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学生姓名胡莉华

指导教师杨波

专业药学

学院药学院

2012年06月1日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 content in

radix astragali

Student Hu Li Hua

Supervisor Yang Bo

Specialty Pharmaceutics

School College of Pharmacy

2012-6-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语

毕业设计(论文)审阅评语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语

摘要

目的:通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材黄芪种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从药材黄芪中对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品对总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黄芪中总黄酮类成分的总量为0.1605%。芦丁在8~48 μg/ml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A=0.03950C - 0.01820( r=0.9999)。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 重现性好, 可用来作为药材黄芪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黄芪;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

Abstract

Objectiv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medicinal Astragalus species.Methods: the ultrasound extraction from Chinese milkvetch on total flavonoids extract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ith rutin as control sample on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e composition.Results: The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with rutin as standard sample, using standard curve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in Radix Astragali total 0.1605%. Rutin in 8 ~48 g / ml has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A =0.03950C+ 0.01820( r = 0.9999).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reliable, reproducible, and can be used as medicine Astragalus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e.

Key words: Astragalus; total flavone; UV spectrophotometry.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论 .. (4)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

1.2 黄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中医药对黄芪的认识 (4)

1.2.2现代药理研究对黄芪的认识 (6)

1.3黄芪概述 (8)

1.3.1化学成分 (8)

1.3.2 药理作用 (9)

1.3.3 临床应用 (11)

1.4 中药鉴定方法 (13)

1.4.1 性状鉴定 (13)

1.4.2 显微鉴定 (13)

2 仪器与药品 (14)

2.1 实验药材 (14)

2.2药品与试剂 (14)

2.3仪器 (14)

3 实验部分 (15)

3.1黄芪的鉴别 (15)

3.1.1 性状鉴别 (15)

3.1.2理化鉴别 (15)

3.2 乙醇超声提取总黄酮 (16)

3.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中总黄酮的含量 (16)

3.3.1 实验原理 (16)

3.3.2 实验操作及结果 (16)

3.3.3 方法学考察 (18)

4 结论 (20)

讨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5)

1 绪论

1.1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 anaceus( Fisch. ) Bg e. var. monghol i cus (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 str 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 e. 的干燥根,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可以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和维持血中NO 浓度, 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1]。临床应用发现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抗衰老作用,抗癌等多重作用。是一种常用的非常重要的药材。

黄芪为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现代研究发现:蒙古黄芪的根中含有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等; 膜荚黄芪根中含有黄芪甲苷、2’、4’二羟在2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而且黄芪还含有硒、锌、铜、铁等14 种微量元素。

本实验一方面可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研究黄芪的临床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通过所得黄酮类成分的总量对黄芪药材进行一定的真伪以及纯度检验。旨在通过使用现代方法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含量,为黄芪在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 黄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中医药对黄芪的认识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1.本草对于黄芪的论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

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2.中药学中的黄芪名医陶弘景就说:“黄芪第一出陇百沈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是指的甘肃省野生黄芪,黄芪商品中,野生品除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最好的当数甘肃野生黄芪。由于野生品较少,在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①倪朱谟:“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证,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本草汇言》)

②张景岳:“(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日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曰陷者举之。”(《本草正》)

③贾所学:“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少用以佐人参,使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疟痢日久,吐衄肠血,诸久失血后,及痘疹惨白。主补肺,故表疏卫虚,多用以君人参,使敛汗固表,治自汗盗汗。诸毒溃后,收口生肌,及痘疮贯脓,痈疽久不愈者,从骨托毒而出,必须盐炒。痘科虚不发者,在表助气为先,又宜生用。”(《药品化义》)

④张石顽:“(黄耆),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本经》首言痈疽久败,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其治气虚盗汗自汗,及皮肤痛,是肌表之药。治咯血柔脾胃,是中州之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脏元气不足,及婴儿易感风邪,发热自汗诸病,皆用炙者,以实卫气之虚,乃上中下内外三焦药,即《本经》补虚之谓。如痘疹用保元汤治脾肺虚热,当归补血汤治血虚发热,皆为圣药。”(《本经逢原》)

⑤张秉成:“(黄芪)之补,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为外科家圣药,以营卫气血太和,自无瘀滞耳。”(《本草便读》)

⑥张山雷:“(黄耆)补益中土,温养睥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其皮味浓质厚,力量皆在皮中,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固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凡饥饱劳役,脾阳下陷,气怯神疲者,及疟久脾虚,清气不升,寒热不止者,授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无不捷效,正以黄芪为参、术之佐,而又得升、柴以升举之,则脾阳复辟,而中州之大气斡旋矣。”(《本草正义》)

黄芪功补三焦

①李东垣:“黄耆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但桂则通血脉,能破血而实卫气,耆则益气也。又黄芪与人参、甘草三味,为除燥热、肌热之圣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必用黄芪温分肉、益皮毛、实腠理,不令汗出,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引自《本草纲目》)

②王好古:“(黄芪),治气虚盗汗并自汗,即皮表之药,又治肤痛,则表药可知。又治咯血,柔脾胃,是为中州药也。又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汤液本草》)

③邹澍:“(黄芪),直人中土而行三焦,故能内补中气,则《本经》所谓补虚,《别录》肺胃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益气也;能中行营气,则《本经》所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名医别录》所谓逐五脏问恶血也;能下行卫气,则《本经》所谓五痔鼠瘘,《名医别录》所谓妇人子脏风邪气,腹痛泄利也。”“黄芪一源三派,浚三焦之根,利营卫之气,故凡营卫间阻滞,无不尽通。所谓源清流自洁者也。”(《本经疏证》)

黄芪主大风

“ 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神农本草经》上经机体正常功能的维持是很重要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更指出,人的健康长寿,必须“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胺理以密。”认为“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则“内外调和”,气血和畅是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的一个基本条件。若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则“脉道不通,气不往来”(((素问·玉机真藏论》)而为病[10]。

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反映了公元前二百多年运用活血化疲药物品种之丰富。全书总结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的性能功用,其中四十一种具有明确的活血、化癖、破血、消癖和攻癖的作用,如丹参、丹皮、牛膝、赤芍、桃仁、水蛙、蛇虫,蒲黄等。东汉时期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立“癖血”病名,并在《金匾要略·惊悸吐蛆下血胸满癖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作了专论。在《伤寒论》太阳病及阳明病篇中也较多地阐述了“蓄血证”的证治[11]。

1.2.2现代药理研究对黄芪的认识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其中多糖类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芪中含

