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多关节的电机伺服控制系统

本月初上海国际机器人展示会,展出的几乎都是进口设备,国产的机器人演示的速度与精度远低于进口的,在上海电视台的采访中,国产厂家(机器人与伺服电机厂家)也坦言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尤其是精密伺服电机减速箱,基本都被日本公司控制,其实这跟我们的发展是在学日本人有关,伺服电机的编码器的使用都是装在了电机尾部,这种安装形式优点是增量脉冲信号对于速度贡献的精度高,动态响应好,同时输出的UVW信号提供电机换相信号,我也经常被问到有没有国产的绝对值编码器可以替换现在装在伺服电机尾部的增量编码器, 伺服电机

要选用绝对值编码器,如果还是装在电机尾部,那样的编码器要求分辨率很高(为满足伺服电机的动态特性要求,最少17位以上)、信号输出响应要求快(比如EnDat等专用信号),这对于绝对值编码器国产化以及成本要求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是这种安装对于最终的机械输出的精度还是要取决于精密减速箱与机械传动上的精度,而这个恰恰又是日本及德国的加工强项。如果照样学习日本的(德国的成本更贵,我们国内较少有人去学的),那就必然钻进了日本精密机械加工的圈了。实际上装绝对值编码器与原来已经使用的增量编码器并没有对立,而一定要替换掉,其实这次展会,就算是日本的尼康公司,也提出了仅仅在伺服电机高速端装编码器不够的弊端,欧洲早有在低速端加装绝对值编码器补充信号提高精度,电机高速端用增量编码器确保电机动态特性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避开减速箱精密性问题,实现用绝对值编码器的确定绝对位置的重复精度,但那样机械设计与电气增加绝对值编码器信号接口就要重新考虑设计了,在国内普遍只会照样子学国外而不愿冒险创新,或者嫌麻烦不愿重新设计机械结构,这种想法恐怕也就一闪而过了。于是,明年的展会上我们国产的厂家可能还是在抱怨精密减速箱。

仿人机器人关节的电机伺服系统

摘要:本文围绕电机伺服系统在仿人机器人上的应用,简要介绍了电机伺服系统各部件的发展现状和几款适用于仿人机器人的电机伺服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选型时须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指出了今后仿人机器人关节电机伺服系统发展的方向和应着重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电气传动;仿人机器人;伺服系统;永磁同步电机

0 引言

2000 年,日本本田公司发布的仿人机器人ASIMO 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过去十年里,得益于计算机、电气工程、材料工程、传感器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仿人机器人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世界范围内,各个公司、大学、研究所开发了数以百计的仿人机器人。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日本本田公司、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仿人机器人由控制系统、关节伺服系统、传感器系统、能源系统和本体结构五部分组成。关节伺服系统按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液压伺服、气动伺服、电机伺服、压电伺服等。这几种系统中,液压伺服抗污染能力差、调试维护困难、瞬间过载能力低;气动伺服非线性程度高、定位刚度小;电机伺服通常需要减速机构,使其体积增大;压电伺服一般不需要减速机构,易于实现微型化,但其驱动电路复杂,多用于微型

机器人或仿人机器人的手指关节[3]。比较几种伺服系统的优缺点,电机伺服系统,尤其是旋转电机伺服系统由于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刚度强、较易驱动,是目前仿人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的首选。

许多文章详细介绍了工业用电机伺服系统的选型方法,但在仿人机器人中,由于使用电池供电,供电电压低、功率/能量密度受限,且机器人的体积、重量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仿人机器人关节中使用的电机伺服系统有其特殊的要求。例如低工作电压、低损耗、高功率密度、轻重量、单一电源供电、高可靠性。

本文围绕仿人机器人的需求特点,对其关节电机伺服系统的组成、类别、现有产品的性能和功能进行介绍和对比,为相关领域的伺服系统选型提供依据。

1 伺服系统的组成

电机伺服系统一般是由电动机、位置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功率器件和控制器五部分组成的闭环系统,如图1 所示。

1.1 电机

永磁无刷电动机无需励磁绕组和励磁电源,结构相对简单,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非常适合仿人机器人这种对体积、重量十分敏感的场合。在伺服系统中应用的永磁无刷电动机分为无刷直流电动机(brushless dc motor, BLDCM)和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magnetsynchronous motor, PMSM)两种。前者设计和生产费用低,但转动时不可避免有矩脉动;后者正弦波驱动,理论上可完全消除转矩脉动,但需要更高精度的转子位置传感器和更复杂的控制器件。

1.2 位置传感器

1.2.1 光电编码器

在位置伺服系统中,光电编码器常被采用作为位置传感器。它具有精度高、分辨率力高、工作范围大、功耗低、非接触测量等优点,但由于光栅盘是精密的光学元件,其抗振性能差,轴向的振动极易使其破碎,烟雾、灰尘等杂质也会影响光路系统。光源、镜头、光栅盘和光电传感器组成的光路系统只能轴向排布,也令光电编码器的厚度难以缩小。

目前商品化的光电编码器中,体积较小的是SCANCON 公司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其分辨率为1000 线/转,尺寸为。

1.2.2 磁编码器

磁编码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一种新型电磁敏感元件为基础的检测装置。这种编码器使用具有交替变化磁场的永磁体盘代替光栅盘,使用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GMR)等磁敏元件代替光电元件,把磁信号变为电信号,如图1 所示,从左至右依次为:

外壳体、永磁盘、电路板(含传感器和调理电路)、外壳盖。在工作中,磁编码器不易受尘埃和结露影响,抗振能力强,可靠性高,同时其结构简单紧凑,无需复杂的光源和光学元件,易于实现小型化,尺寸可至。

但受充磁技术的制约,磁编码器的精度一般不高,采用细分技术后可达到1000 线/转。

1.3 功率器件

在中小功率的应用中,一般使用电力MOSFET 或IGBT 作为功率器件。电力MOSFET具有易驱动、开关速度快的优点,但其导通损耗和耐压能力之间存在矛盾,故一直局限于在低压场合使用。IGBT 是一种复合型的功率器件,整合了MOSFET 和BJT 的优点,驱动端类似MOSFET 的结构,通过电压控制,所需功率小,而开关端则与BJT 相似,耐压水平高、电流大、导通损耗小。但其关断时

间较长,因此开关损耗较大,而且其导通压降为固定值,与流过电流无关,在开关电压较高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其低损耗的优点。

