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的生物性与健康3

人类行为的生物性与健康3
人类行为的生物性与健康3

人类行为的生物性与健康

诸秉根人类行为与健康

?行为造成的身体健康问题:心身医学/行为医学领域(如A型行为;过食行为)

?行为本身的健康问题:如过渡攻击、抑郁、自杀……传统上为病理心理学、精神病学研究

获得健康心理比健康身体更难!?

人类行为的双重性

?人类行为的文化性:人类是社会性群体,每个个体必然承载其群体的历史、文化,就如人必须吸氧那样。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很强调这一点

?人类行为的生物性:人类是“最高等的”生物,其行为必然有作为生物方面的普遍特性。这些普遍特性能说明人类健康问题。生物学家、实验医学家……执迷于此

向人及黑猩猩展示

人类个体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人类进化发展了,但基本上还是旧石器时代的脑和身体(如脊椎骨、骨盆),如何影响健康?

?人类行为具有原始生物性,如何影响健康?

比较行为学:学习与探究行为

?印记/铭记(imprinting)

?习惯化与敏感化(海兔缩鳃反射)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探究(exploration)行为

动物的印记行为现象

?印记(imprinting)现象(Lorenz ):雏鸡、鸭、鹅、羊、狗、猴等,出生后很短时间内见什么,就跟随之

Konrad Lorenz (1903-1989)

动物的印记行为及意义

?印记的特点:很短时间学得,不需要进一步强化,持久保存(不易消退);只(易)发生在发育过程中某些时期(关键期,critical period),特别是刚出生的早期

?印记的意义:个体今后生存发展;族类认同(与同类交配,得以种族繁衍)

?印记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稳固的(hard-wired)神经回路形成

其他有关印记现象

?母亲印记(Mother-imprinting)

?同伴印记(companion-imprinting)

?错记(Mal-imprinting):人工环境下形成,影响以后行为(认异类为父母、玩伴、性对象)

人类的印记行为及意义

?早期与母亲等的相认、感情共鸣---对人性“爱”的感情获得、性对象的确立等人性行为(human behavior)获得具有重要意义。

?早年学习经验及习得模式(第一次;初试;最早....)对成年行为模式有重大影响。

?结偶期(成年初期)---一见钟情的生物学基础;对夫妻婚姻生活有长远影响意义。

?创伤学习(traumatic learning)---突然、意外发生的强刺激(正性或负性),长久难以抹去。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早期不良环境影响的长远后果

?造成身体及心理易感素质(疾病易感性)

?病例:

1、“世上最可怜、被遗弃的”大二女学生陈某;

2、不肯叫妈妈、沉溺于网络的高二男生朱某;

3、忧虑得了严重胃病的64岁退休女教师

动物的探究行为及意义

探究行为(explorative behavior):

?动物的行为特征之一

?随年龄而改变:从婴、幼年开始;青壮年最盛;此后慢慢减退

?存在性别差异:雄性高于雌性

?是其他行为活动(如觅食、求偶、领地保护、有目的学习等)的基础动物的探究行为:如果刺激不足,寻求刺激(娱乐)

?制造一些不必要的,但能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增大行为量(野猫朴死

鼠;狗玩小球;人类一些体育/舞蹈活动等等)

2. 对寻常刺激作出超常反应,以此增强行为总量(过激/放纵行为,如寻

事斗殴;借故损物、损人,甚至伤己; 过食以至肥胖等)

动物的探究行为:如果刺激不足,寻求刺激

3. 发明些新活动来增加行为量(动物逗弄游客;人类创新/探索活动)

4. 对低常刺激作出正常反应以增加行为量(猴、狮、虎等在笼内不断来回踱步;鸡毛当令箭)

5. “人为地”强化所选择的刺激以增加行为量(都鸟拖蛋;小鲱鸥啄红点;强化性别差异刺激;人类艺术品/音乐等)

动物的探究行为:如果刺激太强烈,避免刺激

?设法抑制对刺激的感受,以减少行为量(在陌生新环境里蜷缩/小动作;沉思、瑜珈、宗教仪式、转化性躯体疾病、心理咨询、氧吧等等)

