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疵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织布疵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织布疵点原因及预防措施

11:落布操作时,由于木辊直径较大,容易与卷布刺辊上的刺毛铁皮相摩擦而产生类似边撑疵坏布。12:边撑盒盖上螺栓头部碰撞筘帽前夹木或碰撞飞梭装置铁杆。

13:平车或拆坏布后,用手将布边拉入边撑盒的操作不当。

B:消除方法

1:边撑、刺辊配套良好,安装正确。

2:使织机有关部件处于正常状态。

3:加强各工种的操作管理。

4:加强温湿度调节工作。

5:几项技术改进。

(1):采用单只刺辊。

(2):采用颗粒橡胶刺辊或乳胶管辊与铁刺辊混用。

(3):采用十片铜刺辊,比木刺辊或铁刺辊伸幅作用大1~1.5CM。既可消除因伸幅不良造成的断边,也可减少边撑疵点。

(4):检查木刺辊、铁刺辊、铜刺辊是否达到技术要求。

(5):织机卷布刺辊两端包布,防止落布后将布头卷紧时,布边和刺毛辊表面摩擦而产生边撑疵。(6):织机卷布辊托脚木轴承厚度,可有原来的19.2MM减为9.6MM,防止落布时布辊直径过大与卷布刺毛辊相擦而造成类似的边撑疵布。

(三):烂边

第一类大烂边

A:形成原因

1:纬纱上的棉结杂质,特别是中、细特纱上的大杂质,以及细纱纺制时的飞花、回丝附入而产生的细节,与纬纱退绕气圈相碰,造成意外阻力。

2:纬管腔内积有回丝,因梭子冲击而从纬管头部小眼内脱出,阻塞梭子骑马钢丝或瓷眼通道,致使纬纱引伸受阻,张力增加。

3:织机揩扫时飞花落入梭子瓷眼,使纬纱引伸不畅,增加意外张力。

4:梭管配合不良,两者中心不一,梭芯高低位置不正,梭芯忽高忽低,纬管内孔磨损等,均会使纬纱退绕时的张力严重不匀。

B:消除方法

1:提高纬纱质量,根据织造品种不同,提出原纱棉结杂质的具体要求,一般棉杂要小而少。

2:纬管内孔回丝,纺部要设法解决,织造车间应结合纬管定期检修,加以消除。

3:清扫织机时,落梭箱需用盖布遮住,防止飞花落入,阻塞梭子瓷眼。

4:做好梭、管配套工作。

第二类小烂边

A:形成原因

1:边撑伸幅作用不够,边撑刺辊第握持力不足,边纱控制不牢。特别在纬纱由满纱逐渐退绕至小纱时更为突出。

2:经纬纱缩率高的中特平纹织物上、边纱配置太少,或边纱本身穿错,承受不起打纬时钢筘的剧烈摩擦,

会产生断边、小烂边。

3:梭口满开时,若经纱张力过大,或者左右两侧经纱张力差异悬殊,则张力较大的一侧,在打纬时会使张力大的纬纱被张力大的经纱随边筘齿向外拉伸而崩断,造成小烂边。

B:消除方法

1:认真检查边撑刺辊状态,校正边撑位置,符合工艺要求。

2:校正钢筘位置,特别要防止上层经纱在梭口满开时被筘帽压住,而影响全幅经纱、边纱的意外张力。3:吊综应符合工艺要求。

4:织机正常运转中,钢筘应不碰边撑,撞嘴应不碰停止掣子,以防产生断边、小烂边。

(四):毛边

A:形成原因

1:边撑剪刀失灵,尾纱未剪断而带入织口。

2:换入梭子的纬纱在梭库处中断。

3:采用探针诱导换梭装置,纬管上的保险纱,在换梭时,一端随着换出梭子下落至落梭箱内,另一端仍在织口中。当纬纱被边剪剪断后,尾纱仍残留在走梭板上,由于梭子的运动,该段纱尾会每隔数梭带入织口,因而形成布边须状毛边。

B:消除方法

1:边撑剪刀配套良好,安装正确。

2:技术改进。

(1):减少换入梭子尾纱造成毛边的方法

a:前闸轨上装钢丝或毛刷。

b:梭库上加装橡皮筋。

c:梭库托脚上加毛刷。

d:阻梭板上开槽。

(2):减少换出梭子尾纱造成毛边的方法

a:梭箱底板开槽。

b:扇形制动器杆装毛刷。

c:筘座上装毛刷。

二:纬缩

纬缩疵点在布面上的形态,大体可分为扭结纬缩、经向一直条纬缩、一处性方块形纬缩和分散性纬缩。(一):四种类型纬缩产生的共性原因

A:形成原因

1:原纱质量不良。

2:纬纱的捻度过高。

3:纬纱的回潮率过低。

4:投梭作用不良。

5:梭子状态不良。

6:开口清晰度不良。

B:消除方法

1:改善原纱质量。

2:稳定纬纱捻度。

3:加强织机维修保养。

4:适当增大梭子的导纬张力。

(二):四种类型纬缩产生的非共性原因

A:形成原因

1:扭结纬缩

(1):纬纱在换梭侧容易打扭弯曲。

(2):梭子状态的变化使纬纱产生横向振动而形成卷曲扭结。

(3):纬纱由满管退绕至空管,其张力由小增大,使纬纱气圈抛出梭腔外的机会相应在变化。(4):梭子换梭侧梭箱时,由于纬纱本身的回潮率低,捻度不稳定,梭子导纱眼至布边一段纱线非常松弛,当梭子一动,纬纱即开始扭结。

2:经向一直条纬缩

由于织造开口工艺、投梭时间配合不当所造成。

3:一处性方块形纬缩

一处性方块形纬缩在府绸织物上较为突出。着主要是制织高密府绸织物时,四页综框开口工艺采用单踏盘的一次平综方式时所造成。

4:分散性纬缩

主要是吊综不良引起的。

B:消除方法

1:针对扭结纬缩产生的特性,对纬纱采取给湿,增加张力,调整投纬时间。

2:根据经向一直条纬缩分布的区域与产生的规律调整开口工艺,1、2综框采用早开口,3、4综框采用迟开口。

3:圆筒布经向一直条纬缩宜采取下列措施。

(1):对原纱及半制品质量的要求。

a:选择捻度较小的原纱作纬纱,经纱的棉杂应小而少,表面毛羽少,纱身较光滑,使经纱不易带住梭道内引出的纬纱造成纬缩。

b:为了改善织口清晰度,,减少织造中断头,经纱上浆率宜高些。

(2)合理选择织造工艺参数;圆筒布在1511型或1515型有梭织机上制织,常用多臂式开口机构。4:一处性方块形纬缩的消除方法,可从经、纬向两方面同时采取措施。

(1):经向:将密度较高的经纱,开口时相邻经纱交叉分开,亦即将(高密度府绸织物)开口时间,由一次平综改为两次平综。吊综的规格掌握小双层开口的原则。从而减少经纱之间的相互摩擦,增加开口清晰度。