仿人机器人电源电压一般在100V 以下,故其关节伺服系统多采用电力MOSFET 作为功率器件。

1.4 控制器

在仿人机器人领域,为了满足体积和重量这两个关键指标,一般会带有为电机控制优化的硬件模块(如PWM 调制、增量编码器计数)的DSP 或MCU 作为微控制器。有的微控制器甚至将坐标变换、空间矢量控制等算法也做成硬件模块。

现代仿人机器人一般通过网络总线实现对各个关节的控制,因此控制器DSP 也会集成UART、CAN 等通讯模块。

2 国内外产品

国内仿人机器人领域使用较多的是Copley、Elmo、MAXON 等国外公司的伺服产品。

国内厂家和研究机构中,北京和利时也有自主研发的低压小型伺服产品;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研制了适用于仿人机器人的低压微小型伺服系统。本节将分别介绍上述产品的功能、性能以及特点。

2.1 美国 Copley Controls 伺服驱动器

该公司的 Accelnet 系列伺服驱动器采用Freescale 公司DSP56F807 16 位数字信号控制器为主控芯片,该控制器整合了DSP 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微控制器多样的功能,最高主频80MHz,使用3.3V 单电源供电,片上稳压器可为数字和模拟电路提供更低的功耗和噪声。

该系列驱动器可用20~55V 单一直流电源供电,通过反激变换器产生多路独立稳压输出,采用了平面变压器,变压器绕组印制在电路板上,整个变压器体积仅为18mmmm。功率器件使用六个Fairchild 公司SOP-8 封装的分立MOSFET,焊在一块95mm的铝基电路板上,铝基板为外壳的一部分,热传导率高、散热性能好。

驱动器支持 CANopen 和DeviceNet 两种CAN 总线协议,一条总线上最多可挂接127 台驱动器。配套的Copley Motion Explorer 软件可进行组网、电机配置、参数自整定、运动程序下载和调试等操作,操作界面友好,可视化程度高。

2.2 以色列 Elmo Motion Control 伺服驱动器

该公司的Whistle 系列伺服驱动器采用与Accelnet 驱动器相同的主控芯片,通过进一步的精简和优化,大量使用BGA 封装等微型贴片元器件,Whistle 驱动器在更小的体积内实现了更高的持续功率输出。该驱动器没有使用反激变换器,而是采用多个Buck 降压电路级联的形式来获得12V、5V、3.3V 电压输出。功率器件使用六个IR 公司TO-252 封装的MOSFET,更大的封装使其可提供

100V/42A 的持续输出能力,导通电阻为18mΩ。散热方面没有采用铝基板技术,用导热粘合剂把铝制外壳粘到电路板MOSFET 背面,通过电路板上的铜箔和铝制外壳散热。

通讯功能和配套软件方面与Accelnet 驱动器类似。

2.3 瑞士 MAXON 伺服电机

瑞士 maxon motor 是一个面向全球提供高精密电机和驱动系统的产品的公司。其EC-powermax 系列无刷电机采用无槽绕组和钕铁硼磁钢,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100W 的型号尺寸为,无齿槽效应,在低压下仍可获得高转速。

电机可与前面两种伺服驱动器构成伺服系统。

2.4 北京和利时伺服系统

该公司的蜂鸟系列伺服驱动器是一款低压直流供电的小体积、高性能全数字伺服驱动器。采用32 位高速RISC 专用芯片作为控制器,内嵌高级运动控制功能,通过通讯接口即可完成如多段点到点、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功能,在100mm 的体积内可持续输出360W 功率。其配套的海豚系列低压无刷伺服电机,采用正弦波方式驱动,装有磁性绝对值编码器,外尺寸为,功率为250W。

该系列伺服系统的功率密度、工作电压范围、定位精度等指标在国内现有产品中均处于领先地位,但仍无法满足仿人机器人对空间、重量的要求。

2.5 HIT-PEED II 伺服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研制的HIT-PEED II 伺服系统,其驱动器采用TI 公司TMS320F2808 DSP 作为控制器,该DSP 专门为电机控制

设计,具有ePWM、eQEP等硬件模块,主频最高可达100MHz,能够很好地满足坐标变换、矢量控制、位置伺服等复杂算法的需求。驱动器只需单一电源供电,工作电压范围宽(15~75VDC),支持CAN 总线通讯,能实现BLDCM 和PMSM 的三闭环控制,适用性广。采用IR 公司MOSFET 作为功率器件,导通电阻只有18m 伲?钪涨??餍?士纱%。驱动器大量使用微型SMD 元器件和先进的焊接工艺,令

功率密度最大化。

伺服电机是采用高磁能积的稀土钕铁硼材料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采用无槽定子绕组,能减少铁心损耗,提高电机效率(见图2)。电机配套使用自主研发的磁编码器,摆脱了对国外编码器产品的依赖,其分辨率可达12 位。150W 的电

机含编码器尺寸为,重495g,额定电压48V,额定转速9000rpm,额定转矩160mN 穖。

哈工大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研究所与生产企业积极展开合作与探索,该型号伺服系统已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

2.6 几种伺服系统的对比

表 1、表2 列出了以上几种伺服驱动器和电机的具体性能指标。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HIT-PEED II 型伺服驱动器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或

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伺服电机由于受国产谐波减速器机械性能的限制,其额定速度比maxon 电机低,较低的速度使其外径和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图4 展示了三种伺服驱动器,从左到右依次为Accelnet、Whistle、HIT-PEED II

3 实际性能测试

体积、重量、定位精度、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是仿人机器人关节伺服系统的几个关键指标。其中,体积和重量可以通过简单的测量得到,因此,本节将对上述三种伺服系统的其它三个关键指标进行测试。

3.1 定位精度与响应速度

关节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对运动控制器指令执行的准确程度,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关节处微小的偏差也能在肢体末端产生很大的偏移。另外,伺服系统是否能及时完成指令动作,也将影响到整个运动系统的可靠性与机器人动作的协调性。

为了测试这两项指标,本文利用伺服系统配套的上位机软件的监视功能进行测试。此方法相当于利用伺服系统电机轴端的1000 线增量编码器作为传感器,在4 倍频计数模式下,分辨率可达1/4000 圈。当肢体长度为0.3 米时,关节

1/4000 圈的误差仅在末端产生约0.47毫米的位置偏差,能满足测试的精度要求。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伺服系统都能在170ms 左右完成动作,其中HIT-PEED

