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用激情和兴趣来点燃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语文教学要保持热情和激情

语文教学要保持热情和激情

语文教学要保持热情和激情最近听了一节语文课,无论从教学设计,理念思想,环节过渡,或者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等方面都不存在什么大问题,但一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始终提不起兴趣,发言质量也不高,究其原因或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一点是较明显也是很关键的那就是——教师的热情与激情。

语言课天天必上,年年如此,不少老师在与语文课“恋爱”的激情后,由当初的激情澎湃,如滔滔黄河之水一变为风平浪静,无半点涟漪的一潭死水。

沉闷,从此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老师没了激情,语文老师少了幽默,学生收敛了笑声,提问不再抑昂顿挫,回答再没激情四溢;老师丧失了热情,学生激情不再。

等待下课,成了共同的期待。

但是,面对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课堂,试问谁有能永葆青春,永远激情呢?不,即便不可时时激情,永保激情,但不可失去激情,不可失去对语文、对语文教学激情的追求。

我们要让身体的每个细胞多一点语言味,让学生首先从语文教师身上感受到语文的激情和魅力。

要保激情,定要有一颗心。

一颗对学生语文发展负责任的心,一颗对语文的崇敬之心。

心中有她,你才会在课堂上注意她的每一个细节,把她传授给学生;心中有她,你才会在课堂上把她的激情洋溢,为她的悲哀感伤;心中有她,你才会坚持,才会不放弃,才会崇拜。

要保激情,定要坚持读书。

渠水清,唯有源头活水。

语文课要永葆青春与热情,教师不可少读书,“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一千个读者有一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心境,思想对课文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与理解。

相同的课文,课堂与学生,要有新的感想,唯有不断去读书,激发思维的火花,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去欣赏其绽放的花朵。

读书更多时候可以激发你的灵感,直接影响着你的课堂设计安排,而由自己灵感产生而设计的一堂语文课,自己必然充满着期待,课堂定然不再缺少激情与精彩,而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定又会让老师和学生对下一课的期待。

如此热情不减,激情常在,语文课不再是阴天。

要保激情,定要多参与教研活动。

听课,也是一种最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

营造语文课堂高潮,让激情携思想共舞

营造语文课堂高潮,让激情携思想共舞

声, 当师生一起诵读《 残缺也是一 种美》 一诗时 , 学生的情绪 由兴奋
而亢奋 , 发言 踊跃 , 彩迭 出 。 精
能将模 式 当作 套式 与 定式 , 则 , 否
教I 视l 学I 点
◎甘肃 / 平天 唐
学 造语 支 堂 高潮 激ຫໍສະໝຸດ 情 携 粤 想善 雾 ,
这 是 一 次 C I 合 课 的联 A整
片教 研 ,由于 是在 陌生 的班级 上
课 , 动学 生积 极性 、 调 活跃课 堂气 氛成 了每个选 手努 力 的方 向 。一
课堂 教学 高潮 是指 在一 堂课 的 教学过 程 中 , 师通 过 引导 、 教 启 发、 点拨, 使师生产生一种共同的 愉悦 和激情 ,思 维进 入 最活 跃 阶 段 , 而获得 一种 情感 上 的满 足 。 从 语 文课 堂是 美 的历 程 ,好 的 语文课堂往往波澜起伏 ,高潮迭
德 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 “ 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的本领 , 而 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优秀的教 ” 师善于发掘师生共鸣点 ,激发学 生兴趣 , 发课 堂 活力 。共 鸣点 , 触 如琴瑟和鸣,为师生沟通奏响洪 亮 的前 导音 , 如一石 激起 千层 浪 ,
叩开学 生心 扉 。 《 报任安书》 是一篇激切感人 的至情 散文 ,在 饱含 血 泪的 内心 独白中,浸透着崇高绚丽的悲剧 精神。 预设教 学 时 , 笔者选 择 了从
起, 令学生人情入境 , 欲罢不能 。 既有 如沐 春风 、穿行 于 山荫 道 中 之感 , 能让激 情 与思 想相 融 、 亦 情 趣偕智慧共舞。 那 么怎 样 营造语 文课 堂 教学 高潮?教师应如何引导、把握火 候 、 时点燃学生激情呢? 适


发掘共鸣点 。 触发课堂活力

激情语文课堂教学

激情语文课堂教学

漫谈激情与语文课堂教学[摘要] 语文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艺术需要用激情进行演绎。

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呼唤激情,呼唤语文教师以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关键词] 激情;课堂教学;体验创造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过:“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