多糖皂苷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均有促进抗体生成和免疫反应的作用,其中以对黄芪多糖的研究报道为多黄芪多糖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经过高科技萃取分离而得到的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从黄芪分得的葡聚糖和杂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从黄芪中分得三种多糖:即黄芪多糖ⅠⅡⅢ,其分子量分别为,,其中黄芪多糖ⅠⅡ均具有增强免疫活性的作用,黄芪多糖Ⅲ无明显免疫活性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增强作用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各种巨噬细胞产生的非针对某特定病原体的防御机能这些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能吞噬侵入机体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并且能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杀灭病原微生物或调控机体的免疫机能此外,这些巨噬细胞也是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基础研究表明,黄芪多糖能增强机体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细胞的活化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增加白细胞数量,减少病毒的致病性黄芪多糖具有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大体上可通过对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细胞因子及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的调节实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黄芪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使紊乱的免疫机能恢复有序,这对治疗肾脏疾病尤其有利李先荣等报道黄芪多糖经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数量,显著促进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对抗强的松龙或环磷酰胺对吞噬功能的抑制作用和促进网状内皮质系统的吞噬功能并能提高红细胞免疫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浓度,诱导白细胞介素的产生。

另外黄芪中皂苷类对心肌的具有保护作用。黄芪总皂苷包含黄芪皂苷ⅠⅡⅢⅤ(ⅠⅡⅢⅤ)等雷春利证实黄芪皂苷有保护心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黄芪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抗缺氧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改善心功能等作用,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气不足,气虚血瘀是心力衰竭的本质黄芪强心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及其激活剂钙调蛋白的活性,减少分解,增加钙离子内流和肌浆网内钙离子释放,加强心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耦联,产生强心作用,且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其作用类似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类似洋地黄作用: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酶致心肌收缩力。此外还能增强对机体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而黄酮类成分则具有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黄芪总黄酮主要为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和芒柄花苷等。黄芪黄酮不仅对射线所致的细胞链断裂有显著防护作用,还可对失血性再灌注所致的肝损伤有防护作用,同时具有清除自由基调节免疫抗病毒抑制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焦艳等应用黄芪茎叶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可明显提高免疫受抑小鼠的细胞总数,并调整细胞亚群紊乱,使其接近正常值,不仅有免疫增

强作用,亦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但有明显量效关系,单独使用不能激活杀伤细胞的活性,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可提高白细胞介素Ⅱ,所诱导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抗瘤免疫应答,实验证明黄芪茎叶与黄芪根有相似的作用对抗氧自由基作用。汪德清等在证实了具有多种活性作用的基础上找到了若干种结构明确的化合物,并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组合比例结果提示中主要为异黄酮类物质,这种天然有机的组合比例可能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基础。此外还具有扩血管和保护心肌的作用。

黄芪作为一种应用广泛极具潜力的中药材还具有其它很多三种活性一起产生的药理作用,如对肾病的治疗抗病毒促血循环等等故此,如对它只就一方面研究显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贡献本文从药理机制出发对三种主要的活性成份作了综合论述发现近年来对黄芪多糖及皂苷类的研究较多,对黄酮类的研究较少希望广大医药研究者进一步开发黄芪的各种成份的药理作用,使之发挥更多更大的药用效能。

1.3黄芪概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 st ragalus membr anaceus( Fisch. ) Bg e. var. monghol i cus (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 str 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 Bg e. 的干燥根,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 研究证实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可以清除氧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和维持血中NO 浓度, 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10]。

1.3.1化学成分

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主要为异黄酮类化合物[ 6] , 它们结构相近, 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 且苷和苷元的含量和极性差异均较大。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在苷类成分中的含量较高, 而芒柄花素在苷元中的含量较高, 选择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考察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提取效率可以兼顾苷和苷元的特性。

1.膜荚黄芪含黄酮、皂甙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3'-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甙、2',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及其葡萄糖甙、7,3'-二羟基- 4',5'- 二甲氧基异黄烷、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皂甙类成分有黄芪皂甙Ⅰ~Ⅷ及大豆皂甙Ⅰ;黄芪甲甙(即黄芪皂甙IV)与黄芪乙甙.

2.蒙古黄芪含黄芪多糖.芒柄花黄素R=H 7,3'-二羟基- 4',5'-二甲氧基异黄

烷毛蕊异黄酮R=OH黄芪皂甙ⅧR=xyl (xyl=xylose,木糖;gal=galactose,半乳糖;glcA=glucuronic acid 大皂甙甙ⅠR=gal glcA=glucuronic acid葡糖醛酸;rha=rhamnose,鼠李糖)

1.3.2 药理作用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经现代医药学研究,黄芪主要有如下药理学作用:

一、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黄芪能显著增加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杀菌能力。黄芪水煎液小鼠灌胃给药能明显增强脾脏NK细胞的活性,这一过程与诱生干扰素同时发生。黄芪多糖也能刺激NK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体变大。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7-干扰素所介导的,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与其诱导的抗病毒活性相平行。黄芪在体外与小鼠脾脏细胞一起培养,也能诱生γ-干扰素。对大黄造成的脾虚小鼠黄芪水煎液和黄芪多糖,给药后,均能恢复其脾脏产生IL-2的能力。黄芪并能增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2的反应性,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受IL-2刺激后其增殖指数增高

二、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

黄芪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促进PHA、COnA、PWM(美洲商陆)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黄茂对6OCo一次性全身照射小鼠脾脏抗体生成细胞释放溶血素量、血清溶菌酶量,有增加作用。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一免疫复合物的花环形成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增强作用。

另外,尽管从黄芪中提取的黄芪多糖等成分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但从黄芪中也提取出有很强免疫抑制作用的成分。

三、增加红细胞数

黄芪多糖能升高正常大鼠红细胞的比容,增加红细胞数。对血虚证模型大鼠或小鼠,黄芪和黄芪多糖均能升高红细胞比容或血红蛋白含量。黄芪还能防治因辐射而造成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减少,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四、对肝的作用

小鼠灌胃黄芪水煎液能明显促进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含量无影响,即可以显著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可增加脾脏蛋白质合成,并使脾脏细胞增生,胞浆内含大量粗面内质网。黄芪对糖代谢呈双向调节作用,能显著降低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对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血糖升高,又能对抗苯乙双胍所致的小鼠血糖降低。黄芪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

五、保肝

正常小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肝糖原增加。黄芪对四氯化碳造成肝脏损害引起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并能预防四氯化碳所致的肝糖原减少。黄芪可增加3H-亮氨酸掺入肝脏蛋白质促进其更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中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黄芪注射液可使病人CD8下降,CD4/CD8升高,恢复正常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扩散的能力。

六、对精子的作用

黄芪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亦有良好的影响。黄芪可增强精子活力,在体外人的精液中添加黄芪水煎液,可使精子活动率、精子运动速度、精子前向运动速度、精子头部摆动的频率等均有显著提高。这对于将黄芪作为体外添加剂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七、增强抗疲劳的作用