II 伺服系统的响应时间较短,但超调也更大,另外两种伺服系统的响应曲线相似。而放大后的曲线中可以看出,三种系统在250ms 时,与位置误差均小于100 脉冲数(即1%),其中Elmo驱动器+MAXON 电机组成的系统误差最小,但是有

一些振荡,另外两种伺服系统则逐步接近给指令位置。考虑到控制参数对响应造成的影响,以上三种伺服系统在合理调整参数后,都应能获得相似、优秀的定位速度和精度。

3.2 工作效率

仿人机器人的伺服系统是整机消耗电能最多的部分,伺服系统的工作效率一方面影响电池供电时机器人的续航时间,另一方面,低效率的伺服系统也会给整机带来散热方面的问题。

本文搭建了一套用于测试伺服系统整体工作效率的系统,系统通过可编程直流电源供电,其输出轴连接到磁滞式测功机上,整体工作效率为测功机测得的功率与直流电源输出的功率之比值。

从上面两个图表可以看出,伺服系统的功率损耗主要由伺服电机引起。电机由于受体积的约束,效率一般较低,且随速度的下降迅速下降。HIT-PEED II 伺服系统在接近额定速度,工作效率与国外伺服系统相同,但在转速降低时,效率下降得稍快一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尤其注意伺服电机的散热问题,采取合理、足够的散热措施。驱动器的功率损耗主要来自功率器件,但因为低压MOSFET 的技术比较成熟,损耗较小,故驱动器的温升较低,且很快稳定。从图

5 中还可以看到,采用铝基电路板的Copley 驱动器工作温升要低优于另外两种实用铝外壳散热的驱动器。

4 伺服系统的选型

仿人机器人伺服系统选型时,在满足功率要求的前提下,体积和重量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一些低压伺服产品,虽然有很好的性能指标,但其面向的是功能多而全的通用伺服市场。在仿人机器人中,无需追求全面的功能和过于灵活的可扩展性,在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情况下,首先满足机器人空间、重量方面的要求。

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关系到运动控制器的指令是否能被正确、及时地执行,这两个指标一方面与位置传感器精度有关,另一方面受电机控制算法影响。一般来说,采用正弦波驱动的永磁同步电动机具有较好的定位精度,但同样体积、重量下,方波驱动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更大的功率,即更高的转矩,因而其响应速度也更快。

伺服系统的工作效率也是考察的重要指标,因为机器人携带电池的能量密度有限,在一个低效的系统中,过多的电能转以热能的形式消耗了,机器人必须携带更多的电池以维持相同的续航时间,同时,还会带来散热方面的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的微小型伺服电机效率一般不高,这就导致系统需要良好的散热措施。在与用户沟通时,也发现散热不良时,容易造成电机烧毁,因此,多数用户在选型时会留出比较大的余量。

由于动力来源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仿人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应有较宽的工作电压,并且只需要单一电源供电,使用电池供电的机器人供电电压从30V 到80V 不等,一般不具备多路电压输出能力。为了简化供电线路,用户希望伺服系统只需一对电源线即可工作,且在电池电压变化时系统不会失效。

一个完整的仿人机器人上会有数十个伺服关节,如果仍使用脉冲指令形式,整个系统的电气线路将十分复杂,可靠性、可维护性都极低。支持总线通讯的伺

服系统通过分时复用的方法,只需一根通讯总线即可实现各个伺服关节与上位机之间双向的信息交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电气线路引起的系统故障。

5 结论

目前在仿人机器人伺服系统领域,国外已有系列化的高性能产品,国内使用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国内尚未形成规模化设计生产能力,更谈不上产品的系列化。只有少数高校和研究所研制了适用于该领域的伺服系统,并积极探索其产业化道路。

上面提到的既是仿人机器人关节电机伺服系统选型时需要重点考察的指标,也是伺服系统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方面。仿人机器人关节电机伺服系统的国产化道路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这个过程需要产、学、研、用四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各方齐心一致,我们才能走的更远。

提及停车会让您头疼吗?还在为小型车停车入位烦恼吗?从此你将不再烦恼如何将车停入“非”字形车位。因为今天小型车停车入位技巧讲解就让您从此豁然开朗。

说到泊位,最常见的就是“非”字形车位了。所以,今天的小型车停车入位技巧讲解便以这常见的泊位作为切入点。

第一步:判断车位是否“合格”,可以的话,则稍微靠近车位。当前轮超过车位时,开始小幅度打方向,让车朝背靠车位的方向驶去。

第二步:利用可用的通道宽度,尽量将车的位置“摆斜”。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目的是要让车子与车位的夹角减小,减小倒车时打方向的幅度。

当车辆“摆斜”到驾驶席一侧后视镜可以看到车位左侧车辆的边角时,就可以开始倒车了。倒车时要观察左后视镜,留意左后轮与旁边车辆的距离,这是倒车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危险点”。

第三步:当自己车的左后轮越过了左侧车辆车头后,“危险点”就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车子右后角。这时目光应从左侧后视镜转移到右侧后视镜,判断尾部与右侧车辆的距离是否安全。

当右侧后视镜里看到自己与两侧车辆之间出现“缝隙”时,说明你已经成功通过了所有危险点。这时就可以继续打方向,调整车子的后退轨迹,尽量摆正入库。

倒进车位后,还要留意后方的位置,一般后轮顶到限位杆即可,没有限位杆的则可以参考旁边车辆。

在看了小编上面的讲解之后,也许会有朋友问:为什么在进入车位前要先把车子“摆斜”?看以下这个例子你就明白了,这是一种车位紧张的停车场情况,本来空间足够的通道,其中一半也被占用了,这个时候停车难度非同一般,要成功停进去,就得充分利用好空间。

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往往会有这样错误的做法。我们先看不将车子“摆斜”的情况。想直着倒进车位,车子后退过程要转一个90度的弯,这时前后方的空间都很狭小,车头和车尾都容易被旁边的车辆阻碍,陷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要在倒车前将车头稍稍外摆,就可以显著减少车子后退转弯的角度,这时就容易做到一步到位将车成功倒入库,即使没能做到,前方也有较多的空间让你来多“一把”。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摆斜”做法。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典型的错误泊车方法。

错误一:前进未到位或倒车中太晚打方向。

前进未到位就开始倒车,或者虽然前进到位了,但倒车过程中打方向的时机太晚,都会出现图中的情况。车库的左侧空间没有利用起来,车子太靠近右侧障碍物而最终被堵住。如果车道够宽,可以右打方向前移进行挽救。

