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2)》课件-4

《高级宏观经济学(2)》课件-4
《高级宏观经济学(2)》课件-4

III Economic Growth

A Introduction to Growth Theory

1The Importanc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Signi?cance of1%Growth in GDP

Growth Rate(%)1075 2.51

Time to Double Income(Years)7.310.214.228.169.7

2Some Stylized Facts about Economic Growth(Kaldor, 1963)

?Per capita output grows over time,and its growth rate does not tend to diminish.

?Physical capital per worker grows over time.

?The ratio of physical capital to output is nearly constant.

?The shares of labor and physical capital in national income are nearly constant.

?Per capita output di?ers substantially across countries.

?The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output varies greatly across coun-tries and over time.

3Development of growth theory

3.1Classical Growth Theories

?Adam Smith(1776)and David Ricardo(1817)

?Thomas Malthus(1798)

?Frank Ramsey(1928)

?Joseph Schumpeter(1934)

3.2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s

(i)Solow-Swan Model(1956)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Diminishing returns to each input

?Fixed savings rate

?Ex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No technological progress?no growth in per capita income ?(Transitional dynamics)Lower starting level of real per capita GDP?higher growth rate

?Dynamic ine?ciency

(ii)Cass and Koopmans Model(1965)

?Endogenous savings rat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Pareto optimal

3.3Early Attempts to Endogeniz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Arrow Model(1962)

?Learning-by-do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unintended by-product of production or investment

?No compensation is paid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apital and labor receive their marginal product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endogenous(in the sense that saving propensity a?ects its time path)

(ii)Uzawa Model(1965)

?Optimal accumulation of physical and human capital

?No compensation is paid to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ii)Shell Model(1967)

?Government-?nanced R&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modeled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choices ?Strictly decreasing returns

?No growth in per capita income

3.4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Long-run growth rate is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Capital-based Models

?Physical and/or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economic growth ?Emphasize externalitie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ii)Innovation-based Models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progress?economic growth ?Stress intentional R&D activities

(iii)Other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作物栽培学论文之小麦

作物栽培学论文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小麦的栽培与生产研究 摘要 小麦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种植面积也位于前列。适应性强,在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小麦一生的生育期可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的田间管理都各有不同,对土壤状况及所需养分,水分,杂草管理需求不同。如今全国各地建立小麦合理动态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及优化促控管理技术等方面,研究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外界条件的关系,并对小麦生产中的控制调节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指导小麦的高产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麦发育阶段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引言 民以食为天,全世界约有2/5的人口把小麦作为主食,因此,认识和了解小麦的生长习性,生产特点,以及如何高效的施用水肥,除去杂草和害虫是很有研究的必要。农作物的栽培与田间管理一直是一个很热门的问题,它不仅技术含量高,同时也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我国农民基本收入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与否对提高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同样重要。在这里我们将会主要介绍小麦的地位和类型,以及我国目前栽培管理技术等的应用。 1.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各种作物之首,全世界约有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中%,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小麦粉由于含有独特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水解后可洗出面筋,并能制出烘烤食品(面包、糕点、饼干)、蒸煮食品(馒头、面条、饺子)和各种各样的方便食品。