黄芪能增强大鼠和小鼠的肌力。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6日或14日,能增强大鼠游泳耐疲劳的作用,并使游泳应激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增加,超过空白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黄芪可使游泳应激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肾上腺皮质增厚,束状带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表明黄芪增强大鼠抗应激能力是通过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来实现的[9]。

八、减缓自然衰老的作用

黄芪能延长家蚕和果蝇的平均寿命,减缓人胎肺二倍体细胞体外培养的自然衰老过程,使细胞寿命延长达98代,对照组仅为61-66代,使寿命延长l/3。对小鼠肾细胞培养也有保护作用。黄芪并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动物血清中过氧化脂质和肝脏脂褐素含量。过氧化氢损伤中国仓鼠肺细胞(V79)引起SOD活性降低,黄芪总黄酮有回升SOD活性的作用,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生物膜的损害。

九、对心脏作用

黄芪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输出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心脏的作用更为明显。黄芪对缺糖缺氧条件下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所致的乳酸脱

氢酶及细病变有保护作用。在加有黄芪培养的心肌细胞内,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糖原颗粒丰富,而糖原颗粒是细胞的能量来源,因此,黄芪可因加强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而加强其功能。黄芪多糖可对抗垂体后叶索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室纤颤。

十、调节血压

黄芪对多种动物均有降压作用[10]。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黄芪水煎液可使血压的上升幅度有所控制。黄芪的降压成分为γ-氨基丁酸和黄芪皂苷甲。当动物血压降至休克水平时,黄芪又可使血压稍上升且保持稳定,对血压具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明显降低麻醉犬的脑血管、外周血管、冠状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血管却具有收缩作用。黄茂降压作用主要为直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结果。

十一、抗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黄芪可通过增强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黄芪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黄芪预先作用于体外培养心肌细胞48小时后,可降低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降低,导致病毒复制,加重炎症损伤。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治疗3个月后,使NK细胞活性明显提高,使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并增强心肌细胞产生干扰素及促诱生干扰素作用。

十二、抗溃疡

黄芪精对多种实验性动物胃溃疡有抑制作用,对95%乙醇所致小鼠胃黏膜损伤及大鼠幽门结扎所致胃教膜损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但对大鼠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并可协同西米替丁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11]。

十三、其它作用

黄芪还有抗肿瘤、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黄芪补气固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造血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增强性腺功能、抗应激、延缓衰老等作用。黄芪还具有强心、调节血压、抗病毒性心肌炎、保肝、抗溃疡等作用。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12]。

1.3.3 临床应用

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13]。防己黄芪汤是《金匮要略》方,

经验用量为:黄芪30g、白术12g、防己12g、甘草3g、生姜3片、红枣10粒,常去甘草,加葛根30g,如果伴有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胸痛头晕者,加川芎10g、丹参12g[14]。

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g,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12]。

急性肾小球肾炎

北芪30克,沸水冲泡当茶饮,1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治疗27例,治愈19例,有效6例。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黄芪50克,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1日l剂,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例,其中2例治愈,9例有效。

银屑病

黄芪3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各30克。水煎2次,早晚分服,有人治疗94例,治愈6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89.36%。

糖尿病

消渴多汗,常一味取效。(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如果糖尿病所致的下肢溃疡或深部血栓者,则用生黄芪60g,配合葛根30g,怀牛膝30g、石斛30g、赤芍30g、丹参20g等[15]。

肿瘤化疗放疗以及手术后

患者出现贫血、浮肿,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及感冒等,常是应用黄芪的指征。临床常用黄芪建中汤、十全大补汤等[16,17,18]。曾治疗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主要症状为多汗、恶风,发高热,用黄芪60g、肉桂10g,配合真武汤,服药1周后,出汗恶风显著减少,治疗1年,病情稳定,几乎未出现发热。十全大补汤是常用的肿瘤后的体力增强剂,日本应用比较普遍。其组成为:黄芪15g、肉桂3g、人参5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当归6g、川芎6g、熟地12g、白芍10g,水煎服,日分2~3次服用。中国传统有丸剂和膏剂,日本有颗粒剂,主要是便于久服[19,20]。

慢性鼻炎

常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2g、防风10g。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方中可加用生姜3片、红枣10粒。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药15g、生姜3片、红枣12枚。此方不可用甘草。当年范文虎治疗医家沈某之媳病肢体

酸麻,曾服桂枝汤加味治疗未效,范氏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2剂即效。桂枝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仅甘草、黄芪之差异,一味药的区别,效果竟然大不一样(见《魏长春临证经验集》)[21]。

上消化道溃疡,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用黄芪建中汤。组成:黄芪15g、桂枝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红枣12枚,麦芽糖适量冲服[22]。多适用于病情呈慢性化,有轻度贫血,自汗盗汗,喜欢吃甜食,舌质暗淡者。如体型消瘦者,黄芪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导致腹胀和食欲减退。

增强人体免疫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丽塔·埃弗罗斯(Rita Effros),从中药黄芪植物中提取而成的药物,可增强人体免疫细胞抵抗艾滋病病毒,并对人体一些器官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23,24]。

1.4 中药鉴定方法

三种正品黄芪主要特征:黑皮芪外表皮淡黑色或香灰色[13]。皮松肉紧、内色鲜黄或淡黄。味甘气香,嚼之渣少或无渣;白皮芪,外表黄白色,皮肉紧贴、质坚挺,断面具菊花心、气香味甘,嚼之渣少。而红芪则外表红棕色,具核桃纹理[25]。内面黄白色、质坚而稍韧、粉性大。嚼之味甜有豆腥气。

1.4.1 性状鉴定

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及横向皮孔。上端栓皮易剥落,露出黄白色网状纤维束。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微甜[26]。