比较行为学:领导或统治行为

狒狒社会的统治法则

1. 必须明确表示出与众不同的服饰、高人一等的举止和姿态;

2. 在激烈对抗的时候,必须慑服下属;

3. 在与下属面对面交锋时,必须能用强力将对方镇压下去;

4.斗心计而不是斗体力时,必须要比下属棋高一着;

5. 必须要能够平息下属之间的争执;

6. 奖励高级下属,让他们享受他们的高位允许他们享受的权益;

7. 必须保护弱小成员,使之免遭过分的迫害;

8. 对群体社会活动必须有决定权;

9. 必须随时使最低层的人民放心;

10. 必须带头击退来自外部的威胁或攻击;

11.与其他群体首领拍背、拉手,争取友好相处的外交活动(黑猩猩,珍·古道尔)

对人类领导或统治行为的思考

?相争(如选举)以取得领导地位(最强者):单位、地区、国家

?下属在一定时间内认同服从领导者

?领导协调下属之间融洽共事,而不是利用或挑起下属间的斗争来治理?最高领导下的层级统治/管理(不要大权独揽)

?首领还应是所在文化的代表、甚至是文化传承者中的杰出人物

?对领导者道德约束的必要性--- 人类领导者与动物领导者的区别

?人类领导者遇到的困惑:生物学上强意味着领导、占有;文化上强意味着

领导、约束自身或奉献

比较行为学:攻击行为

生物学上的攻击反应:

1、对领土的保卫和征服;

2、对在组织良好(社会性)群体中的统治地位的维护;

3、性攻击(异性间及同性间);

4、意在结束禁绝状态的敌对行为;

5、对食物对象的攻击;

6、对捕食者攻击的反击;

7、加强社会法规的道义性和惩戒性的攻击行为;

8、对己群保护,对他群攻击;

9、自然状态下存在抑制攻击的机制,会避免因为无节制攻击而导致物种灭绝。

10、局部情况下的“变态”攻击行为,常常是因为抑制攻击机制的破坏

生物学上变态攻击行为

?母鼠食子:母性行为与子代数量关系;天生母性行为存在缺陷;

?饥饿状态老鼠,残杀弱者,弱肉强食;

?人为挑起的动物间恶斗;

?母黑猩猩残杀嗜食其他猩猩的幼子(珍·古道尔,偶尔发现)。

人类攻击行为:人类天性好恶?

?人类天性好攻击(生物学上规律)?

洛伦兹的“精力释放”模式、

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 和弗罗姆(Erich Fromm)的死亡本能说

他人就是地狱(Sartre, 萨特)

人是最危险的生物!

人类攻击行为:抑制机制?

?抑制人类攻击行为的生物学机制(如示弱、哭泣等),被物质文化设施(如远距离攻击武器)破坏

?抑制人类攻击行为的文化机制(不杀生;摩西十戒等等),不尽完美,相反有的促使变态攻击(如圣战、猎杀人头作为成年礼/战利品)

?人类攻击行为异常强/猛烈(如致人死地而后快、形形色色残杀方式、大规模杀戮等等),是人类智力滥用/文化发展的恶果。

人类攻击行为:人类天性本善

?Altruistic helping in human infants and young chimpanzees. Science. 2006 Mar 3;311(5765):1301-3.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 Leipzig

人类攻击行为:非必然?

?人类攻击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特别是早期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规律,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是非必然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一定是规律?!

比较行为学:性行为

?性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

?生物学上的性行为及意义

?人类性行为特点及其意义

性与文化

性的基本生物学特点

?无性繁殖

方式:细菌、真菌、水螅、海绵动物等采

取的方式;

特征:不需要合作者、安全、节能、利己

水螅的无性生殖

?有性繁殖

方式:雌、雄配子结合,再发育成个体

特征:雄性争雌性,雌性不只为“自己”孕育

后代;需要合作者、不安全、耗能、

不利己

生物学意义(或本质):创造多样性---增强

环境适应性

雌雄个体在种系繁衍上的基本作用

?雌性(体)的典型职能:造卵子,400个/女子,20个可受精,(?)成体

?雄性(体)的典型职能:造精子,1亿/一次射出

?雌雄个体投入的差异:卵子是精子的85000倍

?雌雄个体不同性选择策略:

雄性好攻击,草率易变,缺乏鉴别力;

雌性腼腆持重,识别具有优良基因(及授精后能留在身边)的雄性

?生物学上性行为深受遗传、躯体/脑功能、环境等的影响

生物学上的性行为及意义

?生物学上性行为方式: Mating systems

?高等动物性行为功能及其意义

?男人,生物学特性上好色;但文化上对此有很多规范和限制。

男人好可怜?(网络语言)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论语·子罕篇)

高等动物性行为的功能及意义

?性行为的生殖功能(procreation sex)

?性行为的结偶功能(pair-formation sex)

?性行为的固偶功能(pair-maintenance sex)

属于本能行为---种族繁衍

高等动物性行为的功能及意义

?满足生理要求的性行为(physiological sex)

?性行为的娱情功能(self-rewarding sex)

?性行为的消烦解闷(治疗)作用(occupational sex)

?性行为的镇定功能(tranquilizing sex)

非本能需求---行乐、消烦、镇定等作用

?性的探索功能(exploratory sex)

?性行为的商业功能(commercial sex)

?性行为的显位功能(status sex)

非本能需求---探究、获益、统治等作用

人类性行为:一些基本特征

1、人类性行为的强度和多样性在灵长类中突出,原因:

人类女性特有----非周期的经常性性接受能力;绝经期后保持性接受能力;女性主动性行为

有利于结偶、固偶、家的形成、减少攻击及人类社会群体形成

2、人类文化对两性结合的影响巨大:

法律规范(多数为单偶制);

婚俗、性道德等社会要求;

对爱的憧憬、两厢结合的种种故事潜移默化教诲;

聚会、音乐、舞蹈、网络等的复杂媒介。

人类性行为的生物性被文化包裹了!

人类性行为:一些基本特征

3、人类性行为之基本生物学性质,以种种方式、或明或暗地顽固存在。由此为基础的非婚性行为、性侵犯现象难绝!(强奸的自然历史,兰

笛.桑希尔等)

4、女性的性吸引主要为体态、着装、肌肤等视觉因素,而不是靠外激素由嗅觉引发

?色情图片、影视等有“广阔市场”

5、自慰/性幻想等自我缓压方法被广泛使用

名(优秀人物)人绯闻不绝: 歌德一生风流; 沙士比亚性病而终; 爱因斯坦”家丑”难挡; 肯尼迪不分良”劣”; 克林顿……

普通人?

?文化上过分反生物,会造成病态/变态!

(文明的缺憾,佛洛伊德)

人类性行为的病理现象

?性取向问题严重:同性恋、易性癖、窥阴癖、恋物癖、恋兽癖、恋童癖(早期教育不当?)等等

?变态性暴力:种种色情虐待、摧残、杀戮现象,令人发指

?性生理障碍:性恐惧症、性焦虑症、性疲劳症(肾亏)、性冷淡等问题突出

人类性行为病理现象的原因分析

?文化上过分规范/烦琐的反生物性,造成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原因之一

?借助文化发展(文字、电话、影像、网络等)进行的性探索(刺激不足?)造成的严重行为异化(异常):人类智力滥用的恶果之一

?性享乐主义(自然主义)与个体其他人生要义(学业、事业、名利等)的矛盾:青春期危机原因之一

?个体性行为的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与家族/种族繁衍要求的冲突

?个体性行为的自由主义和享乐主义和家庭、抚育子女责任的矛盾

?种种强化的性诱惑和实际有限性能力(男及女均同)的矛盾

视觉疲劳与肾(亏)虚

人类性行为的科学健康观

?传统文化要求:使个人性行为兼顾他人、家庭甚至族群利益,使人因文化传统而“累着”

?性解放主义:使人因性放纵而“累着”

