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

前 言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南京市委市政府做出未来5年南京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的战略部署,要求在新三区和两县打造五个“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示范区,江宁片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一.工作组织

2012年11月16日,江宁区规划局召开相关街道和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参加的资源调查及规划座谈会并开展现场踏勘、部门访谈、资料收集等工作。

2012年12月4日,区政府转发实施了由我局制定的《“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 规划工作方案》,可简称为“116”规划。主要包含了1项资源调查,1个整合规划和6个专题规划。具体分工如下:

2012年12月5日,初步完成资源调查(初步方案)及行动规划技术方案,上报市规划局。 2012年12月6日,深圳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进场开展补充调研并与我局对接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12月11日至12日为借鉴安吉先进经验,我局和编制单位(深圳蕾奥)赴浙江安吉县就美丽乡村建设经验进行学习和考察。

2012年12月25日,我局邀请市规划局、区相关部门及街道召开初步规划思路及相关专题汇报会,对初步规划思路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明确了各专题编制主体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3年2月5日,召开全市农村工作暨美丽乡村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 2013年3月8日,我局向市规划局主要领导,初步中期规划成果,提交阶段性汇报材料。

二.预期效果

规划的上述成果,目标是到2017年,通过十大任务具体分解,完成江宁“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建设,率先达到“五美”建设标准,成为大都市近郊区休闲旅游的标志区、农民幸福生活的典范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区。

规划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西临滨江新城,东至禄口空港新城,北至东山新市区,南至与安徽省交界,主要包括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侧地区。东至宁丹路和横溪街道行政边界,西至宁马高速,北到绕越高速,南至省界。涉及谷里、横溪、江宁、秣陵街道4个街道。 总规划面积约430平方公里。 四.规划意义

南京美丽乡村江宁示范区立足于建设“中国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示范区”的总体目标,作为江宁探索大都市近郊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抓手,通过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等努力,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为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积极探索。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以相关规划为引领,以国土资源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创新试点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型城乡聚落体系;充分考量资源禀赋、产业现状、村庄布局、历史文化等因素,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明确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和目标,优化建设路径和方法。

二是突出标准制定。制定《美丽乡村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指标体系的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切实以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是突出因地制宜。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中区别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不同的主导业态,分别提出不同的创建要求,选择不同的创建目标,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个性和特色。

四是突出机制创新。按照相关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分解落实工作目标和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区主体、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整体合力。

目录

第1章目标定位篇 (1)

1.1.项目背景 (1)

1.2.总体要求 (1)

1.3.发展条件分析 (1)

1.3.1. 自然地理现状 (1)

1.3.2. 社会经济现状 (2)

1.3.3. 现状资源条件 (3)

1.4. 主要问题 (8)

1.5. 规划思路 (8)

1.6. 规划定位与目标 (9)

1.6.1. 总体定位 (9)

1.6.2.规划目标 (9)

第2章策略与规划篇 (10)

2.1. 总体结构 (10)

2.1.1.“一廊” (10)

2.1.2.“两线” (10)

2.1.3.“两区” (10)

2.1.4.“多主题” (10)

2.2. 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葆山理水,夯实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10)

2.2.1.划定禁建区,严格管制,依山构筑绿色脊梁 (10)

2.2.2.分类保护,逐步修复,充分挖掘滨水地区利用价值 (11)

2.2.3.两点两线,有机互动,大力增加美丽乡村地区森林覆盖率 (14)

2.2.4.产业转型,创意修复,大力推动采矿地区环境改善 (14)

2.3.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礼佛牛首,寻梦江宁,打造南京都市圈外围旅游热点 (15)

2.3.1.核心引领,带动周边,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潜力 (15)

2.3.2.交通串联,区域联动,构建特色旅游交通体系 (19)

2.3.3.挖掘特色,彰显魅力,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20)

2.3.4.完善配套,提升服务,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20)

2.4. 现代农业振兴策略 (22)

2.4.1.因地制宜,规模整合,全面落实农业1115工程 (22)

2.4.2.农业观光,特色加工,大力增加农业附加值 (25)

2.5. 聚落整合提升策略——以点带面,考核推进,构建合理的大都市近郊聚落体系 (27)

2.5.1.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构建美丽乡村的核心示范 (27)

2.5.2.服务均等,品质提升,全面改善乡村地区的落后面貌 (30)

2.6. 特色风貌营造策略——显山露水,乡土风韵,避免城市化的景观侵蚀美丽乡村 (31)

2.6.1.抓牢三点,分区塑造,构建特色风貌基本框架 (31)

2.6.2.提亮一线,梳理两网,打造特色风貌独特体验........................................ 342.7. 综合交通策略——完善路网,增加特色,打造独具一格的美丽乡村交通体系 (38)

2.7.1.内通外联,快慢相宜,提升美丽乡村的交通可达性 (38)

2.7.2.公共交通,鼓励慢行,打造绿色、低碳的美丽乡村公交体系 (39)

2.7.3.精心选线,特色体验,打造旅游特色体验道路 (39)

2.8. 历史文化振兴规划 (41)

2.8.1.总体原则 (41)

2.8.2.深入挖掘,分级保护 (41)

2.8.3.创新传承,延续文脉 (41)

2.9. 用地布局规划 (42)

2.9.1.总体思路 (42)

2.9.2.原总体规划优化原则 (42)

2.9.3.国土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 (42)

2.9.4.土地利用规划 (43)

第3章行动篇 (47)

3.1. 行动计划 (47)

3.1.1.景观塑造工程 (47)

3.1.2.旅游提升工程 (47)

3.1.3.农田水利工程 (48)

3.1.4.特色村庄建设工程 (49)

3.1.5.农业园区建设工程 (49)

3.1.6.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49)

3.2. 考核体系及实施办法 (49)

3.2.1.指标体系 (49)

3.2.2.考核体系 (51)

3.2.3.实施办法 (51)

3.3. 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办法 (53)

3.3.1.工作组织 (53)

3.3.2.投融资体系 (54)

3.3.3.运营系统 (54)

3.3.4..营销模式 (54)

第4章标准与指引篇 (55)

4.1. 旅游大道沿线景观设计指引 (55)

4.1.1.规划理念 (55)

4.1.2.指导思想 (55)

4.1.3.规划原则 (55)

4.1.4.规划策略 (55)

4.1.5.旅游大道景观分区及指引 (56)

4.2. 美丽绿道建设指引 (60)

4.2.1.绿道概念及基本构成 (60)

4.2.2.建设目标 (61)

4.2.3.美丽绿道类型 (61)

4.2.4.“美丽乡村”绿道选线依据 (61)

4.2.5.规划建设指引 (61)

4.3. 村庄风貌指引与提升 (63)

4.3.1.空间环境与景观 (63)

4.3.2.建筑群体与单体 (68)

4.4.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 (71)

第1章目标定位篇

1.1.项目背景

[ 国家美丽建设的战略要求 ]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并指明了进行生态建设的四个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南京城市战略的要求 ]

南京市提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城乡统筹是举措关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在国家与城市的战略要求下,南京市提出打造“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的战略设想,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建设内容,本次规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总体要求

2013年2月5日全市农村工作暨美丽乡村建设大会通过《关于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里面对美丽乡村的建设提出了5大主要目标和十大任务。市政府要求在新三区和两县打造五个“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示范区,并将江宁片区作为试点先行先试。

美丽乡村五大目标: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业兴民富生活美、生态优良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任务:优化城乡发展空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化农业生态保育、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新市镇和新社区培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3.发展条件分析

1.3.1.自然地理现状

(1)气候

规划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平均达224天,雨量充沛,春温夏热、秋暖冬寒、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5.50C ,年平均降雨量为1005.7毫米左右。

(2)地形地貌

规划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属于丘陵河谷,地形以岗丘平原为主,主要体现为低山丘陵地貌,地势中部高,东、西部低,境内丘陵、山区、冲田、岗地相互交错,地形复杂。

规划区中部山体为南京南部重要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带状绵延,其中云台山峰最高,海拔319米,山峰海拔高差小,其间散布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湖泊。

(3)土壤特征

规划区土地肥沃,土壤组合以马肝土—黄白土—青泥条土—黄岗土为主要形式,适宜麦、稻、茶、竹的生长。 1.3.2. 社会经济现状

(1)行政区划

规划区共涉及4个街道的52个社区,656个自然村,其中包括: 横溪街道18个社区,236个自然村,谷里街道11个社区,141个自然村,江宁街道17个社区,229个自然村,秣陵街道6个社区, 50个自然村。

表1.1 规划区涉及各街道社区名录

(2)经济发展概况

规划区四个街道中秣陵街道经济发展最好,经济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以及农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均位于首位。其次为江宁街道,而谷里街道的农民人均收入较高。秣陵街道二三产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54%和41%,农业增加值的比例最小仅5%。谷里街道一二三产比例为18:55:27工业的比重最高。江宁街道一二三产比例为22:38:40,三产的比重最高。

规划区各社区一二三产业的收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服务业收入和工业收入均呈现明显的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横溪社区和云台社区服务业和工业收入均较多。其次新杭社区、胜家桥、云山、谷里、祖堂社区的服务业收入排名靠前,而甘泉社区、红旗社区、云台社区、向阳社区的工业排名较靠前。中西部社区的农业收入较多,其中南山湖和丹阳社区最多,其次为清修、牧龙、陆郎、荷花、甘泉湖和许呈社区。

