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 人 补 肾 壮 阳 汤(2020新版)

男 人 补 肾 壮 阳 汤(2020新版)
男 人 补 肾 壮 阳 汤(2020新版)

补肾方剂集合

1、肾四味

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补骨脂各30克打粉,每服6-9克

四药入肝肾,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润而不腻。益肾精,鼓肾气,温阳无桂附之弊,滋阴无熟地之弊。肾四味加胡桃肉与补骨脂为青蛾丸。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乎景岳公“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生化无穷”之妙。

李可先生言,他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至手足厥逆,肾阴亏未至舌光无苔,而属肾气、肾精不足之症,凡有腰困如折,不能挺直,甚则腰弯如虾状,头目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小儿遗尿,老人小便余沥,夜尿频多,足膝酸软,肾不纳气久病及肾等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用之效若桴鼓。贫穷病人可代价昂之鹿茸。

沙苑子为“肾十味”,对男女不育、骨质增生、老年前列腺退化性病变、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症选用,疗效满意。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其具有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明目消翳、润肺止咳的作用;补骨脂苦,辛,大温。归脾肾二经。功效:温肾补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仙灵脾又名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功效: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这四味药合用具有大补肾之阴阳的作用。所以临床上肾虚或

由肾虚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有不错疗效。

2、左归饮

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枸杞6克炙甘草3克茯苓4.5克山茱萸3~6克

滋阴补肾。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

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服。

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6克;血滞者,加丹皮6克;心热而躁者,加玄参6克;脾热易饥者,加芍药6克;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6克;血热妄动者,加生地6~9克;阴虚不宁者,加女贞子6克;上实下虚者,加牛膝6克以导之;血虚而燥滞者,加当归6克。《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右归饮

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山药6克山茱萸3克枸杞6克甘草3~6克杜仲6克肉桂3~6克制附子3~9克

温补肾阳。治肾阳不足,阳衰阴胜,腰膝瘦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咳喘,泄泻,脉弱;以及产妇虚火不归元而发热者。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

用水毫升,煎至毫升,空腹时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必大加人参、白术;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干姜;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入参、肉豆蔻;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如

淋带不止,加破故纸;如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4、六味地黄丸

干山药山茱萸肉泽泻牡丹皮白茯苓熟地黄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汤下,寒月温酒下。如肾虚有饮,作痰唾,

男妇俱宜服。东垣治妇人阴血不足无子者,服之能使胎孕,效。治形体瘦弱无力,多因肾气久虚,久新憔悴,寝汗发热,五脏齐损,遗精便血,消渴淋浊等记。又方治阴虚火动耳聋。加知母黄柏菖蒲远志

5、金匮肾气丸

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6、八味肾气丸

熟地黄g山药g茯苓g五味子g肉桂50g

泽泻g附子50g牡丹皮g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痛膝软,消渴水肿,肾虚咳嗽,小便频数,大便溏泻,尿急,夜尿增多,前列腺增生,失眠多梦,头昏耳呜眼花心悸,体虚乏力,过度疲劳,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少精不育,阴茎短而细,睾丸发育不良性功能低下者。

7、肾气丸方汇编辑

六味地黄丸:熟地八、山茱萸四、山药四、泽泻三、茯苓三、丹

金匮八味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杜仲二、牛膝二。七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桂附一。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车前、牛膝。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枝一、炮附子一。

八味肾气丸”:六味地黄丸+桂心二、附子二。为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

八味肾气丸,治虚劳不足,大渴欲饮水,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方。乾地黄、山茱萸、署预、泽泻、牡丹皮、茯苓、桂心、附子。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

膝、白术、麻人、人参、当归、茯苓、芎藭、大豆卷、黄芩、甘草、杏人、蜀椒、防风、桂心、乾地黄、羊肾。

右十八味末之,蜜丸,服如梧子十丸,日再,渐增之,一方有苁蓉六分。主男子妇人劳损虚赢伤寒冷乏少无所不治方。

肾气丸,主肾气不足赢瘦日剧,吸吸少气体重耳聋眼闇百病方。桂心、乾地黄、泽泻、署预、茯苓、牡丹皮、半夏。

右七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八味肾气丸:乾地黄泽泻、桂心、署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附子右捌味,擣筛为末,鍊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七丸,日三,稍加至十丸,久长可服。

