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

(完整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
(完整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

1、主机:计算机的“大脑”和“心脏”

显示器: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

2、开机的步骤:先按下显示器的电源开关,再按下主机的电源开关。

3、最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系统

4、计算机的桌面由图标、任务栏、开始按钮组成。

5、图标:这一个小小的图形,代表一些程序或窗口

6、任务栏:显示电脑正在运行的程序

7、开始按钮:Windows xp系统最重要的一个按钮,操作它可以执行计算机的各种程序

8、关机的步骤:关闭计算机前,要将打开的所有窗口都关闭。单击”开始”,选择“关闭计算机”,单击“关闭”

9、鼠标上通常有两个键,左边的键是最常用的,简称左键;右边的键简称右键。鼠标的正确握法是:把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键上,中指或无名指轻轻入在右键上,大拇指和小指轻轻握住鼠标两侧。

10、鼠标的五种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动、右击

11、移动:握住鼠标,在桌面上移动它,鼠标指针也会跟着移动单击:用食指轻轻按一下鼠标左键,然后迅速松开

拖动: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移动鼠标到另一个地方,再放开鼠标左键

右击:用中指快速按一下鼠标右键

双击:用食指快速连续按两下鼠标左键

12、Windows XP系统自带游戏,打开方式为:【开始/程序/游戏/***】,自带游戏有:纸牌、扫雷、蜘蛛纸牌等;愤怒的小鸟不属于自带游戏。

13、打开画图的方法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14、画图工具箱中一共有16个小图形,每个图形代表一种画图工具。颜料盒中一共能够有28种颜色。

15、保存画图的步骤:单击“文件”菜单选择“保存”;更改文件名“***”;单击“保存”。

16、退出画图的步骤:单击画图窗口标题栏最右边的关闭按钮

;或者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

1、“画图”窗口主要由标题栏、菜单栏、状态栏、画图区、工具箱、颜料盒等组成。

2、画图时,如果画错了,可以用橡皮工具擦除或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撤销”命令,“撤销”命令最多使用三次。

3、文件保存后,标题栏上的“未命名”会变成保存作品的作品名。

4、可以用保存命令保存作品时,也可以选择另存为命令保存作品。

5、如果想画正圆或正方形,按住换挡键(shift)后拖动鼠标。

6、用“椭圆”工具可以画出烟圈。

7、使用“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可以打开已保存的作品。

8、前景色指画笔的颜色,单击颜料盒中的颜色,可设置前景色;背景色指画布的颜色,右击颜料盒中的颜色,可设置背景色。9、画图中用“用颜色填充”工具有三种填充模式:边框模式、边框加实心模式、实心模式。60.弯曲的山路,想画出它们,先单击曲线工具,画出一条直线,按住左键向上拖动,形成第一个弧度,按住左键向下拖动,形成第二个弧度。

10、画图中“直线”工具按照粗细可以选择5种线型。使用SHIFT 键,可以迅速地画出水平线或垂直线。

11、使用曲线工具画曲线时,最多只能有两段弧度。

12、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图时,首先单击“多边形”工具,然后,拖动画出一条边,再依次单击各个顶点,最后双击完成。

13、在使用“多边形”工具画图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在双击前右击,取消本次操作。

14、“多边形”工具的线条粗细可以通过“直线”工具改变。

15、拖动图形时一定要先使用“选定”工具,选定图形,再进行拖动进行选择。

16、画图软件中有两种工具可以实现选择作用,一是“选定”工具,二是“按任意形状裁剪”工具,当需要选择的区域不规则时,应该使用“按任意形状裁剪”工具。

17、要想让一盆花变成很多盆,可以用复制、粘贴命令实现。

18、复制命令的快捷键是CTRL+C,剪切命令的快捷键是CTRL+X,粘贴命令的快捷键是CTRL+V,撤消命令的快捷键是CTRL+Z。19、画图中有“应用不透明背景”和“应用透明背景”2种透明方式。