1.4.2 显微鉴定

粉末:黄白色。①纤维多成束,细长,壁极厚,非木化,表面有较多不规则纵皱纹,孔沟不明显,断端常纵裂成帚状。②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③厚壁细胞稀少,呈类三角形或类方形,壁厚,具层纹[27]。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分析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构成为C-C-C方式,广泛存在于包括众多植物中,属于植物次级代谢产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来源广、生物活性多、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古味伍绛木樨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心血管系统作用 1.1 抗心律失常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黄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减轻发作频率,能对抗乌头碱、哇巴因和氯仿诱发的心律失常,其可能的机制为总黄酮可降低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值(APA),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 1.2 抗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LDL氧化作用,抗平滑肌增殖,清除自由基,从而有效地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 1.3 扩血管作用总黄酮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素(ET)的生成,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对心血管系统起到改善作用,从而 起到血管扩张的作用。 1.4 抗凝血作用总黄酮体外给药可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胶原纤维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动物试验表明,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和冰水浸泡法,造出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即血流变性呈轴稠状态的实验动物,通过饲喂山楂叶总黄酮(HLF),可显著降低红细胞(RBC)聚集指数、血浆比轴度,从而改善血瘀状态。银杏黄酮单独应用其抗凝作用不如蚓激酶,两者合用后抗凝效果加强,但溶栓作用并没有改善。 1.5 抗血脂作用维生素D3加脂肪乳剂造成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在给予了麦胚总黄酮类后,可显著提高大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实验性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酚甘油含量。 2 抗炎调节免疫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作用机理为作用于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过程,调节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泌过程,抑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释放慢反应致炎物质,如中性粒细胞溶酶体酶、白三烯、组胺、前列腺素等,调节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直到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穿卜草中分离得到黄酮提取物可显著清除炎性因子,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等急性炎症反应,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抗菌抗病毒作用 3.1 抗菌作用甘草黄酮提取物在体外,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黑根霉、灰葡萄抱、意大利青霉等真菌。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新型隐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亦能明显抑制的生长。 3.2 抗病毒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芦丁能抑制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黄芪总黄酮对人疤疹病毒(HSV21)感染的豚鼠皮肤,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异黄芪282甲醚能显著抑制流感病毒。总之黄酮类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疤疹病毒、登革热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3 抗HIV活性许多黄酮类化合物均有抗匀陨灾活性,其作用的靶点均分别为作用于HIV逆转录酶、HIV 蛋白酶、HIV整合酶,作用于HIV启动子,没有明确作用点的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黄芩素可对抗中逆转录酶。 4 抗肿瘤抗癌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肿瘤细胞的增长繁殖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为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干预肿瘤细胞信号转导、促进抗肿瘤细胞增殖等。黄酮类化合物抗癌抗肿瘤作用的效果,主要体现为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自由基作用,且二者之前具有显著相关性,抗自由基及氧化应激的能力强,则

总黄酮、多酚含量的测定

燕麦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低速离心机、超声波提取器、恒温水浴锅、粉碎机、pH计、10mL容量瓶15个、10mL具塞试管、100mL烧瓶、10mL离心管10个、试管架2个 二、药品 芦丁标准品40mg、无水乙醇1000mL、亚硝酸钠500g、硝酸铝500g、NaOH 500g 三、实验步骤 (一)、样品处理及总黄酮的提取 1. 将样品籽粒分别称取 2.5 g置于小信封里,80℃烘干24 h。 2. 研成粉末,称取500±2 mg样品于10 mL离心管中,使样品位于试管底部(重复3次)。 3. 每管加4 mL 60%乙醇,放水浴锅60℃浸提2 h。6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于10 mL容量瓶中。 4. 再向离心管中加4 mL的60%乙醇,放水浴锅60℃浸提1 h。6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于相应的10 mL容量瓶中。60%乙醇定容至10 mL,待测。 (二)、标准曲线绘制 1. 精确量取浓度200 μg/mL芦丁标准溶液0、0.2、0.4、0.8、1.2、1.6、 2.0 mL 分别置于10 mL容量瓶中。 2. 向容量瓶中分别加60%乙醇5、4.8、4.6、4.2、 3.8、3.4、3.0 mL。 3. 然后加5%亚硝酸钠0.3 mL,摇匀,静置6 min。 4. 再加10%硝酸铝0.3 mL,摇匀,静置6 min。 5. 加4%氢氧化钠4.0 mL,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2 min。 6. 于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并以芦丁标准浓度值为纵坐标,以吸光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三)、样品提取液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准确吸取总黄酮提取液2.0 mL于10 mL容量瓶中,按二的方法测定吸光度,

黄芪甲苷的测定方法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黄芪甲苷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抗炎降压、镇痛镇静和促进再生肝DNA水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具有改善白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清除自由基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很多。本人就几种常用方法作一比较。 1高效液相色谱法(I-R_C法) HPLC法因其分离度好、灵敏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稳定性、药理和临床研究中。 1.1 HPLC—uv法黄芪甲苷属于四环三萜类皂苷,紫外末端吸收f max200.8 nm)。紫外检测灵敏度低,干扰因素多,目前HPLC法是最常用的检测器是紫外检测器。苏瑞强Ⅲ等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YWG—C18柱0.9 mm x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1:2.3),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线性范围为0.86—5.27 I,L g/mL,加样回收率为97.52%,RSD为3.10%。 1.2 HPLC一示差折光检测法由于黄芪甲苷在紫外区仅有微弱的末端吸收,溶剂噪音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且其前处理繁杂。池玉梅等四应用HPLC示差折光检测法测定黄芪精12I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ODS 2(4.6ram X 200ram,5 I,L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67:33),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1-5 g/ml,回收率为98.1%,RSD为2.02%。该法简单方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1.3 RP—HPLC法路玫等[3j采用RP—HPLC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C18柱0.9ram xl5Omm,4la,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一磷酸(1:2:O.1),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40%。实验中将样品蒸干,采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解,用氨试液洗涤后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4.7%,RSD为2.6%。该法简便、稳定性好、重珊陆好、灵敏度高,且由于在流动相中加入磷酸,可使基线平稳,样品峰与其他峰达到基线分离。郑志仁等H将药材置索氏提取器提取1 h后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Nueleosil c 18柱,流动相为乙腈一水(1:2),检测波长为205rim。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l0.64~53.20I.L g/mL,加样回收率为92.66%。 1.4 HPLC—ELSD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原理是使流动相溶剂喷雾汽化,进入加热管后溶剂挥发;被分析检测的物质颗粒经镭射光产生散射,散射光由光电倍增管收集得到响应,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大小决定由被分析物质的颗粒的数量和大小,而不受流动相溶剂的干扰;不要求被检测组分有特定的化学结构。赵灵芝等15]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以Blite—ODS柱为色谱柱,乙腈一水(36:64)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rain;ELSD参数中漂移管温度为100℃,N 流速为2.74ml/min。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2.016~12.096g,加样回收率为97.43%,RSD为1.57%。该法灵敏度高,分离度好,干扰少,前处理简便,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周春玲等对甲醇一水(4o:6o)、四氢呋喃一水(25:75)及乙腈一水(1:21等不同流动相进行了试验,并考察了黄芪甲苷的分离情况及检测灵敏度,同时通过观察峰面积、基线噪音和信噪比,研究了漂移管温度和气体流速等ELSD参数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乙腈一水(1:2)为流动相时,分离情况最好;最佳的测定参数是漂移管温度为105 oC,气体流速为2.96L/rain;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3.23%。该法分离度好,精密度和重珊性俱佳,回收率高。 1.5 HPLC—MS法高效液相一质谱(HPLC—Ms)联用仪是当前天然药物的成分、药理与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联用仪器,能解决复杂成分样品的定性、定量问题。顾泳川等[61建立HPLC—MS法测定大鼠尿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并对其尿药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Diamonsil TMC18柱为色谱柱;乙腈一水(40:60)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化接口的四级质谱检测器,内标为地高辛,选择性离子检测(sIM1。实验中尿样加入地高辛混匀离心后,上清液通过已活化的固相萃取小柱,用3ml水淋洗,残渣用2ml甲醇洗脱,N: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该法专属性好,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lOng/ml,杂质干扰小,操作简便,是检测体内黄芪甲苷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分析方法。 2 薄层扫描法fLcs法) TLCS法多采用双波长扫描法,能消除有机成分的干扰及操作误差,使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提高,一般有内标法和外标法。 2.1普通TLCS法实验中样品用氢氧化钾液提取除去酸性成分,以正丁醇萃取使背景干扰少,用大孔树脂分离皂苷除去样品中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并在层析缸中放一小杯氨水,使斑点分离明显;采用硅胶G板,以氯仿一甲醇一水(65:35:lO) 为展开剂,在氨饱和蒸气环境下展开,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后加热显色。加样回收率为97.39%,RSD为1.4%。将样品超声提取后,在硅胶GF254板上以氯仿一醋酸乙酯一甲醇(8:

