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悬崖边的树》精品同步测试河大版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悬崖边的树》精品同步测试河大版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悬崖边的树》精品同步测试河大版

《悬崖边的树》

【预习·发现】

1.给加粗字注音。

悬崖()喧哗()临近()

倾听()倔强()跌进()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孤独()

弯曲()倔强()

3.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节奏。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4.完成填空。

《悬崖边的树》这首诗是正直而勇敢的诗人面对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生活中一个的信念与追求。

5.请概括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6.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的呢?

答:

【探究·深研】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第一节的第一句“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作者写得很含蓄。究竟是什么样的“风”呢?

2.“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

3.第二节中“倾听”这个词表现了什么?

4.诗歌第一节中的“那边”和第二节中的“那里”意思相同吗?

5.“孤独”“寂寞”“倔强”这三个词,作者想要突出表现哪个词呢?为什么?

6.请赏析“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

7.你怎么理解“它似乎即将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8.请你分析树代表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 这首诗,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真挚的情感,独特的意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B.全诗中找不到十分艳丽的词语,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却能让读者眼前清晰呈现出奇特的风景。

C.纵观全诗,作者似乎没有什么大悲大喜,写景抒情都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但是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使人能够悟出一些生命的真谛。

D. 这首诗是借自然之物咏志,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迁移·自练】

(一)阅读牛汉的《根》,回答后面的问题。

1.“我是根”对全诗起什么作用?

2.描写根生存状态的句子是哪句?写根的信念与追求的句子是哪句?

3.诗的第三节表现了根具有怎样的心态呢?

4.通读全诗,根的内涵是什么呢?

(二)阅读诗歌《露》,回答后面的问题。

1. 第1小节中后3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这首诗的特点之一是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抒发自己的心曲,请从诗中举例证明。

3.作者笔下的露珠具有怎样的精神呢?

4.请使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几句与露珠相关的句子。

【积累·延展】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寂mò( ) 形zhuàng() zhǎn翅( )

2.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靠近;接近。多指时间、地区。()

②细心地听取。()

③回旋而飞。()

3.文学常识填空。

①《悬崖边的树》的作者是,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等。

②诗歌:是以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

4.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主题。树是作品的主体形象,承载着诗人的人生感受和思考。傲霜的秋菊,象征着有志者的气节操守;美丽的莲花象征了高洁傲岸的节操……请你以“梅”

为写作对象,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不少于300字的作文片段。

5.读下面一则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在小女孩出生18个月时,一次高烧使她变成一个聋哑人。但这位聋哑女孩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从小就喜欢表演。可是因为身体的残疾,她常常被人嘲笑。女孩整天以泪洗面,发誓不再去剧院了,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周末,爸爸突然提出带女孩去登山。在山顶的悬崖边,孤零零地长着一棵枣树,像是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俨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女孩说:“你看,它的腰身被雷电劈成了三个树权,一截一截的都是疙瘩。正是因为它长在招风惹雷的悬崖上,才有了许多劫难。也正是这些劫难,让它成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树……”女孩泪水潸然,点点头:“我懂了!”

后来,女孩潜心钻研艺术,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苦,独特的演艺风格终于得到了认可。最终成为奥斯卡金像奖史上第一位聋哑影后。(选自《意林·少年版》2012年03期)

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悬崖树·豌豆花

刘心武

①社区里有一位年逾八十的老翁,每当看到他,我总不由得想起中国当代诗人曾卓写的短诗《悬崖边的树》,其中最打动我的两句是:“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这位老翁所留下的“风的形状”,只见于他的面庞,而他的腰板,依然挺拔。他的面庞上,有几道粗犷的,仿佛刀刻的褶皱,那几道褶皱之间,则布满细琐的纹路。跟他靠近时,他生命中那悬崖树般的沧桑感,喷溢于外,对视时,他那仿佛蓄满豁达乐观能量的眼神,更直沁我胸臆。他的微笑很特别,淡如清水,没有涟漪,只给你一派宁静,却胜过一切礼节,使你体味到丰富的意蕴。