八味肾气丸:乾地黄八两、薯蓣四两、茯苓三两、山茱萸五两、泽泻四两、牡丹皮三两、附子三两、桂心三两。右药捣筛,蜜和丸如

芜荑、胡荽、酢物、生葱。

八味地黄丸:熟地黄八两乾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丙白茯苓丹皮泽泻各三两肉桂附子各一两,右八味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衰惫,脐腹疼痛,夜多漩溺等证。

8、大补阴丸

熟地黄g知母80g黄柏80g龟甲g猪脊髓g

为深棕黑色的水蜜丸;味苦、微甜带涩。以上五味,熟地黄、黄柏、龟甲、知母粉碎成粗粉,猪脊髓置沸水中略煮,除去外皮,与上述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g粉末加炼蜜10~15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同寿录》卷一:大补阴丸

黄柏3两,知母3两,龟版3两,熟地5两,锁阳2两,甘枸杞2两,干姜2两,五味子1两,白芍1两,天冬1两,覆盆子2两,菟丝子2两,于白术3两,陈皮1两,牡蛎1两,山萸肉1两,虎胫骨1两,防己1两,牛膝1两,当归2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益精明目,补肾水,壮腰膝。主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

9、五子衍宗丸

枸杞子g菟丝子g覆盆子g五味子50g车前子g

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棕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酸、微苦。

g粉末用炼蜜35~5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80~9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补肾益精。用于肾虚腰痛,尿后余沥,遗精早泄,阳痿不育。

10、二仙汤

仙茅9克仙灵脾9克当归9克巴戟天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调冲任。主妇女月经将绝未绝。周期或前或后,经量或多或少,头眩耳鸣,腰酸乏力,两足欠温,时或怕冷,时或轰热,舌质淡,脉沉细者。现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闭经,以及其它慢性疾病见有肾阴、肾阳不足而虚火上炎者。

日服一剂,水煎取汁,分二次服。可随症加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杜仲9克以补肾调经;或加枸杞子9克,白菊花6克以平虚阳。

黄柏、知母泻肾火、滋肾阴;当归温润养血,调理冲任。全方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妇产科学》

11、二至丸

女贞子g墨旱莲g

本品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气微,味甘而苦。以上二味,女贞子粉碎成细粉,过筛;墨旱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炼蜜60g及水适量,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

即得。

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密封。

《中国药典》

《重订严氏济生方》:二至丸

鹿角60克麋角60克附子30克桂心30克补骨脂30克杜仲30克鹿茸30克青盐15克

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补肾强腰。主老人或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及肾阳亏虚诸证。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

每服70丸,空腹用胡桃肉细嚼,以盐汤或酒进下。

若恶热药,去附子,加肉双蓉30克。

《重订严氏济生方》

《摄生众妙方》卷二:二至丸

熟地黄90克生地黄60克山茱萸克肉苁蓉30克败龟版90克人参30克黄耆30克黄柏90克牛膝30克枸杞子30克破故纸30克五味子30克白术90克白芍药30克当归60克虎胫骨30克杜仲30克山药30克知母60克陈皮30克白茯苓30克上药二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主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

每服80~丸,无灰酒及盐汤不拘时进下。

方中陈皮,《医学入门》卷七作"丹皮"。《摄生众妙方》卷二

《杨氏家藏方》卷九:二至丸

鹿角半斤,苍耳半斤,麋角半斤,当归5两,山药4两,白茯苓4两,黄耆4两,人参2两,沉香2两,沙苑疾藜2两,远志2两,肉苁蓉2两,附子1两。上为细末,用酒3升,糯米3合煮烂,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强健腰脚,和悦阴阳,既济水火,百疾不生。主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

每服50至丸,空心温酒,盐汤任下。

《杨氏家藏方》卷九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二至丸

熟地黄3两,龟版3两,白术3两,黄柏3两,知母4两,当归4两,生地黄4两,白芍药4两,麦冬4两,天冬2两。

上为细末,枣肉同炼蜜和杵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补虚损,暖腰脐,壮筋骨,明眼目,调养元气,滋益子息。主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