规划区农民人均收入整体较好,2011年除了大盛社区以外,均大于13000元远高于全国6477元的平均水平。其中清修、南山湖、甘泉湖、谷里、祖堂、横溪和西岗社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大于17000元。

截止2011年底,秣陵街道71328户,总人口224260人;江宁街道28675户,总人口89472人;谷里街道22902户,总人口57946人;横溪街道14555户,总人口76845人。其中甘泉湖、牧龙、南

山湖、谷里和丹阳社区的人口最多,大于5000人。其次荷花、横溪、许呈和西岗社区的人口均大于4000人。总体上看,规划区人口有向东部社区集中的趋势。

规划区的农用地较多,除了天然社区之外,其他社区的人均农用地均大于1亩,而大部分社区的人均农用地在2亩以上。其中横山和洪幕社区的人均农用地最多在6亩以上。

图1.1

重要社会经济指标图

表1.2

各街道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统计表

(3)聚落体系

江宁街道具有典型的“半城半乡”的景观和发展模式,目前规划区内江宁街道的城镇建设主要集中在陆郎镇区,镇区以外的村落建设程度低,建筑质量一般,村落数量多,规模小,基础设施不足,总体布局分散分布。

谷里街道(包括现已划入秣陵街道的部分)的谷里新市镇、东善桥社区、东善桥南部新兴产业区为城市化区域,其余区域现状村落布局分散,主要集中在生态廊道以西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村庄数达1.9个,其总体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凌乱,设施滞后,环境质量较差。

横溪街道丹阳镇具有较好的城镇配套设施和建设基础,是全镇的次重点发展地区。其余区域的现状村落中,行政村以农业、工业为经济主体,有部分村级工业开始发展。农村居民点规模较小、数量大,分布零散,配套设施不足,居住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足,道路路面偏窄,生产、生活污水无能力处理。

图1.2现状村庄聚落体系分布图

(4)综合交通

规划区有两条铁路穿过,分别是宁安城际(在建)、宁芜铁路支线(古凤铁路)。有三条高速公路对外联系,分别为宁马高速、绕越高速、宁丹高速(目前为快速路,已建至东吉谷南侧)。内部交通上有四条主干路,为正方大道、银杏湖大道、大谷路、汤铜路;四条次干道秣周路、陆谷路、横陆路、205县道、105县道、313省道等。

图1.3交通现状图

1.3.3.现状资源条件

(1)生态环境

规划区的生态格局可以总体概括为“一山带两翼,八河布湖库”,中部山体为南京南部重要生态廊道,自北向南带状绵延。八条河流流过基地,湖泊和水库密布其间。

?山体生态环境

规划区中部山体绵延,主要有云台山、横山、七仙山、美人山、牛迹山、金牛山、吉山,其中云台山峰最高,海拔319米,与规划区北面的牛首山一起形成牛首-云台廊道,是南京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域内山林茂密,郁郁葱葱,整体环境良好。但由于矿山的无序开采导致部分植被破坏。域内有1个生态林区,位于东坑村,是重要的生态公益林。

?水生态环境

规划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区内河沟纵横,库塘众多,水网密布,以牛首山-云台山-天马山为分水岭,共有八条河从域内流过,均为3级以下河流,包括横溪河、江宁河、板桥河、丹阳河等。大部分河水以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为主,其中江宁河景观较优美,横溪河具有通航功能。域内共有41座中小型水库,其中赵村水库最大,并与谷里水库、大岘水库、红星水库同为应急水源水库,其余水库多用于蓄洪、灌溉,景观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位于陶吴-云台山一带的裂隙水水质最好,水中硅酸含量较高,可达矿泉水标准。根据总规规划,区内有三个水水源涵养区,分别为横山水源涵养区、马头山水源涵养区、牛首山水源涵养区;三个水源水质保护区,分别为大岘水库水源保护区、赵村水库水源保护区。

(2)景观风貌资源

山脉:牛首-云台山为中部主要山脉、白头山和横山分布于中部山系两翼,规划区内还有吉

山、龙山、天马山、金牛山、美人山等小山分布。

农田:农田遍布规划区范围内,主要集中于谷里街道西北部万顷良田示范区、江宁街道西部

灌溉农业区和横溪街道中东部台创园农业区。

植被:北部牛首山山地分布有常绿阔叶林,以马尾松、杉属植被为主,中部云台山分布着大

片竹林、茶园、马尾松-杉木林,西部白头山和东南部横山分布有马尾松-杉木林,植被资源丰富。

胜迹:牛首山-云台山一脉的佛文化遗迹,宗祠、庙宇、故居,江宁地区花庙红楼文化遗址。

民俗:特色村镇,“五朵金花、五朵银花”。

水系:规划区以牛首山-云台山-天马山为分水岭,河流归属为三大水系:沿江水系、秦淮河

水系、水阳江水系。

河流:主要河流8条,均为三级以下河流。大部分河水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其中江宁

河景观较优美;横溪河具有通航功能。

水源地:最大为赵村水库,并与谷里水库、大岘水库、红星水库同为应急水源水库,其余水

库多用于蓄洪、灌溉,景观较好。

地下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以位于陶吴-云台山一带的裂隙水水质最好,水中硅酸含量

较高,可达矿泉水标准。

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本规划区现状景观资源分2大类,7中类,

18小类,共135个景观资源点,集中分布于牛首-云台山区域内,其中自然景源62个,以水库资源

为主;人文景源73个,以田园风光为主。

表1.3景观资源普查表

规划区现状景观条件较好,具有明显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山川俊秀、独具特色;二是具有田园风光、典型现代化新型农业耕种特色的乡村风貌;三是多姿多彩的民风特色与慢节奏的农村生活内涵;四是新市镇特色旅游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型农村。

(3)人文历史资源

规划区内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晋太康二年(281年),江宁作为地名第一次出现,寓“江外无事,宁静于此”之意。江宁于公元1004-1008年(宋)始置镇,为江宁区著名的“千年古镇”之一,境内陆郎镇南山头的“湖熟文化”台型遗址,表明早在殷商青铜时期陆郎已有人类活动;谷里历史悠久,其北部靠近祖堂山、牛首祖堂风景区,历史遗迹文物众多;横溪古为吴楚征战之地,境内原陶吴镇在春秋时代即有记载,原丹阳镇始置于秦代,同时,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扎根横溪,留下了红色文化。

表1.4历史文化资源点

规划区内有历史文化资源位于自然村内。项目组识别出具有大量明清时期建筑的村落,最早的村落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规划区内还存在非物质文化资源,如诗词歌赋,民俗活动,特色工艺,传说典故等。主要的民俗活动有皮老虎、龙灯、船娘舞、莲湘舞、旱船、玩亭子、谷里十帮吹、张溪锣鼓、龙灯、狮子灯、采茶灯、船灯、高跷、打神鼓、三月三元山庙会、三月初六眼香娘娘庙会等。特色工艺有烙画、萝卜雕、鱼圆子制作、雨花茶炒制、竹制工艺、原木手工制作、阴阳先生等。

表1.5区域内的历史典故

图1.4人文历史资源分布图

(4)旅游资源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本规划区拥有6大主类13亚类31基类的旅游资源,其中,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相当丰富,几乎拥有全部亚类。

表1.6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普查表

表1.7规划区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总体来看,规划区旅游资源总体水平中等偏上,资源丰度与组合度良好,虽缺乏顶级资源依托,但区位优势突出,潜在市场巨大,开发条件优良,具备发展成为片区综合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潜力。

表1.8规划区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规划区目前发展较为成型的旅游产品主要为两大类:农业观光休闲、水库休闲度假。年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的旅游点有7处,分别是石塘人家、雁南飞观光园、六顺生态农艺园、银杏湖度假区、甘泉湖旅游度假区、前石塘村、千盛农庄。

表1.9规划区主要旅游项目接待情况

表1.10规划区旅游资源开发基本特征

(5)土地资源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研究区土地总面积430平方公里,2011年底,农用地总面积332.2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77.45%,其中耕地161.86平方公里、园地10.11平方公里、林地97.5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为84.8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78% ;未利用地面积12.55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2.77%。

1.4. 主要问题

通过对规划区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经济、生态、环境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城乡收入二元化现象严重。农民经济基础虽较好,但和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过统计规划区四个街道2011年农村人均收入为15000元左右, 但南京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2200元,是农村的两倍。

二是街道整体外部交通较好,但内部联系不足。规划区位于高速路沿线和外部联系较为顺畅,但内部道路不成体系。从规划区内部联系来看,高等级道路覆盖程度较低,仅有正方大道、银杏湖大道、大谷路、汤铜路几条骨干性的道路。路网结构主要体现为街道中心到达各个村落的放射状路网结构,道路等级较低,且尽端路较多,内部联系不便捷。

三是生态本底较好,但缺乏有效的保护引导,破坏较为严重。项目开发缺少相应规划和政策约束处于无序状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由于新市镇建设和农业开发活动,侵占生态用地的情况时有发生。现状农村的经济粗放,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水环境恶化。

四是景观格局完整,但乡村特色景观正在不断的消失。

规划区 “一廊两片”的生态景观格局完整,形成山水、农田、林网的景观结构,景观基底较好。但受到农村污染的影响,自然生态景观被污染严重。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对传统乡村特质形成冲击,具有特色的乡村景观风貌正面临威胁。

五是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挖掘。规划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又位于大都市近郊区,具有发展乡村型旅游的优良条件。但在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和指导,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有效挖掘,现状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性严重。

六是土地利用低效,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规划区中低产地多,耕地分布较细碎化,村镇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散乱,土地利用不经济,影响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进程。土地利用不经济。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未利用地占土地总量的比例不足3%。

1.5. 规划思路

本次规划以振兴农村经济、保护区域优良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基于国土综合整治,以“美丽乡村环境、美好乡村经济、幸福乡村生活”为基本目标,在整合规划区的各个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协调“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的关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并且通过建设指引、行动规划和实施办法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图1.5

规划思路流程图

1.6.规划定位与目标

1.6.1.总体定位

中国大都市近郊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农业发展:国家都市近郊农业现代化发展先行区

旅游发展:长三角都市休闲乡土旅游度假示范区

农民生活:南京都市圈绿色田园生活典型引导区

农村环境:南京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化起步区

1.6.

