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

合集下载

新时期体育院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体育院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
讨 极 为 重要 。 2体 育院 校 体 育 教 学和 运动 训 练 的 异 同 .
21 异 .差
我 国 在 田径 等诸 多 项 目上 都 取 得 了 一定 的成 绩 。尤 其 是 让 整个 亚 洲 都 骄 傲 的刘 翔 的2 0 年 奥 运 夺 金 , 绝 非 偶 然 , 04 这 这 个成 绩 的取 得 与 教 练 的科 学 化 训 练 是 分 不 开 的 。竞 争 的 日趋 激烈 对 训 练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教 练 员 首 先 要 明确 科 学 化 的 训 练 内涵 。科 学 化 的 内 涵 是 指 : 综合 应 用 运 动 生 物 化 学 、 物 生 力 学 、 动 医学 等 相关 知识 , 运 动 训 练 进 行 全 面 的 科 学 监 控 运 对 的过 程 。 学 化 的训 练 应 紧 紧 围 绕 着 预先 确 定 的 目标 。 机 地 科 有 组 织 训 练 过 程 的 实 施 , 就 要 求 教 练 员 要 有 长 远 的 目标 , 理 这 合 安 排 运 动 员训 练 的 多 年 度 计 划 、 度 计 划 、 段 训 练 计 划 、 年 阶 周 训 练 计 划 等 。 我 国 在 皮 划艇 队 的 训 练 上 提 出 了 “ 技 训 练 ” 科 的 口号 , 们 的 科 技 训 练 有 一 套 完 整 的训 练 体 系 , 括 : 动 选 他 包 运 材、 营养 结 构 、 日常饮 食 、 练 教 学 、 训 赛后 恢 复 等 方 面 。 清华 跳 水 队 的 训 练科 学 化包 括 生 理 生 化 的 监 控 、健 康 和 运 动 损伤 监 控 、 养 和 体 重监 控 、 理 咨询 与监 控 和技 术 训 练 辅 助 系统 等 营 心 八 个 方 面 。还 有 很 多 科 学 训 练 的例 子 都 充 分 说 明 了我 国运 动 训 练走 向科 学 化 的趋 势 。 当今 各 大 体 育 院校 正 向 着 科 学 化 和 创 新 方 向 发 展 , 新 创 教 育 以 培 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创 新 能力 的 新 型人 才 为 目标 . 它 促 进 了教 育 方 法 、 育 过 程 、 育 评 价 、 生 关 系 发 生 变 革 . 教 教 师 也 使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发 生 了变 革 。创 新 是 可 以通 过 教 育 来 培 养 和 发 展 的 , 们 的体 育 教 学 手 段 方 法 和 教 育 观 念 要 进 行 思 考 我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运动训练论文题目一、最新运动训练论文选题参考1、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2、优秀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监控与竞技状态调整3、竞技性体操运动训练时间理论的构建4、几丁质·几丁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血清GPT活性的影响5、对我国现行运动训练体制及教练员、运动员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的研究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研究7、关于运动训练原则的辩证思考8、中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9、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的再认识10、游泳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研究11、运动训练活动中的整体与细节问题思考12、枸杞多糖对运动训练小鼠耐力及体内自由基防御体系的影响13、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心理与运动训练干预14、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15、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热点问题及对我国训练实践的启示——2011杭州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论坛评述16、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17、运动训练与心脏内分泌功能18、运动训练原理新知简述19、我国竞技篮球运动训练指导思想的研究20、专项理论到运动训练科学——兼论运动训练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趋向二、运动训练论文题目大全1、肌酸激酶和运动训练2、运动训练对内膜下心肌组织的影响3、变速变负荷运动训练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4、运动训练后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与健侧脑内突触结构变化的关系5、从美国体育院系课程改革看我国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摘要)6、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7、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兼论我国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8、芦荟对运动训练小鼠肝组织自由基代谢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9、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10、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11、运动训练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关系和针灸调节作用12、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13、血清肌酸激酶的运动训练负荷监控作用研究述评14、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15、运动训练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16、对马特维耶夫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质疑——维尔霍山斯基的运动训练理论观点17、中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差异及思考18、当代运动训练热点问题研究19、科学理论向运动训练方法转化研究探索20、我国运动训练亟待重新认识的早期训练理论问题——早期专项化与早期专门化训练问题探析三、热门运动训练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