黄芪

黄芪 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分布区域: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 基本信息 别名大全 《本草纲目》称黄芪,《神农本草经》称戴糁。《名医别录》称戴椹,独椹,蜀脂,百本。《药性论》称王孙。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称黄芪。 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 处方中写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均指生黄芪。为原药材去杂质,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

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编辑本段历代医家论述 黄芪主要功用及机制 ①倪朱谟:“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伤寒之证,行发表而邪汗不出,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痈疡之证,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敛者,黄芪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芪可以生肌肉。”(《本草汇言》)②张景岳:“(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所以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也;故日血脱益气。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以气固而陷自除也,故曰陷者举之。”(《本草正》)③贾所学:“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少用以佐人参,使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疟痢日久,吐衄肠血,诸久失血后,及痘疹惨白。主补肺,故表疏卫虚,多用以君人参,使敛汗固表,治自汗盗汗。诸毒溃后,收口生肌,及痘疮贯脓,痈疽久不愈者,从骨托毒而出,必须盐炒。痘科虚不发者,在表助气为先,又宜生用。”(《药品化义》)④张石顽:“(黄耆),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本经》首言痈疽久败,排脓止痛,次言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其治气虚盗汗自汗,

总黄酮、多酚含量的测定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低速离心机、超声波提取器、恒温水浴锅、粉碎机、pH计、10mL容量瓶15个、10mL具塞试管、100mL烧瓶、10mL离心管10个、试管架2个 二、药品 芦丁标准品40mg、无水乙醇1000mL、亚硝酸钠500g、硝酸铝500g、NaOH 500g 三、实验步骤 (一)、标准曲线绘制 1. 芦丁标准品40mg置于称量瓶中80℃烘干至恒重,取烘干后的20mg芦丁标准品用水定容至100mL,得200μg/mL芦丁标准贮备液,精确量取上述浓度芦丁标准贮备溶液0、0.2、0.4、0.8、1.2、1.6、 2.0 mL分别置于10 mL具塞试管中。 2. 向具塞试管中分别加60%乙醇5、4.8、4.6、4.2、 3.8、3.4、3.0 mL。 3. 然后加5%亚硝酸钠0.3 mL,摇匀,静置6 min。 4. 再加10%硝酸铝0.3 mL,摇匀,静置6 min。 5. 加4%氢氧化钠4.0 mL,用60%的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静置12 min。 6. 于51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并以芦丁标准浓度值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研究表明芦丁标准品含量在0~0.5mg 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二)、样品处理及总黄酮的提取(以60%乙醇提取为例) 1. 将样品在80℃烘干24 h,粉碎后过80目筛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 称取500±2 mg样品于25 mL具塞三角瓶中,使样品位于三角瓶底部(重复3次)。 3. 每瓶加4 mL 60%乙醇,放超声波提取器提取2 h。提取液转至10 mL具塞离心管中。 4. 再向具塞三角瓶中加4 mL的60%乙醇,放超声波提取器提取1 h,提取液转至相应10 mL具塞离心管中,6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于相应

黄芪叶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论文

黄芪叶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论文 黄芪为常用中药,素有“补药之长”之称,具有益气固表,利尿托毒等功效.黄芪药用价值很高,临床上常用来治疗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乙肝和心血管系统疾病.黄芪甲苷作为黄芪成分之一,它具有降压、抗炎、稳定红细胞膜、提高血浆CAMP含量,促进小鼠再生肝DNA合成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因此在研究黄芪过程中,我们对其成分黄芪甲苷进行了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本文用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其样品浓度的范围在0.01~0.2mg/ml之间与峰面积呈线性,该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准确地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 1仪器与试剂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510型泵,991光电二极管阵列型检测器,U6K 型进样器;NECPowerMate型计算机,黄芪甲苷标准品购自辽宁省药品检验所。甲醇、正丁醇为分析纯,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水。试验用黄芪叶6月份采自沈阳医学院草药园。 2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Nucleo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5nm;速度为0.4mm/min。 2.2标准曲线制作精密称取黄芪甲苷标准品2.128mg,加流动相定容至2ml,配制成1.064mg/ml的标准品溶液,分别以10、20、30、40、50μl进样测定,以峰面积对进样量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5.6×10-5+6.9365×10-4X(Y为峰面积,X为黄芪甲苷量),r=0.9994,黄芪甲苷标准品在10.64~5 3.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2.3提取方法的选择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索氏提取器提取1h;80℃温浸提取1h和超声波提取1h)提取样品,后2种提取方法测得黄氏甲苷含量略低,故选索氏提取器提取方法。 2.4流动相的选择实验试用多种溶剂系统,最后确定以乙腈-水=1∶2为流动相,黄芪甲苷分离效果最好,保留时间也较适宜。色谱图见上图2(ABC)。 2.5样品液制备将黄芪叶阴干后研成粉过40目筛,然后精密称取5.00g,放置索氏提取器中,用100ml80%甲醇加热提取2h,提取液减压蒸去甲醇,用20ml