②他在悬崖上所经历的风雨冲刷涤荡,这些年都陆续写在了一大沓毛边纸上,墨笔小楷,繁体竖写。他曾拿给我看过,说明并不是要我帮助他公开发表,只是希望我能就他那文本的整体格调提出意见。读后,返还他时,我直言,没有太强的感动,却有不小的惊讶。类似的经历,我已经听过读过很多,曾多次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以往所听所读,似乎都没有他这文本那么淡定。

他留下了风的形状,却平静得出奇,促人流泪深思。

③中国有着不少的“悬崖树”。经历风雨冲刷磨砺,根须牢牢抓住山土,虽然“留下了风的形状”,却拒绝沉沦,没有坠入崖下深谷,晴日里展示出一身顽强的青翠,成为一道历史性的风景,这是“悬崖树”们的共性。

④但是,他这棵“悬崖树”,却又有着其个性。社区居民都知道他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经常发“红包”。他在社区绿地健身、散步时,与人们和谐相处,但寡言少语。他很少,甚至可以说基本上不参与展示性的慈善活动。他害怕被表扬、被报道,害怕过分地对他致谢。他总是能默默地、巧妙地把“红包”递送到某些人手中:低工资高负担的绿化工、遭受火灾后的人家、无经济能力让孩子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家长、不慎被烫伤的小保姆、大学毕业后一时没有求到职的应届毕业生、感冒咳嗽的小保安……以雪中送炭为主,却也会锦上添花:谁家乔迁之喜、红白喜事、孩子顺利升学、病人康复出院归家……他也会送上“红包”。

⑤他退休金不菲,子女虽不在身边,但都给他赡养费,他确实比较富裕,但有些人就是不理解:他怎么养成这么个嗜好?他那“红包”都是真正地用市场上卖的红色封套来装捐助,最多的据说达到一千块。

⑥这就又让我想到了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写到一只成熟的豆荚里的几粒豌豆,起初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被一个顽童拿来夹在弹弓里随意弹射,其中有一粒豌豆被弹射到了一处阁楼水笕旁的瓦缝中,那瓦缝里只有少量的淤泥,但那粒豌豆就在那一点泥土里扎下了根,长出藤蔓,开出粉白的花朵。那阁楼住着一户贫穷人家,一个有残疾的孩子,不能下楼活动,每天只能从老虎窗里朝外张望,他听父母讲起过花园,却从来没有去过花园,但他忽然发现,老虎窗外渐渐有了绿苗,又渐渐有了藤蔓,后来更开出了鲜嫩的花朵,那不就是一个空中花园吗?于是他双手合十,感谢上苍这丰美的赐予。

⑦这位老翁也就如同那阁楼老虎窗外、水笕边、瓦缝里蹿出的豌豆花,他的乐善好施,给予人的绝不仅是物质上的襄助,而是宝贵的人情滋养。

⑧悬崖树,充溢着阳刚之气;豌豆花,体现出脉脉柔情。他一身兼秉刚柔二气,难能可贵。

⑨有一次他对我说,总结一生,可用三个字概括:缘、善、爱。他这样排列这三个字,自有他潜在的道理。但是,依我之见,这三个字无妨排列为:、、。善是心根。一切美德,一切美人美事,皆根源于善。中国人常说的良知、良能,我以为就是善的本能与行善的能力。人因有善根,故能生发出爱苗,爱的枝叶繁茂了,能开出艳丽的爱之花:人类大爱、家国大爱、社群之爱、亲情之爱、友情之爱,当然,还有男女情爱……而爱果成熟的过程里,缘分便纷至沓来。

⑩我愿以他为榜样,将悬崖树和豌豆花的禀赋,浸润自己的灵魂。

(选自《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有删改)6.请根据语意为第⑨段的横线处补充三个词语。