2.小麦的种类及在我国的分布 (一)小麦的类型 小麦属禾本科(G.amineae),小麦属(Trilirun,),根据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月,可把小麦分为不同的类型(种和变种).目前,我围种植的小麦主要有6种类型。 (二)小麦栽培分区 小麦适应性强,在我国广泛种植,南起海南岛,北至漠河,西起新疆,东抵渤海诸岛。从平原到高山均有栽培。我国麦田面积每年稳定在2 700万公顷左右。冬、春麦均有种植,其中,冬小麦占4/5以上,春小麦约占l/5。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等的不同,小麦的分布形成明显的自然区域,可大体分为3个三个大区和10个亚区。3.什么是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4.小麦一生的生育时期 为了便于栽培管理,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可把小麦一生划分为13个生育时期,即播种、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一)营养生长阶段(前期) 从萌发到幼穗开始分化(分蘖期).,发育特点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表现为单纯的营养器官生长,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主要时期,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 (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 从分蘖末期到抽穗期,是根、茎、叶继续生长和结实器官分化形成并进期,是决定穗粒数的主要时期。包括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 (三)生殖生长阶段(后期) 从抽穗到籽粒灌浆成熟,是决定粒重的时期,包括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一、复试科目 作物栽培学。 二、考查目标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报考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测试考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本课程以大学本科同等学历农学专业的业务要求,对考生进行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知识的测试。考生应掌握作物栽培学概论及主要作物(小麦、棉花、玉米、水稻等)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作物栽培学课程属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要求考生能解决主要作物生产中的一般栽培技术问题,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作物栽培学概论 要求考生较好理解作物栽培学的学科性质、研究任务和方法,了解作物分类及其栽培的历史、起源,掌握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以及产量形成规律,了解作物增产的光能潜力。 (二)小麦 了解小麦生产的概况,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掌握冬、春小麦的栽培技术及其高产栽培的关键问题。 (三)水稻 一般了解水稻生产概况,了解水稻品种的多种类型及光温反应特性,理解水稻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种植水稻的土、肥、水条件,掌握直播水稻的栽培技术及其田间管理,了解育秧移栽技术和杂交稻的栽培优势等。 (四)玉米 了解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新技术,掌握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及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高产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掌握玉米栽培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了解复播、套种玉米的栽培技术和特用玉米栽培技术要点等。 (五)棉花 了解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及棉花高产栽培型技术、新疆棉花生产的资源优势,掌握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棉花生长发育及其器官建成的一般规律,重点掌握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其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了解长绒棉生产的栽培技术。 (六)甜菜 一般了解甜菜的生产意义,理解甜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甜菜两年生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甜菜原料根栽培技术及其收藏,了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母根采种株栽培技术等。 (七)油料作物 一般了解油料作物的生产意义,重点掌握油菜、向日葵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它们的栽培技术。 (八)其他作物 一般了解大豆、薯类(马铃薯、甘薯)和杂粮(高粱等)等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和栽培技术要点。

第4课童年的音乐课件

第4课童年的音乐 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 2、通过听、唱、动等综合性音乐活动,在自由探索的活动中,对歌曲有初步的体会; 3、在聆听、学唱歌曲中,表达对美丽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正确清晰地演唱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难点:歌曲最后一句的节奏;歌曲的表演及创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少数民族图片音乐,学生猜一猜是哪个民族。) 师:新疆有动人可口的葡萄,有美丽的舞蹈,蒙古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奔驰的骏马,这些都是吸引人的好地方,让人不禁有想提起旅行包去旅行去游玩的冲动。同学们,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呢? 师:好,今天何老师就要带领同学们走出中国的大门,走进枫叶之邦——加拿大,去感受一下那儿的美丽景色—— 二、激趣铺垫,感受情绪: 1、师:要想进入这扇通往加拿大的大门,就必须先来玩一玩专门为游人准备的有趣的跳格子游戏,

找对了,跳对了,你才能进去—— 2∕2 X X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 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蓬得得蓬蓬, X ———︳X — X —︱X ———︳X ———‖ 蓬蓬蓬。 ①、师示范;②、学生试拍; 2、师:真棒!瞧,白桦林中的几棵音乐树,他们正列队欢迎我们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1=F 2∕2 6 — 6 —︱3 — 3 —︱6 — 6 —︱3 — 3 —︱(此句的6低八度) 6 — 5 —︱5 — 1 —︱2 — 1 —︱3 ———︱ 6 — 5 —︱5 — 1 —︱2 — 1 —︱3 ———︱ ①、师范唱;②、学生唱谱; 3、师:听,音乐树后面还跟着几只可爱的小麋鹿,他们正踩着小枫叶, 踏着轻快的步伐准备来欢迎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加入他们—(播放音乐,初听) 三、学唱歌曲,体验情绪:(游览加拿大)

作物栽培学实验报告小麦生长分析

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 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 )、净同化率(NAR )、叶面积比率(LAR )、比叶面积(SLA )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 一、目的意义 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2·1 光合器官性状 2·1·1叶面积指数(LAI ) 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 ,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1 212121 21111nL nL L L w w nw nw W L LAR --?--== 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 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W 为叶片干重) 2·2干物质生长指标 2·2·1干物质积累动态 2·2·2干物质分配特征 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 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RGR 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w L L SLA = 121 2111t t nw nw dt dw W RGR --= ?=