(2):纬向:在不影响断纬、断稀疵布增加的前提下,适当加大纬纱张力,压缩气圈,减少纬纱起圈现象。

2:整经机采用平行加压措施和红外线断经监控器。

3:高支高密织物采用组合浆料上浆。

4:高密织物经纱上浆采用双浆槽工艺。

5:涤棉织物经纱上浆采用湿浆纱平行进烘房。

6:浆纱后上蜡。

7:做好织机停经架的配套工作。

六:断边

A:形成原因

1:边撑位置不正。

2:停止掣子、撞嘴规格不正。

3:钢筘毛糙、安装位置不正。

4:吊综规格不良。

5:织轴轴幅与布幅差异过大。

B:消除方法

1:提高经纱半制品质量。

2:边撑配套安装要标准。

3:停止掣子、撞嘴配套安装要标准。

4:保持综丝、钢筘状态良好。

5:吊综应良好。

6:边纱穿法应符合要求。

七:沉纱

A:形成原因

1:综丝耳环断裂。

2:综眼断裂。

B:消除方法

1:加强综丝的保养与管理,按周期调换新综丝,每片综丝在穿筘使用前必须经过仔细检查。2:上轴工作必须注意安装质量,在运转中,防止前后综框相互碰撞,而造成综环断裂。3:综丝耳环和综眼涂尼龙,增加耐磨性能。

八:筘路、穿错

A:形成原因

1:钢筘不良。

2:织轴质量不良。

3:织机部分机构状态不良。

4:织造挡车、上轴操作不当。

5:穿错主要是挡车工操作不慎而造成的。

B:消除方法

1:健全钢筘检修制度,保持钢筘状态良好。

2:认真执行穿筘操作,加强穿轴质量的检查,消除穿错。

3:加强织机运转操作管理,消除穿错。

4:改变双层筘的穿法。防止穿错。

5:推广新技术,提高钢筘质量,减少筘路疵点。

九:经缩(吊经)

A:形成原因

经向成条、块状的经缩(吊经),纬向一直条的经缩波纹、浪纹。1:运转操作不良。

2:工艺配置不当。

3:机械状态不良。

B:消除方法

1:减少经纱扭缩(小辨子)。

2:减少纱身毛羽,提高纱线的光洁度。

3:提高经纱张力和排列的均匀性可减少并头、绞头、倒断头。4:提高织机挡车、帮拆、上轴的操作水平。

5:加强织机预防检修工作,调换磨灭零部件,防止松动。

6:改进定筘鼻和撞嘴。

7:改进穿综工艺。

8:改进织造开口工艺。

9:排除硬丝。

十:脱纬、双纬与断纬

(一)脱纬

A:形成原因

1:纬纱成形不良。

2:纬纱卷绕不良。

3:纬纱状态不良。

4:织机机械状态不良。

5:纬管规格不当及梭管配套不良。

B:消除方法

1:细纱成形凸轮反装。

2:适当放大纬纱斜线螺距。

3:改进成形凸轮,增强卷绕作用。

4:改进细纱成形机构。

5:加重钢丝圈。

6:加强纬纱落纱管理。

7:加强投打部件的检修。

8:纬纱给湿。

9:加强纬管的管理。

(二)双纬和断纬

A:形成原因。

1:原纱质量不良。

(1)纬纱成形不良。

(2)外观质量不良。

(3)生头不合规格。

2:织机状态不良。

(1)诱导装置不良。

(2)梭箱、边撑部分不良。

(3)投梭机构不良。

(4)梭子通道部分有缺口。

3:梭子不良。

4:梭管配合不良。

5:加梭操作不良。

6:多臂装置不良。

B:消除方法

1:提高纬纱质量。

2:织机机械状态保持良好。

3:提高梭子质量。

4:统一纬管、梭子规格,加强梭、管配套管理

十一:稀纬、密路(包括歇梭、横档)

A:形成原因

1:打纬机构得间隙过大。

2:吊综不良。

3:诱导装置失灵。

4:送经与卷取机构不良。

5:织机上轴、挡车操作不良。

B:消除方法

1:打纬机构各部件的间隙应达到要求。

2:保持吊综良好,符合要求。

3:诱导装置规格正确,作用良好,并实行备件轮换。4:送经、卷取机构状态良好。

5: 提高上轴、运转操作水平。

6:技术改进。

(1)推广断纬防稀装置(即点啄式纬停装置),减少稀纬疵点产生。

(2)采用SJ—P型自调式送经装置,减少开车稀密路。

(3)采用织机驱动控制装置(定位开关车装置)。

(4)采用NT3—901型刺毛辊加压装置。

(5)推广筘帽包铁和筘帽保护铁措施。

(6)选用全握式筘夹轴中托脚。

(7)加装机电混合式织机驱动装置。

十二:段织和云织

A:形成原因

1:送经机构作用不良。

2:张力调节机构安装不灵活。

3:送经机构的缺陷。

4:卷取机构不良。

B:消除方法

1:使送经机构处于正常状态。

(1)送经齿轮应陪同轮换。

(2)蜗轮、蜗杆啮合适宜。

(3)张力扇形杆上升、下降正常。

(4)采用摩擦锯齿轮制动装置。

2:采用外侧送经装置。

3:卷取机构处于正常状态。

(1)刺毛辊实行配套轮换。

(2)合理选用不同型号的刺毛铁皮。

(3)卷取齿轮保持良好的状态。

4:做好纬纱给湿定捻工作。

5:加强上轴操作和综框的管理。

十三:油疵、浆黄斑、煤灰纱

(一)油渍

A:形成原因

油渍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最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清整洁工作不良所致。

B:消除方法

加强对各工种的责任教育,深入全面发动群众,人人把关,互相监督,认真执行加油、揩车操作规程,加强纺织两部之间的油疵管理,加装防护油罩,改进漏油、散油等措施。

(二)黄斑、浆斑

A:形成原因

1:长条形浆斑

由于浆纱机停车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2:块浆斑

(1)油脂质量差。

(2)浆槽底部聚结的浆块沉淀物,由于蒸汽压力不稳定,突然过高或忽高忽低而被冲击浮起,粘附于经纱上,经压浆辊压榨,形成浅色的块浆斑。

3:分散性浆斑

主要是浆液表面结皮,被带上经纱所形成。

B:消除方法

1:加强油脂规格的验收和调制工作。

2:彻底做好调浆、浆纱机械的清洁工作。

3:加强操作管理。

4:防止浆液面结皮。

(三)煤灰纱

A:形成原因

进入细纱车间的空气,虽然经过空调设备的洗涤作用,但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空气中的煤灰微粒。当室外气压低、风速慢、湿度高(迷雾天)时,空气中的煤灰微粒含量较多,一般在深夜12点以后到翌晨9点左右,由于这段时间内,地球表面温度下降,气压降低,空气中煤灰微粒下沉,最易发生煤灰纱。B:消除方法

