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尿

合集下载

19尿 血 红 蛋 白 测 定(干 化 学 法)

19尿 血 红 蛋 白 测 定(干 化 学 法)

尿血红蛋白测定(干化学法)1.实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与过氧化物酶的结构和功能相似,具有弱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而呈蓝色,借以检出微量的血红蛋白。

2.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急诊患者可随时留取。

2.2标本种类:新鲜尿液2.3 标本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时,盛尿液的容器必须清洁干燥,要求留取中段尿。

3.标本储存:从排出到检测应在2小时内完成,如不能及时送检或分析,应置4 ℃下冷藏保存,但冷藏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小时。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5.标本拒收标准:细菌,经血,白带,精液,粪便污染的标本不能做测定。

6.试剂6.1 试剂名称:urit 10A6.2 试剂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100Test/kit6.4 试剂盒组成:试纸条:100条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储存温度为2-30℃条件下,可使用至试剂盒所标示有效期。

7.仪器设备7.1仪器名称:优利特尿液分析仪7.2仪器厂家: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7.3仪器型号:uritest—1807.4仪器校准程序: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是两周校准一次,如超过此期限,仪器会提示“P1ease Ca1ibrate”(请校准)。

通过测定内部参比块,环境温度和光学系统的改变都可被补偿。

当条件改变都可被补偿。

当条件改变很大时,比如参比块腐蚀或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变暗,仪器将打印出一个错误信息;校准条时有稳定特性的灰白色试条,这些校准条只能使用一次。

校准前,应先清洁试纸托盘与运输臂。

步骤为:在“READY— < START>”显示时,按< Calibrate>键,放上校准条。

再按<Calibrate>键,校准条被送入机器内,屏幕显示“Calibrating”(正在校准),约一分钟后,标准结果将被打印出。

“Calibrating O. K”,表示校准成功。

尿红细胞和尿血红蛋白临床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尿红细胞和尿血红蛋白临床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尿红细胞和尿血红蛋 白临床检测方法的应用及影响 因素
刘 河 , 方 君 , 刘 田 雨 ( 头 医学院 第三 附属 医院 包 检 验 科 , 内蒙古 包头 043 ) 10 0
【 要 】目的 : 于检 测 尿 液 中 红 细 胞 和 血 红 蛋 白 的 方 法 , 年 来 有 许 多学 者 对 此 作 了一 些 有 意 义 的探 索 ; 用 摘 对 近 运


测 隐 血 属 于定 性 半定 量 方 法 。其 原 理 是 尿 液 中红 细胞 内 的血 红蛋 白或其 破 坏 释 放 的 血 红 蛋 白均 含 有 亚 铁 血 红 素 , 有 过 氧 化 物 酶 样 活 性 , 氧 化 茴 具 在 香 素或 过 氧 化 氢 烯 枯 存 在 条 件 下 ,催 化 邻 甲联 苯 胺 脱 氢 出 现颜 色 变化 。故 尿 液 干 化 学 分 析 仪 检 测 的尿 隐血 是 指 尿 液 中红 细 胞 或 ( ) 细 胞 变 形 裂 和 红 解 后 溢 出 的血 红 蛋 白 ,因此 尿 隐 血试 验 阳性 包 括 血 尿 和 血 红 蛋 白尿 ,尿 隐血 试 验 报 告 的 阳 性 程 度
2 影响 因素
目前 没有 一 种 尿检 方 法 是完 美 无缺 的 , 由于 上 述 4种 方法 检测 原 理 的影 响 因 素不 同 . 测结 果 存 检 在 一 定 差异 。 21 尿 液干 化 学分 析仪 法 . 其 假 阳性 原 因有嗍: 游 离 血红 蛋 白、 红蛋 白 ① 肌
志 ,0 51 ( ) 7 6 . 2 0 ,1 1: — 8 6
[】 N ni .h eo t n o e uo vr eii a e acfl 4 u zo CT e vl i f dt sroer t t f rw thu uo r a vy t

依库珠单抗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依库珠单抗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依库珠单抗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研究进展作者:杨卫张国香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1年第10期【摘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源于磷脂酰肌醇多糖A类(PIG-A)基因的体细胞突变引起,该突变导致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缺乏。