错误二:前行过多或倒车中太早打方向。

前行过多或倒车过程中太早打方向,就会出现上图的情况。此时左后轮会太过接近左侧车辆的车头,被挡住无法入库。挽救的办法是看到左后轮接近对方车头时,马上回正方向直退,等左侧后轮过了左边车辆才再次左打方向,但此时要注意车位右侧与右边

车辆的距离。

错误三:图方便,车头“直插”入库。

这是一种“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情况——有时来到一些很空的停车场,眼看周围没车,便一头“扎”进车位里。进去是简单了,结果出来时却发现身边已停满了车。这样要倒车出库,便往往比倒车入库还要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无论如何都倒不出来的窘况。

综上所述,“非”字形泊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前行至正确的位置停车才开始倒车;

充分利用车道宽度,倒车时先把车头“摆斜”;

把握好开始打方向的时机,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

倒车过程中,通过后视镜依次查看几个危险角(内侧后轮、外侧后角、正后方)的情况;

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倒入车位,不要以车头“扎”进去。

在看了这么多之后,大家和自己平时的停车入位方法对比一下,是不是觉得自己有少许的错误呢?希望今天的技巧解析能够让大家纠正一些不好的停车习惯。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不再惧怕停车入位,最终都能成为停车高手。

工业机器人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组成结构 一、引言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结构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执行任务的关键要素。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功能。 二、机械结构 1. 机械臂: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每个关节通过电机或液压系统驱动,使机械臂具备灵活的运动能力。机械臂的材料通常采用高强度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以保证其刚度和轻量化。 2. 夹具:夹具是机械臂末端的装置,用于抓取、固定和操作物体。夹具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工业应用需求进行定制,可以是机械手爪、吸盘或其他形式的装置。夹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备高强度和耐磨损的特性。 三、控制系统 1. 控制器: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器通常由多个微处理器组成,具备强大的计算和控制能力。它可以通过编程语言或图形化界面进行编程,以实现不同的任务和运动轨迹。

2. 传感器:传感器是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于感知和获取环境信息。常见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检测物体的位置、形状、质量等参数,从而实现精准的操作和控制。 四、动力系统 1. 电动驱动:工业机器人通常使用电动驱动系统,包括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或直流电机。电动驱动系统能够提供高效、精确的动力输出,满足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运动需求。 2. 液压驱动:在某些特殊场合,工业机器人也采用液压驱动系统。液压驱动系统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刚性,适用于需要大力矩和高速度的工作任务。 五、通信与安全系统 1. 通信系统:工业机器人通常需要与其他设备或计算机进行通信,以实现协同工作或数据传输。通信系统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如以太网、CAN总线等。 2. 安全系统:工业机器人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通常会配备安全系统。安全系统包括安全传感器、急停按钮、防撞装置等,能够及时监测和响应危险情况,确保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运行。

机械臂

伺服机器手臂,顾名思义,是由六个伺服电机驱动的机器手臂。既然是手臂,那么就有几个关节,大家可以联想到,我们人类的手臂,除了肩、肘、腕这三个关节外,再加上手指的关节,就有很多个关节了。那么我们这个机器手臂也是一样,用6个伺服电机实现了一个手的简单结构,除了没有人那么多的关节外,还缺少一些神经组织和神经系统,然而,具有“灵巧手”(可完成复杂装配、搬运或仿人手抓取鸡蛋)的“仿人形”机器人乃机器人研究的前沿。而我们的6个伺服机器,以巧妙的机械结构,结合它的控制系统,展示了6自由度机器手动作的控制原理。它采用3个13kg扭力的金属齿轮、一个3.2kg、两个2.3kg的伺服和一些精密的铝合金加工组件组合而成。目前,我公司的机器手臂以390mm长度的为主,使用32路控制器来控制机器手臂的运行动作,本控制器采用51系列MCU,和电脑RS232串口通讯,可同时控制21颗伺服电机,双电源供电(6~12V单片机供电,4.8~6V伺服电机供电[伺服电机供电分别设有1-16路和17-32路供电端口]),同时还预留ISP下载口,用STK500 ISP 下载线便可以下载MCU控制程序。 2

4 这款套件的自由度机械臂由6 个微型伺服电机(舵机)组成,分别对应于臂、肘、腕(2 个自由度)、张合5 个 关节和1 个旋转底座,每个关节可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底座可以实现左右90°旋转。通过上位机控制软件给舵机控 制器发送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机械臂在空间中的精确作业,任务完成情况可通过在机械臂上安装摄像头反馈图像。

机械臂也可安装到移动平台上,可完成远程无线可视作业,适用于对人体有害的场所。 关节部分杯士轴承的安装螺丝均使用圆帽螺母,可以防止刮伤您的手,人性化设计确保您能尽情享受那份DIY 的乐趣! 5

详细解析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详细解析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什么是机器人控制系统 如果仅仅有感官和肌肉,人的四肢还是不能动作。一方面是因为来自感官的信号没有器官去接收和处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器官发出神经信号,驱使肌肉发生收缩或舒张。同样,如果机器人只有传感器和驱动器,机械臂也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没有起作用,驱动电动机也得不到驱动电压和电流,所以机器人需要有一个控制器,用硬件坨和软件组成一个的控制系统。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根据操作任务的要求,驱动机械臂中的各台电动机就像我们人的活动需要依赖自身的感官一样,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离不开传感器。机器人需要用传感器来检测各种状态。机器人的内部传感器信号被用来反映机械臂关节的实际运动状态,机器人的外部传感器信号被用来检测工作环境的变化。 所以机器人的神经与大脑组合起来才能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包含哪些方面? 执行机构----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驱动机构----伺服或者步进驱动器; 控制机构----运动控制器,做路径和电机联动的算法运算控制; 控制方式----有固定执行动作方式的,那就编好固定参数的程序给运动控制器;如果有加视觉系统或者其他传感器的,根据传感器信号,就编好不固定参数的程序给运动控制器。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1.控制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的运动位置(即控制末端执行器经过的点和移动路径); 2.控制机械臂的运动姿态(即控制相邻两个活动构件的相对位置); 3.控制运动速度(即控制末端执行器运动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控制运动加速度(即控制末端执行器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中。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使机器人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本文将对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进行介绍。 一、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器、编码器、伺服电机、传感器等组成。其中,运动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能够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编码器能够通过测量机器人关节的转动角度来确定机器人的位置和速度。伺服电机是机器人运动的驱动力,它能够按照指令精确地控制机器人的运动。传感器能够监测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力度,为机器人执行各种操作提供支持。 二、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是指把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各个部件抽象成数学模型,以便进行仿真和优化。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建模主要包括建立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两个方面。 1.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机器人的运动学是指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轨迹, 它能够描述机器人手臂的长度、位置、角度等。机器人的运动学 模型包括正运动学与逆运动学两部分。 正运动学是指已知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置和角度,求出机器人在 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数学模型。逆运动学是指已知机器人在空 间中的位置和方向,求出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置和角度的数学模型。 2.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机器人的动力学是指机器人运动时所受到的力和动能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牛顿-欧拉动力学模型、拉格 朗日动力学模型、Kane方法等。 三、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 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机器人运 动过程,以检验运动控制器的性能和优化机器人运动轨迹。机器 人运动控制系统的仿真主要包括仿真环境搭建和仿真过程。 1.仿真环境搭建 仿真环境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仿真的基础,它模拟了机器人 在实际生产中的工作场景。仿真环境包括机器人本体模型、机器 人操作区域、仿真软件等。 2.仿真过程

