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用穴及位置

三伏贴用穴及位置
三伏贴用穴及位置

三伏贴治疗咳喘疾病用穴及位置

基本用穴: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方凹陷处)

双侧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1.5寸)

天突(胸骨上窝正中)

配穴:(1)肺气肿,喘重者: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1.5寸)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旁0.5寸)

(2)体虚易感,老年:肾俞檀中(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点处)

三伏贴治疗风寒湿痹用穴及位置

基本用穴:大椎阿是穴(无固定地点,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为特征)肾俞(单侧)脾俞(单侧,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1.5寸)

配穴:(1)腕关节:阳池(手少阳经,腕背横纹中指总深肌腱凹陷中) 阳溪(手阳明经,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凹陷中)

(2)肘关节:曲池(手阳明经,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段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尺泽(手太阴肺经,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外关(手少阳,腕背横纹上二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3)肩关节:肩贞(手太阳经,手内收,腋横纹头上一

寸)曲池

(4)髋关节:环跳(侧卧曲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接的外1/3和内2/3交点处)阳陵泉(少阳胆经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5)腰部:腰阳关(督脉,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委中(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6)膝关节:外膝眼又名犊鼻(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梁丘(阳明经,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膝阳关(股骨外上髁外上方凹陷中)

(7)踝部:解溪(阳明经,足背踝关节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昆仑(足太阳,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丘虚(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三伏贴治疗小儿腹泻用穴及位置基本用穴: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横脊外1寸处)神厥(脐窝中央)脾俞(双侧)

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

基本用穴:大椎肺俞(双侧)风门(足太阳,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配穴:(1)伴有咳嗽:膏盲(双侧,足太阳,

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2)伴有纳差:脾俞(双侧)

(3)伴有乏力:肾俞(双侧)

三伏贴治疗脾胃疾病用穴及位置

基本用穴:胃俞(双侧,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脾俞(双侧)中脘(前正中线,脐上四寸)足三里(双侧)

三伏贴治疗体虚易感,畏寒证用穴及位置

基本用穴: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大椎檀中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中以预防保健科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内经>无记载,首见于(难经·四十五难>,原文日:“‘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自此,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位置屈肘合腋是肘尖内测)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脏”之会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之“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穴。正如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 此穴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呜、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疾。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15~22mm,亦可用艾灸。 常取此穴治疗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列缺、复溜、太溪、后溪,治疗恶性疟疾28例。每日选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3分钟,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其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治愈率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2.中脘穴 “腑会中脘”。中脘是“腑”之会穴,又是胃的“募穴”,又名太仓,同时又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能治胃腑诸疾。“六腑皆禀于胃”((难经本义))故名。该穴是任脉的第12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上4寸。其深部正对幽门部,其下有腹壁上动、静脉,分布有第7、8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可直刺25~50mm,亦可灸,具有调理中焦,行气活血,清热化滞之功效。 临证能治疗胃脘疼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痢疾、黄疸、胆囊炎、脾胃虚弱证、虚劳、吐血、脏躁、癫狂、痫症、产后血晕等。有人以中脘为主穴,再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分别选配命门、肾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内关、合谷、太冲、关元等穴,针灸治疗胃脘痛358例,有效率达94,97%。 3.膻中穴 “气会膻中”。膻中是“气”之大会处,又是心包的“募”穴,也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因能调理气机,治疗“气海”诸疾,故名。该穴是任脉的第17穴,位于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4肋间隙,正当胸骨体上,其下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分布有第4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用针时当平刺7.5~15mm,亦可艾灸。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化痰的功效。 主治气喘、噎膈、胸痛、心悸、心烦、咳嗽、乳汁少等病。(千金方>以膻中配华盖,主治短气,配天井主治心胸痛。(针灸大成>用膻中配中脘、气海、足三里、乳根、支沟主治吐血等。证。目前临床配心俞、内关治疗心绞痛配肺俞、天突、尺泽、列缺主治肺部疾患。有人报导以膻中穴埋针为主,治疗哮喘证疗效较好。操作前先对针具及穴位消毒处理,然后取29号1.5寸针一支,从膻中穴沿皮下向

合谷的定位与主治功能有哪些-

合谷的定位与主治功能有哪些? 合谷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具体位置在手背的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间,不过更接近第二掌骨,大概在它的中间部位。从按摩效果来看,给人体带来的好处非常巨大,比如可以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等,另外在治疗严重感冒放方面也有不错的功效。 ★一、合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第一骨间背侧肌隆起之中央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合谷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法:①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②以一手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是穴。

