8×4.8+4.8×4.2 6.12×1.25-2.12×1.25

7.09×10.8-0.8×7.09 7.24×5.2+2.76×5.2 36.7×3.7-3.7×6.7 3.65× 4.7-36.5×0.37 8.8×0.25-0.48×2.5 48×0.56+44×0.48 10.7×16.1-151×1.07 3.4×10.9+34-0.34×19 12.7×9.9+1.27 18.76×9.9+1.876

56.5×9.9+5.65 5.4×11-5.4 0.85×9.9 0.32×403 4.8×10.1 4.96×25 8.9×1.01 7.2×0.2+0.08×72 2.79× 3.43+0.607×27.9+0.5×2.79 14.23×123-14.23×22-14.23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2.2,1,3,BC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略3.AB∥CD,理由略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a 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 ∥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AB∥CD6.AB

2020八年级上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2020八年级上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 第4章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4.1】(第1.抽样调查5题)(第6题)2.D3.B4.(1)抽样调查(2)普查(3)抽样调查[3.4]5.不合理,可从不同班级中抽取一定数量的男女生来调查1.立方体、球等2.直三棱柱3.D6.方案多样.如在七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40名,在八年级各班中随机抽取4.长方体.1保3330保3334=2 7(cm2)5.如图40名,再在九年级的各个班级中随机抽取4 0名,然后实行调查,调查的问题能够是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内容 等 【4.2】1.22.2,不准确,因为样本容量太小3.C4.120千瓦2时5.8保叮玻堤猓ǖ冢堤猓(第6题)6.小王 得分7035+5033+803210=66(分).同理,小孙得7 4保捣郑小李得6.这样的几何体有3种可能.左视图如图65 分.小孙得分复习题 【4.3】1.C2.15,5,103.直三棱柱1.5, 42.B3.C4.中位数是2,众数是1和253数学八年 级上5.(1)平均身高为161cm1保玻ㄆ椒交罚.八年级二班 投中环数的同学的投飞标技术比较稳定(2)这10位女生的身高的 中位数、众数分别是161保担悖恚162cm5.从众数看,甲组 为90分,乙组为70分,甲组成绩较好;从中位数看,两组(3) 答案不.如:可先将九年级身高为162cm的所有女生挑选出来成 绩的中位数均为80分,超过80分(包括80分)的甲组有33人,乙组有作为参加方队的人选.如果不够,则挑选身高与162cm比 较接近的26人,故甲组总体成绩较好;从方差看,可求得S2甲= 172(平方分),S2乙=女生,直至挑选到40人为止256 (平方分).S2甲<S2乙,甲组成绩比较稳定(波动较小);从 高分看,高于6.(1)甲:平均数为9保赌辏众数为8年,中位数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答案

第一章负数(一)答案 1、题目略 正数:1/2 +3 4.55 506 +2.7 负数:-5 -0.4 -3/4 -12 2、+10 -10 0 3、填空。 (1)-1000 (2)+3000 支出 3000 元 (2)-6 +9 胜 5 场 (3)-11034 (4)-2 88 第一章负数(二)答案 1、填表。 ①-1 ②-60 ③向北走 52 米④-10 ⑤10+10 级 2、-8 -6 -3 -2 4 5 3、-2.5 -1 -1/4 3/2 +3 4、填空。 (1)左右 (2)相等相反 (3)大小 (4)505 495 (5)140 第一章练习一答案

1、(1)√(2)ⅹ(3)ⅹ 2、略 3、-10.5 -7 0 1 +8 4、(1)D B (2)27 19 5、-2 -11 150 +8 第二章折扣答案 1、(1)八80 (2)60 40 (3)180 2、①480×90%=432480-432=48(元) ②480×(1-90%)=48(元) 3、(1)350××80%=280 (2)280×(1-80%)=56(元) (3)2100×80%×90%=1512 4、480÷600=0.8八折 720÷80%=900 第二章成数答案 1、题目略 第一行:九四五 第二行:7 6

第三行:70 60 90 2、120 90 3、(1)300×30%=90 (2)300×(100%+30%)=390 4、800×(100%-12%)=704 5、(480-400)÷400=0.2=20%增产二成480÷(100%+60%)=300(台) 第二章税率答案 1、(1)120×1.5%=1.875(万元) (2)100×3%=3(万元) 2、500×(100%-20%)=400(万元) 3、300×5%=15(万元) 15×7%=1.05(万元)=10005(元) 4、800+(2520-800)÷(1-14%)=2800(元) 第二章利率答案 1、6000×1×1.50%=90 2、10×3×4.75%=1.425(万元) 3、10000×5×5.32%+10000=12660(元) 4、30×5×4%=6(万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18.2.3 正方形

18.2.3 正方形 知识点 1 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 1.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那么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2.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共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 C.对角线互相垂直 D.对角形互相垂直平分 3.若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的长为4,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8 B.4√2 C.8√2 D.16 4.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BC,则∠BCP的度数是() A.45° B.22.5° C.67.5° D.75° 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且BE=CF. 求证:(1)△ABE≌△BCF; (2)AE⊥BF. 知识点 2 正方形的判定 6.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B.四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7.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现有下列四种选法,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要使四边形ABCD成为正方形,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添加一个即可). 9.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边的中点,过点D作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 (1)求证:△BED≌△CFD; (2)若∠A=90°,求证:四边形DFAE是正方形. 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边BC的中点,点P在对角线BD上移动,则PE+PC的最小值是. 11.如图,三个边长均为2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O1,O2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2.已知正方形OABC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若点A的坐标为(1,3),则点C的坐标为. 1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为DC,BC的中点. (1)求证:△ADE≌△ABF;

九年级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1、S=1/16C 2、B 3、(1)开口向上,顶点坐标是(2,-7),对称轴是直线x=2 (2)开口向下,顶点坐标是(1,-1),对称轴是直线x=1 4、(1)y=x-2x-1,即y=(x-2)-3.图象略 (2)y=-5/2 (3)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y=x-x-2 6、有解,x1≈5.2,x2≈0.8 7、D 得m=-4,则y=-6x-4x=-6(x+1/3)+2/3,该抛物线可以由抛物线y=-6x先向左平移1/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3个单位得到 8、(1)y=-1/90(x-60)+60 (2)由-1/90(x-60)+60=0,解得x-60+30<150,不会超出绿化带 9、(1)A(1,0),B(3,0),C(0,3),D(2,-1),四边形ACBD的面积是4

(2)由3S△ABC=S△ABP,得点P到x轴的距离为9。把y=±9代入y=x-4x+3,得x=2±。所以存在点P,其坐标为(2+,9)或(2-,9) (2)∵△BOC是等腰三角形, ∴OB=OC。又点C(0,1-m)在y轴的负半轴上, ∴m-1=m+1,解得m1=2,m2=-1 ∵m+1>0, ∴m-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