每空心、午前服50丸。服至百日,逢火日摘去白发,生出黑发是其验也。

忌莱菔、诸血、羊肉。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

《医方类聚》卷九十五引《济生》:二至丸

鹿角2两,麋角2两,附子1两,桂心1两,补骨脂1两,杜仲1两,鹿茸1两,青盐半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老人、虚弱人,肾气虚损,腰痛不可屈伸,头旋眼黑,下体痿软。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

方中鹿角、麋角,《张氏医通》作“鹿角胶”。“麋茸”。

恶热药者,去附子,加肉苁蓉1两。

《扶寿精方》:二至丸

怀地黄3两,白术3两,败龟版3两,黄柏3两,知母2两,当归2两,生地黄2两,山茱萸2两,白芍药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绵黄耆1两,山药1两,广陈皮1两,五味子1两,甘枸杞1两,破故纸1两,菟丝子1两,杜仲1两,牛膝1两,苁蓉1两,虎胫骨1两。

调养元气,滋益子息,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滋阴降火。主

早泄小阴经阳痿月经不调更多功能主治>>>

方中陈皮,《医学入门》作“丹皮”。《扶寿精方》

12、封髓丹

治梦遗、失精及与鬼交。

黄柏砂仁甘草

上蜜为丸,每服三钱。

赵羽皇曰∶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盖肾为坚脏,多虚少实,因肝木为子,偏喜疏泄母气,厥阴之火一动,精即随之外溢。况肝又藏魂,神魂不摄,宜其夜卧鬼交精泄之证作矣。封髓丹为固精之要药,方用黄柏为君,以其味性苦寒,又能坚肾。肾职得坚,则阴水不虞其泛溢;寒能清肃,则龙火不至于奋扬。水火交摄,精有不安其位扰,且能使水土合为一家,以妙封藏之固。若缩砂者,以其味辛性温,善能入肾,肾之所恶在燥,而润之者惟辛,缩砂通三焦达津液,能内五脏六腑之精而归于肾,肾家之气内,肾中之髓自藏矣。此有取于封髓之意也。

汪昂曰∶此方加天冬、地黄、人参,名三才封髓丹。

用天冬补肺以生水,地黄补肾以益精,用人参补脾,从饮食中化生水精也。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下、中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喻昌曰∶加黄柏以入肾滋阴,砂仁以入脾行滞,甘草以少变天冬、黄柏之苦,俾合人参创建中气,以伸参两之权,殊非好为增益成方之比也。13、真武汤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

白术茯苓白芍大附子生姜

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斤。

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外皆寒虚之病也。

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也,以之名汤者,借以镇水之义也。夫人一身制水者脾也,主水者肾也,肾为胃关,聚水而从其类,倘肾中无阳,则脾之枢机虽运,而肾之关门不开,水即欲行,以无主制,故泛溢妄行而有是证也。用附子之辛热,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术之苦燥创建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主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健土,于制水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妙在芍药之酸收,仲景之旨微矣。

盖人之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阳,不少佐以酸收之品,恐真阳飞越矣。用芍药者,是亟收阳气归根于阴也。于此推之,则可知误服青龙致发汗亡阳

者,以其阳不外散也;加干姜者,以其温中胜寒也。

水寒伤肺则咳,加细辛、干姜者,散水寒也;加五味子者,收肺气也。小便利者,去茯苓,以其虽寒而水不能停也。呕者,去附子倍生姜,以其病非下焦,水停于胃也。所以不须温肾以行水,只当温胃以散水,且生姜功能止呕也。

《汤头歌诀》真武汤

《汤头歌诀》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附子一枚,白术二两,茯苓、白芍、生姜各三两。〕少阴腹痛有水气,悸眩润惕保安康。(中有水气,故心悸头眩;汗多亡阳,故肉筋惕。,音纯,动貌。苓、术补土利水,