20、单击“图像”菜单中的“拉伸/扭曲”命令可以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

21、单击“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命令可以改变图形的方向。“翻转/旋转”的方式有“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三种。

22、拉伸输入的数值小于100%表示缩小图形,大于100%表示放大图形。

23、扭曲输入数值大于0度按顺时针方向扭曲;小于0度按逆时针方向扭曲。

24、画微小图形时,可以先用“放大镜”工具将画布放大。

25、使用“取色”工具,可以获取作品中已有的颜色。

26、可以使用“文字”工具添加标题。

27、单击“查看”,勾选“文字工具栏”,“字体”框就出来了。若不小心关闭此框,用以上方法可以显示出来。

28、“画图”软件中工具名称

二、选择题样例

1.在输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要按住(A)键不放再按双字符键。

A、Shift

B、Caps Lock

C、Backspace

D、Tab

2.下列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D ) 。

A、音箱

B、显示器

C、打印机

D、鼠标

3.使用“曲线”工具最多可以使线段产生几次弯曲。

( B )

A、 1

B、 2

C、3

D、 4

4.画图中使用撤消命令最多( B )次。

A、2

B、3

C、4

D、5

5.要把一张照片,改为蜡笔画的效果,可以使用美图秀秀中的( A )功能。

A、美化

B、场景

C、闪图

D、边框

1、桌面上的这些小图形称为图标。桌面就像一个写字台,图标就像是摆在字台上的笔、橡皮、尺子、笔记本等学习用具一样,你想用哪一个就拿哪一个。

2、桌面下面的一行称为是任务栏。左面是一个开始按钮,用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右面有时间显示。

3、硬件就好比是电脑的身体,而软件是电脑的灵魂。软件就是使用计算机的所有技术,没有软件的电脑就成了一堆废铁,什么都不能干。

4、鼠标上通常有两个键,左边的键是最常用的,简称左键;右边的键简称右键。鼠标的正确握法是:把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键上,中指或无名指轻轻入在右键上,大拇指和小指轻轻握住鼠标两侧。

5、鼠标的五种基本操作:移动、单击、双击、拖动、右击

6、快速连按两下鼠标左键,再松开手,注意两次单击的速度一定要

快,这样的两次单击操作就叫做双击。

7、拖动就是将鼠标指针移到需要操作的对象上,压住鼠标左键后移动鼠标,当鼠标指针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再松开鼠标左键。

8、大小写字母锁定键Capslock:一开机,Capslock指示灯灭,可以输入小写字母。按一下该键,指示灯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再按一下该键,又可以输入小写字母。

9、换档键Shift:按下该键的同时,再按双字符键,可以输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利用该键也可以实现大小写的互换。当处于大写字母锁定状态时,先按下该键不放再按相应的字母键,可以输入小写字母。当处于小写字母锁定状态时,先按下该键不放再按相应的字母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

10、回车键Enter:按一下该键,光标下移一行。

11、退格键Backspace:(橡皮键)按一下该键,光标回退一格,可以删掉光标左边的一个字符。

键区划分:

功能键区

主键区编辑键区小键区

12、击键方法:

击键时要均匀用力有弹性,击键后手指要迅速返回到基本键上,不击键的手指不要离开基本键。操作时,眼睛尽量不看键盘,逐渐养成“盲

打”的习惯。

13、Delete删除键,按该键则删除光标后面的一个字符。

14、脱离键Esc:计算机软件都可以用此键加到前一个画面,或结束程序运行。

小学信息技术第01册教案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 生:好! 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 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请大家填一填:下列图中计算机在做什么 三、想一想 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 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 第二课初识好朋友---计算机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 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 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 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 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 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师:哪软件又是什么呢 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三、做一做。 通过世纪博士的讲解,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知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相对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论之父”:申农 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五代,智能化和网络化)