★二、合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合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作用。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手阳明大肠经贯颊,经过面部和唇、鼻与足阳明经相联系,足阳明经别系目系,手阳明络脉入耳中,又手阳明经筋结于颊、頄(鼻旁颧部)、颔部(颞颌关节)。“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合谷可用于治疗头面五官诸多病证。 妇女以血为本,妇科疾病多由气滞血瘀所致,合谷为手太阴经原气所发,所以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用于妇科病的治疗。 手阳明经属大肠,《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故合谷可治疗大肠腑病]。 阳明经多气多血,合谷善于调和气血、通经止痛,故可用于半身不遂或上肢痛症等。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肺主表,主外感邪气在

表诸疾,取之解表通络以祛邪,是治疗外感表证的主穴。 合谷穴有开窍醒神、清泻阳明、疏风镇痛之功,治症颇多,以面口为主。 合谷、太冲各二穴,名为四关,以其能大开通也。曾有患重感冒者,战而未汗。医刺合谷,针甫下,战慄立止,稍捻转,汗大出,言语正常,少时安睡,次日能食,但体弱耳。

身心康中医谈冬病夏治:三伏贴

身心康中医谈冬病夏治:三伏贴 夏天气温高,以中医的角度来看,在炙热的天气之下,恰好可以运用于治病的大好时机,尤其是过敏性疾病,例如过敏性鼻炎、气喘、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季节交替时常见的棘手问题,除了平时可以用中药做体质调理之外,此时正好可以运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协助身体驱除病邪,改善病症。 中医认为这些过敏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有寒邪潜藏在患者体内,称之为「伏邪」,当秋冬之际,气候变换明显的时候,伏邪就会趁着寒气强盛大肆作乱,使人体出现气喘与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身心康国际中医研究院陈勇院长表示,在中医典籍的《内经》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概念,意思是说,如果能选在春夏季节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补养阳气,是最适当的调养方法。 归纳古时众多中医前辈丰富的经验,若是能趁着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三天,称作「三伏天」,又分作初伏、中伏、末伏,就是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第四个庚日(中伏)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末伏)等一年当中阳气最强盛的三天,也是一年之中寒邪最虚弱的时候。今年的三伏天日期分别为国历7月19日星期一、7月29日星期四、8月8日星期日。 在这三天人体的皮肤肌肉比较疏通畅开,容易接受阳气,若能趁此时使用温肺散寒的药物敷贴在人体穴位上,就可以藉由大自然的节气与天然的药物来帮助人体打败寒邪,将寒邪驱逐于人体之外。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在秋冬之际寒邪再度的兴风作浪,这就是中医与众不同的「冬病夏治」概念,也是许多人已经熟知的三伏贴疗法。 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容易怕冷、手脚冰冷者或是冬季易患感冒的寒性体质者,皆适合接受三伏贴疗法。 三伏贴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遵循古法,运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中药,其中白芥子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的作用,细辛能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延胡索可活血行气,甘遂有泻水逐饮的功效,三伏贴就是将这些药物细研而成的粉末,加上生姜汁调和而成的药膏,敷贴于背部风门、肺俞、膏肓三个主要穴位,同时再经由中医师诊察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与症状搭配脾俞、定喘或肾俞等其他穴位敷贴。

常见几种三伏贴的配方

常见几种三伏贴的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 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 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xx驱寒方: 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药材炮制: 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实施时间: 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实施方法虚贴方: 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xx驱寒方: 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三、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 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按摩合谷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按摩合谷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合谷穴是身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属于大肠经穴位,从按摩效果来看最佳时间在早上5点-7点这一时间段,按摩的时候轻轻握成空拳,按摩的力度保持在穴位处有酸痛涨感最好,一般情况下坚持1-3分钟就可以了,长期保持下去会有最多作用,比如可以缓解疼痛、腹泻等不良症状。 ★一、按摩合谷的最佳时间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按摩的最佳时间是早上5点-7点,按摩的时候轻握空拳,拇指与食指指尖相触,另一只手轻轻握住该拳头,用大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至出现酸痛胀感为宜,左右合谷穴各按摩1到3分钟。 ★二、按摩合谷的的作用 ★1、缓解疼痛 身体的疼痛大多是由于经络的不通畅引起的,按摩合谷穴可以治疗多个部位的疼痛,包括牙龈痛,头痛,以及咽喉炎,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在红糖,还因为手阳明大肠经经过肩臂部,根据