以疗悸眩;姜、附回阳益火,以逐虚寒;芍药敛阴和营,以止腹痛。

真武,北方水神。肾中火足,水乃归元。此方补肾

益气养阴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的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6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24T08:49:17.4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12第205期供稿作者:刘萱争[导读] 经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犯肺之邪,以风淫为主,风为阳邪,肺为燥金,主气属阳 刘萱争(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闸北200435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以益气养阴补肺汤治疗,对照组36例予以服用氨茶碱缓释片疗程,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咯痰、喘促气短单项症状情及总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咳嗽、咳嗽、咯痰、喘促气短单项症状症情分布及症状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养阴补肺汤可明显缓解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症状。【关键词】益气养阴补肺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观察益气养阴补肺汤治疗稳定期COPD的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03-02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及辩证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及病情分期、分级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医辩证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辩证分型参照《今日中医内科》制定:痰瘀阻肺,肺肾两虚: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反复不愈,每因外邪内诱发,发作时无痰或少痰,痰黏难咯,发后则贪多咳嗽,痰出而哮喘缓解,面色晦暗,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或有腰膝酸软,遇劳加重,舌质暗,舌苔白滑,脉弦细。 1.2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40岁且<75岁;试验前一个月内未用过糖皮质激素、其他炎性介质桔抗剂和细胞膜稳定剂。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有免疫系统疾病、结核病患者;试验前2周内有肺部感染者。 1.3一般资料 72例均为我中心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医门诊病例,年龄40~75岁,病程3个月~15年。病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岁;平均病程(14.56+-6.32)年。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岁;平均病程(1 2.45+-5.6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4治疗方法 治疗组单纯服益气养阴补肺汤。基本方:防风9g、黄芪20g、南沙参12g、北沙参12g、麦冬12g、杏仁12g、开金锁30g、麻黄6g、桔梗6g、粉前胡9g、半夏12g、紫宛12g、百部12g。辨证加减:痰多色黄质稠者加鱼腥草30g,浙贝母12g,黄芩12g,兼气喘者再加桑白皮、地龙各10g、厚朴6g;肺阴虚干咳无痰者麦冬增加至21g,半夏减至3g,再加玉竹15g;气虚咳嗽多汗者加麻黄根12g、黄芪加至30g、五味子9g、熟地黄15g。每日1剂,煎2次取汁和匀,分3次口服。对照组服用氨茶碱缓释片(广州迈特兴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0501)每次200mg,每日2次,疗程6周。两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未采用其他方法治疗。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88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2周以上未发作,胸片复查基本正常。 好转:咳嗽咯痰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症状未见改善。 2.2两组间临床指标比较 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干预组在观察前后除痰的颜色和稀稠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外,其他各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病案举例 钱某某,男,75岁,退休工人。1个月前因受凉后恶风身热,咳呛连声,气逆痰粘难咯,咽干痒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12.0×109/L,中性79%,胸片提示:支气管病变。经西药抗生素治疗1周发热已退,但咳嗽不已,后改中药桑杏汤、止嗽散等加减治疗半月余,症状亦未见好转。刻诊:阵发性咳嗽,气促,痰白粘难咯,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细滑。此乃痰热阻肺,气阴两虚。投益气养阴补肺汤加黄芪30g,五味子6g,象贝母12g,黄芩12g、鱼腥草30g。每日1剂,连服5日,咳嗽已减大半,故不更方,再服5剂后,临床症状消失。

补肺汤

补肺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黄耆30克,甘草、钟乳、人参各12克,桂心、干地黄、茯苓、白石英、厚朴、桑白皮、干姜、紫菀、橘皮、当归、五味芋、远志、麦门冬各15克,大枣20枚。 【制法】上十八味,哎咀。【功能主治】主治肺气不足,逆满上气,咽中闷塞,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语失声,甚则吐血者。【用法用量】以水1.5升,煮取5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一服。【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补肺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款冬花,桂心各30克,桑白皮(炙)120克,人参,紫菀茸, 白石英各30克,五味子,钟乳粉各45克,麦门冬(去心)60克。 【制法】上药锉散。【功能主治】主治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补肺汤--《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桑白皮,熟地黄各60克,人参、紫菀、黄耆、五味子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清火

化痰,主治劳嗽。肺肾两虚,日哺发热,自汗盗汗,痰多喘逆; 虚劳短气自汗,时寒时热,易于感冒,舌色淡,脉软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煎,入蜜少许,饭后服。【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补肺汤--《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五味子3两,麦门冬4两(去心),白石英2两9铢,粳米3合,紫菀2两,干姜2两,款冬花2两,大枣40枚(擘),桂心6两。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病苦气逆,胸腹满,咳逆上气抢喉,喉中闭塞,咳逆短气,气从背起,有时而痛,惕然自惊,或笑或歌或怒无常,或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面色白,口中如含霜雪,言语无声,剧者吐血。【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桑白皮至8升,去滓,纳药煮取3升,分3次服。【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补肺汤--《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黄耆1钱,鼠粘子1钱,阿胶8分,马兜铃5分,甘草5分,杏仁(去皮尖)7枚,桔梗7分,糯米1撮。【功能主治】气虚痘毒乘肺,咳嗽不已。【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补肺平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5例