第七章机器人的驱动系统

机器人的驱动系统 机器人的驱动系统是直接驱使各运动部件动作的机构,对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影响很大。 工业机器人的动作自由度多,运动速度较快,驱动元件本身大多是安装在活动机架(手臂和转台)上的。这些特点要求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的设计必须做到外形小、重量轻、工作平稳可靠。另外,由于工业机器人能任意多点定位,工作程序有能灵活改变,所以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机器人中,通常采用伺服系统。一..驱动方式 机器人关节的驱动方式有液压式,气动式和电机式。 二.液压驱动 机器人的液压驱动是已有压力的油液作为传递的工作台质。电动机带动油泵输出压力油,将电动机供给的机械能转换成油液的压力能,压力油经过管道及一些控制调节装置等进入油缸,推动活塞杆云佛那个,从而使手臂搜索、升降等运动,将油液的压力能又转换成机械能。 手臂在运动是所能克服的摩擦阻力大小,以及夹持式手部夹紧工件时所需保持的握力大小,均与油液的压力和活塞的有效工作面积有关,手臂做各种动作的速度决定于流入密封油缸中油液面积的多少。(借助于运动着的压力油的体积变化来传递动力液压传动称为容积式液压传动) 1.液压系统的组成 ①油泵:供给液压系统驱动系统压力油,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 的压力能,用这压力油驱动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 ②液动机:是压力油驱动运动部件对外工作的部分。手臂作直线运动,液动 机就是手臂伸缩油缸,也有作回转运动的液动机,一般就作油马 达,回转角度小于360°的液动机,一般叫回转油缸(或摆动油缸)。 ③控制调节装置:各种阀类,如单向阀,溢流阀,换向阀,节流阀,调速阀, 减压阀,顺序阀等。各起一定的作用,使机器人的手臂、手腕、手 指等能够完成所要求的运动。 ④辅助装置:如油箱、滤油器、储能器、管路和管接头以及压力表等。 2.液压驱动系统的特点: ①能得到较大的输出力或力矩 一般得到20~70公斤/厘米2的油液压力是比较方便的,而通常工厂的压缩空气均为4~6公斤/厘米2。因此在活塞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液压机械手可比气动机械手负荷大得多。液压机械手搬运重量已达到800公斤以上,而气动机械手一般小于30公斤。 ②液压传动滞后现象小,反应较灵敏,传动平稳。与空气相比,油液的压缩性极小,故传动的滞后现象小,传动平稳。气压传动虽易得到较大速度(1米/秒以上),但空气粘性比较低,传动冲击较大,不利于精确定位。 ③输出力和运动速度控制较容易。 输出力和运动速度在一定的油缸结构尺寸下,主要决定于油液的压力和流量,通过调节相应的压力和流量控制阀,能比较方便地控制输出功率。 ④可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 目前一般液压机器人,在速度低于100毫米/秒,抓重较轻时,采用适宜的缓冲措施和定位方式,定位精度可达±1~±0.002毫米,若采用电液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常见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伺服控制技术 是工业机器人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保证机器人的高速、高 精度运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文将介绍伺服系统在工 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一、伺服控制技术概述 伺服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伺服电机实现精密定位和速度控制的技术。伺服电机通过接收控制信号来对运动进行控制,其位置和速度可以被 精确控制。伺服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机床、印刷机械、 医疗设备等领域。 二、工业机器人中的伺服控制技术应用 1. 工业机器人的关节控制 工业机器人一般是由几个关节构成的,每个关节都要进行控制。伺 服电机作为利用伺服控制技术的驱动器,可以实现对工业机器人关节 的精确控制。通过对伺服电机的位置和速度控制,可以实现关节的精 确转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2. 工业机器人的位置控制 在工业机器人的工作过程中,需要精确地控制其位置。伺服控制技 术可以通过对伺服电机的位置控制来实现工业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将

伺服电机驱动器与编码器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机器人精确位置的控制,从而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 3. 工业机器人的速度控制 对于一些需要高速移动的机器人,通过伺服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机器人速度的精确控制。伺服电机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来实现速度的快速响应,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速度的要求。此外,伺服电机可以实现速度级别的递增或递减,从而使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更加灵活和可靠。 三、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中的优势 伺服系统可以实现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度运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伺服系统具有反馈控制功能,对机器人的控制更加精确可靠。伺服系统还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机器人的不同应用需求。 四、总结 在当今自动化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已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伺服控制技术是实现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度运动的关键技术。伺服系统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伺服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对物理系统进行精确控制的系统,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机械制造到航空航天,再到医疗设备等领域都有其身影。本文将探讨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一、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伺服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其基本原理是反馈控制,即根据传感器测得的系统输出量与期望输出量之间的误差来实现对执行机构的控制。控制器会通过对误差进行处理,输出适当的控制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使其不断逼近期望输出量。因此,伺服控制系统能够对系统运动进行精确的控制。 二、伺服控制系统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机床加工中,伺服控制系统可用于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和加工;在液压系统中,伺服控制系统可用于精确控制压力和流量;在自动化装配线中,伺服控制系统可用于实现精确的零件定位和装配。 三、伺服控制系统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在机器人领域,伺服控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机器人需要通过伺服控制实现精确定位和动作的执行,从而完成各种各