4课《童年的音乐》

4课《童年的音乐》 一课时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动画,故事引入。(10分钟) 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这部动画版是根据《彼得和狼》的童话故事改编拍摄的,其中的背景音乐是有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 的。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交响童话的世界,一起来感受音乐家是怎样用乐器讲述交响音乐童话中故事彼得和狼(出示课题) (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讲述故事情景,让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的情景。)二、播放视频,认识乐器以及主人公。 1、播放视频。认识乐器记住名称以及各种乐器代表的主人公。 (进行梳理,加深迎象做好铺垫,) 过渡语我们一起认识完了主人公,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即将开始了。现在我们一起再一次感受这首音乐童话的魅力。 三、听赏分析音乐情景,感受主人公的形象特点。(15分钟) 1、思考:在这首音乐中每一段音乐用了什么乐器来演奏的,这种乐器分代表的是谁?刻画了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接特点,思想性格?这种乐器的音色特点特点是什么? 1、情景一:欣赏描写彼得的乐段(彼得出来散步)(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了后门来到了空旷的绿草地上。) 2、情景二:欣赏描写小鸟的乐段。(小鸟出来散步) (哎彼得周围多安静呀。)在彼得的身后跟着一支甲子,你你忘记了关后门了这回我可以到屋后的池塘里痛痛快快的洗个澡了。嗨你算什么

作物栽培学(小麦)

作物栽培学(小麦) 小麦栽培技术 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 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 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二)麦田整地方法 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 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

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因此,少、免耕种麦必须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在播前要施用高效低毒除草剂,减轻草害;在人工或机械条播后,要开沟覆土,消灭露籽;针对少免耕麦的吸肥特性,应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增施有机肥,化肥深施,平稳促进和适当增施拔节孕穗肥预防早衰。目前各地少、免耕种麦的方法有稻板茬撒播、条播、点播和免耕机条播等几种方式。 2、旱茬麦田整地>>TOP<< 前期为玉米高梁等早熟作物,收获后采用秸秆还田反旋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4课童年的音乐《彼得与狼》教案新人教版

《彼得与狼》 课型: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一、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八册欣赏歌曲《彼得与狼》 二、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穿插听赏、对比、辨别、认知、选择、想象、创作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主动探究、体验、对比、辨别、模拟地去学习音乐。让学生在听和玩的过程中,逐步感受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并了解其演奏乐器。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在乐曲中听辩出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圆号和定音鼓等乐器的音色,感受和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特点,说出他们所代表的角色。 (二)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彼得与狼》的剧情分角色进行情景剧编创和表演。开发增强综合性艺术表演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以欣赏《皮得与狼》为主线,通过聆听、赏析的方式感受各种乐器的音色,体验不同音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能听辩出交响通过话《彼得与狼》中各角色的主题音乐及相应的乐器演奏。 六、教学难点:能在交响童话的音乐中听出不同乐器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面具等。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无声) 2.播放《彼得与狼》音乐童话动画片段(有声) 3.师:音乐让我们的童话故事更生动有趣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交响童话。所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知道交响乐中都有哪些乐器吗? (西洋乐器的分类: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

作物栽培学--试卷

安徽农业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作物栽培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2小时 适用专业: 植 保 考试日期:2009年6月 日 一大题: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优质油菜 2. 根颈 3. 抗虫棉 4. 衣分 5. 红茎比 二大题:选择题 (下列每题四个选项A 、B 、C 、D 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本大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因素首先是( )。 A .环境 B .措施 C .品种 D .肥料 2.作物生育期的准确计算方法是( )的天数。 A.播种至收获 B.出苗至成熟 C.出苗至收获 D.播种至成熟 3 .( )是甘蓝型油菜一生中主茎叶面积最大的一组叶片,对主茎、分枝、 角果、种子影响很大。 A .子叶 B.长柄叶 C.短柄叶 D.无柄叶 4.棉花去叶枝的时间为( ) A.第一果枝出现前 B.第一果枝出现时 C.开花时 D.吐絮时

5.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单位面积总铃数受栽培措施影响最大,其中( )是 构成产量的主体。A .伏前桃 B .伏桃 C .早秋桃 D .晚秋桃 三大题:简答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简述甘蓝型油菜三组叶片的功能期及其光合产物的作用。 2.简述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及产量计算公式。 3.简述优质棉铃的时空分布规律。 4.比较棉花果枝与叶枝的主要区别。 四大题: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生产条件和气候特点,拟设计一套获得 每公顷3000kg 以上优质油菜籽的栽培技术组合方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20分): 1. 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2. 水稻的有效分蘖 3. 小麦子粒品质 4. 玉米的支持根 5. 玉米的出籽率 6. 棉花的果枝 7. 油菜的苔茎叶 8. 经济系数