“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还可以治疗手腕,上臂及肩背痛,另外女性痛经也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治疗。 ★2、缓解腹泻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原穴,大肠经与胃经相互连接,对合谷穴进行按揉,可以有效调和肠胃,用右手的拇指摁住左手的虎口位置,并握紧右手,靠住左手手掌,这个部位即为合谷穴,可以起到缓解腹泻的作用。 ★3、降逆止呕吐 呕吐的多因肠胃道疾病所致,如过量饮酒,食用了酸腐变质的食物,受凉等。合谷穴属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按摩该穴位能安和肠胃,降逆止呕。 ★4、改善面部气色 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有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效。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问题和疾病,刺激合谷穴都有疗效,按摩合谷穴还可以改善脸部血液循环,

拥有健康气色。 ★5、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用食指,拇指挟住按揉合谷穴,按揉时缓缓呼气,每只手的合谷穴按揉2到3分钟,左右手交换按揉4到5次,这样可以使兴奋的神经得到抑制,坚持长期按摩,可以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2012年冬病夏治三伏贴

2012年冬病夏治三伏贴 时间、适应症、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合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鼻咽炎、哮喘、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同时对成人咳喘病、腰腿痛等冬季疾病,以及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及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肩综合征、腰椎病、寒性胃溃疡、痛经、体虚感冒等疾病有较好的防病治病作用。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病频率,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012年夏季“冬病夏治三伏贴”具体时间: 夏至(选贴) 2012年6月21日(星期四) 一伏(头伏) 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二伏(中伏) 2012年7月28日(星期六)-2012年8月06日(星期一)三伏(末伏) 2012年8月07日(星期二)-2012年8月17日(星期五)伏后加强(选贴) 2012年8月18日(星期六)-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三伏贴的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

炎、咽炎、体虚容易感冒。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痹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等。 5、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力低下。 以上疾病均是冬季易得或易加重的疾病,通过“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作之前提前治疗,可以减少发病频率,减轻发病症状,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望广大患者莫失良机,前来贴治。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因为阳干之庚为肺金,庚日贴敷可补肺气。10天为一伏,天干有10个,中伏第一天也为庚日,由此类推,三伏第一天同样是庚日。因此,贴敷选择在每伏的第一天是为了与天时相应,激发体内阳气。而一天之内,白天阳气盛,因此白天贴敷好,晚上不宜贴;而白天又以上午最佳,因上午阳气初升。因为每伏的第二天为辛日,辛也属金,所以这一天也可贴敷,但辛为阴干,效果较庚日稍差。中医认为肺属金,因此贴敷对于肺系疾病效果较好。而对骨关节病等其他情况不一定非要选择庚日贴敷。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贴敷时间:成人4-5小时;儿童1-2小时。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摘自单桂敏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

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冬主收藏,夏主升发。冬季我们的汗毛孔是闭塞的,可以把元气锁住,到了春夏,汗毛孔开始张开,用冬病夏治的方式,可以把疾病通过有利时节排除体外,所以一般有寒症表现明显的疾病,您在这个季节艾灸,在春夏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寒冷,寒气重的会有一种透彻骨髓般的寒气。这就是季节的关系,寒气排在体表的时候。你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今年又快到了三伏了,就有网友问,阿姨您能不能加工一些三伏贴的药粉来卖,我们买不齐这些中药,同时也加工不细。大家说得对,我原来买药找的是一家小的加工店加工的药粉,很粗糙,粘不到一起。还是大的药粉加工厂家加工的好一些。120目箩,加工的真细啊! 这个药粉是使用姜汁调糊,制成一毛硬币大小,然后贴附在穴位上使用的。有人一定会问,姜汁怎么制作呢?如果家中有蒜臼,可以把生姜切碎后,放在蒜臼里面捣碎,挤出里面的汁液,然后在用10克药粉和在一起,制成一毛钱银币大小的膏药,这时用医用胶布或伤湿膏贴敷。现在超市里面也有卖现成的姜汁,如果里面没有其他添加剂,您也可以使用现成的。(注意,有些人如果是伤湿膏或胶布过敏,请您选择脱敏胶布使用。)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所汇聚之处的腧穴称为“八会穴”。具体言之。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八会穴”,(内经>无记载,首见于 (难经·四十五难>,原文日:“‘经>言八会者,何也?然:腑会太仓,脏会季胁,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会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自此,这一组特定穴位开始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后世扩展治疗许多疾病。成为临床常用的选穴方法。 1.章门穴(位置屈肘合腋是肘尖内测) “脏会章门”。章门穴是“脏”之会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第13穴,既是八会穴之一,又是脾之“募”穴,因能治内脏疾病。故名。位于第l1肋端之下际,腧穴下有腹内、腹外斜肌和腹横肌,有第10肋间动、静脉,稍下方有第10肋间神经。之所以将其归为脏会,是因为该穴为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五脏所需精微皆禀于脾,故以脾之募穴为脏之会