?健康科学观:个人性行为要尊重他人需求;要宣泄,但不“累着”自己(不因此得病,如性病、性焦虑症、性变态症、性疲劳症等)

讨论题

?谈谈你的印记体验,或你所观察到的印记现象。

?人类严重攻击行为的深层次分析。

?试探讨兼顾生物性的人类健康性行为。

中图版选修3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学案

第2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 、转基因成果 1.微生物方面 (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__ 。 ⑵使用______________ _ ,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转基因动物方面 (1)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培育_______________ 、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⑵ 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_ 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 。 3.转基因植物方面 (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抗除草剂、________ 等全新 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 家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其中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多, 其次是_______ __________ 禾口________ 。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⑵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已知,但不少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 入__________________ 的部位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 果。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内容 (1)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①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反对“实质性等同”,因为对食物安全性检测不仅要检测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应 包括其他方面的测试结果;担心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转基因植物的DNA经过重组后, 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者在过了若干年或者一两代之 后,问题才显现出来;担心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 ;担心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因为尽管转基因 农作物只是部分DNA发生重组,但是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是否侵犯了或的权益。

生物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01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千年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计划五年内将政府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预算增加一倍,达到8800亿日元,力争使日本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在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化工、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比上年增加了600万公顷,达5867万公顷。据有关资料分析,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摘要: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 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

生物安全题目

这是上届的考试相关内容,我发给大家仅仅作为参考!后期可能还会有及时更新,大家及时关注. 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害生物因子包括:( D ) A.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 B.基因结构生物体 C.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源 D.以上均是 2.生物危害的来源包括:( D ) A. 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 B. 外来生物的入侵 C. 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恐怖事件 D. 以上均是 3.实验室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 (A ) A.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 B.事故性感染 C.人为破坏 D.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4.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为:( D ) A.检测标本 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C.实验动物 D.以上均是 5.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B )

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 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6.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O1群霍乱弧菌属于:( A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7.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炭疽杆菌属于:( A)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8.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结核分枝杆菌属于:( B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9.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肝炎病毒属于:( B ) A.Ⅰ类毒种 B.Ⅱ类毒种 C.Ⅲ类毒种 D.Ⅳ类毒种 10.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 C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学反思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任何一位教师都应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学生在老师面前是一张白纸,他们信任老师也崇拜老师,甚至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在学生健康成长,学习做人的道路上,教师人格道德的影响力量是巨大的。热爱科学、热爱生命、关心国事、关注环境、爱心助人等等人类优秀的道德情操,需要每位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这并非只是班主任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我们各科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教育方式不局限于课内,课外的教育资源更是丰富多彩。笔者就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为例,谈谈我教学该课文教学中所选用的课外教育资源与教育形式。 1. 创设问题情境,宣传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一组“山清水秀的自然图片”另一组“环境被破坏的警示图片”,通过对比引出原因,从而引入主题,进一步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对生物圈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讨论,充分体会人与环镜的相互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迫切性。 2. 利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真实生动地展示 (1)地球上陆地状况及利用土地对生物圈影响。让同学们明白土地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粮食、棉花、蔬菜、水果、木材的生产离不开土地,家畜、家禽要在草地和养殖场中饲养,城市、乡村更要在土地上发展。激发他们对土地的真爱之情与保护意识。 (2)砍伐森林对生物圈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对“人类使用一次性筷子”中的利与弊进行举例说明交流发表意见。这样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总结、交流的能力,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课堂上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效果很好。从而促进学生在理解利用土地、砍伐森林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达到更进一步的突破。 3. 结合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环保教育“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结合这些纪念日以及本学期学校开展的有关环保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一步进行环保教育意义会更大。在组织学生参加节日活动中,让他们了解其来历和意义,写生物日记,渗透生命教育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及“爱鸟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结合活动主体对学生进行有关生命教育,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4.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上侧重于合作与交流的“小组学习”式学法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多媒体为手段,运用探究、启发、举例等教学方法。使同学间的友谊得到升华,集体主义观念得到加强,通过竞争,利于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适应将来竞争性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会合作,又能竞争的综合性人才。如何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为学生营建交流、竞争与协作的立体空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但在学生交流时,师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一起参与。评价中,主要还是由教师来操作,若能让学生也来点评,实行评价的多元化,会更民主,更合理。这是在以后教学中因加以改正,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汇报课海南华侨中学初二生物组陈婷婷 一、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1)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 (3)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4)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生物反应器及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二、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三、教案准备:

教师:课前让学生按照四大组分别负责四种动物(牛、蜜蜂、猫和苍蝇),通过网络书籍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记录整合以课堂汇报。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四、教案课时:1课时 五、教案过程设计: 教案内容教案 时间教案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了解动物与人类关系及 其密切是因为动物在人 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四大组分别汇报调查的 动物:牛、蜜蜂、猫和 苍蝇,要求每组有组织 语言地尽可能多地叙述 调查的动物在人类生活 中的作用。 其它组在聆听过程中, 积极思考,尝试进行补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的几篇文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外来种引入途径及入侵特性分析* 高贤明1 庄 平1 孙书存2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2. 南京大学南京 210093 外来种入侵已经对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不良后果并给一些国家 和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种入侵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全球普遍的重视但对于外来种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因为外来种与入侵种是两个不同概念也就 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具有入侵的潜能并成为入侵者当前人类生存所必需 的粮油作物家禽家畜等几乎都是外来种由于对人类栽培饲养的绝对依赖 这些物种通常没有入侵的潜能因此也不会成为入侵种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界占 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各自的分布区进入分布区以外其它区域的物种被称之 为该区域的外来种但只有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来种才被称之为 入侵种一个地区外来种的引入通常划分为人为和非人为两大类这种划分显然 过于粗放不利于外来种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外来种本身特点和引入方式分析 本文进一步将引入途径划分为目的引入伴随引入伴人传入自然扩散与渗 透GMO的环境释放全球变化等几个方面具有入侵潜能的外来种通常表现出具有生态适应的广谱性生长发育迅速繁殖力强化学武器持久性高较高的 协同进化的潜力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共生关系等特性对入侵种的入侵特 征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外来种入侵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项目KSCX1-07-01的部分内容 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可入侵性实验研究 许凯扬 叶万辉 曹洪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Elton多样性-可入侵性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群落不容易受到外来种入侵但后来的许多验研究并没能证实两者的负相关性甚至出现正相关的实验结 果在本实验中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为入侵种人为构建不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功能群多样性C 3植物C4植物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梯度的草地小群落通过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群落里的入侵状况来 验证Elton的假说并以入侵种生物量作为衡量群落可入侵程度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共变因子影响的前提下物种功能群愈丰富的群落对资源利 用更充分因而对空心莲子草表现出愈强的入侵抵抗力物种多样性不同但功能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农作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猪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2. 海洋生物技术 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3.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热点领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自身造成的各种污染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培育的基因工程"超级菌",几小时就可降解自然菌种需1年才能降解的水上浮油;日本将嗜油酸单孢杆菌的耐汞基因转入腐臭单孢杆菌,使该菌株既能有效处理环境汞污染,又能将汞回收利用。 4.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等,这些药品可以分别用以防治诸如肿瘤、心脑肺血管、遗传性、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药品。 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身心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的高度发展,为人类了解和调控生命过程,认识和控制疾病,保证和维护身体健康,造就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创造了条件和手段。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人胰岛素、等药物以及抗白血病等“生物导弹”制剂的研制成功与利用,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徐启兵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调查认识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和资料搜集等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爱护动物,体验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 生物反应器、仿生 三、教学策略 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回忆调查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材的活动,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尽量铺设路子让学生去表达他们所了解到的动物跟人类生活的关系。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科学观的积极性。 通过视频展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能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这部分内容,因为事先安排学生进行了有规划的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尽量让更多小组的代表上来汇报调查结果。老师要做的工作是组织评审团给汇报的小组点评以及小组自评,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通过交流认识到动物在我们生活乃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再次强调如何去调查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要点。 四教学媒体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板书]一、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去进行完成几项调查,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进行评价,完成你们手中的实验报告手册。 师: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介绍你们组的调查结果 生(评价):。 请第二组的同学作报告 生(评价): 第三组: 学生报告 学生评价 教师:第三组的比较详细,拟定调查提纲,内容详细,通过调查,同学们对各种动物的营养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报告就到这里。 教师:处理上述之外,还可以: 去农村调查:马拉车、牛耕田。 去饭店调查:鸡鸭鱼肉,生猛海鲜。