作物栽培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1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1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6.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17.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21.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22.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24.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25.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 26.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例。 27.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28.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29.作物的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30.作物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1.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32.玉米的攻苞肥:又叫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 33.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34.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100%。 35.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 全生育时间。 36.种子的寿命: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

《童年的回忆》 教材分析 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A段的旋律由分解和弦构成,上行与下行交替,不断流动,显得明朗活泼,勾起了人们对童年快乐时光的回忆。B段的速度较前段放慢一倍,节奏舒展,旋律多平行与级进,充满了温馨亲切的情感。当乐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时,A段欢快的旋律又骤然响起,乐曲进入再现部,最后在琶音和弦的衬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动机结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忆绵绵不断。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使学生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初步感受速度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与表现情绪的关系。 2. 通过听赏音乐,指导学生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3. 这首钢琴曲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指导学生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最美好的一幕,从而使学生

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使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童年的回忆》旋律的进行状态,感受音乐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教学难点:完成音乐的排序,通过对比了解什么是中速。 教学准备:电脑、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轻松而且愉快的音乐,欢迎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师生问好歌:教师轻声唱歌问好,学生随琴唱歌回应。 二、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它是谁?生:兔子! 师:对了,你们听听小兔想跟你们说些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 兔:同学们,你们好,我叫小兔!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叫《童年的回忆》。这首钢琴曲我特别爱听,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这首乐曲里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找找看哪!

研究生复试题作物栽培学部分

2006年作物栽培学部分试题 1.水稻、小麦穗分化 水稻穗分化发育过程可划分为8个时期(见书16页): ①第1苞分化期又称穗颈节分化期,是生殖生长的起点。 ②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苞的出现,标志一次枝梗原基分化开始;在苞着生处开始长出白色的苞毛,至此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结束。 ③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幼穗长约1.0~1.5mm,苞毛非常浓密。 ④雌雄蕊形成期全穗长约5~10mm。此后,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即孕穗期。 ⑤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此时剑叶正处在抽出过程中,颖花长度接近2mm,约达到最终长度的1/4,幼穗长约1.5~4.0cm。 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从外观形态上看,当剑叶叶枕在伸出过程中与其下一叶叶枕平齐时,为减数分裂盛期,此时对环境条件反应十分敏感,是决定颖花能否健全发育或退化及谷粒容积大小的关键时期。 ⑦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颖壳叶绿素开始增加,柱头出现羽状突起。 ⑧花粉完成期抽穗前1~2d,花粉内容容物充满。 小麦穗分化见书74-75页 2.水稻叶龄模式(画图)见书18页