1:加强通风调节管理。

2:加装空气过滤装置。

3:采用毛刷转移细纱上的煤灰。

4:加强煤灰纱的现场管理。

十四:狭幅、长短码

A:形成原因

1:织物工艺设计配置不当。

2:温湿度调节不良。

3:浆轴半制品不良。

4:织机边撑作用不良,送经装置机械状态不正常。

5:纬纱张力过大或回潮率低,影响不幅正常。

6:管理不善造成短码。

B:消除方法

1:加强布幅、布长的日常管理工作。

(1)整理部门应健全成布幅宽、长度的检查与纪录制度。

(2)加强织造车间的布面幅宽和温湿度的检查工作。

(3)加强浆纱墨印长度的测量。

(4)加强钢口筘号的抽验。

(5)加强成包成捆前后的布幅、折幅试验,掌握变化规律。

(6)布机翻改品种,每翻一台需检测布幅。

2:使织机出于正常状态。

(1)浆纱打印装置、码表测长装置应结合大小平车进行维修,传动皮带松紧应定期校正。

(2)织机送经装置结合送经锯齿轮进行配套。

(3)织机边撑进行配套,小刺轴定期调换,以增加伸幅作用。

3:技术上的改进。

(1)浆纱机使用回潮指示仪。

(2)采用浆纱伸长调节装置。

(3)加强边撑伸幅作用。

十五:方眼

平纹织物布面呈现网状针孔现象的称为方眼。

A:形成原因

1:后梁位置太低。

开口以后上下层经纱的张力差异过小,当纬纱收缩时,经纱不易随纬纱作横向移动,故在打纬后的筘齿空隙不能弥补,形成布面方眼。

2:后梁左右不水平,两边经纱产生差异,张力大的一边布面丰满受到影响,致使产生方眼。

3:停经架离织口太近。使梭口张力增大,影响经纱不易游动移位而产生方眼。

4:吊综太高或边撑杆太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减少上下层经纱得张力差异。布面容易产生全幅性和边部方眼。

5:吊综太紧,在打纬时造成经纱在综丝综眼中游动困难,打纬时打纬区经纱张力增大得不到补偿,经纱条干受到破坏,而织物表面呈现稀瘦不丰满现象,严重形成方眼。

6:综丝铁梗弯曲,造成综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部分凸出得综丝也会产生方眼。

7:综框下端综夹损坏或失落,使下层经纱远离走梭板。

8:经纱张力过大,也就是相当于减少上下两层经纱得张力差异。

9:起动联合器中制动轮盘相互接触不密切,在织造时产生间隙滑移,特别是打纬时阻力大,滑移增大,削弱打纬力,使布面产生方眼。

10:开口时间配合不当。开口时间早,经纱对纬纱的抱合角度比较大,打纬以后纬纱不易反拨后退,布面比较丰满,有厚实感。开口时间迟,经纱张力小,打纬时张力也小,如有个别经纱过松,将造成布面不平整。此外,由于开口迟,上下两层经纱张力差异小,上层经纱不易作侧向移动,因而布面上会出现方眼。11:停止掣子撞嘴接触位置不合规格,筘夹轴钩脚失效或松动,使钢筘打纬时受到布面的反作用力而发生后让,纬纱不能达到规定的位置,造成方眼。

B:消除方法

1:为了消除方眼,使布面丰满平整,一般平纹织物的后梁比胸梁高19~20MM。综眼低于经平均线12.7MM,停经架墙板离胸梁前边缘以210MM为宜。

2:吊综不宜过紧。吊综高低以下层经纱贴近走梭板为准。边撑杆位置低于胸梁6.35MM为宜。

3:筘片的厚度酌量减薄,或将原来一筘穿四根的改为一筘穿两根,方眼可获得改善。

4:打为机构良好,确保足够、均匀的打纬力,以消除方眼。

十六:结头(轧梭与飞梭)

一:梭道轧梭与飞梭

(一)梭子定位不准。

1:投梭不良。

(1)投梭机构中的主要螺栓松动。

消除方法:加强巡回检修和重点检修外,可加厚垫圈。增加弹簧垫圈琐紧螺母等。

(2)投梭机构中安装不良或磨损。

消除方法:投梭棒在筘座内的位置应居中。磨损较多或有裂缝的侧板用皮,必须调换。磨灭的投梭鼻可调面使用。使用丁腈皮结后,可在投梭棒与皮结接触处涂一薄层油脂或蜡。

2:缓冲装置作用不良。

(1)皮圈状态不良,引起梭子不正,投梭力不正,造成轧梭与飞梭。

消除方法:

a:控制皮圈的来去动程,一般以投梭棒在箱底板上左右往复动程以34.9~41.3mm为宜,并同时调整缓冲皮带的动程。

b:使用丁腈皮圈可在皮圈表面用油布抹擦,使皮圈在皮圈架中作用灵活。

c:新皮圈上机使用时因伸长小,缓冲皮带的动程要相应调整,以较小为宜。

d:在高速和阔幅织机上,可将筘座上紧固皮圈架的木螺栓改用金属螺栓。

f:将皮圈的宽度由40mm改为45~50mm,宜减少皮圈伸长和皮圈架松动。

(2)三轮缓冲装置安装规格不正。

消除方法:使三轮缓冲应在投梭棒回退时接触。投梭棒受梭子撞击后,能向外移动,与皮圈同时发生作用,此时弹簧盘的凸口与缓冲器脚的凸口相距约为9~12.5mm;当梭子投出后,弹簧盘回复至原来位置,两个凸口应轻轻相接,如过紧或过松,应调整弹簧弹力。侧板顶部与偏心盘相距约12~13mm,如超出规格,可调节缓冲皮带的长度。

3:两侧梭箱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a:校正梭箱内侧较梭子宽3.2mm,外侧较梭子宽1.6mm。

b:制梭铁凸出的规格,内侧应较梭箱背板低0.8mm,外侧应较梭箱背板凸出3~4mm。制梭铁与梭箱底板呈86.5度。

c:制梭铁弹簧弹力的松紧,以梭子在梭箱内能用手推动为宜。

4:摇轴、踏盘轴及传动牙轮内不良。

消除方法:

a:加强日常检修维护,保证两主轴运转正常。

b:在安装两传动牙齿时,齿尖与齿根间的间隙应为1.6mm,以防止牙轮的磨损。发现齿尖宽度磨损2mm时,应调换投梭点的位置,一般36牙、72牙可移动三次。

5:梭子质量不良。

消除方法:同台织机的梭子规格应严格统一,梭子的整修要求。

(二)开口与投梭运动配合不当。

1:开口时间的变化。

消除方法:

开口时间应根据织物组织、经纬密度、布幅宽狭、织机车速以及织物外观效应和织疵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平纹织物经密高、布幅宽、车速快,可适当提早开口时间;斜卡织物经密低、车速慢时,可采用较迟或中开口的工艺。

2:投梭时间的变化。

消除方法:校正投梭时间,当投梭棒和皮结在梭箱的外侧时,调整投梭转子正好与投梭鼻接触,测量钢筘到胸梁的距离。投梭时间的允许差异,按织物工艺设计标准为+-3mm。

(三):梭子飞行布稳。

1:边撑位置安装布良。

消除方法:边撑位置的校正,应结合上轴进行,用隔距片检查。正确的边撑高低位置,一般平纹织物当弯轴在前心时,边撑与走梭板的间隙应为8.5mm。

2:吊综不良。

(1)吊综高低或不平。

消除方法:采用单踏盘的府绸织物,一般下层经纱离走梭板的空隙0.2mm,即下层经纱正好浮在走梭板上;采用双踏盘的府绸织物,下层经纱离走梭板的距离,第一、二页综框为0.8mm,第三、四页综框为2.4mm。

(2)吊综轴安装位置不正。

消除方法:府绸织物吊综轴的安装规格,采用单踏盘时,吊综轴至顶梁后边沿的距离为165mm;采用双踏盘时,吊综轴至顶梁后边沿的距离为80mm。

3:开口、送经、卷取部分机件松动磨损。

消除方法:加强上述部件的检修维护保养及调换工作,保证梭口高度符合要求。梭口高度的校正,以弯轴在后心梭子前壁和上层经纱应有3~5mm的间隙,下层经纱距走梭板有0.2~1.0mm的间隙。