银杏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银杏叶黄酮提取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 2、了解银杏叶中黄酮的含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 近几年来,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日益深入与重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目前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1.1有机溶剂浸提法 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就是有机溶剂提取法,一般可用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如甲醇-水(1+1)溶液。由于甲醇的毒性、挥发性较大,因此一般采用乙醇作为提取剂。银杏叶干燥粉碎后用有机溶剂浸泡、提取、过滤,滤液中的溶剂经减压蒸馏除去后得银杏叶浸膏粗提物。徐桂花等[1]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时,采用乙醇(70+30)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为70℃,料液质量浓度比为1g比40mL,提取时间为4h。由于乙醇提取工艺在安全性、溶剂成本、效率及杂质酚酸去除等方面都不能应对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张林涛等[1]提出了以硼砂- 氢氧化钙碱水为溶剂提取银杏叶黄酮,其黄酮提取率与文献值相近,但提取工艺时间缩短为1h。 1.2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搅拌作用、强烈的振动和空间效应、高的加速度等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并能消除高温对提取成分影响的一种提取法。刘晶芝等[2]运用了超声波技术与水浸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40kHz,超声处理时间55min,料液质量比1比100,提取温度35℃,静置3h,提取率为81.9%。郭国瑞等[3]以水为介质,超声波提取银杏叶中黄酮苷,与常规水浸提法比较,超声波提取效率大大提高,确定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处理时间55min,料液质量比1比30,提取温度50℃,提取率为82.3%。 1.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技术。可作为超临界流体的物质很多,其中二氧化碳临界温度(TC=31.3℃)接近室温,且具有无色、无毒、无味、不易燃、化学惰性、价廉、易制成高纯气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特别在中药材及其制剂中更显示出其独特、简便、快速、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提取杂质少、可直接进样分析的优点。邓启焕等[4]探讨了超临界萃取银杏叶有效成分的影响因素,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时间90min、粒度3.9mm、温度40℃,经测定银杏叶黄酮的质量分数为28%,高于国际公认标准。 1.4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分子或离子在微波场中的导电效应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从而提取植物细胞内耐热物质的新工艺。曾里等[5]的研究表明以乙醇溶液作溶剂比以水作溶剂的效果好,最佳条件为以乙醇 (60+40)溶液为提取剂,解冻处理20min。张鹏等[6]对微波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研究,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乙醇(50+50)溶液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案

总黄酮含量测定 一样品溶液的制备 70%乙醇溶液,料液比1﹕8 ,80度下回流2h。取10g样品放入圆底烧 瓶中加入80ml 70%乙醇溶液回流2h,抽滤定容至100ml备用。使用时先离心再用70%乙醇稀释10倍做样品溶液。 二芦丁标准品的配置 精密称取芦丁2mg,加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制得浓度为0.2mg/ml芦 丁标准品溶液。 三显色方法的确定 1 扫描原液分别取芦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1ml,加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空白对照,全波扫描。 2硝酸铝显色法分别取芦丁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加5%亚硝酸 钠溶液(1.25g亚硝酸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 1ml, 摇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溶液(4,4014g硝酸铝.九水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25ml 容量瓶中) 1ml,摇匀,放置6min,加4%氢氧化钠试液(2g氢氧化钠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50ml容量瓶中)10ml, 再加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摇匀,放置15min,空白对照,全波扫描bb 。 3氯化铝显色法分别取芦丁对照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 ,加1%的氯化 铝溶液(1g氯化铝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100ml容量瓶中)10ml,摇匀放置10min,空白对照,全波扫描。 4 氢氧化钾显色法分别取芦丁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ml,加3ml10% 氢氧化钾溶液(2.5g氢氧化钾溶于无水乙醇中定容到25ml容量瓶中), 充分摇匀显色5min后,用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 摇匀,空白对照,全波 扫描。 四显色条件的确定 五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1ml,2ml,3ml,4ml,5ml,6ml芦丁对照品溶液,按所选的显色方法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六精密度实验 按标准曲线绘制方法,分别准确量取1.0ml芦丁标准液5份,按所选显色剂和所确定的最优显色条件在所选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总黄酮测定含量

1 各批次药材含量测定 使用已经确定的总黄酮含量检测方法分别进行5个批次原料含量的测定 总黄酮含量测定:分别精密称取药材粗粉0.5g,置100ml锥形瓶中,加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60分钟,放冷,称定,加入70%乙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过滤,弃去粗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0.0ml上聚酰胺树脂,待充分吸附后,用乙醇进行洗脱,至流出液基本无色,以洗脱液定容至25ml量瓶中,备用。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ml,置10ml比色管中,加 5%亚硝酸钠溶液0.4ml,使混匀,放置6分钟,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 分钟,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3ml,再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 B),在50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表1 不同批次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含量(%) 1 2 3 X±S 20140516 0.16350.16480.17010.1661±0.0035 20140516紫外扫描色谱图 2 药材总黄酮转移率研究 2.1 单个药材转移率研究

2.1.1 单个药材的转移率测定 同一批次的各药材,分别按照产品生产工艺提取得单个药材的总黄酮浓缩液样品,进行总黄酮含量检测,与“1”项下同批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相比得出单个药材的转移率(如下式),分别进行5批次药材测定。 黄芪、桑叶、黄精、山茱萸:分别取黄芪、桑叶、黄精、山茱萸各100g,加水煎煮两次(回流),第一次加水12倍量,煎煮2.0h,过滤;第二次加水10倍量,煎煮1.0h,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00ml,备用。 黄芪不同浓缩程度的考查:取黄芪100g,加水煎煮两次(回流),第一次加水20倍量,煎煮2.5h,过滤;第二次加水20倍量,煎煮2.0h,过滤,合并滤液,重复试验三次,分别浓缩至50ml、100ml、200ml,备用。 精密量取上述溶液5ml,加乙醇15ml,摇匀,过滤,弃去粗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0.0ml上聚酰胺树脂,待充分吸附后,用乙醇进行洗脱,至流出液基本无色,以洗脱液定容至25ml量瓶中,备用。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5ml,置10ml 比色管中,加5%亚硝酸钠溶液0.4ml,使混匀,放置6分钟,加10%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 分钟,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3ml,再加7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ⅤB),在50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表2 不同批次药材提取液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含量(%) 1 2 3 X±S 20140516 0.16350.16480.17010.1661±0.0035

HPLC法测定黄芪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HPLC法测定黄芪叶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准确、简便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1∶2;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05 nm;速度为0.4mm/min。灵敏度为0.1 AUFS,测定了黄芪甲苷的含量,平均回收率为96.1%,RSD为2.15%。结果样品浓度在0.01~0.2mg/ml之间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本方法的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稳定性强。 【关键词】 HPLC 黄芪叶黄芪叶中黄芪甲苷 【Abstract】 0bjective: Establishes one kind accurately, easily to determine Astragaloside the content the analysis method. Method: The chromatographic column is Nucleosil the C18 column (4.6mm×250mm,5μm); Flowing for methyl cyanide - water =1∶2; The speed of flow is 0.8ml/min; The examination wave length is 205 nm; The speed is 0.4mm/min. The sensitivity is 0.1 AUFS, has determined the Astragaloside content. The average returns-ratio is 96.1%, RSD is 2.15%. Result:Sample density in 0.01~0.2mg/ml becomes th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ak area.Conclusion: This method's duplication is good, accuracy high, stable. 【Key words】 HPLC Leaf of the Astragalus Astragaloside 黄芪为常用中药,素有“补药之长”之称,具有益气固表,利尿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综述资料