代次年份主要采用的元器件 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 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7 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 1978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8.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8位=1个字节 9.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0.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 1.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 2=1*25+1*24+1*22+1*20=53 2.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0=(11010 )2 13.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14.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我国采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精选

2017苏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1、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 2、信息具有广泛性、时效性、可再生性和可传递性。 3、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信息的技术。 第2课认识计算机 1、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等部件组成。 3、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和存储器 4、CUP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 5、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组成。 6、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 7、内存储器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种。 8、外存储器常用的有磁盘、光盘和U盘(闪存)。 9、用来向传递信息的设备是输入设备。 10、计算机向外界传递信息的设备是输出设备。 第3课操作计算机 1、开机步骤:先开外部设备电源,后开计算机主机电源。 2、关机步骤:先关主机电源,后关外部设备电源。 3、鼠标器有左、右两个键,两键之间有一个滚轮。 4、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有指向、单击、双击、右击和拖动5种。 7、键盘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输出设备。 第4课认识我的电脑 1、我的电脑窗口各部分名称: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 2、Windows是以窗口方式进行操作的,所以又称为“视窗” 3、我的电脑窗口的基本操作:最小化窗口、最大化(或向下还原)窗口、移动窗口、关闭窗口。 4、最小化按钮向下还原按钮关闭按钮最大化按钮 5、当窗口内的内容无法完全显示时,会出现滚动条。 6、计算机里的信息都是由文件的形式存放的。 7、文件名可以用字母、数字、汉字和某些符号表示。 8、文件名通常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如:123.txt 汉字.doc 9、文件夹是用来存放文件和文件夹的。 10、windows中的文件主要有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声音文件、视频文件等。 11、右击文件或文件夹,选择属性命令,可查看文件或文件夹的大小、创建时间等信息。 第5课认识键盘 1、键盘一般分成4个区:主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 2、主键盘区包括: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特殊控制键。 3、键盘的数字键和符号键带有两行字符,这样的键称为双字符键。上方的字符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题1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题1 选择题: 1、关于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一种(资源)。 A、物质 B、资源 2、Windows操作系统中快捷键的使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粘贴命令的快捷键为(Ctrl+V )。 A、Ctrl+C B、Ctrl+V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Windows )。 A、Windows B、Word 4、Word是一种(文字处理软件)。 A、文字处理软件 B、教育软件 5、输入汉字时如果拼音输错了,按下(BackSpace )键,可以删除错误的拼音字母。 A、BackSpace B、空格 6、一台计算机一般包括四部分(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箱)。 A、CPU、显示器、主机箱、键盘 B、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箱 7、按快捷键+的功能是(保存文件)。 A、删除文字 B、保存文件 8、计算机的显示器属于(输出设备)。 A、输入设备 B、输出设备 9、CPU是(中央处理器)。 A、内存 B、中央处理器 10、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A、特殊的生物病毒 B、人为编制的特殊的计算机程序 11、发现计算机染有病毒后,较为彻底的清除方法是(重新格式化磁盘)。 A、关机 B、重新格式化磁盘 12、根据软件的用途,计算机软件一般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A、系统软件和非系统软件 B、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3、键盘上的Fl,F2……是(功能键)。 A、功能键 B、数字键 14、全世界最著名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A、渔网 B、因特网 15、电子邮件的昵称叫(E-mail )。 A、E-mail B、调制解调器 16、关于鼠标的错误概念是(鼠标是用来播放声音的)。 A、鼠标是用来播放声音的 B、鼠标最常用的是左键 17、Enter键叫做(回车键)。 A、退格键 B、回车键 18、左手的中指应放在键盘上的(D )键上。 A、J B、D 19、移动鼠标到窗口某一角,当光标变成45°的双向箭头时,将鼠标向外拖动,窗口将改变(高度和宽度)。 A、位置 B、高度和宽度 20、假设Windows桌面上已经有某应用程序的图标,要运行该程序,可以()。 A、用鼠标左键单击该图标 B、用鼠标左键双击该图标 21、显示器的作用是()。 A、可以打印 B、显示输入信息、计算机工作过程、计算机处理结果 22、画图中()工具栏包括文件操作、粘贴、撤消和恢复等按钮。 A、常用 B、格式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学期教学计划