穴。正如滑寿所注:章门“为脾之募,五脏取禀于脾,故为脏会。” 此穴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散结、清利湿热、调气活血之功效。能治疗胁痛、腹胀、肠呜、泄泻、呕吐、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诸疾。临床施针时立当斜刺,进针 15~22mm,亦可用艾灸。 常取此穴治疗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胆道疾患所致的胁痛黄疸以及肝脾肿大、胆道包块等。 临证有选用章门穴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列缺、复溜、太溪、后溪,治疗恶性疟疾28例。每日选 3~5穴,各穴轮流应用。操作方法是产生针感后给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2~3分钟,灸法是以局部有红晕为宜。经针刺一次后于次日大部分病例的症状得到控制,仅少数病例尚有头痛、周身困倦等。5次针灸治疗症状消失,3次检验检查无疟原虫而获痊愈者9例;另外14例虽然症状减轻,但第2次血检有疟原虫,其中8例继续针灸而痊愈,治愈率 84%?。针灸期间未服任何抗疟疾药物。 2.中脘穴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民间秘方】自制三伏贴冬病夏治不求人 三伏贴要用姜汁、蜂蜜调和。取姜汁时,将生姜洗净粉碎,用无菌纱布挤压取汁。关节痛则不用姜汁,用蜂蜜调和,然后就可按药方进行制作。 关节痛:肉桂、炮姜、白芷各10克,研成粉末,加一些蜂蜜进行调和(因为蜂蜜可驱寒祛湿),药膏就好了。将一小勺药物放在药膏上,如果是胳膊疼,就要找曲池穴(屈肘,在手肘窝外横纹尽头的窝里),如果是膝关节痛,贴在两个膝眼上(有内膝眼和外膝眼,在膝盖的两个窝眼处),用胶布固定,贴10个小时,10天1次。 鼻炎:取白芷3克,细辛1.5克,白芥子3克,苍耳子3克,辛夷花1.5克,捣碎弄成粉末,用姜汁调和。贴在大椎穴(低头,后颈颈椎最突出的高骨下的凹陷处)、肺腧穴(大椎穴下往下数三个突起,定住,再往两边约一个大拇指直径宽的地方)。贴2个小时就要取下来。10天贴1次,连贴3次。如果经常流鼻涕,导致头痛,则说明鼻炎较严重,应用蝉衣1.5克,蛇衣3克,全蝎2克,诃子3克,乌梅肉3克,磨成粉用姜汁调和,贴风池穴(颈后枕骨的下缘,距耳朵后部约两手指宽的凹陷处)、大椎穴、肺腧穴,贴4个小时,7 天贴一次。 便秘:取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磨碎加生姜汁