”它告诉我们: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

同样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有激情,也就失去了教学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

”语文课堂中教师注重用激情点燃学生,这不仅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师营造的“激情课堂”就是星星之火,能让学生这一片干枯的急需进发求知热情的草原,呈现燎原之势,一、语文课堂教学呼唤激情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在评价一节课时,既找不出认识上的错误,也没发现理解上有什么不妥或表达上有什么明显失误,但是却总觉得像缺少点儿东西: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兴趣不浓,劲头不足。

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句话概括:缺乏激情。

比如,一位老师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

不断地去分析诗歌的内容,这句诗是什么意思,那一节有什么作用……课堂上激不起学生的热情,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反地,于漪老师在上这首诗时,只是一遍遍地与学生一起诵读,一起感悟,最后大家一起流泪,一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镇西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

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

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

语文课应点燃学生的激情

语文课应点燃学生的激情


巧 用语 言 导 引激 情

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 , 我们教语 文, 需要 “ 重视情感 、 态度、 价值 观的正确 导 向” 。要有情 感 , 要有激情 , 唯有如此 ,
我们在 教学 中才能取 得更 好的效 果 , 才
马卡连 柯说 : 同样的教 学方法 , “ 因 为语言不 同, 其效果就可能相差 2 倍。” O 课堂上 , 师主要用语言与学生交流 , 教 学 生的情 感也最 易 受到教师 语言 的影响。
结。我们教语文 , 情感 目标是很重要的教 学 目标 ,语文教师要做 文本作者 的 “ 知 音” 就要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 的
育改革 与发展 的主旋 律。 当我们按照时
代 文化 的要 求重 新 审视 反 思 我 们 的 母 语 教 育 时 ,不 禁发 现 语 文 教 学 中存 在 着 种
方面入手 。

要 点燃 学生的激情 ,首先应点 燃教
师 的激 情 , 么教 师 的 激 情来 自哪里 呢 ? 那 激 情 源 于观 念 的 转 变 。 新 课 程 的语 文 教
学 ,情 感 目标 是很重要的教学 目标 ,语 《
文 课 程 标 准 》 就 强 调 了语 文学 习 具 有 重
师 生情 感交 流在 实 施情 感 教学 中的作 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激情。 注重学 生 的情感 激发和 师生 间的情感 交流 , 不 断适应新课 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 内在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语 文课 堂激 情 飞 扬 , 让 魅
激情源于自信。语文教师的激情 , 源 于对文章 的深入领会 ,握其精髓 ,文章 “ 不是无情物 ” 。入选语文课本 中的篇篇优
堂 呼唤激情 , 只有师 生注入激 情 , 师用 教 自己的教 学激情 激发学 生的学 习热情 ,

用心打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

用心打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

用心打造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摘要:语文的课程特点决定了语文老师必须具有激情,因为在激情的教师,才能以心激心、以情感情;因为激情的课堂,如春风吹破湖面、阳光洒满绿地。

教师只有用心感悟生活、用心解读文本、用心热爱孩子,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成为情理交融、极富有创造性和生命感染力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激情;语文课堂;激情课堂一、用心感悟生活,为激情课堂孕育能量一个有激情的人,对生活布满了乐观,布满了憧憬,布满了许多美好的遐想。

一个有激情的教师,教学就能投入,创意就能不断,诗意就能彰显,个性就能飞扬。

激情是乐观向上的动力,激情是喷薄涌动的冲劲,激情是闪烁灵感的支持。

在窦桂梅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激情。

她的体态,她的语言,她的眼神,无不在诠释着“激情”这个词。

在她的课堂里,孩子们被感染了,听课的老师也被感染了!在她那一声声“再见了,亲人”中孩子们领会了生活的真谛,明白了生活的内涵,我们也领会了、明白了!一堂课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已经不简单了,一堂课假如能让听课的老师也有所收获就更不简单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想在你的课堂上激情四射,那就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感悟生活、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从而积聚能量尽情释放。

二、用心解读文本,为激情课堂提供氧气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之一,是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生命之躯,我们面对的同样是一群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传电的导体,是燎原的火种。

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能“动情”;如何触动真情呢?这需要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课文,走进文本的境界,与文本畅谈,与作者展开充满灵动的对话。

直到读得物我两忘,直到读得情真意切,让语言文字之水潺潺地流入自己的心房,撞击心扉,溅起情感的波澜。

解读好了文本,还需要我们教师做到以下几点:1.厚实语言功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应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