7.第③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8.通读全文,请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征。

9.文章写安徒生童话里豌豆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10.第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文章以“悬崖树·豌豆花”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

【预习·发现】

1.xuán huá lín qīng j ué dié

2. 奇特孤单曲折顽强(其它也可)

3.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4.厄运强者

5.展示树生存环境的险恶。生动具体地描绘了树的生活。描写树的外貌、情态。

6.托物言志(象征)

【探究·深研】

1.暴风(肆虐的狂风、凛冽的寒风),还可以理解为命运的打击。

2.狂风无数次掠过,地表的土被不断地吹落到深谷里,悬崖壁立,裸露的山石如斧劈到削。

3.“倾听”是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树倾耳凝神、专注的神情。

4. “那边”指悬崖上,“那里”指树所扎根的悬崖边的石头缝里。

5.倔强。树处于那样的环境,没有同伴,无法交流,“孤独”、“寂寞”在所难免,“孤独”、“寂寞”能唤起人们的理解、同情。但树还表现出更感人的内涵——倔强。这是一种神韵,一种性格,也是一种精神。它不需要可怜,它需要的是得到别人的敬重。

6.

“弯曲的身体”生动地勾勒出树历经磨难的形象。原本是无形、抽象的风,在诗人笔下居然有了“形态”,质感鲜明地走进读者的视野,真是神来之笔。 7.这两句以动写静,表现了树的两种结局。倔强的抗争不是为了殉难,其中包含着强烈的希冀。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升华了树的内涵。8 .树代表着恋眷乡土,经历苦难又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坚强不屈,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知识分子。 9. D (托物言志)

【迁移·自练】

(一)1.点明了诗的核心物象,又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 2.状态: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信念追求: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3.坦然。 4.为了理想与追求,默默地奉献。

(二)1.这几句诗表现了露珠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态:悄然来去,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也不乞求别人的爱怜,平凡但不失美丽。 2.如晶莹的“露珠”与“星星的眼泪”及“璀璨的明珠”之间的桥梁就是联想。3.不因自己的渺小而自卑,不因自己的消失而苦恼,把生活当作一种恩赐。4.朝霞闪着耀眼的金光,花草叶瓣儿上的露珠儿,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一闪一闪地滚动着。

【积累·延展】

1. 寞状展

2.①临近②倾听③飞翔

3.①曾卓当《门》《悬崖边的树》②抒情社会生活分行

4. 示例:偶然一次,看见一株即将枯死的梅花,枝干无奈地耷拉着。枝头上飘零着几片落叶,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我想,这难道就是傲立的梅花吗?

过了几天,枝头慢慢露出了花芽,渐渐地长出了花苞,但在寒风中,显得多么弱不禁风,我不敢想象,这么弱小的花苞。能存活多久。

又过了几天,我特地去看它,我惊呆了。一株被我认为毫无用处的梅花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绽放出了满枝的花朵!

一朵朵花昂然挂在枝头,散发出缕缕的花香,有谁会知道它的花苞要在寒风中经历多大的努力,才能绽放?当春天到来,百花争艳的时候,梅花却在角落里悄悄地凋谢了。

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战斗在荒天雪地中的塞北开发者,他们像青松,像秋菊,却更像这梅花。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难道他们不具有梅花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吗?