2.规划目标

规划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形神兼备、美丽于形、魅力于心 ,形态美、内在美兼顾”的美丽乡村地区。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山青水碧生态美。加大对农村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对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的生态改造和整治,严格对农村产业的生态管控和约束,努力实现山青水碧天蓝。

(2)科学规划形态美。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加大动迁拆违、治乱整破力度,推进新社区和集中区建设,加强规划保留村建筑特色风貌塑造,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布局协调、风貌各异、功能完善的农村人居体系。

(3)乡风文明素质美。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注重保护农村的历史文脉和传统文化,推进历史文化、乡土风情、现代文明融合发展,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

(4)村强民富生活美。加快现代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两大产业集聚发展,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推进城乡缩差并轨,不断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5)管理民主和谐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积极创新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模式,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努力形成和谐民主、平安融洽的社会环境。

第2章策略与规划篇

2.1.总体结构

本次规划确定了“一廊、两线、两区、多主题”的空间结构,通过保护牛首-云台生态廊道,建设旅游大道西线、东线,打造分类型多主题发展组团。

2.1.1.“一廊”

“一廊”是牛首-云台生态廊道。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是南京市域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都市区城镇发展轴之间的重点绿色生态空间,向北串联牛首山,向南联系安徽;同时,牛首-云台生态廊道位于整个规划区的核心位置,也拥有区域内最为优质的景观资源,在满足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整合提升沿廊道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特色村等相关项目,集中打造龙头组团,形成沿廊道优质发展带,以线带面,拉动“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一廊”是“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的绿色主脉。

2.1.2.“两线”

“两线”是规划区内两条近期重点打造精品线路——旅游大道西线、东线。通过旅游大道西线、东线的建设,完善规划区内基础道路交通设施,串联规划区内主要村落体系;依托两条旅游线,支撑公交均等性,实现区内各重要资源点的交通可达,盘活重点项目。

2.1.

3.“两区”

“两区”是由牛首-云台生态廊道分隔形成生态农林西区、东区。由规划区中部牛首-云台生态廊道分隔而成,规划区西部、东部为微丘陵地区,西部水网交织,水利发达;东部水库众多,山圩水乡。地形相对平坦以及水源充沛这两大有利要素为规划区西部、东部片区发展农林业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生态农业西区主要结合农田水利,打造大规模设施农业,高标准粮田等规模化农业;生态农林东区则利用山圩水乡这一地形地貌,重点发展经济林果业、茶业,打造特色经济作物栽培区。

2.1.4.“多主题”

“多主题”是规划区内多个主题景区。通过挖掘现状资源,整合已有项目,聚集提升优势资源点形成组团,对各组团进行不同的发展导向,最终形成“一区一特色”,实现“美丽乡村”示范区内差异性、多样化发展。2.2.生态环境建设策略——葆山理水,夯实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应考虑的是对原生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基于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生态恢复,力求让整个地区向原生生态系统的方向演替、发展。因此规划区山体生态保护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划定山体森林植被生境范围、划定山体生态控制建设区,通过修复动植物生境,引入地带性典型野生动植物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制定安全防护计划、生态监测及管理等保障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本底。

2.2.1.划定禁建区,严格管制,依山构筑绿色脊梁

以牛首山云台山生态廊道为核

心,划定禁建区范围。禁建区面积

109.2km2,占规划区总面积25.4%。除

以下项目外,其余项目禁止在禁建区

内进行建设:

1)重大道路交通设施

2)市政公用设施

3)旅游设施

4)公园

(1)山体植被规划与生态保育

1)植被规划

规划区植被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草灌木和其他林种五个类型。其中防护林、材林和经济林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其中牛首-云台山脉、白头山和横山山系,防护林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经济林以马尾松林、杉木林和竹林为主。草灌木主要分布于平原地区,零星还有苗圃林分布。

2)森林生态保育

现状森林分布在平均高程大于55M以上、平均坡度大于15度的地区。现状森林生态总体上维持了较好的状况,但是由于开发项目破坏导致局部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或破碎化。因此对规划区生态脆弱地区森林实施保育,通过实施退矿还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措施,使未来修复林地平均高程在40M以上、重要战略点至少35M以上、并覆盖绝大多数坡度10度以上地区,从而诱导森林的稳定健康发育。

(2)生态廊道规划与修复

1)廊道规模

廊道的本底为林地。生态保护要重点解决对森林的规模、森林组成与结构、自然演替规律的科学认知,从而寻求切实可行的生态维护与培育建议。

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对于内部物种而言,希望供动物迁移的廊道可运行数十年之久时,那么合适的廊道宽度应该用公里来衡量,森林窄于1.2km的廊道不会有真正的内部生存环境。为了不破坏廊道的连续性,廊道理想宽度不应低于2.5km,其下限宽度为1.2km。本次规划的廊道宽度均值为2.5km,没有达到的地方应该视为薄弱区而重点培育。廊道必须确保连续性,要求对牛首山与云台山之间的林地脆弱断裂地区必须重点修复。

2)生态廊道保护指引

江宁绿地大斑块、供氧中心、生物生境保护和水源涵养为生境保护的主要地区。

大斑块——对坡度25%以上山地和重要生态绿地进行保护,严格实施保育措施,防止毁林开田、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规范经济林采伐补植措施,在保护前提下合理开发山体资源。

小生境——重点保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白鹭的栖息地。

(3)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

针对规划区开矿采石等破坏环境的诸多问题,采取多元的生态修复途径,如人工生态修复,自然演替修复,工业遗址旅游开发策略等。其中以吉山铁矿及云台山硫铁矿规模较大,是地方工业发展的历史典型,规划为工业遗址旅游区,其他宕口规模小,采取自然或者人工生态恢复。

传统农业中农药与化肥的滥施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大量残留的农药和化学肥料进入水系、土壤及食品污染,对环境及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构建生态农业模式。

2.2.2.分类保护,逐步修复,充分挖掘滨水地区利用价值

水生态环境是江宁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基础,目前规划区虽然水网密布、沟塘纵横,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农村面源污染严重、有效的治理措施缺乏、河道管理粗放、建设用地侵占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将对“美丽乡村”的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对规划区的水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划分水体功能,并针对不同的水资源类型,采用不同的水生态保护和水功能修复措施。

(1)水体功能划分

参考《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对规划区河流水库进行使用功能分类,可以分成:水源保护型、排洪灌溉型、景观游憩型三种类型。

水源保护型水资源:包括赵村水库、大岘水库、谷里水库和红星水库四个应急水源地水库,该类水资源现状水质较好,满足生活饮用水原水的水质标准,可以承担区域生活饮用水应急水源供给用途。对该类型水资源采取水生态保护行动,其水土保持范围为汇水范围,应严禁任何对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活动。

排洪灌溉型水资源包括板桥河、横溪河、丹阳河等9条河流和牌坊水库、风波纹水库、汤村水库、龙山水库等20座水库。该类河流水库以防洪、排涝、灌溉、引水等功能为主,对区域水资源安全供给起重要作用。对该类型水资源以水功能修复策略为主,应加强对河道的修复、疏浚、贯通,保证水质清洁,并运用各种防灾及节水水利措施保证流域生态安全。

景观游憩型水资源包括石坝河、金牛河、江宁河、石塘竹海流域及银杏湖、白鹭湖、甘泉湖等13座水库。该类水资源现状环境优美,周边已适当进行旅游设施开发。对该类型水资源采取水景观营造行动,需提升水景观风貌,丰富水旅游项目,构建水景观体系。利用该类水资源的优美环境,使之具备旅游、度假、通航功能,实现经济收入与生态环境的双重获利。

表2.1 规划区水体功能分类

(2)水生态保护

水生态保护主要分为水系缓冲区保护和应急水源地保护两部分。

1

)水系缓冲区保护

水系缓冲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控制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河流流量、阻挡洪水、提供动植物资源、营造河岸景观等多种生态、经济和景观功能,对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并参考《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河道蓝线控制管理规定,划定规划区水系缓冲区范围。划定水系缓冲区面积为32.47km2,占规划区总面积7.6%。