几个关键的叶龄期以下几个叶龄期与栽培的关系最为密切。 分蘖始期叶龄期开始发生分蘖的最小叶龄,各品种类型均为第4叶期,不受栽培条件影响,是计算有效发蘖数的起点。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此期是大田群体控制的关键时期之一,其主要诊断指标是群体总茎蘖数。这时高产的适宜茎蘖数为预期穗数。若茎蘖数不足应追肥促蘖,若茎蘖数超过预期穗数应及早晒田抑制。 拔节始期的叶龄期为伸长节间数减2的倒数叶龄期。若某品种伸长节间数5个,则5-2=3,即倒3叶为拔节始期。拔节始期若总茎蘖数不足,叶色淡,可酌情施用保蘖促花肥,若总茎蘖数偏多,叶色深,应偏重晒田,以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倒2叶抽出期该期为穗分化处于颖花分化期,是大穗形成的重要时期,如颖花量不足,应适时追施保花肥,若颖花量过剩则可不施,并可适当延长晒田期 3.壮秧标准及秧田管理 壮秧的标准及意义见书39页 2.壮秧的标准壮秧的标准有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两方面。形态特征包括叶宽苗健、扁蒲白根、生长整齐、适当秧龄等,生理特性包括光合能力强、碳氮比(C/N)适中、束缚水含量相对较高、移栽后发根力和抗逆性强等方面。 不同育秧方式及其管理见书41页 1.露地湿润育秧又称半旱秧田育秧,是应用最广的育秧方式。其技术环节如下: (4)秧田管理 ①芽期从播种到第1完全叶展开之前为芽期。播后秧板不宜上水,只保持土壤充分湿润,保证充足氧气 ②幼苗期指1叶展开至3叶期。应采取露田与浅灌相结合的管水方法。关键在于早施断奶肥。断奶肥应提早到1叶1心期施用为宜。 ③成苗期指3叶期以后至移栽。应保持秧田有水层。4~5叶时,应施一次接力肥。一般在移栽前3~5d施起身肥(送嫁肥),叶色褪淡的基础上施尿素30~45kg/hm2。 4.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见书19页 单位面积穗数(hm2)×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g) 产量(kg/hm2)= 1000×1000 5.源库类型见书23页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源库是相对的、动态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生产上常用单位面积的颖花数与叶面积分别作为衡量库与源的主要指标。 根据水稻产量的源库特征,可以将品种分为源限制型、库限制型和源库互作型三类(曹显祖等,1987)。 1.源限制型(1)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2)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3)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4)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5)强、弱势粒灌浆为异步灌浆型(6)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第4课童年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目标: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与音乐学习。 二、通过聆听、演唱、伴奏、创编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情绪,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钢琴、磁带、自制乐器沙锤、打击乐、黑板乐谱、换气符号贴纸、节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长音和短音的对比) 1. 呼吸练习。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做呼吸练习,首先两脚分开保持好站姿,双手轻轻抚着自己的腰部。在深吸气的时,你的腰两边会向两边撑开,然后再将气息又控制的,匀速吐出。好,我们来一起试试看。(调整学生的呼吸,并巩固歌唱中的气息运用) 2. 模唱老师的一组长音发声。其中包括哼鸣和“2”“6”两个音的音高。 3. 模唱短音“2 22 2 2”,“6 66 6 6”。并分为两声部合作。(利用乐曲中的难点节奏来练习短音的发声,提前让学生模仿,有利于后面难点的突破) 二,看图片导入 (采用情感教学模式1:情景——陶冶模式。) 创设情境,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感受白桦林的美丽风光。 三,学习新歌曲 1)、聆听歌曲第一次(范唱) 1.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下面你们帮我打着拍子,老师给你们唱唱这首歌曲,同时再听一听这首歌曲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教师范唱,手中拿着自制的易拉罐沙锤打拍子唱。第一二段打强拍,第三段打一下强拍和两下弱拍x xx) 2. 师: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生:情绪非常欢快,速度是快的。 师:对,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2)、聆听歌曲第二次(磁带) (采用情感教学模式2——参与和体验模式。情感的深化。)

作物栽培学(小麦田间管理)

小麦田间管理 1防倒伏与穗发芽 倒伏是小麦优质高产之大忌,有“麦倒一把草”之说。早期倒伏减产30%~60%,后期倒伏减产10%~20%。倒伏后千粒重和容重降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略有增加,但磨粉和烘焙品质恶化。 因此,选择品种时,要注意选择秆强、抗倒伏的品种。生产上为防止小麦倒伏,可采用种子重量的0.3%矮壮素拌种、分蘖期压青苗,采取促控相结合的管理技术。收获期遇雨穗发芽是当地十分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白皮比红皮容易穗发芽,深红色比浅红穗发芽轻。为躲避雨季,在生产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以2:5:3为宜;在栽培措施上,小麦扬花期喷叶面肥或防治赤霉病时,每公顷加入150g钼酸铵,对延长休眠期有效。在收获前,做好联合和割晒两手准备。多阴雨天气以联合为主,少割晒或不割晒,把穗发芽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2我国小麦防除杂草和除草剂的使用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大,内蒙古自治区岭北地区油菜种植面积大,大量使用不同种类或剂型化学除草剂,有的残效期长达1年以上,如广灭灵、豆磺隆等,下茬不宜种植小麦,否则会造成药害,轻者减产,降低品质,重者绝产。一旦误选前茬使用除草剂残效期长的地块,出齐苗后应及早采取降解的方法进行消除。 一般可选用微生物降解或化学水解的方法即采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生长素类等,不能使用抑制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矮壮素等,否则会加重药害。应用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与作物无亲和性,且用量不好掌握,大量用则会加重药害。 植物调节剂的内源激素如康凯、云大120等与植物有亲和性,作物吸收后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7~10d能恢复正常生长。使用增产菌、生物钾肥、生物磷肥对预防药害有很好作用。应用此法好于微生物降解或化学水解的方法。

