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6.2 梯形图经验设计法

◇基本应用程序

1 .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

( 1 )两个按钮实现电动机起停控制

在自动控制中,起动、保持和停止是常用的控制

下图( a )、( b )所示为停止按钮分别接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时, PLC 的 I/O 接线图和梯形图。其中 X0 为起动按钮, X1 为停止按钮, Y0 为输出触点。

图( a )中, PLC 输入端的停止按钮 X1 接常开触点,输入继电器 X1 的线圈不“通电”,其在梯形图中 X1 采用常闭触点,其状态为 ON ;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 X2 ,这时X2 的输入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在梯形图中的常开触点为 ON 。此时按下起动按钮 X0 ,则 Y0 “通电”,电动机旋转,这和继电-接触控制原理图是相同的。

图( b )中, PLC 输入端的停止按钮 X1 接常闭触点,输入继电器 X1 得电,其在梯形图中的 X1 采用常开触点,其状态为 ON ,这与原理图是相反的,此时按下起动按钮 X0 ,电动机旋转。由此可见,用 PLC 取代继电-接触控制时,若输入为常闭触点,则编制的梯形图与继电原理图采用的触点相反;若输入为常开触点,则编制的梯形图与继电原理图中采用的触点相同。通常为了与继电原理图的习惯一致,在 PLC 的输入端尽可能地采用常开触点。

( a )停止按钮接常开触点

( b )停止按钮接常闭触点

图用 PLC 实现电动机的起停控制

上图中,起动信号 X0 持续为 ON 的时间一般都很短,这种信号称为短信号。为了让电动机的输出 Y0 一直“通电”,需要在 X0 的两端并联 Y0 的常开触点,称为自锁点,这种电路称为自锁电路,其特点是具有“记忆”功能。当按停止按钮 X1 时,Y0 “失电”,电动机停转。

( 2 )采用 SET/RST 指令实现电动机的起停控制

利用 SET/RST 指令的特点也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起停控制,如下图所示。

图用 SET/RST 指令实现电动机的起停控制

( 3 )单按钮实现电动机的起停控制

利用一个按钮也可以实现电动机的起停控制,即第一次按下该按钮,电动机起动,第二次按下该按钮,电动机停止。

采用 PLS 指令可以实现单按钮起停控制,如下图( a )所示。

采用计数器指令也可以实现单按钮起停控制,如下图( b )所示。在这个电路中, X0 的信号必须经过 PLS 指令后才能送给计数器计数, C0 常开触点对 C0 计数器线圈复位的梯级必须放在最后,否则电路失控。

( a )用 PLS 指令实现

( b )用计数器指令实现

图单按钮起停控制电路

2 .时间控制电路

( 1 )定时器接力电路

定时器接力程序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使用了两个定时器,并利用 T0 的常开触点控制 T1 定时器的起动,输出线圈 Y0 的起动时间由两个定时器的设定值决定,从而实现长延时,即按钮 X0 按下后,延时( 1 + 2 ) s = 3s ,输出线圈Y0 才得电,其时序波形图上图。

( 2 )定时器与计数器联合使用实现定时范围扩展电路

FX 系列定时器的最长定时时间为 3276.7s ,若需要更长的定时时间,可使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

图定时器范围扩展

总的定时时间为:

T = 0.1 K T K C

( 3 )闪烁电路

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具有一定周期的振荡电路,只要改变两个定时器的设定值,就可以改变此电路脉冲周期的占空比。

图闪烁电路

( 4 )延时接通延时断开电路

下图中的电路用 X0 控制 Y0 ,要求 X0 变为 ON 再过 1s 后 Y0 才变为 ON , X0 变为 OFF 再过2s 后 Y0 才变为 OFF ,且 Y0 用自锁电路来控制。

延时接通/断开电路动画演示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 控制要求

电动机可以正向旋转,也可以反向旋转。为避免改变旋转方向时,由于换相造成电源短路,要求电动机在正、反转状态转换前先停转,然后再换向起动。

2. I/O 分配

输入信号:

正转起动按钮 SB1 — X0 ;

反转起动按钮 SB2 — X1 ;

停止按纽 SB3 — X2 ;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 FR - X3

输出信号:

正转交流接触器 KM1 — Y0 ;

反转交流接触器 KM2 — Y1 。

其 I/O 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COM 和 COM0 分别为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公共端。接触器 KM1 和 KM2 在输出电路中要互锁。

若 PLC 的输入点较富裕,则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可占用 PLC 的输入点,见下图( a );若输入点较紧张,则热继电器的信号可不输入 PLC ,而直接接在 PLC 外部的控制电路中,见下图( b )。

( a )热继电器触点接入 PLC 中( b )热继电器触点不接入 PLC 中

图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I/O 接线图

3. 程序设计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正反转程序

◇电动机顺序控制

1. 控制要求

某控制系统有 3 台电机,当按下起动按钮 SB1 时,润滑电机起动;运行 10s 后,主电机起动;运

行 20s 后,冷却泵电机起动。当按下停止按钮 SB2 时,主电机立即停止;主电机停 5s 后,冷却泵电机停;冷却泵电机停 5s 后,润滑电机停。当任一电机过载时, 3 台电机全停。

2. I/O 分配

输入信号:起动 SB1 - X0 ;

停止 SB2 - X1 ;

第一台电机的过载保护- X2 (接常闭触点);

第二台电机的过载保护- X3 (接常闭触点);

第三台电机的过载保护- X4 (接常闭触点)。

输出信号:润滑电机- Y0 ;

主电机- Y1 ;

冷却泵电机- Y2 。

3. 程序设计

该控制系统是典型的顺序起动,逆序停止控制。其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电动机顺序起动、逆序停止程序

◇十字路口的交通灯控制

1. 控制要求

十字路口交通灯的运行如下图所示。当起动开关接通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且先南北红灯亮,东