样的任务。在机器人的关节处安装伺服电机,利用其精确的位置 反馈信号,轻松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四、伺服控制系统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伺服控制系统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中,比如手术机器人等。手术机器人需要操作极为精确,但医生手部的细微变化可能影响 手术结果。因此,伺服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手术机器人实现精确的 移动和定位,从而减小手术操作的风险。 五、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控制器的选型、传 感器的选择和执行机构的设计等。此外,要注意传感器信号的采 集和处理,以及控制信号的输出类型和稳定性等问题。同时,还 需要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总之,伺服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制造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应用广泛,涉及面非常广,而其设计与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和应用场景,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

伺服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伺服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已经成为了现代制造业、医疗领域、甚至家庭生活的重要角色。而在这些机器人中,伺服技术的应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伺服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提高其灵活性和准确性,实现快速且精细的操作。本文将介绍伺服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机器人领域的影响。 一、伺服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伺服系统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它由伺服电机、编码器、控制器和传动装置等部件组成。伺服电机作为机器人的动力源,通过传动装置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或角度运动。编码器用于实时检测伺服电机转动的位置和速度,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编码器反馈的信息,计算误差,然后发送控制信号给伺服电机,以实现机器人运动的精确控制。 二、工业机器人中的伺服技术应用 工业机器人是伺服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在工业生产线上,机器人需要精确控制运动轨迹,完成各种复杂的操作任务。例如,焊接、拧紧螺丝、装配等。伺服技术可以根据生产要求,实时调整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力度和位置,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另外,伺服技术还应用于机器人的传送和搬运系统中。通过精准的运动控制,机器人可以持续准确地执行搬运任务,提高物流效率和减

少人力成本。伺服系统的快速响应和高稳定性,使机器人能够在狭小 的空间中进行复杂的运动,实现多轴协调工作。 三、医疗机器人中的伺服技术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机器人在手术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伺服技术的应用使得医疗机器人能够进行高度精确的外科手术 操作。例如,肿瘤切除、组织修复和缝合等。伺服系统可以根据医生 的指示,实时控制机器人的动作,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性。 此外,伺服技术还广泛运用于康复机器人中。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 病患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恢复受损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伺 服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反应,实时调整机器人的力度和运动速度,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家庭机器人中的伺服技术应用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家庭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逐渐增多。伺服技术的应用使家庭机器人更加智能化、灵活化。 家庭机器人可以通过视觉、声音和触觉传感器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并 根据需求执行各种任务,如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和儿童等。 伺服技术使得家庭机器人能够精确掌握物体的形状、重量和位置等 属性,实现准确抓取和搬运。此外,伺服系统的高速响应和稳定性为 家庭机器人提供了更好的移动和导航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家庭 环境。 五、伺服技术在机器人中的未来发展

机器人的控制分类及具体流程

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是示教再现;示教也称导引示教,既是人工导引机器人,一步步按实际需求动作流程操作一遍,机器人在导引过程中自动记忆示教的每个动作的姿态、位置、工艺参数、运动参数等,并自动生成一个连续执行的程序。完成示教后,只需要给机器人一个启动命令,机器人将会地自动按照示教好的动作,完成全部流程; 机器人控制的分类 1)按照有无反馈分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开环精确控制的条件:精确地知道被控对象的模型,并且这一模型在控制过程中保持不变。2)按照期望控制量分为:力控制、位置控制、混合控制这三种。 位置控制分为:单关节位置控制(位置反馈,位置速度反馈,位置速度加速度反馈)、多关节位置控制 多关节位置控制分为分解运动控制、集中控制力控制分为:直接力控制、阻抗控制、力位混合控制 3)智能化的控制方式 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专家控制 4、控制系统硬件配置及结构 .电气硬件 .软件架构 由于机器人的控制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坐标变换和插补运算以及较低层的实时控制。所以,目前市面上机器人控制系统在结构上大部分采用分层结构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采用的是两级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 具体流程:

主控计算机接到工作人员输入的作业指令后,首先分析解释指令,确定手的运动参数。然后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和插补运算,最后得出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协调运动参数。这些参数经过通信线路输出到伺服控制级,作为各个关节伺服控制系统的给定信号。关节上的伺服驱动器将此信号D/A转换后驱动各个关节产生协调运动。 传感器将各个关节的运动输出信号反馈回伺服控制级计算机形成局部闭环控制,达到精确的控制机器人在空间的运动。 基于PLC的运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①利用PLC的输出端口使用脉冲指令来产生脉冲驱动电机,同时使用通用I/O或者计数零部件来实现伺服电机的闭环位置控制 ②使用PLC外部扩展的位置控制模块来实现电机的闭环位置控制,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发高速脉冲控制,属于位置控制方式,位置控制一般都是点到点的位置控制方式较多。 机器人重要参数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

基于机器视觉的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机器人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机器人系统重要的控制手段是视觉伺服控制。视觉伺服控制技术由于其良好的性能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和方便性,成为了机电一体化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阐述了视觉系统中视觉反馈与噪声处理问题,展望了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它有望成为机器人在动态可变环境下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视觉伺服;图像处理 引言 经济全球化模式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已成为传统生产制造行业发展的共识,而研发具有感知、决策并能自动执行的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则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机器视觉技术利用工业相机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将其与工业机器人集成,可使机器人具备感知与决策能力,并引导机器人做出正确的动作,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也是智能机器人研究的重要领域。 1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诞生了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这种伺服系统的诞生主要是为了可以改善机器人运动过程中,难以掌握的灵敏度以及控制环节的复杂性。机器人视觉的伺服系统,其控制过程主要是通过相关的视觉传感装置,进而采集机器人希望获取的外部相关数据,在将数据及时有效的传递给机器人控制装置,实现让机器人依据所采集数据调整动作,以及定位追踪的目的。 2视觉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2.1系统构成 控制模块主要包括FANUCR-1000iA_100F机器人及机器人控制器、控制传送带电机的运动控制器与真空吸盘夹手控制模块组成;视觉测量模块包括摄像机与视觉测量软件两部分。控制模块与视觉测量模块之间通过工业以太网在工控机进行数据传输与通讯。视觉测量模块由外部信号控制并完成工件的图像,并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到工控机进行处理。工控机作为系统的人机交互窗口,其主要负责对相机捕获的部品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相应的控制算法实现目标工件的外部特征识别、孔位定位及抓取坐标转换过程,同时负责将图像处理后的中心坐标输出结果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机器人控制柜通过与工控机建立通讯连接,接受工控机输入的参数数据,经过机器人运动学逆解过程,最终完成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抓取。 2.2视觉系统中噪声的处理 视觉系统的噪声主要来自于相机感光元件的噪声和视觉处理算法的误差,对控制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视觉系统噪声的处理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1)设计鲁棒的特征提取算法。图像噪声对图像特征的提取影响较大,尤其是基于像素梯度的局部图像特征,会出现特征点的误提取和误匹配,直接导致系统状态变量的误差,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常用的去除例外点的方法有RANSAC 算法、霍夫变换、最小二乘法以及M-estimators算法等。(2)使用观测器降低噪声的影响。对于含有噪声的特征向量,可以利用观测器对其状态进行观测降低噪声的影响。常用的方法有Kalman滤波、粒子滤波等。另外,在有些控制器中需要利用图像空间中的速度信息,由于图像采样频率较低且噪声较大,数值微分的方法存在较大的误差,此时也可以利用观测器对其进行估计。