5.命运有时会把人推到意想不到的浪口,消极沉沦只会一事无成。唯有做一颗与众不同的树,才会成为最绚丽的风景。

6.善、爱、缘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 豁达与慷慨。

9. 是为了说明老人“就如同那阁楼老虎窗外、水笕边、瓦缝里蹿出的豌豆花,他的乐善好施,

给予人的绝不仅是物质上的襄助,而是宝贵的人情滋养。” 10. 表明了作者愿以老人为榜样,将老人所代表的精神,浸润自己灵魂的愿望。11.①以“悬崖树·豌豆花”为题,借物喻人,赞扬老人“悬崖树”般的阳刚之气和“豌豆花”般的脉脉柔情。虚实相生,老人为“实”,“悬崖树·豌豆花”为虚,。②“悬崖树·豌豆花”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据此来组织全文,使众多材料组织得井然有序。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河大版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D卷 一、知识运用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神秘mì张骞qiān失踪zhōng崩塌tā B . 遇难nàn丰盈yíng“luó茁壮zhuó C . 飞禽qín掘堤jué荡漾yàng干涸hé D . 恐怖bù水泵bèng瞬间sùn威胁xié 2.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嫩芽(nèn)酬和(hé)人声鼎沸(dǐng) B . 精致(zhì)和煦(xù)囊萤映雪(yíng) C . 籍贯(jí)妖娆(náo)微不足道(dào) D . 宽恕(shù)伦理(lún)迫不急待(jí) 3. (2分)选出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 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其实心里却不以为然。 B . 同学们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自然分数差距也就大了。 C . 语言的发展使得汉语里很多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D . 本月日本已经连续发生多次地震,但居民们对地震早就麻木不仁。 4. (2分)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它主要承担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的发射任务。 ②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建设也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③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位于海南省文昌市。

④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低纬度发射的市场空白,为我国参与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竞争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A . ③①④② B . ①②④③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②③④ 5.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 . 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 . 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 . 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6. (2分)下列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B .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C .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D . 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二、文化积累 (共1题;共8分) 7. (8分)(2017·龙东)诗文默写。 (1)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 , ________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九年级语文单元测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1、埠舷腻隙2、成×→陈/ 具×→俱/ 踢×→剔/ 鹊×→雀/ 3、(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或:钟鼓乐之)/(窈窕淑女)(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在水之湄/或:在水之涘)(3)羌笛何须怨杨柳(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或: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或: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4、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纸笔→文思/ 献媚→尊敬/服从→忠诚/权势→实学/伙伴→朋友/小人的心→君子的志气) 5、(1)睡眠对于人的健康(2)“改善”改为“提高”(3)句末加“的口号”(或“的目标”或“的倡议”) 6、现象:到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没有烂漫的鲜花,只有天寒地冻。/规律: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7、①老舍②骆驼祥子③斯威夫特④《格列佛游记》 8、(1)两个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强化了对经典的认同,肯定了文学经典对中学生成长的意义,因此都十分重视在中学阶段普及推广文学经典。(2)示例:(一)《骆驼祥子》写的是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从中我懂得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同时也要知道要珍惜现看的幸福生活,同情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二)这样的阅读除了感官上的快感,表层上的享乐外,是对文学的背叛。(这样

也削弱了文学经典对人们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容易亵渎文学经典)。 9、表明船身很重,暗写了粮食丰收。10、画面肮脏、灰暗,使人看到了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暗淡的色彩,预示着主人公命运的不佳,创造了悲剧的氛围。 11、不仅体现了江浙一带贫苦农民的共同外貌特征,而且可以使人看到旧中国广大贫苦农民的命运。12、透视出农民希望和担心的矛盾心理。13、意在强调这样的故事不只是在一处发生,而是各地天天都会发生,指出了故事的普遍意义,揭示了农民的悲惨命运。14、(1)昏暗(2)在(3)捕鱼(4) 下棋 15、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1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7、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 18、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但在钱被偷的情况下,还分种子给被偷的女人,后来父亲的钱失而复得。19、因为③段写父亲的钱被偷时的焦急心情,对他人的猜疑及不信任;⑩段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20、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21、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珍藏已久,因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视,更能衬托父亲善举的可贵。22、不矛盾,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与下文父亲慷慨地把自己的种子分给素不相识的女人的善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父亲的善良。)

苏初中语文《乡愁》一等奖说课稿

苏初中语文《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学习这首诗,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余光中自称《乡愁》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现实感,又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本诗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而教学难点则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