第二学期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学期的学习经历,让学生对信息科技这门课有了一定的认识。相对来说,三(1)班的学生课堂纪律好,听讲认真,没有极大的“两极分化”现象。三(2)班的学生,他们听讲认真,练习及时,但他们中的大部分小朋友不敢大胆质疑,不敢大胆发言,遇到问题不敢自己解决,依赖性较重。三(3)班的学生大部分认真上进,课堂上较放得开,他们乐于尝试,勇于体验。一旦搞懂了某一知识点,它们会给你一想不到的“发挥”。 二、教材简析及要求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经江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7年审查通过的2007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是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编写的必修部分新教材,本套新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本册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部分内容,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平台,内容涉及信息的识别与获取、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和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方面,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计算机组成、键盘鼠标使用、画图程序、录音机程序、资源管理和网络浏览与下载等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等领域。 新教材与此前使用的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保留了原教材的成功之处又有所创新,每课内容除教学内容外,增设了“导学牌”、“知识屋”、“讨论坊”、“探究园”、“实践园”和“成果篮”等栏目,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体现了新课改特点。特别是教材的内容和软件的选用与时俱进,贴近实际生活,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利于激发学生热情,乐于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将网络应用编入起始年级教材即上册教材,能让学生尽早认识到计算机与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工具,感受网络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网络文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又如软件的下载和安装、管理文件都是学生使用计算机所必备的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就充分考虑了这一实情,重视了实用性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此外,教材摒弃单一纸质教材,实行了书盘合一,将多媒体光盘用作学生教材,是教育改革的一大尝试,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期的教学目标着重于部分的实践操作。并且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些简单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信息科学的兴趣,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复习题库演示教学

所属语言:计算机基础 试卷方案:第一章 一、填空共29题 第1题 在计算机CPU中,使用了一种称为触发器的双稳态电路来存储比特,1个触发器可以存储____个比特。 答案:1 ===或== 一 第2题 计算机指令是一种使用____代码作以及操作对象的位置。 答案:二进制 第3题 在计算机内部,带符号二进制整数是采用____码方法表示的。 答案:补 第4题 PC机上使用的外存储器主要有:硬盘、优盘、移动硬盘和____,它们所存储的信息在断电后不会丢失。 答案:光盘 第5题 二进位数进行逻辑运算110∨101的运算结果是____。 答案:111 第6题 在用原码表示带符号整数"0"时,有"1000...00"与"0000...00"两种表示形式,而在补码表示法中,整数"0"的表示形式有____种。 答案:1 ===或== 一 第7题 在计算机内部,8位带符号二进制整数(补码)可表示的十进制最小值是____。 答案: -128 第8题 在计算机内部,8位带符号二进制整数可表示的十进制最大值是____。 答案:127 第9题 计算机中1个字节为____个二进位。 答案:8 ====或===== 八

第10题 带符号整数使用二进位表示中的____位表示该数的符号,"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 答案:最高 ===或=== 第一位 ==或== 首位 ===或== 左边第一位 ==或=== 左起第一位 第11题 二进位数1011与0101进行减法运算后,4位二进位数结果是____。 答案:0110 第12题 与八进制数377等值的二进制数是____。 答案:011111111 =====或==== 11111111 第13题 与十进制数 165 等值的十六进制数是____。 答案:A5 第14题(1.0分)题号:1203 难度:中第1章 与十进制数63等值的八进制数是____。 答案:77 第15题 与十六进制数FF等值的二进制数是____。 答案:11111111 第16题 若A=1100,B=0010,A与B运算的结果是1110,则其运算可以是算术加,也可以是逻辑____。答案:加 第17题 在表示计算机内存储器容量时,1GB等于____MB。 答案:1024 第18题 二进制数10100用十进制数表示为____。 答案:20 第19题 带符号整数最高位使用"0"、"1"表示该数的符号,用"____"表示负数。 答案:1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知识点