《作物栽培学A》试卷B标准答案

《作物栽培学A》试卷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 2.小麦籽粒干物质的20% 来自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碳水化物,80% 来自开花后制造的光合产物。 3.小麦籽粒中的氮素70% 来自开花前贮藏氮的再转运,30% 来自开花后的吸收。 4.优质强筋小麦要求面团稳定时间一级为≥10分,二级为≥7分,优质弱筋小麦要求相应值≤ 2.5分。 5.地上部有5个伸长节间的中稻,其拔节期正值穗分化的第一苞分化期;孕穗期正值穗分化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6.当前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是多效唑,其秧田期的适宜施用时期为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 7.水稻叶片的寿命,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延长,其中剑叶的寿命最长。 8.甘薯的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用。 9.甘薯的需水特点是耐旱和怕涝。 10.玉米需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的总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一般每生产1kg子粒玉米大约耗水0.6m3。 11.中国玉米种植的6个产区是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 南方丘陵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12.通常,每生产百千克玉米子粒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比值为2.5(kg):1.0(kg):2.5(kg)——无单位者判错;在玉米子粒中三要素的积累总量约有60% 来自营养器官前期累积的再调运,约有40% 靠根系后期的吸收。 13.世界春玉米产量的最高纪录是23222kg·hm-2;夏玉米为16444 kg·hm-2。 二、简答题(共40分) 1.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3分) 答:小麦主茎叶与分蘖呈现n-3的同种规律,主茎某一叶龄分蘖数等于前2个龄分蘖之和(1分)。冬小麦的分蘖分为冬前分蘖(成穗率高)和春季分蘖(成穗率低),分蘖发生越晚其成穗率越低(1分)。主茎开始拔节前,达到最大分蘖数,在此之后,分蘖开始两极分化,此时一般有自身根系和叶片数较多的分蘖较易成穗,否则则退化死亡(1分)。 2.小麦穗分化分期。(3分)

新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4课 童年的音乐

新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4课 童年的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西洋乐器,比如小提琴,但是对于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之类的乐器却是很少见到的,所以要认识这些乐器、分辨不同的音色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这个音乐故事篇幅较长,欣赏完这个故事需要26分钟,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觉得单调、注意力难集中。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欣赏活动。教学目

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教具准备:课件、贴图。教学过程:一、播放音乐动画,故事引入。(10分钟)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这部动画版是根据《彼得和狼》的童话故事改编拍摄的,其中的背景音乐是有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的。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带大家一起走进音乐交响童话的世界,一起来感受音乐家是怎样用乐器讲述交响音乐童话中故事彼得和狼(出示课题)(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讲述故事情景,让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的情景。) 二、播放视频,认识乐器以及主人公。1、播放视频。认识乐器记住名称以及各种乐器代表的主人公。主人公乐器名称彼得提琴小鸟长笛鸭子双簧管猫单簧管(黑管)爷爷巴松管(大管)狼圆号猎人定音鼓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作物栽培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瓦维络夫(1935年)将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分为() A 8个 B 3个 C 13个 D 12个 2.以下为日照长度变长时开花的作物是() A 水稻 B xx C 大麦 D 烟草 3.薯芋类作物的产品器官是() A 籽实 B 生殖器官 C 营养器官 D 种子 4.种子萌发过程中,无活力的死种子也能完成的过程是() A 萌动 B 萌发 C 出苗 D 吸胀 5.干燥环境下形成的绿豆种子,其休眠的原因是() A 胚的后熟 B 硬实 C 发芽的抑制物质 D 种子小 6.有利于提高作物的根冠比是() A 土壤水分充足 B 干旱 C 增施氮肥 D 剪根 7.xx的需水临界期为() A 拔节至孕穗 B 孕穗至开花 C 开花至乳熟 D 乳熟至完熟8.以下属喜氮作物的是() A 棉花 B 大豆 C 小麦 D 油菜 9.油菜的收获指数大致为() A、0.15 B、0.28

C、0.47 D、0.66 10.间套复种模式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表示()。 A、一年xx B、xxxx C、三熟四作 D、二年三熟 11.四川等区域稻田的最主要轮作方式是() A 冬季作物年间轮换,夏季连作水稻 B 夏季水旱轮作 C 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均轮换 D 冬季和夏季均不轮换 12.作为播种材料的种子,一般发芽率不低于() A 60% B 70% C 90% D 100% 13.水稻群体叶面积系数在以下哪个生育时期最大() A 拔节期 B 抽穗期 C 成熟期 D 移栽期 14.属于自花授粉的作物有() A 水稻 B xx C 棉花 D 高粱 15.以下器官是“库”的为() A 功能期内的叶 B 开花前作物的茎鞘 C 根系 D 开花后作物的茎鞘 16.作物群体内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为() A 近地面层 B 中层 C 上层 D 顶层 17.以下属喜磷作物的是()