西绿灯亮。当起动开关断开时,所有的信号灯全部熄灭。工作时绿灯亮 25s ,并闪烁 3 次(即 3s ),黄灯亮 2s ,红灯亮 30s 。

红绿灯演示动画

各方向三色灯的工作时序图如下图所示。

图交通灯控制时序图

2 .分析 PLC 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根据控制要求, PLC 的 I/O 地址分配如下表所示, PLC 的 I/O 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表交通灯 I/O 分配

图交通灯的 I/O 接线图

3 .由时序图分析各输出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

交通灯一个循环共需要 60s ,它分为 6 个时间段,这 6 个时间区段对应着 6 个分界点: t1 、 t2 、t3 、 t4 、 t5 、 t6 。在这 6 个分界点处信号灯的状态将发生变化,在程序设计中这 6 个时间段必须使用 6 个定时器来控制。

为了明确各定时器的作用,以便于理解各个灯的状态转换的准确时间,列出了各定时器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表各定时器的功能

4 .梯形图程序设计

根据红绿灯的控制要求,设计的梯形图如下图所示。

该程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来产生绿灯闪烁信号的方波电路;第二部分是定时电路,需要 6 个定时器分别对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信号灯的状态变化进行定时;第三部分是指示电路,用来对两个方向信号灯的变化进行控制。

硬件电路设计过程经验分享 (1)

献给那些刚开始或即将开始设计硬件电路的人。时光飞逝,离俺最初画第一块电路已有3年。刚刚开始接触电路板的时候,与你一样,俺充满了疑惑同时又带着些兴奋。在网上许多关于硬件电路的经验、知识让人目不暇接。像信号完整性,EMI,PS设计准会把你搞晕。别急,一切要慢慢来。 1)总体思路。 设计硬件电路,大的框架和架构要搞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有些大框架也许自己的老板、老师已经想好,自己只是把思路具体实现;但也有些要自己设计框架的,那就要搞清楚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找找有否能实现同样或相似功能的参考电路板(要懂得尽量利用他人的成果,越是有经验的工程师越会懂得借鉴他人的成果)。 2)理解电路。 如果你找到了的参考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了(包括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马上就copy?NO,还是先看懂理解了再说,一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电路理解能力,而且能避免设计中的错误。 3)没有找到参考设计? 没关系。先确定大IC芯片,找datasheet,看其关键参数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关键参数,以及能否看懂这些关键参数,都是硬件工程师的能力的体现,这也需要长期地慢慢地积累。这期间,要善于提问,因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尤其是硬件设计。 4)硬件电路设计主要是三个部分,原理图,pcb,物料清单(BOM)表。 原理图设计就是将前面的思路转化为电路原理图。它很像我们教科书上的电路图。

pcb涉及到实际的电路板,它根据原理图转化而来的网表(网表是沟通原理图和pcb之间的桥梁),而将具体的元器件的封装放置(布局)在电路板上,然后根据飞线(也叫预拉线)连接其电信号(布线)。完成了pcb布局布线后,要用到哪些元器件应该有所归纳,所以我们将用到BOM表。 5)用什么工具? Protel,也就是altimuml容易上手,在国内也比较流行,应付一般的工作已经足够,适合初入门的设计者使用。 6)to be continued...... 其实无论用简单的protel或者复杂的cadence工具,硬件设计大环节是一样的(protel上的操作类似windwos,是post-command型的;而cadence的产品concept&allegro是pre-command型的,用惯了protel,突然转向cadence的工具,会不习惯就是这个原因)。设计大环节都要有1)原理图设计。2)pcb设计。3)制作BOM 表。现在简要谈一下设计流程(步骤): 1)原理图库建立。要将一个新元件摆放在原理图上,我们必须得建立改元件的库。库中主要定义了该新元件的管脚定义及其属性,并且以具体的图形形式来代表(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一个矩形(代表其IC BODY),周围许多短线(代表IC管脚))。protel创建库及其简单,而且因为用的人多,许多元件都能找到现成的库,这一点对使用者极为方便。应搞清楚ic body,ic pins,input pin,output pin,analog pin,digital pin,power pin等区别。 2)有了充足的库之后,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画图了,按照datasheet和系统设计的要

