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体会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体会窦萍【摘要】目的研究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的体会.方法 58例严重腹部创伤需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和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并结合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对于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8(013)006【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体会【作者】窦萍【作者单位】110000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严重性腹部创伤患者一般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但是此类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后期有较高的致死率[1]。
随着临床方法的改善,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用于治疗腹部创伤的例数也在逐年增多。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参与研究的58例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行严重腹部创伤手术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26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9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34~57岁, 平均年龄(38.0±6.3)岁。
观察组患者年龄32~56岁, 平均年龄(36.0±6.7)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对手术后期的护理方法会产生身体不适者;②患者本身有其他的疾病影响本次研究需要测量的指标。
纳入标准:①经本院医生进行过严重腹部创伤手术的患者;②在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书的患者。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3例报道

多 费用高 昂,因此对于腰间盘突出患者 ,应首先考虑进行综合保守治 疗 , 守无效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腰间盘突出症在 中医中属腰腿疼范 保 】 畴 ,典型临床症状为腰部疼痛不适并伴有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 ,主要 】
[] 李 强. 合疗 法治疗 腰 间盘 突 出症 8例 的 临床观 察 [. 中医 3 综 O J 中华 ]
ApiZ 1 , O.O NO 1 r U 2 V 1 , .1 l 1 由外伤引起 发病 ,如腰部反复扭伤或长期持重导致椎 间盘过度受压,从 而 引起纤维环损伤破裂 ,少数患者无明显外伤史 ,可因长期腰部劳损或
受寒着凉而诱发本病。严 重的腰椎间盘 突出可导致腰部及下肢严重功 能
障碍。 中医记载本病多 由外伤 引起的气血瘀滞所致。本组患者常规于急 性期应用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点能够有效清除 自由基 ,并使局部无菌性
药学 刊, 0, 2 ) 4—4 . 2 7 (5: 88 9 0 5 8
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2  ̄ 报道 3i l J
刘延 军 曲 明 王 营 尹 惠 生 杜 英东 张 成 钧
( 山东烟 台解放军 17 0 医院肝胆外科 ,山东 烟 台 2 4 0 ) 6 0 2
问1 7 。所有 患者 在 入 院时都 有 不 同程度 的 休克 表 现 ,收缩压 在 . h 2
09 m g 间,脉搏 >10 分 1例 ,体温 <3 ℃1例 ,凝血功 能  ̄ 0 mH 之 2 次/ 9 5 3 障碍 1例 ,代谢性酸 中毒8 1 例。符合实行D S C 的指征。 1 . 2诊断及分级标准 本组2 例 均根 据仔 细询 问病 史 、进 行全 面体检 ,经诊 断性 腹腔 3
2 0 , () 7 . 0 8 9 2: 3 2 1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目的:研究分析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7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更快,患者苏醒时间早,DIC发生少,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和应用。
标签: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护理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一种临床新的外科手术方法,其与常规的手术不同,主要理念是将危重的复杂的手术分期进行,先使用简便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应急手术,随后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期手术处理费致命性创伤[1-2]。
笔者所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将这种损伤控制技术应用到临床治疗严重腹部创伤中,为研究分析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给予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和护理的效果,现进行本次试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7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2~61岁,平均(38.59±7.58)岁;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17例,跌倒损伤13例,其他5例;损伤部位包括:肝脏21例,脾脏17例,胃十二指肠18例,其他11例;一处损伤13例,两处损伤17例,三处及以上损伤5例。
试验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38.97±7.05)岁;受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16例,跌倒损伤15例,其他4例;损伤部位包括:肝脏20例,脾脏18例,胃十二指肠16例,其他9例;一处损伤15例,两处损伤15例,三处及三处以上损伤5例。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以23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例为治疗对象,均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统计痊愈百分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痊愈百分比为82.6%(19/23),在其余17.4%的病例中有4.3%(1/23)死亡,死亡原因为出现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8.8%(2/23)出现肠梗阻,4.3%(1/23)出现肠瘘,通过给予其他对症处理出院。
