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系列10-模具行位设计

模具系列10-模具行位设计
模具系列10-模具行位设计

行位系统

一.用于产品侧壁凹凸等倒扣位置及大面积直身胶位或外观面不允许有夹线等位置的脱模机构称为行位.行位又称滑块.

二.行位基本设计参数:见图10F13

1.行程=倒扣最大距离(S1)+(2-5)MM

2.角度:斜边角度一般10度~25度,铲鸡角度=斜边角度+2度(防止斜边磨擦)常用角度见20F13图3.3.R位:为了铲鸡,斜边合模过程中顺滑安全.图10F13所指处导R.

4.斜边孔比斜边单边大0.5-1mm.建议直径12以下0.5/S,直径16以上1.0/S.斜边常见固定方式见30F13.前模一般用

T槽或拉扣.见10 0F13和11 0F13,13 0F13.

5.限位(开模限定其行程以保证合模安全),常见方式有螺丝(40F13图1)和挡板(40F13图2)

6.铲鸡又称束块.(防止行位因注射压力过大产生位移)其常见方式见40F13,其中图3为行位没通出模胚的反铲形式;

图4为行位通出模胚的反铲形式,图5尽量少采用;图6没

做反铲,但其必须满足H1≥3/2H.有些胶位主要处在前模,

后模行位铲鸡可以直接在前模或A板上做.见图2(50F13)

另外拔块铲鸡起到铲鸡+斜边的作用.见100F13图1,图3.

7.行位又称滑块.

A.运动方向要有拔模角,与模仁的关系见50F13.

B.行位高度:T槽管位=H:L L=(1~2)H,见20F13.

C.行位镶件(入子)的固定方式常见的见60F13.

D.防止胶位粘行位通常采用的措施有3种:见70F13.图

1比图2做法好(没有夹线且假顶针深入产品也可以)图3

做法有夹线.

E.行位导滑一般有二种:原身T槽和压板,压板常用规格

见80F13.当X太宽(X>200)时中间加导块(图3).

F.大行位必须有运水,并注意接管的安全性.

G.行位参考数据见20F13.

三.行位类型

1.原则:尽量做后模行位.前模行位比较烦且稳定性较差.2.后模(下模,公模)行位常见类型:见90F13.

A.图1行位主要特点是行位顶尾端做底一级,好处是降低了行位的重心.此类型适用于特别高的行位.

B.图2行位主要特点是行位是斜行的,加工比较复杂,尽量少采用.

C.图3行位主要特点是行位铲鸡反铲形式及波珠螺丝的运用.

D.图4行位主要特点是T扣的运用及不通行位反铲.(此为后模隧道行位).

E.图5为后模转换行位.角度A(10度~45度)比较大时采用.

F.图6为两行位共同一铲鸡,节省空间.

G.100F13图1为后模内缩行位.设计参数见图1.其封胶位必须直的,此类行位往往比较单薄,稳定性较差.H.120F13为油唧行位.油唧行程-B=行位行程.

3.前模行位

A.100F13图2为前模T扣行位(隧道).

B.100F13图3为前模拨块行位(此行位比较单薄且加工不易,但节省空间,建议不要常用.

C.110F13为前模斜行位,角度A(小于等于25度)比较大时采用.

D.130F13为前模胶胚行位(half行位)

4.基本组合:

A.斜边(T扣)+弹弓(拨珠螺丝)+定位螺丝(挡板)+压板+铲鸡(上下左右)

B.拨块+弹弓(波珠螺丝)+定位螺丝(挡板)+铲鸡(上下左右)

C.油唧+铲鸡+压板(一个油唧行位时做在模胚上面).

D.斜边+定位螺丝(挡板)+压板+铲鸡(下)

E.拨块(相当铲鸡+斜边)+定位螺丝+压板(下)

F. 斜边+定位螺丝+波珠螺丝+压板+铲鸡( 下左右)

注塑模具_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蓓蓓. 初探塑料模具材料现状及发展方向[J]. 科技资讯, 2009, (34). [2] 孙安垣, 闫烨, 杨超谈, 桂春. 我国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前景[M].《工程塑料应用》杂志社, 2010, 11(2):83-87. [3] 伍先明,王群. 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 朱光力, 万金保.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5] 杨明锦, 陆长征. 结构型与复合型导电塑料研究进展[J]. 塑料, 2005, 34(3); 15-18. [6] 陈勇, 官建国, 谢洪泉. 导电塑料的研究进展[J]. 弹性体, 2008, 18(2). [7] 彭竹琴. 塑料导电改性原理及应用[J]. 绝缘材料, 2004(06). [8] 赵幸, 王立新. 复合型导电塑料的发展[J]. 塑料科技, 2002(2). [9] 韩小雪, 季静.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FRP材料性能与发展[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2). [10] 田水, 朱墩. 纤维增强塑料(FRP)在结构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结构, 2000(03). [11] 金秀莲. 浅谈注塑工艺的影响因素[J]. 商品与质量·前沿观察, 2010, (2). [12] 刘松年, 崔怡. 水辅助注塑工艺介绍[J]. 模具技术, 2009, (2). [13] 马俊彪. 微发泡注塑成型设备的改造[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9, (3). [14] 几种新型注塑设备的简单介绍[J]. 中国液压机械网, 2009. [15] 刘钵, 陈利民. 热塑性塑料注塑工艺参数优化设计[J]. 工程塑料应用, 2005,36(4): 8-11. [16] 翁其金. 塑料模塑成型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17] 许发樾. 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8] 申树义. 塑料模具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19] 盛晓敏, 邓朝晖主编. 先进制造技术[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20] 唐志玉主编. 注塑模具设计师指南[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21] 华希俊, 张培耘. 模具工业先进制造技术特点及发展概况[J]. 金属成形工艺,2001, 18(2): 3-5.