二十年经验浓缩: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二十年经验浓缩:PCB布线设计经验谈附原理图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电池供电市场中,由于成本指标限制,设计人员常常使用双面板。尽管多层板(4层、6层及8层)方案在尺寸、噪声和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本压力却促使工程师们重新考虑其布线策略,采用双面板。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自动布线功能的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有无地平面时电流回路的设计策略,以及对双面板元件布局的建议。 自动布线的优缺点以及模拟电路布线的注意事项 设计PCB时,往往很想使用自动布线。通常,纯数字的电路板(尤其信号电平比较低,电路密度比较小时)采用自动布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设计模拟、混合信号或高速电路板时,如果采用布线软件的自动布线工具,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甚至很可能带来严重的电路性能问题。 例如,图1中显示了一个采用自动布线设计的双面板的顶层。此双面板的底层如图2所示,这些布线层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a和图3b所示。设计此混合信号电路板时,经仔细考虑,将器件手工放在板上,以便将数字和模拟器件分开放置。采用这种布线方案时,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但最麻烦的是接地。如果在顶层布地线,则顶层的器件都通过走线接地。器件还在底层接地,顶层和底层的地线通过电路板最右侧的过孔连接。当检查这种布线策略时,首先发现的弊端是存在多个地环路。另外,还会发现底层的地线返回路径被水平信号线隔断了。这种接地方案的可取之处是,模拟器件(12位A/D转换器MCP3202和2.5V参考电压源MCP4125)放在电路板的最右侧,这种布局确保了这些模拟芯片下面不会有数字地信号经过。 图3a和图3b所示电路的手工布线如图4、图5所示。在手工布线时,为确保正确实现电路,需要遵循一些通用的设计准则:尽量采用地平面作为电流回路;将模拟地平面和数字地平面分开;如果地平面被信号走线隔断,为降低对地电流回路的干扰,应使信号走线与地平面垂直;模拟电路尽量靠近电路板边缘放置,数字电路尽量靠近电源连接端放置,这样做可以降低由数字开关引起的di/dt效应。 这两种双面板都在底层布有地平面,这种做法是为了方便工程师解决问题,使其可快速明了电路板的布线。厂商的演示板和评估板通常采用这种布线策略。但是,更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地平面布在电路板顶层,以降低电磁干扰。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电气原理图绘制的要求、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实例对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气原理图;设计方法;实例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是由按钮、继电器等低压控制电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 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等动作的控制和保护,以满足生产工艺对拖动控制的要求。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具有电路简单、维修方便等许多优点,多年来在各种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由于生产机械的种类繁多,所要求的控制系统也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比较简单的,还是很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一些基本环节组合而成。因此本节着重阐明组成这些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律和典型电路环节。这样,再结合具体的生产工艺要求,就不难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一、绘制电气原理图的基本要求 电气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电气元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而成,从而实现对某种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分析、安装调试、使用和维修,需要将电气控制系统中各电气元件及其相互连接关系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以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就是电气控制系统图,其形式主要有电气原理图和电气安装图两种。 安装图是按照电器实际位置和实际接线电路,用给定的符号画出来的,这种电路图便于安装。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绘制而成,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等优点。绘制电气原理图应按GB4728-85、GBTl59-87等规定的标 准绘制。如果采用上述标准中未规定的图形符号时,必须加以说明。当标准中给出几种形式时,选择符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尽可能采用优选形式; ②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最简单形式; ③在同一图号的图中使用同一种形式。 根据简单清晰的原则,原理图采用电气元件展开的形式绘制。它包括所有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但并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由于电气原理图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适于研究等优点,所以无论在设计部门还是生产现场都得到广泛应用。 控制电路绘制的原则: ①原理图一般分主电路、控制电路、信号电路、照明电路及保护电路等。 ②图中所有电器触头,都按没有通电和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常态)画出。 ③无论主电路还是辅助电路,各元件应按动作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④为了突出或区分某些电路、功能等,导线符号、连接线等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⑤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电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但必须采用同一文字符号标明。 ⑥原理图中有直接电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用实心圆点表示;可拆卸或测试点用空心圆点表示;无直接电联系的交叉点则不画圆点。 ⑦对非电气控制和人工操作的电器,必须在原理图上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其操作方式。 ⑧对于电气控制有关的机、液、气等装置,应用符号绘出简图,以表示其关系。 二、分析设计法及实例设计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利用各种典型的电路环节,直接设计控制电路。这种设计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大量的控制电路,掌握多种典型电路的设计资料,同时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往往还要经过多次反复地修改、试验,才能使电路符合设计

一位工程师8层板设计经验

一位工程师8层板设计经验 A.创建网络表 1.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2.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确定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 4.创建PCB板 根据单板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创建PCB设计文件; 注意正确选定单板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 A.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B.单板左下角的第一个焊盘。 板框四周倒圆角,倒角半径3.5mm。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 B.布局 1.根据结构图设置板框尺寸,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锁定)。按

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2.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所须的夹持边设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根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3.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选择加工流程。 加工工艺的优选顺序为: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焊接面贴装。 4.布局操作的基本原则 A.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 B.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 C.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 D.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 E.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 F.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20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5mil。

梯形图基础(Omrom)

目录 第一章可编程序概述 1-1 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 (2) 1-2 PLC控制回路与继电器控制回路的比较 (2) 1-3 PLC组成 (3) 1-4 PLC应用 (7) 第二章熟悉上机教材 2-1 SYSMAC C200Hα和I/O模块 (8) 2-2 I/O地址分配 (8) 2-3手持编程器的操作 (12) 第三章编程 一基本指令 (14) 二定时器TIM (25) 三微分指令DIFU DIFD (26) 四计数器CNT (29) 五AND LD 和 OR LD (32) 六IL02/ILC03联锁/联锁解除 (35) 七JMP04/JME05跳转/跳转结束 (35) 八数据传送指令 (37) 九INC38和DEC39增量减量指令 (38) 十CMP20比较指令 (39) 十一SFT10移位指令 (42) 十二ADD30BCD加法指令 (45) 十三SUB31BCD减法指令 (46) 十四BSET71块设定指令 (48) 十五*DM间接寻址 (48) 十六KEEP 保持指令 (51) 第四章实例演练 (52) 第五章故障处理 (54)

第一章可编程序控制器概述 1-1 什么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种专为在工业环境下设计的,它是通过运行用户程序进行信息处理实现过程控制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它最早起源于继电器控制系统, 利用复杂的配线加上大量的继电器定时器等来控制机器的运作而PLC 是利用半导体微型计算机等技术使复杂的控制变得简单并能提供数据处理通信网络功能扩大了FA 工厂自动化的应用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四十年中PLC 无论是在性能还是价格都大大优越于继电器控制成为融信息处理和信号处理为一体的控制器 1-2 PLC控制回路与继电器控制回路比较 PLC 控制回路VS 继电器控制回路 省空间,相同的控制仅需1/10空间 具有运算功能,可进行资料处理