表2.2 规划区水体缓冲区管理范围

结合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江宁区蓝线管理具体情况及水系缓冲区的生态功能,制定规划区水系缓冲区的管理规定如下:

A.在水系缓冲区范围内从事的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①水系缓冲区范围内的土地,应当优先安排水体整治、水体绿化以及其他水体保护工程。②严格限制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③滨水建筑物应当体现江宁区“美丽乡村”特色,并与整体水环境相适宜。

B.在水系缓冲区范围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①破坏水利工程。即禁止在堤坝上扒口、取土、打井、挖坑、埋葬、垦种、放牧和毁坏护坡、林木草皮;禁止埋设管道、电缆以及在水系缓冲区附近进行生产、爆破等活动,不得危害水利工程安全。②破坏水环境的活动。即禁止炸鱼、毒鱼、电鱼;禁止向水域和滩地倾倒和排放《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中禁止倾倒和排放的有毒、有害的污水和废弃物。③破坏水利工程设备的活动。即禁止损坏河湖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机电设备、水文、通讯、供电、观测等设施;禁止任意毁坏、擅自拆除、变卖、转让、出租现有工程设施。④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如进行宾馆、饭店、酒店、度假村、疗养院或者进行房地产开发;擅自填埋、占用水系缓冲区水域;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的活动。⑤其他对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此外,在水系缓冲区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影响防洪抢险、除涝排水、引洪畅通、水环境保护以及影响江宁区“美丽乡村”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应该限期迁出、整改或拆除。

2)应急水源地保护

应急水源地是指现状水质良好,满足生活饮用水源水水质标准的河湖及地下水水体,且当规划区目前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夹江水源地和子汇州水源地)发生水污染时,能应急为规划区提供饮用水需求。

由于规划区内无饮用水水源地,故需对应急水源地进行保护。参考《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区内的应急水源地包括四个水库和一处地下水,分别为赵村水库、大岘水库、谷里水库、红星水库和陶吴-云台山裂隙水。

综合依据《南京市水库管理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并参考《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对于应急水源地保护范围的划定,确定规划区内应急水源地保护范围,但由于资料限制,对地下水成因、特征、补迳排条件目前还不是特别清楚,仅能划定地下水保护区初步范围。根据水源地类型分成水库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其中水库水源地包括中型水库1座:赵村水库;小(一)型水库3座:大岘水库、红星水库、谷里水库;地下水源地指陶吴-云台山裂隙水水源地。

表2.3 规划区应急水源地保护范围

对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原则上拆除所有与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改造为水源涵养林,改造保护区内林、灌、草生态系统。通过对现状用地功能的调整和改造,规划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共包括四种用地类型:水域用地、水源涵养林用地、天然湿地、人工湿地。

一级保护区点源污染防治工程按照“查明核定”、“清理拆除”、“严格控制”为基本原则,实施清理、整治与管理。二级保护区的点源要限期治理超标排放的污染源,严格要求达到一级污水排放标准。

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在近期,针对重点地区,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减少面源污染负荷。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应该由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和水资源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居民共同承担,并有必要立法保护。

水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区内地下水富水地段地下水资源的研究工作,进行地下水各要素的长期观测,根据地下水迁移变化规律制定动态响应机制,适时调整保护方案。

(3)水功能修复

针对规划区现状水体河道淤积堵塞、水质污染严重、水生态景观较差、水利用效率低下的特

点,展开针对性的水功能修复措施。水功能修复分为河道项目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两方面。

1)河道项目整治

参照《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规划》、《“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农田水利专项规划》、《南京市江宁区水利现代化规划》和《南京市江宁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规划区内重点整治5个项目区,包括谷里街道金牛河项目区、石坝河项目区,江宁街道完小河项目区,横溪街道丹阳河项目区、胜利河项目区,整治河流总长度245.8km ,治理面积560.57km2;222条农村河道疏浚,疏浚总长度约290.81km ;以及156座重点塘坝疏浚和坝体加固。

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疏浚、水系沟通、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对河流进行清淤,清除底泥污染,拆除河道内或侵占河道的废弃物,通过水利工程引水排水,增强水体流动性,并对河岸采取生态护坡方式整治,加强堤防端口建设,实现未来主干河流水质恢复成III 类水质标准,大部分河流恢复成IV 类水质及以上标准。

表2.4 规划区中小河流综合整治项目区汇总表

在规划区中规划建设3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分别为谷里街道谷里水库小流域、江宁街道牌坊水库小流域和朱门小流域。

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减少区域水土流失,打造村庄水环境,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提升农业灌排条件为目的,主要规划建设内容为:沟渠治理、农田整治、坡耕地改造及配套的生产道路、田间建筑物和植物措施等。

对防洪压力较大的沿江西片、秦淮河片区河流,如江宁河、牧龙河、铜井河等8条通江河道及中小河流支流,完善堤防建设,加固除险小型水库、新建改造河口水闸、建设城市防洪圈、疏浚骨干河道,以达秦淮河水系主要支流20年一遇标准,包括云台山河、横溪河等;沿江水系河道达到20-50年一遇标准,包括板桥河、江宁河、牧龙和、铜井河、天然河等;丹阳河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秦淮河重点农业圩区防洪达20年一遇标准,沿江圩区20~50年一遇标准;所有水库达到规定设计防洪标准。

2)农田水利建设

参照《南京市江宁区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方案》和《“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江宁示范区农田水利专项规划》,确定规划区内重点整治2个农田水利重点片区,为江宁街道江宁河灌区、横溪街道赵村水库-横溪河灌区,共治理面积122.87km2;

表2.5 规划区农田水利重点治理片区汇总表 在规划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建设,范围包括谷里街道3个片区和横溪街道8个片区,节水灌溉总面积20180亩。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作物等实际情况及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包括三种: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和微喷灌)和低压

管灌。并结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节水方法与措施,实行工程节水、田间灌溉技术节水与管理节水相结合,确定不同田块的具体建设任务。

表2.6 规划区高效节水灌溉区建设汇总表

表2.1 高效节水喷灌方式(从左往右:喷灌、滴灌、微喷灌、低压管灌)

2.2.

3.两点两线,有机互动,大力增加美丽乡村地区森林覆盖率

为了响应南京市打造“绿色南京”的号召,加快推进江宁“绿色都市”的建设,以承办2014年青奥会为契机,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加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绿色江宁”工程,持续增加绿化总量,提升绿色内涵,彰显山水城林城市特色,逐步建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形态多样、景观优美的城乡绿地系统,高标准打造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

通过“规划选绿、绿线控制、项目带动”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城区绿地总量,逐步优化绿地布局,实施以“三园、四带、五片、二十个小游园”为重点的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以“两环、三林、多线、多点”为重点的郊野绿化造林建设,形成与江宁现代都市空间格局有机融合、系统结构基本合理、生态功能趋于稳定和功能多元协调的生态绿化网络。

规划区绿地系统保护工程建设主要包括:

(1)森林覆盖与造林绿化,实施项目有成片绿化造林工程、森林街道建设工程、村庄绿化工程。“森林街道”涉及规划区江宁、横溪、谷里、秣陵四个街道,到2014年江宁全区实施低质低产林改造10万亩,中幼林抚育12万亩,提高森林自然度和健康度,累计完成“绿化新村”建设1103个,建成村的村庄绿化覆盖率在35%以上。

(2)绿地系统与公园体系建设,实施项目有公共绿地及“小游园”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规划区的新市镇区域结合重点项目建设和地块开发,合理布局、均衡分布、尺度适宜地开展公共绿地和休闲游园绿地建设。在横山、白头山开展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横溪石塘、横溪蟠龙湖市级森林公园建设,与周边公园逐步构建多点辐射、分布均匀、特色显著的郊野公园网络体系。

(3)道路干线沿线绿色廊道建设,实施交通道路绿化工程,规划区范围内涉及到多条道路和公路干线,建设工程包括绕越公路江宁段防护林带建设工程,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干线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县乡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4)水系森林保护建设,实施项目有河道和湖泊生态涵养林带建设工程。结合河道整治和湿地保护,对规划区河流(江宁河、牧龙河)和湖泊(蟠龙湖、银杏湖)等重要水系实施绿化工程,如沿河沿廊两侧各50米范围内进行绿化,条件允许的地方扩展至100米,着力建设一批生态景观林带、亲水平台、滨水公园、湿地景观、休闲步道和健身区。

2.2.4.产业转型,创意修复,大力推动采矿地区环境改善

规划区分布着大量采石场和工矿遗址,对山体生态系统和景观造成破坏,目前未关停的大型采石场有10座。针对规划区斜坡式、台阶式、凹陷式、尾砂库等不同的矿场模式和地形,选择不同的恢复措施,发展为特色景观、矿山公园,结合地形重塑地形地貌,巧妙结合矿区配套服务设

施,改造为体育健身、科普教育、度假疗养的世外桃源。

对于采石与工矿遗址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宜林荒山和疏林地绿化复绿力度,巩固矿山宕口整治成果,加快实施干道两侧生态复绿修复工程。