4:钢筘弧度不正。

消除方法:钢筘中央应比梭箱底板两侧外边缘凸出4mm,同时梭箱底板外端与内端的宽度也有不同,装在筘座上,内端比外端向后1.6mm,而走梭板较梭箱底板后凸0.8mm,因此钢筘的弧度合计4mm。5:走梭板弧度过大,过小或状态不良。

消除方法:走梭板的中央比梭箱底板两侧外端的边缘低4mm,同时梭箱底板外端和内端的厚度也有不同,装在筘座上的内端比外端低2.4mm,走梭板弧度合计4mm。走梭板应重新刨正,或在筘座和走梭板间垫硬纸柏校正。

6:梭箱背板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a:使梭箱背板的内侧面和梭箱底板密切接合并在一直线上。梭箱背板和活动背板在铰链弹簧的接合处应灵活。活动背板的弹簧弹力要适中。

b:梭箱背板、活动背板的角度应与梭子后背的角度一致,用隔距块校正,度得有间隙。

c:包头铁或龙门档应比活动背板低0.4mm,不能相互平齐。已磨损、低陷的活动背板头端应拆下

刨平或加装铁板,拼镶小块丁腈,或包头铁全部不用铁制。龙门档改用尼龙制品,以减少梭子磨损,保证梭子飞行稳定。

7:龙门档弯曲或角度不正,凸出筘面。

消除方法:龙门档弯曲或角度不正,损坏的应换掉,不能继续使用。

8:刚筘安装和状态不良。

消除方法:

a:钢筘的下筘条应完全嵌入走梭板下面,筘夹木以压主下筘条的中心为宜。

b:用钢筘角度定规检查校正,上下不得有空隙。采用活络钢筘调节装置来调节角度,或筘帽与筘座脚间增减纸柏垫正角度。

(四):经纱保护装置作用不良。

消除方法:

(1)校正耳形滑板与筘夹轴得安装规格。

(2)耳形滑板与耳形滑板转子得接触时间,一般与投梭时间相同。

(3)筘帽得安装要求,一般以筘夹木能夹住钢筘得筘梁略超过一半即可。钢筘向后退出时,转动角不宜小于60度。

(4)校正定筘鼻与撞嘴得接触深度,弯轴在前心时,啮合得深度以12~13mm为宜。密度较大得府绸一般应调整为13mm,以防炸筘现象发生。

(5)筘夹轴弹簧弹力不应过紧,以耳形滑板与转子脱离接触而定筘鼻与撞嘴尚未啮合时,用两手稍许用力即能推出钢筘为宜。

二:换梭轧梭与飞梭

(一)梭子定位不准(参阅梭道轧梭与飞梭部分)

(二)自动换梭梭箱安装规格不良。

1:推梭框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1)推梭框伸出的位置,当弯轴在前死心时,推梭框应凸出前闸轨0.8mm,推梭框头端平面与梭箱底成直角,推梭框与梭箱底板高低距离为1.6mm。一般是满梭换入梭箱后,转动弯轴,推梭框接触梭子,梭子在梭箱内有少许前后横动为宜。

(2)安全弹簧要有适当强力能支持鞍形螺钉将满梭推入梭箱,并不使安全弹簧杆有跳动现象。

(3)撞嘴应位于鞍形螺钉中央或稍许偏下0.4mm。在宽幅织机上,撞嘴抬起应偏高为宜。

2:梭子换入不平行。

(1)前闸轨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a:用梭箱角度定规校正前闸轨与梭箱底板的夹角,夹角为90度。

b:用前闸轨定规校正高低位置,使其上面距梭箱底板为47.6mm。

c:前闸轨弹簧弹力的大小,以换梭动作完成后,前闸轨能迅速落下而不发生回跳为原则。

(2)前凸板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a:前凸板的高低位置应比梭箱底板高出0.8mm。前凸板落下时与梭箱底板成20度倾角。为了

保证梭子能平行换入,宜在前凸板装配前先加工处理,使两侧比中央低下0.2mm。

b:一般用梭子来校装前凸板与托架的前后位置,内侧托脚的里侧距梭箱活动背板较梭宽3.2mm,外侧托脚距扬起背板较梭宽1.6mm,左右横动不超过0.4mm。

(3)梭箱盖板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梭箱盖板的安装位置,当前闸轨抬足时,它的下面仍需低于梭箱盖板的下面0.8mm。3:扬起背板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1)扬起背板抬起或落下的位置应保持密接。高低位置于梭箱低板间隔以9mm为宜。

(2)扬起背板在抬足时,托梭钢丝表面应低于梭箱底板1.6mm,前后距离应小于半只梭子。校正时应注意托梭钢丝不得松动。

(3)控制木于前闸轨得前后位置,应校正为两只梭子的宽度(一正一反)加0.8mm。高低位置应较梭箱底板高13mm。

4:梭库安装不良。

消除方法:

a:梭库内梭子于前闸轨前侧面应平行并保持间隔为0.8~1.6mm。

b:梭子应紧贴阻梭片,并在梭库内仅留一只梭子时仍能自然轻快下落。目前许多工厂普遍采用

5.5~6mm厚的硬橡皮,代替铜制和尼龙阻梭片。

c:梭库脚应与梭箱底板平行,并高出1.6mm。

(三)诱导装置的配合不良

1:交叉锭状态不良。

消除方法:校正交叉锭与交叉锭钩的作用时间,当弯轴在前死心,梭子在开关侧,纬纱凸轮向前,交叉锭正好落入交叉锭钩内。

2:制御杆与制御芯子的间隙不当。

消除方法:校正两者间隙,应为0.8mm。

梭织特有织疵

一:纬缝

(一)形成原因

1:经纱上机张力不良。

(1)后梁位置过高或过低,使经纱上机张力不匀。

(2)送经装置不良,使经纱上机张力不匀,忽紧忽松,产生纬缝。

(3)卷取装置不良。

2:边撑伸幅作用不良。

(1)边撑刺环回转不灵活。

(2)边撑铜环尖顶与边撑盖板间得距离不合要求,两侧边撑高低、前后位置不一致,均会导致布幅两边得伸幅作用用力发生差异。

(3)边撑盖板前边缘太高,铜刺轴偏后,使织口与走梭板得距离加大,边撑对布边包围角得作用减小。(4)边撑安装位置不良,离钢筘过后,离走梭板过高,使打纬区增大。

(5)织口与布边经纱不垂直。

(6)边撑弹簧弹力太弱,打纬时使边撑造成后退现象。

3:开口不良。

(1)开口过迟,会造成纬缝。

(2)梭口高低不一,会造成纬缝。

4:纬纱形成不良。

纬纱退绕时,张力过小,与经纱层交织时引起弯曲,会造成纬缝疵点。

5:打纬力不足。

灯芯绒织物是大张力织物,在打纬时经纱对钢筘产生较大得阻力,如果打纬装置不良,就减弱了钢筘的打纬力,使纬纱不易被打紧,严重时造成纬缝疵点,

(二)消除方法

1:经纱上机张力处于良好状态。

(1)后梁停经架位置应符合工艺要求。

(2)使送经、卷取机构处于正常状态,经纱上机张力要均匀稳定。

2:边撑伸幅作用良好,采用9~13环环形边撑,并要求安装符合规格。

3:选择合理的开口时间与梭口高度。

制织纬密较大的平纹底灯芯绒织物,以选用较早的开口时间为宜,使打纬时经纱受到附加张力作用,有利于纬纱扣紧,防止纬纱反拨,消除纬缝织疵。

4:纬纱成形良好,张利适中。

5:保证足够的打纬力。

二:阴阳条、宽窄条、提花错条

(一)阴阳条

A:形成原因:

1:第三、四页综的松紧和梭口高度不一致,或踏综杆转子直径大小有差异,踏盘外形曲线磨灭,均会造成全幅性的阴阳条。

2:吊综不平齐,综框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综夹脱落等,均会使布幅的部分片段有阴阳条。

3:边撑杆不平直,安装不水平,边撑盒前、后、上、下有倾斜现象等,均会造成距布边20cm以内的阴阳条。特别是边撑杆两端向下弯曲,是布边处产生阴阳条的主要原因。

B:消除方法:

1:加强开口机构的维护检修,使设备状态符合产品工艺要求。

2:适当加大织机的上机张力,以保证在打纬时,经纱有足够的张力。

3:采用早开口工艺使织机打纬时,经纱张力较大,以弥补各页之间的张力差异,减轻凹凸条之间的明显差异。

4:边撑杆必须保持平直,安装要水平,边撑盒的位置应适当,前后、上下均不得有倾斜现象。

5:停止掣子、撞嘴啮合深度应一致,啮合量不得小于12.7mm(1/2英寸),两者间隙,在不互相碰撞的情况下应尽量缩小,以保证织口位置稳定,减少织口受打纬作用而产生前后游动。

(二):宽窄条

A:形成原因:

宽窄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条绒绒条纹路细,经纱密度较一般中、宽条灯芯绒小,因此钢筘筘齿间隙稍

有不匀或筘片过软,布面上即会呈现宽窄条现象。其次,挡车工操作不当,织物组织穿错,也会造成宽窄条。此外,经纱,特别是压绒线的经纱中夹有粗细纱,使经缩率发生不正常的变化,亦会出现宽窄条疵点。B:消除方法:

1:加强钢筘检修,保证钢筘质量。

2:织机挡车工结合布面巡回检查,如发现布面有宽窄条,应检查钢筘。

(三)提花错条

A:形成原因:

1:制作纹钉时,应加强检查,防止钉错。

2:挡车工在处理坏布时,花型未对准,造成错条疵点。

B:消除方法:

1:制作纹钉时,应加强检查,防止错钉。

2:挡车工在处理坏生活时,要仔细对好花型,开车前还应认真检查,防止产生错条疵点。

三:裙子皱

A:形成原因:

1:纤维性能不同的影响。

2:纤维收缩时所需温度的影响。

3:筒子里外层收缩率有差异。

4:筒子在蒸缸内的位置不同,影响定捻差异。

5:纬纱特数(支数)用错。

6:纬纱捻度差异。

B:消除方法:

1:涤纶原料变更前,首先要掌握沸水收缩率,如前后批差值较大,应做到“先做先出、先进先用”,严格分开使用,防止产生裙子疵点。

2:涤纶原料变化,要制订适当的定捻控制温度,使混用不同涤纶纤维的纱线,在定捻过程中少收缩,或收缩程度接近,以力织造。

3:蒸缸内铝质蒸纱板上应均匀打孔,使缸内各部位温度接近,减少上、中、下层和同层左、中、右筒子的定捻差异。

4:根据前后道工序的要求,适当规定筒子直径,减少筒子里、外层定捻收缩率的差值。

5:定期测定蒸缸实际定捻率,减少缸与缸之间的定捻差异。

6:严格执行工艺要求,蒸汽压力、温度、抽真空次数、保温时间等工艺和操作方法,应严格按规定执行,以减少同台缸与缸之间定捻差异。

7: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在日常生产中,发觉外界条件突变,必须实测定捻率。定捻率相差过大时,蒸纱应严格分开使用,避免产生裙子皱。

四:布辊皱

A:形成原因

涤纶纤维表面光滑,单纱较高,受外力易伸长消除外力后回缩。

B:消除方法

1:改用橄榄形固定导布辊。

2:选用锣旋形导布辊。

3:加装弧形杆(板)。

4:加大卷布辊与刺毛辊之间的压力。

五:黑白面布

A:形成原因

涤棉或其他化纤织物在织造过程中,由于开口、打纬等运动,经纱磨擦大而产生较强的静电。当织机停车后,静电不易导出,从而吸附空气中混有湿度较大的煤灰微粒。经纱磨擦愈厉害,静电产生愈强,而吸附的煤灰微粒也愈多,所以织口处形成的黑白布面就更明显。

B:消除方法

1:厂区周围空气中含油较多时,要加强空调洗涤室进风窗的管理,尽量少用室外空气。

2:织机停车在5个班及以上时,经纱上应喷射滑石粉。织机停车前,空调洗涤室应提前40min停止给湿,使车间湿度降低,以防止产生黑白面布。

3:织机停车3个班及以上时,可采取人工轮流开车,并制织约2mm布后停车,也有一定收效。

六:白斑疵

A:形成原因

通过对白斑形状、部位分析,白斑的形成主要是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

B:消除方法

1:加强基础维修保养工作,充分发挥投打、缓冲、制梭的作用;适当推迟开口和投梭时间,做到当弯轴在后死心附近时,梭口最大,下层经纱位置最低,使梭子出梭口时,飞行稳定,减少梭子上浮现象,从而减少经纱和纬纱擦伤机会。

2:为了减少纬纱在梭箱内的碰擦机会,前闸轨下沿刨去10mm宽、1.5mm深的一条凹槽,抛成小圆角,保持凹槽光滑,尽量减少纬纱在前闸轨和梭子前壁之间的擦伤机会。

3:梭子前壁引纱槽改宽至18mm,减少纬纱与梭箱前板的擦伤机会。

4:适当增加纬纱舒解张力。在梭子内壁左右对称处增加一撮毛,以扩展纬纱退绕长度和气圈高度,从而减少纬纱与梭箱自动部件相碰。

5:减少中长织物的白斑疵,除了在布机上降低边撑位置,减小上机张力,延迟投梭时间等措施外,可采用弹性走梭板。即在走梭板上,贴3mm厚、50mm长的白呢,使梭子在飞行时保护纬纱,防止碰伤。七:鱼鳞片

A:形成原因

通过历年统计资料分析,鱼鳞片的产生除与季节变化有关外,还与使用的浆料和浆纱回潮率及毛边疵点的增加有关。

B:消除方法

1:黄霉季节,浆料中停用吸湿剂甘油,以减小纱线吸湿能力。

2:采用浆纱后上蜡工艺。

3:加强对空调设备的管理,尽量把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之间。

4:保持3%~4%的浆纱回潮率,以减少纱线在织造过程的磨擦而损伤浆膜,以控制落物量

八:条影

A:形成原因

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及 预防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火灾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带来很大的损失,在所有已发生的火灾事故中,有人作过统计,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的火灾,占全部火灾的40%左右,并有上升的趋势,故电气火灾不容忽视。 造成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气线路使用年限长久、绝缘老化、铜铝导线联结接触不良、缺乏正常维护、发生漏电打火,导致线路过热,烧坏绝缘,引起火灾。 2.当导线发生短路时,电流可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及至数十倍以上,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导线温度急剧上升,当绝缘层温度超过250摄氏度时,线路就会起火,此种情况殃及面与短路导线长度成正比。 3.电气开关熔断器熔断时的熔珠以及开关通断时产生的火花落在下方易燃物上可能引发火灾。