由原理图生成PCB板设计实例步骤

由原理图生成PCB板设计实例步骤 电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电子产品,而电子产品的物理结构是通过印刷电路板来实现的。Protel 99SE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电路板设计环境,使电路设计更加方便有效。应用Protel 99SE设计印刷电路板过程如下: (1)启动印刷电路板设计服务器 执行菜单File/New命令,从框中选择PCB设计服务器(PCB Document)图标,双击该图标,建立PCB设计文档。双击文档图标,进入PCB设计服务器界面。 (2)规划电路板 根据要设计的电路确定电路板的尺寸。选取Keep Out Layer复选框,执行菜单命令Place/Keepout/Track,绘制电路板的边框。执行菜单Design/Options,在“Signal Lager”中选择Bottom Lager,把电路板定义为单面板。 (3)设置参数 参数设置是电路板设计的非常重要的步骤,执行菜单命令Design/Rules,左键单击Routing按钮,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则类(Rules Classes)中设置参数。 选择Routing Layer,对布线工作层进行设置:左键单击Properties,在“布线工作层面设置”对话框的“Pule Attributes”选项中设置Tod Layer为“Not Used”、设置Bottom Layer为“Any”。 选择Width Constraint,对地线线宽、电源线宽进行设置。 (4)装入元件封装库 执行菜单命令Design/Add/Remove Library,在“添加/删除元件库” 对话框中选取所有元件所对应的元件封装库,例如:PCB Footprint,Transistor,General IC,International Rectifiers等。 (5)装入网络表 执行菜单Design/Load Nets命令,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Browse按钮,再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电路原理图设计生成的网络表文件(扩展名为Net),如果没有错误,单击Execute。若出现错误提示,必须更改错误。 (6)元器件布局 Protel 99SE既可以进行自动布局也可以进行手工布局,执行菜单命令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可以自动布局。布局是布线关键性的一步,为了使布局更加合理,多数设计者都采用手工布局方式。 (7)自动布线 Protel 99SE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无网格、基于形状的对角线自动布线技术。执行菜单命令Auto Routing/All,并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Route all按钮,程序即对印刷电路板进行自动布线。只要设置有关参数,元件布局合理,自动布线的成功率几乎是100%。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

初学PLC梯形图编程,应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以三菱FX系列PLC为例,简单介绍一下PLC梯形图编程时需要遵循的规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虽以三菱PLC为例,但这些规则在其它PLC编程时也可同样遵守。 一,梯形阶梯都是始于左母线,终于右母线(通常可以省掉不画,仅画左母线)。每行的左边是接点组合,表示驱动逻辑线圈的条件,而表示结果的逻辑线圈只能接在右边的母线上。接点不能出现在线圈右边。如下图(a)应改为(b): 二,接点应画在水平线上,不应画在垂直线上,如下图(a)中的接点 X005与其它接点间的关系不能识别。对此类桥式电路,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单向性原则,单独画出所有的去路。如图(b)所示: 三,并联块串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去路放在梯形图左方(左重右轻原则);串联块并联时,应将接点多的并联去路放在梯形图的上方(上重下轻的原则)。这样做,程序简洁,从而减少指令的扫描时间,这对于一些大型的程序尤为重要。如下图所示:

四,不宜使用双线圈输出。若在同一梯形图中,同一组件的线圈使用两次或两次以上,则称为双线圈输出或线圈的重复利用。双线圈输出一般梯形图初学者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在双线圈输出时,只有最后一次的线圈才有效,而前面的线圈是无效的。这是由PLC的扫描特性所决定的。 PLC的CPU采用循环扫描的工作方式。一般包括五个阶段(如图所示):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当方式开关处于STOP时,只执行前两个阶段:内部诊断与处理,与外设进行通讯。

1,输入采样阶段 PLC顺序读取每个输入端的状态,并将其存入到我们称之为输入映像寄存器的内在单元中。当进入程序执行阶段,如输入端状态发生改变.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并不会跟着改变,只有在下一个扫描周期的输入采样阶段,输入映象区相应的单元信息才会改变。因此,PLC会忽视掉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端的开关量的脉冲变化。 2,程序执行阶段 PLC从程序0步开始,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扫描用户程序并进行逻辑运算。PLC按输入映象区的内容进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结果写入到输出映象区,而不是直接输出到端子。 3,输出刷新阶段 PLC根据输出映象区的内容改变输出端子的状态。这才是PLC的实际输出。 以上简单说明了PLC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再以实例说明为什么编写梯形图程序,不宜重复使用线圈。如下图所示,设输入采样时,输入映象区中 X001=ON,X002=OFF,Y003-ON,Y004=ON被实际写入到输出映象区。但继续往下执行时,因X002=OFF,使Y003=OFF,这个后入为的结果又被写入输出映象区,

自下而上画OrCAD层次原理图实例

目录 自下而上画OrCAD层次原理图实例 (1) 层次原理图的优点 (1) 效果比较(先有分部分的原理图,后生成总模块图) (2) 实例逐步实现自下而上实现层次原理图 (3) 自下而上画OrCAD层次原理图实例 层次原理图的优点 在层次原理图设计中,能在总模块图中清晰的看到各模块之间的信号连接关系,能通过右键相应模块,选择“Descend Hierarchy”进入相应模块的原理图,非常方便。 而且在相应的模块原理图中,也可以通过右键图纸,选择“Ascend Hierarchy”回到模块设计原理图。

效果比较(先有分部分的原理图,后生成总模块图)先对比一下先后的效果: 总模块图如下(注:还没有连接各模块之间的信号)

实例逐步实现自下而上实现层次原理图 下面逐步说明如何实现自下而上实现层次原理图的设计。 1.首先,在各原理图中添加port,如,注意输入与输出的原理图中port的名 字一定要相同。 2.在.dsn工程文件上右键,选择“New Schematic”,输入总模块名称,这里为“All”。 3.右键刚生成的模块,选择“Make Root”,指定其处于root。