结论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可降低病例死亡几率,同时提高痊愈百分比。
【关键词】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效果以往临床治疗严重创伤病例时需要采取较为复杂的手术,不但难度较高还会因为操作繁琐而耽误救治时间,为了提高救治水平现在普遍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该术式是以快速控制病情为目的的[1],因此,术中操作有所不同,相对简便,缩短了初步处理时间,并可在其后进行详细的对症处理,从而在最佳救治时间内达到抑制病情发展的效果,为病例争取到二次合理治疗的机会,提高生存率。
特别适合用于多发性创伤病例,能够避免造成生理紊乱,同时快速抑制内出血等病症[2]。
本文以23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例为治疗对象,均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现作效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23例严重腹部创伤病例为治疗对象,出血量在3000ml以上,均属于高能量损伤。
均龄32.7岁(20-62)岁,8例女,15例男;平均病程2.4h(0.9-2.8h)。
损伤类型:39.2%(9/23)为开放性;60.8%(14/23)为闭合性,均伴有血管损伤。
其中8.7%(2/23)为炸伤,30.4%(7/23)为刀伤,8.7%(2/23)为挤压伤,8.7%(2/23)为坠落伤,43.5%(10/23)为交通意外伤。
创伤范围:17.4%(4/23)为3处创伤(其中包括骨折、脏器破损、颅脑受创等),30.4%(7/23)为2处创伤(其中包括骨折、脏器破损、肠道破裂、颅脑受创等),52.2%(12/23)为1处创伤(主要为脏器损伤,其中以胰腺、肝脏为主)。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

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总结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选择55例来我院治疗的严重腹部创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两组(17例),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方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三联症”即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消耗性凝血病的检测结果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和死亡数。
结果:患者的体温恢复、乳酸清除、凝血功能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照组,dic 的发生率和死亡例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0个单位;(4)复苏和手术时间>90min[5]。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所有患者给予心电、血压、心率、吸呼、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持气道通畅,面罩吸氧,留置尿管,建立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方式,一期进行完整的手术,边抗休克边手术,术后密切观察,给予纠正酸中毒,低体温,凝血障碍,抗感染休克治疗。
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过程即初期简化手术--进行icu复苏--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治疗方式。
首先以快捷、简单的操作,维护病人的生理机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使遭受严重创伤的病人获得复苏的时间和机会,然后再进行完整、合理的手术或分期手术。
在治疗给阶段配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如下:1.2.1 第一阶段初期简化手术护理首先积极有效的建立2-3条静脉通道,用于补液,治疗等纠正酸中毒,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其次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变化;手术中要对患者进行保温,尽量减少暴露患者皮肤,室温控制在24-26℃,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应加温后,在输入。
1.2.2 第二阶段icu复苏护理充分给与氧气供给,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合理的补液方式,记录出入量,随时调整;没2小时测一次体温,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注意保暖;监测患者的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等维持凝血功能,使pt、aptt尽量恢复到正常指标。
大量成分输血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气管切 开术 解除 了机械 通气 患者 的经 口或 经鼻气 管 插管 , 而插 管带来 的强 烈不 适 感是 引起 患 者 躁动 的 重 要原 因之 一 , 适感 的增加 可使 部分患者 的谵 妄 、 舒
[ ]Goe S. ubnC J.Tah o m h riayi:n i . 4 rvsD D ri G r rcet yi t ec t l l ide o n icl l a t n , i n n c n us[ ] utO i f a ,20 1 i s t gadt hi e J .C r pnC tC r 0 7。3 o mi e q i e
( ): 09 . 1 9 -7
焦虑 、 惧 等精 神状 态 得 到一 定 程 度改 善 。在本 观 恐 察 中我 们发 现 , 管切开 术后有 3 患者 的躁动情 气 8例 况明显 改善 , 后第 2天 即可 逐渐 停 用镇 静 剂 的泵 术 人, l 余 3例也不 同程 度 减少 了镇 静剂 用 量 , 静不 镇 足及 过 度镇静 的现 象也 大 大 降低 。因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们认 为 ,
[ ]张久之 , 5 万献尧 . 早期气管切开对非肺部疾病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的影响 [ ] 医学 与哲学 ( 床决 策论坛 版),0 9 3 ( ): 4 J. 临 2 0 ,0 6 4 .