模具设计专业术语

模具设计专业术语 中英对照 一、入水:gate 进入位:gate location 水口形式:gate type 大水口:edge gate 细水口:pin-point gate 水口大小:gate size 转水口:switching runner/gate 唧嘴口径:sprue diameter 二、流道: runner 热流道:hot runner,hot manifold 热嘴冷流道: hot sprue/cold runner 唧嘴直流: direct sprue gate 圆形流道:round(full/half runner 流道电脑分析:mold flow analysis 流道平衡:runner balance 热嘴:hot sprue 热流道板:hot manifold 发热管:cartridge heater 探针: thermocouples 插头:connector plug 插座:connector socket 密封/封料:seal 三、运水:water line 喉塞:line lpug 喉管:tube 塑胶管:plastic tube 快速接头:jiffy quick connector plug/socker 四、模具零件:mold components 三板模:3-plate mold 二板模:2-plate mold 边钉/导边:leader pin/guide pin 边司/导套:bushing/guide bushing 中托司:shoulder guide bushing 中托边L:guide pin

顶针板:ejector retainner plate 托板:support plate 螺丝:screw 管钉:dowel pin 开模槽:ply bar scot 内模管位:core/cavity inter-lock 顶针:ejector pin 司筒:ejector sleeve 司筒针:ejector pin 推板:stripper plate 缩呵:movable core,return core core puller 扣机(尼龙拉勾):nylon latch lock 斜顶:lifter 模胚(架):mold base 上内模:cavity insert 下内模:core insert 行位(滑块):slide 镶件:insert 压座/斜鸡:wedge 耐磨板/油板:wedge wear plate 压条:plate 撑头: support pillar 唧嘴:sprue bushing 挡板:stop plate 定位圈:locating ring 锁扣:latch 扣鸡:parting lock set 推杆:push bar 栓打螺丝:S.H.S.B 顶板:eracuretun 活动臂:lever arm 分流锥:spure sperader 水口司:bush 垃圾钉:stop pin 隔片:buffle 弹弓柱:spring rod 弹弓:die spring 中托司:ejector guide bush 中托边:ejector guide pin 镶针:pin 销子:dowel pin 波子弹弓:ball catch 复位键、提前回杆:early return bar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兴旺模具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 产品的排位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 型芯的设计 三.冷却水道结构 3.1 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四.流道结构 4.1 喷嘴与定位环 4.2 流道的设计 4.3 浇口的设计 4.4 其它设计 五.定位结构 5.1 模板的定位 5.2 镶针的定位 六.开闭模控制结构 6.1 小拉杆 6.2 拉板 6.3 尼龙扣 七.滑块结构 7.1 滑块的设计 7.2 滑块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滑块的结构 八.滑块镶拼结构 8.1 滑块镶拼的使用场合 8.2 滑块镶拼的几种结构 8.3 滑块的导向 8.4 滑块压板设计 8.5 耐磨块的设计 8.6 楔紧块的设计 九.斜顶结构 9.1 斜顶的设计原则 9.2 斜顶的结构与参数 9.3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4 斜顶导向 9.5 斜顶座 十.顶出结构 10.1 顶针顶出结构 10.2 司筒顶出结构 10.3 直顶顶出结构 10.4 顶块顶出结构

10.5 推板顶出结构 10.6 气顶顶出结构 十一.模具加工及外观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产品的排位 ○1一定要以节约为原则 ○2应尽量避免滑块和斜顶产生多重角度,减少模具的加工难度。 ○3一模多腔时,应当优先考虑平衡排列,尽量减少流道的总长度保证塑料的流动性。 ○4一模多腔时,当产品之间不通过流道时X、Y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6~25mm,当产品之间过流道时X、Y之间的 距离要保证在20~40mm。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型芯的设计 ○1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2型芯强度设计标准,如表: 产品尺寸(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X、Y)产品与型芯边缘的距离(高度Z向)50以下15 25 100以下20 25 150以下25 30 250以下30 35 400以下35 40 650以下40 45 800以下45 50 ○3当设计深腔模具时,高度大于150mm以上的桶形产品。 应考虑原身留的形式,模板之间互锁来加强模具的强度