4.会看到“All”已经处于root。右键“All”,选择“New Page”,生成总模块原理图,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添加原理图名称,这里命名为“AllModule”。 5.重复步骤2,建立“BlueTooth”模块文件夹,并将原理图文件“BlueTooth”拖到该模块文件夹下。 6.打开总模块原理图文件“AllModule”,菜单“Place”->“Hierarchical Block”,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相应信息,如上图。 7.在原理图上按下鼠标左键拖动出一个矩形框,即模块,如下图。

pcb抄板设计原理图制成pcb板的过程的经验

分享PCB抄板/设计原理图制成PCB板的过程的经验 引言:通常从抄板或原理图做成PCB板,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做快PCB板很简单,但实际操作中需要先明确目标,当然重点任然是了解所用元器件的功能对布局布线的要求,合理的做好元器件的布局和PCB板的布线,一定可以做好一块高质量的PCB板。 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电路板、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 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PCB抄板,即在已经有电子产品实物和电路板实物的前提下,利用反向研发技术手段对电路板进行逆向解析,将原有产品的PCB文件、物料清单(BOM)文件、原理图文件等技术文件以及PCB丝印生产文件进行1:1的还原,然后再利用这些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进行PCB制板、元器件焊接、飞针测试、电路板调试,完成原电路板样板的完整复制。 PCB抄板,目前在业界也常被称为电路板抄板、电路板克隆、电路板复制、PCB克隆、PCB逆向设计或PCB反向研发,关于PCB抄板的定义,业界和学术界有多种说法,但是都不太完整,如果要给PCB抄板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可以借鉴国内权威的PCB抄板实验室的说法:PCB抄板,即在已经有电子产品实物和电路板实物的前提下,利用反向研发技术手段对电路板进行逆向解析,将原有产品的PCB文件、物料清单(BOM)文件、原理图文件等技术文件以及PCB丝印生产文件进行1:1的还原,然后再利用这些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进行PCB制板、元器件焊接、飞针测试、电路板调试,完成原电路板样板的完整复制。由于电子产品都是由各类电路板组成核心控制部分进行工作,因此,利用PCB抄板这样一个过程,可完成任何电子产品全套技术资料的提取以及产品的仿制与克隆。 很多人对PCB抄板概念存在误解,事实上,随着抄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今天的PCB抄板概念已经得到更广范围的延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电路板的复制和克隆,还会涉及产品的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的研发。比如,通过对既有产品技术文件的分析、设计思路、结构特征、工艺技术等的理解和探讨,可以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提供可行性分析和竞争性参考,协助研发设计单位及时跟进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改进产品设计方案,研发最具有市场竞争性的新产品。同时,PCB抄板的过程通过对技术资料文件的提取和部分修改,可以实现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升级与二次开发,根据抄板提取的文件图与原理图,专业设计人员还能根据客户的意愿对PCB进行优化设计与改板,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者进行功能特征的重新设计,这样具备新功能的产品将以最快的速度和全新的姿态亮相,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为客户带来的是双重的效益。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基础

梯形图仿真继电器控制电路 电动机启、停控制电路电动机启、停控制梯形图 S7-200所接输入/输出设备图与S7-200梯形图关系的图示 PLC控制的基本电路 1 单输出自锁控制电路 启动信号I0.0和停止信号I0.1持续为ON的时间般都短。该电路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记忆”功能。 多地控制

2 多输出自锁控制电路(置位、复位) 多输出自锁控制即多个负载自锁输出,有多种编程方法,可用置位、复位指令 3 单向顺序启\停控制电路 1. 单向顺序启动控制电路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执行机构自动有序动作。只有Q0.0启动后,Q0.1方可启动,Q0.2必须在Q0.1启动完成后才可以启动。 2. 单向顺序停止控制电路就是要求按一定顺序停止已经执行的各机构。只有Q0.2被停止后才可以停止Q0.1,若想停止Q0.0,则必须先停止Q0.1。I0.4为急停按钮。

4 延时启\停控制电路 1.延时启动控制设计延时启动程序,要利用中间继电器(内部存储器M)的自锁状态使定时器能连续计时。定时时间到,其常开触点动作,使Q0.0动作。 2.延时停止控制定时时间到,延时停止。I0.0为启动按钮、I0.1为停止按钮。 3.延时启\停控制电路该电路要求有输入信号后,停一段时间输出信号才为ON;而输入信号0FF后,输出信号延时一段时间才OFF。T37延时3 s作为Q0.0的启动条件,T38延时5 s作为Q0.0的关断条件。 5 超长定时控制电路 S7-200 PLC中的定时器最长定时时间不到1 h,但在一些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或更长时间的定时控制,这样仅用一个定时器就不能完成该任务。 下例表示在输入信号I0.0有效后,经过10 h 30 min 后将输出Q0.0置位。T37每分钟产生一个脉冲,所以是分钟计时器。C21每小时产生一个脉冲,故C21为小时计时器。当10 h计时到时,C22为ON,这时C23再计时30 min,则总的定时时间为10 h 30 min,Q0.0置位成ON。