少许,贴在肚脐、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气海穴(肚脐正下两个手指宽处),每次贴6小时,每7天一次,连贴3-5次。 驱寒升阳:取吴茱萸10克,磨成粉,用姜汁搅拌均匀,取麝香壮骨膏贴在小腿上的足三里穴、肚脐和脚心,每3天贴敷一次,每次贴6个小时左右,可祛寒升阳,治疗老寒腿、手脚冰凉。(整理/快乐老人报记者李仲文) 三伏贴药材逐个看 主要药材:细辛、甘遂、白芥子、元胡、吴茱萸、人参、生姜 北细辛药效较好,它辛温入肺经,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通窍的作用。由于药效较“猛”,一般用于内服的量不会超过2钱。而三伏贴是外贴皮肤,细辛正好能发挥作用,将药效更好地渗入人体中。 白芥子辛温入肺经,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在三伏贴中,主要是起到刺激穴位的作用,帮助其他中药药效更好地进入人体,同时促进人体的气血循环。一部分人贴敷三伏贴皮肤会起泡,除了药贴的过敏反应外,白芥子也会刺激皮肤,因此需要讲究贴敷的时间。成人为4~6小时,小儿为1~2小时。但如果个别人贴敷后皮肤过于痒、热,也可以视情况减少贴敷的时间。 甘遂苦、寒,有毒。能起到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五腧穴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是远部选穴的主要穴位。五输穴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 5 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十二经脉中每经有5 个位属于五输穴,故人体共有五输穴60 个。五输穴不仅有经脉归属,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规律进行配。附: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属性表,根据古代文献和临床实际,五腧穴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按五输穴的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其后《难经六十八难》又做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 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综合近代临床的饿应用情况,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质量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体庭可清泻胃火。 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 系。因而,《难经六十九难》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选取适当的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一取穴法亦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 例如,肺在五行中属金,肺经的实证可取输穴中属水的合穴(尺泽)以泻之。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取尺泽合“实则泻其子”之义。若肺的虚证,刚按“虚者补其母”的方法取穴,“土”生“金”,“土”为“金”之母,故选取肺经五输穴中属土的腧穴(大渊)以补之,这即是本经子母补泻取穴。 除本经子母补泻取穴外,还有他经子母补泻取穴。如肺经实证,可取肾经的阴谷穴, 肺属“金”肾,属“水”取,肾经是取其子经,再取其子经上属“水”的子穴阴谷;若肺经的虚证,可取脾经的太白穴。肺属“金”,脾属“土”,取脾经是取其母经,再取其母经上属“土”的母穴太白。这即是他经子母补泻取穴。 附:子母补泻取穴表,见表3。 3.按时选用 天人相应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内容,经脉的气血运行和流注也与季节和每日时辰的变化密切相关。《难经七十四难》云: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这实质上是根据手足三阴经的五输穴均以井木为始,与一年的季节顺序相应而提出的季节选穴法。 另外,子午流注针法则是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选用不同的五输穴。

合谷穴的神奇作用

合谷穴的神奇作用2012-07-10 10:10:55|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参观了中国的针灸麻醉。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地捻入病人的手部,然后接通电流,就可以对病人起到麻醉作用,医生就能给别人做 甲状腺切除手术。而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现。这个手术现场震惊了美国总统。面对神奇的中医尼克松大惑不解。现场医生告诉他,那根银针扎在合谷穴上,循 经感传到头颈部内,便可以起麻醉作用。 这个合谷穴就在我们的手背上,拇指与十指相连处、通常称为“虎口”的地方。在全 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真可谓神通广大,简 直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你渴望健康和幸福吗?那就赶快和它结为好友吧! 合谷穴也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就是大肠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因为它位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犹如两山之间的低下部分,拇指与十指指尖相接时,在两指骨间有一个低陷如山谷的部位,所以称“合谷”。虎口是指手张开之后它的形状就像大 大的虎口一样。 合谷穴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第一,它部位暴露易于取穴,操作简单便于普及。按 摩合谷穴简单快捷,不受时间、季节等条件限制,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在等车坐车时,都能随时随地给自己来个健康穴疗,即使在和别人聊天时也可以按摩一会儿。第二,合谷穴的治疗 范围非常广泛,研究表明: 【1】针刺合谷穴对呼吸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 【2】针刺合谷穴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 【3】针刺合谷穴可加强胃的蠕动; 【4】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可促进生乳激素的分泌,解决新妈妈的缺奶问题; 【5】针刺合谷穴,能降低脑血管的紧张性,改善动脉弹性,提高搏动性、血液供应量,从而改善脑供血; 【6】针刺合谷穴对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有双向调节作用; 【7】针刺合谷穴可增强正常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效提高免疫力。 由此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由于合谷穴作用显著,取穴和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泛,故被历代医家推崇为广普良药。曾有个针灸医师因为凡治病必用合谷穴,而被称为“合谷大夫”。但“合谷大夫”的 名声之所以流传开来,还是因为他善于利用合谷穴为人治病,也因此治好了很多病人。据统 计,仅相关文献报道合谷穴对于90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所以合谷穴成了大夫们的拿手灵 药。对于普通人来说,按摩合谷穴对自己也有极大的好处。科学院终身教授祝总骧老人家所 发明的《“312”经络锻炼法》所选定的三个穴位就是合谷、内关、足三里。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 一、三伏贴开展时间及基本作用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贴敷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作用: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三是综合作用: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二、贴敷方法 1.患者取正坐位暴露贴敷部位先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皮肤干燥后将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贴敷,用5厘米×5厘米(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的脱敏胶布固定。。 2.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小时,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小时,老人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缩短时间。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病人如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行取下。 3.根据病情每伏贴敷1-3次,连续治疗3年为宜。 三、选取穴位基本原则 1.根据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哮喘、久咳、肺痹、肺胀呼吸系统疾病应首选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其次百劳定喘、脾俞、肾俞、天突. 鼻疾、咽炎首选肺俞、膈俞、大椎、天突等; 风湿类疾病、肩周炎、颈肩腰腿痛首选腰阳关、膝阳关、足三里、关节局部穴位; 痹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应选取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 2.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经穴取之选穴不宜多。每次选用3-4个穴位。辨证取穴、对应取穴及阳性反应穴相结合。 四、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 1.久咳、哮喘、肺痹、肺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不是所有的哮喘都可以治疗,对于病程较长的伴有少气、白稀痰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效果更为显著,但对于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以及支气管扩张伴发哮喘效果不佳,对于可黄脓痰、或咳血的哮喘患者不宜使用。