2、对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思考3、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4、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5、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6、中日竞技体育的兴衰与两国运动训练体制的比较7、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8、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大鼠红细胞膜的影响——氧化、抗氧化及膜流动性的变化9、运动训练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10、运动训练对小鼠NK细胞杀伤功能和脾细胞IL—2产生能力的影响11、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12、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的历史回顾13、运动训练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14、运动训练对雄性大鼠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影响15、运动和运动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16、论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动因17、相对论思想在运动训练理念中的萌发——茅鹏运动训练理论研究18、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整合研究19、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20、运动训练的基石——“超量恢复”学说受到质疑四、关于运动训练毕业论文题目1、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2、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3、运动训练学4、我国普通高校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构想——以清华大学跳水队为例5、论专项特征——当前我国运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从第27届奥运会透视国际田坛实力格局及我国田径运动训练的努力方向7、俄罗斯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运动训练的经验与启示8、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的主要特征及我国篮球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9、运动训练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及21世纪展望10、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流11、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2、大强度运动训练对雌性大鼠性激素和骨密度的影响13、重建运动训练理论初探14、现代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思考和讨论15、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之一——对高校运动训练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16、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探索——以清华大学跳水队为例17、运动训练与肌酸激酶研究进展18、面向21世纪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19、心率监测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20、芦荟对运动训练小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及运动能力的影响五、比较好写的运动训练论文题目1、早期运动训练方法的优化理论——对早期训练科学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再认识(之四)2、周期性大强度运动训练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3、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4、现代运动训练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思辩5、对我国高等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6、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导论7、运动训练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8、我国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思考9、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10、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办学新思路探析11、间歇性低氧训练在运动训练中应用的研究进展12、跑台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大鼠外源性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的实验研究13、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现代分歧14、亚高原环境对运动训练的影响综述15、运动训练学16、“以赛代练”:我国运动训练界需要科学认识的问题17、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计划构建难点与整体优化的探讨*18、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19、再论运动训练结构20、跳水运动员运动训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沈赞摘要跳远技术经过长达百年的改进和发展,在技术和成绩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了当今跳远技术的特点,即助跑距离长,助跑速度快;踏板准确,快速摆腿;空中动作与助跑衔接自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跳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构想,即提高速度,发掘潜力;动作结构组成具有个性化特征;走步式是未来首选空中动作。