4.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的绕组或铁心发生短路时,会产生过热温度,严重时会烧毁设备或引发火灾。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会导致电流剧增、电动机过热。 5.电热器具、照明灯具工作时靠近易燃物或用完后忘记切断电源,如搁置在引燃基座上或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的包裹里,均会引起火灾。 6.进行电焊作业,不采取安全措施,使焊接电弧烤燃可燃物或使火花、熔渣落在可燃物上而引发火灾。 7.电气设备过载运行、机械设备的转动部分卡住,造成转矩过大均会导致设备过热。 8.电源电压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的15%以上,会致使线路电流增大甚至出现危险温度。 9.断路器、控制器等在非正常情况下进行操作,出现的强烈电弧极易灼伤操作人员或引起火灾。油断路器、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油在高温电弧作用气化分解,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为有效的预防电气火灾,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接地故障引发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接地故障引发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185-38 接地故障引发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 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相线与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包括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敷线管槽及构架等)、外部导电部分(包括金属的水、暖、煤气、空调管道和建筑的金属结构等)以及大地之间的短路称之为接地短路。国际标准IEC364中将接地短路称为接地故障(Earthfaut),以区别于一般短路。 一般短路点因高温而熔融,短路电流大,线路能产生高温,人们以为这种短路火灾危险性大,其实不然,因为保险丝能被短时的大电流熔断而切断电源电流,反而不易引发火灾。而接地故障的火灾危险性大的主要是因为它的短路电流比较小,其小电流不足以使过流保护器(熔断器、断路器)及时动作切断电源,

也不能使短路点熔焊,往往引起打火或拉弧,其局部高温却足以引燃近旁可燃物而成灾。因而,接地故障与一般短路相比,当产生火灾时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和复杂性。 1接地故障电流引起火灾的原因 如图2所示的低压公用电网通常采用TT接地(接地系统)在发生相线与电流通路内的设备外壳、敷线管槽短路时短路电流Id都通过两个接地电阻RA和RB返回电源,假设RA为10Ω,RB为4Ω,则接地短路电流约为Id=U0/(RA+RB)=220/(10+4)=15.7A。小电流不足以使过流保护器(熔断器、断路器)及时动作切断电源,也不能使短路点熔焊,往往引起打火或拉弧,其局部高温却足以引燃近旁可燃物而成灾。 1.1由PE、PEN线端子连接不紧密引起火灾

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最新版)

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 施(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3

电气线路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最新版)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短路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 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善,维护不当造成短路。

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 措施正式版

电气发生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电气线路发生火灾,主要是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或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电线、电缆过热,从而造成火灾。 一、短路 (一)定义:电气线路中的导线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相线与相线,相线与零线(地线)的连接,在回路中引起电流的瞬间骤然增大的现象叫短路。根据欧姆定律,短路时由于电阻突然减小则电流将突然增大。因此,线路短路时在极短的时间

内会发出很大的热量,这个热量不仅能使绝缘层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从而造成火灾。 (二)短路的形式 相线之间相接叫相间短路;相线与零线(地线)相接叫直接接地短路;相线与接地导体相接叫间接接地短路。 (三)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的主要原因有: 1.使用绝缘电线、电缆时,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使绝缘受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失去了绝缘能力。

2.线路年久失修,绝缘层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裸露。 3.电源过电压,使电线绝缘被击穿。 4.安装、修理人员接错线路,或带电作业时造成人为碰线短路。 5.裸电线安装太低,金属物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6.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弛,有可能发生两线相碰;架空电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使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7.电线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8.不按规定要求私拉乱接,管理不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编号:SM-ZD-25528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 防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建筑施工中,坍塌事故对建筑安全的危害程度最为严重。为了探索坍塌事故的规律, 我对178起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预防坍塌事故的主要对策。 珨﹜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 1.在178起坍塌事故中,由于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的为29起,占事故总数的16396。例如某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中,一排刚搭好高54m、长17m的双排脚手架,由于架子基础不平不实、架子与建筑物连接不牢靠、剪刀撑薄弱等原因而突然坍塌,12名架子工随即坠落,被压在垮塌的架子下面,当场死亡5人,重伤2人,轻伤5人。 2、由于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而发生的坍塌事故为70起,占事故总数的39.%。例如某建筑公司对两个塔楼同时进行外装修作业,在两塔楼间搭设了长13.35.m、宽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公式汇总

速算技巧 一、估算法 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方式。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差距的大小将直接决定对“估算”时对精度的要求。 二、直除法 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的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首两位、首三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常用形式: 1.比较型:比较分数大小时,若其量级相当,首位最大∕小数为最大∕小数 2.计算型:计算分数大小时,选项首位不同,通过计算首位便可得出答案。 难易梯度:1.基础直除法:①可通过直接观察判断首位的情形; ②需要通过手动计算判断首位的情形。 2.多位直除法:通过计算分数的“首两位”或“首三位”判断答案情形。 三、插值法 1.“比较型”插值法 如果A与B的比较,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若可以找到一个数C,使得A﹤C,而B﹥C,既可以判定A﹤B; 2.“计算型”插值法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 若A﹥C﹥B,则如果f﹥C,则可以得到f=A;如果f﹤C,则可以得到f=B。

四、放缩法 当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精度足够的结果。 常用形式: 1. A﹥B,C﹥D,则有A+C﹥B+D;A-D﹥B-C; 2. A﹥B﹥0,C﹥D﹥0,则有A×C﹥B×D;A÷D﹥B÷C 五、割补法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或总和值时,首先选取一个中间值,根据中间值将这组数据“割”(减去)或“补”(追上),进而求取平均值或总和值。 常用形式: 1.根据该组数据,粗略估算一个中间值; 2.将该组值分别减去中间值得到一组数值;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大全

统计图表知识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第一产业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第二产业 52.2 48.7 48.0 46.1 44.1 42.3 40.8 39.1 38.9 第三产业 39.7 44.4 45.8 47.0 50.1 52.5 54.5 56.6 57.1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必须同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相适应,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比重较低。北京199 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突破50%,1998年达到56.6%,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中居第一位。“九五”期间,北京经济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总产值、净产值、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究竟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行测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汇总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用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预 防措施(通用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 用版)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 1.由于用电设备和用电量变化无常,为了临时用电在原有的线路上接入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使其长期过载运行,破坏了线路绝缘,引起火灾。 2.有的电工对线路缺乏维护和检修,致使年久使用的线路绝缘破损发生漏电、短路等引起火灾。 3.有的火灾是铜铝导线连接,接触不良或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接触电阻过大,打出火花或接点温度过高引起的。 4.使用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而发热;照明灯具的位置与可燃物的距离过近,也会因温度过高而燃烧起火。 5.人们使用熨烫服装的电熨斗、修整发型的电吹风、焊接仪器

设备的电仪器铁等,用后忘记切断电源,搁置在可燃的基座上;或者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的包裹内,因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6.公共场所人们使用的电热杯、电炉子、电褥子等电热设备长期通电,或忘记关闭电源开关,也容易造成火灾事故。 7.公共场所人们随额意吸烟,乱扔烟头或火柴杆,也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例如: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天鹅饭店的火灾事故,就是一美国人晚上酒后躺在床上吸烟引着被褥起火造成的,致使中外旅客10人死亡,7人受伤,不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 8.在影剧院、俱乐部演出时,为了增强演出效果,使用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引起。 9.有的火灾是在维护公共场所时,违章使用电、气焊不采取安全措施使火花落在可燃物上引起。 10.有些场所停电时,一些人便使用蜡烛照明,忽视安全,引燃幕布等可燃物或动用明火找东西等引起。