4 . 5
[ ]R n a J N wo T c e e a.Apopci 。l dl— 6 u bkM , e tnM. mna t 1 r ete In o l T, s v t n
梁卫 东 , 彭 展, 孙艳 杰 。 柏 山 , 力更 , 孙 李 贾庆 灵
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一)

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一)外科手术一直是生命的救助者,然而在传统的外科手术中,切除掉病变组织或器官以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式也伴随着高出血量、高并发症和死亡率等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外科新理念应运而生——损伤控制性手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意义、特征和应用。
一、损伤控制性手术的意义传统的切除性手术虽然达到了治疗目的,但相应的并发症多而且高。
如大出血、切割或切除器官或组织导致人体失去重要器官和功能等。
而损伤控制性手术则能够在避免上述常规手术的并发症的情况下治愈病人。
损伤控制性手术不仅关注病人当下的病情,更关注术后的生命质量。
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不仅不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不必要的手术风险,还能缩短术后恢复期和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特征损伤控制性手术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快速控制失控的病变,二是争取时间做好继续治疗的准备工作,三是规避手术中的并发症。
在损伤控制性手术中,外科医生首先要迅速的控制人体内失控的病变,如急性感染、钝性血管断裂、胃肠穿孔等;其次,在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治疗病人残余的病灶;最后,争取时间做好后续治疗的准备工作,在最佳时机进行手术。
三、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在疼痛和淤血等情况下,以常规的方式切开手术会使病人状态更加恶化。
而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能够控制病变,缓解病情,掌控病人的生命安全。
应用于颅脑创伤,肠梗阻和失血性休克等急症手术,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损伤控制性手术是一种创新性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损伤控制性手术在治疗过程中注重缓解病人的病情,避免手术风险,这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术后疗效有着极为显著的改善。
最后,希望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严重腹部创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严重腹部创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王鹏飞;李幼生;黎介寿
【期刊名称】《肠外与肠内营养》
【年(卷),期】2007(14)5
【摘要】腹部危重伤病人急诊手术及复苏过程中,导致死亡的显著原因被认为是创伤三联症——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
损伤控制性外科处理包括简单快速手术、术后复苏和确定性手术,能够快速控制出血和污染、实施临时关闭腹腔,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危重伤病人的处理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297-300)
【关键词】腹部创伤;损伤控制外科;确定性手术
【作者】王鹏飞;李幼生;黎介寿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1
【相关文献】
1.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 游新海
2.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罗成林
3.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效果 [J], 陈立堂; 佘小琛; 陈勇平
4.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罗成林
5.探析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钱秀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3年 Stone等 [1 ]最早提出了损伤控制概念 ,他们总 结了 31例剖腹手术过程中出现凝血障碍的创伤病人 ,按常 规完成确定性手术的 14例中仅 1例存活 ,而以简单快捷的 方法控制出血和消化道破裂 、积极纠正凝血障碍后再次进 腹完成确 定 性 手术 的 17 例 中 , 11 例 得 以 存 活 。 Rotondo 等 [2 ]于 1993年更加明确地使用了“损伤控制 ”这一表述 , 他报告了一组 22例严重腹部穿透伤 ,其中 9例常规手术 , 8 例死亡 ; 13例先控制出血 、暂时关闭受损肠管 ,病情稳定后 二次手术 ,结果 10例存活 。
in case of acute mesentastic ischem ia [ J ]. Ann Surg, 2005, 75
( 3) : 308 - 314.