模具设计文件标准化要求

模具设计文件标准化要求1.1注射模设计制图的一般规定: 1.1.1图纸尺寸规格及标题栏修改栏放置位置

标题栏标准格式见附图1-1a、1-1b,请严格按此标准格式执行。见下图,标题栏要求填写齐全,签名要用正楷。

标题栏及修改栏大小因按自动生成的尺寸1:1绘出,不得随意缩放。当非1:1出图时,须将标题栏按打印比例缩放,保证标题栏大小永远不变(即1:1和2:1和1:2打印出的图纸,其标题栏大小相同)。 1.1.2 图纸比例的表示方法为A:B A.:在图纸上绘画之尺寸,B:物件的真实尺寸 例:图纸比例缩小-- 1 :2 图纸比例相同-- 1 :1图纸比例放大--5 :1 注意:绘图设计时尽量采用1:1,而出图时装配图尽可能1 :1打印,零件图应根据实际需要缩放打印,原则是能清晰表达出工件形状。 .1.3线段分类不同的线段种类及其应用如下表:

1) 图线宽度:粗实线定为b:0.3-0.35mm宽 2) 图线画法: 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宽度应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各自大致相等 1.1.4文字的使用 1)尺寸文字字高定为3.5mm,(箭头尺寸定为2.0)公差值文字字比例0.6 2)其它文字字高定为3.5或5.0 mm,优先使用5.0 3)字体为中国国标Gbcbig字体 4)文字尺寸不得有任何重叠现象 1.1.5投影方法 因本公司客户多为美国日本客户,所以公司制图投影方法采用国际标准中第三角投影方法,而非国标常用的第一角投影方法。 1.1.6图纸更新 如图纸发出后,图纸有所更改,须将图纸更新及重新发放。更新方法参见公司标准《设计部技术文件管理标准》。 1.2设计部出图样式及基本要求 为了缩短模具生产周期,设计部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图纸:结构简图、排位图、模架图、上下模零件草图、装配图、零件图、线切割图、顶针图、铜公图、3D模型图。 1.2.1简图 用来订模胚,上下模料及开框并给设计员以指引用。结构简图一般由设计部主管手工绘制在《模具确认表》第2页。结构简图一般只画后模简图及一个剖视图,要表明模架规格、开框尺寸、上下模尺寸、产品在模中排位情况,表明产品分模情况及入水位置。 1.2.2产品图 在对客户要求,产品性能清楚明白后,对出模斜度、公差配合等作充分考虑后把客户产品图修正抄在电脑上。产品图名称FDK*******CP,如FDK2003001CP 1.2.3排位图 1.2.3.1一些较复杂手工绘制较困难的模具,可由设计员根据主管指示在电脑上绘制,其作用同结构简图。排位图可以不画顶针、撑头、弹弓等,只需画前后模排位及一个侧视图,有行位时要把行位画完整。排位、枕位、入水等也要表达出来;如已有产品图,需调入模中安排,如没有,可以画一个大轮廓及其重要部位即可。 1.2.3.2图形存放位置及命名方法是:D:\ENG\2003001\FDK2003001PW ,图名:排位图。 1.2.4模架图 1.2.4.1对于非供应商标准或需在模架厂开框加工的模架,要绘制模架图。模架图要传真给供应商d3??___生产,所以应用A4纸清晰表达所要加工的尺寸和要求,标准模架部分尺寸可缺省不标注 1.2.4.2模架图存放位置及命名方法 D:\ENG\2003001\FDK2003001MJ,图名:模架图 1.2.5上下模零件草图 1.2.5.1为了缩短制模周期,对于本公司2、3级模具在内的装配图未完成情况下,可以先下发模具零件草图,保证工场开料、磨曲尺、钻螺钉孔、配框等工作的进行。草图只标大致尺寸即可 1.2.5.2草图存放位置及命名方法:D:\ENG\2003001\FDK2003001CT 图名:上模草图或下模草图 1.2.6装配图 1.2.6.1装配图是设计部出图主要形式之一。装配图应能表达该模具的构造,零件之间的装配与连接关系,模具的工作原理,以及生产该模具的技术要求,检验要求等。装配图必须1:1出图。 1.2.6.2一张完整的装配图应具有下列内容:\U+2460能表达模具构造的足够的图形\U+2461必要的尺寸\U+2462顶针列表(扁顶、有托顶针及司筒要标清,自动生成)\U+2463零件编号、标题栏、更改栏\U+2464运水路线轴测示意图,排气示意图\U+2465明细表应单独列出于《富达金公司材料明细表》,用A4纸另外打出,不在装配图表达。\U+2466《下模孔位标示列表》表1-1。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和表格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 断)、烘印、皱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 强度并能通过功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 差需根据公差原则,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 特性应做到-0.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 面要保证配合间隔和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 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 3、权责: 3.1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 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 Arial ”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图面标准 5.2.1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 横印(附件 一) A1图框:594*841 横印(附件 二) A2图框:420*594 横印(附件 三) A3图框:420*297 横印(附件 四) A4图框:297*210 直印(附件 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 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设计2D结构图绘制一般方法