初中语文考试试卷及说明

初中语文考试试卷及说明 一、考试性质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教育厅制订的《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 三、命题原则 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四、考试范围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积累和运用 识字主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正确拼写音节、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写字的考查,要关注学生写字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准确用词;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字典、词典。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积累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及灵活运用于表情达意中。 辨析并修改常见病句。(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积累课内(阅读、文体、文化)知识,潜移默化,触类旁通。 (二)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等。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考查,重在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基本文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并能简要地归纳概括及作适当的品评。 掌握常见文言虚词(之、其、以、而、为、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了解、辨析常见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常见常用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但不应直接考查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 2.现代文阅读 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并运用于阅读理解之中。 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查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3.阅读名著。作为浏览能力考查的重要载体,课外名著阅读重在识记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课外必读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词语解释 (1)

河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词语解释 1.归省:回家探亲。 2.行辈:辈分。 3.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4.凫水:游泳。 5.弥散:向四处扩散。 6.蕴藻:一种水草。 7.家眷:指妻子儿女等,也专指妻子。 8.漂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9.褶皱:地质学上指各种弯曲状态的岩层,这里指延绵起伏的山峦。 10.娇嗔:少女不满或责怪他人的样子。 11.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12.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13.胳肢:在别人身上抓挠,使发痒。 14.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15.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16.违阔:离别,阔别。 17.橐橐:象声词,这里指皮鞋触地时发出的声音。 18.匝道:绕圈的行车道。 19.并行不悖:同时行进,互不冲突。 20.昭苏:苏醒,恢复生机。 21.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22.迥异:差别很大。 23.鸟瞰:从高处往下看。 24.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 25.老妪:年老的妇女。 26.疏浚:为疏通、扩宽或挖深河湖等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水下土石方开挖的工程。 27.栓塞:堵塞。 28.偃旗息鼓:放到军旗,停止战鼓,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消弱。 29.惬意:称心,舒服。 30.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的样子。 31.豁然:开阔的样子。 32.俨然:整齐的样子。 3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彼此相通。 34.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35.叹惋:叹息感慨。 36.足鸡豚:指有丰盛的菜肴。 37.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 38.澌亡:灭亡。 39.翘足而待:一抬脚就可以来到,极言其时间短。 40.恪守:严格遵守。 41.矢志:发誓立志。 42.倒坍:倒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九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拮.据(jié)伫.立(chù)静谧.(mì)免冠徒跣.(xiǎn) B、强聒.(guō)不舍襁.(qiǎng)褓亵渎 ..(xiè dú)妄自菲.(fěi)薄 C、遐.(xiá)想睿.智(ruì)狡黠.(jié)以彰其咎.(jiù) D、挑剔.(tī)锲.(qì)而不舍留滞.(zhì)惴.(zhuì)惴不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喧嚷重蹈覆辙亵犊断章取义 B、朦胧脑怒成羞零驾润如油膏 C、襁褓肃然起敬禁锢媚上欺下 D、憧憬登峰造极咀咒气吞斗牛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乡》——鲁迅——《呐喊》 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谈读书》——培根——法国哲学家,作家 D、《孤独之旅》——曹文轩——《草房子》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妄自菲薄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 ....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6.默写。(15分) ①千嶂里,。人不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已是黄昏独自愁,。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市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朱元思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 开。

初中语文考试题

语文适应性试卷·第页(共页) 110准考证号: 井研县2011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适应性考试 语文 第Ⅰ卷 说明:1、本试题共10页,1—2页为第Ⅰ卷,8—10页为第Ⅱ卷,第Ⅰ卷为客观题,第Ⅱ卷为主观题。 2、第Ⅰ卷的答案请用2B或3B铅笔涂抹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第Ⅱ卷的答案直接答在试卷相应的 位置。 3、本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24分,第Ⅱ卷126分,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 嶙峋() 获益匪浅() B.炽痛() C.取缔() 转弯抹角() D.不逊() 期期艾艾()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亵读 陨落 一代天娇 吹毛求疵 B.阔绰 倒坍 怡然自得 通宵达旦 C.荣鹰 恻隐 中流抵柱 狂妄自大 D.讪笑 污秽 语无论次 纭纭众生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创新的过程。 A.凝结 积淀 汇合 B.凝聚 积淀 融合 C.凝结 积累 融合 D.凝聚 积累 汇合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从未低头,地震雪灾都不惧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诚的13亿人民。 B.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少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D.大家认为张湛同学提出的建议很好,都异口同声地表示赞成。 chu?lín xún fěi chìch?u chúyàng tìpán shān mu?xùn tiǎo xìn ài