( 2006 - 09 - 20收稿 )
“中华医学会 2007年外科周 ”征文通知 (第一轮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拟于 2007年 9月在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 2007年外科周 ”。本次会议将与“2007年亚洲外科 大会 ”同时举行 ,届时将有来自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科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就普通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我国普通外 科同道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本次会议除主会场外 ,将设立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各专业学组主持的分会场 。
4 损伤控制手术的应用前景 损伤控制性手术的应用始于腹部创伤病人 ,随着它的
成功实践 ,这一策略已不仅限于腹部创伤 ,在其他类型创伤 (如心胸 、泌尿 、骨关节 、颅脑 、小儿创伤 )救治中也得到了 越来越广的应用 [4 - 6 ] ,甚至应用于非创伤性疾病例如急性 肠系膜缺血症 [7 ] 。至于在战伤中的应用 ,尽管已经有成功 的个案报道 ,但鉴于战场环境的特殊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目 前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年 12月 第 26卷 第 12期 文章编号 : 1005 - 2208 ( 2006) 12 - 0909 - 02
严重创伤的损伤控制性手术
·909·
专家论坛
黎沾良
中图分类号 : R6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工业 、交通的发展 ,局部武装冲突绵延不断 ,高能 、 高速武器的广泛使用 ,以及恐怖袭击彼伏此起 ,严重创伤和 多发性创伤日益增多 。此类伤员由于伤情复杂 、机体内环 境紊乱严重 ,病死率很高 。部分伤员被送达医疗单位时已 经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等“命悬一线 ”的危急状态 ,手术干 预刻不容缓 。但若按常规进行复杂 、费时 、创伤性大的确定 性手术 ,往往带来灾难性的结局 ,即使伤员不在手术中死 亡 ,术后也极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甚至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 ,存活机会甚小 。如何为此类伤员 制定更为合理的治疗策略 ,是 20世纪后期创伤外科医师所 面临的重大挑战 。
致命三联征虽然意义重大 ,但临床决策过程却要复杂 得多 ,还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多数作者认为 ,当出现三联征 中的某一二项 ,同时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 ,宜考虑施行损伤 控制性手术 : (1)多发伤 ,损伤严重度评分 ( ISS) > 35; ( 2 ) 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 ; ( 3)躯干高能量钝性伤 ; ( 4)躯干多 发性穿透伤 ; (5)并发多脏器伤的严重腹部血管伤 ; ( 6)严 重战伤 ; (7)多体腔出血 ; (8)多发伤且均较严重 ,难以确定 优先处理顺序 ; (9)胰十二指肠严重 损伤 ; ( 10)肝损伤伴 肝后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主干破裂 ; ( 11)严重腹部伤合并 颅脑损伤 ; ( 12 ) 骨 盆 骨 折 血 肿 破 裂 或 开 放 性 骨 盆 骨 折 ;
3 损伤控制策略的实施方法 以腹部多脏器伤或伴有腹部严重伤的多发伤为例 ,损
伤控制性手术分为 3个阶段 。 3. 1 初步复苏的同时进行止血和污染控制手术 ,强调快 速 、简单 、有效 控制出血可采用的方法有 : 结扎 (如肾下 下腔静脉 、髂静脉 、门静脉 ) 、侧壁修补 、纱布填塞 (如肝周 围 ) 、血管腔外气囊压迫 、暂时性腔内转流或置入支架 (如 肠系膜上动脉 、髂动脉 ) 。控制污染可对破裂肠管进行快 速修补 (如荷包缝合 ) 、断端结扎或用 U 形钉钉合 ,置管引 流 。快速关闭腹腔 ,可连续缝合腹壁全层或仅缝皮肤 ,有张 力不易关闭者 ,可用人工生物材料 (如聚丙烯网 ) ,或用剪 开的 3L输液袋或集尿袋覆盖缺损处 ,边缘与腹壁缝合 。 3. 2 在 ICU 继续复苏 重点是 : (1)恢复组织灌注 ; ( 2)充 分的呼吸支持 ,纠正低氧血症 ; ( 3 )复温 ; ( 4 )纠正酸中毒 (扩容 、供氧 、血管活性药物 、碱性药物 ) ; ( 5)纠正凝血障碍 (血小板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 。 3. 3 计划性再手术 取出填塞物 ,全面探查 、解剖重建 。 第一次救命手术后 24~48 h是实施第二次 (计划性 )手术 的最佳时机 。虽然伤员情况此时尚不如人意 ,但若拖延过 久 ,病情将更趋恶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加重 ,可能出现 MODS,感染发生的机会急剧升高 ,都会对预后产生负面影 响 。在两次手术之间和确定性手术之后 ,还要严密观察 ,警 惕出现腹腔间隔综合征 ,并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