而缺乏这种锚连蛋白(CD55、CD59)之一会导致溶血。

临床表现包括慢性溶血,血栓栓塞性疾病,感染性并发症,慢性肾脏损伤,肺动脉高压和平滑肌功能障碍。

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是一种针对末端补体蛋白C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使PNH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并减少并发症。

但带来强大疗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难题。

例如:骨髓衰竭、突破性溶血、感染等。

本文回顾了依库珠单抗在PNH治疗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并介绍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依库珠单抗Research Progress of Eculizumab in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Review/YANG Wei, ZHANG Guoxi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10): -181[Abstract]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 is caused by somatic mutations in the phosphatidylinositol polysaccharide class A (PIG-A) gene, which results in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anchoring protein deficiency. The deficiency of one of these ancholectin proteins (CD55, CD59) can lead to hemoly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clude chronic hemolysis, thromboembolic diseas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chronic kidney injury,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smooth muscle dysfunction. Eculizumab is a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terminal complement protein C5,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NH patien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faces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bone marrow failure, breakthrough hemolysis, infection, et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Eculizumab in PNH treatment, and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that have not been solved.[Key words] 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EculizumabFirst-author’s address: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10.042PNH是由PIG-A基因突變引起,该基因突变阻止糖基磷脂酰肌醇锚连蛋白(GPI-AP)的重要成分N-乙酰氨基葡萄糖磷脂酰肌醇的合成。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3.03.024
及疗效。例如将PNH红细胞根据CD55、CD59的缺乏程度 可以分为三型:I型(补体敏感度正常)、Ⅱ型(中度敏感)、
通信作者:邵宗鸿,Email:shaozonghong@sina.con
万方数据
guid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注:G:粒细胞;M:单核细胞;a分子标志用于检测GPI锚链蛋白 缺乏的细胞,其余分子标志用于设门。具体荧光选择可以不同,不同 试剂荧光颜色也可以不同。4色、5色、6色的检测方式敏感性高,效 果良好,如FLAER/CD24/CDl5/CD45。如对单核及粒细胞进行5色 分析,则需要准备2个试管。如以CD45/CDl5/SSC标记通常可区分 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但若更好在分选单核细胞则需要准备另一支试 管进行CD33设门。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史堡直渲堂苤查!!!!生!旦筮丝鲞笠!塑垦!也』旦!坐!!!!:丛!堡!!!!!:!!!:丝。盟旦兰
・标准与讨论・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 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 达成以下我国PNH诊断和治疗共识。 一、PNH定义及发病机制 PNH是一种由于体细胞xp22.1上PIG—A基因突变导致 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造血干 细胞PIG—A基因突变,使部分或完全血细胞膜糖化磷脂酰肌 醇(dycophosphalidyl—inositol,GPI)锚合成障碍,造成血细胞 表面GPI锚连蛋白缺失,细胞灭活补体等能力减弱,从而引 起细胞容易被破坏,发生溶血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 的发作性血管内溶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骨髓造血功能衰 竭和静脉血栓形成。 二、PNH诊断 (一)筛查PNH克隆的指征 1.以血红蛋白尿、尿含铁血黄素阳性和(或)血清游离血 红蛋白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内溶血。 2.无法解释的溶血伴有铁缺乏、腹痛或食管痉挛、血栓 栓塞、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 3.Coombs试验(一)、无明显肝脾肿大、极少见红细胞碎 片、非感染性溶血性贫血。 4.骨髓衰竭症:①怀疑或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或低增 生性贫血;②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一系发育异常;③不明原 因的血细胞减少症。 5.不同寻常的血栓形成:①非常见部位血栓形成:肝静 脉(Budd—Chiari综合征)、其他腹腔内静脉(门静脉、脾静脉 等)、海绵窦、皮肤静脉;②伴有溶血征象的血栓形成;③伴有 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栓形成。 (二)需常规随访PNH克隆的患者 确诊PNH患者,应常规监测PNH克隆变化,若病情稳 定,可每年监测1次;出现任何临床或血液学参数变化时应 缩短监测间隔。 出现溶血和血栓,若可靠的实验室检查未证实PNH克 隆存在,则无需密切监测PNH克隆。 (三)诊断PNH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常规检测项目: (1)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网 织红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成熟红细胞形态 [有无异形和(或)红细胞碎片]、有无幼稚红细胞。血浆纤 维蛋白原、D一二聚体水平等。 (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若髂骨骨髓增生不 良,应进行胸骨穿刺。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组织增生程度; 粒、红、淋巴细胞形态和不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 态;/J、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 (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 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情况,以及是 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 (4)肝功能:特别是血清胆红素(直接、问接)水平及血 清乳酸脱氢酶水平。 (5)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电解质以及病毒学检查(包括 肝炎病毒、EBV、CMV等)。 (6)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 (7)尿常规检查及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实际检测的是脱 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含铁血黄素)。 (8)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抗体。 (9)血清EPO水平。 (10)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必要时进行荧光原位 杂交(FISH)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 做染色体断裂试验)。 (1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结合珠蛋白水平。 (12)特异性补体溶血试验:Ham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 子溶血试验、微量补体敏感试验,这些试验敏感度和特异度 均不高。 (13)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和成熟粒细胞 CD55和CD59有无缺失:目前已经发现了20余种蛋白在 PNH患者血细胞表面表达缺乏,如衰变加速因子(DAF, CD55)、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MIRL,CD59)、C8结合蛋白 (HRF)、内毒素受体(CDl4)、低亲和力Fc受体(CDl6)及尿 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CD87)等。应用流式细 胞术检测GPI锚连蛋白缺失细胞数量是诊断PNH最直接、 最敏感的方法。PNH克隆累及造血细胞依次为粒细胞、单核 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骨髓PNH克隆出现比外周血早,网 织红细胞略早于成熟红细胞。建立PNH诊断至少有一系及 以上细胞的两种GPI锚连蛋白缺失。CD59敏感度要高于 CD55,CD59一粒细胞可最早被检出,有早期诊断价值,且不受 输血影响。对PNH克隆锚连蛋白的不同缺失程度进行量 化,可以对PNH进行分型,以便进一步了解并监测病情进展