绘模具结构图 一、当把成品图调进模图时,成品图必须乘缩水。(模具尺寸=产品尺寸×缩水)必须把成品图MIRROR(镜射)一次,即模圈里的成品图是反像的(成品是完全对称的除外)在前模,应把不属于前模的线条删除在后模,应把不属于后模的线修删除。 二、成品在模具里应遵循分中的原则,特别是对称的,成品如果不分中,到工场加工时很可能出错。 三、所有枕位之模具,枕位必须避开入水,无法避开时要加水口铁。 四、成品之间12—20mm(特殊情况下,可以作3mm)当入水为潜水时,应有足够的潜水位置,成品至CORE边15-50mm,成品至CORE的边距与制品的存度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 制品的厚度(mm)成品至CORE边数值(mm) 2015—20 20—3020—30 30—4030—40 ﹥4050 五、藏CORE(内模料)深度28mm以上,前后模内模料厚度与制品的平面投影面积有关,一般制品可参考下表,经验数值选定。CORE料边至回针应有10mm距离。 制品平面投影面积前模内模料厚度A+型腔深度后模内模料厚度B+型腔深度 SP、CMmmMm ﹤772532 77—1163238 116—1543850 154—1934464 ≧1935076 CORE料宽度一般比顶针极宽或窄5—10mm,最低限度成品胶位应在顶针板内不影响落顶针,CORE料边至模胚边一般应有45—80mm 六、当在一块内模料上出多个CAVITY时,内模料大小不超过200×200mm。 七、模内镶入模框中圆角一般取10mm,如要开精框时则取16mm或更大,铍铜模模内不倒圆角。 八、任何一种塑胶入水位置应避免从唧咀直行入型腔。

2017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

模具制造标准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 二、引用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一般模具设计参照标准》《热嘴设计标准》《模具设计规范》 三、模具外观: 1.铭牌内容打印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字符均用1/4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铭牌厚度1mm铝片。 2.铭牌固定在模腿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离两边各有15mm的距离),用四个柳钉固定,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用塑料块插水嘴Ф10管,规格可为G1/8″、G1/4″、G3/8″。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4.冷却水嘴原则上不伸出模架表面(客户另有要求除外),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 5.冷却水嘴避空孔直径为Ф25×30、Ф30×30、Ф35×30三种规格,孔外沿有倒角,倒角大于1.5×45,倒角一致。 6.冷却水嘴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01、02,OUT01、02,要求用8~12mm字码打上。 7.进出油嘴、进出气嘴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油),字码相同。 8.模具安装柱下方有支撑腿加以保护。 9.模架上各模板有基准符号,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位置在离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或按模架厂统一)。 10.各模板有零件编号,编号在基准角符号正下方离底面10mm处,要求同9号,模号打在基准角的对边。 11.模具配件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水嘴、先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同8号)。 12.支撑腿的安装用螺丝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如果过长的支撑腿则车加工外螺纹紧固在模架上。 13.模具顶出孔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模具长度或宽度尺寸有一个大于500mm 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5-10mm。 14.定位环可靠固定(一般用三个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直径一般为Ф100或Ф150mm,高出顶板10mm。(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15.定位环安装孔必须为沉孔至少沉入5mm,不准直接贴在模架顶面上。 16.重量超过8000Kg的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时,用穿孔方式压螺丝,不得单独压压板。如设备采用液压锁紧模具,也必须加上螺丝穿孔,以防液压机构失效(依客户而定)。 17.浇口套球R大于注塑机喷嘴R(一般为SR20)。 18.浇口套入口直径大于喷嘴注射口直径(大模为Ф5、小模为3.5)。 19.模具外形尺寸符合指定的注塑机。

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兴旺模具模具设计结构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 产品的排位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 型芯的设计 三.冷却水道结构 3.1 冷却水道的设计原则 四.流道结构 4.1 喷嘴与定位环 4.2 流道的设计 4.3 浇口的设计 4.4 其它设计 五.定位结构 5.1 模板的定位 5.2 镶针的定位 六.开闭模控制结构 6.1 小拉杆 6.2 拉板 6.3 尼龙扣 七.滑块结构 7.1 滑块的设计 7.2 滑块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7.3 滑块的结构 八.滑块镶拼结构 8.1 滑块镶拼的使用场合 8.2 滑块镶拼的几种结构 8.3 滑块的导向 8.4 滑块压板设计 8.5 耐磨块的设计 8.6 楔紧块的设计 九.斜顶结构 9.1 斜顶的设计原则 9.2 斜顶的结构与参数 9.3 斜顶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4 斜顶导向 9.5 斜顶座 十.顶出结构 10.1 顶针顶出结构 10.2 司筒顶出结构 10.3 直顶顶出结构 10.4 顶块顶出结构