信息技术三年级知识点 1、桌面上的这些小图形称为图标。 2、桌面下面的一行称为是任务栏。左面是一个开始按钮,用来执行各种应用程序。右面有时间显示。 3、硬件就好比是电脑的身体,而软件是电脑的灵魂。软件就是使用计算机的所有技术,没有软件的电脑就成了一堆废铁,什么都不能干。 4、鼠标上通常有两个键,左边的键是最常用的,简称左键;右边的键简称右键。鼠标的正确握法是:把右手食指轻轻放在左键上,中指或无名指轻轻入在右键上,大拇指和小指轻轻握住鼠标两侧。 5、快速连按两下鼠标左键,再松开手,注意两次单击的速度一定要快,这样的两次单击操作就叫做双击。 6、一开机,Capslock指示灯灭,可以输入小写字母。按一下该键,指示灯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再按一下该键,又可以输入小写字母。 按下该键的同时,再按双字符键,可以输入双字符键的上档字符。利用该键也可以实现大小写的互换。当处于大写字母锁定状态时,先按下该键不放再按相应的字母键,可以输入小写字母。当处于小写字母锁定状态时,先按下该键不放再按相应的字母键,可以输入大写字母。 7、 8、橡皮键)按一下该键,光标回退一格,可以删掉光标左边的一个字符。 9、 10、 序运行。 11、中英文切换键:control+shift(空格) Word知识

“帮助”9个菜单项。每个菜单项都包含了若干个菜单命令,其中包括了Word 中的所有功能。 (3) 工具栏 列出了各种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Word 中包含多个工具栏,如“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绘图” 工具栏等。 (4) 标 尺 利用水平标尺、垂直标尺与鼠标可以进行文本定位、改变段落的缩进、调整页边距、改变栏宽、设置 制表位等。 (5) 文本区(编辑区) 1.Word 的启动和退出(5分钟) (1)Word 的启动(两种方法) a.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Micorsoft Word”选项。 b. 双击桌面建立了的Word 的快捷图标。 (2)Word 的退出(四种方法) a. 单击 Word 窗口右上角的 “ 关闭 ” 。 b. 双击 Word 2000 窗口标题栏上的控制菜单图标 。 c. 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d. 使用键盘组合键 Alt+F4 。 2. Word 工作窗口的基本组成元素(10分钟) 启动Word 后,打开名称为“文档1”的Word 窗口,如下图所示。窗口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如下: (1)标题栏 标题栏包含了程序图标、程序名称、正在编辑的文档名称以及标题栏右边控制窗口的三个按钮(最小化按钮 、 还原按钮 、 关闭安钮)等。 (2)菜单栏 在默认状态下,菜单栏包含了“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考试要求: 1.初步了解信息与数据,信息处理等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知道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发展简史和计算机的特点,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部件及功能。 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知道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编码。在计算机中所有数据都要采用二进制编码,掌握表示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各种单位换算。 4.初步了解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的基本知识。 5.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第一章信息处理与计算机 1.信息是指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可交换的内 容。 2.数据是指一切可以输入计算机并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及其组合。它可以是数据、字 符、图形、图像和声音。 3.信息处理主要是包括原始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 4.信息处理中,计算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 5.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6.计算机的主机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 器。 7.键盘和鼠标是输入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是属于输出设备。 8、计算机软件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两类。文字处理软件WPS属于应用软件。Windows软件属系统软件。 10、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大小以字节(B)为单位。一个字节可存放一个英文字母。两个字节可存放一个汉字。计算机存储器容量的各种单位换算关系如下: 1KB(千字节) = 1024 (字节)B 1MB(兆字节) =1024 KB 1GB(千兆字节) =1024 MB 32MB =32X1024 KB =32X1024 X 1024 B 1GB = 1024 MB = 1024 X 1024 KB =1024 X 1024 X 1024 B 11、1.44MB 的软盘可存储754974个汉字。(计算过程:1.44 X 1024 X 1024 /2) 1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资源,二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 13、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原因,一是容易表示,二是运算法则简单。 14、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加工汉字时,使用两个字节的二进制机内码。 15、要计算机处理的事物,最终都必须变成二进制编码,才能被计算机识别。 16、物理上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字需两种不同的状态。请你举出一个只有两种物理状态的例子:譬如电灯的亮与不亮。 17、制造计算机的主元件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2012