1 前言跳远运动经过长达百年的发展及演变,已经在技术及成绩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男子跳远世界纪录接近9米(8.95米),女子世界纪录达到了7.52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跳远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会带来成绩的显著提高,但反观我国的跳远运动发展,无论在技术上或成绩上都与世界水平有很大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跳远技术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跳远训练提供参考。

2 跳远技术的发展概况按目前流行说法,跳远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1 多种技术并存阶段(1896 ~ 1935)此阶段多以起跳后找到最适合空中动作(即在空中能保持长时间稳定平衡)为发展方向,所以先后出现蹲踞式、两步半走步式和挺身式三种空中动作,也创造出了一些较好的成绩。

2.2 力量型技术发展阶段(1935 ~ 1968)力量型技术主要表现在起跳技术上,空中动作则以走步式与挺身式两种为主。

运动员起跳时采用的是“打击式”的着地技术,此种技术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但却会影响水平速度,所以现今已很少采用。

2.3 速度型技术发展阶段(1968 ~ 今)虽然此种技术对助跑速度非常注重,空中动作男子多采用走步式,女子多采用挺身式。

为使助跑起跳流畅,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高速助跑、全速上板和快速摆腿起跳。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掌握此种技术最为完善的国家。

3 当今跳远技术发展特点3.1 助跑距离长,助跑速度快助跑技术是影响跳跃远度的因素之一。

速度对跳远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起着明显作用(唐·博吉斯,1995)。

田径运动教程复习题

田径运动教程复习题

田径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道线:相邻两条跑道之间的界限。

2、地斜角:投掷项目器械出手点与落地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出手点高于落地点,出手点与落地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3、田赛:以高度和远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

4、径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

5、经济性: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体力,在获得最佳运动效果的前提下,能最经济的利用人体的能量,避免人体内能量不必要的消耗。

6、跑:跑是人体水平位移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是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

7、步长:是指两脚着地之间的距离,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着地缓冲距离三部分组成。

8、步频:是指单位时间内跑的步数,它取决于完成每一步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可分为支撑时间和腾空时间。

9、脚支撑时期: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

10、内力:人体运动器官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

11、外力:人体或器械与外界相互作用时,外界对人体或器械作用的力。

12、实效性:实效性是指完成动作时能充分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的作用力并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14、田径运动:田径运动是人们用于竞技和健身的走、跑、跳、投的身体运动。

15、赛次:田径比赛中的次数二、填空选择题1、田赛竞赛合称:田径运动。

2、铅球投掷圈直径:2.135米,抵趾板内沿弧长1.22m 正负0.01m宽为0.112m正负0.002m 高位0. 1正负0.002链球投掷圈直径:2.135米;铁饼投掷圈直径:2.5米3、赛次包括:预赛、次赛、复赛、决赛4、跳跃的技术原理:助跑阶段、起跳阶段、腾空阶段、落地阶段5、跑项目中的专门练习方法: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6、田径运动跳跃项目的特点: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相结合的混合性运动。

7、当力一定时,力作用于器械距离越长则力获得的初速度越大。

8、跑道宽度1.22米,线宽5厘米9、标枪投掷弧8米,是29度的扇面角,标枪跑道的宽是4米10、分道线宽包括在跑道内侧。

加强户外运动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所占比重的现代价值研究

加强户外运动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所占比重的现代价值研究

加强户外运动在田径运动训练中所占比重的现代价值研究摘要田径运动训练对于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拓展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较其他传统运动项目来说,具有很强的体能锻炼和素质培养的功能。

但是由于来自教师、学生及学校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田径运动训练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受到制约。

根据课堂观察,主要阻碍因素是田径运动训练课教师自身授课方式更新慢,学生兴趣降低,加之学校并未提供较好的训练场地,导致学生选修意愿逐年降低,而转选运动强度较小的其他项目,身体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将不利于长期发展。

本研究视角为户外运动的科学性研究,在分析探究户外运动在教学上的影响,企图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探索最佳实现途径,推动田径教学课程的最优化;学生得到了综合性的素质锻炼,实现高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户外运动田径运动训练比重现代价值研究一、田径运动训练在学校的发展现状田径运动作为最历史悠久的一项体育项目,对于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的柔韧性、耐力性、速度耐力性、力量性具有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综合了走、跳、投等多种运动技能的技巧,如果能够长时间坚持锻炼,不仅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的循环,而且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则更为突出,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耐力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由于来自教师、学生及学校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田径运动训练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受到制约。

根据课堂观察,主要阻碍因素是田径运动训练课教师自身授课方式更新慢,学生兴趣降低,加之学校并未提供较好的训练场地,导致学生选修意愿逐年降低,而转选运动强度较小的其他项目,身体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将不利于长期发展。