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用生动、形象、幽默、富于情感的教学语言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

上激情飞扬的新语文课

上激情飞扬的新语文课

上激情飞扬的新语文课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善于创新的杰出人才。

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课程目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或与学生抵触就会大大的降低教学的效果。

反之,如果师生都充满激情、充满自信,那么,教师就会深入的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学生更会积极地思考理解、交流展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的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结合自身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在“导课”上下功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来说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好奇心强,得到课本后,会立即进行翻阅,加上教学前有预习提示,所以到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没有多少新鲜感了。

德国教育家第多期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导语。

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以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歌导入,仿佛把学生们带到那官逼民反的农民战争年代。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了学生内心求知的欲望,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努力创设课堂的民主氛围,给学生以创新的土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的“自由表达”与“自由参与”,学生才会产生一种最佳的心态,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

因此,教师要放弃权威思想,放下师道尊严,在课堂上应尽量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以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和期待,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交还学习主动权过去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重教轻学”,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存在,大讲特讲,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缺乏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让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匪
让 语 文 课 堂 激 情 四 射
刘 侠
( 皇 岛 市Leabharlann 经 济 技 术开 发 区深 河 中学 , 北 秦 皇 岛 秦 河
摘 要: 实验 、 究 、 结 。 探 总 多种 方 式 并 用 , 能构 建 高 效 才 快 乐的 语 文课 堂 只 有 师 生 激 情参 与 的课 才 能 称得 上 一 节 好
06 1) 6 3 8
课 。 充 满 激 情 的语 文课 , 先 需 要 语 文 教 师 厚 积 薄 发 , 射 自 首 进
身激 情 。 就 要 求 语 文教 师 充分 备 课 , 求语 言丰 富 。 次 , 这 力 其 充 满 激 情 的 语 文课 . 该 突 出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应 点燃 学 生激 情 。 关 键 词 : 言课 堂 教 师 激 情 教 学 智 慧 学生 主 体 语 《 国教 育 报 》 有 一 篇 文 章 , 课堂 教 学 分 为 三 个 境 界 : 中 上 将 是 “ 效 的课 堂 教 学 ” 这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底 线 , 为 “ 效 课 有 , 因 无 堂 ” 对 学 生 生 命 的一 种 浪 费 : 是 “ 效 的课 堂 教 学 ” 即 在 是 二 高 , 有 限 的单 位 时 间 内最 大 限 度 地 完 成 教 学 目标 ; 三是 “ 满 激 情 充 与 活力 的 课 堂 ” 师 生 在 课 堂 上 的兴 奋 度 都 达 到 最 高 , 生 能 , 学 够做到“ 激情 参 与 ” 。这 样 的课 , 可 以称 之 为 “ 节 好 课 ” 就 一 。那 么 . 么是 激 情 呢 ? 什 激情 是 强 烈 的 情 感 , 形 成 人 思 想 跳 跃 、 是 精 神愉悦 、 思绪 自由 的一 种 心 理 状 态 。 能 使 教 师 和 学生 都 处 于 它 种 幸 福 、 动 和兴 奋 的环 境 之 中 。 满 激 情 的课 堂能 激 起 学 激 充 生 渴 求 知 识 、 力 学 习 的热 情 , 动 学 生 探 究 问题 的主 动 性 和 努 调 积 极 性 , 身 心地 投 入 到学 习 活 动之 中 , 而 有 效 地 提 高 课 堂 全 从

激发学生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

激发学生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

激发学生情感,让课堂充满激情【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就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情感,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方面进行阐述,提出激发学生情感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生激情情感体验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在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后,上课的时候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读书也不像低年级的时候那么声情并茂了,课堂中的激情也会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于是,教师就把语文训练当做是一堂单纯的技术训练课程,这就造成了将一节节鲜活的教材变成了死物,也把原本生动富有激情的课堂给扼杀掉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阅读加深感悟,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一、借助艺术激发学生情感语文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拥有十分奇妙的内在联系,只有将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要灵活的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十分形象地去感受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鲜活事物,体验扣人心弦的感人场面,感受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样学生才能够情绪大振,才能引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

如在教授《大江保卫战》这节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惊涛骇浪》的电影片断,影片中洪水冲倒房屋、淹没农田,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损失也带来了一些可怕的场面。

如,战士们全力以赴的利用肩扛手搬的方式不断加高加固河堤大坝;有的战士因过度劳累壮烈牺牲的场面;还有一位老兵在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大坝的渗漏点,最后壮烈牺牲等情节……这一幕幕的画面,让学生们都能深切的感受到形势的危急,从内心已经暗暗地升起了情感。