生物安全与防护

生物安全与防护 谈涛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 广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在这个定义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是生物安全问题的主体,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承载生物安全的客体。现实危害或潜在风险是生物安全的效应。 与生物有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技术: 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只就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2、转基因生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 狭义: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公斤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因此,生物安全与生物危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因而,通过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动则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医院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控制及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二,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 医院感染概念:从广义上讲,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地其他感染。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生物因子、职业暴露、医疗锐器损伤、基础设施与设置、个人防护意识、工作强度等。针对这些常见的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如:(1) 针刺伤 (2) 通过

论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论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近代的生物技术、尤其是70年代初重组DNA技术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或者即将在医药、农林、轻工、环境保护等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少人认为生物技术将是未来10年高新技术发展的十大重点技术之一,更有人认为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的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粮食问题的关键技术。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生命科学原理和信息及化工等技术,利用活细胞或其产生的酶来对廉价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提供大量有用产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5个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就是人们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信使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不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吗?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它很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即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

术,就被称为“基因工程”,或者称之为“遗传工程”。 现在基因工程已经大范围地在为人类生活服务。以转基因作物为例,根据资料介绍,从1996~1999年全球已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包括有中国在内的4个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999年的399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西葫芦、番木瓜等等,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主要有耐除草剂、抗虫性(Bt)、Bt/耐除草剂、抗病毒等等。这里值得提出的是瑞士科学家不久前开发出可加快维生素A合成的转基因水稻,尽管尚未批准为商品化种植,但因其在解决营养不良问题上非常关键而普遍看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首推美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72%。农业转基因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深受世人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农业转基因技术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专家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高质量食品,但目前人类、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和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应用农业转基因技术非常必要,它能大幅度地减少农业占用的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抗虫转基因棉花已进入产业化,抗病小麦、抗虫玉米等一批转基因作物正等候投放市场;分子育种、作物遗传资源研究、转基因动物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良好,为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练习题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1.生命现象与人类文明 1.1生物大爆炸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命现象。由生物组成 2、生物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3、什么是文明。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目前人类文明遇到哪些问题。 1[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可以从水里爬上陆地的条件是(A)形成以后。 A.臭氧层 B.植物 C.水蒸气 D.肺 2[单选题] 根据考古所得的化石,地球上的生命大概产生于(C)。 A.20亿到30亿年前 B.30亿到35亿年前 C.35亿到38亿年前 D.38亿到40亿年前 3[单选题] 生物大爆炸发生的时间大概是(D)。 A.2亿年前 B.3亿年前 C.4亿年前 D.5亿年前 宇宙150亿年,太阳系100亿年,地球46亿年。 1.2生命的起源 1[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于(D), A.2亿年前 B.5亿年前 C.6000万年前 D.400万年前 2[判断题] 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能人→直立人→智人 3[判断题] DNA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活力论认为生命是一种为物质和超物质的力量。(?) 1.3生命的本质 1[单选题] 生物体是由()等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D) A.水和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和核酸 C.碳水化合物和核算 D.蛋白质和核酸 2[单选题] 在各类元素中,地球上的生命以(A)作为骨架。 A.碳 B.氧 C.氢 D.硅 3[单选题] 人体的细胞大概有(B)。 A.50万亿个 B.100万亿个 C.150万亿个 D.200万亿个 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是硅。(?)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一、课改理念: 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的第一课时,本来这章是“生物圈中的人”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章,主要阐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以及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特殊成员,有义务保护好生物圈。但本人作出了教学进度的调整依据是3月份“植树节,世界林业节,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结合这些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意义更大,更能激发学生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能力目标:能利用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产