用“经验设计法”编写_PLC_梯形图程序

用“经验设计法”编写PLC 梯形图程序宁波技师学院电气系王柏华

一、经验设计法简介 梯形图程序设计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中最关键的问题,PLC 梯形图程序设计常用方法有: 经验设计法、顺序控制设计法和逻辑代数设计法等。 PLC 梯形图程序用“经验设计法”编写, 是沿用了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 即在某些典型电路的基础上, 根据被控对象对控制系统的具体要求, 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梯形图。有时需要多次反复地进行调试和修改梯形图, 不断地增加中间编程元件和辅助触点, 最后才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因此, 所谓的经验设计法是指利用已经的经验( 一些典型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等), 对其进行重新组合或改造, 再经过多次反复修改, 最终得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 这种设计方法没有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 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 最后的结果也不是唯一的, 设计所用的时间、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有人就称这种设计方法为经验设计法, 它是其他设计方法的基础, 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程序设计。 用经验设计法编程, 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控制模块划分( 工艺分析) 。在准确了解控制要求后, 合理地对控制系统中的事件进行划分, 得出控制要求有几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要实现什么功能、因果关系如何、模块与模块之间怎样联络等内容。划分时, 一般可将一个功能作为一个模块来处理, 也就是说, 一个模块完成一个功能。 (2) 功能及端口定义。对控制系统中的主令元件和执行元件进行功能定义、代号定义与I/O 口的定义( 分配), 画出I/O 接线图。对于一些要用到的内部元件, 也要进行定义, 以方便后期的程序设计。在进行定义时, 可用资源分配表的形式来进行合理安排元器件。 (3) 功能模块梯形图程序设计。根据已划分的功能模块, 进行梯形图程序的设计, 一个模块, 对应一个程序。这一阶段的工作关键是找到一些能实现模块功能的典型的控制程序, 对这些控制程序进行比较, 选择最佳的控制程序( 方案选优), 并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 使其能实现所需功能。这一阶段可由几个人一起分工编写程序。 (4) 程序组合, 得出最终梯形图程序。对各个功能模块的程序进行组合, 得出总的梯形图程序。组合以后的程序, 它只是一个关键程序, 而不是一个最终程序( 完善的程序), 在这个关键程序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的对程序进行补充、修改。经过多次反复的完善, 最后要得出一个功能完整的程序。 因此, 在程序组合时, 一方面要注意各个功能模块组合的先后顺序; 二是要注意各个功能模块之间

一个布线工程师谈PCB设计的经验

PCB布线技术---一个布线工程师谈PCB设计的经验! 今天刚到这里注册,看到不少弟兄的帖子,感觉没有对PCB有一个系统的、合理的设计流程。就随便写点,请高手指教。 一般PCB基本设计流程如下:前期准备->PCB结构设计->PCB布局->布线->布线优化和丝印->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制版。 第一:前期准备。这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出一块好的板子,除了要设计好原理之外,还要画得好。在进行PCB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SCH 的元件库和PCB的元件库。元件库可以用peotel 自带的库,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最好是自己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自己做元件库。原则上先做PCB的元件库,再做SCH的元件库。PCB的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板子的安装;SCH的元件库要求相对比较松,只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PCB元件的对应关系就行。PS:注意标准库中的隐藏管脚。之后就是原理图的设计,做好后就准备开始做PCB设计了。 第二:PCB结构设计。这一步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PCB 设计环境下绘制PCB板面,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并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 第三:PCB布局。布局说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这时如果前面讲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话,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Design->Create Netlist),之后在PCB图上导入网络表(Design->Load Nets)。就看见器件哗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脚之间还有飞线提示连接。然后就可以对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则进行: ①.按电气性能合理分区,一般分为:数字电路区(即怕干扰、又产生干扰)、模拟电路区(怕干扰)、功率驱动区(干扰源); ②.完成同一功能的电路,应尽量靠近放置,并调整各元器件以保证连线最为简洁;同时,调整各功能块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间的连线最简洁; ③.对于质量大的元器件应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发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应考虑热对流措施; ④. I/O驱动器件尽量靠近印刷板的边、靠近引出接插件; ⑤.时钟产生器(如:晶振或钟振)要尽量靠近用到该时钟的器件; ⑥.在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脚和地之间,需加一个去耦电容(一般采用高频性能好的独石电容);电路板空间较密时,也可在几个集成电路周围加一个钽电容。 ⑦.继电器线圈处要加放电二极管(1N4148即可); ⑧.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 ——需要特别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时,一定要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所占面积和高度)、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生产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时,应该在保证上面原则能够体现的前提下,适当修改器件的摆放,使之整齐美观,如同样的器件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不能摆得“错落有致”。 这个步骤关系到板子整体形象和下一步布线的难易程度,所以一点要花大力气去考虑。布局时,对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线,充分考虑。 第四:布线。布线是整个PCB设计中最重要的工序。这将直接影响着PCB板的性能好坏。在PCB

经典led驱动电源参考设计大集锦(内含设计原理图、实际案例分析)

经典LED驱动电源参考设计大集锦(内含设计原理图、实际案例分析) PI公司的众多LED驱动电源解决方案中,高效率、低功耗,外围简单、可调光、高稳定性是最大的特点,涉及工业、商业、家用等应用领域。不管是应客户需求设计,还是按相关标准设计,还是基于对行业发展趋势把握所做的前瞻性设计,都同样的出色,其方案、设计、想法具有行业指引性。 其众多的驱动电源参考设计中蕴含很多电源基本理论,就算不用其公司的IC也可以作为设计参考,对工程师有超强的指导意义。 1.开关电源设计软件- PI Expert? 操作/设计指南 PI Expert可提供构建和测试工作原型所需的所有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完整的交互式电路原理图、物料清单(BOM)、电路板布局建议以及详细的电气参数表。PI Expert还可提供完整的变压器设计,包括磁芯尺寸、线圈圈数、适当的线材规格以及每个绕组所用的并绕线数。此外,还可生成详细的绕组机械装配说明。该程序可以将设计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 2.采用LYTSwitch的带功率因数校正(PFC)的23 W T8电源设计 适用于430 mA V (50 V) T8灯管的隔离式、低输入电压、超薄驱动器设计(DER-338)现已推出。这款新设计采用了PI新推出的LYTSwitch? LED驱动器系列器件LYT4215E。 3.一款高功率因数、可控硅调光的非隔离LED驱动器 PI推出了一份新的设计报告((DER-364),介绍的是一款使用广受好评的LYTSwitch IC设计的高功率因数、可控硅调光的非隔离LED驱动器。其效率额定值高达85%以上,具有无闪烁调光和单向快速启动(<200 ms)的特性。 4.针对T10灯管的最新24 W LED驱动器设计 PI的一款效率达92%的24 W T10灯LED驱动器设计(DER-356)。该设计可极大简化离线式、带功率因数校正的LED电源的生产。 5.适用于可控硅调光A19灯的全新10 W PFC LED驱动器设计 PI发布的关于针对可调光A19灯的全新10 W驱动器设计(DER-328) 6.元件数最少的T8灯管LED驱动器设计–高效率、低THD PI现已推出DER-345–一款针对T8 LED灯的低输入电压、非隔离、高效率、高功率因数LED驱动器设计。 7.适用于A19替换灯的14.5 W可控硅调光的非隔离LED驱动器 Power Integrations的LED设计(DER-341) –适用于A19 LED灯的非隔离式、高效率、高功率因数(PF) LED驱动器。这款新的LED驱动器采用LinkSwitch-PH系列IC中的LNK407EG器件设计而成。