【精选】合谷穴的神奇作用

合谷穴的神奇作用 2012-07-10 10:10:55|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参观了中国的针灸麻醉。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地捻入病人的手部,然后接通电流,就可以对病人起到麻醉作用,医生就能给别人做甲状腺切除手术。而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现。这个手术现场震惊了美国总统。面对神奇的中医尼克松大惑不解。现场医生告诉他,那根银针扎在合谷穴上,循经感传到头颈部内,便可以起麻醉作用。 这个合谷穴就在我们的手背上,拇指与十指相连处、通常称为“虎口”的地方。在全身数百个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的治疗作用,真可谓神通广大,简直是一个包医百病的万能穴,一个随身携带的大药箱。你渴望健康和幸福吗?那就赶快和它结为好友吧! 合谷穴也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就是大肠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地方。因为它位于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犹如两山之间的低下部分,拇指与十指指尖相接时,在两指骨间有一个低陷如山谷的部位,所以称“合谷”。虎口是指手张开之后它的形状就像大大的虎口一样。 合谷穴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第一,它部位暴露易于取穴,操作简单便于普及。按摩合谷穴简单快捷,不受时间、季节等条件限制,不管是在开会还是在等车坐车时,都能随时随地给自己来个健康穴疗,即使在和别人聊天时也可以按摩一会儿。第二,合谷穴的治疗范围非常广泛,研究表明: 【1】针刺合谷穴对呼吸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 【2】针刺合谷穴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 【3】针刺合谷穴可加强胃的蠕动; 【4】针刺合谷、外关、少泽穴,可促进生乳激素的分泌,解决新妈妈的缺奶问题; 【5】针刺合谷穴,能降低脑血管的紧张性,改善动脉弹性,提高搏动性、血液供应量,从而改善脑供血; 【6】针刺合谷穴对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有双向调节作用; 【7】针刺合谷穴可增强正常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效提高免疫力。 由此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 由于合谷穴作用显著,取穴和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泛,故被历代医家推崇为广普良药。曾有个针灸医师因为凡治病必用合谷穴,而被称为“合谷大夫”。但“合谷大夫”的名声之所以流传开来,还是因为他善于利用合谷穴为人治病,也因此治好了很多病人。据统计,仅相关文献报道合谷穴对于90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所以合谷穴成了大夫们的拿手灵

三伏贴配方及贴敷方法

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一种综合干预的方法,其效果与贴敷方药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均有一定关系。为了保障这一疗法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规范临床操作、指导广大患者科学就医,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组织全国长期应用这种疗法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课题组(参加单位: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辽宁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充分依据临床研究证据,根据临床使用的经验,制定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临床应用指导性意见草案,以供广大医生、患者参

考使用。 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瘢痕体质者; 4、咳黄浓痰、咯血患者; 5、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 慎用人群 1、孕妇; 2、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3、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4、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5、2岁以下婴幼儿,因无法确知孩子反应,必须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哭闹情况。