厨房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最新版)

厨房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最新版) Understand the common sense of safety,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safety issue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daily work, and enhance your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01

厨房火灾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最新版) 近年来厨房火灾频繁发生。如在泸州市,2002年度就发生4起厨房火灾,而今年1至5月发生了6起厨房火灾,2003年1月21日6时10分,位于江阳区凝关门15号的复兴饭店因厨房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烧毁建筑面积790平方米,直接财产损失144640元,直接受灾户达14户,给社会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厨房的火灾危险性、火灾原因以及预防对策很有必要。 厨房火灾危险性分析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厨房也经历了一场变革,许多市民家庭实现了厨房电气化,但同时也增加了火灾负荷。 用煤生火不慎引起火灾。在一些不发达地区或中小城市的小型宾馆、饭店使用煤作为燃料。为了第二天生火方便,在晚上收工时并未完全将火熄灭,只是用湿煤将火封住,以备第二天生火。但其

火灾危险性很大,一旦通风良好,灶台极易产生明火,引燃周围可燃物而酿成火灾事故。在泸州市发生的厨房火灾事故中,这类案例频繁出现。如2002年5月18日江阳南路31号的阿燃大排挡火灾、2003年1月21日凝关门福兴饭庄火灾、2003年3月28日澄溪口老牌名小吃火灾、2003年3月11日的大山坪刺园路乡村人家火灾、2003年6月2日便民快餐店火灾。这类火灾的发生时间集中在晚上12时至早上6时,如果一旦发现不及时,小火极易酿成大灾。 厨房油锅内油温过高引起火灾。厨房内油炸、油煎、炒菜等烹饪制作是比较常见的操作。如果油锅内温度过高,锅内温度达到油的闪点,油便会产生闪燃,如花生油的闪点为282℃,豆油闪点为140℃,菜子油为163℃,蓖麻油为220℃,如果持续加温,油锅就会产生自燃,一旦厨师或员工处置不当,就容易引起火灾。油锅起火,由于温度高、火焰大、火灾蔓延快,因此其火灾危险性很大。如2002年5月18日7时30分,泸州老窖大酒店二楼餐厅厨房发生火灾,烧毁部分厨房设备及电缆设备,直接财产损失8500元,火灾原因系厨师炸制食油温度过高,食油溅出,引燃灶台及抽油烟机油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考 点 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 去年量计算(1)已知今年量, 增长率x% x% 1+ = 现期量 基期量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今年量, 相对去年量增加 M倍 M + = 1 现期量 基期量截位直除法 (3)已知今年量, 相对去年量的增 长量N N - 现期量 基期量=尾数法,估算法 去 年量比较(4)已知今年量, 增长率x% 比较: x% 1+ =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今年量 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 接比较今年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 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今年量计算(5)已知去年量, 增长率x% ) ( 基期量 基期量 基期量 现期量 x% 1 x% + ? = ? +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去年量, 相对去年量增加 M倍 ) ( 基期量 基期量 基期量 现期量 M M + ? = ? + = 1 估算法 (7)已知去年量, 增长量N N + =基期量 现期量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8)已知去年量 与今年量 基期量 现期量 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去年量 与增长率x% x% ? =基期量 增长量特殊分数法 (10)已知今年量 与增长率x% x% x% 1 ? + =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 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 n + = 1 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 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11)如果去年量 为A,经N期变为 B,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533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及预防措 施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公共场所发生火灾绝大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 1. 由于用电设备和用电量变化无常,为了临时用电在原有的线路上接入大功率的电热设备,使其长期过载运行,破坏了线路绝缘,引起火灾。 2. 有的电工对线路缺乏维护和检修,致使年久使用的线路绝缘破损发生漏电、短路等引起火灾。 3. 有的火灾是铜铝导线连接,接触不良或使用时间过长,造成接触电阻过大,打出火花或接点温度过高引起的。 4. 使用移动灯具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而发热;照明灯具的位置与可燃物的距离过近,也会因温度过高而燃烧起火。 5. 人们使用熨烫服装的电熨斗、修整发型的电吹风、焊接仪器设备的电仪器铁等,用后忘记切断电源,搁置在可燃的基座上;或者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的

辛苦整理的资料分析方法(完整)希望大家有用咯!

行测资料分析 十对专用术语大家好好看,我刚刚整理的!觉得蛮好的! 觉得有用就回个帖! ★【速算技巧一:估算法】 要点:"估算法"毫无疑问是资料分析题当中的速算第一法,在所有计算进行之前必须考虑 能否先行估算。所谓估算,是在精度要求并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值的速算 方式,一般在选项相差较大,或者在被比较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下使用。估算的方 式多样,需要各位考生在实战中多加训练与掌握。 进行估算的前提是选项或者待比较的数字相差必须比较大,并且这个差别的大小决 定了"估算"时候的精度要求。 ★【速算技巧二:直除法】 李委明提示: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直除法”在资料分析的速算当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并且由于其“方式简单”而具有“极易操作”性。 “直除法”从题型上一般包括两种形式: 一、比较多个分数时,在量级相当的情况下,首位最大/小的数为最大/小数; 二、计算一个分数时,在选项首位不同的情况下,通过计算首位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直除法”从难度深浅上来讲一般分为三种梯度: 一、简单直接能看出商的首位; 二、通过动手计算能看出商的首位; 三、某些比较复杂的分数,需要计算分数的“倒数”的首位来判定答案。 【例1】 56 .10134 .489294.13343.559310.7454.813222.0349.738、 、、中最大的数是( )。 【解析】直接相除:3 0.2294.837=30+ , 1 0.7454.8132=30-, 9 4.13343.5593=30-, 56 .10134.4892=30-, 明显 3 0.2294.837为四个数当中最大的数。 【例2】324094103、328954701、239553413、128941831中最小的数是( )。 【解析】 32409/4103、23955/3413、12894/1831都比7大,而32895/4701比7小, 因此四个数当中最小的数是32895/4701。

电动机引发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337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电动机引发火灾原因及预 防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电动机引发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电动机引发火灾的原因 1.1 过载 1.1.1 由于机械荷载过重或电网的电压过低,使电动机的出力降低,转速减小,电流增大。 1.1.2 电动机轴承缺润滑油或太脏,轴承损坏不易转动而卡住转子。 1.1.3 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被杂物卡住转不动或皮带过紧,使电流增大,线圈过热导致火灾。 1.2 缺相 三相电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电源回路有一相断线时,电动机转速降低,其余两相电流将升高到正常工