10.5 推板顶出结构 10.6 气顶顶出结构 十一.模具加工及外观标准 一.产品排位 1.1产品的排位 一定要以节约为原则 应尽量避免滑块和斜顶产生多重角度,减少模具的加工难度。一模多腔时,应当优先考虑平衡排列,尽量减少流道的总长度保证塑料的流动性。 一模多腔时,当产品之间不通过流道时X、Y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6~25,当产品之间过流道时X、Y之间的距离要保证在20~40。 二.型芯尺寸结构 2.1型芯的设计 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 型芯强度设计标准,如表: 当设计深腔模具时,高度大于150以上的桶形产品。应考虑原身留的形式,模板之间互锁来加强模具的强度(比如电池槽模具结构)。

6 模具行位设计标准

无 版本号 无 制.修订日期 2009-7-1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一、行位设计的基本要求 1、 设计行位时,行位退离产品至少需有2-3mm 的避空位。 2、 行位斜度需控制在15-25 度之间,斜导柱斜度需比铲基斜度小2度。斜导柱直径可取 6mm 8mm 10mm 12mm 一般最小不能小于6mm,最大不能超过12mm 。行位宽度超过60 mm,要考虑做2支斜导柱, 行位宽度超过80mm,需在行位底中间做导向条, 3、 若行位太高,需把斜导柱孔的起点降低,以便行位滑动顺畅。如需延迟行位开或合的时间, 需把斜导柱孔的直径做大。 4、 当行位在前模的深度超过行位的深度时,应考虑不做铲基,斜度直接做在A 板上,底部要做 R3左右的圆角,另行位上需做耐磨块。

无 版本号 无 制.修订日期 2009-7-1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5、当行位深度主要在后模时,需做铲基行位,行位上胶位面积大或行位上有碰穿或擦穿位时, 需要做反铲,斜度在10度以上。 6、当行位上的胶位面积小时,行位可做成图3.1.6形状,铲基面的高度要大于行位高度的 2/3。

无 版本号 无 制.修订日期 2009-7-1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7、模具行位耐磨块采用2510钢料,硬度需达到HRC50°-52°所有宽度超过50.0mm的行位 行位座底面及背面均需做耐磨块,耐磨块厚度为5mm,高出模胚面0.50mm,所有耐磨块行位运动方向不需做避空(如下图所示)。 3.4.1C 8、行位压块宽度取20mm,高20mm长度根据行位而定,压块材料2510,加硬到HRC50-52度 9、模具行位的回位及固定方法。 模具行位向上(包括斜向上),行位有凸起幼细镶件及镶针,行位底有顶针时可选用弹弓作为辅助回位装置。

模具设计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1﹑目的: 确保模具设计规范化,统一化.能将设计意图正确的传达给制造部门.避免或减少失误。 2﹑范围: 工程部设计组接收工程部产品组转交的图文件、样品等资料到图纸发行为止之阶段均属之。3﹑权责: 3.1 工程部设计组:负责模具开发设计及设计变更、2D/3D产品图面设计、3D建模、设计模具的组立图、3D拆模与拆电极、绘制零件图. 3.2 现场加工各组:加工各组的组长,在加工前需先审视加工图,若发现与原先检讨的不符合或有误,甚至不合理,需立即反应工程部检讨查核后,方可继续加工。 4. 名词释义: 无 5﹑作图环境标准: 5.1文字标准 5.1.1字体。数字及英文使用“Arial”字体,中文使用“标楷体”。 5.1.2文字大小。为了使整套图面文字视觉效果一致,在标准图框(即1:1图框,A4为297*210)中,设定字高为3.0,宽0.85。 5.2 图面标准 5.2.1 图框:为了便于查阅,装订,保存,图框统一标准如下: A0图框:841*1189横印(附件一) A1图框:594*841横印(附件二) A2图框:420*594横印(附件三) A3图框:420*297横印(附件四) A4图框:297*210直印(附件五) 5.2.2 图面要求 5.2.2.1零件图面按照其在模具当中的位置分类摆放,以便于查找。 5.2.2.2尺寸标注方式。除了圆以外,所有模板、模仁之尺寸均采用坐标标注方式。 5.2.2.3 视图投影关系:第三视角法。 5.2.3图档版本

版本编号采用大写字母“A”加上一位数字序号,数字序号按照图文件完成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例如A1、A2、A3等。 5.2.4 图层与线型:为了便于图形与尺寸的识别,图层与线型统一标准如下:

模具设计规范

文件版本 1.0 标 题 内 容 模 具 设 计 规 范 页 数 共17页 第1页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塑胶模具的设计原则、方法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塑胶模具设计。 3.设计内容 3.1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3.1.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3.1.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6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1.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3.1.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机械加工。 3.1.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3.1.6工艺圆角是否考虑制品使用性能,是否有利于机械加工。 3.1.7 脱模斜度确定 3.1.7.1 客户资料有明确脱模斜度要求且合理时,按客户资料要求设计脱模斜度。 3.1.7.2 客户资料的脱模斜度不合理时,与客户沟通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3.1.7.3 客户资料未注明或没有明确的脱模斜度时,应明确客户要求后再确定。 3.1.7.4 不影响制品装配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脱模斜度,但需防止缩水;对可能影响产 品装配的部位,以装配间隙差做脱模斜度。 3.1.7.5 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 应不小于2.5° 3.2 模具分类:根据模胚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3.2.1 模具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3.2.2 模具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2.3 模具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3 模胚选用与设计 3.3.1 优先选用标准模胚,具体按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 若选用非标准模胚,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明利标准执行。 3.3.2.1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柱直径不小于¢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3.3.2.2 大型非标准模胚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 小于φ30。