近期重点实施吉山铁矿厂露天采石宕口环境整治项目,吉山尾砂矿、山景新村尾砂矿后石塘

尾砂坝生态复绿及景观修复工程,沿公路两侧边坡通过生态边坡护理,达到禁采区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基本达到整治复绿。2015年前,实现城镇周边、高速公路两侧和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区采石宕口基本得到整治、修复和绿化。

2.3.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礼佛牛首,寻梦江宁,打造南京都市圈外围旅游热点2.3.1.核心引领,带动周边,充分挖掘美丽乡村的旅游潜力

率先选址引资建设四大引爆点项目——牛首山文化旅游区、蟠龙云水-银杏湖主题旅游度假区、南山湖度假区、横山主题旅游景区,迅速增强区域吸引力;通过引爆点项目带动片区活力,利用周边村落加强配套,发挥整体魅力;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以点串线,拓展旅游项目类型,错位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

表2.2 核心引爆点布局图

规划4大核心旅游项目,包括蟠龙云水-银杏湖主题旅游度假区、南山湖旅游度假区、横山主题旅游景区。通过核心产品迅速吸引人气,丰富南京市生态休闲及主题娱乐旅游产品。

1)牛首-祖堂景区

牛首山片区为南京旅游规划区“五片”中重要的一片,是南京打造“金陵佛都”的重要支撑和南京重要的城郊生态旅游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佛教文化为脉络,包含宗教文化、文化演艺、

主题娱乐、养生度假、休闲会议等功能,营造“牛首胜境、金陵佛都”形象,打造“世界佛教文化旅游圣地”。

牛首-祖堂引爆点项目可带动周边南唐二陵、世凹特色村及千盛农庄等项目,带动谷里街道旅游发展。

2)蟠龙云水-银杏湖主题旅游度假区

规划建设蟠龙云水-银杏湖主题旅游度假区为规划区旅游发展核心区,其中以蟠龙云水生态旅游区及银杏湖国际休闲度假区为两大主题旅游景点,二者强强联合,进而带动周围旅游项目包括白鹭湖度假区、龙山旅游区、甘泉湖度假区以及黄龙砚、直山、牌坊、朱门等特色村落,逐步形成未来江宁旅游核心组团。

3)南山湖度假区

南山湖度假区利用南山湖优势资源以及江宁西部门户地理位置,将周边白头山及水库等资源整合开发,进而打造西部门户休闲度假胜地。

4)横山主题旅游景区

横山主题景区整合蟠龙湖水库及横山自然资源,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进而带动大呈村、上庄村等特色村落发展。

通过四大核心项目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郊野观光旅游等主题旅游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特色乡村: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及特点,结合聚落规划,识别特色村落,提升品质。如大塘金、琵琶井、苏家、花塘、观西、黄龙砚、朱门、直山、牌坊、石塘、台北新村、台南新村、许高新村、泗泷新村、大呈、上庄等。

2)生态农业:江宁地区以农业为基础,通过旅游开发及景观营造结合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扩展农业产业链,通过庄园式农业旅游开发,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可选试点开发大塘金特色庄园、黄龙砚茶文化村等,并提升其他生态农业园品质,丰富产品类型。

3)主题娱乐:通过主题娱乐项目迅速吸引人气,丰富南京旅游产品结构。规划建设银杏湖游乐场和横山体育主题公园等大型娱乐项目,开发吉山矿坑主题公园,以及主题庄园、主题酒店等休闲度假娱乐项目。

4)休闲度假:规划区紧邻大都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场所。规划建设南山湖度假区、银杏湖度假区、白鹭湖度假区、蟠龙湖度假区等集生态养生与主题娱乐为一体的项目。

5)郊野观光:规划区内拥有牛首——云台生态廊道以及丰富的山体和水系资源,可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云台山、横山两个森林公园,龙山、牛迹山、金牛河等郊野公园。

(1)重点项目规划

规划9大重点旅游项目,包括吉山矿坑遗址公园、大塘金特色庄园、龙山主题生态旅游区、花塘红楼旅游区、石塘竹海景区、云台山森林公园、台创园农业体验园、百里生态画廊、旅游小火车沿线及站点建设。

吉山矿坑主题公园

利用吉山矿坑工业废弃用地,并作为旅游小火车站点建设,将其改造成一个秀美的花园、一个特色鲜明的酒店、一个令人愉悦的游乐场所。

大塘金特色庄园

率先选点作为庄园建设试点,结合大塘金特色村及大塘金农业园已有基础,打造欧洲庄园式的农业体验区,吸引都市休闲客群。通过农业产业链扩展,寻求农村经济再生。可策划建设生态餐厅,利用景观化的农业大棚或其它农业意象,餐厅外部开敞空间设置景观化的自采有机菜园、个性厨房及天然餐桌等,游客可自己动手,制作和品尝各种生态绿色蔬菜食品。

龙山主题生态旅游区

整龙山水库、龙山生态植物园及龙山上庄园等资源,进行品质提升,依托龙山自然基底打造龙山生态科普及观光休闲旅游区。

花塘红楼旅游区

整合挖掘花塘村、观西村、观东村、中和村等历史村落,充分展现红楼历史人文遗存,并结合水网优势资源及周边水库,打造红楼主题旅游区。

石塘竹海景区

在原石塘竹海、石塘人家、后石塘村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修复及山体景观营造,整体提升前

后石塘村,并突出路经地段旅游大道竹海特色主题,增强石塘竹海景区的识别性和知名度。

云台山森林公园

在保护云台山廊道及水源水系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严格划分保护区、控制区和缓冲区,打造

云台山森林公园,在缓冲区内适度开发,开展如登山、徒步、溯溪等绿色郊野活动。

台创园农业体验园

结合台创园内的水果、花卉等种植园,开展江宁生态农业节庆活动,打造四季适宜的生态农

业观赏、体验旅游区,丰富江宁区农业旅游产品。

百里生态画廊

以旅游廊道为依托,串联江宁街道、谷里街道、横溪街道资源,以江宁乡村风貌和生态文化

旅游资源为核心,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集生态观光、休闲游憩、文化体验、高端度假于一体的综

合性休闲旅游目的地。串联了红庙、庙庄、花塘、朝阳水库、银杏湖、龙山水库、战备水库、朱

门镇、直山云水、大庙和石塘竹海,打造百里生态画廊,打造金陵第一条主题型生态与文化复合

型旅游景观廊道。

旅游小火车

利用原夙云线的铁路轨道和沿途矿点等工业遗产,将“老爷火车”进行改造。火车内部可改

造成火车餐馆或火车酒店等主题项目,打造“移动的火车城堡”。座位可面朝风景安置,方便游

客观赏沿途山水田园风光,沿线结合乡村及大地景观营造,结合特色慢行系统,打造“田园列车”。

(2)其他项目规划

一般农业园、特色村

挖掘要素,在学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错位发展,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村落或产业庄园等。