尿液里有红细胞怎么回事?

尿液里有红细胞怎么回事?

尿液里有红细胞怎么回事?
有的时候很多人在排便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尿液问题也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比较常见的就是血红蛋白尿,尿液里面好像是有血一样,看起来是红色的,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可能还以为是癌症,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这种尿标本也被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为血色的尿液。

当每高倍视野&gt;3个时,但尿外观并无血色,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因此肉眼血尿比镜下血尿出血要多,更加严重。

正常范围:每高倍视野&lt;3个。

另:当尿红细胞&gt;10时,尿潜血会体现出阳性(+)。

临床意义: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

结核、肿瘤、外伤等。

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红细胞,即尿液中出现的红细胞。

尿红细胞增多是泌尿系统(肾脏,膀胱或输尿管)出血,血液进入尿液导致。

这种尿标本也被称作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显微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即肉眼就可以看出为血色的尿液。

当每高倍视野&gt;3个时,但尿外观并无血色,称为显微镜下血尿。

常见的血尿原因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

结核、肿瘤、外伤等。

如单纯出现大量血尿则结石的可能性最大。

出现了血尿已经是比较严重的了,所以应该要及时的到医院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很有可能是有一些肾炎,肾炎如果一直恶化发展的话,是非常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一些肝脏方面难以恢复的疾病,这段时间还要注意休息,多喝水。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诊断指南(流式细胞术)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的诊断指南(流式细胞术)

流式细胞术诊断并监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和相关疾病指南背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特殊的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该疾病是由于PIGA基因体细胞突变,导致连接细胞膜的GPI相关锚蛋白缺失所致。

流式细胞术是检测GPI相关锚蛋白缺失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诊断PNH所必需的检测指标。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PI相关锚蛋白缺失方法还没有标准化、规范化。

方法: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提出一致方案,介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NH的规范程序。

结果:我们通过临床症状和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报告对病例提出综合意见。

但分析中,主要集中在对分析过程的重要性。

本文将区分常规分析(定义为:缺失细胞占1%或更多)和高灵敏度的分析(缺失细胞仅占小于0.01%的PNH细胞)。

其中如何设计抗体组合和设门对这两种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做详细介绍。

我们将通过对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检测,以及各自的检测优势来讨论并评估PNH患者人群。