摘要 近年研究表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和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为提高免疫功能, 增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 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肺脏作用, 保护脑细胞、提高记忆力, 舒张血管平滑肌, 激素样作用, 抗菌及抑制病毒作用, 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临床上黄芪广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未见明显肝肾毒性,但有妊娠晚期误用致难产, 静滴黄芪制剂出现轻度过敏反应等临床报道。文中对近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nclude Radixastragali polysaccharide, saponin categories and amino acid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can imp- rove immune function; enhance resist an cetooxidation; exertanti-radiation and antic- ancer effects; protect cardiovascular, liver, kidney, lung, and braincells; improve me- mory; relax blood vessel smooth muscle; possess the hormone-like,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effects; exert thehypolipidemic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And reduce comp- 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clinic,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widely used in treating ci- rculation, nerve, digestion, respiration, endocrine and blood diseases. Astragalus me- mbranaceus shows noobvious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butoccasionally causes dysto- cia after misuse in late pregnancy, and mild allergic reactions due to app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for mulation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Key words;Astragalus membranaceus,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effect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1、对照法 1) ①对照品制备: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20.8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70%乙 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②样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0.50g,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重量,即得。 ③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对照品溶液0.0、1.0、2.0、3.0、4.0、5.0ml,分别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70%乙醇10ml,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加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70%乙醇置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各取10ml 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70%乙醇稀释至刻度。在510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 ①样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确称取80℃恒温干燥的样品用50%甲醇回流提取,料液比1:15,提取两次,每次30min,将两次提取液合并浓缩至一定体积,用30%甲醇定容至50ml 容量瓶中。从其中取出12ml溶液放入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再从100ml 容量瓶中取出1.5ml溶液,放至10ml容量瓶中,定容,为待测样品液Ⅰa和Ⅱa。 ②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分别作样品液Ⅰa、Ⅱa及芦丁标准品的吸收曲线,均在350 nm 处有一强吸收,因此选择350 nm为测定波长。 ③标准曲线的制定: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0.3mg,用少量30%乙醇溶解后,转移至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分别精密量取2ml、3ml、4ml、5ml、6ml芦丁溶液置于100ml 容量瓶中,于35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值,以芦丁空白为参比,以芦丁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提示在4.12~12.36mg/103ml浓度之间,吸光度值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④含量测定结果: 分别吸取2.2.1中Ⅰa和Ⅱa待测样品液各适量于石英比色池中,按标准芦丁一吸光度测定法,以样液空白参比,于35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值,计算各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 计算公式为:样品总黄酮含量(%)=0.03692(A+0.1644)/W。 注:上式为通过回归方程转化而来,式中A为测得样品液的吸光度值,W为称样量。

黄芪甲苷的测定方法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能抗炎降压、镇痛镇静和促进再生肝DNA水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具有改善白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清除自由基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对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很多。本人就几种常用方法作一比较。 1高效液相色谱法(I-R_C法) HPLC法因其分离度好、灵敏性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稳定性、药理和临床研究中。 1.1 HPLC—uv法属于四环三萜类皂苷,紫外末端吸收f max200.8 nm)。紫外检测灵敏度低,干扰因素多,目前 HPLC法是最常用的检测器是紫外检测器。苏瑞强Ⅲ等采用 HPLC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YWG—C18柱0.9 mm x250 mm,5 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1:2.3),检测波长为 203nm,结果线性范围为0.86—5.27 I,L g/mL,加样回收率为 97.52%,RSD为3.10%。 1.2 HPLC一示差折光检测法由于在紫外区仅有微弱的末端吸收,溶剂噪音对结果有较大的影响,且其前处理繁杂。池玉梅等四应用HPLC示差折光检测法测定黄芪精 12I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ODS 2(4.6ram X 200ram,5 I,L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67:33),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1-5 g/ml,回收率为98.1%,RSD为2.02%。该法简单方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1.3 RP—HPLC法路玫等[3j采用RP—HPLC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的含量。色谱柱为Nova—PakC18柱0.9ram xl5Omm,4la,m),流动相为乙腈一水一磷酸(1:2:O.1),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40%。实验中将样品蒸干,采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解,用氨试液洗涤后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4.7%,RSD为2.6%。该法简便、稳定性好、重珊陆好、灵敏度高,且由于在流动相中加入磷酸,可使基线平稳,样品峰与其他峰达到基线分离。郑志仁等H将药材置索氏提取器提取1 h后采用RP—HPLC法测定提取液中的含量,色谱柱为Nueleosil c 18柱,流动相为乙腈一水(1:2),检测波长为205rim。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l0.64~ 53.20I.L g/mL,加样回收率为92.66%。 1.4 HPLC—ELSD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原理是使流动相溶剂喷雾汽化,进入加热管后溶剂挥发;被分析检测的物质颗粒经镭射光产生散射,散射光由光电倍增管收集得到响应,光散射检测器的响应大小决定由被分析物质的颗粒的数量和大小,而不受流动相溶剂的干扰;不要求被检测组分有特定的化学结构。赵灵芝等15]采用HPLC—ELSD法测定黄芪中的含量,以Blite—ODS柱为色谱柱,乙腈一水(36:64)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 /rain;ELSD参数中漂移管温度为100℃,N 流速为2.74ml/min。结果黄芪甲苷线性范围是2.016~ 12.096g,加样回收率为97.43%,RSD 为1.57%。该法灵敏度高,分离度好,干扰少,前处理简便,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周春玲等对甲醇一水(4o:6o)、四氢呋喃一水(25:75)及乙腈一水 (1:21等不同流动相进行了试验,并考察了的分离情况及检测灵敏度,同时通过观察峰面积、基线噪音和信噪比,研究了漂移管温度和气体流速等ELSD参数条件。结果表明,采用乙腈一水(1:2)为流动相时,分离情况最好;最佳的测定参数是漂移管温度为105 oC,气体流速为2.96L/rain;样品加样回收率为100.5%,RSD为3.23%。该法分离度好,精密度和重珊性俱佳,回收率高。 1.5 HPLC—MS法高效液相一质谱(HPLC—Ms)联用仪是当前天然药物的成分、药理与临床研究中最重要的联用仪器,能解决复杂成分样品的定性、定量问题。顾泳川等[61建立 HPLC—MS法测定大鼠尿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并对其尿药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Diamonsil TMC18柱为色谱柱;乙腈一水 (40:60)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化接口的四级质谱检测器,内标为地高辛,选择性离子检测(sIM1。实验中尿样加入地高辛混匀离心后,上清液通过已活化的固相萃取小柱,用3ml水淋洗,残渣用2ml甲醇洗脱,N: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该法专属性好,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lOng/ml,杂质干扰小,操作简便,是检测体内的一种新型有效的分析方法。 2 薄层扫描法fLcs法) TLCS法多采用双波长扫描法,能消除有机成分的干扰及操作误差,使测定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提高,一般有内标法和外标法。 2.1普通TLCS法实验中样品用氢氧化钾液提取除去酸性成分,以正丁醇萃取使背景干扰少,用大孔树脂分离皂苷除去样品中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并在层析缸中放一小杯氨水,使斑点分离明显;采用硅胶G板,以氯仿一甲醇一水(65:35:lO) 为展开剂,在氨饱和蒸气环境下展开,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后加热显色。加样回收率为97.39%,RSD为1.4%。将样品超声提取后,在硅胶GF254板上以氯仿一醋酸乙酯一甲醇 (8:6:0.8)展开,254 BITI紫外光灯下定位,双波长( s=228 nm, It=370 nm)反射式锯齿扫描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5%,RSD为2.5%。