高光无痕注塑模具设计规范

高光无痕注塑模具 设计规范

高光无痕注塑模具设计制造规范 一、高光无痕注塑的原理: 1、模具成型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为80°~130°左右),在注塑转入保压后改用冷却水,使模具降温至60°~70°度。在较高的模温下保压成型有利于消除熔接痕、流痕、产品内应力等缺陷。因此模具在工作时需进行加热处理,为了防止热量损失,一般都会在定模侧加树脂隔热板。 2、模腔表面极度光亮(一般为镜面2级或更高)。高光模具生产出的产品能够直接用于装机,无需做任何表面处理。因此它对模具钢材及塑胶材料的要求都很高。 3、热流道系统的热咀较多。每个热咀必须带封针且有独立的气道,经过电磁阀及时间继电器等进行单独控制,实现分时进胶,从而达到控制甚至消除熔接痕的目的。 4、模具加热的方式一般有水蒸汽加热(见图1)和加热棒加热(见图2)两种。水蒸汽加热方式是经过特定的模温机在注塑过程中经过模具通蒸汽,从而使模具快速升温;在注塑完后改一般温水(或者冰水)使模具快速降温。加热棒加热方式是在注塑过程中经过在内模料里面加加热棒使模具快速升温;在注塑完成后经过内模料里面的运水(常温水或者冰水)或者叠层模料底部的铝材(铝材里面通运水)使模具温度快速降温。

(图1) (图2)

二、模具材料 (一)产品表面普通要求的模具材料可用NK80(日本大同);(二)高光要求的产品选用S136H(瑞典)、CEANA1(日立);(三)NK80可不用淬火处理;S136应在粗加工后淬火至52度;CEANA1号本身具备42度也不需要淬火处理(建议用此材料,因不影响后续加工或改动); (四)德国葛利兹品牌中也有不错的选择:CPM40\GEST80 三、模具水道设计 (一)水道采用5mm-6mm大小的孔;水嘴用1\8或3\8的牙(模具侧),另一侧用3\4英制螺纹;管件材料用不锈钢管; (二)水道一侧离产品面最近不低于5mm-6mm;水道平行产品面且均匀排布(原则中心距15mm分布,);热电偶应设计在两水道中间,深度在50mm左右;且每套模具的PT100是一配一的,保持它的精确度,埋在模具模仁内,与热流道的热电偶一样,用线连接到模具外侧,转接插座,PT100要有对应的插头与其对接。 (三)模具水道接头必须设计在模具上下侧或后侧;操作侧不允许有水道出口或水管排布,以烫伤及人员。 (四)模具进出水嘴处采用分流板设计,水热模温控制系统只有一进一出的管道,以减少过多的水管连接,减少热能不必要的损耗;且达到安全与节能的目的。且波纹管外表面用隔热胶带缠绕,起到保温与安全的作用。

模具标准件设计与标注规范

精密模具设计部技术通报 摘要:模具标准件设计与标注规范 文件编号:TD(Tooling Department)1008-1 为做到模具结构规范统一,现制定模具标准件设计与标注规范如下: 一:小水口唧嘴 材质:S55C 标准编号:SB130 尺寸规格:¢130*60.00 在三板模中,我们采用上图唧嘴。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 SB小水口唧嘴.dwg (注:因库存圆钢料略小,与加工协商将外径由Ф130mm改为Ф129mm。2003/12/06,曾盛渠更改) 二,隔热板 材质:电木 标准编号:TI350320, TI350280 尺寸规格:350*320*6, 350*280*6 在有热流道的模具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上隔热板。当然还有其它不常用的规格,请另外出图。 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常用隔热板.dwg 三:运输板

材质:S55C 标准编号:LB13025, LB6520 尺寸规格:130*25*8, 65*20*8 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运输板.dwg 四:急回机构 1, 急回击杆 材质:718H 标准编号:JH-1 尺寸规格:200*30*23.5

2, 击杆导正块 材质:2344 标准编号:JH-2 尺寸规格:27*23.3*18.00 3, 摆杆 材质:718H 标准编号:JH-3 尺寸规格:75.40*25*22.00

4, 轴承套 材质:718H 标准编号:JH-4 尺寸规格:¢16*23 标注规范示例可参考:works\技术资料\标准件\急回机构.dwg 五:排气片 材质:S136 (HRC47~49) 标准编号:EP-1, EP-2 尺寸规格:17.12*16.00*2.06, 17.12*16.00*1.50

行位设计技巧.