河大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河大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1—3题,13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共3分) ,。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每题2分,共4分)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现对爱情的坚贞执著的名句是 ,。 (2)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个描写“节日”的完整句子。 3. 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2分)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 (4分)溪流大海生命 (1)描绘自然景物: (2)表达你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第二部分 (5—25题,47分) 一、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

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5.本文的作者是(朝代)的科学家、政治家。(2分) 6.朗读下面两句话,看在什么地方停顿才恰当。(用“/”表示停顿,每句限停两处)(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用讫再火令药熔。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冒 (2)有奇.字素无备者奇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火烧令坚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9.这段文字中有哪些短语突出了“活板”的“活”这个主要特征?请摘出来,并且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 板”的什么特征。(2分) 10.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它与什么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你学习了课文又了解了上面的知识,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①载人宇宙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和工作,执行航天任务并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我国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的主要 ..用途是进行近地轨道飞行,试验载人航天技术;考察轨道上失重和空间辐射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发展航天医学;对地球资源进行勘测,为经济建设提供资料。 ②我国研制的“神舟”号载人宇宙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由乘员返回舱、轨道舱、服务舱和应急装置等部分组成。返回舱的形状像一个古钟,它是整个飞船的心脏,是飞船上升和返回过程中宇航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不仅要求和其他舱段一样能承受起飞、上升和轨道运行阶段的各种应力和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求能经受再进入大气层和返回地面阶段的减速过程和气动加速。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道上的工作场所,里面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服务舱安装推进系统、电源和气源等设备,对飞船起服务保障作用。应急救生装置保障能在紧急情况下使宇宙员安全返回地面。 ③此外,载人宇宙飞船还要采取如下措施以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一是环境控制措施,主要作用是调节

初中语文八上单元测试卷答案(全套)

八上语文第一单元参考答案 1. zhuì湃 yí酣 yùn 灼礴籁 2.修改①:将“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和“一个优秀的选秀节目”调换位置。修改②:删去“之所以”或者“因为”。 3.①乌蒙磅礴走泥丸;②金沙水拍云崖暖;③野菜充饥志越坚;④赢得生前身后名;⑤雄关漫道真如铁;⑥不到长城非好汉;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⑧零落成泥碾作尘。 4.(1)示例:节俭是国家富强的良方(3分),浪费是转瞬即逝的露水(3分)(符合要求即可)。 (2)示例:活动名称——评选节俭之星(2分) 目的——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2分)(合理即可,用题目中的内容作答不给分) 5.孙悟空(2分)三打白骨精(3分) 6.描述了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7.视觉:“天上闪烁……宝石”“黑的山峰……一口井”,写山高;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触觉:“才觉得寒气……打着颤”,写寒冷。(意思对即可)。 8.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大;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意对即可)。 9.如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静。(试根据描述得生动形象与否酌情给分)。 10.①3D打印的技术是一种不需要传统刀具和机床就能打造出任意形状、根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②3D打印的材料是能发生固化反应的材料,能“打印”出实实在在的三维立体模型;③以3D打印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成本更低,研发周期更短。 11.句话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3D打印机能精准地复制原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12.“基本”是大体上的意思,在句中则说明了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在大体上是相同,但并未排除“打印材料却是不同的”。“基本”一词的使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答案示例:饿了,直接复制一个汉堡;冷了,直接复制一件衣服;热了,直接复制一台空调……(开放性试题,想象合乎情理即可) 14.⑴“我”与“壁虎”对话;⑵爷爷与木子爷爷争执,保全了大门外的柳树。 15.突出祖屋给我带来温馨、美好的感觉。 16.一个“压”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屋倒塌给我带来的伤感之情。 示例:乡村的炊烟,它常常使人想起父亲在田里的劳作、母亲在灶边的操劳,使人怀念乡村生活的恬静、安适与美好。 八上语文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1. Chà眷 chan 嫣 nìng 袤懵 xuán 2.修改①:将“实现”改为“创造”或“创下”。修改②:删去“观众” 3. ①隔江犹唱后庭花;②烽火连三月;③尚思为国戍轮台;④留取丹心照汗青;⑤烟笼寒水月笼沙;⑥乡书何处达;⑦随风直到夜郎西;⑧恨别鸟惊心。 4.①:(1)必须走中国道路(2)必须弘扬中国精神(3)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②:言之成理,语气委婉即可。 5. 示例一:“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包含了作者悲