本研究视角为户外运动的科学性研究,在分析探究户外运动在教学上的影响,企图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探索最佳实现途径,推动田径教学课程的最优化;学生得到了综合性的素质锻炼,实现高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户外运动的科学性探析(一)能够最大限度地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体适能在长途的户外运动中,能加快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特别是心肺耐力的锻炼,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奔跑,需要心率达到120-130次/分钟,并且这种跑步锻炼时涉及到整个越野过程中;能够加强肌力与肌耐力的锻炼,许多学生在竞赛、比赛前都会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而出现肌肉痉挛的状况,这对取得胜利比赛构成了威胁越野跑中牵涉到全身各处的肌肉运动,对大腿和小腿的锻炼价值尤为显著;能够加强柔软度的锻炼,各关节的柔软度是进行夸张动作的关键因素。

田径运动概述

田径运动概述

2
二.田径运动的功能
一. 田径运动的价值: 1.健身功能: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 从事田径运动 (1) 能提高人体走. 跑. 跳. 投等基本活动能力, (2) 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各器管.系统的发展, (3) 能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 素质, (4) 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 (5) 成为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和主要 内容,
17
(四)重视营养与恢复,加强兴奋剂检查, 现代田径运动水平很高.运动员训练负荷 和强度较大.体能消耗也很大,没有必 要的营养补充和恢复手段是不行的.科学 的营养搭配.用合理膳食和有针对性营 养补剂快速补充体力营养物质的消 耗.增加肌肉内ATP.CP及糖元的储备量 等是很必要的。
18
通过按摩、牵拉、桑拿浴等各种手段加快代谢物质的 消除过程.消除局部肌肉的僵硬或痉挛,使紧张收缩后 的肌肉得以充分放松,听轻快优美的音乐.以使神经系 统和精神状态放松和恢复等.这些都成为大负荷训练或 比赛后所经常采用的 使用兴奋剂现象,甚至已达到泛烂程度.屡禁不止。 90年代以来国际田联采取了更加严厉些措施。当然, 科学的营养补充与违禁药物有严格区别。 在世界田径 运动中.为了追逐名利,屡禁不止------,存在的措施— —赛外飞行检查.即在事先不通知的情况下,突然对 运动员进行检查。飞检人数次数逐年加.有些运动员一 年内要接受10-20次检查,为制止兴奋剂泛滥起到很大 作用。这些措施保护了广大运动员的利益.使田径运 动健康发展。
第一阶段,引进和开展的阶段 (1910—1948年)
由于当时经济十分落后,民不聊生,战事频繁,田径 运动开展很差,成绩很低。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它 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成就: 第一.引进、学习和开展了现代田径运动.旧中国 第1.2届(1910、1914年)全运会田径赛的组织、规程、 规则的制定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等.大多是外籍教包 办.径赛距离和田赛丈量成绩都采用英制单位.1924年 第3届全运会田径赛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主办,径赛距离 和丈量田赛成绩都采用了米制单位。这些不可缺少的 引进和学习.是我国现代田径运动的开端,也是老一 辈田径工作者在我国田径史上作出的重要贡献.

对我国高校田径运动地位及发展趋势的探析

对我国高校田径运动地位及发展趋势的探析
相 应 地 向 院 校 化 发 展 ・ 但 我 国 目前 田径 运 动水 平 的 大 形 势 可 以说 是 背 道 而 驰 即使 在 专 业 体 校 和 运 动 。 比较 低 ,究 其 原 因 ,主 要 与 我 国 田径 人 才 培 养机 制 技 术 学 院 中完 成 中专 和 大 学 课 程 学 习 的 学 生 , 知 识 其 不 健 全 密 切 相 关 。本 文 通 过 文 献 分 析 和 专 家 调 查 , 基 础 和 文 化 素 质 也 很 难 达 到 同级 学 历 学 生 的基 本 水
校 田径 运 动 的 地 位 以 促 进 我 国 田 径 运 动 水 平 作 初 2 2办学 规 模 难 以 保 证 .
维普资讯
20 0 2年 8月 第 l 7卷 第 4期
成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M fXi n a g T a h r ’ H g om 0 a n e c e s Co e e
Au 2 g. 002 Vo1 7 No .1 .4
出 建议 。
关 键 词 :高校 ; 田径 ; 高 水 平 运 动 队
中 图 分 类 号 : 6 G 2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7 9 ( 0 2 0 G 4; 8 A 10 5 1 2 0 )4—0 5 0 1一o 4
l前