补肺平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5例 【摘要】目的:观察补肺平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5例,予以冬病夏治扶正法,以自拟补肺平喘汤(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橘红等)治疗。结果:痊愈率14.3%,显效率51.4%,好转率28.6%,总有效率94%。结论:冬病夏治扶正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其症状及发作的频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关键词】支气管炎慢性中医药疗法 @补肺平喘汤治疗应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应用 自2001~2007年,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冬病夏治”的原理,采用自拟补肺平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均经X线和/或CT检查。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病程3年以内者14例,3年以上10年以内者9例,10年以上20年以内者7例,20年以上者5例;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82岁;慢性气管炎18例,合并阻塞性肺气肿10例,合并阻塞性肺气肿及肺源性心脏病7例。 1.2 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有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X线和/或CT检查均有慢性支气管炎或兼见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体征。 2 治疗方法 以补肺平喘汤治疗。方剂组成:太子参20 g,茯苓10 g,炒白

术15 g,炙甘草6 g,化橘红6 g,半夏10 g,胡桃肉10 g,杏仁10 g,桃仁10 g,丹参20 g,生地6 g,熟地6 g,山药9 g。无明显阴虚者加附子6 g,淫羊藿9 g,补骨脂9 g,菟丝子9 g,阴虚明显者加黄精9 g,天冬6 g,女贞子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口服。每年自小暑起服药至立秋结束,平时在未发作阶段服用金匮肾气丸。连续治疗3年,随访3年。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1]治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当年未再发作,舌脉基本恢复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当年急性发作次数减少或减轻,易控制,舌脉基本恢复正常;好转:主要症状改善,当年急性发作次数减少或减轻,易控制;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35例患者中痊愈5例,占1 4.3%;显效18例,占51.4%;好转10例,占28.6%;无效2例,占 5.4%。总有效率94.3%。 4 病案举例 张某,男性,70岁,因咳嗽、咳痰、气喘反复发作12年于2002年7月1日来我院门诊求治。诊见:咳嗽反复发作,咳痰,色白、质稀、量少,气喘、活动后加重,头晕,心悸,畏寒腰酸,肢体沉重,神怯汗出,纳谷不香,小便不利,面浮肢肿,舌淡,脉沉细无力。查体:精神萎顿,面目浮肿,唇甲紫绀,桶胸,两肺呼吸音低,散在哮鸣音,两肺底可及细湿罗音,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浮肿。每年冬春季节发作,给予静脉输液治疗能控制病情,近3年出现气喘明显,活动后加重。查血常规WBC 9.85×109/L,N 0.83,L0.17。X线示:慢性支气管

常喝四款汤清肺润肺

常喝四款汤清肺润肺 中国传统医学以为,肺主外相,司呼吸。肺虚体质多呈现为肺气虚和肺阴虚两大范例。肺阴虚者多因津液耗损,肺失润养所致,凡是呈现为形瘦孱羸;干咳无痰,或痰少质黏,或咳而痰中带血丝;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少寐失眠;口干咽燥,喉痒音哑,舌红少苔等。肺气虚者多为久病亏耗,病后元气未复;或因久咳伤气,乃至肺气亏虚,呈现为咳而气短,咳喘无力,久咳不愈,痰液清稀;倦怠懒言,声音低怯;面色发白,畏风形寒,易患感冒;或有自汗,舌淡苔薄白等。肺虚者多见于肺结核病、肺气肿、肺芥蒂、肺痿、肺不张以及肺癌晚期之人。 一般而言,肺气虚者,宜食具有补益肺气用途的食品;肺阴虚者,宜吃具有滋阴润肺的食品。肺虚日久,常可累及脾与肾,故应共同吃些具有补脾益气和补肾纳气用途的食品。这可参阅脾虚和肾虚体质的饮食宜忌内容,也可参考气虚和阴虚体质的饮食宜忌章节。凡肺虚者忌吃辛辣及烟酒,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寒之物,忌吃炒炸烤爆之类香燥伤阴的食品。 养肺护肺食物: 1、龟肉