我们目前提供的步骤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成为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包括需要明确:试剂浓度;PNH克隆细胞在正常人群的发生率(背景),并讨论此技术的缺点,因为此缺陷将可能影响到结果解释。

结论:本论文可适用于对PNH感兴趣和刚开始建立检测PNH克隆细胞的实验室,使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实验流程;也可用于已开展此检测项目,以提高其该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报告水平。

背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罕见的造血干细胞疾病,该疾病自19世纪初即被确认为一个具有独特临床症状的疾病(1,2)。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PNH有三个显着的临床特点,但是这三个特点的个体差异很大(3-5)。

首先,以补体介导的血管内溶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嗜睡,勃起功能障碍(ED),慢性肾功能衰竭,肺动脉高压,贫血,和血红蛋白尿。

其次,具有形成血栓的倾向,该血栓不仅可发生在四肢,还好发于具有特殊部位,如肝门(Budd - Chiari综合征),脾,肠系膜静脉。

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血尿、蛋白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肾小球性血尿:尿中多种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
数的80%以上。
非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
态均一 ,且畸形红细胞在20%以下。
混合性血尿: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 20%
以上 ,但小于80%。
18
-
血尿产生机制
肾小球性血尿
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 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 理性损伤
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 时受到尿pH、管腔内 渗透压及代谢物质等化 学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大 小形态的改变
提示
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尿路感 染,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 前列腺炎、尿道炎等
22
血尿合并腰腹痛
-
提示
持续性胀痛最常见的病因为肾盂 积水、肾肿瘤、多囊肾和肾下垂
阵发性绞痛最常见的病因为尿路结 石,或肾出血血块堵塞输尿管
23
-
血尿合并蛋白尿、浮肿、高血压
提示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炎、 肾病、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 肾损害等
6
-
血尿的定性诊断
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检和实验检查 确定:
真性血尿 排除:
假性血尿 尿潜血试验假阳性 非肉眼血尿的红颜色尿
7
-
假性血尿的常见原因
① 月经血 ② 痔疮血 ③ 人为制造的血尿
8
-
尿潜血试验假阳性的常见原因
① 陈旧尿; ② 低张尿; ③ 酸性物质摄入过多或混入尿中; ④ 大量的白细胞或脓细胞尿; ⑤ 血红蛋白尿; ⑥ 肌红蛋白尿等。
其他特殊检查
尿红细胞来源
16
-
定位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
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
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 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
尿畸形红细胞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怎样治疗?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怎样治疗?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的治疗方法,治疗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应该吃什么药。

*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因为血红蛋白尿发作时间短又无贫血,所以不需作特殊的治疗。

如由走路或赛跑引起,在鞋内填入有弹性的海绵软垫,改变走路步态,对预防发作可能有效。

*2、预后
停止活动后即可消失,无后遗症。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怎么治疗,行军性血红蛋白尿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血红蛋白尿 第一节 血红蛋白尿定义 尿内含有游离的血红蛋白称为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与血尿颜色相似,但前者呈酱油色而后者呈洗肉水色。取新鲜尿标本离心、沉淀,镜检不见有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且联苯胺试验强阳性时,可诊断为血红蛋白尿。

第二节 诊断思路

(-) 询问病史: 如疑为血红蛋白尿,应询问有无溶血性疾病的病史。 1.红细胞内在缺陷性疾病的病史如为遗传者,应询问溶血是否与服用蚕豆或伯氨喹等药物有关。如为获得性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与睡眠及血PH下降有关(如服用VitC)。 2.还应询问有无红细胞外因素引起溶血的病史,如输错血型,自身免疫性、机械性(如金属心瓣膜、微血管性溶血等)、化学性或药物性(如苯、砷化氢、铅、磺胺类药物接触史),烧伤和疟疾等。急性溶血主要见于异型输血,发热、寒战、黄疸、腰背痛、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头痛、呕吐。慢性溶血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并发胆石症、肝功能损害等。慢性发病的患者可有含铁血黄素尿。

(二) 体格检查 血红蛋白尿本身并无体格检查的需要,但是引起血红蛋白尿的病因应做相应的体格检查。

(三)相关检查 1、疑为血红蛋白尿者,应作联苯胺试验和尿含铁血黄素检查,也应做有关血管内溶血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网织红红细胞、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测定,还应做血清间接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等测定。 2、骨髓检查,以及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3、病人多有急性肾功能不全,应作相应肾功能检查。 4、以及疑为其他可能病因时应作针对病因的相关检查。 (四)病情评估 血红蛋白尿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处理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同时,病情严重程度还取决于基础病的病情程度。