电路设计心得体会

学习使用Protel 99电路设计软件心得体会 通过这两天的计算机电路辅助设计实习,对Protel 99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制和编辑电路原理图方法、技巧,并能处理一些常见问题。在对protel软件的学习中,我有不少心得体会,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1.对学习使用Protel 99电路设计软件有了比较初步认识,文无论是档组织结构、文件管理、还是工作界面管理,这帮助了我更好更快的熟练的掌握Protel 99电路设计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 2. 设计电路原理图 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是整个电路设计的基础,因此电路原理图要设计好,以免影响后面的设计工作。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一般有如下步骤: (1)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2)放置元件;(3)原理图布线;(4)编辑和调整; (5)检查原理图;(6)生成网络表。 1)设计图纸大小 首先要构思好零件图,设计好图纸大小。图纸大小是根据电路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定的,设置合 适的图纸大小是设计好原理图的第一步,确定整个电路图的总体布局。 2)设置protel 99 se/Schematic设计环境 包括设置格点大小和类型,光标类型等等,大多数参数也可以使用系统默认值,并在电路图中 明地址和类别,对原理图有比较详尽的注解。 3)放置好元器件并连线 用户根据电路图的需要,将零件从零件库里取出放置到图纸上,并对放置零件的序号、零件封装进行定义和设定等工作根据实际电路的需要,然后用元件管理器的Place按钮将元件放置在工作平面上,再根据元件之间的走线把元件调整好。 利用protel 99 se/Schematic提供的各种工具,将图纸上的元件用具有电气意义的导线、符号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原理图调整一些元件的位置,把某些元件进行水平或垂直排列,并用鼠标拖动元件来调整好元件间的距离,也可在编辑元件时用鼠标左键双击元件,这时会弹出关于元件属性的对话框,可以修改其中的选项,从而对元件进行必要的编辑,还可以使用Edit/Move子菜单中的各命令来实现。放置输入输出端口。执行菜单命令Place/Port或从Wiring Tools工具条中选取放置输入输出端口命令,在合适位置放置 好,并与相应电气点连接好。 4)调整线路 将初步绘制好的电路图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使得原理图更加美观 3.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手工设计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Protel 99 SE以其强大的功能、快捷实用的操作界面及良好的开放性,为设计者提供了现代电子设计手段,使设计者能快捷、准确地设计出满意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板,不愧是从事电路设计的一个良好的工具。

第五章 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第五章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 由于PLC所有控制功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程序设计对PLC 的应用是很重要的。PLC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关量控制和模拟量控制2类。本章仅介绍开关量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不同类型的控制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有: (1)逻辑设计法:对控制任务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将控制电路中元器件的通断状态看作以触点通断状态为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并进行化简,利用PLC 的逻辑指令即可得到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组合逻辑问题的程序设计。 (2)时序图设计法:当PLC各输出信号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生先后变化时,可以根据输出信号的时间先后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 (3)经验设计法:要求设计者透彻理解PLC各种指令的功能,凭着对各种典型控制环节和基本单元电路的设计经验,选择各种指令并进行修改和完善相应程序的方法。 (4)顺序控制设计法:当控制要求满足一定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将系统的l 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步,每个步对应一种操作状态,并分析清楚相邻步的转换条件,进而绘制功能图,再按一定的规则转化为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解决顺序控制问题,包括单一顺序、选择顺序和并发顺序控制问题。 (5)继电器控制电路图转换设计法:在继电器控制电路图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相应指令和合理转换后,就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程序的方法。 在介绍以上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还将以实例来介绍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控制程序设计思路。 5.1 逻辑设计法 当控制对象是开关量且按照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控制时,可用逻辑设计法来设计控制程序。逻辑设计法就是根据输入量、输出量及其他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设计程序的一种方法。下面以1个简单的控制为例介绍这种编程方法。 例1 某系统中有4台通风机,设计1个监视系统,监视通风机的运转。要求如下:4台通风机中有3台及以上开机时,绿灯常亮;只有2台开机时,绿灯以5Hz的频率闪烁;只有1台开机时,红灯以5Hz的频率闪烁;4台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 由控制要求可知,这4台通风机的起/停控制是独立的,现在要求把每台通风机的运行状态输入到PLC,根据运行状态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PLC给出几种不同运行状态的显示信号。 设4台通风机的运行状态(PLC输出的驱动信号)分别用A、B、C、D来表示("1"表示运行,"0"表示停机),红灯控制信号为L1,绿灯控制信号为L2 ("1"为常亮,"0"为灭,闪烁时要求输出脉冲信号)。由于各种运行情况所对应的显示状态是惟一的,故可将几种运行情况分开进行程序设计,然后汇总在一起。 1、红灯常亮程序设计4台通风机全部停机时,红灯常亮,所以逻辑关系为Ll=A B C D,设计的梯形图如图5-1所示。 168