力能补虚,古代医家及民间中常用于肺虚久病之人。如《便民食疗》用以治虚劳咯血咳嗽之症,《补缺肘后方》用之于治久咳嗽上气等,都是单用龟肉煮食。四川民间用以治疗肺痨吐血,也是以龟肉为主,共同沙参、冬虫夏草共炖服。于是,肺虚者吃些龟肉也颇适宜。 2、豆腐浆 性平,味甘,有补虚润燥、益肺化痰之功,凡肺气虚或肺阴虚者,食之咸宜。如能往往服食,对肺虚体质的康复,颇有成果。其他豆成品,如豆腐脑、豆腐皮、豆腐等,对肺虚之人一样也很适宜。 3、田鸡油 又称哈士蜞油。民间用其作强壮剂,它有润肺养阴和补肾益精的功能。《饮片新参》以为:田鸡油养肺、肾阴,治虚劳咳嗽。名医曹炳章亦云:田鸡油泽润肺脏。四川民间对肺虚之人,常用田鸡油同白木耳,或者同土燕窝,或选用阿胶、黄芪等蒸服,成果颇佳。 4、蛤蚧 性平,味咸,能够补肺益肾、止咳定喘。如《本草衍义》中说:

补肺汤加减治疗肺气虚咳嗽

补肺汤加减治疗肺气虚咳嗽 补肺汤(太 子参、黄芪、地黄、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加减治疗肺气虚咳嗽31 例。结果: 总有 效率为93. 55%。提示: 本方具有补脾益肾, 润燥止咳之功效。 主题词: 咳嗽?中医药治疗复方(中药)?治疗应用补益药[剂]?治疗应用@补肺汤 治疗应用医案 临床资料均为1998~2001 年2 月门诊病 人, 男11 例, 女20 例; 年龄22~30 岁4 例, 31~ 40 岁7 例, 41~50 岁8 例, 51~60 岁4 例, 61~ 70 岁4 例, 70 岁以上3 例, 最年长者81 岁1 例;

病程10~30d6 例, 1~3 月8 例, 4~6 月4 例, 7~12 月2 例, 1~5 年6 例, 1~10 年1 例, 11~20 年3 例, 20 年以上者1 例。因感冒引发者17 例, 发热 1 例, 畏寒4 例, 汗出6 例, 咽部症状24 例, 其中 咽痒12 例、咽哑3 例、咽中痰堵5 例、咽部其它不 适4 例, 咯痰22 例, 其中白稀痰4 例、白粘痰14 例、少痰3 例、黑粘痰1 例, 少气懒言10 例, 神疲 乏力16 例; 舌象淡4 例、暗淡15 例、淡红4 例、暗 4 例、暗红4 例, 舌伴胖大齿痕者1 5 例; 脉象沉细 11 例、细滑7 例、弦滑6 例、滑数2 例、弦细2 例、虚弦2 例、虚滑1 例, 伴无力脉者9 例。

治疗方法补肺汤组成: 太子参、熟地黄各 30g, 黄芪25g, 五味子、桑白皮各10g, 紫菀12g。水煎剂, 每日1 剂, 分二次温服。加减变化: 易感、多汗者常合玉屏风散以益卫固表; 阳虚作咳喘者 加巴戟天、补骨脂、胡桃肉以温肾降气; 兼阴虚咳喘者则加百合、沙参以滋润肺阴; 痰粘难出者加款冬花、橘红以润肺消痰; 痰黄粘者去熟地、五味子, 加浙贝母、鱼腥草、黄芩、瓜蒌以清热化痰; 痰白清稀者加茯苓、陈皮燥湿化痰; 干咳无痰者加百合、白芍、麦冬以润肺养阴; 喘憋上气者加葶苈子、苏子降气平喘; 伴过敏性鼻炎者加苍耳子、辛夷、柴