第三节 鉴别诊断 诊断思路如下: 一、明确是否为尿色异常 首先排除食物和药物(如利福平)的影响,其次通过尿液检查除外血尿、脓尿和结晶尿,再通过尿胆红素检查除外胆红素尿。剩下的是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和卟啉尿。

二、确定是否为血红蛋白尿。 1、血红蛋白尿为尿色异常。从外观颜色看,新鲜的血红蛋白尿呈粉红色、红色或红葡萄酒色,其颜色取决于尿液PH值、血红蛋白浓度及尿液放置时间长短,尿液久置后可使血红蛋白还原,酸性尿液中的血红蛋白成棕黑色,碱性尿呈鲜红色。 2.离心沉淀镜检看不到红细胞。联苯胺实验强阳性;尿含铁血黄素检查阳性及尿铁排出增加(因为血红蛋白分解后铁将参与形成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故在慢性溶血时可出现含铁血黄素尿和尿铁排出增加的现象)。 3.血红蛋白尿常伴有溶血的特征。 如严重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寿命缩短、血清乳酸脱氢酶上升、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明显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尿胆原及尿胆素增加等。含铁血黄素尿-ROUS试验阳性,溶血发生一定时间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把重吸收的HB转化为含铁血黄素并脱落到尿液内,提示慢性血管内溶血。核素检查红细胞寿命缩短是最可靠指标。上述异常在血管内溶血都可以见到,而血管外溶血只能见到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加。提示骨髓增生的证据:网织红细胞增加-5-20%(正常<1.5%),骨髓幼红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倒置(正常1-5.2:1)。 4. 鉴别诊断 (1)主要是血红蛋白尿与肌红蛋白尿相鉴别。 肌红蛋白溶于3.2M 硫酸胺,而血红蛋白不溶,因此,若加硫酸胺于尿中,形成异常色素沉淀者为后者,无沉淀为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与血红蛋白分子量及等电点不同,故可用蛋白电泳加以区别。肌红蛋白尿有肌肉症状,而无血管内溶血表现,血红蛋白尿则恰恰相反。 (2)卟啉尿: 此尿可呈暗红色或葡萄酒色,联苯胺试验阴性尿卟胆原试验阳性。产生卟啉尿主要是血卟啉尿病,需与症状性卟啉尿相鉴别。引起症状性卟啉尿病的疾病有肝脏病(如肝硬化、肝癌、活动性肝炎等),血液病(如溶贫、恶性贫血、白血病、再障、血色病等),化学药物中毒(如铅、砷、硒、磷、甲苯磺丁脲、磺胺、巴比妥类、氯霉素等),糙皮病,高热等。

(3)黑酸尿 罕见。尿液长期暴露于空气颜色变黑,提示本病。原因:尿中有尿黑酸存在。证明方法:取患者新鲜尿液20ml,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10滴,如有尿黑酸存在,尿液于30秒内逐渐由黄色变为深黄色,再变为红色,最后呈现黑色。尿黑酸长期集聚于身体各器官中,引起褐黄病。黑色尿、皮肤棕黄色色素沉着、关节炎,是褐黄病独特的三联征。

(4)黑色素尿 尿中含大量的黑色素可呈黑色,见于广泛恶性黑色素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三、血红蛋白尿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病因 (一)在尿路中发生溶血 血尿时如果尿比重低于1.006,则红细胞在尿液中溶解,导致血红蛋白尿,即所谓假性血红蛋白尿。

(二)肾梗死所致的血红蛋白尿 罕见。当肾梗死时可发生血红蛋白尿。溶血部位位于梗死形成的肾实质区域内,血红蛋白从此处排入尿中。单侧肾梗死时,膀胱镜检查可见棕色至深棕色尿从一侧输尿管排出,有助于诊断。此症与血管内溶血的主要区别为血浆游离血红蛋白与亲血色蛋白的含量均为正常。