董氏针灸重仙穴重子穴临证应用拓展

董氏针灸重仙穴重子穴临证应用拓展 董氏针灸重仙穴重子穴临证应用拓展董氏针灸重仙穴 与重子穴,针灸临证为常用与多用穴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有必要在此对其功效主治进行反思与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针灸实践。重仙穴与重子穴之定位,《董氏奇穴实用手册》(邱雅昌编著,2012年10月第一版)中说:“掌心向上,自虎口引一直线平行于大拇指掌骨外侧缘,虎口下一寸此线上一点即重子穴,再下一寸即重仙穴。”此书列举了两穴主治如下:重子穴。主治:背痛、肺炎、感冒、咳嗽、气喘。重仙穴。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我们知道,重子穴、重仙穴均有所谓肺分支神经,分布区位正在肺经由列缺经掌面大鱼际到大肠经商阳穴之支线上,其主治亦必与肺经疾患有关。《针灸大成》中有:“鱼际主酒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嗽哕,伤寒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心烦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肢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颌、咳引尻痛、溺出呕血、心痹悲恐、乳痈。”此穴组在鱼际穴附近,故从此意义上说,重子、重仙穴的主治范围,可以看作是鱼际穴的应用发挥。然则,我们对此穴组的主治范围,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重仙穴之部位,在掌心阴面,恰好位于掌背阳面董氏奇穴灵骨穴的掌心对应点。灵骨穴为董针七十二绝针之一,为温阳补气

第一大穴,善于补阳。重仙穴在其掌心对应点,依此推之,其功效当善于补阴。因重仙重子穴组在手太阴肺经上,故其补阴重在补的是肺阴。而临证肺阴虚之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消瘦、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口咽干燥、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而这些症状,恰恰是西医所说的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故而,以此推之,重仙重子穴组从补阴虚方面来说,善于治疗燥、火、热之证。由此看来,此处推论,恰好与鱼际穴的主治范围相吻合。邱雅昌《董氏奇穴手册》中在论及重子重仙穴组言“------前述小间穴可治疗咳吐黄痰,若支气管炎痰粘稠不易咳出者,针重子重仙则易咳出。 ------”。按照我们以上的推论,重子重仙穴组善于补阴虚,特别是能补肺阴虚,善治肺热肺燥之症,支气管炎痰粘稠不易咳出,针此穴组大补肺阴虚,滋阴润燥,痰当然就易咳出矣!此处当为重子重仙穴组主治推论的一大明证。《难经·二十九难》云:“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中风偏瘫的患者,常易出现手指拘挛不伸,阴阳不平衡之证,重子重仙穴可治之,原因即为此穴组可大补阴虚。以上当为重子重仙穴组之临证应用拓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补充验证。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

三伏贴的正确配方三伏天将至,每年到这个时候市民最关心的就是把握时机,在三伏天用三伏贴治疗自身的疾 病,尤其是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用过一次三伏贴的市民都有这样的疑惑,觉得三伏贴确实是管用的,但却不知道三伏贴的确切配方是什么,为什么能起到这样好的效果 下面就请中医肺病专家姚儒省给市民解答疑惑。姚主任表示,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温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手的虎口有什么穴位

手的虎口有什么穴位 文章目录*一、手的虎口有什么穴位*二、合谷穴有什么功效*三、合谷穴的配伍方法有哪些 手的虎口有什么穴位1、手的虎口有什么穴位? 手的虎口位置的穴位叫做虎口穴,又名合谷穴,定位是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就是合谷穴。 2、合谷穴的针灸方法有哪些? 2.1、针刺。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肩、面部;或深刺2.0~ 3.0寸,透劳宫或后溪时,出现手掌酸麻并向指端放散。针刺时针尖不宜偏向腕侧,以免刺破手背静脉网和掌深动脉而引起出血。此穴提插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伤及血管引起血肿;孕妇禁针。 2.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 2.3、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等。 3、合谷穴的按摩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按摩合谷穴时,可用双手拇指以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摩。内庭穴位用双手拇指直接点压双足二、三趾之间,可起到立即止痛效果,坚持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按摩该两穴位后一般3—5

日可起到治愈效果。 3.1、按法: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 3.2、揉法:将拇指指腹放在合谷穴上,作轻柔和缓地揉动。 3.3、一指禅推法:把拇指指端放在合谷穴处,以腕关节摆动,带动拇指作左右摆动。 3.4、点法:把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伸直拇指压而点之。 合谷穴有什么功效1、治疗头痛 日常经常按摩虎口穴,能够很好的治疗失眠行疼痛还有神经性头痛,同时对于颈后疼痛也有一定的功效。 按摩方法:应该要双手中的拇指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交替按摩,每天坚持按摩2~3次,每次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止痛效果立竿见影,坚持一周能够治愈。 2、治疗感冒 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经常的按摩合谷穴,因为合谷穴有 预防感冒的作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轻微的感冒可以用按摩合谷穴配上一杯温开水,加快感冒痊愈的速度。 按摩方法:左右手各按摩大约10分钟左右。 3、治疗牙痛 虎口穴对于治疗头痛还有牙疼的请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止痛的作用非常的迅速。对这个穴位进行针灸,这样具有麻醉