2 我 国现 行 竞 技 体 育 人 才 培 养 中存 在 的 主要
对 我 国 高 校 田径 运 动 地 位 及 发 展 趋 势 的探 析
蒋 明 朗
( 阳师 范学 院体 育 系 , 西 成 阳 7 20 ) 成 陕 10 0
摘 要 :通 过 文 献 分 析 和 专 家调 查 ,并 结合 国 外 高校 体 育 建 设 的 成 功 经 验 ,分析 高校 建设 发 展 高 水 平 田径 运 动 队 的 优 势 和 存 在 问题 ,为 提 高 田 径 运 动 水 平 和 高校 高 水 平 田径 队 建 设 提

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速度类项目发展趋势探究

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速度类项目发展趋势探究

( 1 ) 历届速度项 目递进 系数均值标准差表。递进系数 , 能够 反映 出每届 田径成 绩变化 的波 动率 。逐届 递进 系数的算式 如
4 ×4 0 0米 接 力
0 . 0 5 8 6 9± 1 . 2 3 8 9 7
0. O9 99数据可见 , 从历届世界 田径锦 标赛速度类项 目成绩 的递进系数平均值看 , 男子 2 0 0 m( O . 2 9 5 3 7 ) > 1 Om ( 0 . 1 47 0 4 ) >4×
二、 研 究 结 果 与 分 析
环 比值小 于 1 , 表 明本届相对 于上届 成绩增 长 ; 大于 1 , 则 表 明成绩下 降。从“ 速度类项 目前 3名平均成绩环 比横 向动态 图” 可见 ( 图略 ) , 男 子速度类项 目中 , l O O m、 2 O m成绩在第 1 —
6届 出现振幅上下波动较大态势 , 第 7 —9 、 1 0 —1 2 届趋 于平稳 ;
1 O O m接力成绩发展更好 , 竞争也更激烈。因此 , 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及排 兵布 阵 更好地提 高成绩 。 关键词 : 世界 田径锦标 赛; 男子 ; 速度类项 目; 发展趋势 ,
2 0 0米
4 0 0米
为第 1 4届世界 田径锦标赛我国军 团有针对性 地进行训练 及排兵布 阵提供参考 , 以全部第 l 一1 3届世界 田径 锦标赛男子
速度类项 目( 1 0 0米 、 2 0 0米 、 4 0 0米 、 1 1 0米栏 , 4 0 0米栏 , 4 X l o 米接 力跑 , 4×4 0 0米接 力跑) 前三名 成绩 为研究对 象 , 运用 “ 动 态分 析法 ” 为主 的研 究方法 , 对世 界 田径锦标 赛男子速 度类项 目发 展趋势进行探究 。这样 , 可 以有针对性地 进行训练及排兵 布阵 , 更好地提高成绩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
近代田径训练经历了自然发展阶段、新技术阶段、大运动量训练阶段和科学化训练等5个阶段。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也在加快。

目前田径训练的主要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训练周期的变化;训练负荷的变化;强化专项训练;重视恢复的作用;运动员的职业化对训练系统性的促进作用;加强训练的科学化以及重视教练员的培训和提高。

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训练周期的观念已全部更新,表现在:准备期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是从10月至1月初,而在约3个月内一般准备期训练只占1/3~1/4,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专门准备训练,提高了专项训练的效果;室内比赛次数大大增加,目前国外室内赛季从1月中开始到3月下旬结束,优秀运动员参加十多场比赛,起到了调节训练,提高训练质量的强度的作用;增加了室内比赛向室外比赛的过渡期;室外比赛期大大延长;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得到更新,建立了比赛阶段是训练阶段继续的观念。

近年来训练负荷安排是以强度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即使在准备期训练中,仍有一定比例较大强度的训练,主要进行专项技术和速度、爆发力训练,与此同时,训练时间和负荷数量则相对减少,训练的针对性加强。