·910·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年 12月 第 26卷 第 12期
(13)腹内脏器水肿严重无法常规关闭腹腔 ; ( 14)伤情严重 且估计手术时间将 ≥90m in; ( 15 )复苏输液量 ≥12 000mL 或输血量 ≥5 000mL。类似指标还可以举出一些 ,重要的是 手术医师应有全局观点 ,审时度势 ,果断决策 ,切不可强求 “毕其功于一役 ”,直到致死三联征全部出现 ,已是无力回 天。
and safe[ J ]. J Trauma, 2005, 59 ( 4) : 409 - 416. [ 5 ] Sagraves SG, Toschlog EA , Rotondo MF. Damage control surgery
- the intensivist’s role[ J ]. Intensive Care Med, 2006, 21 ( 1 ) : 5
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发现 ,在濒临绝境的严重创伤病人 , 常会出现可致命的凝血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和体温不升 ,构 成所谓的“致死三联征 ”(或“死亡三角 ”) 。如果不纠正上 述异常并立即控制活动性出血 ,病死率可高达 90%。这种 对机体生理潜能极限的深入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严重创 伤尤其是多发伤病人 ,生理潜能往往已濒临耗尽 ,若再施行 创伤性大的复杂手术 ,即使技术上能够完成 ,伤员也终会因 生理潜能完全耗竭而死亡 。显然 ,对此类伤员 ,手术只应看 成是整个复苏过程的一个环节 ,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救治 成功 ;相反 ,不恰当的 、机体无法承受的手术会加速病人的 死亡 。损伤控制性手术是针对严重创伤 (尤指腹部创伤 )
- 16. [ 6 ] 杨俊 ,高劲谋 ,赵山弘.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应用 41
例 [ J ]. 中华创伤杂志 , 2006, 22 (5) : 331 - 333. [ 7 ] Freeman AJ, Graham JC. Damage control surgery and angiography
trol”: an app roach for imp roved survival in exanguinating pene2
trating abdom inal injury[ J ]. J Trauma. 1993, 35 ( 3) : 375 - 383. [ 3 ] Rotondo MF. Damage control [ M ] / / Peitzman AB , Rhodes M ,
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 征文内容 : (1)普外科领域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 。 (2)普外科临床新技术 、新方法的应用经验以及相关研究 。 (3)普外科各专业领域实验研究 。 征文要求 : (1)来稿请寄论文全文 (4 000字以内 )和中文摘要 ( 600字以内 )打印稿各一份 ,并附软盘 。中文摘要应包 括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 (2)文内请务必注明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 ( 3)论文 请采用 Word格式 ,用 A4纸打印 。文题请用 3号黑体字 ,正文请用小 4号宋体字 , 115倍行距 。 来稿请寄 : 100006,北京 市 东 城 区 甘 雨 胡 同 甲 20 号 4503 房 间 , 中 华 医 学 会 外科 学 分 会 秘 书 处 收 。电 话 : ( 010 ) 65266706,传真 : (010) 65256980 。欢迎通过电子信箱投稿 , E2mail: surgery2doctor@163. com。 征文截稿日期 : 2007年 7月 1日 (以当地邮戳为准 ) 。征文恕不退稿 ,请自留底稿 。 出席会议的代表将获得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 Ⅰ类学分 。
Schwab CW. The trauma manual. 2nd ed. 天津 : 天津科技出版 社 , 2003: 277 - 282. [ 4 ] Taeger G, Ruchholtz S, W aydhas C, et al. Damage control ortho2
pedic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 le injuries is effective, time saving
参考文献
[ 1 ] Stone HH, Strom PR,Mullins RJ. Management of the major coag2
ulopathy with onset during laparotomy [ J ]. Ann Surg, 1983, 197
( 5) : 532 - 53源自. [ 2 ] Rotondo MF, Schwab CW , McConiqel MD , et al. “Damage co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