探究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系统设计

探究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系统设计 摘要: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是机器人设备动作实现的核心,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 的力矩驱动工业机器人各个关节完成相应制定的动作目标,因此设计科学、完善 的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是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强国 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公司电机专用芯片TMS320F2812作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永磁同步电机 引言:随着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越来越被人 们所重视,甚至工业机器人技术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工业机器人 所具备的自动化技术及应用灵活的特点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生产环境,机器人动 作的完成主要是依靠伺服驱动电机完成,因此机器人性能好坏与伺服驱动控制系 统有着直接的关系。交流永磁同步电动机能够满足机器人技术对交流伺服电动机 控制系统要求的性能指标,因此该电机成为交流伺服驱动的首要选择。 1、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概述? 随着电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材料的不断完善,新型永磁同步电动机已 经被各行所广泛应用,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主要采取闭环控 制方式。根据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的发展现状,其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数字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控制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抗干扰 能力越来越强,其实现控制结构越来越便利,可以随时通过编程对软件程序进行 控制,因此其数字化技术越来越高;(2)智能化,随着工业生产环境的不断恶化,要求交流驱动系统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因此需要其具有智能化的特点,减少 人工参与;(3)通用化,伺服驱动系统一般配有多种控制功能参数,这样做的 目的就是不改变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实现不同模式的工作,保证其符合多种工作环境。 使用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进行伺服控制的策略主要包括:一是恒压频比控制。 此种方法在工业控制领域中非常普遍,其主要是控制输出电压和频率保证电机的 磁通量为定值,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然而由于该控制方法不能直接控制电磁矩,因此其主要适应在对动态性要求低的工作环境中;二是矢量控制。矢量控制 技术是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矢量技术原理简单、动态性能良好, 因此其在伺服驱动系统应用较为广泛;三是直接转矩控制。该技术的主要特点就 是转矩驱动响应快,其广泛的应用到变频器中;四是智能控制。智能控制是随着 计算机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智能控制是当前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核心,其相比上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该技术直接应用到交流伺服驱动控制 系统中。 2、机器人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交流伺服驱动硬件电路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其中包括主电路、核心控制器、 功率驱动电路以及通讯接口等(见图1),其具体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由上位机向DSP控制器发出伺服指令,经过特殊处理之后,DSP控制器将收到的指令进行控 制指令输出,并且控制相应的频率实现对驱动电机的运行,电机再利用传感器输 出电流、反馈编码器位置等信息,这些信息在经过处理之后再返回DSP控制器。

工业机器人电动伺服驱动系统

工业机器人电动伺服驱动系统

对工业机器人关节驱动的电动机,要求有最大功率质量比和扭矩惯量比、高起动转矩、低惯量和较宽广且平滑的调速范围。特别是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手爪)应采用体积、质量尽可能小的电动机,尤其是要求快速响应时,伺服电动机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大的短时过载能力。这是伺服电动机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机器人对关节驱动电机的主要要求规纳如下: 1)快速性。电动机从获得指令信号到完成指令所要求的工作状态的时间应短。响应指令信号的时间愈短,电伺服系统的灵敏性愈高,快速响应性能愈好,一般是以伺服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的大小来说明伺服电动机快速响应的性能。 2)起动转矩惯量比大。在驱动负载的情况下,要求机器人的伺服电动机的起动转矩大,转动惯量小。 3)控制特性的连续性和直线性,随着控制信号的变化,电动机的转速能连续变化,有时还需转速与控制信号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 4)调速范围宽。能使用于1:1000~10000的调速范围。 5)体积小、质量小、轴向尺寸短。 6)能经受得起苛刻的运行条件,可进行十分频繁的正反向和加减速运行,并能在短时间内承受过载。 目前,由于高起动转矩、大转矩、低惯量的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在工业机器人中得到广泛应用,一般负载1000N(相当100kgf)以下的工业机器人大多采用电伺服驱动系统。所采用的关节驱动电动机主要是AC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和DC伺服电动机。其中,交流伺服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直接驱动电动机(DD)均采用位置闭环控制,一般应用于高精度、高速度的机器人驱动系统中。步进电动机驱动系统多适用于对精度、速度要求不高的小型简易机器人开环系统中。交流伺服电动机由于采用电子换向,无换向火花,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机器人关节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范围一般为0.1~10kW。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中所采用的电动机,大致可细分为以下几种: 1)交流伺服电动机包括同步型交流伺服电动机及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等。 2)直流伺服电动机包括小惯量永磁直流伺服电动机、印制绕组直流伺服电动机、大惯量永磁直流伺服电动机、空心杯电枢直流伺服电动机。 3)步进电动机包括永磁感应步进电动机。