可策划建设特色酒店、农家客栈、乡村游乐场等,融入乡村风貌、建筑、生活、民俗、文化,

打造特色性及趣味性休闲目的地,并结合旅游线路设计,挖掘乡村休闲价值。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清单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所需 清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规划设计所需基础资料清单 一、基本图纸资料 1.用地红线范围控制图 2.红线范围内地形测绘图(精度1:1000以上) 3.县域、镇域总体规划(最新版);村庄发展规划(如果有请提供); 4.给水、排水管网规划布置图;暖通、电气管线规划图;建筑资料和图纸 二、地理人文资料 1.区域条件 2.自然条件 包括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文 3.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包括户数、人数;人口结构;耕地面积);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人均收入状况、村镇及个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4.公共服务设施 村庄行政办公设施;广场个数及其设施(娱乐、文化、健身)状况;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设施状况,可容纳师生数量等;卫生所或医疗点设施,医疗人员配置。 5.文化相关资料 村庄内是否古迹遗址、寺庙、古树名木,如果有请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地点、规模、现状等);村内存留的民间习俗及村民经常参与的文化形式(如戏曲)。 6产业 村庄的支柱产业及其它产业;村内及周边企业。 7居民住宅 民居风格,格局,以及民居的现状情况。 三、基础设施状况 1.道路工程 现状道路状况,路面宽度,路面材质,路面状况,道路长度,道路等级 2.给水工程 村庄的水源与取水点(水库、河流、湖泊);输水设施建设(管道、渠等) 3.排水工程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雨水、洪水的处理;明沟、明渠所在位置 4.电力工程 照明设施数量、布置与其他状况(如有无损坏、安全状况等);村内供电站分布、供电线路现状,电气的供需状况 5电信工程 有线电话的接入状况、线路布置;无线信号站建设情况;邮政局及邮政站点状况;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建设。 6环卫工程 垃圾中转站点、处理站点和垃圾的处理方式 7其它 天然气、沼气建设和接入情况 四、其它 1.近年来在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 2.拟建设的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及单位面积造价等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19-02-22T10:51:34.9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朱鹏 [导读] 随着城乡发展进度的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主流方向。 伊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 835000 摘要:随着城乡发展进度的进一步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为一个主流方向。但是由于乡村原来建设布局等因素限制及影响,城乡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面临较多问题,如何更好推动美丽乡村规划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城乡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度的不断加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成为近年来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实施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住建减小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与实现意义重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推进关键在于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落实,只有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规划引导作用,才能有效避免工作突进中发生胡乱建设及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对美丽乡村规划进行研究和探讨意义重大。 一、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具有滞后性 从美丽乡村规划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美丽乡村推进工作与付出的努力相比而言,其成效并不是很理想,从各层面进行原因分析,其中规划具有滞后性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首先,受农村自身经济发展能力及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地区在旧建筑物拆除及新建筑构建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现状,缺乏新的系统性的发展规划,规划科学性不强,乡村整体规划发展水平较低;其次,部分农村地区在具体规划制定过程存在不经相关部门审批而自行开展规划等情况,导致规划布点凌乱,乡村道路建设整体规划性不强,进而造成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不健全,土地等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 (二)规划工作管理能力较低 规划工作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规划实施与执行的实际情况,但从整体而言,现阶段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管理能力相对比较低,管理力比较薄弱,无法从根本上满足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有效推进的需要。居民建设无序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规划建设的特点和特色难以得到体现,制定的具体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执行受到影响。管理能力不强不仅导致规划方案难以推进与实施,而且海尔造成严重的土地资源及人财物等资源浪费问题,为确保城市规划法的有效实施,当前有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定,这为乡村规划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大可能。 二、产业发展型美丽乡村规划模式 (一)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规划的关系 2014年2月,农业部根据农村规划建设的资源及条件,提出了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休闲旅游型、文化传承型等十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发展农村地区经济是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产业发展型模式最为普遍的一种。乡村产业与美丽乡村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深度挖掘农村地区特色产业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业和村庄的产业化发展是美丽乡村规划的两个重要内容,合理规划产业有利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反过来美丽乡村规划能够更好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二)存在的弊端及问题 产业型美丽乡村规划发展模式虽然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重要作用及意义,但是在实际推进中也存在较多弊端及问题。首先,农业产业化与村庄产业化难以形成。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及村庄内闲置用地合理开发利用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村庄规划对村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及公共读物设施配套等方面较为侧重,而对于现有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的更合理布局等考虑不多,受其影响,乡村美丽规划中这方面问题也较为突出。其次,村庄人居环境建设难以维持。部分地区在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及参与度都不高,爱护公共基础设施及人居环境的意识不强,再加上产业发展之后,村庄发展造血功能不强,政府扶持等优先资金难以实现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农民就地城镇化目标实现存在较大难度。“产村结合”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规划过程中对产业规划不够重视、不仅合理等情况,导致农村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改变,技术支持不够,难以实现转型升级,就地城镇化难以实现。 (三)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重点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关键在于对现有农业产业的合理布局,通过引导产业发展带动村庄经济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农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产业型美丽乡村规划首先要重视农业产业发展,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农业产业发展资源及合理布局,引导农业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其次,加强村庄产业规划发展。每个村庄都有自身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特点,要从整体上提高村庄人后就业率及收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产业化活动。 三、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规划模式 (一)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类型 从旅游资源拥有情况方面看,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1)村庄本身拥有农业景观资源,依托自身资源进行以休闲旅游为规划发展方向的乡村;(2)本身缺乏特色景观资源,但是拥有较好的资源基础,具有开发成为休闲旅游型乡村潜力的乡村;(3)自身缺乏资源,且特色也不突出,只能依托周边景观资源发展成为休闲旅游型的乡村。 (二)规划建设发展思路 首先,应根据乡村所依托发展的景观资源情况对乡村目前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和掌握,一二三产业占据比重情况如何?村民收入情况如何?与小康社会农民年人均收入差距有多大?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才能在依托景观发展基础上有效挖掘村庄当地潜力资源,以推动经济发展。其次,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建设目标。景观依托性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不仅要面对现有问题的解决与发展,而且对

甘草店蔡家沟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资料

甘草店镇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背景综述 一、概况 甘草店镇位于榆中县东南部,地处苑川河中游,距县城25公里。北靠韦营乡, 南连高崖镇,西依清水驿乡,东邻定西安定区。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总面积121.48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甘草店镇是历史上甘肃中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甘、陕、川、青的“旱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丝路古镇。 据史料记载,甘草店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上古时为羌、戌住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属榆中县。据专家考证:十六时国西秦乞伏国仁所筑勇士城及后来的子城都在甘草店。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1861年)甘草店已有集市,由于该地盛产中药甘草,陕西药商经常云集此地,收购甘草,并开设“万和堂”等多家国药店,作为向全中国销售甘草的集散市场。当地居民为便于旅商住宿、饮食、应运而开设多处马车店、饭店。因为该地适居西安通往兰州古道重要驿站,往返驿使均经此投宿,故双关语为甘草店。 如今的甘草店,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运输十分便利,国道312线、省道109线、巉柳高速公路纵贯全镇,境内有火车站一处,陇海铁路横穿而过,形成了兰州距定西之间的交通枢纽。 中药甘草 甘草店镇耕地面积7.2万亩,其中水浇地6696亩。平均海拔1860米,年均气温7.5℃,年降雨量400毫米,无霜期159天。全镇辖13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4378户17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6594人。 甘草店镇公路全膜双垄沟玉米甘草店镇立足当地实际,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2008年在全镇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种植新技术,全镇共推广种植双垄沟全膜玉米5216亩,占任务的100.32%,农户从4月中旬开始点种玉米种子。 甘草店镇2008年早动手、早安排,与13个行政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双垄沟全膜玉米种植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社、农户。双垄沟全膜种植在全镇13个村全面推广,建立了蔡家沟村连片种植点800余亩,果园村种植点500余亩和钱家坪种植点400余亩。

美丽乡村规划居民问卷调查(全面)

美丽乡村规划居民问卷调查 乡(镇)村 一、基本情况 二、经济建设 1.您家有__________口人,家庭人口结构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人在外务工, 家里60岁以上老人__________人,不满14周岁的__________人。 2.您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外出打工 E本地乡村企业收入F自己的企业H其他 3.您的家庭目前人均年收入?() A10000元以下B10000—15000元C15000—25000元D25000以上 4.您的庄稼田种植什么经济作物?用途是什么? A 水八仙 B 大棚蔬菜 C油菜 D水稻 E其他(__________) 5.您家平均每个人亩地?每亩地产量?每亩地收入? 6.您家的支出主要用于哪方面?() A维持基本生活水平B儿女的教育费用C购车建房D其他 7.本村农忙时大概什么时候? 农闲时干什么? (1)如某家庭年轻人均外出务工,家中耕地采取何种方式耕种? A家中父母亲耕种 B出租给种植大户 C抛荒

三、住房、环境建设 1.您拥有________套住房?住房的建筑结构为? A土坯房 B砖瓦楼房 C砖混楼房D其他结构 2.您对目前的住房感到满意吗?();若不满意需要改变哪些___________ A很满意B一般 C不满意 3.您的房屋建造于什么时候___________?现在质量如何?___________ 4.在新屋建设时,您是喜欢采用哪种方式?()喜欢什么颜色?_________ A 划定宅基地,自己设计,自己建设 B划定宅基地,统一设计,自己建设 C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D其他 5.院落布置属于以下哪种布置形式: A前院B后院C前后院D内院 E院落在房屋一侧F其他(自行绘制) (1)您觉得这种布置模式舒适吗? A很不舒适 B比较不舒适 C一般 D比较舒适 E很舒适 (2)您喜欢什么形式的? A前小院后大院 B前大院后小院 C只有前院 D 只有后院 6.您希望庭院用做什么用途? A.种菜 B.种花草 C.养殖 D.晾晒经济作物 7.您用的卫生间情况是: A水冲式公共厕所 B集中旱厕 C自家(旱厕)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招标文件。 2、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施工图。 3、标前会议、现场考察、现状和企业现状及工程条件。 4、《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所涉及的施工规和标准。 5、《建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 6、公司企业质量标准文件及标准化现场施工管理的有关细则。 7、《现行建筑施工规大全》中国建筑工业。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其它建筑施工各种规标准。 9、其它建筑施工各种规标准。 二、招标文件的响应 根据本工程地理位置、结构和装修要求,按照该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经验,在建设中必须本着“以质量求社会效益,以管理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精心施工,精心组织,精心指导,以达到保质、保量并提前交付使用的目的,在实施中,公司各个部门都要全力支持施工。在施工中按文明安全施工要求组织施工。在组织实施施工时,公司生产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亲临现场领导,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全权负责该项目实施,使项目班子真正承担起该项目的施工,做好前后方的协调工作,做到解决问题及时;建立组织好项目领导班子,实行加强施工作业的具体领导,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及效益。从而保证合同条款及招标文件中工期、质量及其它条款的要求。 1、工期:100天