作电流的倍,引起线圈温度升高或绝缘损坏,造成火灾。 1.3 短路 电动机的定子线圈发生单相匝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或相间短路,都会使线圈局部过热,绝缘损坏。在绝缘破损处,还可能由于对外壳放电而形成电弧和火花,引起绝缘层起火。 1.4 接触不良 在电动机的接线端处,由于安装不当或接线松动,接触电阻过大,产生高温或火花,引起绝缘或附近可燃物燃烧。 1.5 散热不良 电动机的维修保养不到位,通风槽被粉尘或纤维物堵塞,以及风叶损坏,不能起到散热作用,使线圈过热,引发火灾。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 (一)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伤害事件并非由原有疾病所致,而是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等级概念 1. 护理不良事件一般分为事故、差错(一般差错、严重差错)、护理缺陷三个等级。 ( 1 )医疗(护理)事故: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 2 )护理一般差错:是未对患者人身造成影响,或对患者有轻度影响,未产生不良后果者。 ( 3 )严重差错:由于护理人员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 ( 4 )护理缺陷: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环节有错误,但被发现后得到及时纠正,未在患者身上发生不良后果。 2. 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四个等级(中国医院协会分类):警告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和隐患事件。 ( 1 )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2 )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 3 )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 ( 4 )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 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 3. 严重药物或输血不良反应。 4. 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 因医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 院内感染。 7. 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四)不良事件常见原因 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 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有时凭借主观印象,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现期量=现在的量,或者是今年的量。 基期量=原始的量,或者是上年的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1+= 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 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现期量基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较 (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x% 1+=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算 (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x %1 x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建筑施工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火灾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火灾发生的必然条件是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三要素 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阻挡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 素就可以扑灭火灾。建筑施工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 储存、运输及施工过程中。 1、间接原因 (1)技术原因。储存材料的仓库等设计及布置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对易燃材料、易燃化学品认识不足,编制的防火防爆安全措施不够 全面。 (2)管理原因。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施工管理人员疏于管理; 消防制度执行不力,动火作业督促检查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消 除火灾隐患;施工人员缺乏防火安全思想和技术教育,对消防安全 知识欠缺;未编制防火防爆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救援预案未进行演练。 2、直接原因

(1)现场的设施不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如仓库防火性能低、库内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易燃易爆材料混放;现场内在高压线下设置临时设施和堆放易燃材料;在易燃易爆材料堆放处实施动火作业。 (2)缺少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和设施,如消防、疏散、急救设施不全,或设置不当等。 (3)在高处实施电焊、气割作业时,对作业的周围和下方缺少防护遮挡。 (4)雷击、地震、大风、洪水等天灾;雷暴区季节性施工避雷设施失效。 3、灾害扩大的原因 (1)作业人员对异常情况不能正确判断、及时报告处理。

(2)现场消防制度不落实,措施不落实,无灭火器材或灭火剂失 效。 (3)延误报火警,消防人员未能及时到达火场灭火。 (4)因防火间距不足,可燃物数量多,大风天气等无法短时间灭 火。 在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各种原因,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达到预防事故的目 的。 防火防爆的主要预防措施: (1)对危险物质(易燃易爆)和点火源进行严格管理。如明火、电 火花及电焊、气焊和气割的焊渣等。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 考点 已知条件 计算公式 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算 已知现期量,增长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直接做差、简单估算 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 1现期量基期量+= ()x%1-≈现期量 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当X<5,才可使用约等于号之后的公式 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M += 1现期量基期量 截位直除法 基期量比较 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 1现期量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计算基期量时,如果给出现期量和增长率: 若增长率< 5%,建议使用公式法化除为乘进速算; 若5%≤增长率<10%,那么在答案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化除为乘近似公式; 若增长率没有什么特殊特征,则考虑直接进行直除或估算。

现期量计算 已知基期量,增长量 量增长基期量 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1%x x +?=?+=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现期量的计算常和年均增长率结合考查,求年均增长率时可利用的近似计算公式为())5%(1%1<+≈+x nx x n ,估算结果比真实值偏小 增长量计算 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直接做减法 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估算 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n 1时,公式 可被化简为:n +=1现期量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11

资料分析比重增长率问题秒杀公式总结 比重增长率问题 比重增长率问题题型表现形式: 已知今年量A,增长率是X;今年量B,增长率是Y. 求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增长了()% 神算老周分析:此类题型曾在历年国考、省考中多次出现,虽然近年来出现的频率降低,但仍是一类经典题型,而且此类题有一定难度,如果不掌握方法,往往会被出题人的这个问法给绕晕或者解出来要较长时间。今天,老周在前几天给大家总结比重增长量的基础上,再来对这一类题型做一个总结。 公式总结:(a-b)/b (这里a=A对应的增长率X + 1 b= B对应的增长率Y + 1) 关于求比重增长率的题型示例 2009年国考行测真题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神算老周解析: 公式应用:(a-b)/b=(1.2244-1.07) /1.07 =0.1544/1.07 比15.44%小一点,显然是AB之间,A太小,不可能是A。选B 在计算过程中,a-b中的1相互抵消,因为我们计算分子时,直接拿两个增长率一减就 行. (22.44%-7%) (或直接用截取法把1.07变为1.00,分子0.1544变为0.1444.选B。关于截取法的应用这里不详述,我在论坛里有相关帖子,大家可找找,也可下载附件,里面我附上视频讲解地址。) 2011年江苏B类行测真题 东部地区2010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长情况

火灾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936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火灾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 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火灾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火灾事故的原因:火灾事故主要包括气体火灾、液体火灾、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等事故。这几类事故各有特点和不同的起火原因,但究其共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员工缺乏安全防火知识,在作业中违反安全防火规定和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在禁止防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吸烟等,致使酿成火灾; 2、现场作业场地狭窄,将一些禁止同一室内生产或存放的物品,放在同一室内生产或存放,为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埋下了隐患; 3、电气设备老化存在漏电和安装不当现象,是电气设备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4、未经消防部门审核,擅自改变房屋用途,且消防设施不配套、不完善。 预防措施: 1、强化各级人员的安全防火培训教育工作,同时加大防火检查频次,坚决查处违章、违纪现象; 2、危险作业场所动火应办理动火证,动火时配备相应人员与足量的灭火器材,并提前组织防火演练,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根据不同的起火原因,分别采取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方法进行灭火; 3、加强作业场所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的有毒气等可燃性气体迅速排出,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高层建筑必须进行防火分隔,以阻止事故发生时的火势蔓延; 4、电气设备在安装时,应严格按照电气规程进行现场安装,对高层建筑或其他重要场所,须选用具

史上最强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资料分析计算公式整理 考点已知条件计算公式方法与技巧 基期量计 算(1)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x% 1+ = 现期量 基期量截位直除法,特殊分数法 (2)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倍 M + = 1 现期量 基期量截位直除法 (3)已知现期量,相对基期量的增长量N N - 现期量 基期量=尾数法,估算法 基期量比 较(4)已知现期量,增长率x% 比较: x% 1+ = 现期量 基期量 (1)截位直除法(2)如果现期量差距较 大,增长率相差不大,可直接比较现期量。 (3)化同法 分数大小比较: (1)直除法(首位判断或差量比较) (2)化同法,差分法或其它 现期量计 算(5)已知基期量,增长率x% ) ( 基期量 基期量 基期量 现期量 x% 1 x% + ? = ? + = 特殊分数法,估算法

(6)已知基期量,相对基期量增加M 倍 ) (基期量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M M +?=?+=1 估算法 (7)已知基期量,增长量N N +=基期量现期量 尾数法,估算法 增长量计 算 (8)已知基期量与现期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 尾数法 (9)已知基期量与增长率x% x%?=基期量增长量 特殊分数法 (10)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 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估算法(倍数估算)或分数的近似计算(看大则大,看小则小) (11)如果基期量为A ,经N 期变为B ,平均增长量为x N A B x -= 直除法 增长量比 较 (12)已知现期量与增长率x% x%x% 1?+=现期量 增长量 (1)特殊分数法,当x%可以被视为 n 1 时,公式可被化简为:n += 1现期量 增长量 (2)公式可变换为: % 1%x x +? =现期量增长量,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