(三)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尿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能与氧结合的呼吸蛋白质,仅存于红细胞内,分子量68000D,等电点6.99。正常血浆游离的血红蛋白浓度约10-40mg/L,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0.5-1.5g/l,在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牢固的、不可逆转地与结合珠蛋白相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在肝脏被巨噬细胞摄取。由于血红蛋白高分子量及其结合特性,不能从肾小球滤出,故正常尿液中没有血红蛋白。当血管内溶血使血浆中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超过结合珠蛋白所能结合的能力时,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即增多,若其浓度超过150-250mg/L,即可以α或β 双聚体形式从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球滤出的游离血红蛋白,在近端肾小管中可被重吸收。一般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量大于1300mg /L时,临床出现血红蛋白尿。临床上所谓的血红蛋白的“肾阈”,实际上代表结合珠蛋白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综合。个别患者结合珠蛋白的表型与血红蛋白结合很差,很容易出现血红蛋白尿。 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外,所有红细胞内在缺陷都是先天性的,而绝大多数红细胞外溶血因素所致都是后天获得性的。有些情况是在红细胞内在缺陷的基础上又有外界因素诱发溶血。

溶血诊断思路: 1.是否发生了溶血: 红细胞破坏增加的证据同时有骨髓代偿增生的证据。

2. 确定溶血的原因: (1)是否有明确的物理、化学、感染因素。 (2)如没有则考虑自身免疫因素或红细胞自身异常导致的溶血。Coomb’s试验阳性提示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溶血。Coomb’s试验阴性提示红细胞自身原因所致溶血。血涂片发现异常形态提示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等。Ham(+)、糖水试验(+)、CD55,59阴性细胞计数>10%考虑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G-6PD活性测定提示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血红蛋白电泳、热变性试验、异丙醇沉淀试验可发现血红蛋白异常。

溶血病因 1、 红细胞本身缺陷所致溶血: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细胞增多症等。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组以外周血涂片中出现球形红细胞为特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大、阳性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具备溶血性贫血的特点;血片中球形细胞>10%;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自溶试验阳性,加入葡萄糖ATP后可纠正;膜蛋白电泳证实有膜骨架蛋白(特别是膜收缩蛋白、锚蛋白缺少。诊断要点:凡有溶血性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阳性或膜蛋白电泳证实有膜骨架蛋白缺少者可诊断本病。

遗传性卵圆形细胞增多症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诊断要点:外周血见椭圆形细胞数〉25%。

棘形细胞增多症 本病主要见于严重肝病和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棘形细胞的出现提示肝脏疾患严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先天性β脂蛋白缺乏症,十分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生长迟滞,有脂肪泻及进行性共济失调而累及脊髓后柱的神经系统病变,贫血不明显。诊断要点: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见棘形红细胞增多,血脂极低,几乎无β脂蛋白,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磷脂也很低。小肠活检发现粘液细胞内充满脂滴,可明确诊断。

(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GPI)锚连膜蛋白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本病是一种红细胞获得性的缺陷,可能影响膜蛋白结构,红细胞对正常血清中的补体特别敏感而发生溶血。其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和持续的含铁血黄素尿。PNH溶血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睡眠时呼吸变浅,血中二氧化碳增多,血PH降低,在补体作用下促使有膜缺陷的红细胞溶血。轻型病例可无血红蛋白尿出现,而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表现。诊断要点:(1) 临床表现符合PNH。(2)实验室检查:1)具备溶血性贫血的特点。2)酸化血清溶血试验、糖水试验、蛇毒因子溶血试验、尿潜血或尿ROUS试验中二项以上阳性,或同一项检查两次以上阳性,或一次阳性重复检查仍为阳性,并有阴性对照。3)以CD59 单抗加流式细胞仪直接检测体内CD59细胞数量>10%(>5%.<10%应重复。)3有肯定的血红蛋白尿发作或有血管内溶血的直接或间接证明;能除外其它溶血,特别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3)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1)戊糖磷酸途径酶缺陷:主要为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之溶血,此溶血常在进食生蚕豆(蚕豆病)或药物(伯氨喹啉等)后发生。发病机制:G6PD酶活性降低,引起还原型谷胱甘肽缺乏,血红蛋白氧化后产生高铁血红蛋白,变性的血红蛋白沉积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海因小体),易在脾脏被破坏。实验室检查:G6PD活性测定是主要诊断依据;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