2、质量标准:合格 3、响应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其它容 第一章工程概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本工程为美化亮化工程,包含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路灯工程,公厕、球场、小公园铺装工程,绿化工程等分部分项工程组成。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 一、总体部署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总工期为100日历天(具体详见施工进度表),要完成本次投标围的任务,必须严格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和线性规划法等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施工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尽量采用国、外先进施工技术,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园满完成施工任务。 二、具体施工顺序 (1)先对拟建建筑物场地进行平整,同时砌筑围墙,为施工现场全封闭式管理打下基础。 (2)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划,搭设临时设施。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使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认真阅读施工图,熟悉图纸中的各项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技术交底,编制季、月、旬作业计划及原材料进场计划。 (2)现场准备,测量放线,设定标高控制点,拆除障碍物,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要求使场供水、供电、排水及时到位。 (3)劳动力、机具、材料准备,按照实际施工需要,逐步组织劳动力进场施工,并认真做好工人上岗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对周转材料及施工机具做到有序调配,并按施工计划及时到位。原材料的采购订货合同必须在开工前签订完毕,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和材料供应及时到场。

【美丽乡村 规划设计】01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规划说明书1008郭总

规划编制单位 项目名称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规划 委托单位重庆市南川区大观镇政府 编制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余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总工程师彭瑶玲(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所长颜毅(高级工程师) 项目总工郭大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规划专业 职责姓名职称 项目负责人刘方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规划专业 彭淞工程师 张婷婷工程师 徐娜工程师 高小钦助理工程师 市政专业交通专业杨源工程师 管网专业姜伟高级工程师 建 筑 专 业 项目负责姜秀岩高级工程师 建筑专业 杨衡工程师 赵岩助理工程师 规 划 审 查 规划专业郭大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交通专业蒋航高级工程师 管网专业陈治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规划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职责单位职务姓名 组长重庆市南川区政府 区委常委、区政 府党组成员 郝满炉 副组长重庆市南川区政府 区委办副主任、 机要局局长 王彬 副组长重庆市南川区政府 区政府办副主 任、法制办主任 刘达文 - 3 -

副组长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局区规划局党组书 记、局长 李学民 成员 重庆市南川区规划局李玉梅、赵品银、陈虹佑区财政局、区城乡建委、区农委、 区国土房管局、区环保局、区交 通局、区水务局、区生态农业园 区、惠农公司 主要负责人南川区大观镇政府 书记梁正忠 镇长张华 镇长李金红 人大主席卓中伦 主任李卫兵 主任钱溢 副主任代先军 金龙村主任游绍伦 技术指导重庆市规划局倪明、谢力、何杨协编单位 专业单位姓名职称 地域建筑重庆大学覃琳教授、硕士生导师 产业规划 大观镇农委张华 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苏仕民副主任 西南大学张平教授 - 3 -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设计说明

美丽乡村——天台山头下村规划 设计说明 一、规划背景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是对“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和《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等意见中指出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全面实施县委“四大战略”部署,以“和兴家园、美丽乡村”为主题,围绕“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宜居、宜业、宜游),努力建设一批全省领先“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最终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 本次天台县山头下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二、场地概况 1、项目名称:天台山头下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项目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天津市宝坻区大唐庄镇东淀村。 场地背景资料:天台县隶属于台州市,因天台山而得名,位于浙江省东部、台州市区西北部。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北界新昌,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山地占县总面积82.3%,人称“八山半水分半田”。 本案山头下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该村北临雷马溪,东靠始丰溪,南依鲤鱼山和金山。 三、规划依据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务院2012.01.13)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浙委办〔2010〕141号) ◇《台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台市委办〔2012〕1号)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T 82—99 ◇根据项目需要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和设计基础资料。 四、现状分析 现状调研与分析: 山头下村内建筑风格杂乱,绿化缺少整体规划,景观平淡、缺少文化特色与品味,公共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由于缺少公共停车场,机动车乱停放导致公共空间愈发狭窄;道路两侧杂物堆放现象较多,卫生环境差;标识系统的种类不足,缺少一些必要的垃圾桶、景观标识牌等。 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无论是景观绿化还是乡村单体建筑设计,其独具特色的山村风貌已无从体现。很多新建或者翻新的居民住宅盲目热衷于效仿城镇的建筑模式,随意选择材料与色彩,使得建筑风格与布局混乱,缺乏传统的淳朴自然的山村特色。 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的缺乏,村庄集中绿地少,绿地率低,村民公共游憩空间缺乏。无法提供可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场地。 五、设计理念 山头下村规划设计以宜居、富民、和谐为重点,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为规划主题,本着以人文本、农村地方特色、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原则进行规划与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形成“可居可游”的理想生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生态设施建设和生态空间景观建设,实现"品质提升、人村共美"。 六、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与现状相结合,合理的改造、开发。 与山村现状相结合,立足建设现状,满足美丽乡村建设的景观性、生态性、游憩性等综合要求,对不合理的因素加以改造,并增设必要活动场地、标识设施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充分考虑其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开发“体验经济” 与山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结合山头下村特色旅游资源,乡村景观营造改善地方村容村貌的同时,在提升农家经营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可参与性强的有特色的项目,开辟公共景观游憩空间,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让观光者体验到“回归自然,健康为本”的感受,吸引城市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示范园的生产、生活中,增强农耕、民俗体验。 3、挖掘山村的地域特色,突出当地自然景观和乡村风味 与山村地域特色相结合,调查分析村民的生活、游憩特征,尊重山村的自然环境、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等地方文化。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延续文化脉络,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展现山村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七、项目规划原则 山头下村的建设规划,将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倡自然循坏和自然生态,保护好生态环境,把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农业与乡村发展有机结合起米,实现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相互可促进的良性循环。 规划原则: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情况介绍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GBT32000-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建设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156 标准电压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68.1 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道理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GB/T 30600 高保准农田建设通则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201 防洪标准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HJ 25.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 588 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建标 109 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village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包括建制村和自然村)。

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

新一轮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思考 摘要:广州的美丽乡村规划是本着对前几轮乡村规划的经验的继承与不足的批判,于2012年提出的。本文先回顾前几轮乡村规划的优缺点,并进行规划理论 研究综述,再以蒙花布村的美丽乡村规划为例,具体阐述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可实施、可管理、可推广的特点,并总结了美丽乡村规划的突破点。 关键词: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规划;蒙花布村 1美丽乡村规划的由来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及实施,全国各地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美丽乡村试点规划及建设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如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本质特征,而建 设美丽乡村正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喝 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生活在景色优美宜人的环境中,感受和体会幸福,这是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必需之路。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则在于政府加大对 农村的反哺力度,并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自身造血能力。 2011年12月12日广州市长办公会(提出结合村庄整治工作,从每个区、县 级市中选取2至3个村庄开展规划编制,作为示范村庄在全市推广的要求。广州 的美丽乡村规划试点工作,于2012年2月份开始调研。定下26个试点村,试点 先行,并于2013年全面推广规划编制工作。 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 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 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 在大城市的聚集人力物力的能力愈发强大的今天,乡村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 也愈加凸显出来。发展乡村的产业,增强乡村的活力也是乡村居民一直以来迫切 的愿望。而传统的乡村规划因为其过于追求成果的光鲜,导致投资预算过大、规 划无法落地实施等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一套以“微干预、微改造、原生态、分类指导、四规合一、规划落地”为目标规划正是村民的需求。由此,给乡村一个基于需求的规划,正是广大农村居民的期待。 2美丽乡村的研究综述 2.1美丽乡村的基本理论 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在于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研究它的目标、战略、特征、动力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杨培峰提出城乡一体 化是“自然-空间-人类”系统,满足人的需求与追求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两大目标,在这样的目标驱使下,通过城乡经济职能变迁,城乡空间结构完善,城乡一体化 研究、规划、管理,形成自然-空间-人类良性循环系统。 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的着力点是在完善城乡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满足人的需求、追求发展,而这个基础是建立在城乡共同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之上的。在蒙花布美丽乡村规划中,将小与增城市,大与广州市,建立一体化的复合 系统。 2.2美丽乡村规划的研究评述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脉络里来理解美丽乡村规划的意义,今日的美丽乡村规 划是乡村规划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延伸。在20世纪初的年代,一代乡村 规划轰轰烈烈开始,却因为战争和侵略,生产遭到极大的破坏。解放后,公社化 运动使得农民的生活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三农问

香河县刘宋镇八户村美丽乡村规划说明书(专项规划部分)111

香河县刘宋镇八户村庄美丽乡村专项规划说明 河北望远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16.