第七章 行位设计 7.1常用行位机构类型 对有侧向分型、抽芯的机构统称行位机构。行位机构类型较多,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各类行位结构的使用特点,常用行位机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前模行位机构 (2)后模行位机构 (3)内行位机构 (4)哈呋模机构 (5)斜顶、摆杆机构 (6)液压(气压)行位机构 7.2行位设计要求 (1)行位机构的各组件应有合理的加工工艺性,尤其是成型部位。一般要求: a.尽量避免出现行位夹线。若不可避免,夹线位置应位于胶件不明显的位置,且夹线长度尽量短小,同时应尽量采用组合结构,使行位夹线部位与型腔可一起加工。 如图7.2.1a ,7.2.1b 所示。 b.为了便于加工,成型部位与滑动部分尽量做成组合形式。如图7.2.2所示。 夹线 夹线 图7.2.1a 加工工艺性不好,因为行 位上的成型部分不可以同前模一起加工,图示“夹线”部位不易接顺,影响模具质量。 图7.2.1b 加工工艺性好,因为行位上 的成型部分(去掉镶针)可以同前模一起加工,图示“夹线”部位容易接顺,可提高模具质量。 图7.2.2 型芯为镶拼结构,有 利于制做及维修

(2)行位机构的组件及其装配部位应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 行位机构一般依据经验设计,也可进行简化计算(计算参阅第五章5.3节),为保证 足够的强度、刚度,一般情况采用: A.结构尺寸最大。在空间位置可满足的情况下,行位组件采用最大结构尺寸 B .优化设计结构。例如以下几种情况 1)对较长行位针末端定位,避免行位针弯曲,如图7.2.3 2)加大斜顶的断面尺寸,减小斜顶的导滑斜度,避免斜顶杆弯曲,如图7.2.4 所示,在胶件结构空间“D ”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斜顶的断面尺寸“a ”“b ”,尤其是尺寸“b ”,同时,在满足侧抽芯的前提下,减小角度“A ”,避免斜顶在侧向力的作用下杆部弯曲。 3)改变铲鸡的结构,增强装配部位模具的强度。如图7.2.5a ,7.2.5b ,7.2.6a 7.2.6b 所示。 行位针悬空,易弯曲 对较长行位针增加定位,不易弯曲,但须增加行程 图7.2.3a 图7.2.3b 结构性较好,此处强度较强,不易损坏。 结构性不好,此处强度较弱,易损坏。 图7.2.5a 图7.2.5b 图7.2.6a 图7.2.6b 因码模坑及铲鸡结构不合理,导致此处悬空,模具强度减弱 码模坑与铲鸡已基本相通 改变铲鸡的装配位置,增大码模坑与铲鸡之间的距离,提高模具强度。另外,也可取消铲鸡装配位的码模坑 加大尺寸“b ” 增强顶杆强度 图7.2.4 减小角度“A ” 增强顶杆强度

知名企业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知名企业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注塑模具技术规范 发布

1.目的 1.1 为不断提升模具质量和模具产出,确保模具制造出合格产品并正常稳定的生产; 1.2 通过实现模具的一致性来达到产品的一致; 1.3 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注塑模具模具设计与制造,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术语和定义 无 5.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5.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5.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5.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型模具。 6. 模架选用 6.1 模架的指定供方 名称模架类型指定供方 模架模架系统标准、非标准龙记、环盛、德胜科达、昌辉 6.2 优先选用标准模架,若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 6.3 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 6.4 三板细水口的大型/中型模架,导套材质采用青铜石墨套。例如:分体机底盘。 6.5 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与模架边不得小于20mm,回针孔壁厚与模架边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6.6 模架非成型部分的模板零件应采用1050材质, 硬度HB170-220。 6.7 钢导柱、导套及回针等所用材料的表面硬度不低于HRC602°。 6.8 A板、B板镶件框壁厚一般为:(小模)30~50mm、(中模)50~80mm、(大模)80~120mm。 6.9 开镶件框后B板厚度一般为:(小模)30~50mm、(中模)50~80mm、(大模)80~120mm。 6.10 镶件成型部位厚度一般为:(小模)25~35mm、(中模)35~50mm、(大模)50~70mm。 7. 模具钢材 7.1 模具钢材的选用

注塑模设计规范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 1.产品结构要求 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 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4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加工。 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6)不影响制品装配及外观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的脱模斜度,影响外观的部位需防止缩水,应通过计 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7)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应不小于2.5°。 8)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尽量出工艺圆角,避免锐角处不加过渡圆角。 9)产品颜色及蚀纹必须在产品策划时确定。 2. 模具分类: 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 模架选用与设计 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具体按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执行。 2)若选用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 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4)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5)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钉孔为M36~M48。