PCB-10年设计经验总结

电子产品设计经验总结之PCB设计 1. 根据线路板厂家的能力设定线路板基本参数 根据沧州一带线路板厂的水平,按下列参数设计线路板质量应能保证: *最小导线宽度:8mil; *最小导线间距:8mil; *最小过孔焊盘直径:30 mil; *最小过孔孔径:16 mil; * DRC检查最小间距:8mil; 2. 线路板布局 *固定孔和线路板外形按结构要求以公制尺寸绘制; *螺钉固定孔的焊盘要大于螺钉帽和螺母的直径,以M3的螺钉为例,其焊盘直径为6.5mm,钻孔直径为3.2mm。 *外围接插件位置要总体考虑,避免电缆错位、扭曲; *其他器件要以英制尺寸布置在最小25 mil的网格上,以利布线; *按功能把器件分成多个单元,在显示网络飞线的情况下把单元的各个器件定位; *把各个单元移到线路板的合适位置,利用块移动和旋转功能使大部分走线合理; *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分片布置,数字部分的电流尽量不要穿越模拟区; *模拟电路按信号走向布置,大信号线不得穿越小信号区; *晶体和连接电容下方不得走其他信号线,以免振荡频率不稳; *除单列器件外只允许移动、旋转,不得翻转,否则器件只能焊于焊接面; *核对器件封装 同一型号的贴片器件有不同封装。例如SO14 塑料本体宽度有0.15英寸(3.8mm)和5.1mm的区别。 *核对器件安装位置 器件布局初步完成后,应打出1:1的器件图,核对边沿器件安装位置是否合适。 3. 布线

3.1 线宽 信号线:8~12mil; 电源线:30~100mil(A级电源线可用矩形焊盘加焊裸导线以增加通过电流量); 3.2 标准英制器件以25 mil间距走线。 3.3 公制管脚以5 mil间距走线,距离管脚不远处拐弯,尽量走到25 mil 网格上,便于以后导线调整。 3.4 8mil线宽到过孔中心间距为30mil。 3.5 大量走线方向交叉时可把贴片器件改到焊接面。 3.6 原理图连线不见得合理,可适当修改原理图,重作网络表,使走线尽量简洁、合理。 * 62256 RAM芯片的数据、地址线可不按元件图排列; * MCU 的外接IO管脚可适当调整; * 地址锁存芯片的引脚可适当变动,但要注意信号的对应关系; * CPLD和GAL的引脚可适当调整。 3.7在用贴片管脚较多的器件时,布线不一定坚持横竖各在一面的原则,应以走线简洁、合理为准。 3.8 预留电源和地线走线空间。 3.9 电源线换面时最好在器件管脚处,过孔的电阻较大。 3.10 不应连接的器件有飞线,可能是原理图网络标号相同所致,应修改原理图。 4. 线间距压缩 在引线密度较高,差几根线布放困难时可采取以下办法: * 8mil线宽线间距由25 mil改为20 mil; *过孔较多时可把经过孔的相反方向的走线调整到一排; *经过孔的走线弯曲,压缩线间距; * 5. DRC检查 DRC检查的间距一般为10 mil,如布线困难也可设为8 mil。 布地网前应作一次DRC检查,即除GND没布线外不得有其他问题。如发现问题也容易处理。 6. 佈地网(铺铜) 佈地网首先能减小地线电阻,即减小由地线电阻(电感)形成的电压降,使电路工作稳定。另外也可减少对外辐射,增强电磁兼容性。早期采用网格,近来很多采用连在一起的铜箔。 佈地网用DXP软件较好,即缺画导线较少。

plc控制五层电梯梯形图设计

PLC课程设计报告 五层电梯的梯形图设计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自动化学院

一、电梯基本功能 在进行上位机程序以及下位机程序编写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是确定电梯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电梯在乘客进行某种操作后应具有的状态。 1.电梯内部部件功能简介 在电梯内部,应该有五个楼层(1-5层)按钮、开门和关门按钮以及楼层显示器、上升和下行显示器。当乘客进入电梯后,电梯内应该有能让乘客按下的代表其要去目的地的楼层按钮,称为内呼叫按钮。 电梯停下时,应具有开门、关门的功能,即电梯门可以自动打开,经过一定的延时后,又可自动关闭。而且,在电梯内部也应有控制电梯开门、关门的按钮,使乘客可以在电梯停下时随时地控制电梯的开门与关门。 电梯内部还应配有指示灯,用来显示电梯现在所处的状态,即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以及电梯处在楼层的第几层,这样可以使电梯里的乘客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离自己要到的楼层还有多远,电梯是上升还是下降等。 2.电梯的外部部件功能简介 电梯的外部共分五层,每层都应该有呼叫按钮、呼叫指示灯、上升和下降指示灯,以及楼层显示器。 呼叫按钮是乘客用来发出呼叫的工具,呼叫指示灯在完成相应的呼叫请求之前应一直保持为亮,它和上升指示灯、下降指示灯、楼层显示器一样,都是用来显示电梯所处的状态的。 五层楼电梯中,一层只有上呼叫按钮,五层只有下呼叫按钮,其余三层都同时具有上呼叫和下呼叫按钮。而上升、下降指示灯以及楼层显示器应相同。3.电梯的初始状态、运行中状态和运行后状态分析 1)电梯的初始状态:设电梯位于一层待命,各层显示器都被初始化,电梯处于以下状态: a.各层呼叫灯均不亮; b.电梯内部及外部各楼层显示器显示均为“1”; c.电梯内部及外部各层电梯门均关。 2)电梯在运行过程中: a.按下某层呼叫按钮(1-5层)后,该层呼叫灯亮,电梯响应该层呼叫; b.电梯上行或下行直至该层; c.各楼层显示随电梯移动而改变,各层指示灯也随之而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