目录 第一项民居改造 (1) 第二项饮水安全 (3) 第三项污水处理 (4) 第四项道路硬化 (5) 第五项厕所改造 (6) 第六项清洁能源利用 (7) 第七项垃圾治理 (8) 第八项村庄绿化 (9) 第九项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10) 第十项电商平台建设 (12) 第十一项乡村文化建设 (13) 第十二项基层组织建设 (14) 附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计划表 (16)

一、村内现状建筑质量分析 1.建筑结构:村内民居建筑主要采用传统建造方法。建筑结构形式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 2.建筑质量:村庄房屋建筑按质量区分,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 A类建筑:多为近年来新建和改建建筑,房屋质量好,外立面保护较好; B类建筑:多建于2000--2010年代之间,住宅质量较好,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外立面有一些破损; C类建筑:90年代以前房屋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需要加固处理; D类建筑: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二、各类质量建筑改造方式 A类建筑:完善民居内部各功能空间组织。整理院落布局及厕所、厨房。 B类建筑:加固修缮墙体及房屋个别构件。整理院落、院墙、院门,屋顶、门窗、厕所、厨房。 C类建筑:加固墙体及房屋内部危险构件。整理院落、院墙、院门,屋顶、门窗、厕所、厨房。 D类建筑:建议拆除,或是原址重建。 三、屋顶改造 村内现有公共建筑和农户住宅多为坡屋顶。有部分屋顶瓦破损陈旧,以及使用彩钢瓦。 结合村民意愿,规划近期对主街两侧房屋屋顶进行改造,采用仿古灰瓦,屋脊、垂脊的建筑风格也采用仿古形式,远期村庄整体进行改造。

美丽乡村规划

第一篇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的七种模式及规划路径! 富美乡村游, 尽在深通网!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美丽乡村依然是未来几年国家建设重点。美丽乡村建设要发挥政府、社会和市场作用,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方法、模式。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产生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乡村,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集聚、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规划路径】初步构建美丽乡村旅游产业链,针对每一个乡村特色,以主导产业融合相关产业,衍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等特色产业,加速产业带动效应。 2生态保护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多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规划路径】以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以规模化单一大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泛旅游产业集群化为方向的区域生态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3城郊集约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存在于大中城市郊区,其特点是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规划路径】在一、二线城市周边以品质乡村旅游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项目。 4资源整合型模式

资源整合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或者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或者其他农业资源发达地区,产业以渔业或者牧业,或其他农业资源为主。 【规划路径】大农业资源与其它旅游休闲业态有机融合的农业旅游综合项目。 5高效农业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其特点是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规划路径】以当地特有的优质大农业资源与差异化“高、精、尖、新”农业科普展示内容相结合,建立现代都市型生态科技农业产业示范园。 6休闲旅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美丽乡村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其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规划路径】规划建设家庭休闲农场、家庭农庄、企业乡村会所等。 7文化传承型模式 文化传承模式是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其特点是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规划路径】文化传承型乡村的规划。 由一诺休闲农业规划整理 关注“深通乐游”获取更多自驾游攻略资讯,美丽乡村游,尽在深通网,互联网+乡村旅游的专业运营商! 第二篇美丽乡村规划:美丽乡村计划——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详解 导语 随着中央文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呼声不绝于耳。对于这个政策,农友们在寄与厚望的同时,又充满了疑惑?“田园综合体”是什么?搞什么?怎么搞?无锡阳山的田园东方,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是怎么做的呢?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20T15:13:56.02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吕慧芳 [导读] 摘要:乡村规划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城乡地区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龙游城乡规划设计院浙江省衢州市 324400 摘要:乡村规划作为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城乡地区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美丽乡村规划为核心,探究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方式,进而促进城乡地区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中,其美丽概念主要体现在乡村环境、建筑以及人文三方面:一是合理规划乡村建筑,加强建设管理,防止违法、违规建房现象;二是治理乡村生态环境,保证乡村干净整洁,积极落实保洁制度,实现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美”。三是加强乡村社会管理水平,提高乡村治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基于此本文就以上三点思路,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展开深入研究。 0美丽乡村规划发展的背景 伴随着城乡理念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逐渐放缓,工作重心也从注重发展速度转移到注重品质上来。为了遵循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这就需要政府对城乡发展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地分配城乡资源,最大程度为城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的村庄数量远远高于城市数量,农村建设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做好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人才的缺乏,现阶段城乡缺乏科学合理的乡村、村镇规划作为参考,客观上导致村民浪费土地、乱建设、发展无序、环境卫生条件差。为了提高城乡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实用性,规划管理部门要起到带头引领作用,改善广大农村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镇规划的覆盖率,为建设美丽乡村做出贡献。 1加强建设管理,提高乡村建筑规范性 1.1合理规划乡村住房建设 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强化管理、高效便民、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先规划、后许可、再建设的要求,依法加强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秩序,维护村民公共利益,保持乡村风貌;以服务农民为目标,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实际制订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细则,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明确适宜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内容和深度。其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村民住宅、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应按要求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确需占用农用地进行建设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批手续后,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同时明确,城乡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1.2强化监督宣传工作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要积极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未依法取得许可证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未按规定受理申请、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另外,要实行一户一宅制度,提高乡村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性,以体现出美丽乡村的内涵和特点。 1.3做好乡村空间规划 在开展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要在项目实施前到乡村进行走访与调查,了解乡村目前规划状态和建设情况,针对乡村居民家禽饲养空间与车控空间等进行了解,规划方案要以村民生活需要为基础,尊重民意,使得美丽乡村规划满足人们实际需求,以达到规划目的,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要对乡村道路进行调整,考虑到乡村居民用车需求,将交通阻塞节点打通,不断优化乡村基础设施,保证乡村人们的娱乐生活质量。 2提高生活水平,构建生态化乡村自然环境 2.1优化生态环境 绿色是乡村的底色,生态是乡村的优势。为了实现美丽乡村,要借助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整个发展方式的转型入手,跳出传统发展思维看农村资源,挖掘农村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和利用,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让环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其具体措施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加强环保教育,重视乡村环保工作,从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入手,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求,通过广播、网络媒体、电视等传播途径宣传环保理念,同时可以采用板报、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实现农村环保意识的提升,促发环保行为。第二,完善环保制度,根据乡村实际发展情况设立乡镇环保管理单位,统一环保思想,明确各个管理机构的环保职责,设立环保站或者是乡村环保办公室,负责乡村环保工作,落实乡村各个环保制度,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第三,推行环保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环保施工技术进行乡村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范围,实现美丽乡村的绿色理念。 2.2发展循环农业 为了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要根据乡村现有资源和优势,发展乡村循环农业,降低乡村废弃物排放数量,提高乡村资源利用率。对此,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通过各个循环农业模式,优化乡村农业废物资源,并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资源,实现乡村资源废变宝,构建微生物循环产业链,将生活垃圾中存在有机物部分转化为肥料,以供给植物养分,同时避免生活垃圾的远途输送,节约垃圾处理成本。同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乡村环保事业的投入,建立乡村环境保护项目资金,以供给美丽乡村规划使用,农民出资出力,投工投劳,环保自治。 2.3重视乡村人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在进行乡村人文管理中,相关部门要以农民为中心,立足于改善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强化乡村人文管理,提高乡村内部凝聚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集体的力量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同时,要结合乡村现有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新旅游运行模式,当地政府部门要采用多方合作发展经营模式,建立“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果园采摘”等旅游项目。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风土民俗,设计乡村民俗旅游,让游客深入到乡间生活中,观赏水乡画境,体验民情风俗,参观村庄田园、耕作收割、养鸡放鸭,节日欢庆等一切劳动生活,并让游客食宿农家、穿街走巷、市场,与农家座谈,亲自操作古老传统的农具,与农民到田间一起劳动等乡村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xx美丽乡村设计说明书

目录 现状概况 (2) 区位分析 (3) 案例借鉴 (4) 项目定位 (4) 规划理念 (4) 规划目标 (5) 规划说明 (5) 新型农村规划策略和思路 (7) 产业规划 (8) 产业发展 (8) 广场规划 (9) 绿地规划 (9) 水系规划 (9) 精神文化生活发展规划 (9)

现状概况 (一)行政概况。 光明村位于宿州市南15公里,206国道从西侧纵穿而过,村内现有两条总长5.4公里水泥路横贯东西;两条砂石路,一条水泥路沟通南北,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全村10个自然村,941户,4643口人,耕地面积9460亩,人均耕地2.04亩。村党总支下辖光明、黄沟、雪鸽面粉三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109名党员。 (二)自然环境状况。 光明村位于东经117°01′40.2″,北纬33°29′21.6″,全村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4.4℃,无霜期为210天左右,年降雨量890毫米,日照时数2400小时以上,≥0℃的有效积温5300℃以上,太阳总辐射129千卡/cm2,适宜一年两熟制栽培。目前复种指数已达190%以上。土质属砂礓黑土类型。种植作物小麦-玉米占90%以上,剩余部分为大棚蔬菜。 全村现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1家,存栏万只蛋鸡的养鸡户1家,存栏3000对种鸽的养殖户1家。 (三)自然庄状况。 由于前些年村庄规划做得不够,管理不严造成私乱搭建现象较为普遍,从村内无序向村外扩展,造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土地浪费严重。光明村现有十个自然庄占地就达1318.4亩,具体情况如下表: 光明村自然庄现状统计表 2008年光明村就已经被区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初步进行了规划和建设,截止到2010年底规划新区内已建成居民住宅楼750余套,460户村民喜迁新居。近300套居民住宅楼正在建设中。按照规划,前徐、小徐两庄进行老庄改造,现已建成100余套居民住宅楼。投资120万元的“邱寨希望小学”及投资12余万元的“光明卫生室”已交付使用。光明新区已完成小任庄至206国道宽3.5米的水泥路铺设工程;前徐庄至206国道宽7米的水泥路及邱寨庄至新区的水泥路铺设工程,并在道路两旁安装太阳能能路灯144盏。新区内3000米的下水道及4000米的绿化带工程已经完成,安全水工程已经启动实施;宿州-光明的客运专线已与客运公司签订协议,近期将开工建设。 (五)存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