6)450T注塑机以上的模具,模板的四面要有吊环孔,各模板间要有撬模角 7)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m),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 8)使用尽可能多的支柱,保证模具在工作中不变形,支柱用螺钉固定在动模座板上。 9)模具导柱长度应比最高的动模型芯长20mm以上。 10)模具上须安装模脚,如果零件突出模具之外,模脚的高度须高出突出在模具之外的零件。 4. 分型面设计原则 1)选择分型面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方要求。 2)避免在制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 3)分型面选择应保证制品留在下模。 4)优先选择平面碰穿,尽量避免插穿分型面。插穿分型面应设计2°以上的斜度,插穿面高度较小时 取大斜度,插穿面高度大时取小斜度。 5. 型腔排位原则 1)型腔排位应有利于各腔同时、均匀进胶。 2)多腔模各型腔排位紧凑,有利于缩短流道长度。 3)多腔模各型腔间距不小于25mm。 6. 冷却系统设计原则 在满足制品结构的前提下,确保冷却充分 1) 运水孔设计 1.1)保持运水孔大小一致:(小模)Φ6~Φ8;(中模)Φ8~Φ10;(大模)Φ10~Φ12。 1.2)运水孔离料位距离均匀,最小不得小于:(小模)15mm、(中模)20mm、(大模)25mm。 1.3)各运水孔间距大约为孔径的5倍,与其它孔间壁厚不得小于5.0mm。 1.4)用隔水片方式冷却,隔水片孔径为Φ10时运水孔取Φ6;隔水片孔径为Φ12时运水孔取Φ8;隔水片孔径为Φ16时运水孔取Φ10;隔水片孔径为Φ20时运水孔取Φ12;隔水片孔径间距为50~80mm时, 同一组运水隔水片孔不超过6个。 2) 进水孔与出水孔的设计

各种行位的设计注意事项

倒扣处理(行位) 一?斜边的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斜边与行位产生相对运动趋势,使行位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扣。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3°(防止合模产生干涉以及开模减少磨擦) α≦25°(α为斜边倾斜角度) L=1.5D (L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行位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扣) S=(L1xsina-δ)/cosα(δ为斜边与行位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L1为斜边在行位内的垂直距离)

二?斜边锁紧方式及使用场合

三?块动作原理及设计要点 是利用成型机的开模动作,使铲基块与行位产生相对运动趋势,铲基动面B铲基动 行位,使行位沿开模方向及水平方向的两种运动形式,使之脱离倒扣。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 β=α≦25°(α为拔块倾斜角度) H1≧1.5W (H1为配合长度) S=T+2~3mm(S为行位需要水平运动距离;T为成品倒扣) S=H*sinα-δ/cosα (δ为斜边与行位间的间隙,一般为0.5MM; H为拔铲基块在行位内的垂直距离) C为止动面,所以铲基块形式一般不须装止动块。(不能有间隙)

四?行位的锁紧及定位方式 由于制品在成型机注射时产生很大的压力,为防止行位与活动芯在受到压力而位移,从而会影响成品的尺寸及外观(如跑毛边),因此行位应采用锁紧定位,通常称此机构为止动块或后跟块。 常见的锁紧方式如下图:

五.行位的定位方式 行位在开模过程中要运动一定距离,因此,要使行位能够安全回位,必须给行位安装定位装置,且定位装置必须灵活可靠,保证行位在原位不动,但特殊情况下可不采用定位装置,如左右侧跑行位,但为了安全起见,仍然要装定位装置.常见

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塑料注塑模具验收标准 目的:为确保模具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正常投入生产,保证模具生产使用寿命,满足产品设计的生产使用要求。规范从产品质量、模具结构、注塑成型工艺要求等方面认可模具的标准,据此对模具质量进行评估; 参照标准: GB/T 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术条件 GB/T 4169、1~4169、23—2006注射模零件 GB/T 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术条件 GB/T 14486—2008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 一、成型产品外观、尺寸、配合 1.产品表面不允许缺陷:缺料、烧焦、顶白、白线、披峰、起泡、拉白(或拉裂、拉断) 、烘印、皱 纹。 2.熔接痕:一般圆形穿孔熔接痕长度不大于5mm,异形穿孔熔接痕长度小于15mm,熔接痕强度并能通过功 能安全测试。 3.收缩:外观面明显处不允许有收缩,不明显处允许有轻微缩水(手感不到凹痕)。 4.变型:一般小型产品平面不平度小于0、3mm,有装配要求的需保证装配要求。 5.外观明显处不能有气纹、料花,产品一般不能有气泡。 6.产品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产品公差需根据公差原则, 轴类尺寸公差为负公差,孔类尺寸公差为正公差,顾客有要求的按要求。 7.产品壁厚:产品壁厚一般要求做到平均壁厚,非平均壁厚应符合图纸要求,公差根据模具特性应做到-0、 1mm。 8.产品配合:面壳底壳配合:表面错位小于0、1mm,不能有刮手现象,有配合要求的孔、轴、面要保证配合 间隔与使用要求。 二、模具外观 1.模具铭牌内容完整,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铭牌应固定在模脚上靠近模板与基准角的地方。铭牌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冷却水嘴应选用塑料块插水嘴,顾客另有要求的按要求。 4.冷却水嘴不应伸出模架表面。 5.冷却水嘴需加工沉孔,沉孔直径为25mm、30mm、35mm三种规格,孔口倒角,倒角应一致。 6.冷却水嘴应有进出标记。 7.标记英文字符与数字应大于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应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模具配件应不影响模具的吊装与存放。安装时下方有外露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