专项训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项练习将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发展两方面的能力。

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中,专项训练的练习比例越来越大,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专项能力。

目前国外优秀运动员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加速恢复过程,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学因素、营养学因素和环境因素。

近年来运动员向职业化转变使得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得到加强,提高了训练效果。

目前许多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利用电脑和各种科学仪器测试运动员的技能状态和素质水平,利用高速摄影、录象分析技术动作,使得训练的针对性、目的性加强,向科学化和定量化方向发展。

2.4最大负荷与最大速度相结合的力量练习是发展爆发力的最佳组合
大负荷力量训练虽然优于中小负荷和徒手练习的效果,但并不是意味着采用大负荷就能很好地发展爆发力。

因为大负荷力量练习本身不能在练习中产生快的动作速度,不宜建立快速的发力动作定型。

长期单纯的大负荷练习不仅不能提高爆发力,相反还会影响发力速度,造成慢的发力定型。

如何才能使人体肌肉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肌力贮备,从而以最高的动力——阻力比值去获得最快的动作速度呢?实验结果表明:只有最大负荷练习与最快速度相结合的练习方法才能满足以上要求。

在一组最大负荷力量练习后,紧接着进行一至几次轻负荷最快速度练习,再进行几次快速徒手练习。

会使人体产生一种非常轻快的感觉.并在轻负荷练习中获得比一般只做徒手练习快得多的动作速度,我们称此速度为“超快速度”。

根据爆发力的生理机制,“最大负荷+最快速度”的爆发力组合练习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最大力量练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运动中枢神经最佳的兴奋状态,接通所有必要的运动神经通路,动员尽可能多的肌纤维工作,使人体具备爆发力的强大“势能”。

紧接其后的轻负荷快速度运动,是将前者动员起来的“神经和肌肉势能”转变成爆发用力的动能,再用几次快速徒手练习,本因动员起来的“神经和肌肉势能”变成了势不可当的爆发用力的动能。

这是任何单一练习都不能达到的效果,我们认为:最大负荷和轻负荷快速练习、再加快速徒手
练习,在爆发力训练组合中是缺一不可的。

没有轻负荷练习,最大负荷所造成的“爆发力势能”再大也不会转变成快的“爆发力势能”,无法建立快速爆发用力的动力走型。

2.5运用“最大负荷+最大速度”练习组合时应注意的问题
2.5.1力量训练必须建立在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上,且在力量素质练习中必须首先发展爆发力素质。

2.5.2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在发展力量素质时,切忌过早进行大力量训练,以免把肌肉练得过僵,影响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素质的提高。

2.5.3力量训练中必须强调运动的合理性、准确性、科学性处理各种力量素质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身体素质之间的协同性。

2.5.4保证“最大负荷”和“最大速度”练习之间尽可能短的间隔。

因为间隔时间越短,大负荷工作产生的痕迹效应就越强,轻负荷最大速度运动时,肌肉才能具备高的动力——阻力比值,爆发用力的效果才会越好。

2.5.5“最大负荷+最大速度”组合训练必须在肌肉不疲劳的情况下进行。

因为肌肉疲劳时收缩速度减慢,此时进行爆发力练习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5.6“大负荷力量练习”与“最大速度练习”的动作结构应尽可能一致,因为两部分练习必须先后作用于同样的肌肉才能起到发展爆发力的作用。

否则只会增加无用功。

2.5.7力量练习在各个时期都要进行,但是在练习中必须注意合理安排,否则将会影响爆发力训练的效果。

3小结
3.1大负荷力量练习对发展爆发力的短时效应优于中小负荷。

3.2任何一种单一的练习都不能很好地发展爆发力,“最大负荷+最大速度”组合练习方法才是爆发力练习的最佳方法。

3.3“最大负荷+最大速度”组合练习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肌力贮备并以最短的时间释放出来,是最理想的爆发力训练组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