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并使这种意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做到从实际出发保护环境。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查找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资料、图片及组织布置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准备“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的材料,器具等。 学生: (一)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收集资料并整理。 (二)布置学生课前设计科学合理的用盐酸酸雨模拟液对生物的 危害探究实验方案,并开展探究实验,准备上课交流和实验结果汇报。 5. 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举例分析、探究等方法。 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综合的举例,探究等方法,把身边真实、形象、生动的实例展示出来、直观具体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6.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语言交流。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 自恐龙灭绝,人类祖先诞生,人类已经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生活了几百万年,无论它曾是大陆还是海洋,无论它曾为一体还是逐渐分离渐行渐远,人类在这大陆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人类这一种族不断进化,从听天由命到求神佑明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从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转向主动向大自然索取的质的飞跃。例如风雨雷电——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人类一开始敬畏(帝王,被称为天子,其登基时需要祭天以求当权时风调雨顺),后来了解和利用,最后竟也能由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真正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人类社会在这一进程中逐渐形成和成熟。而在人类社会的这一形成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之一,其加快人类探索世界的进程,同时扩展人类的认知;促进人类沟通交流,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现代生物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物之一的人类,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占据着科研的重要地位。新世纪的到来,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既是改造自然,也需尊重自然;既是挑战自我,也是便利生活。总而言之,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也是有利有弊,影响双面的。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二十一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引自百度百科】在古代,人们利用微生物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为百姓的生活服务。现代生物技术与其在联系之中又有着质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利用现有的生物,而且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者改造现有的生物和生物机能。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诸多领域之中,例如医学、农业、环保、信息技术、能源等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被动到主动,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当代,加快生物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单是从学术方面单纯地去不断探索实验,而且是人类在生活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困难需要生物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解决。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领域。 首先,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需要,把不同的生命的基因分子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进行切割搭配,重新连接,然后经过经过一定的途径转入生物体内,并使其中合成的生物信息在生物体内得到明确的表达和复制,从而改变生物的某些特征,或创造出具有新的特性的生物类型,或产生出新的生物产品。【引自《科学技术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运用于生活中的典型。从前,基因虽然能被人类观察推测到,却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控的,只能去认识它研究它,却无法改变它。后来随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的开展,人类可以通过改造重组基因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例如各类疫苗的研制以及接种疫苗后人类得到对相应疾病的防御能力,许多疾病在抗生素的帮助下也不再是无药可医的绝症,这大大有助于人类健康生活,延长寿命。这就是基因工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基因工程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它也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从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的克隆技术。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出生意味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辐射到各个生物科技领域。通过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以及对这些领域中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人们研究出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得出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结论,并对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做一定的展望和预期。 关键词:基因,领域,应用,展望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被视为是 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现代生物技术为什么会引起世界各国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呢?首先,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迎接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五大危机的挑战中将大显身手。其次,生物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畜牧、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促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是 21 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 1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改良微生物的苗种性能 生物技术已用于啤酒酵母的改造,如将α-乙酰乳酸脱羧酚基因克隆到啤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可降低啤酒双乙酰含量而改善啤酒风味,日本生物技术专家还将霉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中使其能直接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省掉了高温蒸煮工序,可节约60%的能源,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1.2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与转基因生物 生物安全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外来物种迁移,外来物种定居、建群、繁衍、扩展,造成对本地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威胁、危害。使之衰退、甚至退化和灭绝;或认为造成环境剧烈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和威胁;或由于掠夺开发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或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有害影响。转基因生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且外源基因能通过繁殖而传代。如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再转入养母子宫内,所培育出来转基因的小鼠、牛、羊等。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担忧主要出自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作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一、可抵御害虫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的作物;二、抗除草剂作物;三、抗疾病作物;四、营养增强性作物。我国农业部已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主要担心和争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可能的影响:该类食品携带的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使动物与人的肠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抗昆虫农作物体内的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和残留的抗昆虫内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随着基因改造的抗除草剂农作物的推广,由于农作物不受除草剂的影响,可能导致除草剂的用量增加,从而导致除草剂在食品中残留量最大;引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抗病毒农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如果转基因高产作物一旦通过花粉导入方式将高产基因传给周围杂草,会引发超级杂草出现,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对天然森林造成基因污染和对这些地区的其它物种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如果有些作物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会将自身的基因转入野生种。如果所转基因是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就会使野生杂草获得抗性,增加了杂草控制的难度,特别是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一个野生种时,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转基因不育品种的不育基因在种植地大肆传播,会导致当地农业崩溃。美国DPL公司和美国农业部联合申请了一个“终止子技术”的专利,并于1998年3月获得美国专利局的批准。该专利技术可使作物种植后得到的种子是不育的,虽然收获了种子,但不能留作种用。“终止子技术”引起国际很大的反响。许多国家认为,由于外观上分不清“终止子技术”生产的种子,通过出售或交换不能发芽的种子,播种后可能会对生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会造成不育基因在种植地大肆传播,会导致当地农业崩溃。为了保护世界生物资源和食品原料,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要求禁止使用“终止子技术”;转入毒蛋白基因的植物,如果毒蛋白能在花蜜中表达,则可能引起蜜蜂等传粉昆虫和植物群落的崩溃,甚至有可能危及其它动物以及人畜的栖居环境和身体健康。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报道,在一种植物叶片上撒上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一种称之为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对叶片就吃得少,长得慢,死得快。4d后幼虫死亡率达44%,而对照(喂食不撒Bt玉米花粉的叶片)无一死亡。这一结果在美国报道后,环境保护者担心今后会有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如果用于食品的植物