必修基础要点 第一章: 1、信息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可以处理。如:某图书馆将《红楼梦》数字化后,可实现多人同时阅读,这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虚假情报也是信息。 2、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3、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论之父”:申农 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8位=1个字节 8、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9、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0=(11010 )2 12、计算机内的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 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1个字符(包括英 文字符)占1字节。 13、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1个汉字占2字 节,2字节=2*8位=16位,我国采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14、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15、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以字音为主)、形音码(以字型为主) 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在计算机中,用第一个字节标记区码,第二个字节标 记位码。 16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 17、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容易失真受外界 干扰。 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如计算机处理的 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18、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19、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K 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000次。 20、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采样频率越高, 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即储存空间)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1)试卷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计20小题。) 1.刘振华同学对采用国产芯片的华为手机情有独钟,华为Mate10新增人脸解锁、抬手亮屏等功能,以下是Mate10手机参数截图。根据截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 8.0 B.CPU核心数为八核 C.RAM容量是64GB,ROM容量是4GB D.CPU型号为麒麟970 2.计算机感染病毒后容易造成系统崩溃,下列关于计算机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不上网就不会感染病毒 B.计算机病毒能自动进行自我复制 C.病毒是由Windows系统自动生成的 D.安装杀毒软件后就可以阻挡所有的计算机病毒了 3.小强要提升电脑的开机速度,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清理系统盘磁盘碎片 B.设置QQ等软件开机不自动启动 C.定期查杀病毒和清理系统垃圾 D.重新开机 4.大志同学家的摄像机标记为32GB的SD卡,理论上可以存储大小约为500MB的视频多少个( ) A.20 B.40 C.65 D.70 5.下列能够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的文件是( ) A.电影.txt B.龙.jpg C.动画.swf D.声像.doc 6.据图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可以查看该文件夹的大小 B.不能对该文件夹进行重命名 C.可以把该文件夹压缩到"清明手抄报.rar" D.可以复制该文件夹

7.小明从电脑城买了一部相机,内存卡存储容量为16GB,如果拍摄的每张照片大小约为4MB,内存卡理论上最多可以存放的照片数量大约是( ) A.2000张 B.8000张 C.4000张 D.1000张 8.通过文件属性可了解文件的很多信息。下图是某文件属性窗口中的一部分,从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给该文件重命名 B.只能用"记事本"打开该文件 C.只读文件,无法直接修改文件内容 D.文件在磁盘上的占用空间大于文件的大小 9."计算机"窗口包含了用户电脑中的基本硬件资源。根据截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计算机有光盘驱动器 B.该计算机连接了视频设备 C.有四个可见的硬盘分区 D.D盘的可用存储容量最多 10.李小明同学将自己的一些重要信息存储到一个文本文件中,为了防止别人轻易打开该文件,下列做法中无效的是()。 A.修改文件扩展名为.jpg B.将文件属性设置为"只读" C.利用压缩软件加密压缩,并删除源文件 D.将文件属性设置为"隐藏"并设置不显示隐藏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