第4课 童年的音乐

第4课童年的音乐 《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故事大意:一天清早,彼得来到草地上,小鸟和小鸭子互相争吵起来,猫一声不响的想把小鸟抓住,在彼得的提醒后,小鸟飞上了大树。老爷爷出来把彼得拉回了房子。这时,狼来了,它吞吃了小鸭子,又窥视着树上的小鸟和猫。彼得机灵的从围墙爬上大树,在小鸟的协助下,把大灰狼的尾巴套住了,吊在大树上。最后猎人和大家把狼送回了动物园。这个故事告诉了孩子们,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和它斗争,就一定能胜利。 音乐欣赏《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它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征,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音调的刻画,来描绘童话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故事生动活泼,富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过一些西洋乐器,比如小提琴,但是对于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之类的乐器却是很少见到的,所以要认识这些乐器、分辨不同的音色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另外,这个音乐故事篇幅较长,欣赏完这个故事需要26分钟,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会觉得单调、注意力难集中。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欣赏活动。教学目标: 1、初步欣赏《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了解童话故事的情节。 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对乐器的辨别能力、肢体体验表现力、想象力。 3、通过音乐故事使学生获得思想情感上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能听辨出各种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 教具准备:课件、贴图。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乐动画,故事引入。(10分钟) 介绍乐曲体裁及作者。这部动画版是根据《彼得和狼》的童话故事改编拍摄的,其中的背景音乐是有由前苏联的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根据童话故事《彼得与狼》创作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_作物栽培学_1 交卷时间:2016-06-12 16:45:33 一、单选题 1. (5分) ? A. 长日照作物 ? B. 中日照作物 ? C. 短日照作物 ? D. CAM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1 作物及作物生产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 A. 穗数 ? B. 粒重 根据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通常将其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 作物分类 水稻生育中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阶段,与()构成关系密切。

? C. 粒数 ? D. 株数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5.2 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 A. 可育小花数×结实率 ? B. 灌浆速度×灌浆长度(天 数) ? C. 基本苗×(1+单株有效分蘖数) ? D. (分化小花数-退化小花数)×结实率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2.4 小麦产量品质形成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 ? A. 甜玉米 水稻生育阶段 以下哪个是小麦千粒重的表示方法?() 小麦千粒重 以下属于专用玉米的是()。

? B. 高油玉米 ? C. 郑单958 ? D. 糯玉米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3.4 玉米栽培技术 展开解析 答案B,D,A 解析 2. (5分) ? A. 植物间的一种化学交流 ? B. 由Molisch 创造的 ? C. 不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发育 ? D. 植物向环境中释放生化物质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1.4 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展开解析 答案D,B,A 解析 3. (5分) ? A. 棉花 ? B. 水稻 专用玉米种类 生化互作是()。 生化互作 以下几种作物不属于C4作物的是()。

《作物栽培学》试题解析

《作物栽培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1.叶蘖同伸现象:指水稻、小麦等作物的母茎叶片发育与分蘖芽的分化保持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遵循N=n-3的规律。 12.油菜的感温性:油菜一生中必须通过一段温度较低的时间才能现蕾开花结实,否则就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这一特性称为感温性。 13.种子的休眠: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14.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5.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16.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17.收获指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18.RGR:相对生长率,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植株的重量增加量。 19.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f12519790.html,I: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21.玉米棒三叶:玉米的穗位叶及其上其各一叶。 22.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水稻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长期的特性。 23.水稻的有效分蘖:指水稻的分蘖中能够最终结实的分蘖叫有效分蘖。 24.小麦子粒品质:是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 25.棉花的果枝:果枝是合轴枝,由第5-6节或以上的腋芽萌发生长而成。 26.经济系数:指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可以评价生物产量中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比例。 27.种子的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28.冷害:作物遇到零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或死亡的现象。 29.作物的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30.作物种子的休眠: 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31.收获指数: 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32.玉米的攻苞肥:又叫穗肥,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施用量占总用肥量的50%左右。 33.水分临界期: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34.复种指数:作物播种面积/土地面积×100%。 35.作物生育期: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称为作物的全生育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