生物工程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工程,也称生物技术,是当代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由于其 用途非常广泛,已成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许多重大课题的关键。近年来,人们已在 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不但标志着人类能够从微观上支配和 改造生物,而且它的应用将给人类社会和生活带来巨大变革。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各国政府和科技界都意识到“谁抓住了生物”谁将成为下一个世纪的“霸主”。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天然药物、废水生物处理、食品、应用 一、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良种选育,品质改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 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分离到一种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酶的基因,将其转入特定的树种可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的对造纸业 更有利的植物。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可以限制乙烯的生成,酶活性 降至正常的5%以下,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1个月以上不软化、不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 2、提高植物的抗性 (1)、抗虫 全世界粮食产量因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占14%左右。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害虫,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剂的总金额在200亿美元以上。但化学杀 虫剂的长期使用造成农药的残留、害虫的耐受性、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问题,而利用基 因工程的手段培育抗虫植物新品种除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外,还具有成本低、保护全、 特异性强等优点,从而倍受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已获得多种抗虫基

因,其中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它们已被导入烟草、棉花、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在抗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 (2)、抗病毒 传统的抗病毒作物,是将植物天生的抗病毒基因从一个植物品种转移到另一个植物品种,然而抗病植株常会转变为感病植株,而且作用范围较窄。最近,研究人员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培育有别于传统方法的转基因抗病毒植物,目前最有效的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株获得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3)、抗寒 低温对细胞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细胞内膜结构中的脂质双层流动性降低,导致膜结构损伤,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生物膜中双层脂分子保持流动性,主要依靠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多则抗冻。通过分离能催化形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3-磷脂酰转移酶的基因,并将其转入植物而获得具有抗寒能力的转基因作物,这方面的工作已见报道。同时人们从一些生活在高寒水域的鱼类分离出一些特殊的血清蛋白,即鱼抗冻蛋白及其基因,可以降低在低温下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速度,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 (4)、抗除草剂 除草剂全世界目前约有2000多个品种,在农药市场占有最大的份额。然而除草剂的使用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很多除草剂无法区别庄稼和杂草,有些除草剂必须在野草长起来以前就施用,而且由于抗性草类群落的出现导致使用量增大对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制造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克服这些缺点的理想途径。采用将靶酶基因导入作物细胞,1987年美国科学家成功从矮牵牛中克隆出EPSP合酶基因转入油菜细胞的叶绿体中,使油菜能有效地抵抗草甘膦的毒杀作用。另外,有人把降解除草剂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宿主植物,从而保证宿主植物免受其害,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选育抗磷酸麦黄酮的工程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