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4-25T09:36:58.36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作者:曹刚彭万远倪芳李淑芬陈述万(指导老师)[导读] 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利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对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湖南省龙山县中医院湖南龙山 416800 【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患者采用补肺益肾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益肾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发作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并予以对比以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过程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分型中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补肺益肾汤,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利于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可对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补肺益肾汤;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其具有反复性、进展性,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降低急性发作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1]。随着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已经成为研究方向[2]。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气虚型且处于稳定期患者采用补肺益肾汤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整理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8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信息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氨茶碱,每次0.1g,每天3次;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每次18u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补肺益肾汤,组方包括黄芪30g,绞股蓝、党参、鱼腥草各20g,茯苓、白术、苏条参、丹参、陈皮各15g,防风、五加皮、淫羊藿、甘草各10g。以上组方加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观察指标[3]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急性发作情况;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为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并予以对比以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价分为4项,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i±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急性发作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比较

补肺补肾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胆 【1】健康的四大基石之平和的心态:心态永远在第一位,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 【中医八纲:寒热里外虚实阴阳,八纲不平和人就容易得病】 【2】要想身体好,先把饭吃好,要想身体棒,先把钙吃掉,食疗胜药,把饭当成药吃,千万别把药当成饭吃。 【3】有一句话说得好,腾不出时间睡觉,迟早要腾出时间生病,咱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4】女性终生不要离开豆,因为豆类里面有【大豆益黄酮】: 刺激雌激素分泌,保护妇科。 【5】肝 养肝:绿豆、绿色蔬菜、醋 绿豆汤:水沸后再煮七八分钟(夏天五六分钟),不放糖,脾气不好、老生气,近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降肝火蔬菜:吃晚饭的时候吃生拌菜,放芝麻酱(补肾),放适量醋。 酸奶不好:成分表:牛奶、砂糖、增凝剂、增稠剂,防腐剂,天天喝,血粘稠牛奶不好:过去是很好,因为过去穷,没有大鱼大肉;现在都大鱼大肉了,再喝奶,火上浇油,两者只能选其一。 【6】脾 脾不好:大便一天多次,唇干,口腔溃疡,妇科、前列腺问题,不育不孕,痛经,脸蜡黄 养脾:喝豆浆 国外有豆腐节,外国人都吃豆浆了,中国人都改吃牛奶了,营养过胜,不好。 健脾:水果(除西瓜),玉米、小米 伤脾:饮料,冰饮料,甜健脾,过甜伤脾 【7】肺 鼻炎为什么不能根治,因为光治鼻子了,,根在肺,治肺就能根治。 打呼噜:心肺都不好 肺不好:容易忧伤,一忧伤,肺更不好。 伤肺:少吃辣,不能过 养肺:晚上生吃白萝卜 白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 【8】心 舌头不好:心肝脾不好,腰酸背痛腿抽筋,上面热,下面凉 心:心情好就好,过喜生悲 心不好:眼比较直,不爱动;情绪乱、抑郁、失眠 养心:主赤豆,辅枣 降心火:中午吃生拌苦瓜,嗓子不舒服,也吃,因为心主舌,舌根为咽喉 【9】肾 肾:纳气,肾气不足,耳膜波动少,听觉就不好,恐伤肾,腿软。 补肾:主黑豆(晚上喝黑豆粥),辅黑芝麻、坚果 心气不足,上边肿;肾气不足,下边肿。 气肿:按一下,会回来

老中医谈中药详解《补法》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

老中医谈中药详解《补法》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 现在的人们都比较重视身体调养问题,做好人体的调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能让你远离疾病的困扰,平时尽量选择对人体有益的食物,也可以通过中医的方式进行调理,中医具有养心养肺养脾的作用,平时也可以多吃些对人体有好处的食物,老中医谈中药详解《补法》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市场上的莲子有红莲子和白莲子之分,红莲子口感较硬,但补肾、补血效果更好;白莲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强。除了莲子粥、红枣银耳莲子汤、银耳莲子羹等传统食用方法,用莲子芯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莲子泡酒则固肾效果更为显著。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又称“鸡头米”、“鸡头”等,在南方较常见。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且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优势。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宋代文豪苏东坡的养生之道中,有一条就是吃芡实。香甜味美的栗子,是非常受欢迎的零食,含有糖类、蛋

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花生是一种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长生果”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适合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等人。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红衣(即花生皮)补气止血的作用更强,因此,需要补血的人可挑选红衣更多的小粒花生,而煮粥、打花生浆则可以挑选大粒的花生。老中医谈中药详解《补法》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大家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状况,改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对人体有益的食物,身体状况比较差的人群,可以通过中医药膳的方式进行调理,也可以通过中医食疗的方式来改善身体状况,可以增强机体素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