2021年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欧阳光明(2021.03.07)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的功效 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全新磁药叠加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

原穴的临床应用

原穴的临床应用 黄玉建 (南宁市中医院,广西南宁 530012) 关键词:原穴;诊断;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R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7486(2005)0120036202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所属的原穴,故名“十二原”。《灵枢?九针十二原》[1]曰:“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故原穴反映脏腑及十二经脉的病变。因此,据原穴的反应变化,不但可推断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状态,而且也能诊断脏腑经络病变,进而对疾病的预后转归也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原穴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原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111 定性及定位 通过望诊、按诊来判定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望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望原穴区域有无出现红晕、苍白、青紫等色泽变化;二望原穴有无瘀斑、丘疹、凹陷等形态异常反映,以诊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如:太渊见点状红赤或伴有丘疹,乃为肺热咳嗽等。按诊:用指腹按压原穴测知异常感觉和形态变化。如:按压穴区出现胀痛、灼热、针刺、触电样感觉等,一般有急性或炎性病变,酸麻感多属慢性病,麻木则为顽固性疾病,形态异常如条索状、结节状等一般多属慢性病。 112 判断病人的性格 中医讲七情太过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会导致人产生各种疾病,进而影响人格。反之,人格对疾病也产生影响,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灵枢?通天》[1]都论述这方面内容。我们认为原穴是可以反映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机能的强弱,再配合其它穴位,就能大致判断病人的性格。如:太冲穴凹陷,喜按,有酸痛感,说明此人肝气不足,魄力欠佳,同时肝俞、气海均有明显压痛,按之快然,由此可断定此人谨慎有余,胆量不足,易患肝阴不足之病症。 总之,通过望诊,按诊,结合病人的主诉和其它诊法,可为辨证施治提供一个可靠、直观的依据。 2 原穴在治疗上的运用 211 治疗脏腑病症 临床上常把原穴作为主治脏腑病症的主要穴位之一。如:肺脏有疾,取太渊针刺;肝脏病变,取太冲治之,每获良效。 212 原穴与络穴配合应用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原穴与络 穴,它们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络穴是由络脉别生部位,主治表里两经有关病症。临床上,它们可以相互配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原穴与络穴配合应用有4种方法:第一,本经的原穴与络穴相配;第二,本经的原穴与表里经的络穴相配;第三,嫩经的原穴与同名经络穴相配;第四,取本经的原穴与对应两经相配。如:肺经有病,按第一种方法,取太渊与列缺相配;按第二种方法,取太渊与偏历相配;按第三种方法,取太渊与公孙相配;按第四种方法,取太渊与飞扬相配。临床上如能灵活运用,效若桴鼓。 213 按时辰取原穴 根据经脉气血流注时间规律来选穴位施治,也能取得较好效果,因此,按时辰取原穴有3种方法:第一,按一日中各脏腑经脉气血盛衰开阖的时辰取其原穴,治疗本脏腑经脉病症。如:上午卯(5—7)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所主,此时取合谷穴治之,余仿此。第二,按子午流注纳甲法开穴,即在原穴开穴时间,配以相表里的络穴,效果也很好。如:乙日戊寅时,取胆经的丘墟,配以表里经肝经之络穴蠡沟,丙日已丑时,取肝经的太冲,配以表里经络穴光明,余仿此。第三,子午相化开穴法。它是根据子午相冲化合六气的规律,对人体脏器纳支配合相生关系,开其相冲而相生的经络穴位,即子午相冲胆生心,丑未相冲肝生小肠,寅申相冲肺生膀胱,卯酉相冲大肠生肾,辰戌相冲心包生胃,巳亥相冲三焦生脾,如:子时用胆经的丘墟穴,可同时针刺心经的神门。 3 原穴在预后转归的运用 如何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呢?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可有许多理化检查结果来帮助判断。但是,临床上,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来判断,而这种方法在传统中医是常用的,即对原穴的诊察,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论述:其一,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它能诊察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推断脏腑功能的强弱,故《难经?六十六难》[2]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其二,原穴的部位,大都位于四肢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原穴多有动脉,通过对原穴的脉诊,不但能指导诊断、治疗,而且也能为疾病的预后转归提供一个重要的客观指标,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1]说“凡将用针者,必先诊脉”。如: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若太 ? 6 3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005,Vol181No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