这时,再通过课文朗读,很轻松地就能让学生走进课文当中。

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也得到了震撼。

二、借助语言点燃学生的情感语言思想的外衣就是其物质上的外壳,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语言所要表达的是思想,思想又时时刻刻的带着情感。

所以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去感悟、去体会,让他们走进文字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用激情和兴趣来点燃语文课堂
广汉中学实验学校 刘光明
“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
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杜威
————题记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按说学习起来应该更容易,接受起来应该更快,
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么回事。长期以来,语文学习进展慢、效率差的情
况已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二○○四年十月,数百位名师专家汇集上海金山举行“中国语文教
育高峰论坛”,峰会落幕发表的《金山宣言》,恰恰也强调了要特别重视
学生日渐丧失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与
会各方一致的迫切呼声。这一要求的提出,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是
兴趣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当前令人堪忧的学生语文
学习热情的冷却。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现在语文教学面临一个悲哀:不少
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在各门学科中,语文已排到了‘小四子’、‘小
五子’的地位。
要学好语文,的确不轻松。它需要大量地阅读、背诵、写作、查阅
字典、记忆各种知识,付出极大努力。要想轻松,谈何容易.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皮亚杰)”。兴趣
是什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以人的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
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
中最活跃的因素。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活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艺术特
征尤为突出。语文学科要根椐这一特征,做好教学上的改革,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
的“乐”提到如此地位,也是兴趣使然。
陶行知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分。
在国外,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赫尔巴特认为,人有多
方面的兴趣,教育就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师应把引起和培养人的多方面
兴趣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任何事情,有兴趣与没兴趣的差别是非
常大的。人们一旦对某种事情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一门心
思地去研究,去探讨,当然更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语文教师
的首要任务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
学生的灵智之光。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学语文,就是要通过
对语句词汇的理解,感受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万物的各种美好
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使自己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教语文而不能动之以情,学语文而不能发乎于情,这样的语文真是“味
同嚼蜡”。
作为语文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当讲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文章时,
往往能够声情并茂:感情也更丰富,语言也更精彩了,甚至一些颇具灵
感性的话也会脱口而出;对不感兴趣的文章则相反。这说明教师的情感
投入对于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一名教师,应该用自己的激情诱发学生的灵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
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
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教师要明确此目标,驾驭课堂,精心呵护好教学中不断闪现的生成资源,
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才会不断出
现美丽的“花朵”,课堂也因此变得更精彩。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
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
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优化课堂教学,上出一堂堂好课,是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学科
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如何优化,应该强调的是,语文课
堂要有教师智慧的预设,机智的发挥,能引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体会学
习的惬意。教师的预设是前提,是关键。我以为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
1、教学方式的生动而富于变化。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预设要
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但老生常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便
一开始学生很感兴趣,久而久之,趣将不趣。熟知的教学模式,要合理
地间断地使用,还要常变常新,敢于突破,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总是那么
有新意。这是教学方式方法的预设。
2、教师富有魅力的教学风度。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教师在课堂
上的言行举止,要具有风度。语文老师,首先要是“语言大师”,课堂语
言要体现智慧,要机智幽默风趣,要准确、精练、优美,富有文学性、
感染力。这样的语言学生听了是享受。老师还要注意态度的和蔼亲切,
有亲和力。学生总不喜欢一脸严肃的老师的课吧?另外,语文老师的教
学风度还应体现在“治学”态度的严谨,处理课堂问题的大度等方面。
严谨是一种工作学习的态度,学生必须具备,老师要身体力行“传染”
给学生;宽容大度,对学生尊重,自然赢得学生敬爱,自觉向老师靠拢。
这是教师素质修养的预设。
3、宽松的互动氛围。课堂是一个多维互动的过程,学生智慧的火
花就在这一过程中迸发。这一互动过程必须是宽松和谐的。某外国名牌
大学人才辈出,校长戏言他们的秘诀在于“老师面对着学生抽烟”,师生
之间无拘无束,创造的火花才能生成。因此也有调侃:中国人最具创造
性的时刻是在酒桌上。和学生一起创造这样宽松的互动氛围,孕育智慧
的氛围,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这是交流平台的预设。

有位老师引借阿基米德的话说:如果有一个支点可以撬起一个地
球,那么有滋有味地学习语文,将会撬起孩子的一生。教无定法,培养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也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相信一定能帮助孩子们把握这个“支点”。

2007/07/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