部编版初中语文《春》优质说课稿

《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春》(板书:课题及作者朱自清),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逐一阐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的每篇课文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二、学情分析 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 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五、教学理念 1、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还强调“要加强朗读,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 2、联系现实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来阅读本文,并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景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体现新课程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3、重视互动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讨论的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在互动合作中自主构建探究问题、发现解决问题途径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学得合作技能。 六、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学中悟。 3、探究讨论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集锦

一、语病专项练习 1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C、对科学问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次有好结果。 D、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 2 ()A、《医师法》明确规定,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医师必须要加入当地的医师协会。 B、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互联网,是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C、牌匾格调低俗怪诞,固然不雅;崇洋媚外,带有殖民文化色彩,也为国人所不耻。 D、我国今年国债发行规模一千九百五十二多亿元。 3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4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我们要改革和完善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技新体制。 C、今年9月份,“西湖达利”有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推到了针织分公司和制衣分公司常务副总的重要位置上,这意味着“西湖达利”开始在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贯彻它的快半拍意识。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5 ()A、张口“人权”闭口“人权”的那些议员老爷们,请问美国的白人警察对黑人实施的“人权”究竟是什么货色? B、奥地利的登山俱乐部遍及全国。拥有25万会员,根据会员每年的经济收入况,缴纳一定的会费。 C、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最根本的仍是需求不足。从这样的宏观经济现状出发,仍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推动西部开发。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6 ()A、近三年,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B、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怀素的奔放,八大山人的风骨是汉民族的骄傲,然而梵高的激情、马蒂斯的韵律也早为中国人民所倾倒。 D、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生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近日在山西太原举行。根据计划,今年中央部门所属普通高校面向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源计划将有所增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考录取率都将超过30%。 7 ()A、这是一个英雄的母亲,是一个有着坦荡胸怀的母亲。 B、文章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各个历史时期进行斗争时所采取的战略特点。 C、香烟走私十分猖獗,我国海关已把打击走私香烟列为重点。 D、作者本人时代的和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这是我们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问题。 8 ()A、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B、日前从有关部门证实,2000年9月入学的我国高中新生,将不再使用沿用20年的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各地中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试验

河大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

1.秋夜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三、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四、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五、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感受作者的情感。 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天空 热爱(光明)青虫憎恶(黑暗)月亮 红花恶鸟 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明确:

济阳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单元测试卷

你应该高声诵读俄罗斯伟大诗人_________的诗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4分)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原文是:, 。 (3)江山代有才人出,。《论诗》(1分)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1分) (5)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1分) (6)《木兰诗》中形容北方苦寒,极言军旅生活艰辛的诗句是:,。(2分) 5、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语意完整的有关“黄河”的古诗词名句,并简要说明欣赏的理由。 (1)诗词名句:(1分) (2)欣赏理由:(2分) 6、下面这段话中加横线的四句话有语病或不具体,请加以改正。(4分) 感谢各位参加我13岁生日晚会。(1)看见桌上放着的许多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 (2)我不禁回忆起了从前的往事.我尤其想起了我的同桌张晓波,(3)他是一个多么好的小胖墩!他为了帮助我学习数学,竟然放弃了参加奥赛的赛前训练。在他的帮助下,(4)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修改意见:(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情境,用恰当的语言表述。(2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8、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3分) 书名: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40字以内)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孙权劝学(共10分)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事多。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义。(4分) 博士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孤.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朗读语气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表反问语气,相当于“罢了”)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11写出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本文与《伤仲永》比较课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成才条件的看法。(2

陋室铭优秀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赏陋室之雅,品古人德馨 ——《陋室铭》说课 襄阳市第七中学王俊华 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章短小精美,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 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一)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多媒体辅助法 【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 1、圈点批注法 2、诵读品味法 3、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 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走进陋室 伴着悠美的古典乐曲,多媒体播放“梅”、“竹”、“松”的画面,教师吟诵经典诗句导入新课,然后教师破题,介绍铭文特点。 【设计理念】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所以,导入时诗句的点缀既营造了课堂典雅的氛围,又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朗读感知,踏访陋室 在此我安排了四读蓄势: 1、初读(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找出韵脚,男、女生接读)

2019年初中毕业语文试卷综合测试附答案

2019年初中毕业语文试卷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沉淀./银锭.默契./锲.而不舍 B.续弦./玄.虚粘.贴/拈.轻怕重 C.甜.美/恬.静摄.取/蹑.手蹑脚 D.广.博/粗犷.阴晦./诲.人不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宣泄全愈断章取义断壁残垣 B.慰藉剽悍心有灵犀味同嚼腊 C.贮存鞭挞漠不关心彬彬有礼 D.镌永狡黠纷至沓来川流不息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们在不断改变着观点,例如昨天鼓吹革命,今天讴歌保守,昨天崇洋,今天尊儒,但是这些变化与他们的灵魂无关,我们从中看不到精神历程,只能看到时尚的投影,他们或,或,把他们先后鼓吹过的观点搜集到一起,我们只能得到一堆意见的碎片,用它们是怎么也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个性的,所以,知识分子首先要自救,在躁动中保持静观沉思,在中做智者,守护好人类和人生的那些永恒的基本价值。 A随遇而安标新立异凡夫俗子 B.随波逐流标新立异芸芸众生 C.随遇而安异想天开芸芸众生 D.随波逐流异想天开凡夫俗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尊可爱的大熊猫雕塑矗立在街心花园,独具魅力的“袖珍之国”摩洛哥用浓郁的中国元素欢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到访。 B.根据“智慧阅读”项目组近日开展的调查显示,我区学生每月的课外阅读量在4本以上的比例为51.6%,高于全市平均值1.7%。 C.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差不多45%到53%上下的司机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用于机场和主题公园的载人交通系统感到满意。 D.由于不断创新和经验积累,再加上政策扶持,使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大汽年品牌都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步。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阅读是一种孤独,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后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共亭,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 A.他在相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 B.他在不同的时间对相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 C.他在相同的时间对相同的人说过不同的话 D.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 6.名著阅读,(5分) .进了号,见两块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醒人事,只因这一死,有分教:累年蹬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回) (1)这段文字的主人公是,在书中和他经历最相似的人物是。(2分) (2)关于此人的经历,有人说是喜剧,有人说是悲剧,请结合你的阅读,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1小题,10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戍鼓断行人,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春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E.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F.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一上高城万里愁,。 (许浑《咸阳坡东楼》 ③,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怒而飞,。(庄子《北冥有鱼》) 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4分) 【说明: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商末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来饿死了。后世许多使人在表明自己心志得时候都会援用此典。请写出你在初中三年所学含有“采薇”一词的诗句。 ①,。 ②,。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