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 研究 摘要:基于全球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人力劳动替换为工 业机器人是基本的发展形势。目前阶段,无论是在焊接、医疗还是服务领域纷纷 加大了机器人的应用力度,机器人关节的组成部分为运动控制器电机和驱动系统 以及传感器。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系统对机器人关节性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经过 调查研究来看,大部分机器人关节采取的电机是步进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在控 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应用需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各项领域对于电机驱动系统性 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引言 在本篇文章中,结合设计的仿真模型和测试平台分别展开了算法验证。 验证的内容包含了两方面,分别是步进电机闭环驱动系统,动态性的测试驱动系 统的高速性能和带载能力。结合具体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和传统开环驱动系统 相比较来看,文章中提出的基于混合控制器的高速重载闭环驱动系统,处于空载 情况下,最高转速好,空载的高速运行速度也随之提升。基于相同运行速度之下,带载能力远远大于传统开发驱动系统,有效转矩能够提升保持转矩的80%之上。 基于相同脉冲位置给定情况下增加负载力矩。和以往传统类型的pI控制驱动系 统相比较来看,有着一定的动态响应速度,恢复时间较短,可以加快估算负载力 矩的辨识速度。 1、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背景 在全球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逐渐替换了以往人力劳动,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关节驱动系统主要是采取步进电动驱动系 统和永磁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以开发控制为主,该项开发控制工作存在着低转速 和抖振现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目前的步进电机开环控制方式比较

伺服控制型机器人

伺服控制型机器人 伺服控制的机器人一般又可细分为连续轨迹控制类和点位(点到点)控制类。但无论哪一类,都要对有关位置和速度(以及可能的其他一些物理量)的信息进行连续监测并反馈到与机器人各关节有关的控制系统中去。因此,各轴都是闭环的。闭环控制的应用使机械手的构件能按指令在各轴行程范围内的任何位置移动。此外,还可以控制不同轴上的运动在运动端点之间的速度、加速度、负加速度和冲击(即加速度对时间的导数),因此,可以大大降低机械手的振动。伺服控制机器人具有以下特点: 与非伺服控制机器人比较,有较大的记忆存储容量。这就意味着能存储较多点的地址,因而运行可更为复杂平稳。编制和存储的程序可以超过一个,因而机器人可以有不同用途,并且转换程序所需的停机时间极短。 机械手端部可按三个不同类型的运动方式移动:点到点(此时,运动的端点是重要的,而连接两点的轨迹则不然)、直线[此时,重要的是使机械手上某一规定的位置,通常称为工具点,从初始点到最终点按直线性方式移动(在三维空间中)]或连续轨迹,此时,沿轨迹的所有点都被连接起来,使瞬时位置与无论空间或时间的导数(即速度)都是连续的。请注意,不是每台伺服控制机器人都能执行直线和连续轨迹运动。同样,如果示教时经过预定轨迹各点的速率相同,也不可能总是维持恒定的轨迹速度。 在机械部件允许的极限范围内,位置精度可通过调整伺服回路中相应放大器的增益加以变动。 显然1985 年前市场曾销售过至少一类使用气动伺服装置的机器人、但现在关节执行器通常是液压阀/活塞机构或伺服机构。 编程工作一般以示教模式完成.机械手以人工控制方式移动到一系列预定点,每个点的坐标就存入机器人的存储器中。某些较先进的系统有一套专用的计算机语言,使所存储的点用于不同运动、轨迹、取向。 有可能给每个铀编制程序,使之可沿整个行程到达几乎任何一点。因而,就给用者提供了选挥运动形式的极大的灵活性。另外,所谓“协

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2.4 手臂的控制 运动控制 对于机器人手臂的运动来说,人们通常关注末端的运动,而末端运动乃是由各个关节的运动合成实现的。因而必须考虑手臂末端的位置、姿态与各个关节位移之间的关系。此外,手臂运动,不仅仅涉及末端从*个位置向另外一个位置的移动,有时也希望它能沿着特定的空间路径进行移动。为此,不仅要考虑手臂末端的位置,而且还必须顾及它的速度和加速度。若再进一步从控制的观点来看,机器人手臂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非线性系统,各关节之间存在耦合,为了完成高精度运动,必须对相互的影响进行补偿。 1. 关节伺服和作业坐标伺服 现在来研究n 个自由度的手臂,设关节位移以n 维向量12(,,,)T n n q q q q =∈ℜ 表示,i q 是第i 个关节的位移,刚性臂的关节位移和末端位置、姿态之间的关系以下式给出: ()r r f q =(1) m r ∈ℜ是*作业坐标系表示的m 维末端向量, 当它表示三维空间内的位置姿态时,m=6。如式(1)所示,对刚性臂来说,由于各关节的位移完全决定了手臂末端的位置姿态,故如欲控制手臂运动,只要控制各关节的运动即可。 设刚性臂的运动方程式如下所示: ()(,)()M q q h q q q g q τ=++Γ+(2) 式中,()n n M q ⨯∈ℜ为手臂的惯性矩阵;(,)n h q q ∈ℜ为表示离心力和哥氏力的向量,n n ⨯Γ∈ℜ为粘性摩擦系数矩阵;()n g q ∈ℜ为表示重力项的向量;1(,,)T n n τττ=∈ℜ为关节驱动力向量。

机器人手臂的驱动装置是一个为了跟踪目标值对手臂当前运动状态进行反馈构成的伺服系统。无论何种伺服系统结构,控制装置的功能都是检测各关节的当前位置q 及速度q ,将它们作为反馈信号,最后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各关节的驱动力τ。 图1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构成示意图。来自示教、数值数据或外传感器的信号等构成了作业指令,控制系统根据这些指令,在目标轨迹生成部分产生伺服系统需要的目标值。伺服系统的构成方法因目标值的选取方法的不同而异,大体上可以分为关节伺服和作业坐标伺服两种。当目标值为速度、加速度量纲时,分别称之为速度控制或加速度控制,关于这些将在本节2.和3.中加以叙述。 图1 刚性臂控制系统的构成 1) 关节伺服控制 讨论以各关节位移的形式给定手臂运动目标值的情况。 令关节的目标值为12(,,,)T n d d d dn q q q q =∈ℜ。图2给出了关节伺服的构成。若目标值是以关节位移的形式给出的,则如图2所示,各个关节可以独立构成伺服系统,因此问题就变得十分简单。目标值d q 可以根据末端目标值d r 由式(1)的反函数,即逆运动学(inverse kinematics )的计算得出 1()d r d q f r -=(3) 图2关节伺服构成举例 如果是工业机器人经常采用的示教方法,则示教者实际上都是一面看着手臂末端,一面进行示教的,所以不必进行式(3)的计算,d q 是直接给出的。如果想让手臂静止于*个点,只要对d q 取定值即可,当欲使手臂从*个点向另一个点逐渐移动,或者使之沿*一轨迹运动时,则必须按时间的变化使d q 发生变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