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31082128.html, 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技术 作者:刘伟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3期 论文摘要:目的建立荧光分析法测定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方法利用大茴香 酸在硫酸介质中与黄芪甲苷反应产生强烈荧光的特性进行测定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结果最大激发波长Ex为320 nm,最大发射波长Em为387nm。测定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22%,RSD=2.31%(n=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果无干扰,可广泛应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 主题词:黄芪黄芪甲苷 中图分类号:R927.2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黄芪为常用中药,在中药制剂中以黄芪为君药的产品非常多,因此如何控制黄芪的质量至关重要。黄芪甲苷是黄芪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也是黄芪皂苷中具有代表性的单体,在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肌和大脑缺血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黄芪甲苷仅在200 nm处有末端吸收,对HPLC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检测不利,噪音对结果影响较大,灵敏度 也较低。2005年版《中国药典》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具有分离度好,应用范围宽, 流动相无干扰等优点,但操作繁琐,价格昂贵,不利于制药公司及基层医疗单位普及。本文根据浓硫酸条件下黄芪甲苷与大茴香酸反应产物具有荧光的特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以期为黄芪的质量控制提供客观的定量评价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Perkin Elmer instruments LS45 Luminesence Spectrometer(美国PerkinElmer 公司LS45型荧光分光光度计),HX-200A型高速中药粉碎机,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FA/JA 1004型。72%的硫酸溶液,2%大茴香酸的无水乙醇溶液,石油醚、氯仿、正丁醇(三者均为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产品),甲醇(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产品),无水乙醇(天津市耀华化学试剂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黄芪甲苷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81-200613)。黄芪药材采集或购于山西,内蒙两省,经山西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牛燕珍副教授鉴定为蒙古黄芪。 2 方法和结果

植物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试验植物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摘要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芹菜体内总黄酮含量,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以芦丁为标准品在510nm处测定吸光度。得出标准曲线,然后计算样品的黄酮量。下面会就本实验出现的一些状况作出详尽想分析。 材料与方法 材料新鲜芹菜叶 方法 试剂的配制 标准品芦丁;甲醇;石油醚;磷酸;95%乙醇;硝酸铝;亚硝酸钠;氢氧化钠;去离子水 步骤 1 总黄酮提取称取新鲜芹菜叶子10.0g,研磨后于回流装置中用70ml 95%乙醇回流2h,过滤,然后用石油醚做溶剂萃取1~2次去脂溶物。溶剂用量为提取液的1/2,除脂后浓缩并定容至50ml。 2 芹菜黄酮含量的测定吸取10ml置25ml容量瓶中,加30%乙醇2.5ml,再加入5%亚硝酸钠溶液0.75ml摇匀,放置5min,加10%硝酸铝液0.75ml,摇匀,放置5min,再加1mol/L NaOH溶液10ml,摇匀,加30%乙醇至刻度,放置10min,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同时,取上述稀释液10ml,置于25ml容量瓶中,

加30%乙醇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得出标准曲线 3 标准溶液配制精确称取与120℃真空干燥至恒重的芦丁标准品20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精确量取25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既得每1ml 含芦丁0.1mg的标准溶液。 4标准曲线制作精确量取标准溶液0。0,2.5,5.0,7.5,10.0,12.5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30%乙醇补足至12.5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75ml摇匀,放置5min,精确加入10%硝酸铝液0.75ml,摇匀,放置5min,再精确加入1mol/L氢氧化钠液10ml,用30%乙醇稀释至刻度,以第一管为空白,与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溶液。 结果 标准:A1=0.000;A2=0.121;A3=0.266;A4=0.394;A5=0.530;A6=0.673 样品:A(1)=0.000;A(2)=0.036

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

实验室应用案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黄芪中的黄芪甲苷含量 2018年3月 版权所有? sainaer Corporation 保留所有权利

1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种根据《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测定中药饮片黄芪中黄芪甲苷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按中国药典条件,适当调整柱温,苦杏仁苷保留时间RSD%在0.17%,峰面积RSD%为1.64%。 关键词:中药饮片黄芪黄芪甲苷 E8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黄芪甲苷是一种从黄芪上提取出来的高纯度药物,有“超级黄芪多糖”之称。黄芪甲苷能增强 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黄芪多糖中的主要有效成份是多糖和黄芪苷。黄芪苷分为黄芪苷Ⅰ、黄芪苷Ⅱ、黄芪苷Ⅳ。其中生物活性最好的是黄芪苷IV即黄芪甲苷。黄芪甲苷不仅具有黄芪多糖的作用,还有些是黄芪多糖无法比拟的作用,其药效强度是常规黄芪多糖的2倍多,抗病毒作用更是黄芪多糖的30倍。由于含量少,效果好,更是有“超级黄芪多糖”之称。 图1 黄芪甲苷结构式 2检测部分 2.1仪器 本实验使用赛那尔H6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具体配置为H6000系列的两台输液泵、一台E8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一台柱温箱溶剂管理器和spark Alias自动进样器;sainaer色谱工作站。 2.2 分析条件 色谱柱:岛津WondaSil C18 Superb 5um 流动相:乙腈:水=32:68(V/V) 流速:1ml/min 柱温:35℃ 气体流量:2.8L/min 蒸发温度:75℃ 进样量:10μL 等度洗脱

2.3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和样品处理 标准品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样品溶液的制备取干燥的黄芪切片,粉碎后,取中粉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制得黄芪样品溶液。 3结果 3.1 标样的色谱图 图2 0.5mg/ml标准品色谱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